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有別於之前和大家走訪過的九龍寮屋老村,位於港島的薄扶林村是前所未見的清新和有活力,彷如一座世外桃源的村落。才下車,在馬路邊遠眺全村,看到依山傍澗的小屋,綠油油的菜田,加上數十隻拍翼飛舞的蝴蝶,還有現今香港非常珍稀的蒲公英,你有看過如斯美景嗎? |薄扶林村的前世今生 村落建於17世紀,至今已有近300年歷史,清朝地方志《新安縣志》已有記錄,名為「薄鳧林」。由於當時港島仍未開埠,所以更有一說法「未有香港,便先有薄扶林村」。然而,其歷史之悠久可從村內建築看出端倪。 村內的小路四通八達,踏上左邊是小屋、右邊是渠或是小澗的樓梯,不遠處還有一隻看守着農田,卻也悠然自得的狗狗。在這裏,有一間已荒廢的磚屋,面積約百多呎,屋頂甚至已崩塌。或許磚屋主人已搬離多時,這空間已全無生活氣息。 離開這裏,鑽進別人家的走廊,近乎迷失了方向時,才發現已經走到小河邊,有一間架高而建的木屋,或許是為了避免河水高漲時淹水?有趣的是,看到木屋原先是以木材作支撐,但隨着年日及後來的條例規管,再以鐵架加固結構,確保安全。一切雖已被塵封,但還是可以從小細節中看到當年村民的生活面貌。 |舞火龍與李靈仙姐誕 繞了一圈,又回到大馬路。相信經過一番探路,筆者和攝影師已成為半個薄扶林村通了吧!這次,我們決定要找到李靈仙姐塔,約於1916年建成,至今已有逾一世紀的歷史。 首先,試試在網上搜尋位置,查無結果,便果斷地向走出村子的村民查詢。結果,問了數人,也無人清楚塔的位置,既然這樣便往上走吧!這條村,除了木屋,更多的是漂亮的磚屋,也有村民在屋外放置乘涼休憩用的椅子,感覺好不自在。快走到山上時,視線被街坊福利會鐵閘內的火龍吸引住,其實入村前也有一間竹棚塔成的「舞火龍」空間,放置了各種火龍相關的製品與工具。雖然「大坑舞火龍」很有名,但其實薄扶林村的舞火龍也不遑多讓,在2017年時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同一位置的左邊,就是「牛奶公司員工宿舍」,自2005年已開始荒廢至今。繼續往山上走,才看到一座類近李靈仙姐塔的建築,地上隱約還有人長久踩出來的路,走近再比對資料照片,才發現並非同一座塔,而且此塔感覺被雜草圍繞,感覺已棄用多年,應是曾被用作存放乾草的草廬。 第三次回到大馬路邊,決定直接問士多老闆,終於得到了明確指示,在艷陽下走了一圈,再次繞回原點。甚至在高位放眼細看,也沒有看到高聳的塔頂,便再請教開業百年「裕生食品雜貨」的老闆,這次走進了民居範圍,遇到一隻在路中心散步、一隻在鐵皮屋頂休息的可愛小貓,被抱着嬰兒的年輕爸爸指路,再遇上安靜的鸚鵡和非常熱心的嬸嬸再指路,再次走到已經過數次的地方。難道真的要放棄了嗎?此時,筆者決定向旁邊的「舖頭」再問,踏破鐵鞋無覓處,原來塔就藏在這舖內! |李靈仙姐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薄扶林村每晚也有鬼魅之聲,流言更是繪形繪聲的鬼影幢幢,讓村民害怕極了。一晚,一位村民夢見一位自稱「李靈仙姐」的女生,說能為這條村驅走污物,自此所有怪聲怪事全都消失。為了答謝她,村民便修建了這座六角塔。至今,村民仍會於每年農曆四月十五的仙姐誕,進行祭拜供奉儀式,以答謝仙姐之恩。 所以,李靈仙姐塔的位置在哪?若有興趣,來薄扶林村尋幽探秘*吧!這裏的一切絕不會教你失望。 P.S. *遊玩時請尊重自己、尊重村民,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於別人身上喔!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Owen @wai.ho.98 文字:Hoiyan @seamouse.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ACOOHKCorner   古村   建築   ...

