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方俊傑

針唔拮到肉唔知痛,我向來認同。我住曼城,不住倫敦,沒有遇到罷工,確實沒有似那位所謂「老師」切身感受無地鐵搭搞到返工遲到被扣人工又畀多了車費的悲哀。不過,搞罷工,就是希望搞到「老師」之類的普通市民生活不方便,作為談判籌碼。如果,搞罷工最後沒有影響其他人,搞來為乜? 關於英國罷工,遠在二十年前,親身享受過一次。那時還在雜誌工作,奉命處理一份介紹去英國睇英超的旅遊專題,先去倫敦阿仙奴高貝利球場,再上利物浦晏菲路,最後到達曼聯奧脫福。行程緊湊。周末睇完阿仙奴主場對熱刺,周日朝早動身搭火車上利物浦睇利物浦主場對新特蘭。對英國民情不熟悉,以為十拿九穩,去到地鐵站,才發現罷工導致整條路線的服務取消,別說準時去到利物浦,就是去到倫敦的火車站,也有難度。萬念俱灰之際,攝影師熱血衝上腦,建議不如立即搭的士,好貴,最多不吃飯不飲汽水補數。結果,埋單搭了幾千港紙的士,總算在開波前到達目的地,甚至拍到謝拉特落巴士入球場的一幕。 麻煩嗎?好麻煩。生氣嗎?有點生氣。只是,一想到勞方可能也是別無他法才出此下策,他朝君體也相同,想怪責也不能,只好怪責自己錯誤把香港思維套用到全世界身上,太過自我中心。二十年後,對罷工罷課罷市,有另一番體會,包容度自然更大。 有時,也會反思,究竟是否香港人才事事如此心急?以我買樓的經驗為例,到底哪一天交收鎖匙,發展商一直沒有白紙黑字指明日期,就算尾數已付清,律師也只敢說應該在星期五完事,盡力在星期五完事,樂觀假設在星期五完事,直到我忍無可忍,發個電郵催促,才收到通知兩小時後負責人有空閒可以順路完事。換了在香港發生,我應該粗口橫飛;在這裡,只好安慰自己,歐洲style嘛,慢一點,即興一點,適應一下吧,別再以香港人思維看待世界。 然後,看到同樣時間入伙的本地白人鄰居,竟然在裝修在鋪地氈。好奇問一問:他們也輕鬆答一答:「係呀,我哋後日已經搬過來啦。快快快快快。」突然,開竅了:歐洲人也不一定個個人任何時間也慢條斯理,當你想節省一點租金的時候,當你已經等到不耐煩又完全失去預算的時候,他們跟香港人其實沒有分別,一樣星期日也會加班開工,一樣日落後也會超時加班。慢活,美好的說法,可能代表他們的生活有品味;醜陋一點的形容,可能跟我一樣,只不過是沒有辦法改變現實只可逆來順受的自然反應。

