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電影

雖然毒魔確實是 Marvel 系列家傳戶曉的經典角色,但經過 Sony 影業改編的《毒魔》系列,如果當是其他 Marvel 超級英雄電影入場,應該會看到懷疑人生。但又不過,如果在《毒魔:血戰大屠殺》之前已經看過負評如潮的前作《毒魔》,應該都已經有齊心理準備。   平心而論,比起前作《毒魔》那昏昏欲睡的節奏和肢離破碎的劇情,續集完全是脫胎換骨,起碼汲取前作的慘痛教訓,許多基本問題都大為改善。爛蕃茄觀眾打分很公道,前作僅 30% 災難級劣評,續集直線跳升至 60% 合格水平,增長率高達 100% 算是非常爭氣,但必須承認,這怎看都只是「沒那麼爛」的爛片,而不是太過正面的評價。如果跟主流的 Marvel 電影比較,無論視覺效果還是角色描寫、情節編排,《毒魔:血戰大屠殺》都是表面似模似樣,實則嚴重偷工減料,仍撇不掉東施效顰的山寨味。唯一可取的是,《毒魔》續作時機正確,兩大片商 Disney 和 Sony 有了一致商業共識,宗家、分家握手言和,認定毒魔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毒魔不是主角,血蜘蛛的中途亂入更只是「暖場」活動。完場之後的最後三十秒彩蛋才是《毒魔:血戰大屠殺》全片高潮,雖然觀眾入場前都猜到 Eddie 和毒舌嘴炮王將會見到哪個:不是散場,就當是中場休息兩個月,回來再看《蜘蛛俠:不戰無歸》。   由於版權問題,遲遲未能正式加入 Marvel 電影宇宙的毒魔,本身是台柱角色蜘蛛俠的宿敵,但基於蜘蛛俠分拆上市,主角缺席之下,反派毒魔淪為「孤兒仔」,自成一體的《毒魔》系列,難免有拆解不了的身份危機。但其實邊緣身份 —— 如果能夠完全不當《毒魔》是主流 Marvel…

Marvel   紅眼   電影   

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平無奇的風景,其實都可以有種獨特的美學?美國導演 Wes Anderson 的電影以「美」見稱,如《布達佩斯大酒店》、《大吉利有限公司》、《癲才家族》等等都展現着他條理整齊、色彩柔和的視覺風格。然而,這種精緻的畫面不一定要在電影中才可見,Instagram @accidentallywesanderson 版主就受 Anderson 啟發,走遍世界各地,讓生活成為電影的一部分。 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 本來就是一個意外。意外地喜歡上 Wes Anderson 的美學,版主 Wally 和 Amanda 是一對來自美國布鲁克林的夫妻,決心探索地球上獨特的地方,IG 原本只為記錄自己旅行的風景,並向 Anderson 致敬,卻意外地吸引到不少同道中人,在網絡爆紅,現在已有 150 萬 followers。但最意外的是,憑着這股唯美風格,他們去年出版了《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 The Book》,收集不同人的投稿,結集了香港、冰島、布拉格、印度、葡萄牙等超過 200…

攝影   美術   電影   

YouTube Channel 拾陸比玖16:9由一班熱愛電影的人創辦,演員和幕後人員都具備製作電影經驗,他們開台半年多,將會把具電影質素的網片搬上大銀幕!   拾陸比玖16:9 首次舉辦的電影放映會選址高先電影院,屆時會播放開台時的劇集製作《演員的自我收養》及最新推出的《夜行》系列。《夜行》以疫情下小人物的故事為藍本,夠貼地又有共嗚感,而整個放映會歷時約2小時15分鐘。   拾陸比玖16:9 的5位演員也會到場跟觀眾交流,包括近來憑《濁水漂流》一戲獲提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柯煒林 Will、「Dee姐」陳海寧 Isabella、郭爾君 Alma、周祉君及馮海銳 Yoyo。每位到場人士均可獲贈「拾陸比玖16:9」紀念T-shirt一件,一系列影片主題海報及明信片。觀眾反應熱烈,兩場放映會都已經滿座,現加開第三場,想看真要快手了!   想了解 16:9 製作的幕後花絮,記得重溫 @acoo.hk 【2359|拾陸比玖】

