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紅眼】:《奇異博士 2 :失控多元宇宙》:簡陋扁平炒埋一碟

千呼萬喚,2022 年 Marvel 電影宇宙強勢回歸,估計《奇異博士 2 :失控多元宇宙》確是救市之作,吸引不少香港觀眾再次走入戲院。但如果懷著滿腔期待,甚至為此「補飛」打兩針,或者、可能,是會有一點痛。實際上《失控多元宇宙》並沒有很失控,而且不得不說一句,去你媽的多元宇宙。

相同的招數對聖鬥士不能使用第二次,對 Marvel 影迷亦然。若然這不是一部 2022 年的 Marvel 電影,或許會為我們帶來不少驚喜,然而,《失控多元宇宙》的最大賣點已被去年轟動一時的《蜘蛛俠:不戰無歸》用過,還是三代同堂,跨時代、跨片商夢幻共演,相比之下,讓奇異博士遇上奇異博士然後又再遇上奇異博士的自我分裂演出,好像沒什麼特別(起碼要安排 Benedict Cumberbatch 遇到福爾摩斯和霍金才叫《失控多元宇宙》)。

退而求其次,電影不只這一招,還有大量彩蛋和客串演出的角色,將 Marvel 不同系列的電影、電視劇和動畫串連起來,當中包括即將拍攝的、發生在假想時空的故事。無可否認世界觀宏大,預視了整個 Marvel 系列的持續發展空間,但這畢竟是一部片長整整兩小時的電影,不是預告片,不是樓盤廣告,需要展示的不是 Marvel 未來概念藍圖,而是交代一個好故事。然而,奇異博士更多時候都在扮演一個(或是幾個)接通多元宇宙的中介人,但角色本身情感薄弱,關於他的故事在前作已有完整交代,沒有另起續集的需要,更沒必要借一個錯位的平行時間,將相同的人物關係再說一遍,只顯得男主角 Benedict Cumberbatch 背著綠幕忙個不停地飛天遁地的那些動作鏡頭過於空洞。

從《蜘蛛俠:不戰無歸》的空前成功到《失控多元宇宙》的荒腔走板,正好暴露了 Marvel 電影系列延續至今逐漸浮現的一些問題。當世界觀不斷重疊,甚至橫跨不同維度,需要涵蓋的角色便愈來愈多,而同系作品開拍速度亦愈來愈快,但將這些角色和世界觀串連起來,除了同一廠牌下的協同作用,所謂夢幻共演是否就代表精彩?《蜘蛛俠:不戰無歸》便是一個以跨系列噱頭賺取票房,以大量客串演出嘉賓贏得話題,卻放棄了用心經營故事及角色的成功例子。但《失控多元宇宙》明顯是個精彩的失敗例子,它有著錯綜複雜、變化萬千的世界觀,可惜整個多元宇宙的概念只是一塊令人產生錯覺的佈景板,而真正引導觀眾的劇情推進則平舖直敘、鬆散而缺乏張力。

再者,電影它甚至已不能被視為《奇異博士》的續集,而是幾十部 Marvel 聯乘電影、電視劇及動漫作品的其中一節,對觀眾的要求頗為苛刻,需要非常熟悉同系作品,又或者已接近霸道,自信入場觀眾怎會沒看過《復仇者聯盟》一二三集及其衍生劇《溫黛與幻視》、《What If…?》等。但就算像我這樣全部看過,都不會令《失控多元宇宙》變得更完整及提升層次。它還是一個簡陋扁平,但凡無法將情節圓滿處理,就讓主要角色跳出時空直接略過,然後次要角色都是用完即棄的糟糕故事。作為當代主流超級英雄電影系列的最新作品,據聞迪士尼和 Marvel 高層看過《失控多元宇宙》初剪後已覺不妥,要求大幅度重拍,但最終製成品仍大而無當,從頭到尾都像強迫一群明星演員 cosplay 漫畫人物硬讀對白,再配合充滿時空感(玻璃碎片與鏡面反射)的電腦特技掩飾故事本身的平庸乏味。而為了彌補作為科幻大片的過低規格,電影還有著別開生面的恐怖元素襯底 —— 找拍攝驚慄邪片起家的 Sam Raimi 來執導,或許本身是期望拍一部跳出 Marvel 宇宙的破格之作。但最終感覺卻是端著一盤配料過多難以下嚥的菜,唯有多加老配方醬料來調味,炒埋一碟試圖補救。不幸的是,極其公式化的驚慄鏡頭,跟聲稱瘋狂破格的多元宇宙佈局並不對味,反而令整部電影變得更滑稽零碎。

單以彩蛋與客串嘉賓陣容來說,《失控多元宇宙》確實豐富,也很符合 Marvel 電影系列的一貫作風,但會如此筆直衝著彩蛋與客串嘉賓去看一部電影,而完全跳過電影本身的觀眾,相信不是太多。相對而言,電影背後所參考的衍生劇《溫黛與幻視》和《What If…?》,對緋紅女巫和奇異博士的描寫反而深刻動人,本末倒置的《失控多元宇宙》則更像一部廉價與誠意不足的仿製品。近年產量頗多的 Benedict Cumberbatch,據聞為自己拍得太多商業電影而一度迷失,還自責助紂為虐,傷害了用心製作的獨立電影。《失控多元宇宙》證實了他的憂慮,但願昔日的英國劇壇驕子,能夠浪子回頭,脫下那件並不稱身的魔法師袍。

關於作者 / 紅眼

紅眼 —— 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