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藝術

社會變化急速,想保存回憶,就要用盡一切辦法記錄每個角落。除了拍照,香港一位藝術家選擇把社區特色畫下來,Pen So 以自己獨特的「黑白藝術」,油麻地果欄、新填地街、停車場大廈、觀塘裕民坊、摩羅街 …… 一一在他細膩的筆觸、寫實的風格下呈現。 Pen So 留意到,「書報攤有點像唱片鋪或書店,曾經到處皆是,但現在卻變得稀有。現在要找檔書報攤,一定已經比便利店困難。」於是畫下書報攤的模樣。比起藝術家,他更像一個城市的記錄者,走到上環朱榮記,看到「紅色豬仔錢罌、公雞飯碗、竹製水煙壺和籐籃等。」便又畫下來,「就像把客人帶回幾十年前,慢步重溫一次香港歷史一樣。」 藝術源自生活,兩者密不可分,用黑白漫畫定格香港情懷,讓 Pen So 走到國際。2019 年,他獲比利時畫廊邀請參展,把《九龍城寨》帶給香港以外的觀眾。他還出版了《香港災難》、《九龍城寨:場景故事畫集》、《禁靈書》、《災難之後》等繪本,配合虛構故事和現實,把畫畫當寫日記,記載香港故事。   Photo/ Pen So  

本土   漫畫   藝術   

如果可以再去外地旅行,你喜歡總依戀雨點的倫敦,還是要把富士山私有的日本?還是兩樣都要,來個日本英國MIX!英國藝術家Edward Luper(劉華)以浮世繪風格製作出英國大街小巷的日常百態,令電信塔附近的街道有了幾分日本的感覺。   創作出《BT塔三十六景》的 Luper 熱愛富士山及電信塔,他曾經指:「縱使沒有富士山,但我有英國電信塔」。Luper繪畫了BT塔的各種面貌,又仔細繪畫了英倫街道上的平淡生活。有撐著傘的行人、清潔窗戶的工人、睡得甘甜的貓咪……看似平凡的倫敦小日子都被Luper以浮世繪記錄下來,全因為畫家的生活也圍繞著BT塔,令他浮現這創作構思。今次作品更包含了中、日的東方藝術風,例如京劇、神像和廟宇等,畫風和諧又帶有不真實的感覺。Luper希望藉此創作,讓大家更關注平日被忽略的城市面貌。

日本   英國   藝術   

「你快樂過生活,我拼命去生存……」每當看見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戰亂、貧窮國家的新聞,你或許會感到很遙遠。土耳其就有一位藝術家 Uğur Gallenkuş,把已發展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情況拼成一張照片,直接呈現出世界兩邊的不同,令人心酸。 自由神像在美國屹立多年;在阿富汗,女性就算是出門餵白鴿,也要遮蓋全身容貌。 下雨天看見水窪,小朋友都會高興嬉水;在肯尼亞,大量伐木導致水源短缺,充滿泥濘的水窪就是小朋友的甘露。 野生動物本應在大自然悠遊自在;在馬戲團「娛樂」觀眾的大象,連續表演數十年,每日過着不屬於牠們的生活。 我們無拘無束地在運動場上奔跑;在希臘莫里亞難民營,孩子卻曾因火災奔跑逃離。 跳芭蕾舞時,要用腳尖站起來很困難;對一個阿富汗小女孩來說,失去一隻腳後可以戴上義肢,不再依賴拐杖也可以站起來,是一件困難但可幸的事。  Uğur Gallenkuş 透過攝影作品簡單直接的對比照,讓我們看見世界不同地方的天淵之別,提醒大家不能對無時無刻在不同角落發生的問題視而不見。性別歧視、難民、虐待動物、戰爭與迫害,想要歲月過得平淡安好,是比富貴更難,多些關注社會、世界不同的事,別等到絕望才讓人望見希望在人間。   Photo/ IG @ugurgallen 