16by9   初心   電影   

著名英國作曲家Andrew Lloyd Webber 筆下的音樂作品首首膾炙人口,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聲魅影) 的 The Music of the Night 以及《CATS》(貓) 的 Memory。   不過美國荷里活對 Webber 而言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回憶。《CATS》曾於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台前幕後陣容都十分強勁,但上映後的口碑卻不如預期理想。事隔兩年,Webber 開腔回應事件,指自己無法理解電影的音樂,形容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Cats was off-the-scale all wrong) 。   電影為…

作曲家      電影   

久休多年,吉卜力工作室終於推出新作品《安雅與魔女》。年事已高的宮﨑駿繼續退居幕後監製,由長子宮崎吾朗執導。經歷過《地海傳說》與《紅花坂上的海》的風格模仿之後,宮崎吾朗已說明了自己不可能是下一個宮﨑駿,但《安雅與魔女》似乎暗示父子兩人總算找到一個和解的形式。電影既是宮崎吾朗寫給父親的情書,也像是一封公開信:宮﨑駿的經典作品是永恆經典,但現在,他 —— 宮崎吾朗,才是領導吉卜力工作室走向下一個世代的繼承者。   從發表時間與製作層面來說,《安雅與魔女》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一個分水嶺。不管是宮崎吾朗的電影風格,還是打破吉卜力工作室數十年慣例的全 CG 動畫製作新嘗試,都標誌著宮﨑駿時代已經告一段落。傳奇無法世襲,縱然遺憾,但一間動畫製作公司必須交棒予年輕一代執主,開展新的創作版圖。   《安雅與魔女》源自宮﨑駿名作《哈爾移動城堡》原著作家 Diana Wynne Jones 生前最後一部小說,故事本身仍帶著相當鮮明的宮﨑駿作品色彩,不過,魔幻童話的佈局之中,顯然流露了宮崎吾朗眼中對父親作品的某些深刻情懷。它不再是《地海傳說》那種戰戰兢兢為博一顧的模仿,不是《紅花坂上的海》還以顏色的拼命追趕,而是化成一種更複雜的親密關係。整個故事佈局與宮﨑駿作品一脈相承,描述小女孩安雅離開孤兒院,與魔法師繼父、魔女繼母的同居生活,最初她對失而復得的家庭有所憧憬,被繼父繼母擁有的神秘魔法吸引,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像他們那麼強大的人物。就如宮崎吾朗對父親的背影既有無窮景仰,但亦隱約有著幾分羨慕和不甘,同時又感嘆,那是一個始終遙遠、冷漠,難以親近的巨人身影。故事裡面,安雅一直想跟繼母學習魔法,做她的助手,但熱誠從來不獲重視,她只是終日留在家裡煮飯洗碗,打理雜務。繼父寡言易怒,性格冷漠,是個除了吃飯時間會露面便幾乎沒任何溝通的工作狂。他們雖然神通廣大,但難以相處,而女主角就是在缺乏家庭溫暖,感受不到半點愛的環境之中成長。   安雅的視點,以及她所看見的那個世界,譬如從牆壁細孔裡窺見繼父閉門埋首創作的姿態,那個充滿秘密,像無人能夠穿越的房間,相信都是宮崎吾朗自身的寫照。