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Author: Hoiyan

  /  Articles posted by Hoiyan
About The Author

每個人對愛情也有一份憧憬,偶爾會把想像寄託於韓劇日漫中,期待對的人會如命運般出現。不過,可能他已出現在某個平淡不已的瞬間,只是你還未察覺,就像重慶大廈非洲Fusion菜餐廳Paul’S Kitchen的兩位老闆。21年前,來自非洲加納的Paul在中環置地迷路,向偶然經過的Selina問路,當時他們應該也不曾想過,接下來的路也會牽着彼此的手走。 這麼多年,你們經歷過最浪漫的事是甚麼?Selina說:「應該係(舊年)個trip,我哋一齊食早餐,好正常、好簡單咁生活。」結婚以來,二人每天張開眼便開始為餐廳奔波,連好好坐下來吃早餐的機會也沒有,Selina一頓才說:「我哋正正係活生生、香港人好努力生活嘅故事,唔係每件事都一帆風順,每件事都經過好多好多艱難。」香港的大多數現實愛情,都不是放在品牌櫥窗裏被射燈照耀的閃爍,而是在旺角小商場以生活作打磨的不起眼對戒,就如Paul和Selina無名指上的那對。 現在,來到Paul人生的終點站,牽着的手必須先放開,Selina堅定的說:「呢個故事仲未完,我仲有下半場人生去努力,我會好堅持我哋所想同希望嘅嘢,營運好呢間餐廳,令更多人認識加納同非洲。」多年來,人生的挫折或許已把戒指磨蝕變得啞色,但閃亮依舊的是感情。這,就是他們愛情的模樣。 文:Hoiyan @seamouse_hoiyan 攝、設計:Kayan @yipyn、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第一次見面 一年後相戀 第一次見面,Paul因回加納的機票出現問題,一個人在中環的高樓之中尋覓航空公司辦公室所在的大廈,迷惘之際遇上Selina開路,分別時還交換了電話。在加拿大回流的Selina,直言在外國即使是陌生人也會聊天,所以只是稀鬆平常的事,「人哋遊客嚟到香港,梗係要好好招呼佢。」那時候的Paul,從事貿易買賣工作,長駐廣州,偶爾來港。 某一天,Selina的MSN響起訊息提示,對話框是Paul的名字。就這樣,他們開始分享生活和工作,Paul晚上偶爾會傳來「做咩咁夜都唔返屋企?」或「係咪返到屋企喇?」的訊息,還是以平常心對話的Selina總會心想真煩人,但也繼續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直至一年後,接近Paul生日的時候,平日忙於處理公事的他突然告訴Selina:「我會落嚟香港,不如我哋去飲嘢啦。」今天,Selina仍然記得他們相約在榕記,哽咽說:「佢好早到,我喺對面馬路行過去,見到佢有個感覺——呢個就係嗰個人。」後來再見了幾次面,吃了數頓飯,不知道Paul在心中躊躇了多久,終於在一次飯後維園散步時捉起了Selina的手。 |分手 復合 結婚 雖然香港與廣州的距離不遠,但由於Paul的工作太忙,即使Selina特地到廣州探望他,也未必能見上一面,「一日可能有4、5班客人去廣州,接機都兩三次,又要帶唔同客人去唔同城市買貨,佢每日都可能喺唔同城市生活。」由於二人相處時間實在少得可憐,最後Selina決定分手。 你有你生活,我有我忙碌。回到兩條沒交集的平行線後,各自展開新戀情又變回單身,記起對方時便在MSN關心近況。回憶過去,S對Paul濃濃的感情和思念變成眼淚,哭着訴說:「我哋不嬲都好鍾意大家,有一日我覺得不如去探下佢。」也沒有事先聯絡,Selina到廣州才打給Paul,他說:「我做緊嘢,一陣先聯絡。」