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我不算社交網絡擁躉。在香港的時候,面書戶口,一年不知會否更新一次;IG,空白一片;專頁,開了五、六年,支持者僅過萬,簡直失敗。是來到英國,懷念某種老朋友的時候,多了分享生活照。至少,希望相識的,看一看我初生的女兒。 一開始的時候,即是去年年中至年尾,還自然;來到近期,即農曆新年附近打後,開始有份不安感。所謂生活照,對我來說,不外乎去戲院看看電影,去餐廳吃個飯,去跑跑步,很尋常,不是甚麼多姿多采的璀璨人生。對活在香港的朋友來說,已經是奢侈品,是難能可貴,是值得妒忌。 我在這裡看《奪命狂呼》(Scream)的時候,正值香港戲院被下令關門,賀歲片告吹。我在面書登了一張《奪命狂呼》的海報,幾位行家朋友不約而同發出羨慕眼神:「你就好啦,可以入戲院睇戲。」我不是不滿,我完全明白,換了我在香港,也肯定產生類似反應。如果,我還是活在中學時代,可能會沾沾自喜,有點似自己擁有一張楊采妮唱片而其他同學沒有。人老了,很難再為類似小事感到虛榮感,只覺得如果還繼續公佈自己又看了甚麼電影,是在別人的傷口灑鹽。香港戲院,一停,至少停到四月中,甚麼奧斯卡提名猛片,甚麼《蝙蝠俠》(The Batman),全部上畫無期,還怎好意思向香港人分享觀影感受? 同樣,去餐廳吃飯,去公園賞花,對於日日面對超市無菜、藥房無藥、網購無人、巴士無車、子女無法上學、醫院淪陷,生活亂到九彩的朋友來說,也是毫不尋常的平行時空。最容易出現的反應,是「你就好啦,可以唔使戴口罩周圍去。」有些,工作情況被停頓,收入被清零,要開始擔心生計問題,日夜埋怨,心理狀況更加不理想。據說,社交網絡已經是一個傾向報喜不報憂的平台,可以想像真實情況只是更加嚴重。 老實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來到英國後,也不可能樣樣事也一帆風順。未來,更加充滿變數,說不定,輪到我會羨慕留低的朋友們。我只希望,朋友們不會覺得我在說風涼話,或曬命。雖然,我也同意,如果我說自己感同身受,未免有點造作。不過,看著熟悉的地方,看著熟悉的親人,正在受苦受難,說沒有情緒,只會慶幸自己走得快,也是騙人的。 我向來孤僻,有些道理,以前似懂非懂,是直到現在,才了解透徹。例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希望香港市面盡快回復正常,大家能夠如期同步欣賞《奇異博士》的同時,還能夠補回《蝙蝠俠》。原來,得我一個看了,你們未看,根本沒有意思。我買不到飛入場看《時代革命》,可能也是好事,或者,總有一日,所有香港人也能齊齊欣賞。

戰火之下,人民無處可逃,面對失去家園和親人的可能,甚至要帶著小孩逃離,與留下戰鬥的丈夫道別。能夠逃離戰區的人,有些帶著自己的貓狗,但有些流浪動物卻遭受不幸。   烏克蘭有動物收容所遭砲火攻擊,多隻動物死亡,逃過一死的,也有些受了重傷。連日來也有新聞報道,烏克蘭不少市民因為自己家中的毛孩子撤離不了,或放心不下動物收容所及流浪貓狗會捱餓,決定留下來照顧動物。其中26歲的義工Anastasiia Yalanskaya為收容所的貓狗送上糧食,之後遭到俄羅斯軍隊的襲擊,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Anastasiia的車被發現時,車上的三人都已經離世。已被擊斃。而且,她的遺體破碎得無法辨識,只能靠駕駛執照及身上的刺青認出是她。Anastasiia的丈夫曾經提出過不如逃到其他國家,但她卻放心不下動物,最後決定留下來。     早前,《美聯社》記者曾經拍下基輔動物園的管理員,安撫園區大象的照片,令人動容。