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久違的方大同回來了,新碟主打歌《才二十三》甫發佈,即引起網民迴響。久別重逢,他仍然是他,歌淡淡的,有別於主流K歌,有著獨特的質感,舒服耐聽。方大同擅長靈魂樂,而靈魂樂的精粹,在其節奏靈活,旋律自由,不受既定框架限制,著重源自靈魂的聲音。他說過,成功與不成功,不是在於歌紅不紅,也不是在於是否做到要做的事情,「而是這個過程中,我是不是enjoy;到你80、90歲時,對過程中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做過的事,是不是回想起來是有內容的、有意義的。」 2005年出道的方大同,自小受黑人音樂影響,愛玩R&B與Soul,在當時以抒情K歌為主的樂壇來說,風格別樹一幟,帶來耳目一新之感。受鼓手父親影響,他自小接觸不同種類的音樂,4歲學打鼓,十多歲時自學結他和鋼琴,並開始創作。方大同的音樂造詣極高,但他卻說不懂樂理,未必能說明自己在彈甚麼,因為他是靠耳朵去練。在方大同的音樂世界裡,創作不用框架,隨感覺而行,才是他的創作之道。 最多人認識方大同的歌是《愛愛愛》和《Love song》等R&B慢歌,但他想探索的音樂卻不只如此。方大同後期的大碟如《JTW西遊記》,摻入電子、hiphop等元素,實驗性質較強,有別於過往印象中的方大同。這些作品不如早期的易入口,也有樂迷表示聽不慣,但方大同卻玩得不亦樂乎。直到近年,方大同似乎已放飛自我,連疫情期間食個麵也可以寫出《麵麵》,無厘頭得來認真製作,還憑此曲拿下台灣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不得不使人佩服。 方大同很紅,卻並非傳統主流的那種歌手。造型永遠是簡簡單單的眼鏡斯文look,很少上綜藝節目,不拍戲,又無甚緋聞,只專注地唱歌。由始至終,方大同都不強行迎合主流口味,只是想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方大同,已四十一,仍是那個最純粹的,想在音樂裡自由的馳騁soul boy。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改編自《Little Shop of Horrors》,2002年中英劇團的音樂劇《花樣獠牙》首度公演,好評如潮。故事內容荒誕且誇張至極——憨直小子偶然得到一朵世間罕見的奇花,怎料奇花嗜血,為了養活這朵給予他好運的花,小子一步步踏上了不歸路。盧智燊(Edmond)當年飾演變態牙醫,雖不是主角,但憑此劇勇奪第12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喜劇/鬧劇)。對於他而言,這個劇本是他仕途轉捩點。 20年後,Edmond已蛻變成中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及導演。他提出,不如再次把此劇目搬上舞台? 重演念頭一起,他已經鎖定了其中一個男主角人選 ——袁浩楊(魚旦)。盧智燊形容,《花樣獠牙》感覺很cyber punk,很漫畫化,「或者我哋叫荷里活B級片,有怪獸、有驚慄、有搞笑

ACOOPERSON   中英劇團   盧智燊   ...

iPhone又推出新一代,每次發佈會,都令人想起Steve Jobs首次介紹iPhone時那極具感染力的演講。iPhone的出現,為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Steve Jobs離世13年,留下來的不只是革命性的改變,還有他勇於創新的精神。 Steve Jobs有句說話: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大意是:現在看來毫無作用的一步,日後終會以某種方式連結起來,通往你想前往的地方。他大學半途輟學,省下無聊必修科的時間,開始旁聽一些有興趣的課,其中一科是字型學。這門學科聽來冷門,當時的Steve Jobs也沒想過會有何用,純粹是為了想學而學。結果在十年後,字型學在他設計蘋果電腦時大派用場,令如今的電腦有美觀的文字排版。當初只是隨心所走的一步,卻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刻,成為有意義的一步。 每步都有意義。即使那一步,不是你的意願,亦讓你踩入泥沼,痛苦不堪。創立蘋果的Steve Jobs曾被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解僱,突然失去生活重心,他手足無措,有好幾個月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後來回看,他才發現,被蘋果解僱可能是發生在他身上最好的事:正因卸下了包袱,他可以毫無顧忌的揮灑創意,迎來最具創造力的時期,創立了NeXT和Pixar。其後因NeXT被蘋果收購,Steve Jobs重回蘋果,並推出了iPod、iPhone等革命性產品。若然沒有被解僱,可能就沒有後來的結果。 「生命有時會給你重擊,但不要失去信念。」Steve Jobs說,只要有「Dots will connect」的信念,你就能有信心,放膽去聽從內心的想法,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不用因為害怕,而違心地選擇一條擁擠大道,「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人生。」迷惘時,你內心的聲音就是最好的導航。放心去吧,你終會到達想去的地方。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SteveJobs #喬布斯 #蘋果 #iPhone #DotsWillConnect #改變世界 #Apple

ACOOMinute   iPhone16   Steve Jobs   ...

