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方俊傑】:廿四小時英國生仔實錄

比預產期遲了三天,太太終於陣痛。按照助產士提供指引的話,我們應該先致電醫院,由當值助產士決定下一步行動。那是凌晨四點,沒問題,醫院產房不是百佳惠康,是7-11,廿四小時服務。

 

打第一次電話,無法接通;打多幾次,一樣。換另一部電話,沒有分別。打了十次以上,終於接通,不過,無人接聽。太太正忍住爆粗的情緒,我說:「直接剷上醫院吧,才十五分鐘車程。就算被趕回家,也不算太吃力,總好過原來需要留院。」

 

深宵入院有深宵入院的好。早上中午去過醫院幾次,想找個車位,難過等旺角咪錶位,深宵去,可以泊在正門門口。上到產房,剛好有另一位準媽媽到埗,哭到極度淒楚,我跟太太打個眼色,幾乎想用粵語溝通:「要痛到這個地步,才入院,我們恐怕九成被打回頭。」痛到九彩的準媽媽可能太痛,事前沒有致電,護士們一定以為我們兩個新移民,也是不守規矩。我將手機拿出來,給她看一看通話記錄,打過同一電話號碼七次,也失敗。

 

或者是出於不好意思?檢查過後,太太的宮頸只開了兩厘米,未達標,護士竟然給我們選擇權:可以回家,也可以留低。我們選擇留低。在香港公立醫院的待產房間,每位孕婦獲分配的床位,容納多一個人,例如丈夫,已舉步維艱。我們獲安排去到的待產房間,只有六個床位,空間闊落一點,我一直坐在床邊看著太太呼氣吸氣,無人過問。

 

等待過程當然漫長。午飯時間,太太可以選擇吃三文治還是吃千層麵,甚至有甜品有生果,仲有雪糕,幾勁。午餐後,再檢查多一次,宮頸開到三厘米,還是未夠。只好繼續等待。

 

一等,等到晚飯時間,飲埋咖啡或茶。越來越痛,但遲遲沒有下一步。終於等到十點,好像等到一位資深助產士接更,她一口氣連環替所有準媽媽做檢查,以在一般英國人看不到的工作效率,嘭嘭聲幫好幾位孕婦安排進入產房。我們去到產房,在十一點三左右。我天真,還在想會否在凌晨前搞得掂,女兒的出生日期有分別嘛。

 

結果,去到凌晨兩點,女兒才出世,計埋事後整理,替女兒檢查之類,整個分娩過程,大概去到凌晨四點才算完結。我們已經逗留在醫院,廿四小時。待產房間還有點香港公立醫院的味道,產房,是百分百私家醫院水平,無論面積、衛生狀況、情調,還有醫護人員的態度。其中一個助產士,像後生版的Rebel Wilson,甜美的;另一個,直頭Emma Watson一樣。完全主觀,我不排除跟她們戴上口罩有關。

 

很多香港人疑問:聽講在外國生育,生完可以即時出院,是否屬實?以我們的個案,是留院多一晚,到第二日的午飯時間,走得,要不是英國人習慣慢活,處理文書工作較費時,要再加速,應該不是不可能。會不會很馬虎很兒戲?不會。出院翌日,已有助產士家訪,仔細檢查母女二人,嚴肅跟進。

 

再兒戲,應該兒戲不過去殘廁為太太做檢測的香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