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紅眼】:「我就爛」的毒魔,以及「沒那麼爛」的續集 —— 《毒魔:血戰大屠殺》

雖然毒魔確實是 Marvel 系列家傳戶曉的經典角色,但經過 Sony 影業改編的《毒魔》系列,如果當是其他 Marvel 超級英雄電影入場,應該會看到懷疑人生。但又不過,如果在《毒魔:血戰大屠殺》之前已經看過負評如潮的前作《毒魔》,應該都已經有齊心理準備。

 

平心而論,比起前作《毒魔》那昏昏欲睡的節奏和肢離破碎的劇情,續集完全是脫胎換骨,起碼汲取前作的慘痛教訓,許多基本問題都大為改善。爛蕃茄觀眾打分很公道,前作僅 30% 災難級劣評,續集直線跳升至 60% 合格水平,增長率高達 100% 算是非常爭氣,但必須承認,這怎看都只是「沒那麼爛」的爛片,而不是太過正面的評價。如果跟主流的 Marvel 電影比較,無論視覺效果還是角色描寫、情節編排,《毒魔:血戰大屠殺》都是表面似模似樣,實則嚴重偷工減料,仍撇不掉東施效顰的山寨味。唯一可取的是,《毒魔》續作時機正確,兩大片商 Disney 和 Sony 有了一致商業共識,宗家、分家握手言和,認定毒魔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毒魔不是主角,血蜘蛛的中途亂入更只是「暖場」活動。完場之後的最後三十秒彩蛋才是《毒魔:血戰大屠殺》全片高潮,雖然觀眾入場前都猜到 Eddie 和毒舌嘴炮王將會見到哪個:不是散場,就當是中場休息兩個月,回來再看《蜘蛛俠:不戰無歸》。

 

由於版權問題,遲遲未能正式加入 Marvel 電影宇宙的毒魔,本身是台柱角色蜘蛛俠的宿敵,但基於蜘蛛俠分拆上市,主角缺席之下,反派毒魔淪為「孤兒仔」,自成一體的《毒魔》系列,難免有拆解不了的身份危機。但其實邊緣身份 —— 如果能夠完全不當《毒魔》是主流 Marvel 電影,這個無定向的游離角色都有其可取之處。

 

原著中,毒魔亦正亦邪,擁有自己獨特的立場,既不是典型的邪惡人物,但又跟超級英雄團隊貌合神離。因為失去故事主線(及主角)而衍生的《毒魔》系列,迫於無奈將這一點人設放大,由 Tom Hardy 飾演的 Eddie/毒魔,不但不是反派頭目,而是打開了完全反超級英雄的新方向。首作從 Marvel 電影公式化的正邪對決,演變成宇宙寄生蟲和人類宿主相愛相殺的同居小日子,毒魔不再似是惡魔,反而更似寵物、室友和搗蛋鬼,終日肚餓,諸多事幹,嘈嘈閉發難渣,既暴躁又多嘴。而事實上,毒魔的另一把聲音同樣是由 Tom Hardy 聲演(再經電腦處理),背後的隱喻呼之欲出,宇宙生物不是反派,卻總是扮演著男主角 Eddie 內心的黑暗聲音,討厭人類世俗的心魔。

 

但這種心理隱喻的描寫,《毒魔》處理得不算精明。近代電影之中,比《毒魔》出色而深入的多重人格障礙題材實在數之不盡,它未免小題大作,抓不著癢處。而作為非主流超級英雄電影,《毒魔》首作毀譽參半,算是殺出一條血路,但觀眾普遍都不受落。續集找來血蜘蛛同族相殘,紅黑紅紅黑的對決固然精彩,不過,經歷前作自成一體的身份重構,毒魔已蛻下反派表皮,成為獨特而情感複雜(與宿主情愫曖昧)的自由異類,相反,血蜘蛛只是單薄刻板的嗜殺魔頭,一個簡陋的反派角色。兩者的衝突和復仇意圖,略欠說服力,情節亦有點牽強。而且,毒魔在續作的角色設計,明顯「世故」得多,前作那些喋喋不休的碎嘴,還有令人倍感煩躁的 Tom Hardy 後製疊聲,如今都轉為密集而愚蠢的詼諧喜劇式演出,更為親近觀眾。然而,這種調劑性的插科打諢,跟《毒魔》有如一體兩面、投射男主角內心惡念的意圖有很大分別。

 

《毒魔:血戰大屠殺》鮮明的風格轉向,無疑是為了跟近年 Marvel 電影系列重新接軌而鋪路。故事以血蜘蛛的亂入作為過渡,亦意味著毒魔這個「孤兒仔」已從邊緣、閒置游離的例外格局,被拉回主流超級英雄片,彷彿連最不聽話的毒魔都開始懂得收起叛逆獠牙,適應了市場趨勢。但遺憾的是,在它變得某種度上更好看的同時,反而無法延續前作那種令人詫異,而又別樹一幟的奇特主題。

 

整體氛圍而言,《毒魔:血戰大屠殺》比死氣沉沉和無所事事的前作實在有趣和精彩得多,但我認為,這種改變可能正正是續集變得最不有趣之處。如今已經有太多更有趣、更精彩的 Marvel 超級英雄電影,我們根本不需要多一部《毒魔》的參與。比起一部洗心革面,讓人覺得「沒那麼爛」的續集,或者一部不符預期,擺明「我就爛」的前作,雖然它是真的有點無聊,亦過於雜亂無章,但可能更有它沒趣味的價值。至少「我就爛」是比較接近毒魔這個另類反派的作風。

 

 

關於作者 / 紅眼

紅眼 —— 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