原來大象Horas是烏克蘭首都圈最後一頭大象。根據報導,Horas是一頭17歲的亞洲象,在柏林動物園出生, 2012年才交換到了基輔動物園。戰爭之下,園區人員仍然想盡辦法去保護園區動物,例如基輔動物園將一些動物緊急撤離到波蘭邊境,他們將動物放上卡車。他們的目的地是波蘭波茲南動物園,波茲南動物園也會派出接應的隊伍,誰知到動物們遲遲未出現。原來他們在路上的公路被俄軍包圍,但幸好是在眾人的協助下,找到一條「較安全」的路線。動物園更聯絡到烏克蘭軍方,由軍方保護載著動物的卡車,到達邊境,也算是危難中的一點好消息。     另一邊廂,烏克蘭歷史悠久,當中不乏具價值的博物館藏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烏克蘭伊萬科夫博物館受到攻擊,引起全球藝術家關注。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著名的20世紀畫家普里馬琴科(Maria Prymachenko)的家鄉,正是伊萬科夫。伊萬科夫博物館收藏普里馬琴科約25幅畫作,博物館受襲擊引起了國際關注。幸而,普里馬琴科80年代的畫作──和平鴿展翅並未受到破壞。美國更有城市將和平鴿展翅變成街頭藝術,希望宣扮反戰訊息。     烏克蘭的博物館人員,加緊將展品收到紙箱內。位於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市國家博物館,是烏克蘭國內最大的藝術博物館,裡面展出很多12~18世紀的藝術收藏品,包括宗教藝術品及珍貴的手稿等等。工作人員將這些具意義的展品一一收起,準備移到博物館的地下空間放好。1905年立的利沃夫市國家博物館,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如今面對俄羅斯的攻擊,他們希望博物館能安全過渡,因為日後人民還要透過一件件館藏去認識自己的國家,認識自己的根源。正因為烏克蘭歷史悠久,也擁有七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當中包括教堂及東正院修道院等等。如今烏克蘭受襲的地方變得滿目瘡痍,只望戰火早日結束,令烏克蘭的人﹑動物萬物都能平安。 Photo/ AP

最近飲食圈討論得沸沸揚揚的一單新聞,就是上海某餐廳以「中菜日作」為主題,索價逾二千人民幣一位,廚師打扮成日式料理師傅般,為客人即席烹調,但食客換來的竟是麻婆豆腐、春卷、乾炒牛河等平常菜色,食店引來大量負評,不少人更聲言,中菜應按照傳統作法,不應整色整水「搞花臣」。其實,近年不少本地中菜師傅靜靜起革命,銳意保留中菜精髓,亦加入創新意念或科學烹調,以幾何級數提升菜式之色香味。   過去一年最令肥饕耳目一新的新派中菜,那由鄭永麒主理的「永」肯定上榜。而要知道一間中菜廳的實力,毋須點鮑參翅肚,叫雞就知一二。   「永」將茶燻雞跟炸子雞兩道經典名菜合二為一,化身成煙燻脆皮雞。特別從外國購入風乾機,將本地黃油雞先風乾五日再以蘋果木煙燻,香味撲鼻而來,皮脆肉嫩令人拍案叫絕。另一名物蔗汁乳鴿同樣經煙燻昇華,特別之處是店家採用本地老店公利的新鮮蔗汁,乳鴿肉帶一股清甜味,油膩感一蔗勾銷。   用上簡單食材、傳統作法,不等於劃地為牢。「永」一道時令菜「上湯薑汁鶴藪菜」,成為近日熱門打卡首選。新界鶴藪(街市菜販多寫成「學斗」)即本地白菜上等品種。廚師只取幼嫩菜苗入饌,餵以上湯薑汁入味,而師傅逐條把飽滿菜苗,一層一層般排列成環狀上碟,未吃已教人賞心悅目。   除了菜式精益求精,有些廚師在上菜次序及配搭方面,亦學懂吸收西方可取之處。