宮崎吾朗就擁有一個出了名嚴肅苛刻,醉心電影工作而忽略照顧自己的父親宮﨑駿,還有一個曾經同為動畫師,默默支持丈夫,把工作遠遠放在家庭前面的母親太田朱美。安雅眼中惡毒冷漠、把自己視作閒雜人的繼父繼母,跟宮崎吾朗的身世經歷出奇相似。有看過去年 Netflix 紀錄片《宮﨑駿:十載同行》的話,更能理解《安雅與魔女》這個濃縮的魔幻童話裡,許多細節都折射了兩父子過去多年的恩怨離合。宮崎吾朗亦曾埋怨父親不顧家庭,想跟他學師,以擔任他的副手為人生目標,卻始終得不到認同。或者,每個被父母冷落的子女,內心都曾經有過「我一定不是他們親生孩子」的激進想法,這亦成為《安雅與魔女》跟宮﨑駿過去一系列魔幻童話最大的差別。   電影篇幅雖說不長,但對宮崎吾朗來說,可能呼應著一段漫長的人生經歷。畢竟,有個名叫宮﨑駿的父親,是旁人無從想像的壓力,無論做得再好都不過是宮﨑駿的兒子,最終目標只能夠扮演一個稱職的宮﨑駿接班人。巨人膝下的創作生涯艱苦而挫敗,既想擺脫父蔭,但身為兒子,絕對不能否定父親的成就,同時又要擔任守護者,延續父親建立多年的心血。這種矛盾的心情,隱約投放在女主角安雅身上。故事表面看來反叛搗蛋,描述安雅處心積慮想要對付刻薄冷落自己的成年人,但小女孩不是真的想逃出去,而是渴望表現自己,博得父母關注,得到他們的愛與認同。   她一方面投其所好,賣力誇讚繼父的小說寫得精彩,把其作品放在枕邊,成為他的最忠實讀者,還十分崇拜他和繼母年輕時的搖滾樂團(東映?)。但暗地裡,她又陽奉陰違,偷偷譏笑繼父作品沉悶無聊,不但脾氣壞,還很介意坊間評價和獎項排名。她用內心獨白交代了自己奸計得逞,巧言令色讓繼父繼母墮入自己賣乖討好的圈套之中,卻偏偏口是心非,其實最想帶孤兒院的好友回家開派對、吃聖誕大餐,炫耀自己有一個寵愛自己的美好家庭。暴躁嚴厲的繼父,總是惡言相向、諸多要求的繼母,原來只是口硬心軟,不懂得表達感情。他們都有暖心的時候,始終疼錫自己,只要掌握到相處之道,就會發現他們的愛,從他們身上學會魔法,連繼父麾下的惡魔們(吉卜力員工?)最終都開始聽從女主角吩咐。當然,一切都可能只是小女孩一廂情願。片末動畫突然回到過去的吉卜力畫風,卻暗示了繼父會送小女孩到學校,就算觀眾不明白,作為父親的宮﨑駿應該知道,是宮崎吾朗回憶孤單童年一再滑空的最大願望。   真誠和忤逆,渴望和憎怒,對父親的崇拜與自我價值的尋找,或者是個從《地海傳說》延續至今的多年心結,宮崎吾朗沒有打算對觀眾拆解,電影面向大眾,但作為一封家書,收信人是那個把吉卜力工作室交給自己的監製宮﨑駿。兩人曾經因為電影而關係破裂,最後又因為電影而重新建立關係。以電影作為書信,或是他們最融合的溝通方式。   平心而論,宮崎吾朗無法繼承宮﨑駿的電影美學,如果喜歡宮﨑駿或過去吉卜力的經典作品,未必會接受宮崎吾朗。但繼承人不一定需要擅於模仿創始人,開創新的路向,對宮崎吾朗未嘗不是好事,不過,悲傷的是那路向可能仍然跟父親有關。宮﨑駿創造了許多經典,但交給兒子的禮物只有一份,不是創作天賦,亦不是一整個吉卜力工作室,而是一道巨大的童年創傷,巨大到能夠成為一股創作驅力延續下去。但那份深刻而痛苦的經歷,可能就是成為魔女(創作人)的關鍵。   再三查證,沒有字誤,《安雅與魔女》官方新聞稿上確是寫成「宮﨑駿」和「宮崎吾朗」。電影公司表示,是鈴木敏夫的主意。鈴木敏夫不僅是跟宮﨑駿共同創辦吉卜力的拍擋,亦是最初選擇支持宮崎吾朗的伯樂。沒有解釋,或者亦不需要,這封寫給父親的情書,觀眾可以各自解讀。   ——————–  …