方俊傑   英國罷工   英超   

正所謂針唔拮到肉唔知痛,一早聽過香港的抵港人士檢疫措施很麻煩,一直沒有感受。直到身受其害,才驚覺,原來荒謬到離奇。 話說,有兩位親人由香港飛來英國探望,一早安排好回程機票安排好檢測安排好隔離酒店,還打了四支針,僅比鄧家彪少一支,以為萬無一失。 連鄧家彪也確診,便知道打針次數不是英超積分榜的分數,越多越好。兩位親人一到埗,本來還是依照香港習慣,口罩不離面,當見到身邊所有人也自由自在呼吸新鮮空氣,還是忍不住脫罩。畢竟,在香港已經被強制了兩、三年,再聽政府話的人,身體也會很誠實地支持不住。 以我去年剛剛到埗的經驗,落地頭兩、三個月,全家輪流病倒,當然明白轉換環境後有幾高的中招風險,繼續戴口罩尚且未必避得到,何況沒有?只是,見到兩位親人興高采烈如脫苦海,怎忍心叫他們不如戴返口罩以防萬一?果然,身體不適,到收到檢查報告,呈陽性。上機無望。 無法上機,咪玩多幾日囉,反正,所謂陽性,只不過發燒幾小時,咳一兩日,好像還輕微過傷風感冒。我幫手改訂另一班機票。等一等,要先落實隔離酒店的預約喎。望望政府網頁提供的最新消息,不計酒店所在區域不計價格不計幾多星級,最快也要一個月後才有空房?換句話說,要硬生生滯留多一個月? 看討論區,了解到政府網頁的所謂最新消息,原來零用途,建議不如逐間酒店打電話查詢。好不容易找到還在香港的親人幫忙,打了幾個小時電話,還是沒有好消息。別說提早三個星期,就是提早兩個星期,提早一個星期,也沒有。最慘是機位供應也不是充裕,再不作實,隨時輪到有酒店房又沒有機票,眼看要被迫就範,兩位親人要把香港的工作置之不顧,在英國磨足一個月,還好到最後關頭,有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終於幫到手,把放逐期縮短兩個星期,總算不幸中之大幸。 荒謬是荒謬在,致電查問酒店有沒有空置房間,問十間,九間答沒有,餘下一間,會要求你有機票資料才可留位。沒有落實酒店房間,又怎樣購買機票?賭一鋪,買了機票再看彩數?接近哲學問題了。據說,政府即將防寬檢疫措施,無需在指定酒店隔離七日,不過,仍需在指定酒店隔離。理論上,酒店房間的供應,應該會變得輕鬆;實際上,對出埠慾望大到快爆裂的香港人,肯定會作出報復式旅遊。就算中招的比例減低,實際中招數字也會飆升。類似兩位親人的遭遇,只會有增無減,只會引起一連串更大的混亂。一日解決一個問題?沒有一日創造一個問題,作為小市民,已經有必要感恩了。

方俊傑   英國   隔離酒店   

熱浪襲英之前,去過倫敦一次,入住市中心酒店,零冷氣,夜晚,熱到無法入眠,被迫開窗,然後引了隻老鼠入來。當晚,氣溫不超過三十度。氣溫升到四十度或以上?無法想像身在倫敦的話可以如何過活。 平日,會羨慕住在倫敦的朋友,生活多姿多彩。到熱浪出現時,便慶幸自己身在北部的曼城。即使氣溫升到歷史新高的三十八度,對於在香港火爐活了幾十年的災民來說,也是駕輕就熟。我住在郊區,夠空曠,有風,甚至不覺得太熱,沒有冷氣也不成問題。只是陽光實在很毒,是一種好像用火直接把你燃燒的毒,跟港式把你放在水煲變成一碗老火湯的悶熱,有很明顯的分別。 我不是大公報、文匯報的「記者」,當然不會逢英必反,話無冷氣會熱死人,或者連雪糕都賣清光會餓死人;不過,我也不是一離開了香港便覺得香港樣樣缺點的落井下石派。客觀地說,香港的熱,跟英國的熱,哪一邊恐怖一點?很視乎不同人的不同個性。 香港的熱,是一種溫水煮蛙的熱。一年十二個月,分分鐘有十個月也算炎熱,有半年可以稱得上極熱。人類有適應力,當你日日都熱得想死,耐熱能力自自然然不斷提高。七月的時候以為熱得很辛苦,再熱下去,便無法忍受;到八月,更熱,也是一路咒罵一路哭泣一路埋怨地忍受過去。何況,返到辦公室,回到家,冷氣充足,甚至會有種爽死的舒暢感,覺得是皇恩浩蕩,要謝主隆恩。 英國的熱,是一種一百八十度急變的熱。一日之前,還是十多度舒舒服服,穿上外套瀟瀟瀟瀟上街行來行去;一夜之後,告訴我氣溫上升了二十度?別說外套,連背心也不想穿,連比堅尼也想脫掉,沒有循序漸進,是話來就來,你習慣幾十年的生活,不存在了,你可能無所適從,你只可以硬食,處處也好像沒有冷氣救命,在家有把風扇已經萬幸,超市的凍肉架也下了簾,有時以為只可以回到古代,像個清朝人一樣靠樹蔭降溫,或者說服自己心靜自然涼。是好痛苦,是好難頂,好在一年只有幾日熱浪,捱得過,便海闊天空。不用熱了一個月,涼了兩、三日,又要等候再熱多幾個月,像無間地獄,永無止境。 還有一項特殊因素,在今天,一定要品題。在英國,熱極,至少可以擘大個口呼吸新鮮空氣,露幾多肉,也不會有人嘖嘖稱奇;在香港,慘了,熱到出汗無法揮發已經可憐,口罩下,口腔不能避免地喝回自己的熱汗,鼻孔只可以吸到自己呼出來的廢氣,是令痛苦程度幾何級數的跳升。當然,我知道,總有人已經練成了九陽神功,還能夠勇往直前說一句:「別怕,信政府!」 相片來源:w8media

