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烏俄戰爭爆發以來,美國總統拜登在過去一個月備受猛烈批評,甚至淪為千夫所指,認為俄羅斯出兵入侵烏克蘭的關鍵,就是看準美國不會派出援軍,除了各種看似充滿威脅的嘴炮及經濟制裁,一直養尊處優的拜登似已技窮。就此亂世為前提,倒開始有人懷念上一任美國總統特朗普。 儘管過去曾被嘰笑是政治狂人,導致世界失序的元凶,賴死不肯離開白宮的敗選者,但可能真的只有瘋子能夠阻擋另一個瘋子。無可否認,在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內,普京確實沒太多動靜,甚至反過來盛讚特朗普是個多才多藝、出眾非凡的元首。如今再想,方知話裡有話。政治狂人卸任一年,世界變得翻天覆地,然而,對特朗普來說,卻原來是邁向名利雙收的豐盛之年。 烏俄交兵,拜登中箭,目前特朗普時代 2.0 呼聲不小,細想更覺諷刺。過去幾年,人們害怕特朗普一時意氣,將會觸發全面戰爭,今日卻有人寄望特朗普重新掌權,能夠維持世界和平。相信特朗普本人都很欣賞這個說法,畢竟他前幾日在美國發表演講,便豪言自己會是 21 世紀唯一能夠不讓俄羅斯出兵的美國總統(但當然不是,至少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戰火已持續八年)。面對烏俄局勢極可能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特朗普不忘報仇,形容過去所有批評他的言論都是假新聞:「他們說以我性格會導致世界戰爭,但實際上是我讓世界遠離戰爭。」 不過,當大家仍然擔心/期待著特朗普會否捲土重來,在 2024 年再次競選美國總統之前,世界愈來愈亂,特朗普則愈來愈忙碌,而且豬籠入水。剛好在他豪言世界和平的同一日,《紐約時報》便刊出一篇嘲諷特朗普大吃「人血饅頭」的文章作為回禮,還細數他在後總統年代如何重操故業,做回一個唯利是圖的大商家,透過不斷消費自己的政治光環,於政局動盪的日子賺到盤滿缽滿。 權力令人腐化,但似乎無法讓頑強的特朗普變質,而且情況剛好相反,離開白宮一年,當險勝者拜登仍招架著疫情與戰爭等棘手問題,特朗普則早已回歸初心,忙著遊走於超級政治名星和商業計算之間,實踐他的瘋狂賺錢大計,某程度上跟普京一樣瘋狂。 綜觀歷屆前美國總統,卸任後都可能做著一些差不多的商業活動,譬如出版自傳、接受訪問、巡迴演講、開設顧問公司,並賺取一筆可觀財富。借用前國家元首的名氣來經營個人生意,絕不是特朗普的專利。只是特朗普做得更多,而且更貪心,尤其在商業利益與政治上的連結,他展示了比其他前總統更為迅速有效的經營策略,不僅準確抓住了卸任後的一切商機,同時還繼續維持高調的政治參與——當然,扮演最具潛力的下一屆美國總統候選人,本身都離不開商業考慮。 就任期間常被批評不懂政治,兼且言論猖狂、情商太低,但如今看來,競選連任失敗,未必完全意味著特朗普敗走,卻可能是他迎來商業解禁,轉身成為贏家的關鍵。畢竟美國總統於任期內需遵從許多商業限制,但卸任之後,則沒有明文約束他們不能帶著政治光環進行商業活動,就連接受政治捐款、出席各種豪華宴會亦不用對外披露。除非特朗普真的打算在 2024 年競選美國總統,屆時才需要公開披露財務狀況。 而其實在幾年之前,特朗普已證明了自己非常擅長這種政商並行的操作。當初從商界走入政壇,他就利用自己鮮明的商人形象作政治宣傳,於民主共和兩黨之間樹立個人魅力,現在則逆向操作,利用自己前美國總統的身份,賺取更多商業利益。 