攝影   藝術   難民   

藝術源自街頭,走到香港不同地方,林林總總的招牌,上面不同的字體就是藝術的一種。原來,在 40 至 70 年代,有一款盛行的字體「香港北魏真書」,由已故書法家區建公先生(1887-1971)提字,文字清晰分明,適合遠距離閱讀,故常用於招牌。由 2012 年起,本地設計師陳濬人開始保育「香港北魏真書」,以街道常見的香港北魏招牌書法字為藍本,設計成電腦字體,最近還入選 2021 年度紐約字體藝術指導俱樂部(Type Directors Club, TDC)優勝名單,並獲得「卓越字體設計證書」(Certificate of Typographic Excellence),成功把香港字體帶到國際。 「香港北魏真書」雖然進化成電腦字體,但絕對保留了原本的設計重點,穩重的梯形結構、起筆表現出多種形態、豎勾粗厚、撇捺舒展開揚。陳濬人指,「創作目的不是為了模仿北魏書法,或單純地將文字電腦化,當中最關鍵的就是延續前人文化和美學的精神,」保留香港優質的「文字風景」,「願香港北魏再次重現在街道上,生生不息!」 TDC 字體設計獎⾃ 1946 年以來,已舉辦超過 50 屆,每年由全球業界設計專業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來自全球不同的獨立設計師、創作工作室和字體設計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字體設計業界重要的年度活動。而今年就有來自 50 個國家,超過 2,000 件作品參賽。 Photo/ 香港北魏真書  

藝術   設計   

「人一出生就走在死亡的路上」、「雖然說賤人自有天收,但我發現賤人都活很久」、「多肉動物 — 快樂吃、悲傷也吃,錢包瘦了,人胖了」、「現今遇到的各種荒謬,今後只會越來越多」,#台灣 插畫家「消極男子」的心靈毒雞湯,你讀過了嗎?他的作品最近來到 #上環 一間小店,聯手舉辦「消極男子快樂哲學策展」,宣揚厭世態度,告訴大家「消極也是一種選擇,有時候擁抱負能量比宣揚正能量來得更實際。」 負到盡頭便是正,人生流流長,總不會事事如意,be like 消極男子,「凡事往最壞方向想,或許會有更出其不意的快樂收穫」,把握時間去看展覽吧! 消極男子快樂哲學策展 日期:2021/08/06 – 2021/08/15 時間:12:00 – 20:00 地址:HAPi 上環普仁街11號地下2-4號舖   Photo/ 消極男子、HAPi  

台灣   展覽   藝術   

一些關於香港的文化和事物,我們可能見怪不怪,但日本這位藝術家 #高野綾 就將各種具有香港特色的風景和節日畫進畫中。在顏色鮮明的油畫和紙本作品上,她筆下最具代表性的大眼少女感受着香港情懷 —— 排練農曆新年的舞獅、觀看搶包山、到金魚街買金魚、搭叮叮電車、遊走於城市的霓虹燈中…… 一幅幅日本少女香港遊記,表現出清新又青春的風格,全部收集於《起、境界域、ego》展覽,聯手貝浩登(香港)於 K11 ATELIER 展出。 高野綾自 1997 年加入村上隆 Kaikai Kiki 藝術工作室後,以超扁平風格的油彩和大眼少女而廣為人知,成為大受歡迎的女藝術家。這次是她繼 2012 年後,第二次來港舉辦個人展覽,10 幅油畫、24 張紙本作品全部以香港作為背景。這個假期,一於跟著畫中少女隨意漂浮、活在當下,從這位日本藝術家的眼中,感受或許已被遺忘的本土情懷吧! 高野綾《起、境界域、ego》 日期:即日至 2021 年 7 月 24 日 地點:貝浩登藝術空間(尖沙咀 K11 ATELIER…