某些時空下的人們,有時或會集體失語;在未能言喻的當下,我們還能怎樣自處?以「舞台王者」大熱姿態摘下《全民造星V》冠軍的香胤宅(Lyman)@lyman.heung以「Unspoken」為題,創作在港首個個人舞蹈劇場,節目今晚正式開鑼,在最後十天的倒數階段,Lyman坦言「壓力非常之大」,同時亦好感恩有機會、有資源夥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大家喜歡的事,由香港長大、英國修讀藝術,到美國演出音樂劇⋯⋯不論過程有多艱難,去到不同地方都同樣努力追夢、專注表演:「提醒咗我自己『Who I am』同『How much it means to me』」;成功當然充滿喜悅,「就算失敗,但我仍然繼續向前,當中意義更加非凡!」 開騷在即,Lyman的日程排得不能再滿,周一至周六全天候工作,日間通常是和其他表演者綵排,入黑立即換個身分和多位主創人物開會,今次訪問則「犧牲」了其午餐時間,要他一邊開飯一邊受訪。鏡頭前後的Lyman都一樣充滿活力,而且非常有禮貌:一見面就問你點稱呼,收到你的卡片又立即細看,知道你的來歷更主動分享相關往事,甚至正式進食眼前第一口飯之前,都去關心你會不會肚餓;眼前的Lyman就是一個如此有溫度的人,台上好Hot,台下好Warm。 文字:余拜仁 @brianyu_chinho 圖片:@goodshow.club 設計:PO @p12_o28 |「Everyone has a voice」 香港觀眾得以認識Lyman,完全因為《全民造星V》,有趣的是,不少觀眾卻不希望這位冠軍人物與全力造星的ViuTV走得太近,只要在YouTube重溫其決賽表演片段,一眼就發現最多讚好的留言是:「留喺Viu係浪費咗佢,Lyman係屬於更大嘅舞台。」同時,Lyman亦沒有如很多《造星》參加者一樣,比賽後都馬上簽約MakerVille或者其他大型唱片公司;雖然他既沒有參與綜藝節目,亦未有推出跳唱單曲,但是他在演藝路上其實並未停步,並即將在香港藝術中心上演一連12場的《Unspoken》,不負網民所望,走到偌大舞台。 由始至終,「表演」都是Lyman事業發展中最重要的追求,舞蹈則是他自11歲開始不斷鑽研的技藝,當他思考個人製作時,舞蹈劇場似乎就是理所當然的選擇,《Unspoken》既是以他為主的作品,同時亦是他和一群志同道合創作伙伴的共同心血結晶;除了找來《造星》導師韋羅莎丈夫、舞台劇導演張銘耀(German)擔任監製及導演,另一關鍵創作崗位—音樂總監關家傑(Alan)@alankwanmusic 亦是由Lyman親自邀請,二人早年分別在紐約發展時已經結識,今次一拍即合,完全因為理念一致:「Everyone has a voice。」 「我同Alan,之後再向German介紹,發現三個都好similar,我哋需要有種自由去做我哋想做嘅事,因為我哋都有自己嘅聲音,我哋係咪都有空間去講各自想講嘅事呢?如果容許得到,無問題,Cool!」Lyman相信,創作世界中,框架與自由並不對立,「我哋唔介意框架,框架係需要嘅,不過你要話我知個框架係乜,但唔係話我知我要喺個框架入面做啲乜,就如編舞加入時都一樣,我哋希望每個人都有佢自己嘅voice,如果你無自己嘅voice⋯⋯」在旁的Alan補充,「咁你唔駛請特定嘅嗰一個artist,因為已經無咗嗰個意思。」 |音樂第一把關人 回想起當時Lyman提出合作,Alan形容雙方是「約法三章」,「我提出嘅係,音樂部份嘅第一個把關人唔係佢同German,而必須係我自己,如果連我自己嗰關都過唔到係唔得嘅,可以話係『先小人,後君 子』,而最後係做到嘅、係開心嘅」,他甚至話最終享受到的創作自由比原先預期的更大,例如全部樂手都是由他選擇,其中樂隊指揮就邀請到日本知名爵士樂手擔任,「今次好多樂曲都有好多improvisation,更加凸顯到點解我哋要搵個別特定嘅樂手,事關當佢哋即興演奏時,我係唔能夠教佢點樣去做,所以我一定要有佢自己嘅voice喺裡面、一定要有佢嘅氣味喺裡面,令到件事更加unique,因為連佢自己根本都唔能夠再做第二次。」 自由當然可貴,眾聲喧嘩卻也可能造成沉重代價,Lyman直言創作過程總有掙扎,故此特別重視伙伴間的真誠交流,「如你所講每個人嘅interpretation可能都唔同,但係呢啲就要睇溝通,除咗純粹follow對方嘅詮釋,更重要係搵到共通之處,而唔係去搵邊個先係啱,呢啲所謂嘅對錯係可以好隨機」,他以和Alan的合作為例,指整個創作團隊保持了極之緊密的聯繫,尤其是有時對方甚至需要「憑空創作」,「我哋可能要explain多少少,有啲故事部份仲未演到,所以我要去講『This is what I see』,呢啲係少少『吹脹』嘅?係『抽象』嘅!」 簡單如一個詞語,創作伙伴都要小心推敲,「例如『開心』係邊種開心呢?