S便打算隨意逛逛,誰知道離開旅館便遇見Paul。 也許是人大了,這一次復合後Selina不再介意相處時間,「經過好多日子,更了解大家,個關係同感覺都唔同咗。」又大約一年,Paul便向Selina求婚,他說:「我哋一齊唔結婚,以後大家就互不相干㗎喇。」於是,Selina點頭,他們便一起回到加納簽紙。不過,當初他們也沒想過能一起走過15年,Selina笑着分享夫妻倆結婚週年紀念笑話:「嘩!我哋初初諗住結一年就離婚㗎喇,每一年都講咁又一年。」 |在重慶大廈開始 跌低再開始 結婚之前,Paul在香港和廣州兩地遊走了20多年,婚後便定居香港。他曾在地盤工作,但不幸工傷;開過餐廳但結業告終,一度情緒受困患上憂鬱症。Selina直言那段時間過得非常困難,也是二人最大的感情危機。於是,Selina便提議在重慶大廈開一間小小雜貨店,「又唔可以逼佢,都係問下,就係嗰時佢開始返番出嚟,會同朋友傾計。」 後來,他們決定再次經營餐廳,便在重慶2樓租了一個舖位。在二人的拼搏下,餐廳由一個舖位變成現在三個舖位,由最初的傳統非洲菜變成現在的非洲Fusion手工菜,一步一腳印成就了Paul’S Kitchen。這麼多年,生意起起跌跌,最難捱的莫過於疫情時期,Selina說:「當時未係fusion菜,好多嘢都係炸,做唔到外賣。」Paul再次陷入低潮,甚至想撕掉「非洲」的標籤,Selina解釋:「佢覺得大家都唔會欣賞呢件事,都唔係好多人鍾意非洲嘅嘢。」苦思多時,Paul的朋友,亦是時任尖沙咀區議員的勸說可以在非洲菜中尋找新意思,加上早前拍攝節目時,Error成員忽發奇想提議用非洲辣醬做雞煲,他們就此再次找到出路。 Paul和Selina專心留在廚房拼命研發新菜式「非洲奶奶雞煲」,不斷修改再調整:選擇用甚麼雞,而雞要遷就非洲人的口味,煮到肉骨分離,夠熟夠腍,還是S認為香港人喜愛的要有咬口;至於辣度,又如何配搭醬料和香料。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與這道菜苦戰,尤其Paul對美食要求甚高,Selina說:「每次你覺得自己做咗80分,佢會覺得你得60分。或者做到80分,佢就會問點解唔push埋自己做到100分。」常常吵得不可開交,又和好甜蜜如初。訪問期間,Selina常說若非Paul嚴師般的鞭策,她或不可能成為今天的自己,「佢好直接、唔會掩飾咁話你,好多人都會讚你,但好少人會講真話畀你聽,佢真係為你好。」Paul沒有一張沾了蜜的嘴,但總會默默在背後推動Selina前進,卻又適時走到旁邊扶她一把。不過,關係中像孩子般的Selina,每每都會在Paul失意時堅強起來,不放棄的拽着他前進,帶着他逃離幽暗的低谷。 |久違的日常幸福 突如其來的惡耗 捱過了疫情,卻沒想到疫後生意更差。巨大的壓力把Selina壓得快喘不過氣,一天她在餐廳突然血壓飆升,昏倒入院。同時,因為過於擔心餐廳,讓她看到自己開始出現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症狀,Paul把一切看在眼裏,便說:「唔得喇,我哋一定要行開一段時間,令到自己輕鬆啲。」一個因餐廳而擱置良久的旅行在意外中成行,Selina說:「呢個英國trip喺上年年頭已經plan好,本身我哋約好一定要去一個長同遠啲嘅地方。」出發前,二人約法三章,旅行期間,放下香港的所有事,盡情享受假期。 對於Selina而言,感情中最浪漫的一件事,就是能一起享受片刻的日常,「我哋煮早餐一齊食,喺香港嗰啲真係填飽個肚。以前我哋真係好忙好忙,偶然間有一、兩日休息,最開心就係去麥當勞買個雪糕食,跟住去超級市場買廁紙。」