例如每次到香宮必點的招牌菜釀蟹蓋,澎湃一梳梳蟹肉基本上無懈可擊,但此濃味熱氣之物,嚇倒不少愛美女士。所以香宮師傅從法國菜中的雪葩偷師,為釀蟹蓋配上涼浸浸的薑茶啫喱,既驅寒亦可清新味蕾,為下一道菜作準備。   談到破格求變,又怎少得重新開業後更上一層樓的文華廳。太史戈渣這道巧手傳統功夫菜,本用上雞子作主要材料,混合上湯雪凍成型後,再切件軟炸。不少名廚甘於滿足傳統做法,惟文華廳總廚黃永強就敢於打破框框,放棄雞子改以松茸代之,配合上湯達至鮮上加鮮,令不少老饕趨之若鶩。   假如認為中菜歷史深厚悠長,留傳下來的菜譜就是金科玉律,這未免過於武斷,徒令中菜發展停滯不前。幸好香港有一班勇於嘗試又不離經叛道的大廚,為港人增添口福。 Photo/ WING Restaurant

香港進入戰時狀態良久,唔少人都已經麻木晒,就算收到防空警報級別嘅通知,相信都可以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一旦睇完發現係原來只係通報緊啲瑣碎無聊之事,更加係一笑置之;有一晚正當全城都討論緊「何謂緊急?」之時,朋友部iPad就傳嚟一陣一陣鬧交聲,你一言我一語,好奇伸個頭過去望下,貌似見到一家人圍住飯枱喋喋不休、爭拗不斷,不禁問咗句:「呢啲戲好睇咩?」引來對方熱烈地介紹呢套當下熱播中嘅劇集:《家族榮耀》。   顧名思義,《家族榮耀》係圍繞住一個首富級嘅家族,白手興家嘅大老爺因年事漸高而慢慢退落嚟,將家族生意交俾三個親生仔,利益當前,三人就算不至於各懷鬼胎,至少都係各有盤算,加上三人各有妻房,為咗老公嘅前途也好,為咗個人利益都好,三人在明在暗不斷角力,可以話係為名為利,男人有男人鬥、女人有女人鬥;聽到呢度,相信部份讀者都會覺得劇情相當熟口熟面,其實早至90年代嘅《天地豪情》到千禧年代嘅《溏心風暴》,同《家族榮耀》都一樣係以家族情仇為主軸嘅鬥爭劇。   一直以來,「鬥爭劇」都係大台嘅首本名曲,例如上面提到嘅《天地豪情》,由金牌監製戚其義主理,團隊包括鮑偉聰及周旭明等知名編劇,幕後之外,台前同樣星光熠熠,黃日華、羅嘉良、張家輝、陳錦鴻、蔡少芬、周海媚、宣萱、郭藹明四生四旦領銜主演,劇集一出街,收視已經高企,結局篇更加錄得平均高達42點收視,即係相等於252萬觀眾人數,成為當年茶餘飯後嘅熱話;近代少少嘅《溏心風暴》,讀者嘅印象可能更為深刻,除咗爆出一系列嘅金句:「呢度唔係法庭,唔需要證據,我雙眼就係證據」同「邊個係人、邊個係鬼,我睇得出」等等,該劇同樣成為當年收視總冠軍,大結局最高收視達到48點,大約相等於311萬觀眾,以當時香港大約700萬人口嚟計,四成半嘅市民一齊留喺電視機面前追劇,今日睇番都覺得係相當震撼嘅數字。   時隔幾年,又一套鬥爭劇爆出,雖然劇集早於今年1月喺香港同內地兩地嘅影視平台優酷同myTV SUPER上架播出,即係話好多劇迷都已經先睹為快,但都無損佢嘅收視成績,當然呢個世代已經無咩可能再有劇集可以衝到三四十點嘅收視,《家族榮耀》以數字計都係大約廿五廿六點,但都已經好接近大台舊年嘅最高收視劇集;過去幾年,成個香港社會嘅轉變都好大,不論係民智民風都好,但係至少從觀影口味嚟講,香港人仍然係好鍾情於鬥爭,或者更加準確嚟計,係鍾意睇人哋鬥爭。    