你有想過腳下正踩着的石屎地下藏了甚麼嗎?地底數十米之下,可能是隧道、鐵路軌道或各種氣體的管道。數百米之下,又會否有地底人生活呢?而他們,可能就靜悄悄的生活在你腳下。在找到他們的足跡以前,繼續保持好奇心,一起走上石峽尾窩仔山,再在山上鑽進地底,一窺在這座在戰前1904年建成,1970年便停用的前深水埗配水庫。 |地下之城 穿過鐵絲網欄,顯示場內人數的電子板數字加一,便直直的走上樓梯。如果你是這樣走的話,便立即錯過了第一個配水庫的遺跡,慢動作回放至樓梯前,眼神往左一瞥,便發現在小山坡下一扇以磚塊堆砌而成的半圓,那是水管原進出水庫的隧道口。因為配水庫的停用,便以石塊封堵隧道口。 走上樓梯後,一片平地,不遠處看見加建了三角玻璃屋頂,以及在凹陷處外圍增建了玻璃圍欄,還有像極了臨時工地處的銀白色樓梯和支撐鋼筋,下面真有古羅馬拱門建築設計的配水庫建築嗎? |九龍第二古老蓄水池 拾級而下,映入眼前的是超乎想像的宏偉,石柱與圓拱門的設計、歐式砌法的紅磚,不禁讓人以為穿過隨意門,到達歐洲某個古遺跡。前深水埗配水庫,是本地第一個圓形地下配水庫,而配水庫的形狀,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精密計算。圓形設計能節省興建牆身的成本,取代鋼筋,以重力形式靠混凝土自身重量抵擋水壓。 聽着網上的導賞,得知這座配水庫採用調節缸模式運作。食水在輸送前,需先經過沙濾池過濾,而大部分已過濾的食水會透過沙濾池、配水庫之間的喉管送出。若沙濾池儲水量較配水庫高時,則會把食水先輸送到後者儲存,當沙濾池關閉或用水量大增,配水配的儲水就能直接輸送出去,便能調節供水量。 運作方式聽起來複雜,加上它的歷史悠久,看起來非常古典的建築風格,更顯得不可思議,這可是戰前、老香港的生活痕跡,能夠好好保存至今並重見天日,實在是人們的福氣。 |守護我們的歷史 根據新聞報道,2021年2月時已有地盤工程,準備清拆配水庫,幸被一位在主教山運動了10多年的街坊芳姐發現。最初,她只是喚來朋友一起偷偷進內,打算與前配水庫拍照留念,但越發感到可惜,便希望能阻止工程。只是,芳姐和友人的聲音,被奮力發動的鑽挖機聲遮蓋,此時她便走到鑽挖機前,徒手拉住零件,才成功阻止清拆。 最後,芳姐在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很開心:「一個小小舉動,成功爭取!」所謂的一小步,已經是成功留下一個重要文物的關鍵,最後深水埗配水庫在同年6月,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張愛玲104歲冥誕,這位傳奇作家逝世至今29年,影響力仍延綿至今,多部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甚至網民仍熱愛流傳真偽參半的「張愛玲語錄」。她的小說,大多數悲劇收場;旁人看她的一生,也許亦是套悲劇。有人說,張愛玲年少成名,但晚景淒涼,孤獨地逝去。也許清醒的人,在這世間都是孤獨的。 想起張愛玲,印象最深是她那張經典照片:手叉腰後,輕輕抬起下巴,嘴角帶有自信的笑意,神情驕傲。從她的神情,不多不少能猜出她的性格:自傲、叛逆、倔強。張愛玲是個天才,三歲能背唐詩,七歲時寫了第一部小說。她在散文《天才夢》中寫道,除了發展自己的天才以外,她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 張愛玲出身上海貴族,但自小父母離異,被繼母虐待,曾被父親軟禁半年,童年並不愉快。後來她離家出走,到香港讀書。因戰亂回上海後,她因經濟困難放棄學業,賣文維生,並發表多篇小說,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等,一炮而紅,只是廿歲出頭,就紅遍華文文壇。