Selina說,只要那個人是你喜歡,哪怕只是做一些最簡單或最無聊的事,已感到幸福滿滿。在法國時,Selina臨時起意找一個導遊攝影師,帶他們到處走走,又能幫忙拍照。照片中,二人在法國街頭散步,Paul看着Selina的眼神滿是寵溺,而Selina則是笑得像孩子一般,全然相信着身邊的那個他。 命運總是一啖砂糖一啖屎。回港後,即去年12月,Paul開始胃痛和食慾不振,體重大幅下降,曾三次到醫院求醫。初時,醫生診斷為胰腺炎,之後懷疑是癌症,最終斷症為肝癌。確診後,還沒有傷心的時間,Selina便帶着Paul向肝臟專科醫生求診,又做了不同的化驗,才發現Paul真正患上的是第四期血淋巴癌,他們便決定入院接受治療。不幸的是,2天後Paul便離世,很是眼淺的Selina努力在訪問期間控制情緒,但瀕臨失控的嗓音和不斷滾落的眼淚背叛了她,「佢走嗰刻我有流眼淚,但都冇依家咁激動,因為佢真係解脫咗,後尾佢真係好辛苦好辛苦,到最後真係瘦咗好多。」 |好好 在最後的日子,Selina說二人都沒有留下遺憾,只因生命中遇上一個彼此深愛的人,她說:「 大家都唔怕辛苦,唔怕去捱日子,好多嘢真係捱出嚟。」拍拖時,二人時常分隔兩地;結婚後,雖然大把時間見面,卻都花在經營餐廳,但這也是S眼中非常值得的事,「我哋一齊努力去做一件事,去面對一啲唔同困難嘅日子。」不論工作多累,瑣碎事情多煩,他們每天都會擁抱,無言的為對方送上支持和力量,晚上則會在睡前聊聊天,「要保持戀愛嘅感覺,都唔好忘記感激對方,可能係佢今日落去幫我買廁紙,或者陪我媽咪去睇醫生,我都會感激佢。」不能忽視每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還有背後的心意。 Paul的離開,並不代表他們之間的愛已畫上句號,Selina堅定的認為這份愛不會隨時間消失:「我唔會咁容易放棄,我哋有好多默契喺度,佢想做咩我都知道。」Paul希望做一個加納深度遊旅遊團、把餐廳做好,而Selina都會在Paul的愛和陪伴中,繼續一一完成。這一章的結局,Selina已把Paul帶回家鄉,亦替Paul感謝香港,「我老公好鍾意香港呢個地方,我亦好多謝香港人咁欣賞佢,令佢嘅人生喺呢度好圓滿咁結束。」 下一章?他們曾聊說,縱使一起時經歷了風風浪浪,且都觸目驚心,「但如果冇呢啲風浪,我哋老咗嗰時你眼望我眼有咩好講,講返以前點樣去面對困難都有排講,書都可以寫得出一本啦。」這次的Long D距離更遠,見面時間更長一點,但下次見面時,就是把故事好好說完的時候了。未來見。

戰後時期,香港製造業興起,直至6、70年代進入蓬勃階段,製衣、玩具、塑膠及印刷等行業全都如日中天。即使不曾親身經歷,也曾在影視作品或經歷廣東歌中,像是全家人一起穿膠花、陳寶珠的《工廠妹萬歲》,窺探當時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能見證工廠大廈在香港的變遷。 |因工廈轉型的女性 在亞洲大部分國家的傳統家庭觀念裏,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生結婚後便留在家中相夫教子,打理家頭細務。不過,在香港經濟起飛時,製衣工廠對女工需求大增,加上當時社會氛圍是肯捱肯搏便有收穫,不少人都願意用勞力換取更好的生活質素,所以不少女生開始到工廈工作,或是從工廈接一些輕巧的工作帶回家做,像是剪線頭、穿膠花等,這正是成就香港職業女性的起點。 |工廠北移 進入80年代,因為土地租金及地價上升,加上勞工薪金也不斷上脹,均是本地製造業式微的主因。面對這樣的情況,香港的商人紛紛尋找更適宜的地點建廠,而中國則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這樣的情況持續,香港工廈不斷關閉空置,也直接讓不少工人失業。