俄羅斯軍隊2月24日清晨入侵烏克蘭,戰事持續超過兩星期,烏克蘭當局宣布超過2000名平民死亡。為加強制裁俄羅斯,美英兩國自3月8日禁止從俄國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歐盟遲遲未介入,坊間推測是源於歐洲較為依賴俄羅斯進口能源。有別於英美從俄羅斯進口少於10%化石燃料,歐盟需進口45%天然氣及煤炭、25%原油,難以實施全面禁運,最終決議年底將俄國化石燃料進口量減少三分之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月28日發表最新報告,警告全球過半人口將活在高度脆弱地帶,面對頻繁的氣候災難威脅。西方國家的連串能源制裁將如何影響正在推展的清潔能源革命?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其石油年產量3億噸以上,僅次於沙特阿拉伯。能源出口作為俄羅斯目前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禁運能源是金融制裁以外最有效的打擊俄國的手段。然而,減少對俄的能源依賴是否代表順利轉型至可再生能源,則取決於個別國家的政策。   俄羅斯原油佔美國2021年石油進口量約8%,自三月禁運以來,美國汽油價格飆升至2000年來的最高水平,比上月平均高出兩成。部分車主支持美國制裁俄羅斯捍衛民主,甚至改駕電動車應對油價上漲。當然,也有車主不理解戰爭為何影響油價,加劇通脹壓力,此舉威脅著拜登政府的支持度。   美國民主黨形容全球對石油的依賴「陷入了衝突和貪腐的危險循環」,提出乘此契機消除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開闢更安全、更和平的清潔能源發展道路。同樣,歐洲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國德國正計劃大幅增加生產可再生能源,甚至考慮延長其核電機組的壽命。俄烏戰爭讓穩定能源價格和提升系統彈性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有望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促進低碳轉型。   另一邊廂,禁運政策反映能源穩定供應至關重要。經歷新冠疫情打擊,歐美國家的首要任務是復甦經濟和控制通貨膨脹。2021年中國東三省因電煤供應緊張而「嚴重缺電」,專家亦預計本年冬季歐洲會面臨供電緊張。能源是長期投資,不像金融市場或小型產品,達成協議後需要三至五年後新產能才可投產。共和黨議員指美國有能力生產石油滿足自身需求,倡議摒除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實踐石油自足以穩定價格。撇開氣候影響,地底的石油和煤炭儲量確實足以供全球未來幾十年使用。部分國家或會貪圖短期利益而開採化石燃料,放緩綠色低碳發展。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揭示了政治、貿易、能源、氣候間的緊密聯繫。這場戰爭誘發各國領袖思考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重整國際綠色能源發展的藍圖。誠如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的2021新能源展望報告所言,能源深度脫碳(deep decarbonisation)的最大挑戰是能源供應與需求短期錯配。在漸趨複雜的政治形勢,提升儲存能力、確保電源冗餘將是支持全球綠色能源革命的關鍵。   ------------------- 鍾芯豫,香港氣候倡議者,畢業於牛津大學環境變化與管理哲學碩士。18歲創立V'air 低碳本地遊,撰文和辦生態遊推廣環境教育,獲日本時報、Eco-Business封為引領亞洲的青年氣候領袖。著有《山野漫遊──女生行山指南》與《低碳。好行》兩書。 Instagram: @chungsumyue Facebook: www.facebook.com/nataliechungsumyue LinkedIn: www.linkedin.com/in/chungsumyue    

