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台灣

想念一個地方的時候,你會做甚麼? 這間位於台北松山區的港式麵包店,吸引了不少居台港人光顧。雅緻的店面,放了一個玻璃麵包櫃,一個個港式菠蘿包、叉燒餐包、曲奇皮蛋撻,是來自那距離一小時機程之地的美味,也是老闆本人的堅持與鄉愁。孤身一人到台灣發展的老闆細哥說,曾有年輕香港女生咬了一口他的雞尾包後,哭得不能自已。細哥看着也語塞了,才發現自己也難以形容這個感覺。 食物刺激味蕾,勾起腦海中名為思念的魔咒。閒來無事,想起香港的時候,細哥也會呷一口自己沖的港式奶茶,或是出去喝其他香港人店家的奶茶,「諗香港,當然係掛住嘢食啦。從細食到大,但依家無得食。唔喺香港,所有嘢都無得代替」,然後閉起雙眼,讓靈魂隨着回憶的味道飄回家鄉。 文、攝:Heidi @heidi.is.strong 設計:Owen @owen.ho.98 |移民之路 「我係一個普普通通嘅香港人,一個麵包佬。」47歲的細哥談起自己的本業,「麵包係我唯一嘅工作,我只係識做麵包。」 細哥年輕的時候,讀書不多,曾做過冷氣、印刷,但總覺得悶,一直想找一份有趣而又可以「做到60歲」的工作。於是,他在23歲的時候正式踏入飲食業。他第一間工作的麵包店,是在跑馬地的「君皇」,由學徒做起的細哥,從清潔、打餡、搓麵粉開始學起。其後,他又做過藍田「金雅」、女人街街口的翠華、尖沙嘴金巴利道的佳記,「做麵包飲食,今日呢度開工,聽日已經可能去過第二間」。然而諷刺的是,除了金雅之外,大部分他曾工作的地方都倒閉了。 飲食業是辛苦工、工時長,假期少,所以市場一直缺人,加上眼見香港營商環境越來越差,細哥不禁想:「移民係咪真係可以搵食?不如畀幾年時間自己,嘗試低啲嘅門檻,睇吓可唔可以生存?」最終,在2021年4月,COVID疫情還未完結的時候,細哥毅然決定自己一個先到台灣闖一闖。 |死做爛做 每日清晨4、5時,天還未亮,細哥便已起床,返回店鋪,開始「無嗰樣整嗰樣」——搓包、焗包、沖奶茶、「打餡」一腳踢,「香港人精神?死做爛做囉」。 剛去到台灣,一切從頭開始。尤其當時正值疫情時期,不少店鋪都關門。細哥單單是尋找舖位、處理裝修業務,便已處處碰釘。最後選擇落戶松山區,原因只有一個——「舒服」,「每個地方,要留低,就係要第一個感覺舒服」。細哥其後曾聘請一個台灣麵包師傅,跟了他一年多,最後還是離職了;現在則有個兼職妹妹負責收銀,「佢讀藝術嘅,仲會幫我畫吓黑板。」 「喺香港,你要買工具,或者螺絲,你都好容易搵到,例如出旺角已經會知道位置。但係台灣可以距離好遠」。細哥認為台灣的製包道具不太「順手」,簡單如蛋撻殼、掃雞蛋液的那個小掃子、爐布等,都總覺得有點分別。原來離開了香港,有些事便不再是那回事。 |追尋靈魂 香港是心之牽掛,香港食物或許便是那個救贖,「嚟到台灣,頭一年半年,有時候真係覺得,明明menu上3個字都識,但叫完食落肚,會覺得咩嚟㗎?點解落差咁大?」 港式麵包與台式的,差異在哪?細哥解釋,台灣烘培店多用牛油、鮮奶,口感「企身」,牛油味重,而香港麵包則追求「小麥嘅香味、豬油嘅軟熟」,也沒有「回溫」的文化,大多即買即食。而細哥則對於港式麵包,有着自己的一份堅持:「其實外面成班師傅嘅做法都差唔多,不過出到嚟嘅味道都係唔同,因為手勢唔同。」 「基本上好多嘢(港式食物)台灣都有,不過就算蛋撻都好,皮都總係差啲。我盡量想做到近似,唔可以叫100%,我都唔敢話自己正宗。」做一個菠蘿包,原材料主要其實就是糖、鹽、油、麵粉和「臭粉」。只要有一樣材料有些許分別,整個麵包出來的味道變會大大不同。例如台灣烘培店使用的豬油多是西班牙的,而香港多用荷蘭的,比較硬身,出來口感已經有別。細哥單單是適應用料的改變,重新調配食譜,便已經花了大量時間與心神,「個皮、麵團,合埋,先可以做到,食到嗰個所謂嘅靈魂」。 吃一口菠蘿油,總要搭配上一杯奶茶才對味吧。原來細哥在香港茶餐廳麵包部工作時候,並未沖過奶茶。計劃要到台灣發展後,他便找來一個在觀塘推車仔賣早餐的伯伯,每日早上5時多就過去邊看邊學。來到台灣後,他再自行摸索。現在細記的奶茶,茶香奶滑,與香港的已有八九分相似。偶爾大時大節,細哥更會提供「Special Menu」,賣叉燒、沙嗲牛麵、西多,農曆新年又營業至除夕,說是「怕留守台北嘅朋友空虛寂寞又捱餓」。不過熟客則反問:「確定不是老細本人空虛寂寞?」 |生活與生存 早些日子香港颱風連連,細哥看着Facebook的「關注組」,默默留意自己以前居住的屋邨最新情況。 談起家人,細哥才說,太太是反對自己移民的,「佢當然唔想,有邊個想離開屋企?而且親戚朋友全部喺香港,都係牽掛。」他形容,自己現在只是「生存」,「太太、個女就叫『生活』啦。不過,我覺得,可以嘅話,都想比佢哋一個好啲嘅環境。」 細記麵包的公司名稱是「芷君有限公司」,一問才知道這是細哥女兒的名字。細哥心裏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妻女都接來台灣,再把公司交給女兒。筆者問道:「女女鍾意整麵包?」「可能之後芷君公司有其他業務呢」,細哥腦海中此時,大概閃過了一陣期許、一份愛與盼望。 後記: 細哥的店面放了些許港星MIRROR及ERROR的應援物。細哥說,那是一些在台港人放的,他不太認得出現在流行的明星歌手,但覺得放在店面亦無大礙,所以一直保留。 在筆者完成訪問回港後幾日,翻開IG,突然發現MIRROR的Stanley 到台灣拍攝劇集時,也吃了細記的菠蘿包,並分享在IG story上。筆者不禁WhatsApp問細哥:「你有見到他嗎?」細哥緊張地傳來一張12子的合照,問道:「是哪一個?」…