我會去講我會點去演繹呢個場面,好具體咁去形容,例如係個男人起身時見到佢老婆喺度淋花,可能對方聽完就知道中間係有種平和、有種滿足,而唔係歡欣」,加深了解Lyman的想法之後,Alan和其音樂班底就會適時適度調整,但是團隊並不是直接去創作一些「好開心的音樂」,「根本上佢嘅Acting、佢講嘅嘢,觀眾可能一見到已經明,我覺得好多時候如果音樂嘅用處太過明顯,就可能好突兀,art form其中一樣好重要嘅嘢就係subtlety」,Lyman一邊聽一邊點頭,或者這就是其中一種他一直尋找的「聲音」。 |「一旦未來我迷失咗,呢個作品就係我對自己嘅警醒」 早在訪問開始之時,Lyman已經坦白講話「壓力非常之大」,其後聽他分享更多創作點滴,感受更深的是他同時身為主演和主創人物的雙重負擔,「日日夜夜都度緊嘢」,看過Lyman舞台上魅力四射的演出,或者知悉他從小到大的舞蹈訓練背景,相信都完全不會擔心他在編舞和跳舞方面的表現,他自己都笑言「喺呢個階段,舞步係仲未完成嘅,但係技術上都係相對簡單嘅」,現時更需要的是從宏觀角度審視整個演出,「有無創造出一個對嘅感覺、對嘅節奏、對嘅情緒?觀眾能唔能夠接收得到?定係只係見到表演者好似一個空殻咁喺度做啲動作?呢個就要同導演German一齊去處理。」根據Lyman描述,目前正處於一個不斷自我答問的狀態,「之前係瘋狂produce material,用唔用呢?唔知住,真係唔知住;依家係to cut the fat,You don’t need it?Then, you don’t need it!」 縱然壓力迫人,卻也樂在其中,全因這次創作對Lyman而言絕對是別具意義:「一旦未來我迷失咗,呢個作品就係我對自己嘅警醒」;但凡關於Lyman的媒體報道,十之八九都會關注到花落誰家,問他到底決定簽約哪間公司,而在今次短短一小時的飯聚傾偈中,單是《Unspoken》的精彩創作歷程都未及完整拆解闡釋,倒是Lyman在會面尾聲主動提到「未來」,表示一旦日後有些商業工作安排未遂其志時,他仍然可以提提自己:「Don’t worry。There’s a place for you because you are able to do this。If you push it,and you find

ACOOPERSON   Lyman Heung   Unspoken   ...

人們常稱養貓的人為貓奴,因為貓雖然是寵物,但卻如神一般高高在上,很多時人類還要聽命於牠們。貓的性格有點欠揍:高竇不理人、故意找麻煩,但偏偏因為可愛的模樣,仍然備受寵愛。有時真的覺得,做貓好過做人。那不如來學習一下,該如何做隻貓? |別太善良 有時懷疑貓貓是否有點反社會人格,好像總是故意跟你唱反調,亦毫不在意他人的想法。即使你是米飯班主也無面畀,不喜歡的時候照樣毫不客氣地拒絕所有抱抱親親。反而人類的道德包袱太重,總是覺得自己要表現得體,不要讓人失望。有時別人提出的要求,即使你根本不想,也不敢拒絕,最終只有委屈自己。我們應該學習貓貓,果敢地對不喜歡的事物、無理的要求說不。如果要辛苦勉強自己才能取悅對方,那就讓對方失望吧。 |寵愛自己 自古以來都有貓狗之爭,有些狗派會說:「狗起碼識看門口,貓識得啲乜?」誠然,貓貓好像每天只會食玩瞓,沒甚麼作為(也許最大的作用就是賣萌)。但即使如此,貓貓仍然有種睥睨天下的氣勢,像是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王者。而你每天很努力地生活,但仍不時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其實你的存在本身已是價值,也許可以學習貓貓,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不用為誰作甚麼改變,也同樣值得被愛。 |學會獨處 貓不是群居動物,有點我行我素,有時連主人也不屑一顧,經常自己躲到角落睡覺。人也應該要像貓,學會適當地獨處,留一點me time給自己回氣,以免被過多的社交淹沒。對於不喜歡、或會消耗自己能量的人,要懂得設立界線,保持距離。獨家村就獨家村,保留自己覺得舒服的空間才是最重要。 我行我素、束縛不來,旁人看來可能是缺點,但擁有這種不羈放縱的自由,才是掌控自己人生的關鍵。不要再羨慕貓了,來成為一隻貓吧!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ACOOMinute   處世之道      

