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達70年歷史的皇都戲院,承載着香港數代人的歡樂回憶,亦印證了本地娛樂和電影產業的盛世時代,但90年代後逐漸息微至結業,近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及取得業權的新世界發展宣佈保育後,才再受關注。 新世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昨天合辦「保育與創新研討會 2023─創意前瞻 歷史建築的蛻變與重生」,UNESCO曼谷辦事處文化部門主任景峰指,不少古蹟屬私人物業,故一直推動私營機構保育,又提出隨著社會變遷,保育不能只保留建築物,應考慮加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元素,令古蹟的保育,可持續對整個城市有裨益。 在研討會中,不同中外專家都分享其項目如何達致可持續發展,在古蹟保育及社會、商業效益達致平衡,如英國建築師Geoff Rich分享倫敦逾百年歷史的亞歷山大宮東庭的保育,如何把內裡的劇院演化成當紅歌手的演唱會熱點;清華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張杰講述景德鎮彭家弄項目,如何把千年古鎮,打造成文化旅遊勝地。 皇都戲院亦為研討會主題之一,香港列入歷史建築的戲院只有三間,包括油麻地戲院、長洲戲院及皇都戲院,獲譽為大會堂前身的皇都更是規模最大。新世界負責皇都項目的團隊分享過去三年工作,坦言因多番改建,足足用三年時間勘察,找到不少塵封遺跡,包括現今罕有的手動載客電梯及舊座椅組件等。 同時團隊一直搜集皇都過去70年的歷史資料,包括當年開業早期曾舉辦的國際級文藝表演、位處「小上海」北角的營業歷程、曾到訪皇都的人士口述歷史等,旨在融古匯今,令復修保育後的皇都戲院,可以全新面貌回歸。而團隊將復修皇都的劇院部分,並將如當年皇都開業時,為香港注入表演新元素,屆時會引入破天荒的文藝表演,讓皇都戲院可重生為香港的國際文化地標,同時讓皇都亦可持續發展。

歷史   皇都戲院   聯合國   

小編今日要向大家推薦一項投資方案,這個方案短期投資回報不高,但潛力無限,而且能為下一代帶來希望。 這項投資,說的是「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這句口號,亦是本年度「世界地球日」(Earth Day)的主題。首個世界地球日出現在1970年代,源起於英國校園,於1990年代推廣至全球,每年的4月22日,各地環保人士都會用不同方式,圍繞不同主題宣傳環保理念。按照Earth Day官方網站,今年主題是希望公眾能以大膽行動、廣泛創新、公平實施,建立一個環保而繁榮的未來。 呼應本年度主題,不少大公司均有參與世界地球日,作為個人,又可以如何出一分力?主辦單位於網站上亦列出了52種「投資」方法,不妨到 @earthdaynetwork 或 https://www.earthday.org/earth-day-tips/ 了解一下。  

Earth Day   地球日   環保   

鼓勵市民減少使用外賣即棄杯的「走杯」運動,終於獲全球咖啡連鎖集團Starbucks全面落實。2025年開始,顧客要自備咖啡杯或用Starbucks提供可以循環再用的杯,措施最快明年年底率先在美國和加拿大展開。 Starbucks曾經在門市推行不同的試驗計劃,其中一個先導項目「借杯」 Borrow a Cup,在西雅圖、日本、新加坡以及英國進行,顧客繳付1美元按金,領取一隻由Starbucks提供的杯,用完可以掉入門市的「smart bin」,取回按金的同時會獲得其他獎勵。而杯子清洗後會循環再用。韓國濟州4間以及首爾12間Starbucks也進行過另一項試驗,店鋪完全不提供用完即棄的外賣杯,顧客外賣時需要自備咖啡杯或使用 Starbucks 堂食的一般咖啡杯。其中在濟洲的測試,首 3 個月就節省了 20 萬隻用完即棄紙杯。 「我們的杯子無處不在,我們喜歡這點。」星巴克首席可持續性發展部門主管考博利(Michael Kobori)表示,「但這也是一個「拋棄型社會」(throwaway society)無處不在的象徵。」的確,Starbucks的杯,特別是節日時推出的款式,令顧客愛不釋手,但對環境卻不是好事。Michael透露,公司的一次性杯和蓋佔公司包裝垃圾的 40%,這也是Starbucks致力消除它們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希望這種浪費的現象可以改善,並在Starbucks樹立榜樣,改變整個行業。   Cover photo credit: Erik McLean / Unsplash 