這兩年去不了台灣,但反而特別留意台灣電影。如果說去年是「劉冠廷年」(單是有份參演而又入圍上屆金馬獎的作品便有《消失的情人節》、《同學麥娜絲》、《腿》和《無聲》),那麼今年,應該是「柯震東年」。   而且,是第二次「柯震東年」。第一次是 2011 年,即是「那些年」。那年的柯震東,剛剛二十歲。《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創下票房神話,男主角柯震東一炮而紅,金馬獎新人王的寶座,捨我其誰。   青春無敵四個字,只怕還不足以形容他爆紅的盛況。   但後來的事情,大家都還記得,又或者已經久遠到不太記得。柯震東到中國大陸發展了幾年,結果在北京出了事,當場被捕。醜聞震驚中港台演藝圈,傳媒輿論鋪天蓋地報道一番,柯震東就這樣被全面封殺,敗走台灣消聲匿跡。   底子全花,再沒有人再敢找柯震東拍電影,演藝前途幾近盡毀。但其實眾所周知,柯震東本身有個超級富爸爸,不做演員大明星,做回個普普通通的富二代,人生摔一跤也沒什麼大不了。   但柯震東似乎有點不服輸,他是真的像九把刀筆下那些熱血逞強的男主角,演員生涯跌入谷底,翌年已急不及待重新出發,而第一部電影就是趙德胤的《再見瓦城》。這部電影拍得辛苦,要深入緬甸貧民窟,連觀眾都看得出整個拍攝現場衛生狀況惡劣,與柯震東前幾年玩世不恭,到中國大陸輕輕鬆鬆靠臉賺錢的大時代小愛情電影完全不同。以他曾經恃寵生嬌的身價,不可能會演,《再見瓦城》簡直是煉獄之旅。因為再沒有其他選擇,又或者他就是偏偏要選擇最難行的路,以苦行般的歷練和演出,證明自己終會回來。   所以柯震東回來了。   今年柯震東主演三部電影,《鱷魚》、《月老》、《金錢男孩》,無人質疑他是金馬獎影帝大熱。難聽一點的說法就是成功洗底,苦盡甘來,演藝事業大翻身。但浪子回頭,用了十年才落盡鉛華的柯震東,跟那些年意氣風發的新人王已經判若兩人。以前演戲憑天賦,今日的演技來自經歷與跌宕。   三部作品之中,香港觀眾最先看到的第一部,是柯震東跟李心潔主演的小品愛情電影《鱷魚》。愛情以外,其實《鱷魚》也是關於選擇和取捨。   「你有經驗嗎?」故事裡面,曾經做過黑道、殺人入獄的柯震東經常重複這句對白。   儘管角色是個戇直單純的大男孩,但深信現實中就是因為他有過太多人情冷暖的經驗,跟《再見瓦城》那個走投無路的吸毒犯,或者《打噴嚏》誓不認輸的捱打拳王一樣,把自己放進電影,有些戲是演得特別深,總有一些難以形容的眼神,特別凌厲。   假裝了無牽掛重新上路,卻發現自己一無所有的釋囚,孤獨、自卑,要跟所有人保持距離,嘗試學習做個好人,但是憤怒。   電影確實讓人想到前兩年在金馬獎贏盡掌聲的《陽光普照》。珠玉在前,劇本亦瑕疵不少,但瑕不掩瑜,因為它有一個非常出色的演員。今日的柯震東無懈可擊。   幾年之前那個華語影壇新人王,躊躇滿志春風得意的人中之龍,只一夜間,折斷了角,摔成一條鱷魚 ——…