畫展   藝術   

羅家英,一個香港人絕對不會陌生的名字。在電影圈中,他是默默支持淩淩漆的達聞西、日哦夜哦孫悟空的唐三藏,經典之作,百看不厭;在粵劇界裡,他不但站到台前傾力演出,而且在幕後寫劇本、做改編,除了傳統戲碼,他亦敢於創新,包括將莎士比亞及黑澤明等世界名家引進粵劇世界;除了創作和演出,他更加身體力行、帶領一眾後起之秀努力開拓行業疆界,尋找更多不同的可能性,雖然已屆74歲高齡,仍然不言倦不言休,令人景仰。   粵劇是香港文化藝術的重要成份,然而近年卻面臨著觀眾流失、市場老化等嚴峻挑戰,於是「如何活化?」逐漸成為行業內外的熱門課題:教育方面,主打小朋友及年輕人市場的訓練班、導賞課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創作方面,「新編粵劇」成為了一種熱門類型,不少機構都培養新進編劇創作全新劇本,長遠希望增加高質素的作品,並藉此鼓勵更多人士參與相關工作。同時,不少名伶亦都積極求變,帶領團隊新編粵劇創作,包括由阮兆輝擔任藝術指導的《戰海奇緣》,聚焦於明末海盜的故事,以及由新劍郎擔任藝術總監兼編劇的《媚香留情》,取材自傳奇劇本《桃花扇》等等。   日前剛好看過一齣新編粵劇《修羅殿》,由羅家英擔任藝術總監及編劇,故事環繞明末時期一宗發生於南方海旁小縣的懸案,案中人各說各話、言人人殊,真相非但未能愈辯愈明,甚至讓人對人性、互信等等產生嚴重質疑;閱讀至此,讀者或者都會聯想起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名作《羅生門》,當中三位關鍵人物說出了看似緊密交織卻又矛盾不一的供詞,故事就由這裡慢慢開展。細看之下,原來《修羅殿》正正是以《羅生門》為改編藍本,根據主創人羅家英所講,黑澤明是他非常拜服的偶像,在對方身上學習了很多,認為其影視作品融合了中西文化精髓,非常值得觀眾欣賞、回味,其中《羅生門》就是佳作之一,早在數年之前,他已經心生改編念頭,可是「提筆苦思,但無從下手,或許是經歷不夠、理解不足,於是只能擱筆。」   直至最近,羅家英自言「已年過古稀,歷經人生沉浮」,開闊了全新思路,《修羅殿》的創作大計遂重新上馬;縱然醞釀多年,但是這個改編計劃的難度始終不減,他更形容為「一種自我的極限挑戰」,首先是《羅生門》故事單薄,傳統粵劇戲迷卻往往鍾情於故事情節及發展;其次是電影與粵劇的藝術語言各有不同,他為此特別鑽研了各種劇情分割及內容銜接手法,打破粤劇舞台與燈光的應用傳統,透過不斷的時空轉換,引導觀眾了解其中妙趣。   引用羅家英的話語,縱使已經「年過古稀」,對於推廣粵劇,他卻仍然熱情高漲;對於藝術追求,他都始終一絲不苟,絕對令人尊敬拜服。

余拜仁   幕後   文化藝術   ...

每個充滿快樂童年回憶的小朋友背後,總要有一個願意成就你所有幻想和創意的人,日本有位神級爸爸,以「熱愛黏土模型」自居,自去年開始,還在 Twitter 分享自己用黏土還原兒子的塗鴉畫作,至今已經神還原了 12 個模型!寵物小精靈、超音鼠、BB-8、Super Mario 的食人花、磨菇人、星之卡比…… 不論兒子畫工如何,這位爸爸一律照單全收,如變魔術般,統統「立體化」,把兒子的天真、純粹的畫作帶到來現實世界。 這位神級爸爸,本身是一名藝術家,在 Instagram 和 Twitter 分別有 6 萬及12 萬 followers,除了還原兒子的畫作,他還把小時候最愛看的卡通動畫 Tom and Jerry 的經典場面以黏土模型呈現,還原度 100%。這個雕塑系列自誕生以來便不斷激起人們的童年回憶,引來熱議。2019 年在東京舉辦的「 Tom and Jerry 80 週年」巡迴特展,Taku Inoue 的作品就被重製放大版展出,說他是「職人爸爸」實在當之無愧!…