方俊傑   熱浪   英國   

在香港,買餸,我多數去街市,少去超市。不是為了一睹甚麼荃灣AK之類的風采。只是,貨物好像比較便宜,比較新鮮,而且,處處都有,方便。   來到英國,是另一回事。99%日子也是去超市買餸。可能我天性犯賤,在香港買慣一百元港幣得幾塊的豬肉,無幾百元港幣不用考慮的牛腩,在這裡的超市,見到十鎊可以買到夠一家四口食三餐的五花腩,見到十鎊左右已經買到一塊斧頭扒, 總覺得已經夠超值。推住手推車,一口氣掃齊其他乾貨,連手推車帶貨推去免費泊在門前大停車場的錢七,連環保袋也不用,又有型。便懶得尋找其他選擇。   不過,人類是很快會對一件事情沉悶的生物。吃來吃去同一款魚,煮來煮去也是薯仔紅蘿蔔,自然想轉一轉新鮮刺激。距離我家附近十分鐘車程,有個街市,趁周六,決定去一轉,主要目的是買在這裡不容易買到的白蘿蔔。   點解要趁周六才隆重又華麗地拜訪?因為,個街市真係逢周三、周五、周六才全開,周日甚至不營業,跟你想像中的全年無休港式街市,是完全兩回事。街市叫Bury Market,是旅遊書上的著名景點。換句話說,如果我是遊客,不是街坊,我可能會拿碌自拍神棍出來,見到菜拍拍,見到洋蔥又拍拍,甚至似去了巴塞隆拿的街市,坐定定叫杯紅酒,食碟西班牙火腿,出幾個IG Story。無奈,曼城實在不似巴塞隆拿,Bury Market,基本上,只是旺角加深水埗的混合體,像你去了朗豪坊後面的旺角街市,然後去了一轉鴨寮街。   不是Bury Market的錯,是旅遊業曾經太興盛,旅遊指南太泛濫的問題。Bury Market本身真係一個街市嘛,有幾間咖啡店提供熱食,有些類似女人街攤檔的小店,賣賣手機配件廉價服裝,才是貨真價實的生活。   跟一般超市相比,Bury Market肯定有輸蝕之處。至少,泊車要付費,而且,一有段距離,大掃貨的話,比較困難。不過,價錢真係再平一截。舉個實例,在Tesco用兩鎊買到的提子,在Bury Market,大概可以買到雙倍份量。而且,如華盛頓紅蘋果,白蘿蔔,東風螺之類,在一般超市較難找到的食材,在Bury Market也有。你可能笑我大驚小怪,但當我發現不用去中超以高價購買在香港食開用開的情意結,心情竟然會像鐵路迷羅先生般興奮。   何況,不知是否工時有限,比較適合兼職員工,兼職員工自然多學生,學生又自然多年輕人。以目測計,Bury Market有好多好多年輕店員,男的似雷神,女的似Anya Taylor-Joy。誇張少少形容的話。妒忌香港太太們可以找荃灣AK合照嗎?這裡也有街市男神女神。無戴口罩添呀。