動畫   宮崎駿   電影   

Nintendo 任天堂的 Super Mario 遊戲有很多人都玩過,「Mario 之父」兼任天堂常務代表宮本茂近日就宣布,明年 2022 年聖誕節檔期將會上映電影版! 而電影版的英文配音陣容也同時公布,分別為: 🔺《銀河護衞隊》「星爵」Chris Prat ⏩ Mario  🔺《后翼棄兵》Anya Taylor-Joy ⏩ 公主 Peach  🔺《悍戰太平洋》Charlie Day ⏩ Luigi 🔺 喜劇演員 Jack Black ⏩ 大魔王 Bowser 🔺…

Super Mario   任天堂   電影   

令攝影發燒友趨之若鶩的Leica又出新機,而且是限量版,全球只發售 250 部!到底這部相機有甚麼來頭呢?   Leica推出這款 Q2「007 限量版」相機,其實是為了配合即將在月底上映的第25部 James Bond 系列電影 《007:生死有時》(No Time to Die)!這款相機設計簡約,頂蓋融入了 007 經典標誌,而鏡頭蓋亦採用了「007」電影片頭中的槍管內來福線標識。另外,相機配有同樣是軍綠色飾皮的手工訂制手提箱,牌子是著名的「漫遊家」(Globe-Trotter),與電影中的「漫遊家」 箱呼應。Q2「007 限量版」相機每部都有獨立編號,極具收藏價值。   除了推出新款相機外,Leica 畫廊亦會開設獨家攝影展:《生死交戰 – 銀幕之外》,展出精選電影幕後花絮照片。這些照片分別由007電長期製片人Michael G. Wilson、007主演Daniel Craig、著名攝影師Nicola Dove和Greg Williams用Leica相機親自操刀!展覽將會陸續登陸東京、維也納、洛杉磯、新加坡等城市。電影將於9月30日正式上映,007 Fans 不要錯過了!