要數最佳例子,莫過於印有「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紅色棒球帽。如今它已被等同是特朗普個人品牌的簽名商品,但同時「讓美國再次偉大」這句歷史悠久的總統競選口號,卻變質成一個既富有特朗普政治色彩,同時又極端商品化的概念。事實上,就連「特朗普」這個前美國總統的名字也被用作某種商業包裝。不只棒球帽、T 恤和肖像畫這些周邊商品大賣,還有特朗普旗下的酒店、哥爾夫球場和新媒體公司 Trump Media and Technology Group,都因為冠以特朗普之名而深深受惠。以特朗普正在集資的這間新媒體公司為例,《紐約時報》就踢爆他們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方式來吸引投資者:投資五千萬美元以上可以跟特朗普直接通電話。販賣政治光環,榨取最大商業價值的鐵證。 而且,用「特朗普」來賺錢的還不只特朗普一個,而是整個特朗普家族。譬如他的妻子、前第一夫人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亦在去年跟隨潮流進軍 NFT,先以慈善為由拍賣自己的數碼肖像,到上個月更為丈夫推出個人 NFT,還要選定美國總統日開賣——聞說被視為特朗普 2.0 即將重臨的虛擬信物。 世界愈混亂,特朗普愈是風生水起。當然,無人能猜測他如今一洗敗選頹風,積極出席各種公開活動,還作出各種政治暗示,是高調自我消費的商業計算,還是真的部署著長遠的政治目標。但這種彈出彈入的營商行為並不違法,只是被選舉委員會批評非常有道德問題。不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未必會在意道德爭議。 將投資達人巴菲特的名言放在特朗普身上,恐怕就是「別人打仗的時候,你要貪婪」,而且他不只變身成一台瘋狂的賺錢機器,如今還被一些追隨者視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最後希望。當全世界回頭審視,或在過去多年一直低估了俄羅斯總統的軍事野心,前美國總統/下屆總統大熱門特朗普的真正實力,可能仍被嚴重低估。

上星期介紹過的「香港地理達人挑戰」火速爆紅,更加一度因為人流太多塞爆server,開足三個分頁仍然不足以疏導。而這股挑戰熱潮更不斷蔓延,不同主題的「#達人挑戰」日日有新款,你又玩過幾多個?   最新瘋傳的有「香港流行音樂達人挑戰」,100條題目橫跨本地樂壇40年,由梅艷芳、四大天王、陳奕迅到MIRROR都有涉及。除了歌曲和歌手本身,也有不少題目關於創作背景和樂壇周邊新聞,絕非普通歌迷能輕易挑戰,有經營香港樂壇FB專頁的版主也只是得到僅僅合格的563/1000分,大嘆難玩!   身為香港人當然不可錯過「#香港歷史達人挑戰」,題目關於香港開埠180年來的大小歷史。不要以為讀書時歷史科攞A就能輕易過關,因為題目大多不是學校課程所涵蓋,例如二十世紀初本港5大遊樂場、港督被暗殺、香港第一條國際航線等偏門歷史。不懂答也不要緊,因為答案都附有圖文並茂的詳細解釋,版主就說這個考驗不是為了刁難大家,而是希望激發玩家的求知慾。   近日亦陸續有網民製作香港18區的分區挑戰,題目類型亦十分具創意,例如「#黃大仙區達人挑戰」要求玩家以海拔高度排列區內屋邨;「#北區達人挑戰」就考四個過境深圳關口由東至西的排序。自問是當區地頭蟲的你一定不可以錯過!   有網民就笑說「唔知原來香港人咁鐘意考試」,又指自己「讀書都冇咁認真搵資料」。其實各個達人挑戰都是大同小異,相信創作者都希望大家邊玩邊學,多認識自己居住的城市和文化,才稱的上是真.香港人。  