大南街,點止飲咖啡咁簡單? 由周大福慈善基金及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共同主辦的「織善社區節」將於4約28日在深水埗舉行,活動橫跨大南街和石硤尾街,共80個NGO、社企、街坊及小店聯成設置40個不同主題的攤位活動,讓大家能以嶄新方式認識社區。 社區節的重點,還有兩個大型互動打卡裝置——《幼兒天地:社區客廳》及《彼此看見》,前者以雲朵結合超過500顆氣球,設計成色彩斑斕的巨型彈彈床;後者則讓參加者以拼圖方式尋找深水埗風景,使公眾更全面了解社區不同特色。 除了互動打卡裝置,「織善社區節」分了六大主題區,公眾只需完成每個主題曲最少一個攤位活動,即可換取「織善優惠劵」(包含小店優惠券、小店現金券及免費使用Snapio拍照亭等)! 社區節活動費用全免,部分活動及小店消費券有名額限制,先到先得,記得留意「織善社區 Community Philanthropy」公佈啦! 《織善社區節@大南街》 節目詳情  活動日期: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 活動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開幕典禮:下午2時至2時45分 活動地點:深水埗大南街161 至 221號 活動入口:深水埗大南街221號(近半杯寮)   主辨機構:周大福慈善基金、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協辦機構:深水埗民政事務處、深水埗區議會 策略伙伴:SONOVA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偶爾抬起頭來,還好有顆月亮可賞。 擁有建築師背景的攝影師董正綱 (Jeff Tung) ,有次在工地拍攝工地工程時,偶然發現在黑白效果下的工地照片很特別:「工地通常沒有明亮的燈光,但陽光強烈時,室內外有明顯光線對比,用黑白效果可以強調這種明暗對比。」由這次偶然發現開始,他便開始走上攝影的旅程。Jeff深受已出家的前攝影師常霖法師一句「攝影的重點在於看不見的部分」啟蒙,希望透過嶄新視角,讓大家重新發現生活裏常被忽略的事物。 這次Jeff在中環NUOVO舉辦攝影展,作品透過探索多種雙重曝光技術、「故意模糊」和「刻意移動相機」,捕捉圓月及香港的不同光線。他作品呈現不同的建築物在空間裏互動的張力;而交叉相疊的建築物,構成一幅又一幅的剪影或幾何拼貼圖,將月亮與城市景觀和建築形態微妙結合,構成一幀幀美術攝影。 在這個千篇一律的城市,讓他以月亮向你訴說故事。 《Sinfonia Lunare》攝影展 展覽地點: NUOVO(G03, 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5月17日 開放時間: ⁠  ⁠星期一至六:早上10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 ⁠  ⁠星期日(要預約):下午2時至6時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ACOOHKCorner   月亮   董正綱   ...

就算你不認識牠們,也可能看過這幾隻貌似倉鼠、貓和兔子的貼圖。牠們是日本爆紅漫畫Chiikawa的角色,漫畫最初在Twitter連載,後來亦推出了動畫,在多地掀起熱潮。 雖然Chiikawa的角色外表可愛,但牠們所在的世界卻有點黑暗。主角團是一種名為小可愛的生物,牠們跟我們一樣,要打工賺錢,靠除草、打怪等維生,還要考資格試以賺取更高的報酬。這個世界還有些會吃小可愛的怪物,當小可愛遇上怪物時,有可能會丟了性命,亦有指這些怪物其實是由小可愛變成的。 這個世界並不如童話,但小可愛還是樂觀努力地去生活。面對同樣殘酷的世界,我們可從小可愛身上學習到甚麼? |Chiikawa:勇於突破自己 屢敗屢戰 主角吉伊卡哇是隻貌似倉鼠的小可愛,天生膽小,動不動就哭。但在關鍵時刻,即使渾身發抖,牠也會鼓起勇氣將怪物擊退,拯救朋友。吉伊卡哇也很努力,即使考了兩次除草資格試也落敗,牠也沒有灰心,頹喪了一會便提起精神努力溫書,屢敗屢戰。 |小八:貧窮沒有限制想像 樂觀知足 外型像貓的小八,像是打工仔的寫照:通宵打工後,吃頓飽飯就滿足地睡午覺;因為想要一部相機,努力打工賺錢買心頭好。牠很窮,家裡都是破爛碗碟和殘舊的傢俬,住的山洞連門也沒有,但牠卻因為可以看到山洞外的天空而感到滿足。生活雖然窮困,但身邊有好友相伴,即使只是無所事事地看夕陽,也覺得很開心。 |兔兔:大癲大肺 對世界好奇 「咿~呀哈!」兔子是主角團中最無厘頭的角色,經常在怪叫,舉止常常出人意表,也像個小屁孩一樣喜歡捉弄朋友。但因著這種自由奔放的性格,牠也是最唔識死的那個,即使危險在前方,牠也是第一個帶頭衝。生活的樂趣來自四處探索,經常為兩個小伙伴帶來新奇的體驗。 在Chiikawa的世界中,即使可愛,也要上班,也要面對世界的殘酷。但在不盡完美的世界裡,小可愛們仍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考試失敗,但有好友溫暖鼓勵;打怪危險,但有好友作伴奮戰。這些微小的可愛,對我們這些成人來說很治癒。這些角色中,你又最喜歡哪個?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chiikawa #小八 #hachiware #usagi #ちいかわ #吉伊卡哇 #小可愛 #chiikawahk 

ACOOMinute   chiikawa   usagi   ...