如果時光倒流,能夠回到 2001 年,我想起碼都洩漏一點天機,發個 SMS 提醒昨日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往後沒本事移民,都趁機會多去幾趟旅行,嘆嘆世界。那一年,誰都不會想到若干年後會天災人禍戰亂三料齊發,畢竟香港還是無風無浪沒發生過什麼大事情。余文樂還是剛剛出道,拍了兩輯港台青春單元劇《青春@Y2K》和《Y2K+01》,事業準備起飛。同年,劉青雲和古天樂則拍了一部《絕世好 Bra》,輕取一千八百多萬票房,如今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在那個遙遠的 Y2K 時代只是濕濕碎。   過後幾年,片約不斷的余文樂固然很紅,但不是重點。因為劉青雲和古天樂這對絕世好 Bra 才是真正稱霸後千禧年港產片的絕代雙驕。這兩位來自 TVB 藝員訓練班(分別是 1983 年和 1992 年)的演員,印象中就是從《絕世好 Bra》開始於電影銀幕合作。其時,古天樂仍然歌影視三棲發展,但大家較熟悉他主演的《尋秦記》和後來再沒唱過的〈今期流行〉,於電影圈卻未有太多代表作。劉青雲則早已是杜琪峯、林嶺東和陳木勝等知名導演的愛將,還提名過幾次金像獎影帝。由陳慶嘉和梁柏堅執導的《絕世好 Bra》,本身只屬玩票性質的低成本喜劇,Bra 倒不是真的指兄弟,而是指女性胸圍。我明明只是廿年前看過一遍,至今居然還記得,故事講述兩個大男人受聘開發超級胸圍產品,最初他們單憑男性想像出發,設計出一款方便被男人除扣剝開的胸圍,想當然被批評得體無完膚。最後兩人終於了解女性的真正需要,但結論很奇怪,居然是女性渴望一種被男人雙手從後抓住胸脯的感覺——還好是廿年前的作品,今時今日這種解讀女人心的想法,絕對會得罪大批女權份子。但在廿年前,這部樂而不淫的喜劇,居然讓香港觀眾相當受落,翌年再拍續集《絕世好 B》,由「女人經」變成「育兒經」。其實後來還有一部《絕世好賓》,由單飛的劉青雲夥拍梁詠琪主演,不過只是電影公司添食應市之作,不是陳慶嘉和梁柏堅執導。   打從《絕世好 Bra》開了先例,無論喜劇、正劇、賀歲片,本土製作還是中港合拍片,往後廿年觀眾都會不斷看到劉青雲和古天樂這對好 Bra 組合。雖然沒認真統計過,但他們肯定是彼此合作得最多的幕前拍檔之一,隨手一數就有《嚦咕嚦咕新年財》、《戀上你的床》、《鬼馬狂想曲》,麥兆輝、莊文強執導的《竊聽風雲》系列,還有陳木勝的《掃毒》、《危城》,再數下去就騙稿費了。絕世好 Bra 有叫座力,固然是一大原因,此外亦有時勢因素。過去十多年的中港合拍片熱潮,明星陣容是指定動作,但陽盛陰衰情況明顯,香港片商往往喜歡用上兩、三位本地男演員,再配一線內地女演員。因此,從《竊聽風雲》到《掃毒》系列,劉青雲和古天樂便經常都是鐵膽,再聯同劉德華、吳彥祖、張家輝、謝霆鋒、彭于晏等男星「組隊」演出,幕前合作機會就更多了。   較有趣的一點是,於杜琪峯和韋家輝領軍的銀河映像旗下,劉青雲和古天樂無疑都是主演班底,譬如古天樂有《柔道龍虎榜》、《黑社會以和為貴》,劉青雲則更多,從 90 年代銀河映像奠基之作《一個字頭的誕生》到《暗戰》、《神探》、《奪命金》,還有「即將」在香港上映的《神探大戰》,劉青雲都是第一男主角。然而,兩人除了在《嚦咕嚦咕新年財》賀歲片,倒是從未在銀河映像的作品中聯手演出。   而電影銀幕以外,劉青雲和古天樂的人生際遇可謂南轅北轍。