同時,香港經濟也慢慢轉型,改為發展金融及服務業。 |假日好去處 近年,不少工廈都翻新重建,像南豐紗廠,既保留了部分舊有樣貌,又嘗試引入不同的文創店舖進駐,使好一段時間失去生命力的工廈重新活過來。除此之外,觀塘、九龍灣、土瓜灣等工廈,雖然從外表看起來仍是破舊破舊,而且附近常常有大貨車和拉着唧車的肌肉工人,但裏頭其實藏了不少神奇的東西,可能有美食、皮革店、樂隊的Band房、舊物古着店、藥妝店或小型超市等,反倒成為不少港人假日的好去處。 《工廈角落》相展 日期:6月15日至30日 時間:逢星期五至二下午1時至6時 地點:九龍灣宏照道11號寶隆中心B座7樓707室WURE AREA 攝影:林曉敏 @lam_hiuman 、何逸 @hidden.rabbits (顯影 @photogstory 提供照片)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曾經,在尖沙咀走過重慶大廈附近時,總是特別害怕有外國人在擦身而過時,對你說「Baby」或「I Love You」,遇到時只能急步離去。走到一定距離後,隔着一條馬路遙望重慶大廈,在證據確鑿的新聞、加油添醋的傳聞,還有腦補的各種超現實情況,感覺裏頭的昏暗,就像為了隱藏起更恐怖的秘密。 好了,輕輕敲敲自己的腦袋,清醒一點!不過,現實的重慶其實算不上甚麼龍潭虎穴,只要鼓起勇氣拾級而上,等待你的就是一個無限驚喜的重慶森林。 |探險Start! 甫踏入大廈,兩側都是外幣兌換店,還有充斥着拿着餐廳卡片或宣傳單張的南亞裔或非洲裔人士,以及魚貫出入的旅客,好不熱鬧。繼續前進,就像過了水流急促的旋渦區,又回到如常的節奏,只是店舖種類琳瑯滿目,卻都沒有系統分類,頓時失了方向,不知從哪裏開始逛起。 既然如此,就交由眼睛作決定,看到有趣的就前進!一間印度小食店,有印度糖耳朵、牛奶糕等,又有賣染髮及不同生活用品的雜貨店,還有新鮮蔬果店。繞了一圈,決定上一層再看看,才發現2樓升降機不停,只能走樓梯。上樓梯時,一個男人以字正腔圓的廣東話問:「食咖哩?可以去呢度。」及後亦有餐廳的店家招攬食客,或同樣以廣東話,也有英文。恰巧剛已用餐,只能笑笑地禮貌表示已吃飽,他們都友善並真誠的看着你說:「下次!」二樓,還有不同類型的餐廳、手機電器、髮型用品為主,也有服飾店,和一間開了燈卻鎖上了門的疑似律師行。 若干年前,有一位中大人類學教授Gordon Mathews曾研究重慶大廈,發現這裏的人類多樣性非常豐富,至少有120個國藉人士在此居住。走一轉,就像繞了半個地球。 |他們在重慶的家 重慶大廈地下有兩個升降機大堂,通往各樓層的賓館和住宅,偶爾也有本地YouTuber獵奇開箱,讓大家窺探這裏的生活環境。每一層的大堂,也有一個氣窗正對着升降機,稍稍探頭看出去,感覺濕漉漉、灰灰黑黑的喉管,別人家的氣窗都關得緊緊的,實在有種無法形容的震撼。 筆者因工作關係,曾在某賓館短租一天劏房,略泛黃的白色牆紙,一張簡單的床,並鋪上帶有點點污跡、觸摸起來尚算乾爽的白色被單。走廊有着微涼的冷氣,但房間則是焗促的熱。雖然房價相比東南亞國家還是偏貴,但以香港物價和地域而言,已是比較相宜的價錢。 |你在害怕甚麼? 不敢進入重慶的原因千百種,其中一個可能是作為異類時,被打量時出現的不安感。然而,離開這幢大廈後,我們的舒適圈,也許正是讓別人忐忑不已的空間,而能否放下戒備,盡情享受和融入當中,就看看我們遇到的人和事了。 在這裏會遇到甚麼?放下心中的不安,準備一顆開放和尊重的心,起行來這座有着「香港少數族裔的九龍城寨」冒險吧!注意,可能會吃得很飽。 