方俊傑   英國   街市   

在香港的時候,經常發夢。不是發夢見到真普選之類,或者真正的新聞自由,只是發夢見到自己擁有一間豪宅,有私人泳池那一類,可以拿來拍攝《溏心風暴》。 跟朋友說起dream house,說可以用來開poolside party,跟成班美女浸住水開香檳。朋友多數淋冷水:「諗都唔好諗啦,你知唔知打理一個泳池,幾麻煩幾嘥錢呀?到你一年先出去個泳池兩三日,你就會後悔,覺得無個泳池好過。現實少少,喜歡游水,揀一個會所夠靚的私人屋苑啦。」 來到英國,我不是說自己買了一個附有私人泳池的獨立屋,我只是租了一個附有後花園的平房。已經感受到朋友的肺腑之言,真有道理。剛入住時,地產經紀介紹:「不要介意,個後花園比較大,廁所、廚房,比較細。」我還笑笑:「點會介意呀?用了幾十年廁所、廚房,人生都未試過擁有一個後花園。」業主很好,聘請了專人過來除草。那時八月,天氣比較暖,日光比較多,偶爾走出去踩在草地上喝喝啤酒,也實在心情舒暢。還可以用來晾衫。 一踏入冬天,日短夜長,多雨,凍,基本上已經沒有人行出去。草不斷增高,我買了一部剷草機,一直沒有動力打開。情況,大概是冬天的泳池,沒有人介意浮滿落葉。那時,開始四出物色物業,不少香港移民也建議:買了樓之後,在後花園鋪磚吧,方便。後花園夠細,好像才變成賣點。 轉眼,又春天。租樓期差不多完結,是有想過不如由得野草亂生,算了。大不了捱幾個月,有很多蟲很多蟻,沒有蛇沒有鼠,我可以的。還跟太太狡辯:「你跟個女都驚小動物,住在郊區,無可能不見小動物,總要讓你們適應和接受呀!」幾乎家變。好在,有一天,想法突變。 我是香港人嘛,香港人最喜歡甚麼?賞櫻。為了賞櫻,曾經年年去日本也在所不惜。我個後花園,居然冒出了一樹櫻花。好矮的,沒有甚麼特別,特別在屬於私人。應該是上手租客種植,碰上花期。說實用,一棵櫻花樹,可能真的及不上一個大一點的廚房,或者,多一個廁所。不過,突然之間,又好慶幸有一個後花園。移居外地,一方面不想完全離棄故地,但畢竟希望人生中能夠過一下新的生活模式。為了讓那棵櫻花樹變得更搶眼,我立即跑去開箱,砌好部除草機,剷足一朝。人生第一次除草,本身又不是體力勞動慣,是吃力。換一換心態,可能有幫助:在英國,的確不是身在沙田觀塘黃竹坑,總要明白差異一定存在,總不可能事事也以香港標準去衡量英國習慣與文化。想通了這一點,我剷草剷得特別起勁,望著平滑草地,打算去買個玩具足球網,強逼兩個女換上波衫,組成後花園足球隊,滿足老竇我的童年心願。我小時候住屋邨,支足球隊,在電梯口的。