在某一個日常的上午,當我們匆匆忙忙穿梭於都市中,趕去上班、見客,在街上的拾荒者們,也提着緩慢的步調,為自己的生計努力打拼。 平日,你未必仔細觀察、留意到他們,或者被刻板印象影響,覺得她們就只是和「窮」劃上等號。但其實每一位拾荒者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都有一個留在街上的原因。 你願意了解和體驗拾荒者的生活嗎? (展覽星期日完結,有興趣記得親身去一趟JCCAC!) 「拾回尊嚴」- 照顧我們生活的拾荒者彎腰體驗攝影展 日期:4月6日- 4月21日 時間:早上10:00–20:00 地點: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中庭  圖片由拾平台提供。(攝影師:何家豪)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垃圾徵費 #垃圾 #環保 #回收 #拾荒者 #重用 #發泡膠 #紙皮 #拾平台 #堆填區 #廢物

談及香港魚,你可能想到老媽子成日蒸的紅衫魚、地盤佬最愛的豉汁鯇魚,或是飲宴的石斑。若然我告訴你,香港魚也可以做魚生,上到高貴的omakase大枱,你願意嘗試嗎? 在壽司師傅Zinc(@zinc_lhs)的眼中,這卻不是遙遠的痴想。他跟隨壽司界「傳奇人物」森智昭(Mori San)學師,十年磨一劍。在有資格獨當一面後,他回想起小時候跟媽媽到西貢買海鮮,那股清新鹹香,提醒了他香港海鮮是有潛力的。現在,他每個早上都會與買手合作,購入即日捕捉的港水魚,用活締方式宰殺,放入當晚omakase的菜色中。在他心目中,香港的魚也「值得」,「香港海鮮值得更好嘅對待。」 香港魚市場給人感覺或許是骯髒的,偶爾參雜着一些「呃秤」負評,Zinc的願景是希望香港也有一個像日本豐洲一樣的中央魚市場。你相信香港可以做到嗎?悄悄告訴你,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是記得想像。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設計:Kayan @yipyn |「海鮮好可愛」 Zinc從小便愛吃,喜歡煮飯。住在坑口的他間中會跟隨家人到出名多海鮮的西貢買餸。耳濡目染之下,他漸漸覺得海鮮很「可愛」,「細細個屋企每次整魚,我都會食到無晒肉,將啲骨砌翻好,整返做標本。覺得好玩又好食。」他甚至記得自己第一次食海鮮,是在西貢一家叫「全記」的餐廳吃東風螺,「啲殼好似仲喺度」。 中學畢業後,他到廚藝學校進修兩年,及後到兩間意大利餐廳工作。當落場時間同事們在休息,他卻會默默在手機看日本達人宰魚的影片。對日本菜有濃烈興趣的他在2019年經朋友轉介下,得到了一個機會,轉到壽司達人Mori San門下學習,精進廚藝。 漸漸,Zinc開始了解何謂「Omakase」:「Omakase,就係客人同廚師建立咗關係。例如,你去用QR code落單嗰啲餐廳,行入去,叫完食完就無喇;你食咗十幾年嘅餐廳,就係你行入去,你會有一種好熟悉嘅感覺,佢哋已經知道我要乜,推介我食乜。呢個我覺得就已經類似Omakase。廚師發辦就係,交畀我啦。」   |赤鱲、瀨尿蝦、黃花入饌 2023年初,Zinc開始打理自己的Omakase餐廳,有關香港魚的狂想再次在腦海浮現。去年3、4月,他認識了熱愛推廣本地海產的海鮮供應商 Davey Wong(大飛)。大飛每天為Zinc與香港不同地區的漁民溝通入貨。而Zinc每日就好像開「盲盒」一樣,挑選當日早上漁夫們捕捉的漁獲,再速遞到位於筲箕灣的餐廳。為確保海鮮能夠以最佳味道及品質,Zinc又以「活締」處理漁獲(備註)。烹調成本因而提高,但Zinc解釋:「啲人以為條魚唔靚,其實係處理方法唔好。我好想將呢啲處理方法帶返嚟香港。我覺得香港嘅魚係非常之好,但好多時候街市處理漁獲選擇不多,我想做一啲唔同嘅處理。」 Zinc的菜單,曾經出現過的港水魚包括紅斑、石蚌、花頭梅、海狼、黃腳鱲、石頭魚、馬友、黃花魚等。港水魚與日式壽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Zinc解釋,例如香港人常聽的「赤鱲」,就是日本人口中的「真鯛」、「黃魚」即「小肌」。換個名字,好像覺得在日本餐廳出現這些魚,頓時合理了。除了以港水魚製一般魚生及熟成魚生,他還會用香港製造的食材炮製omakase內的熱食、湯料理,例如煮瀨尿蝦等等。 |香港魚絕對唔輸蝕! 