攝影、設計:Kayan @yipy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青春期是一個既快樂又煎熬的時期 ——青少年對世界抱着澎湃的好奇心、容易投入豐富的情感,但熱切期待,往往換來失望和傷害。突破機構憑着50年服務青少年的經驗,十分理解他們在尋找個人及群體中價值,以及規劃未來時不免急躁和迷惘。但同時,又抗拒師長的關心和親近。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嘗試接近、理解和與青少年溝通的方法,就在突破的50周年主題「憑信堅立向前」的延伸活動《在這裏 為彼此 #HereWeAre》之中。 |展覽 機構透過數據整理、藝術創作、模擬體驗和現場交流的方式,具體呈現青少年成長期間的各種矛盾、掙扎和壓力。 日期:6月6日至16日 地點:大館複式展室 01座 適合參加者:學生、家長及大眾 |青年交流 由12個青年單位分享自身經歷和感受,以第一身角度講述他們如何在罣礙中前進,以及回應城市的需要。各單位將在不同時段進行交流。 日期:6月7日至10日、6月15日至16日 地點:大館複式展室 01座 適合參加者:學生、家長及大眾 |研討會 由國際、本地專家和實踐者主講,以近年社會關注的青年議題「精神健康」及「職志發展」等作為方向,共同探討「我們應該如何培育青少年?」,及如何在之間創造能彼此承擔和互相造就的空間。 日期:6月7日 地點:大館賽馬會立方 適合參加者:學者、青少年工作者、社工及教會牧者 更多詳情:@breakthrough.together

去年是4個「壞男孩」,PUNCHLive今年來個360度大轉變,以「文青女神」,台灣的陳綺貞領銜,以清新和療癒的音樂風格為焦點。香港代表,就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岑寧兒和Serrini。另一個表演單位《Japanese Breakfast》,對香港樂迷來說或許較陌生,但這個來自美國(是,美國,與日本毫無關係!)的獨立樂團主音,韓美混血兒Michelle Zauner,2016年以《Japanese Breakfast》為名錄製首張專輯,夢幻電子曲風頗受好評,使她逐漸走紅。2021年,第三張專輯《Jubliee》更入圍格林美最佳另類專輯獎。2022年,《時代》雜誌將她列為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來頭不小。 在旋律裏,隔絕一切紛紛擾擾,築起屬於我們的自由世界。如果你正迷失,正需要被溫柔鼓勵和爽朗的鞭策,6月29日邀請大家參與「PUNCHLive 2024」,感受一場由女性主導、展現現代女生力量和才華的音樂盛會。 如果你也想被治癒,密切留意ACOO,驚喜將不定時從天而降! 「PUNCHLive 2024」 日期: 6月29日(星期六) 地點:亞洲國際博覽館ARENA 時間:晚上7時半

這個5月,因為鄭保瑞執導改編自《九龍城寨》小說(余兒著)及港漫(司徒劍橋著)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多間戲院的熱門時段及謝票場次的座位也顯示「紅色」。相信這久違的純純正正拳拳到肉、由開場打到完場的港產動作片,加上以香港一段充滿神秘色彩的九龍城寨作故事背景,還有每個演員專業的魅力演出,再次吸引不少港人不場支持港產片。 看電影,你們心中有戲院的口袋清單嗎?像是看獨立電影的專屬戲院、IMAX體驗最好的戲院或者環境最好、觀眾質素最好的戲院?