Starbucks   塑膠   環保   

《IT狗》因其貼地主題引發大眾共鳴,成為城中熱話。其中一集題為環保,請來11年沒有出演電視劇的網絡紅人倪晨曦飾(Elva Ni)演環保KOL Charlotte。劇中,Charlotte看到沙巴海龜因大量利是封而擱淺的圖片深感愧疚,遂試用主角阿信開發的電子人情支付平台PayPayDuck,減少婚禮使用的利是封。 《IT狗》第八集的環保KOL Charlotte(Source: Viu TV) 對於大眾而言,綠色生活似乎是小部份「環保塔利班」的專利,做得不足會飽受批評,如《IT狗》中蒙玲在Tony的IG生活照找到六十多個不環保之處。真正的「環保人」卻會告訴你,實踐綠色生活並非比賽,而是按個人能力循序漸進,沿途獎勵每個小改變。這正是著名零浪廢廚師博諾(Anne-Marie Bonneau)掛在口邊的金句:「我們不需要幾個人完美地做到零浪廢,而需要數以百萬人不完美地一起減廢。(We don’t need a handful of people doing zero waste perfectly, we need millions of people doing it imperfectly.)」 零浪廢廚師博諾的名言(Source: Dare to be a Wildflower Blog) 隨著科技發展,環保不再是獲取舒適和便捷的障礙,綠色生活更可提供改善健康、保育動物等各種好處。倪晨曦戲內戲外都是環保女神,讓我們向她學習,一起設計專屬自己的「不完美」環保生活!   設計適合你的低碳餐單 為了健康和環保,倪晨曦由2017年開始吃素至今。劇中蒙玲指出Tony吃牛扒不環保,原因為何?牛和羊等牲畜是反芻動物,在反芻過程中產生甲烷(methane)氣體。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其暖化威力更是二氧化碳的23倍。 綜觀整個供應鏈,生產每公斤牛肉的碳排放為 60 公斤,遠遠拋離其他食物種類。除了肉牛,乳牛的排放也不容忽視。現在市面上有多種奶類製品的替代品,不論是傳統的維他奶或是新興的燕麥奶,皆是取代牛奶的低碳選擇。海鮮方面,野生比養殖的排放較低,因為可節省飼料和維繫養殖場的能源。根莖類蔬菜、蘋果、橙可謂超低碳食物,排放少於牛肉150多倍! 各種食物的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龍虎榜(Source: Our World in Data) 讀到這裏,大家心想又是一篇深綠文,逼人吃素。筆者身邊一位注重環保的朋友曾茹素三年,最後因身體反應不理想而在餐單加點肉。你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素食者才能拯救地球,也要照顧身體需要。只要習慣點餐前參看這個食物排放龍虎榜,增加低碳食物的比例,已是為地球走邁進一大步。此外,近年坊間推出許多新潮的素食餐廳和植物肉產品,相信「每週一素」的目標不難達到。       2.