目前,Zinc主要在晚市Omakase上供應港水魚料理,約佔整個餐的三分一。坊間有人認為香港水域不夠好,對於生吃香港漁獲抱質疑。Zinc回應道:「香港捕魚有分東西水域,西水就近珠江口。我一般都係東水魚,水質好、雜味小啲。」 在食客用膳時,只要用到港水魚,上菜時助手會揭開《#香港街市海魚圖鑑》,讓客人了解該魚的特性。有食客嘗鮮後說:「唔好期待會有食拖羅、海膽嗰種油脂或者厚重嘅感覺,各種魚本身味道較淡,但又不失鮮味。睇到有啲聽過個名嘅魚,喺omakase整法下用另一種型態出現,感覺驚艷又幾新鮮。」訪問當天,Zinc預備了赤鱲、石蚌刺身及熟成花頭梅給記者品嚐,第一感覺是有別於三文魚、吞拿魚,港魚有濃厚的魚肉香味,而且很有嚼勁。 Zinc介紹說,赤鱲來自南丫島、花頭梅則來自蒲台島,為了做到「即日釣、即日屠宰、即日serve」,他堅持只購入香港水域的魚,「我自己盡量用香港水域內嘅魚。例如市面上都買到東星斑,唔係話佢唔靚,但對我而言唔係香港魚。我想多用香港本地嘅魚。香港魚甚至某方面比日本魚絕對唔輸蝕,尤其魚本身嘅肉味,會比較濃。但處理方面,我哋要跟得上日本嘅水平。但我希望會有更多人認識港水魚,食到質素好嘅港水魚。」 |那個遙遠的夢 Zinc有一個宏大的夢想,盼香港能有一日有一個像豐洲市場一樣的中央魚市場:「我認識嘅香港漁民,比較少一兩人作業,因為未必可以賺錢。如果大家撈到好魚,唔需要賤賣,有中央市場攞貨拍賣,漁民收入得到保證、魚質素得到保證,係一件好好嘅事。」年僅26歲的他,腦海中此時閃過一個美麗的畫面。 (備註:活締意思是「仍活着時就終結生命」,方法是將活魚麻痹,再放去血液的方式屠宰魚類。活締的原理是把魚的死亡時間快速減少,讓魚的肉質、味道均保持在最佳質感。)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sushi_zinc #香港omakase #香港廚師發辦 #omakase #港水魚 #香港海鮮 #香港魚 |後記:點解咁貴? 雖說「欲食海上鮮,莫惜腰間錢」,然而,不少人聽到Sushi Zinc的價碼都會卻步。食客Eugene亦覺得價錢略貴過一般香港omakase,「但當俾埋心機錢,開下眼界,都係一個好體驗。」 事實上,Zinc也不是第一個把港水魚放入Omakase的師傅,然而坊間類似的餐廳早已結業。Zinc認為不少香港人覺得香港魚是比較平民的食材,「香港對海鮮需求大,所以會喺好多唔同地方入口,例如有街坊會見到啲唔認識嘅魚,可能就係外國frozen咗,無人要嘅飼料魚,就去咗凍肉店賣。另外就係,後生仔女好少會出街食一條蒸魚,最多喺鯇魚、黃立倉,呢啲都係養殖嘅,少接觸野生海鮮。」他又解釋,買手大飛團隊往往要挑選良久,才揀得合適自己使用的漁獲,「瀨尿蝦都逐隻揀」。 「咁我自己鍾意食,無辦法。所以我都會願意用多啲,推廣一下。我唔敢講『香港文化』,我只係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好食嘅嘢。」

ACOOPERSON   Omakase   壽司   ...

還記得去年曾分享,由社企SVhk主辦的「心浪潮2.0 觀塘有樂 」嗎?計劃透過給予青年到觀塘不同文創單位實習的機會,發掘及創作關於這個社區的故事。 18位青年人已經完成的實習。在這個故事的尾聲,我們問了他們一句問題: 「參加心浪潮後,對於這個社區,你們發現了甚麼意想不到的事情?」 濠仔和Nina在奇蹟世代 @mgen.555 一邊吃着「大鑊飯」,一邊發現了空間使用的多元性;Plato在一坪半性別空間 @onebookhalf_genderspace 踏出同溫層,學會了擺脫「小眾」標籤;Vickie作為觀塘居民,在Kadey Jadey @kadeyjadey探索和創作、發現觀塘不只等於「交通擁擠」;阿輝在浪潮音樂 @wavemusicstudiohk,明白到:「如果我哋做嘅嘢能夠令社區變好咗少少,就已經足夠。」 你又願意重新認識我們這片土地嗎?一齊來看看參加者發現了甚麼吧! @creativebeings_hk Trilateral Lab @trilaterallab WURE AREA @wurearea 夕拾x閒社 @mellowoutzzzz 昇陽娛樂 @risingsun_official 慢活房子 @slowlivingten29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ACOOPick   svhk   心浪潮   ...