那麼,歡迎大家留言分享,現在先由「香港角落」來拋磚,在一間旺角夜冷小店「日本夜冷皇 」尋來一張又一張的舊戲飛,和大家回憶那些已消失、或是舊式戲院。 |一張戲飛值幾錢? 大家印象中,最平的戲飛售價是多少錢?筆者印象中,小時候在淘大花園的影藝戲院,早場戲飛約$35。時至今日,連鎖戲院的早場票價已翻緊一倍,約$60。那麼從前的票價又如何? 約在60年代,戲院比今天的大上許多,全院接近1000個座位,樂聲、樂宮和荷里活,更有逾1700個座位。座位按位置劃分票價,主要分為前座、中座和後座,亦有部分戲院再細分出超等、特等、優等或側座,,最平4元就有交易。80年代就加價至約20元。 |新舊戲飛大不同 除了紙質不同,最大分別是設計。現在的戲飛都有一個大大的QR CODE,好讓觀眾入場時在驗票機器掃瞄,又列出場次的放映類別,2D、3D、IMAX等等。反觀舊戲飛就簡單得多,只是用印章蓋上日期,連戲名也沒有。有收藏戲飛的影迷就會在背面寫上戲名留念。 |睇戲識食一定係食——? 今天睇戲的零食有不同口味的爆谷、熱狗、燒賣、可樂或手工啤,偶爾有些壞孩子偷盜重味外帶食物入場,或許已讓你感到瘋狂,但你能想像曾經在戲院售賣過的零食,可是瘋狂100倍嗎? 在60至80年代初,戲院外通常也會聚集小販,有竹蔗、炒栗子、鹽焗蛋及花生等等食物,而人們入場睇戲前都會光顧他們。如果你會認為吃這些食物,食用時的聲音、氣味,難道不會對其他人造成滋擾嗎?當時睇戲對於人們而言,是一種單純的娛樂,而非藝術鑑賞,所以這些平民美食和電影一樣重要。 |戲院奇聞:專門放映三級片的戲院/二輪電影 現在,基本上看電影主要參考放映時間和地點,如非獨立電影或取得特別放映權的電影外,基本上每間戲院也有場次可供選擇。但,從前可不是如此!有些戲院如大華戲院、太子戲院及油麻地戲院,在經營壓力之下,專門放映三級片,包括色情、血腥和暴力的片種。聞說,為了吸引觀眾,有戲院更推出一張戲飛一日任睇,還有「搵食」的女生入場找機會。不過,即使出盡奇招,這些戲院最終仍是結業收場。 此外,舊時還有分首輪戲院及二輪戲院,前者擁有電影的率先放映權,而後者只能夠在首輪戲院電影落畫後「食尾水」,即使較低票價,也未能吸引很多觀眾入場,二輪電影約在70年代慢慢消失。當中,麗宮戲院和新大華戲院也是數一數二的二輪戲院。 在上月,港人才剛告別總統戲院,一間又一間的獨立戲院都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但,誰說獨立經營戲院無法陪伴港產片走下去?就像數年前,很多人也無法相像將會有一部又一部的香港電影大賣,甚至衝出香港。下次入場睇戲時,也不妨來點新嘗試。 攝影、設計:Kayan @yipyn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出Post有tag,聽歌也有tag,連看電影劇集都有tag……甚至乎,人也會被貼上標籤,像是#港男、#港女、#妹豬 及 #毒L 等。到底,這些用作「分類」、「補充說明」或「簡單介紹」的標籤,是從何時開始出現,又是為何出現?被標籤的人事物都喜歡和滿意嗎? 如果你也很想對這個世界大嗌:「你個TAG壞咗呀!」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就來家計會教育組的「Wrong呀TAG!」標籤 X 性文化展覽,嘗試找出心中的出口。 |TAG WHAT!?!?! 家計會教育組舉辦了一個「Wrong呀TAG!」標籤 X 性文化展覽,以5個展區包括Zone 1 「甚麼是標籤」、Zone 2 「#當標籤是來自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