但當時上海文壇受政治社會風潮影響,張愛玲被批評作品只談風花雪月不談家國,加上其前夫胡蘭成被指漢奸,令她感到政治壓力。她未有因而改變自己創作路線,而是決定離開上海,後來移居到美國,繼續寫作。 對於愛情,張愛玲也執拗地對自己所愛傾出所有,敢愛敢恨。她被第一任丈夫胡蘭成的才氣吸引,儘管對方已有家室,是個花花公子,年紀也比她大上一截,她仍不顧一切的墮入情網。後來發現丈夫多番出軌,她選擇理性地分手。歷過創傷,她仍敢去愛,後來與比她年長近三十歲的美籍作家賴雅結婚。即使生活拮据,加上婚後不久賴雅就中風,張愛玲仍不離不棄,甘於付出。 賴雅離世後,張愛玲一直獨居,很少與人來往。她的結局,是在獨居的公寓逝世,死後數天才被人發現。有人說她孤獨地老去很淒涼,但避世或者也是她忠於自己的選擇。張愛玲的人生曲折坎坷,令她對於世界的看法也是悲觀的,但對於人生的抉擇,她始終真誠地對待自己。世界也許殘酷,但保持真誠,才最對得起自己。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ACOOMinute   人生   張愛玲   ...

細個無聊時,和小老Best一起坐在公園的木凳,抬頭看着天空上的雲朵,隨微風慢慢的飄動。童言童語,這朵像小狗,那朵像恐龍,還有那朵就像在噴火的噴火龍! 慢慢長大,我們好像失去了想像的魔法。不過,就像《魔女宅急便》所說:「就算變成大人了,奇蹟還是會發生。」就在你心情快樂、emo時,把天空當作畫布,嘗試再次爆發小宇宙,舉起手指當作畫筆,盡情想像那些可愛、有趣的東西,通通都飄浮在天空,腳步也會不其然的輕快起來。 現在,由「香港角落」來拋磚!               攝影:Kayan、Heidi @heidi.is.strong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Kayan @yipy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ACOOHKCorner   JOGUMAN   Maltese   ...

小時候的你,大概都有想過「我的志願」。可是長大後,你與心目中理想生活的距離差了多遠? 今日故事的主角阿金,血液中流着濃濃的「追星血」。中學時從《勁歌金曲》認識韓星Rain開始掉進韓坑,為了追韓星,她讀韓文,夢想做娛記,近距離和偶像交談。但實現夢想後卻漸漸發現,把追星煲劇變成工作與想像原來有出入。與此同時,她掉進「泰坑」和「BL坑」,又跑去學泰文追星。及後發現,自己已深深愛上泰國這地方。 經過一番掙扎後,她不做記者了,反而在泰國曼谷找了一份比香港人工減半的工作,決心留在這個慢活城市。你可能會問值得嗎?回望20年追星生涯,生命的軌跡由舞台閃爍的星星引領,一步一步尋覓自己心之所向,她這樣為30多年的人生總結,同時勸勉同路人:「追星令我變成記者,令我學一個語言,令我學做應援設計,追星令我變成一個更好嘅人。你知道你嘅星畀咗乜嘢快樂你,就已經好足夠!」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設計:Kayan @yipyn |追星追到做記者 阿金追星年資已達20年,「小學已經叫媽媽留一蚊畀我抽YES卡,不過嗰陣好單純,只係擁有一件明星產品或者雜誌,我唔覺得嗰啲係追星。」真正讓她開展追星之路的,是Rain。「我好鍾意睇人唱歌跳舞。我唔係睇《浪漫滿屋》入坑,我係睇《勁歌金曲》入坑,哈哈!」 15歲的高中生,雖未財富自由,不能飛到韓國,但因當年紅得如日中天的Rain常常到香港,阿金情願不上學,也會每次到機場接機,連父母也拿她沒轍。在阿金升中五的時候,有次Rain到尖沙咀出席活動,現場很迫,人貼人,「我同Oppa距離好遠。但我見到記者哥哥姐姐唔需要排隊,甚至差唔多活動開始先到現場,仲可以近距離訪問。