金像獎揭盅在即,今年入圍的幾套電影,有以社會議題為主題,也有探討命運、重演世紀金融騙案。獎項最終花落誰家仍是未知之數,但無論結果如何,觀眾從電影中獲得感動,就已是電影的價值。電影中的對白,有時也是對我們的啟發。 十個人有九個帶住後悔入棺材,我唔想係其中一個/《毒舌大狀》 人非完人,總有做錯決定的時候。但在遺憾之後應該如何面對,才是要學習的事。有時午夜夢迴,會陷入後悔自責的漩渦,不停想「如果那時我怎樣怎樣做就好了」,而那種無能為力的內疚感,最是蠶食人的內心。但已發生的事我們無法扭轉,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從遺憾中汲取教訓,把握每個當下,好好地過好眼前的生活。 萬般皆是心,點點皆由人/《命案》 老一輩說「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人的際遇,的確很大部分由命運決定,但這並不代表人就只可以服從天命。電影結尾的一句對白,給予觀眾一種狹縫中的希望:「萬般皆是心,點點皆由人。」遇到甚麼事我們或許無法控制,但要如何回應、以甚麼心態去回應,我們是可以選擇的,不要少看自己的力量。 香港地冇時間畀你發夢/《金手指》 電影中,任達華提點剛來港的梁朝偉,要「叻邊瓣做邊瓣」,因為「香港地冇時間畀你發夢」。香港人一定對這句話深有同感。城市生活節奏急速,競爭激烈,你步伐走慢一點,就馬上被人比下去。生活迫人,屋租燈油火蠟買餸樣樣都係錢,應付生活所需都已經不易,哪來時間給你發夢?要發夢,就必須要夠瘋狂。 唔好為咗做啱一件事而內疚/《白日之下》 人生並不盡如人意,即使你是本著好意去做一件事,最終的結果也未必如你所想,甚至更糟。但正如電影的一句對白:「唔好為咗做啱一件事而內疚。」結果是如何,事前都無人能夠估計,或者有些事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但我們做一件事,也許只需要一個理由:因為那件事是正確的。擇善固執,無愧於心,對得起自己便可。 我未必可以幫到你,但我會陪住你/《年少日記》 世界很糟糕,看着他人處於痛苦中,作為旁觀者的你也許幫到的不多,這種無力感令你感到難受。但即使無法助他人離開困境,至少可以陪伴他一起面對。很多難捱的時刻,也許只是需要一個擁抱、一句「我在」,陪伴其實是很大的力量。 電影帶給人的,除了是兩三小時的消遣娛樂,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得到的思考和感悟。面對人生難題,最終都要自己面對。但電影帶給你的感動,是種溫柔而強大的力量,可以陪伴着你,一起面對這個世界。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2024金像獎   ACOOMinute   命案   ...

看電影就如同遊歷一次別人的人生,或者會讓你感同身受,有揪心之痛;也或許會讓你想起某段往事,陷入記憶的漩渦。 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明天舉行。本屆的入圍電影,有改編自真實事件、有啟發自導演自身經歷的人物故事、也有原創劇本。無論創作背景是甚麼,相信都能喚起觀眾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回憶片段。以下哪一套入圍電影,最能攝住你的魂魄,讓你久久未能忘懷? 是,那個盲目向着夢想奔赴的《填詞L》? 是,描繪着美麗新世界的《七月返歸》? 是,被擁在懷中的那本《年少日記》? 是,兩個偵查記者衝上天台,目睹真相的一剎的那個《白日之下》?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Mak @iunyi_、Heidi @heidi.is.strong 設計:Kayan @yipy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承蒙聖士提反書院惠允拍攝)