鼓勵市民減少使用外賣即棄杯的「走杯」運動,終於獲全球咖啡連鎖集團Starbucks全面落實。2025年開始,顧客要自備咖啡杯或用Starbucks提供可以循環再用的杯,措施最快明年年底率先在美國和加拿大展開。 Starbucks曾經在門市推行不同的試驗計劃,其中一個先導項目「借杯」 Borrow a Cup,在西雅圖、日本、新加坡以及英國進行,顧客繳付1美元按金,領取一隻由Starbucks提供的杯,用完可以掉入門市的「smart bin」,取回按金的同時會獲得其他獎勵。而杯子清洗後會循環再用。韓國濟州4間以及首爾12間Starbucks也進行過另一項試驗,店鋪完全不提供用完即棄的外賣杯,顧客外賣時需要自備咖啡杯或使用 Starbucks 堂食的一般咖啡杯。其中在濟洲的測試,首 3 個月就節省了 20 萬隻用完即棄紙杯。 「我們的杯子無處不在,我們喜歡這點。」星巴克首席可持續性發展部門主管考博利(Michael Kobori)表示,「但這也是一個「拋棄型社會」(throwaway society)無處不在的象徵。」的確,Starbucks的杯,特別是節日時推出的款式,令顧客愛不釋手,但對環境卻不是好事。Michael透露,公司的一次性杯和蓋佔公司包裝垃圾的 40%,這也是Starbucks致力消除它們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希望這種浪費的現象可以改善,並在Starbucks樹立榜樣,改變整個行業。   Cover photo credit: Erik McLean / Unsplash 

認識好幾位朋友,不是打算等多三至四年才離開,或是自己先帶子女離開,另一半留低,就是很想離開但最後也決定留低。原因?都是擔心人在異地難以搵食。   完全明白。放下事業,放下工作,最重要,也最欠把握,就是以何為生。像我,在香港也是勉強苦撐,出走的阻力可能比較小。假如,月薪十萬月薪廿萬甚至更多?就算面前有很多東西無法忍受,還是有辦法死忍爛忍下去。   以我審慎的性格,過英國之前,當然試過沙盤推演。最後決定是本人做家庭主夫,太太出外工作。一來,太太的學歷比我好,語言能力比我高,要她留在家湊女,未免浪費。二來,她熱愛工作,討厭做家務例如洗衫例如拖地,我相反,無理由將喜好錯配。   以我悲觀的性格,當然有想過情況最壞會怎樣。我們的共識是入不到心儀行業的話,她便試試去咖啡店做店員。她在香港從事傳媒行業,不是售貨員不是倉務員不是水電工不是司機,預了有點難度。   人算不如天算,出發前,意外懷孕。剛到埗,安胎、生產、療養,自然沒有搵工打算。幾星期前,終於行動。她在求職網看見BBC請人,專門處理兒童節目。她在電視台工作接近十年,又是兩女之母,自覺條件符合,以為就算不獲聘用,至少也換到一個面試機會。沒有。很快已收到通知,被禮貌地拒絕。   已經算好。之後,傳過幾位履歷,給入職需要更低的白領工作,一律石沉大海。太太當然氣餒,我有點愛莫能助。將心比己,我是上司的話,大概也會本地人優先。這不是歧視不歧視,只是純粹的為自己帶來方便。內心的想法,是沒有寄百幾二百封求職信出去,沒有尋尋覓覓半年或以上,沒有去過好幾次求職博覽,也不會找得到一次半次機會。雖然,連面試也沒有,的確有點意料之外。   柳暗花明。當太太有少少懷疑自己,有少少難過的時候,有一間地產鋪,突然致電找她面試。面試完畢,還給她一次試工機會。我自以為醒目,以為是越來越多香港人過來置業,或租樓,作為一間地產鋪,找個懂流利粵語的員工,才會看中太太。地產鋪老闆又不可能似香港政府輕易求到外援熱血幫忙。