我見到呢個畫面,我諗,如果我要近距離見到Oppa,似乎我就係要做呢個人?」她遂以浸大傳理為目標,惟會考滑鐵盧。為了讀新聞系,她改到澳洲升學,再到韓國攻讀韓文一年,一心回港後做韓娛記者。 「好好笑嘅係,我讀完後,Rain嗰一年啱啱入伍。不過我覺得唔緊要,我都想做到娛樂記者。」她的第一份工作,便是當年膾炙人口的《YES!》雜誌。 |完成夢想,然後呢? 就這樣,阿金開始了娛樂記者生涯。做過數間媒體的她,最當紅的韓星,例如「四大天王」金秀賢、李鐘碩、金宇彬、李敏鎬;韓團「Beast」、「B.A.P」、「After School」、「FT Island」等都訪問過了;大型頒獎典禮「MAMA」也採訪過,夠圓滿了吧?「但原來當你將樂趣變成工作,係咪真係一件好事呢?當年追星睇劇,係為咗開心,好放鬆;但當你返呢份工,睇劇係為咗打幾千字稿,呢個就已經變成一個負擔。」 在這段低迷時期,阿金從泰星中得到了新的救贖,「嗰陣返緊上一份工,意外見到泰版《浪漫滿屋》,其實以前都會睇泰國電影,《人妖打排球》、《拳霸》,呢啲好老土嘅。嗰陣心諗,泰版浪漫滿屋係咪好似Tony Jaa咁?你竟然翻拍我Oppa嘅劇,我就睇吓你點!」怎料一開劇,驚為天人,「原來泰仔好靚仔!」 自此之後,阿金開始對泰國影視作品著迷,看過了笑片《我很好

如果我們失去了回憶,人生還剩下甚麼? 一覺醒來,熟悉的人、事、物,在眨眼間全都變得陌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安心相信身邊的人嗎?一覺醒來,那個和你生活了一生的人,突然忘了所有事,你又能如何自處?志願組織「角落微光」透過「一念空間」社區計劃,以5個階段的體驗活動,邀請腦退化症患者和照顧者,以及每一個觀眾共同參與,感受過他們生活的甜酸苦辣與無奈,亦能從中思考記憶和身份的關係,或許能產生多一份體諒和同理。 攝影工作坊:腦退化症患者及其照顧者一起參與熱感紙相機攝影工作坊。 熱感相攝影展覽:在工作坊的拍攝作品會在展覽中展出,照片特別使用熱感紙,正是代表人的記憶也會隨時間而褪色。 社交媒體:一連5日出post提醒腦退化症年輕化的問題,其實這個病不如你想像的遙遠。 港版「會上錯菜嘅餐廳」:與咖啡店共同製作創意菜式,「錯」又有咩好怕!一起學會欣賞日常的未知,擁抱這些突如其來的美好。 自發照顧者友善場所計劃: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喘息空間,角落微光找到不同餐廳、cafe、畫廊和社區中心,為照顧者提供一個免費的休息空間,休息過才可以走更長遠的路。同時,現正招募更多空間營造者! 《一念空間》 日期:9月21至29日(9月28日除外) 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星期六及日下午1時至9時 地點:上環皇后大道西1號 展覽分享會、以記憶為題及反思自我價值交流活動工作坊 日期:9月23日 時間:下午7時至下午9時30分 日期:9月24日 時間:下午7時至下午9時30分 日期:9月26日 時間:下午7時至下午9時30分

大家對「茶」的初印象,除了跟父母飲茶的景象,或許就是在電視劇《茶是故鄉濃》中張可頤和林家棟種茶炒茶的畫面。但你知道原來香港一直都有茶園,出產本地茶葉嗎? 其實,香港種茶、製茶歷史悠久。根據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志》記載:「大帽山,在五都,形如大帽,上有石塔,山中出茶。」由於大帽山山脈高達957米,地勢高、常年被雲霧繚繞,氣候上十分適合種茶。根據文獻記載,大帽山頂曾有大片茶園。時至今日,眺望大帽山北坡,仍能看到古茶園梯田的遺址。在2004年時,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再生農業部開始在梯田種植茶樹,後逐步發展成為今時今日的共有2000棵茶樹的茶園。 |起初好難飲!? 整個出產茶葉的種植過程橫跨一年。從冬至時,工人們會開始修建茶樹,刺激春茶芽生長,到立春追加肥料,到了清明節前後,茶樹的新梢陸續長出,4月至9月便可開始採茶青。嘉道理的茶園目前主要栽種茶樹有3款,包括名花、黃枝香,以及較多香港人聽過的的金萱。 再生農業部經理葉子林憶述,2004年開始,農場希望復育茶園,卻沒有炒茶的技術,「我哋啲女工伙記,可能後生嘅時候炒過,叫佢自己試吓。炒完之後發覺真係好難飲。嗰段時間,我都唔敢同人講我哋有個茶園。我發現咁樣亂嚟都唔係辦法。」2008年,葉子林找來了一位來自惠東的客家「世外高人」,以顧問形式教導員工們炒茶,沿用其技巧摸著石頭過河,一直做到今天。 |一雙巧手高溫翻炒 在採茶青的日子,再生農業部果園管工楊鳳珍(珍姐)清晨便會開工,收採茶樹的嫩芽部分。而採收茶葉只是製茶的第一步。珍姐及後便會把嫩芽落鑊,利用高溫加熱,停止茶葉繼續發酵氧化,再用雙手把茶葉水分揉捻出,物理性破壞茶葉表皮,去除茶葉面的茶膠,把汁液逼出,以去除苦澀味及青草味。 然後,珍姐便會把已揉捻好的茶葉,重新倒回大鑊,雙手不斷把茶葉向前滾動和拖後,用以為茶葉固定造型。這個步驟稱為「滾茶」。最後,把茶葉炒乾,茶葉雛形即成。由於要把茶葉一直翻炒,拖後,珍姐與同僚雙手要一直在高溫至200多300度的鑊內,稍微不專心都會被燙傷!現在,茶園每年採收約150公斤新鮮茶青,可炒製約20公斤的茶葉。 嘉道理農場將會舉辦「秋茶共賞」活動,想親自參觀茶園、採茶、飲一杯本地茶,可到 @kfbg.official 了解更多!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關採茶員工珍姐的故事,請留意10月份的 #香港角落!) 攝影:Hoiyan @seamouse_hoiyan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人愈大,總會不多不少被世界改變,更別說是充滿名利誘惑的娛樂圈。詞人黃偉文卻說,鄭伊健是他認識的人之中,其中一個最無被世界改變的人。 這些年來,鄭伊健一直過著半退休的生活,間中拍劇開騷,平時就是打機、落街食茶記,閒雲野鶴般逍遙自在。鄭伊健快57歲了,仍然有型,有人問他如何維持,他笑言秘訣是懶惰,「要懂得甚麼時候該停下來。現代人很忙,隨時拿著手機,其實要懂得懶惰,偶爾把手機放下甚麼都不做。」開演唱會的那一年,他一年就只做一件事,其餘時間宅在家打機,網民紛紛稱羨。 世界愛競爭,懶惰是罪名。有些人批評鄭伊健不上進、玩物喪志。曾經他的人氣直逼劉德華,被稱為「第五天王」,但在當紅時期,他選擇淡出。如果當時他努力博上位的話,如今成就可能不止於此。鄭伊健卻覺得滿足了,「其實很多人不記得為甚麽當初要做這個事情,但是我很清楚:我想改善生活,想做自己有興趣的事。現在做到了,為何要在收成時想著去做更多的事?得到更多呢?」他說自己很幸運,因為想擁有的不多,即使是打機,也不一定要追到最新款,把原有的遊戲玩到出神入化才最有趣,簡簡單單已很快樂。 「一個人最快樂的就是能夠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過去20年,我不是賺了很多,不過已經足夠,所以我今日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他失去了更多的名利,卻賺到了別的,「人生很多東西可以分配,全部分給工作可能會很有成就,但回頭看,也可能忽略、失去很多東西。平均分配,你會覺得可能失去些東西,但也得到了生活,還有開心。」其實他看的透徹,也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 鄭伊健近日辦巡演,題為「Here and Now」,意思就是活在當下。