方俊傑   櫻花樹   英國   

做利物浦球迷,其實,一直幸福。   計成績的話,有一段很長時間,身陷黑暗期。但做人不可能樣樣事也只計較成績。巴塞隆拿曾被稱為地上最強,生產過無數球王球星,是直到近季,表現才有所下滑。美斯被踢走後,今季一度崩盤,但沙維甫接手,已經迅速止跌回升。球迷應該很高興才對?歐霸盃八強次回合,返回魯營主場,面對德甲中游分子法蘭克福,無論以任何比數取勝,也可晉級四強。正常來說,在主場球迷打氣之下,巴塞隆拿出線呼聲高唱入雲。結果,現場居然有一半球票落入法蘭克福球迷手上,客隊聲勢比主隊更強勁。巴塞隆拿最終輸二比三,爆冷出局。   輸波不能賴球迷少。不過,在自己地頭,聽不到第十二人的打氣支持,也實在氣餒。或者,之前幾十年,贏得太多,巴塞隆拿球迷根本瞧不起區區歐霸盃,懶得入場,不如把波飛套現好過。利物浦球迷早早拋開類似包袱,今季季中,即使千辛萬苦只不過捧走盃仔聯賽盃,也不知幾興奮。咪容易開心囉。   這種開心,建基於忠誠,建基於投入,建基於不離不棄。英格蘭足總盃四強戰,利物浦又抽中對曼城。在以前,溫布萊球場是決賽專用,足總盃四強,多數安排在維拉公園或奧脫福的中立場。現在,溫布萊經過重建,用得就用。偏偏賽期撞正復活節長假,鐵路展開工程,曼城與利物浦直達倫敦的火車服務停駛,兩地市長曾去信足總,要求把比賽場地調上中部或北部,方便球迷,不果。利物浦球迷的反應是:「哦,咁咪早啲出發囉。人人都行同一條高速公路,人人都去嗰幾個服務站,一定塞車,一定要預留多一點時間先確保不會遲到。係呀,足總兩年前已經知道有工程,依然堅持用溫布萊,係好痴線。足總就係咁㗎啦。不過,年幾兩年前,我哋仲喺度諗幾時可以入返球場,而家爭四冠王喎,仲有乜好投訴?瞓覺?暑假咪大把時間瞓囉。」足總分給利物浦球迷的三萬五千張門票,一下子賣清光。   曼城呢?開賽之前,門票還有貨,由於球迷無法坐爆球場,為避免尷尬,利用一張巨型橫額覆蓋了一大格座位。現場聲勢,自然遠遠不及人強馬壯的對家。不知是否有種爭氣心理,在賽前默哀儀式進行期間,正在悼念希斯堡慘劇犧牲人仕之際,有曼城球迷竟然高歌,令球證只可被逼提早結束儀式,搞到曼城在球賽未完結,已經需要發聲明向利物浦致歉。   敵對球迷,當然可以互相嘲笑互相咒罵,不一定要客客氣氣惺惺相識。不過,有些界線,還是不可以踩中。曼城球迷可能覺得搭巴士落倫敦太辛苦,一個多月後,歐聯決賽,在巴黎舉行,如果球隊能夠擊敗皇家馬德里,再次打入決賽,他們又願意不願意搭搭飛機呢?  