點知,太太立即澄清:「我不是做經紀呀,至少暫時不是,我只是處理一般文書工作咋。」   要一個國際關係碩士生,轉行做一個普通文員,算不算屈就?我不是撥冷水,也不願提供假像,只是說出我在曼城所見到的真實。受薪試工三天後,太太正式獲得受聘,她反而很高興,覺得日常工作幾有趣,有事可學,老闆似乎也頗講道理。   一切都是比較。在香港,做記者,待遇向來不會太好,自然不會要求太高。如果,你知道她在香港的時候,在哪一間機構任職?上司是誰?你會更加明白她為何毫不留戀過去。她在Now新聞部工作,上司,是陳鐵彪。    

疫情資訊多又亂,當身邊有親朋好友或者自己確診時,想找到合適資訊,如確診病症、如何醫治、申報渠道及防疫包內容等等。都如同大海撈針般,殺大家一個措手不及。就在此時出名多奇人異士的「連登仔」就出手,整理出一個抗疫資訊站,好讓大家得到整理好的資訊並進行交流。 「RAT+ve/初步確診/確診圍爐區 睇晒#1-#8再問 」一開始post名為「初步確診圍爐區」。是在今年2月28日,由一位正在居家隔離的確診者開的post。原意本是「圍爐取暖」,跟一樣中招的人討論為何會確診,誰不知一直有不同網民,在每一個post爆滿後再幫忙開新post。而在每次的討論中,網民們都會各施其職去解答大家的「疑難雜症」,慢慢地就建立了如此完整的疫情資訊了! 在最新的post文中,分別可以見到分了8個部分的資訊。檢測篇、檢測結果篇、RAT(快速測試陽性)平台篇、隔離篇、隔離篇FAQ上、隔離篇FAQ下、症狀篇、食藥篇及康復篇。當中圖文並荗,更有附上相關網站以便有需要人士使用,資料相當詳盡。當中就有網友提問:「確診了,很想被安排送往社區隔離設施可以怎樣做?」,樓主解答「聯絡消防處便可。」 幸好有一眾巴打、絲打熱心整理抗疫資訊站,才幫助到迷途的市民不用自己左找找右找找,就能得到抗疫懶人資訊包!截至今日該post已經開到第112個post了!而且每一個post 都是满满的41頁,1001條留言,以3月16日單日來計已經要開3個新post討論。背後其實帶出了確診數目一直上升,數目並不只新聞所報的數量。小編希望大家身體健康,千萬不要加入「確診圍爐家族」哦!

先來條簡單問題熱熱身吧!   香港有一個已被拆卸近三十年的建築群曾被稱為「三不管」地帶,是 九龍寨城 新田購物城 重慶大廈 深水埗難民營   不用開估也知大家答對了!好,那再來一條。   以下哪幢大廈不是位於中環? 中環廣場 中環街市 中環中心   以各位熱愛這遍土地的程度,應該也知道答案吧,那麼

疫情已經持續好一段日子了,但人類可是不甘苦悶的!小編在年頭時開始了一個「新」玩意,成為了「人母」,那就是養他媽歌池 (Tamagotchi) 了!因為疫情,它成為當紅炸子雞,身價可不簡單。   沉悶的居家抗疫下,他媽歌池成了消遣的好玩意。不只小編,身邊的朋友、街上的小孩、連登的網民,甚至香港情侶插畫家 - 大大與小妹的小妹也加入養父母的行列。別以為他媽歌池只是女生的玩意,成為養父的男生可大有人在,還在連登開post招同好交流。在購買地、目前育成進度、價格變動等都會在連登討論。   然而這隻早在90年代興起,過去一段日子被送到「孤兒院」的他媽哥池,卻在疫情下成為了被炒賣的對象。不少玩具店或代購在他媽歌池的需求增加下,一直悄悄加價,直到現在已炒至不再是兒童玩物應有的價錢。以較多人遊玩的Tamagotchi Meets、Mix及On系列為例,當中最受歡迎的主題款式是與Sanrio合作的,剛推出時市價大約為500元。但現在已經被炒賣至2,280元,二手的最平也要賣700元。   除了疫情下需求大增而被炒賣外,官方零售價也是令它的價格炒賣至如此瘋狂的原因。