日本   藝術   

Mirror的極速崛起,讓ViuTV全面爆紅,就連屬於Mirror成長史起點的《全民造星》都再度成為人氣節目,其官方網站收看人數排名僅僅低於收視及口碑俱佳的熱播劇集《大叔的愛》,不少過去錯過了目擊鏡仔脫胎換骨、努力向上的觀眾,現在都要與Mirror重新出發、攜手同行;《全民造星》開宗明義要為香港「造星」,重新發掘並培養屬於這片土地的偶像,現時看來,團隊絕對是成功了。對本土人才的追逐,不只是電視行業或流行樂壇獨力處理的事情,也是整個演藝界共同面對的議題;本月初,幸運地把握了難得機會,在葵青劇院看了一場名為《薑家樂》(Gingers’ Tonic)的音樂演出,剛巧亦是由一班年輕而優秀的香港土生土長音樂人策劃及演出,台前幕後一手包辦,希望為觀眾帶來生氣蓬勃的本地音樂景象,觀乎當晚現場氣氛,《薑家樂》的「樂」不只是獨樂樂,絕對是眾樂樂。   後疫情之下,劇場及音樂廳等表演場地都逐步重開,台前幕後的製作力一下子釋放出來,不少行內人士都戲言「全行都在報復性搞騷」,節目既多且密,觀眾難免覺得花多眼亂;然而,競爭如此激烈之下,《薑家樂》仍然一票難求,觀眾反應之熱烈更加成功締造額外加場的佳績。正式進入節目內容之前,或者讀者都會好奇:為何這個音樂演出會有一個相對破格的名字呢?不妨先由Tonic一字講起,除了令人聯想起Gin & Tonic這種經典飲品,這個字在音樂世界中同時解作「主音」,但是到底何以要以「薑」作為「主音」(Gingers’ Tonic)呢?「薑」其實是借用了「本地薑」的含義,泛指一群土生土長的香港音樂人,綜合來說就是「以本地薑為主音」,製作一個屬於香港並且關於香港的演藝節目。   《薑家樂》分為上下半場,其中上半場由身兼作曲、編曲及鋼琴家等不同身分的優秀藝術家張貝芝(Joyce)帶領一行十三人的大樂隊,包括小中大提琴、長笛、色士風、鼓及結他等等,將一首首觀眾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大師作品改編成為各式爵士樂風,當中包括蕭邦的《幻想即興曲作品六十六》、莫扎特的《沃夫岡的交響曲》,以及德伏扎克的《第九交響曲,第二樂章》等等,全部都是由Joyce親自重新編曲,經典中見創新,現場觀眾反應熱烈。   身為《薑家樂》聯合策劃之一,Joyce形容上半場的構思及安排,是一次「拉闊音樂之旅」,對於觀眾而言,可從不同層次切入及欣賞,「好想鼓勵大家聽多啲唔同嘢,要去用心聽先聽到,觀眾至少識得本身首歌,進而再去感受一下(經典版及變奏版)唔同嘅位,再叻啲嘅就去聽出我喺編曲嘅心思」;除了受眾之外,拉闊的同樣包括演者的音樂涉獵,「今次的樂手,既有本身拉開樂團的、也有在學校做老師的,今次唔多唔少都會令到大家聽多啲不同類型音樂,對專業人士都係一種build up。」   表演藝術界近年經常探討有關觀眾拓展等議題,包括古典音樂及傳統戲曲業界都關心如何接觸及吸引新一代的觀眾,「活化」成為其中一個關鍵詞彙,今次Joyce的「拉闊音樂之旅」也許正是一個有關「以老帶新」、「新舊交融」的良好示範,她甚至正在構想進一步的發展,包括在演出後透過QR Code等數碼工具,讓觀眾收聽到樂曲樂章的不同版本,以及她本人在改編期間汲取的不同文化養份,為過去一直強調現場感及實時性的演藝節目提供有趣延伸、多加一種層次,令人相當期待。

拉闊   藝術   音樂   

近日建築署公開手繪圖則,一張張如藝術品般細緻、卻又經過精密計算的圖則盡現眼前。太空館、九龍車站鐘樓及荃灣街市的結構,一一都靠建築師逐筆繪畫。   太空館等香港地標一直是熱門打卡地點,在電腦未普及的年代要興建這些弧形及半球體的建築物,建築師繪畫圖則時,靠的就是一雙手以及圓規!這些「工匠」,少一點耐性都不行,他們考慮到建築物的拋物線等因素後,就小心翼翼徒手把弧形線畫在牛油紙上,再晒成藍色膠片方可施工。錯了可以用擦膠修改,但就要小心翼翼,否則牛油紙容易變型,就前功盡廢。   曾經橫跨手繪和電腦年代的建築署首席技術主任陳國豐指,當時手繪圖則「每一條線、每一步都要諗清楚,而且要畫得好準確,所以好嘥眼力。」他指以前的手繪圖則,各人都有不同風格及字體,每一條線都有其獨特之處,「就算唔洗睇簽名,一望就知張圖邊個畫。」雖然電腦繪圖較方便,遇上錯誤又較易修正,但陳國豐卻鐘情於「麻麻煩煩」的手繪圖則,指是「充滿人性同質感嘅藝術品」。

太空館   手繪圖則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