007   Leica   電影   

近年看荷里活電影,政治正確可謂嚴重氾濫,正確到一切都變成行禮如儀的公式設定,同志抬頭,少數族裔抬頭,黑人頭上彷彿全部發光,就連下一代占士邦都可能要擺脫白人紳士的刻板印象,但變成黑人女性非異性戀的這些人設,如今同樣刻板到有一種肉眼可見的圓滑和偽善。不過,道德高地人人上,有誰夠膽戳破,把它拉下來?荷蘭老牌導演Paul Verhoeven是其中一個,證明老電影人不一定廢老思維,年逾八旬,還有心力炮製一部離經叛道之作《聖慾》(Benedetta),機鋒處處毫不留情。比起所謂的轉型正義,《聖慾》那種明知故犯的政治不正確,擺明車馬的荒淫不道德,今日看來反而更見尖銳。   如果你本身有著強烈的宗教信仰,或者相信世上有真愛(這都是信仰的一種),建議自行迴避。《聖慾》像是一場穿刺之刑,惡毒凶狠的一槍,射穿了兩個幾乎神聖不可侵犯的純潔肉體:教會追隨的神之大愛,女同志之間私密的愛。女主角Benedetta(Virginie Efira飾演)從小自覺受到神的眷顧,閉眼祈禱、午夜夢遊,甚至恍惚之間,都能聽到上帝的聲音,於是,她就被家人送到修道院,學習做一個虔誠的修女。如果故事真是這樣,觀眾早已睡著,實情是17世紀歐洲戰亂頻仍,為了避禍,父親才決定將女兒送進教會,至少在神的名義之下有瓦遮頭、三餐溫飽,不會被人姦淫擄掠。所謂教會,其實講心更講金,父親需要另付一大筆錢賄賂院長(Charlotte Rampling飾演),院長倒也說得理直氣壯,人人都想投靠自保,難道修道院的日常開支不用錢?賤格得來也有道理,神都需要信徒奉獻,難聽一點教會無異於黑社會。   教會基層斂財自肥,奉神之名的高層則為爭地盤暗藏陰險,女主角Benedetta成長於教會(黑社會)自然耳濡目染,熟悉弄權上位的竅門。與此同時,卻遇到落難村女Bartolomea(Daphne Patakia飾演),赫然發現對方原是大膽挑逗的尤物,兩女一見鍾情,半夜偷偷耳鬢廝磨,而Benedetta似乎「陷入」某種道德掙扎。神聖的信仰與禁忌之戀,表面看來就像天使與魔鬼,尤其Benedetta總是夢見耶穌,視他為真命天子,而Bartolomea就是最典型的蛇蠍美人。但到底哪一邊是天使、哪一邊是魔鬼,女主角遇見Bartolomea之後開始發惡夢,夢境之中有所頓悟,耶穌原來可以隨時換臉,由男神變成野蠻惡棍。天使與魔鬼只是一體兩面,而信仰大愛與私密戀事,看似對立,但同樣是內心慾望的投射。   母親送給女主角的那個聖母像,後來情人把它的下半截削成假陽具,實在是個淫賤得充滿嘲諷的隱喻。神聖表象的下面,就是最原始的肉體飢渴。把信仰感召反過來,就是填補慾望的器物。耶穌和床邊情人,同樣有著它的神聖不可試探,但說穿了同樣淫邪霸道,就像Benedetta再三宣稱自己是神的見證者,有人相信她是聖女,是神蹟顯靈,亦有人痛斥她是淫亂教會,妖言惑眾的神棍。   表面看來,每個修女和教會中人都單純潔白,願意為信仰奉獻一生,結果反轉就是一條假陽具,整個故事無一善類,Benedetta是介乎聖女與神棍之間的兩面人,Bartolomea既是女同志純潔的愛,但又是反覆不可靠的情人,而對上整個教會,被一群白人男性掌控,名義上維持秩序,其實是用教廷賞罰制度騎劫信仰,從院長到教廷高層,全部神職人員都是爾虞我詐,擅長暗算戳灰、玩制度遊戲的狡猾者。電影以一副幽默的語調表達了它的露骨和毒舌,當眾人在爭論上帝見證真偽的時候,或者上帝已死,天使從未下凡,有的只是魔鬼和假扮天使的魔鬼。   聖和慾面前,沒有真誠,只有信與不信。到底信不信你的上帝,信不信你的枕邊情人。但所有相信都可能只是迷信,而所有不信,都源於一大堆騙局、偽裝和陰謀論的指控。這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永恆迷思,如果你是真的單純正直不狡詐,事實上怎會去懷疑愛人出賣了你,怎會質疑上帝的見證是假的?當你選擇不相信,其實你本身已曉得魔鬼的詭計,想過如何賣走人格,為名利作假。回頭再看今日清一色的政治正確論述,背後不就總是出於最不正確的投機計算嗎?正確與不正確是捨割不開的,因為聖母像的下半身,就是一條圓滑精美的假陽具。   《聖慾》其實是一部傳記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但到底是否真有其事就很難說,女主角Benedetta的「見證」到底是否神聖的謊言,是否一條假陽具,或是像她所堅信,人類渺小,上帝不會直接跟你對話,而是用一種迂迴的形式,或者隱喻或者懲罰。簡單來說,只要你信仰夠堅定,你做任何壞事都不過是實踐上帝給你的考驗。而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不過出於上帝的超凡指引。在一個連拍電影都講究道德潔癖的年代,《聖慾》卻訴說一種如此不正確、不道德的宗教狂熱,簡直是芸芸宗教圖騰之間的一條假陽具。但或者,假陽具的挑釁才是最純真的見證。      