利物浦   方俊傑   曼城   

英國電費高昂,不是新聞。四月一日起,再加價。為愛惜地球,本來就要節省能源;現時,為愛惜自己的銀行戶口,有更逼切需要。 以我一家為例,初來埗到時,申請了一個每月百多鎊的收費計劃。一、兩個月後,電力公司指用量低於標準,收費可減到每月八十鎊左右。前一個星期,電力公司再傳來通知,如果我們維持現時用量,下個月,收費應該要飆升到三百鎊以上。都幾嚇人。 在香港的時候,夏天的電費接近二千港元一個月,冬天平得多,幾百就可以。開冷氣當然是主因。我試過用風扇取代冷氣,我還勉強可以,怕熱的家人就算穿得再清涼,也是連靜靜坐低也不可能。我懷疑即使全身赤裸,也不可能。來到英國,沒有冷氣機這回事,天氣再冷,我也盡力避免開暖氣。沒問題的,大不了著多件羽絨褸,算是為節約能源出一分力。不過,在某些細節,我暫時還未想到應對方法。 1)感應燈:英國人小心翼翼,怕在廁所觸電,沒有安裝插頭讓用戶一邊刷牙一邊吹頭,是常見的事。甚至電燈也放棄觸掣式開關,改用感應模式。就算我只不過入廁所取一格廁紙,燈也自動開。算了,一個晚上,你總不會出出入入廁所十幾二十次。不過,後花園也被安裝了感應燈,具備防盜作用,非常敏銳。試過好幾晚,我在客廳看電視,窗外突然燈火通明,一著,著到成齣電視劇播完也未關上。應該是因為風太大,吹動樹葉便觸動感應。浪費。 2)電動花灑:在英國,熱水跟冷水來自兩套不同系統,自然來自兩個不同龍頭。在洗手盤或浴缸,如果你想用暖水,要把兩個龍頭各自開上,讓熱水冷水自行混合,跟在香港的方便程度,有頗大分別。用花灑的話,總不可能左右兩邊一冷一熱同時淋在頭頂淋在身體,你又不是苦練冰火五重天神功。於是,這裡的花灑多是電動花灑。又是用電力解決。 3)抽濕機:香港潮濕,回南天時,想乾衣,少不免要用浴室寶或抽濕機。家中沒有乾衣機的話。在英國,相對乾燥,問題是大部份時間有雨沒有陽光,我試過將剛洗完的衣服,隨便晾在客廳,晾足三日還是半濕,逼於無奈,只好放部抽濕機在附近,長開。電費怎可能不高昂? 聽說,很多英國人也會在家安裝電量計。我正在心大心細。我是那種買了股票,會頂不住看到股價上落帶來壓力的無膽匪類。電量計仲要肯定只升不跌喎?不如合埋雙眼盡量減少用電器好了。對,我現在出去掃地了,因為,我部吸塵機已經被包好,放在床下底了。

方俊傑   英國   電費   

上星期,又有家長日。已經是過來英國大半年來第二次。 說起家長日,我有很多回憶。例如有一次,大概我是小三、小四。我讀小學,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不是一百分滿分便是九十八,沒有甚麼好挑剔。班主任見家長派成績表,不知是否一定要找些所謂不足之處來揪秤,才證明自己努力工作,跟我媽說:「你個仔呀,寫字龍飛鳳舞,好肉酸呀。」連我媽也忍不住倒抽一口涼氣,但不忘客氣:「係嘅,係嘅,返到屋企,我會加倍篤促佢嘅書法。」可惜,我年少氣盛,有股怒火湧上心頭:「陳主任,寫字咁靚有乜用呀?將來做嘢,都用打字機啦,唔通仲用筆咩?你估我係王羲之呀?」之後的幾年小學生涯,我也沒有運行,慘成訓導主任眼中釘。 又例如有一次,應該讀到中學了,班主任居然跟我爸說:「阿方生,你個仔,上堂好多嘴,成日同人傾偈。」我出名啞,可以一整日不發一言,尤其我讀男校,班上一個美女也沒有,更加沒有傾談必要。話我健談?跟屈一個盲人偷看國家機密,沒有分別。我爸很明白事理,只是隨便應了一句:「哦,原來我個仔真係識講嘢㗎。」今次,是我圓滑了,立即道歉:「我以後上堂會專心一點,一定不會發出噪音。」我指鼻鼾聲。 在香港,每一年,總有一次家長日,讓老師跟家長交流交流。我以為英國教育文化不流行這一套,原來更多,一年兩次。而且,一洗英國打工仔慢活、懶散的形象,以我女兒正就讀的學校為例,家長日安排在平日放學後,家長自行預約見面時間,最夜去到七點、八點,假設老師朝早七點返工,他們可是直踩十二個鐘有多,而第二朝還要如常返工。一次家長日要花兩晚時間,不能說不辛苦。 不過,英國的老師應該崇尚報喜不報憂。我最關心女兒有沒有識到朋友,跟同學相處情況,有沒有被欺負?老師一味讚她人見人愛,個個都樂意跟她做朋友。語言能力呢?會不會追不上?她就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書寫的確稍落後,然後給了我們一張類似武林秘笈的內頁,教我們如何教子女書寫英文字母,還好像怕我們太擔心女兒成績,送多一句:「你個女好有數學天份,她的計數能力,遠超一般四歲小童水平。」香港人,數口真係比較精?又或者,是她看得太多YouTube片,潛移默化。 最重要,是以下總結:「你個女,不算太合群。如果,是她沒有興趣的題目,她會完全放棄聽書。不過,我們問她問題,她又總會有方法答到答案。證明,她是因為一早學識,覺得悶,所以認為不用留心。」嘩,在香港學校的話,死罪啦。轉個頭,老師補充:「不失一件好事吖!說到底,我們都是想將她訓練出獨立思想人格啫。她年紀輕輕,已經作出了示範。」突然之間,我覺得我個女在這裡讀書,真的比我幸運。不是甚麼沒有功課,操場較大,課程較淺白之類,而是這裡的學校沒有希望把一班四十個學生塑造到一模一樣,全部都是上堂粒聲唔出,寫字工工整整,又愛國又支持政府夢想做個好警察的模範青年。這裡的家長日,我真不介意一星期出席一次。雖然,老師一定介意。