元朗錦田曲折蜿蜓小路旁的一座農田中,年過60歲束着山羊鬚的林鎮盛在傍晚時間已完成耕作,在堆滿廚具、書本和零散雜物的小木屋準備入睡。別看他今天過的樸實無華,一切平淡是福。那些年,他也曾追逐過浮生俗世的生活。 林小時候從柬埔寨來港,小學畢業便在電子廠打工,卻因「為食」放棄較高的人工學廚,「冇得頂,任你食!」50多年,他站在平底鑊前慢火細煎着牛扒,伴隨肉香和滋滋作響的油聲,場景不斷替換,格蘭酒店學徒、英軍總部添馬艦軍官廚師、曾任文華。在最關鍵的巔峰位,他卻因健康被迫退下,林憶述醫生的話:「你一定要休息,一係就等死。」歸隱田園,又因天氣導致失收最終破產,即便如此他仍未打算放下手中農具和廚具,爽朗地笑說:「60歲前,有好多自己堅持嘅嘢;60歲之後,仍然好有heart,只係心態平和咗。」 屋內黑板有一首寫出林大半生的打油詩:「一年又一年,眨眼六十年,只求平安年,安享過晚年。」來預備一頓好料,盡情吃個痛快!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設計:Owen @wai.ho.98 |因料理遇見的人和去的地方 林鎮盛1978年入行,在格蘭酒店當初級學徒。西廚廚房盡是外國人,學歷不高又不諳英文的他自然輸蝕:「成績表有一行寫着語言能力,永遠都係寫住very poor。」但憑着努力和機遇,相比起一些做了七年仍是學徒的師兄弟,他僅僅花了三個月便升學徒,不用再洗廚房,可以學習廚藝:「本身條件都唔係勁過人,繼續磨練,學多啲嘢。」 林的見識也被手中的廚具開拓得更廣闊。他記得在文華不時也要到山頂、半山區,甚至坐船出海做外賣,「有次出海煮,嗰陣皇后碼頭都未拆,有艘快艇專程載我去西貢大船度煮,煮完又坐返快艇返嚟。」一個人煮十幾人的餐,他亦笑言沒難度:「綽綽有餘!」並強調,從前用料真材實料,羅宋湯用牛肉熬湯,早餐通粉也會用新鮮雞熬湯底,童叟無欺。 更有趣的是,在富豪酒店期間,林常常有機會煮野味,皆因當時酒店屬於法航,「法國嗰邊打咗隻山豬,就空運嚟香港。」回憶把氣味穿越時光帶來,林像嗅到那頭豬的味道,大聲說:「嗰隻死豬,嘩!聞到都頂唔住,好腥!」 在廚房大戰一輪,一碟精緻的美食才被端上桌,而廚師和食客的交流也只在盤中食。林有一段時間為怡和主席煮餐,彼此之間從未有交集,「佢從來唔會入嚟,我都唔會走出去,煮完就走。」除此之外,林還有為不少名人料理佳餚,包括前港督麥理浩、水怪史畢茲及美國女演員波姬.小絲等。 |盤子的專屬風景 在廚房打滾多年,林烹調過各種料理,今天看似非常大眾的菜,不少也是由他推動或創新煮出。那年文華新推日菜,林負責在外場處理三文魚,有客人走過來:「師傅,唔係嘛!三文魚要煮㗎喎,點可以生食呢?」林盡責地擔當解說,為客人介紹日本料理。多年後,林在黃金海岸酒店再煮三文魚,但這次則以西式手法烹調,卻也有客人走來:「師傅,三文魚點可以煎,梗係生食啦。」林隨即大笑起來,「呢件事真係好有印象,好多唔同嘅嘢帶動起香港高層次飲食文化。」麵包湯、酥皮湯,也是林和其他廚師先做,再流出酒店,變得普及。 在廚房,既能見證飲食文化的改變,又能看到城市的變遷,他亦曾在英軍總部添馬艦短暫工作了1年,平淡的煮餐直至回歸,「有幸見證呢個城市。」 |第二人生 林鎮盛在文華的某年,壓力和工作量壓倒他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每天也到醫生房報到,更被下最後通牒。思前想後,決定辭職。或許冥冥中早有安排,就在辭職後不久,他剛巧看到有一個有機農場開種植課,深感興趣便報了名。完成課程後,他隨即加入漁護署復耕計劃,以半職農夫和廚師展開第二人生。 訪問時,林提及過往認識的外國廚師,在家鄉也有一間餐廳,並附有專門種植食材的花園,「真正嘅farm to table。」原來種子早已埋下,這時才長出綠芽。 |一無所有? 全盛時期林一人耕作30萬平方呎、約一個半維園大小的農田,他解釋為了達到有機標準,農地需要很大,「農地側邊可能有污染,所以只集中(種)喺中間,其他寧願丟荒,都要保護最核心嘅農產品。」然而,種田更講運。 08年4個颱風輪流襲港,農田所有幼苗失收,「資源有限唯有碌(信用)卡撐到正常。」捱到年尾,天氣終於好轉適合種植,他便報名參加旺角「有機嘉年華」,豈料上天又再次給他一次考驗,「賣咗一日就冇嘢賣,嗰朝所有嘢都結晒霜。」2萬多棵粟米,每枝賣10元便能翻本,「等到退冰農區都收晒檔,最後我計落條數差銀行好多錢,就去申請破產。」花了些時間,終於釋懷:「依家冇銀行卡,我覺得一身輕。 |真正的慢活 年紀大了,老毛病變得更嚴重,脊椎問題令林鎮盛走路也會一拐一拐,現在農田已縮減到至得幾萬呎,他偶爾會下廚,farm to table招待客人,「有花草菜,可以自斟自飲。」在農田走着,林遞來一片其貌不揚的葉子,放進嘴巴細嚼竟是清新酸甜味,看着記者感到神奇的臉,他滿足說:「有啲小朋友好挑食,嚟到食嘢仲可以添飯,見到佢父母眼角幾滴嘢,就會好開心!」 經歷了那麼多,到現在還想堅持做甚麼事?「推動本土農業,可能要用好長時間令政府改變,可能我等唔到都唔定,但唔表示唔去做,點都要繼續做。」風雨不改,每天也能在農田看到其身影,身旁伴有兩隻唐狗,佛系的堅持過着簡單日子。

ACOOPERSON   Farm To Table   廚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