影評   紅眼   電影   

在王家衛的電影世界裏,2046 是一班列車,每個上車的乘客都想找回失去的記憶…… 適逢澤東電影 30 周年,官方推出《2046》電影神秘禮盒,裏面收藏了劇組 T 恤,包括黑色燙銀的演員限定版、一般員工穿着的綠色字款和印有「拍攝進行中,不便之處敬請原諒。」的場務款。 還有《2046》韓國版 memo、康城電影節刊物、國際版電影場刊,並隨機送出《2046》日版相集或日文版小說,限量 30 個,每個售港幣 $3,030。 除了神秘禮盒,還有明信片套裝、磁貼、信紙、鎖鑰扣、杯墊、扣針等周邊商品,收錄了梁朝偉、章子怡、木村拓哉、王菲等幾位主演演員的經典場景,售港幣 $130 至 $430 不等,但就未見有 fans 們最期待的《2046》官方海報。 不過,讓我們重回王家衛的 2046 世界,在那裏,一切事物都不會改變,雖然從來沒有人回來過,所以也沒有人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相信只要靜心等候,總會有等到的時候。 Photo/ Jet Tone Films

王家衛   電影   

成軍一年,試當真近期再有新嘗試,兩位創始成員蘇致豪和許賢(腎)以 MC $oHo 和 KidNey 的身份,推出新歌《係咁先啦》。起初以為只是流流地,玩味之作,但聽了一遍,居然又聽一遍。結果,聽完一遍又一遍。豪腎唱腔怎說都談不上出眾,但歌詞抓緊了內心的那顆鬱結,配合 Citypop 復古曲風,記憶翻滾,是聽到有點眼濕濕。試當真仍然貫徹本色,大膽試,認真做。   新歌表面上描寫一場 Lonely Party 的尷尬光景,眾人熱鬧,我獨憔悴,而且時候不早,要趕尾班車的話,此刻已經非走不可。係咁先啦,簡單一句卻難以開口,怕先走一步傷大家感情,會不好意思,但留下來,又始終覺得無意思,而且存在與否,根本無人在意。從字面解讀,歌詞寫的是派對尾聲去留之間既複雜而悲觀的內心掙扎,然而,放在今日香港的集體離情別緒,字裡行間的曲筆不難理解。   在 MV 後半段,轉到副歌部分,featuring 的吳家忻(kayan 9896)搭的士獨自離開的片段一閃而過,定格可以發現,她其實不是派對過後回家途中,因為的士正駛過北大嶼山公路,而且是前往機場的方向,一切都呼應了這首歌的言外之意。   副歌部份的互文亦有有趣,kayan 9896 開首便唱「來讓我跟你走/回程順路八折可享有」,前句歌詞連同旋律,都是引用彭羚 90 年代的經典作品《讓我跟你走》。有一點年紀的話,應該記得原曲「來讓我跟你走」的下一句,其實是「流浪到天邊海角」。   儘管有點過分解讀,但不是沒有時代性,彭羚原曲誕生於 1994 年,正是香港回歸前的最後一波移民潮,置身那時那地,香港人又何嘗不是看看錶,盤算著要不要趕尾班車?轉借到今日一半原創一半改編的《係咁先啦》,面對新時代,無奈之中帶點幽默,就此變成「回程順路八折可享有」。要繼續留下,還是離開,還是像歌詞抓緊的那份無用的深情,本已打算離開,但內心幾經思潮作動,最終決定回程折返。移民如潮,抽身離開是為了自己著想,但獨善其身,總有些揮不去的罪疚,如若繼續留下來,苦了自己,有可能是因為不願捨棄朋友,不想提早離場一走了之。其實做不了什麼,不過多少都想為這裡做些什麼,即使只是無力的存在、可有可無的陪伴,都起碼為這個 Party、這個地方,帶來一點貢獻。  …

紅眼   試當真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