家長日   方俊傑   英國   

我沒有甚麼收藏品,沒有名貴手錶,沒有法國紅酒,沒有高級音響。最值錢又最不值錢的,已經是一大堆利物浦舊物,例如VHS錄影帶,或超過一百件球衣。每一年,球會推出新球衣,不論美醜,多數也會購買,甚少穿著,主要用來掛起欣賞。 來到曼城,更加不敢亂來。聽過太多都市傳說,甚麼放利物浦裝飾品在車廂,會給敵對球會球迷打爛玻璃劃花車身之類,怕。何況,也覺得應該要尊重街坊,在曼城,不支持曼聯或曼城,算了,還要追捧利物浦?低調一點沒有壞。 一直小心翼翼不動聲色。按照目測,不準確的統計,穿球衣者,九成曼聯,不論成人還是小孩。有點意料不及,起初,我以為年輕一代多數揀曼城開開心心,像八十後香港球迷多支持曼聯,九十後變成阿仙奴為主,千禧後是車路士,近十年,無理由不愛曼城。理由,不說也明。錯。我在曼城街頭看過的曼城球衣穿著者,不知有沒有三個。阿爸愛紅魔,兒子很難撐藍月? 其餘的,著車路士,著巴塞隆拿,著拜仁慕尼黑,雖然少量,也見過。就是一直未見過著利物浦的,好像更加證明我的想法沒有錯。可是,人類一旦過得安逸,警戒心便自然退化。有一朝,女兒臨上學時,扭計,搞到遲遲未能出門,接近遲到。情急之下,我沒有換走睡褲便帶女兒行了十幾分鐘路程,到達校園。我條睡褲,是一條利物浦六奪歐聯時推出的運動褲,左右褲袋位置各有球會會徽一個。都幾顯眼。 行到半路,才驚覺自己一時粗心大意。已經沒回頭路。只好盡力將羽絨大褸拉到最低,又將長褲拉到最高,盡力迴避。當然沒有用。不過,無事喎,無人向我擲石頭,也沒有人向我投放不屑表情。是,做人其實不要太過自我中心,根本不會有陌生人望向你和我的下半身。 既然沒事,就懶了。現在,幾乎每一天都穿利物浦運動褲外出,去學校去超市去餐廳,來去自如。(我有好幾條不同款式運動褲,我有洗衣機的。)還是未夠膽大模大樣著件波衫出發。然後,有一天,上學途中,居然見到有個小朋友孭住一個大大會徽的利物浦背囊,突然開竅:係喎,做人應該忠於自己,點可以私私縮縮畏首畏尾?一於立即回家換返件最新黃色作客,招搖過市啦!好快,即被朋友淋冷水:「因為佢係小朋友咋,唔通打個細路咩?」又有道理。 上個星期,陪阿女出席同學生日會。成班細路,有一個著曼聯球衣,印7號Ronaldo;有另一個,著利物浦最新主場。齊齊在波波池玩得開心。小朋友實在比較少煩惱。可惜,我是成人,隨心所欲,不是說做便做到的事。至少,千揀萬揀,最後我還是放棄定居利物浦,只能定居在利物浦附近。我們都想太多,又不能不想。不後悔,正如跟偶像也最好保持一定距離,一旦走得太近,多數失望而回。現時,心血來潮想穿起愛隊球衣嗎?換完衫,去後園曬太陽囉。或者,駕駛一小時車程,出發到利物浦,一家大細齊齊扮沙拿扮文尼扮祖達扮費明奴,也沒有所謂。