劉青雲一直低調,電影宣傳以外近乎不公開露面。古天樂則剛好相反,約十年前自立門戶,如今已是香港影業大亨,由「古仔」變成真金白銀開戲養活本地電影人的「古生」。籌備經年的《明日戰記》,演員名單當然少不了他的絕世好 Bra 劉青雲。電影早前放風,預定今年正式上映,但到底明日何時有,戲院幾時開,就跟《明日戰記》的上映日期一樣是個謎。   題外話,雖然已是舊聞,但還是有些朋友分不清楚。香港至少有四個梁柏(栢)堅,當年執導《絕世好 Bra》的梁柏堅是其中一個,另外有一個是作家前輩,一個是常飲醉酒的填詞人。還有一個是香港碩果僅存的戰地記者,據聞目前身在烏克蘭。明日實在太遠,這個世界今日都嫌太艱難。    

去年,萬聖節期間,我問過自己一條好無聊的問題:「點解英國的小朋友願意扮鬼扮女巫扮木乃伊扮科學怪人,遵守傳統,不會要求扮Elsa扮蜘蛛俠扮哈利波特?」隔了半年,我好像找到答案。 早在一個月前,已經收到學校通知,三月三日是World Book Day,歡迎同學以最愛書本角色的造型上堂。當然不是強制性,你以為是檢測咩?不過,所有同學也改裝自己,只有你一人繼續著校服,相當突兀。入鄉隨俗,點都要花花心思。 我尊重當事人意願,問大女:「你想扮乜呀?」她想也不用想,便答:「Hello Kitty!」尷尬了,Hello Kitty算不算書本角色?全地球所有商品,也好像見過Hello Kitty版,有沒有見過一本Hello Kitty小說?我很守規矩,反問女兒:「不如,扮哈利波特啦,或者灰姑娘?白雪公主?神奇女俠?」她聽見建議,幾乎想立即哭出來。我知道,不讓她扮Hello Kitty的話,會留下心理陰影,會怪我一世。 只好說服自己,就算Hello Kitty無出過小說,甚至無出過漫畫,至少肯定出過筆記簿,唔係書本咩?臨到三月三日,行超市,World Book Day也是一門大生意,有個專屬貨架,售賣不同服裝。真係書本角色,竟然是《朱古力獎門人》的Willy Wonka,或者是一排朱古力,又或者Dr Seuss繪本不同角色造型,相當符合要求。搞到我怯一怯,回到家,再次向女兒提出建議:「喂,扮Hello Kitty真係唔係咁好喎,香港人,不如扮《神鵰俠侶》?最多唔使你扮隻鵰,我按照李若彤造型,幫你扮小龍女?」當然沒有下文。 到三月三日朝早,準備就緒,一出街頭,顧慮已經一掃而空。基本上是一個大型的化妝舞會,是見到有小朋友扮小熊Paddington,有小朋友扮《小飛俠》入面的Peter Pan與Tinker Bell,百分百標準,不過,八成還是超級英雄、公主,我甚至見到有好幾個Minions。跟在香港的萬聖節,沒有太大分別。扮Hello Kitty不會有違和感,就算扮電玩遊戲入面的孖寶兄弟,跟書本接近零關係,也不會有人投訴。 老師也投入,以《綠野仙蹤》入面的Dorothy、獅子、鐵皮人造型返工。玩足一日,學生當然開心,除了嬉戲,也真有教育成分,老師會跟他們講述書本的重要性,跟他們一齊閱讀,諸如此類。或者,回到家,我個女還是立即拎部ipad出來打機看卡通,不過,潛移默化,在紙本式微的時代,盡力讓新一代明白讀物的可貴,總勝過甚麼也沒有做。 忽然之間,覺得自己都不是太笨。我一家四口,只運了三十箱雜物過來,大型傢具、電器、過氣衣物,賣的賣,送給人的送給人,只是堅持把陳年小說與漫畫原封不動搬過來。有時,我也覺得很傻,上一上網,便可放齊入平板,根本不用千辛萬苦十箱八箱浪費空間。我只是始終相信,肯一頁一頁一格一格看完整套《男兒當入樽》,你便自然明白如何做到一個好人。願有朝一日,我個女會跟我要求:「World Book Day,我想扮櫻木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