IT狗   環保   鍾芯豫   

有天跟瑞典朋友談起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友人自豪地說自己是通貝利推特(Twitter)上的首幾位追蹤者。2018年從地區報上看到通貝里在議會外抗議的新聞,大部份人一笑置之,友人卻覺得少女的行動值得支持。有誰想到通貝里一舉成名,成為國際會議的座上客、特朗普的攻擊對象、甚至《時代》雜誌歷來最年輕的年度風雲人物? 在牛津大學唸環境碩士時,其中一課是討論通貝里為氣候行動帶來的利弊。透過組織「星期五為未來」(Fridays for Future)的罷課和示威運動,通貝里明顯成功啟發了全球大批青年和兒童加入氣候倡議,逼使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多國領袖回應氣候議題。然而,國際媒體對通貝里的興趣遠超其他地區的氣候倡議者。這位來自福利國家的白人女孩作為整個氣候行動的 “poster child” 代表什麼? 為何只有Greta?事實上,世界各地的氣候運動動可追溯到九十年代,本文將介紹通貝里以外的青年氣候活動家,讓大家從更多面向了解氣候危機。       瓦妮莎 · 納卡特 (烏干達,25歲) 納卡特(左一)和通貝里等氣候活動家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合照,然而在一篇報導中被裁走。Source: Markus Schreiber/AP 來自烏干達的納卡特致力為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聲,談論非洲在減排放方面的角色和爭取氣候公義。非洲國家人均碳排放低,但面臨嚴重的氣候影響,如乾旱、糧食短缺、童婚增加等。 納卡特屢屢在氣候會議上發表動人的演講,卻不時因種族、膚色等原因遭遇不公平對待。最經典是納卡特在世界經濟論壇與通貝里的合照中被裁走,後來通貝里發文譴責該媒體。難怪納卡特呼籲領袖和公眾更重視最受氣候變化影響人群的聲音(“We need to give more weight to the voices of people who are most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劉衍一(香港,12歲) 劉衍一和他自製的氣候倡議紙牌。Source:

面對土地問題的何止是香港人,就連北極熊也一樣難以覓得安樂窩。不過俄羅斯一名攝影師Dmitry Kokh就意外在北極圈的廢棄小島發現了北極熊以屋為家,而且似乎對居所相當滿意。   約20隻北極熊的新家位於俄羅斯和阿拉斯加之間的科柳欽島,這座滿布了垃圾及燃料的廢墟,曾經是俄羅斯氣象站,荒廢多年。被世界遺棄的小島有北極熊進駐,這事連攝影師Kokh也意想不到。「我們因避風雨前往科柳欽島時,看到廢棄的窗戶竟有動靜

北極   安全屋   氣象站   

新年少不免一家人吃盆菜,不過剩下的盆又該如何處理呢?有市民發起本地盆菜兜回收行動,設立多個回收點,助大家不要做大嘥鬼。   網民「Gigichibaby Laurel」連續第二年發起本地盆菜兜回收行動,去年就收集了2,500個,轉贈給本地多個狗場及農場。今年更聯同綠惜地球和綠領行動等21個單位進行活動。而收集點分布於「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綠領行動」、社區環保商店等。另外,又會根據市民提供供應商的名稱、地區及電話,直接把盆交給盆菜供應商。 其他多出的盆則會送到狗場、農場等地方。怕盆菜兜阻地方又不想浪費的你,記得要把盆回收再用啦!   【2022回收鐵類盆菜兜行動】 收集日期:即日至2月28日  

回收   狗場   盆菜兜   

歌也有得唱,垃圾可以長留戀於你家。究竟我們日常會製造多少廢物?美國攝影師 Gregg Segal 留意到都市垃圾問題嚴重,邀請家人、朋友、鄰居參與《7 Days of Garbage》計劃,要大家留下 7 日內所製造的垃圾,最後把全部垃圾鋪平,躺在上面,留下合照。 7 日過後,有人感到驚訝,有人感到羞愧,統統沒想到自己居然會製造這麼多廢物。Segal 希望,「大家可以藉作品反思自己在垃圾問題中的角色」。雖然我們不能直接影響企業用多少包裝紙,但事實上正如 Segal 所說,「消費者既是受害者又是始作俑者,我們是整個系統的受害者,但我們也在助長同樣的問題。」其實自己也可以由一小步出發,拿少一個膠袋、用少些即棄餐具,從日常習慣開始,減少不必要的廢物。 Photo/ Gregg Segal《7 Days of Garbage》  