人的慾望無窮無盡,為了追求更多的慾望,我們付出了很多,卻忘了要珍惜現在。能夠活在當下,因為他知道未來根本無法預測,「就算風水師告訴你會賺好多錢會發大達,他可能沒告訴你要付出甚麼代價,說不定要犧牲健康,到時,你還想不想預言應驗?」所謂無被世界改變,也許因為由始至終,鄭伊健的選擇也一樣,仍是追求當下簡單的快樂。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蔡依林今天44歲了。她說過,不會羨慕18歲的自己,因為現在這個年紀挺好的。如果知道她的故事,也許明白她這番話的意義。現在的蔡依林是天后,是女王;但曾經的她,是個渴望完美、卻又自卑的女孩。走過自我質疑的深淵,最後才終於活出自己。 剛出道的蔡依林,雖挾著「少男殺手」的名銜,但捧得愈高,受的攻擊也愈高,由外貌到實力,都被人在放大鏡下檢視,被取笑是「香腸嘴」、「十大爛歌手」。作為一個追求完美的處女座,她很好勝,希望自己能做到完美。於是即使有十個人喜歡自己,但只要有一個人討厭自己,她就會一直鑽牛角尖,渴望搏得那一人的認同。 蔡依林說,以往就像活在一個角色裡,常常會為了討好其他人,去完成別人給她的角色。大家都說蔡依林很努力,她也曾自稱「地才」:「地才就是要很努力才能跟天才看齊的人。」被批評肢體不協調,她就近乎自虐式地練習,練跳舞、體操、鞍馬,終於憑《舞孃》拿得金曲獎,以為令人另眼相看,誰知又有人挪喻她是「一個體操運動員得到了歌手獎項」,否定了她的努力。 對自己極度嚴苛,以為只要成為別人眼中的第一,就能得到快樂。卻發現這個目標如海市蜃樓,永遠追趕不到。 大家說難道喜歡處女座,其實最難喜歡處女座的,正是自己。被負評攻擊到失去自信的她,曾經不敢看鏡子。有次她在拍MV時,導演叫她看鏡子,她看著那個自卑的自己,哭得不能自己。那個MV是《我》,歌詞裡有一句:「我怕沒有人愛 不算存在/生命剩空白/卻忘了我應該誠實對待/當年那女孩」。當用別人的愛定義自己的存在,變相忽視了最應該珍重的自己。 當她終於放下別人套給她的期望,看到內心一直被忽視的小女孩,才開始嘗到自由。她的《Ugly Beauty》鼓勵大家,無需追求別人所說的完美標準,真實的你本來就已很美。當自己足夠強大,她也開始將這份力量傳遞給其他人,推出《不一樣又怎樣》、《玫瑰少年》等歌,為同志社群發聲。 蔡依林長大了,不再是當年那個「少男殺手」;現在的她是能掌握自己快樂的女王。現在的蔡依林依舊努力,卻不再為了別人。她現在說:「我終於可以活出我自己,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就漂亮、我現在就夠了、我現在就是做我想做的事。」 從追求別人眼中的完美,到知道自己已經夠好,蔡依林用了20年。如果你也正在路上,你並不孤單。即使你不是別人眼中的最好,但你已經夠好了,你知道嗎?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蔡依林 #Jolin #怪美的 #Ugly Beauty #完美主義  @jolin_cai

ACOOMinute   Jolin   Ugly Beauty   ...

常聽到大家說「香港變曬啦」,但香港如何變,變了多少,你又有留意到嗎? 沒有了熱狗巴、沒有了霓虹招牌,甚至可能沒有了一些歷史建築。在繁榮的背後,我們似乎也正在默默地失去了一些東西。 來到第二集,ACOO繼續用Google Map的街景功能,帶你用十多秒觀察,香港在十多年間的經歷與變遷。 設計:Kayan @yipyn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ACOOHKCorner   夜總會   彌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