台灣   紅眼   電影   

留在香港都可以來一趟潛水旅行?台灣觀光協會、Olympus Imaging HK和tripTaiwan 將會於11月6日在香港舉行首個台灣水底展覽 ——「 潛行台灣」,讓熱愛潛水和海洋的朋友可以快閃台灣水底。 只要穿上潛水裝備到水底,就可以欣賞25幅、由多位水底攝影大師:2019香港攝影大賽冠軍Kenny Lee、台灣水底攝影師Marco Chang和Olympus水下攝影師兼導師Victor Lau等 ,於小琉球、墾丁、綠島、蘭嶼等地所拍攝的作品,從中欣賞海底不同的奇觀和海底地形,就像置身其中。 展覽分為4大區域,分別為澎湖薰衣草森林區、小琉球綠蠵龜區、微距生物區、大景地貌區。當中,小琉球是台灣的一個島嶼,為綠蠵龜主要覓食和休息地區。到達該展區時,可以與展出的6隻「海龜」拍照打卡,還可以即場於「水底郵筒」投寄明信片留念。 「潛行台灣 , 超越你所想像!」 日期:2021年11月6日  時間:9:00 – 18:00   地點:香港何文田天光道2號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費用:免費 (「水下展覽」參加者須擁有開放水域潛水員或以上資歷)     Photo/ @itstimefortaiwanhk @triptaiwan

台灣   海洋   潛水旅行   

一棵小小的種子,可以種出生機嗎?台灣設計工作室種籽設計 @7duitario ,就以種子為主題推出2022年手繪日曆-「種子曆」。   「種子曆」集結了365種台灣植物種子,包括可食植物、傳承文化的民族植物、永續生態的珍稀植物等……每天把日曆撕下時,可以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欣賞插畫及了解植物的特點、品種,說不定可以令你提起勁,展開新一天。 種籽設計自2018年起每年推出手繪日曆,以往主題有米曆、蕨曆、花曆等。每款設計都極具心思,而明年選用「種子」也有原因,「面向黑暗開出的芬芳裡,小小的種子們,正秘密醞釀一場全新的旅程,隨著生命之光的呼喚,萌發奇蹟的無限可能。」即使只是種子,也可以綻放強大生命力。這款日曆十分適合愛好植物的你收藏,也提醒自己要積極面對人生喔!

《種子曆》   台灣   設計   

疫情的來襲,開啟了很多人的煮食技能,台灣美食KOL Raymond就創意爆棚,利用家中一些平常食材,例如長條麵包、水果,白飯和餅乾等等,砌出不同卡通動物圖案的造型食物 —鯊魚哈蜜瓜、浸「咖喱浴」的白飯熊、夾心餅私人飛機、熱狗「Pluto」、牛油果三眼仔多士和飯團史努比的卡通造型等等!Raymond也亦為不同「動物」「點睛」,令人食慾大開之餘,仲會童心爆發! Raymond原本是一名攝影師,疫情前曾會為不同餐廳進行拍攝,順便品嚐餐廳的食物而成為美食KOL。但由於台灣的疫情持續,令正在居家防疫的他開始每天為自己準備3餐,不浪費食物的概念就萌生了「玩食物」的想法,把食物變成又好味又「打卡able」! Photo/@ raymond.hou

Raymond   創意爆棚   台灣   ...

「人一出生就走在死亡的路上」、「雖然說賤人自有天收,但我發現賤人都活很久」、「多肉動物 — 快樂吃、悲傷也吃,錢包瘦了,人胖了」、「現今遇到的各種荒謬,今後只會越來越多」,#台灣 插畫家「消極男子」的心靈毒雞湯,你讀過了嗎?他的作品最近來到 #上環 一間小店,聯手舉辦「消極男子快樂哲學策展」,宣揚厭世態度,告訴大家「消極也是一種選擇,有時候擁抱負能量比宣揚正能量來得更實際。」 負到盡頭便是正,人生流流長,總不會事事如意,be like 消極男子,「凡事往最壞方向想,或許會有更出其不意的快樂收穫」,把握時間去看展覽吧! 消極男子快樂哲學策展 日期:2021/08/06 – 2021/08/15 時間:12:00 – 20:00 地址:HAPi 上環普仁街11號地下2-4號舖   Photo/ 消極男子、HAPi  

台灣   展覽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