利物浦   方俊傑   曼城   

認識好幾位朋友,不是打算等多三至四年才離開,或是自己先帶子女離開,另一半留低,就是很想離開但最後也決定留低。原因?都是擔心人在異地難以搵食。   完全明白。放下事業,放下工作,最重要,也最欠把握,就是以何為生。像我,在香港也是勉強苦撐,出走的阻力可能比較小。假如,月薪十萬月薪廿萬甚至更多?就算面前有很多東西無法忍受,還是有辦法死忍爛忍下去。   以我審慎的性格,過英國之前,當然試過沙盤推演。最後決定是本人做家庭主夫,太太出外工作。一來,太太的學歷比我好,語言能力比我高,要她留在家湊女,未免浪費。二來,她熱愛工作,討厭做家務例如洗衫例如拖地,我相反,無理由將喜好錯配。   以我悲觀的性格,當然有想過情況最壞會怎樣。我們的共識是入不到心儀行業的話,她便試試去咖啡店做店員。她在香港從事傳媒行業,不是售貨員不是倉務員不是水電工不是司機,預了有點難度。   人算不如天算,出發前,意外懷孕。剛到埗,安胎、生產、療養,自然沒有搵工打算。幾星期前,終於行動。她在求職網看見BBC請人,專門處理兒童節目。她在電視台工作接近十年,又是兩女之母,自覺條件符合,以為就算不獲聘用,至少也換到一個面試機會。沒有。很快已收到通知,被禮貌地拒絕。   已經算好。之後,傳過幾位履歷,給入職需要更低的白領工作,一律石沉大海。太太當然氣餒,我有點愛莫能助。將心比己,我是上司的話,大概也會本地人優先。這不是歧視不歧視,只是純粹的為自己帶來方便。內心的想法,是沒有寄百幾二百封求職信出去,沒有尋尋覓覓半年或以上,沒有去過好幾次求職博覽,也不會找得到一次半次機會。雖然,連面試也沒有,的確有點意料之外。   柳暗花明。當太太有少少懷疑自己,有少少難過的時候,有一間地產鋪,突然致電找她面試。面試完畢,還給她一次試工機會。我自以為醒目,以為是越來越多香港人過來置業,或租樓,作為一間地產鋪,找個懂流利粵語的員工,才會看中太太。地產鋪老闆又不可能似香港政府輕易求到外援熱血幫忙。點知,太太立即澄清:「我不是做經紀呀,至少暫時不是,我只是處理一般文書工作咋。」   要一個國際關係碩士生,轉行做一個普通文員,算不算屈就?我不是撥冷水,也不願提供假像,只是說出我在曼城所見到的真實。受薪試工三天後,太太正式獲得受聘,她反而很高興,覺得日常工作幾有趣,有事可學,老闆似乎也頗講道理。   一切都是比較。在香港,做記者,待遇向來不會太好,自然不會要求太高。如果,你知道她在香港的時候,在哪一間機構任職?上司是誰?你會更加明白她為何毫不留戀過去。她在Now新聞部工作,上司,是陳鐵彪。    

方俊傑   移民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