垃圾   攝影   環保   

每次為家居大掃除時,最令人頭痕的肯定是一堆USB線,用不上那麼多條線,但又不想浪費。一班香港大學環境管理碩士學生就想出一個「收線」大計,助你輕鬆解決煩惱。   「收線」是一項環保教育專題研究,鼓勵大眾把家中多餘的USB線帶到57個收集點回收,不論數據線好壞都可回收進行升級再造。而收集點散布各區,包括港九新界「綠在區區」回收點、環保團體辦事處、荃灣廣場、V City等等都有,十分方便。   學生們會舉辦不同活動提升大家對回收USB線的意識以及建立回收習慣,更加會利用數據線舉辦升級再造工作坊,把「電子垃圾」造成藝術品,而剩下的USB線則會交給環保署回收。不想每次都要收一大堆線?立刻把沒用的USB線交給「收線」吧!  

USB線   回收   電子垃圾   

二手服裝聽得多,二手利是封你又聽過嗎?即使聽過你又會用嗎?環保團體「綠領行動」每年都會舉行「利是封回收重用大行動」,今年也不例外,由即日起至 1 月 31 日在全港 42 個、遍布港九、新界及離島的派發站,免費向市民派發去年回收,經庇護工場處理過的「新生利是封」,希望鼓勵市民減少購買新利是封,既省錢又可支持環保,呼籲「過節之餘,亦不忘保護環境」。 綠領行動自 2010 年起回收利是封,他們指出,去年過年氣氛雖然受疫情影響而減少,但仍然回收到 561 萬個利是封,「香港人每年使用 3.2 億個利是封,相當於砍伐 16,300 棵樹」。今年農曆新年後,綠領行動暫定會於 2 月 10 至 3 月 3 日舉辦回收活動,稍後會公布詳情。   「新生利是封」 公眾派發地點:https://bit.ly/3KFtgYi *數量有限,派完即止。派發地點的營業時間視乎個別機構而定,敬請留意。*    

利是   新年   環保   

動物界都有分贏家和輸家,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德國分部發表「2021年的贏家和輸家」報告,指出地球將發生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種事件,「有大約 100 萬物種恐在 10 年內滅絕」。其中,非洲森林象在 31 年來大幅減少 86 %,而北極熊受冰洋快速融化影響,,科學家預計到 2035 年夏天,冰面將完全消失,北極熊也因此失去棲身之所而絕種,兩者都在輸家榜上有名。 而「贏家」就包括伊比利亞猞猁,牠是世界上最稀有大型貓科動物之一,2002 年發現時只剩 94 隻,報告指,牠們在西班牙及葡萄牙再現,2020 年已增加至超過 1,100 隻。另外,印度犀牛、德國大鴇、柬埔寨暹羅鱷魚、胡兀鷲也錄到數量有所增加,成為年度贏家。 本年度為 1964 年來,最多物種被指面臨絕種威脅的一年,共有 4 萬種「瀕臨絕種」。WWF 德國分部主任 Eberhard Brandes 認為,目前急切需要環境保護政策,並對抗氣候變遷,「保育物種不僅是解決環境問題,更是人類最終會否也被列入瀕危紅色名錄,從而成為自己生活方式受害者的問題。」  

動物   北極熊   絕種   

McDonald’s 要開分店 McPlant?原來這是他們的最新計劃,McPlant 與 Beyond Meat 合作,花超過 3 年研發出純素漢堡 —— 以植物肉代替一般肉扒,芝麻包、醬汁和芝士也是純素食材,配上蕃茄、生菜、酸瓜、洋蔥等,連製作過程和器具都會與一般食物分開處理,務求滿足素食者的需要。   McPlant 暫時已在英國及愛爾蘭率先推出,他們發聲明指,「我們很自豪能夠再次為客人提供更多來自 McDonald’s 的美味選擇,這是我們的經典味道 —— 但以植物為基礎。」   其實素漢堡並不新穎。同為快餐店的 Burger King 早在 2019 年便有 Impossible Foods 植物肉 Wopper,而香港麥當勞也行得好前,2020 年便與新餐肉 crossover 推出過植物肉素食餐單。不過,純素食者真的會想吃麥當勞嗎?  

漢堡   素食   麥當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