據日本官網的資訊,價目一欄是寫着「オープン価格」,中文意思即公開/開放價格,即是市埸自由定價。正因如此,不單止香港,其他國家,如Amazon 和 eBay 販賣Tamagotchi Meets、Mix及On系列的價格也相當浮動。使他媽歌池成為了真正昂貴的玩具。   當然黑白機的價錢,還是如同想當年般的一百多元,當中還有不少與熱門話題合作,如鬼滅之刃、BTS 防彈少年團及Star War等。但若想感受時代的進步,就要「課金」更多了。慶幸小編在較早前就購入才不至於要「捱炒價」。不知道有沒有讀者也有玩他媽歌池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各種死法都會遇見過~請放心,因為還會再遇上同樣的死法。」、「(遊戲)手把多買幾個,血壓藥也順便」。自虐與挑戰自己或許只是一絲之差,但肯定的是,過千萬《艾爾登法環 Elden Ring》玩家,都是堅決要克服困難的勇士(死士?)。   《艾爾登法環 Elden Ring》是由著名製作「魂系列」的遊戲公司FromSoftware,第一款開發的開放世界遊戲。由遊戲製作人宮崎英高與《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R·R·馬丁 (George R. R. Martin)共同創作,該遊戲是集結了過往其他「魂系列」作品,《黑暗靈魂 Dark Souls》、《血源詛咒 Bloodborne》及《隻狼:暗影雙死Sekiro: Shadows Die Twice》等,再加以「進化」而成。   宮崎英高一改過往固定劇情線遊玩方式,《艾爾登法環 Elden Ring》建立出一個完全自由的開放世界。與其他遊戲不同,地圖不會佈滿許多NPC (非玩家角色)引導,而是需要玩家自由地去探索地圖。而且玩家從角色外貌、裝備及能力值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並根據自身習慣自行決定。你覺得太難?可以選擇一條較易的路線前進。這種開放性,使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獨有的玩法,同一款遊戲可有無限可能。話雖如此,「需要耐心及不摔手把的克制力」、「打不過,逃」、「一場BOSS戰死很好幾個小時很正常」、「一出門口不要打大樹守衛,會死得很慘。」這些垂死掙扎但又不失堅毅的心聲,海量充斥在各大遊戲討論區。   一向低調的遊戲製作人宮崎英高,罕有接受《New Yorker》訪問時回應,「對於那些覺得我的遊戲太難的玩家,我確實感到抱歉。」但他同時表示,難度正正是這些遊戲的秘訣,「我們一直在尋求改進,但是,特別是在我們的遊戲中,困難才是體驗的意義所在,所以這不是我們目前願意放棄的東西。這是我們的身分,我只是希望盡可能讓更多玩家體驗到克服困難所帶來的快樂。」而死亡,也是宮崎英高在設計遊戲時希望帶出不同含意,「當我玩這些遊戲時,我想,這就是我想死的方式,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或者創造一個我可以分享的故事。死亡和重生,嘗試和克服,我們希望這個循環是愉快的,在現實生活中,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但在遊戲中它代表不同的意義。」   如何在每一次的死亡中成長?這正是魂系列遊戲的重心。輕舉妄動的沉重代價,都會教你磨練出耐心與理性。就讓我們見證每一位「艾爾登之王」的誕生吧!

每個人也許都doodle 過,小時候用筆在紙上、桌上漫遊,或是沉悶地在筆記上隨意地填滿一頁。一個90後紅髮英國男生也一樣,自小在家中塗鴉牆壁、家具,甚至形容自己有doodle強逼症,與眾不同的是,他doodle 到英國MTV、PUMA、FENDI、SAMSUNG 等品牌上,作品以過億日元成交。他就是原名Sam Cox的Mr. Doodle。    如兒童漫畫般簡單的黑白線條,沒有棱角、充滿活力、笑臉無處不在、連怪獸也是可愛的,Mr. Doodle無限延伸的圖案,中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係,但又緊密地連在一起。細看他的作品,就等於走進了他那天真爛漫的世界。   可是,當他的作品拍賣價不斷飆升、坐擁百萬ig followers時,他一度住進了精神病院,一個在他的doodle世界中不可能出現的地方。    他去年在社交平台中自述道,自己在2020年3月患上了思覺失調,幻想自己獲聘doodle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牆、和另一從未現真身的塗鴉名藝術家Banksy 和歌手Kanye West成為好友一起去doodle世界⋯⋯但原來這些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他說自己不酗酒、不吸毒,致病的是壓力,行政工作、合約和法律文件。但經過治療和家人的支持,自己住院六周後已痊癒,並說自己比以往具創作力﹗   疫情還在世界肆虐時,這消息令人心痛,連令人治癒的doodle世界主人翁也一度崩潰了﹗不過,他接著公布了一個震撼所有fans的消息,Mr. Doodle要結婚了﹗   他的黑白doodle世界也因為Mrs. Doodle而變成彩色,是的,他在社交平台發佈了太太為自己作品填色的片段,作品中也出現了二人相愛的小故事,他拿著手機發愛慕的短訊、二人坐在小桌上共進晚餐、手拖手街上走路,鮮花為他們綻放,世界因他們而有了色彩

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UNEP)肯亞奈洛比總部外出現一座巨型水龍頭,噴出來自非洲最大貧民窟基貝拉(Kibera)的塑膠。國際知名藝術家Benjamin Von Wong解釋雕塑《Giant Plastic Tap》的創作理念是鼓勵大眾針對塑膠災難的源頭,像關掉水龍頭一樣管制塑料生產 #TurnOffthePlasticTap,不再只停留在回收和清理的討論。創作團隊與慈善機構 Human Needs Project 合作,聘請100位貧民窟居民收集和清洗塑膠廢料,組裝成藝術裝置。這件作品迎接各國環境部長參與三月初的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第二階段會議(UNEA 5.2),期許他們通過《全球塑膠公約》,從根源解決塑膠問題。   全球每年生產高達 4 億噸塑膠,生產速度超越任何其他材料。疫情下塑膠的需求更甚,用以製造大量單次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PPE)。塑膠從石油和天然氣兩種化石燃料提煉,過程產生大量碳排放,加劇氣候變化。塑料回收率平均在 14-18% 間,遠低於鋁、銅和紙的 50%。過半塑膠落入填區和焚化爐,三分之一洩漏到自然界。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到 2050 年將增加 4 倍,當中包括護理用品常見的微塑膠,危害生態和食物鏈。WWF 2019 年委託大學進行的研究顯示,我們平均每週吃下一張信用卡重量(5g)的塑膠,主要來自喝水和進食貝殼類海產。長期身處塑膠之中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和神經系統,落後地區露天燃燒塑膠垃圾會產生有毒氣體和造成空氣污染。   面臨全球塑膠危機,各國政府相繼實施禁令應對。中國 2020 年底頒布限塑令,禁用吸管、膠袋等一次性塑膠。 2021 年 7 月起,歐盟全面禁用塑膠餐具及其他一次性用品。而香港則在 2021 年尾就管制即棄塑膠進行公眾諮詢。70多個商業機構也趁聯合國環境大會前簽署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讓品牌對塑膠問題負責。簽署方更包括被Break Free From Plastic評為2021年全球三大塑料污染者: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聯合利華。市場調查指出59% 消費者會抵制不解決氣候危機的品牌,相信商界逐步意識到市場需求,肩負社會責任以挽回消費者信心。   是次聯合國環境大會上,175 個國家及地區領袖通過制訂國際社會間首條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可謂眾望所歸。首輪協商預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