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讀書和行路為甚麼不可以同時進行?近年獨立書店越開越多,單單是在深水埗、油尖旺一帶的獨立書店己經多得可以讓人來一個「書店馬拉松」。如果你已經厭倦了大型連鎖書店千篇一律的書本種類和分類,獨立書店或許令你驚喜。每間獨立書店專注售賣的書本類型都各有不同,亦會有各自的店長推薦,讓從未接觸過該類型書本的人可以較易入門,閱讀環境更各有特色,想要一點新鮮感的你不如在假日來一次「獨立書店馬拉松」吧。 起點就由文青「打躉地」大南街開始,除了咖啡店可以讓人坐下來看書外,大南街亦有兩間獨立書店設置了舒適的位置讓人坐下來享受閱讀時光。位於深水埗大南街169-171號大南商業大廈3樓的一拳書館( @book.punch )於2020年開業,看到一拳書館,你可能第一時間會想起日本漫畫一拳超人,無錯書店的名字的確源自一拳超人,更有「一拳驚醒讀書人」的意思,提醒大家閱讀並非只是文人的玩意。一般書店可能會以折扣或文創贈品吸引顧客,但一拳書館不用折扣作招徠,而是會送贈本地蔬菜以支持本地農業,門口亦有一個角落擺放了很多香港、台灣的食品,除了讓大家心靈飽足外,更餵飽大家的肚子。書店的分類設「香港有譯」、「無用之用」、「拉美在此」等共有十四類書,而每個分類都有一小段簡介助人理解。一拳書館更在窗邊設置了座椅,讓人可以留在書店中看書、溫習,書店亦特意劃出一個空間用以舉辦各類活動,由不同人舉辦讀書會或分享會,大家可以在書店中互動、交流。 另一間在大南街的獨立書店是今年五月開業的獵人書店( @hunter.bookstore ),與多數的獨立書店不同,獵人書店開在深水埗黃竹街1C地舖,有兩層空間,門外擺放了一張梳化,有不少街坊經過都會坐下來休息一下。書店內有不少政治類書籍,更有不同地區的分類,走上二樓又會發現另一個小天地,樓上的空間擺放了幾張大型的電影和雜誌海報,書櫃裏擺放的是竟然是漫畫和小說,與樓下的書本種類截然不同。樓上小小的空間擺放了兩張梳化,讓人可以安坐在鬧市的閣樓中靜靜閱讀,不受任何打擾。除了售賣書本,亦有不少本地小店在獵人書店中寄賣,如文具、電話殼等,下次到大南街嘆咖啡時不忘來到訪一下這兩間書店。 書店馬拉松來到太子,你也許不知道在太子花墟竟然有一間書店,隱身於花墟的閱讀時代( @hkbookera )在太子道西162號華邦商業中心1102室,麻雀雖小,書本的種類卻不少,而且每個分類都附有簡介,令人更能了解該書類。而作家介紹令讀者在選購書本的時候更容易接觸到新作者。除了歷史、文學書籍外,更有不少日本作家的作品,如果你是日本文學的愛好者,到訪閱讀時代一趟或會令你尋獲不少心頭好。書店的一角設置了幾個位置讓來訪的人坐下來看書,午在後的時間到訪更會有陽光透進整間書店,閱讀時代在花墟為來訪的人留了一個安靜的角落閱讀,令花墟不止有花香,更有淡淡的書香。 再往前走,從太子來到更熱鬧的旺角西洋菜街,本月開業的留下書舍( @hans.bookstorehk )位於西洋菜南街228號唐四樓,走了四層樓梯,終於看到留下書舍亮著的招牌燈箱那刻,實在是十分感動。留下書舍由幾位前記者開辦,因著幾位店主的背景,除了一般文學,留下書舍亦專注於售賣新聞類書籍和報導文學,在書店內更能見到不少舊報紙及往昔的新聞刊物,雖然這些珍貴的新聞「文物」是非賣品,沒法帶走,但留下書舍歡迎大家留在店內翻閱。書店更設有二手書櫃,擺放了價錢為八十、六十和四十元的二手書,種類亦各有不同,大家可以來尋寶。留下書舍內劃出了臨窗的區域讓人可以坐下來看書,有圓桌、窗台位、梳化,不同的座椅務求讓每位來訪的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留下來,店內更提供免費的茶水和咖啡,如此舒適的配套讓人怎捨得不留下來看書呢。 獨立書店馬拉松來到最後一站,於今年一月開業的界限書店( @boundary.bookstore )並不是在界限街,而是在旺角彌敦道580G號彌敦中心10樓04室,書店名為「界限」是想打破「界限」,希望可以向讀者提供不同的書本類型及閱讀體驗,藉由書店助人打破「界限」。界限書店內有豐富的歷史、軍事相關書籍,除了書本亦有不同的文創小物供人購買,如畫有香港流行文化圖畫的明信片、香港地圖毛巾等。店內有很多香港歷史相關的舊報紙、舊照片、地圖等物件,一進門更會見到牆上貼了五張介紹香港歷史的圖文海報,不難看到界限書店對向人介紹香港歷史的用心。界限書店對書籍等分類亦有其一套,有一項分類竟然是「養貓的作家」和「養狗的作家」,用貓派和狗派作者來為書本分類,這樣有趣的分類方法的確是打破了界限。 香港的獨立書店遠不止以上幾間,其實不少地區都有獨立書店的存在,大家不妨出去走走,親自發掘更多獨立書店,在支持本地書店的同時,重新尋找閱讀的樂趣,留一點時間讓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喘息。

入馬場就只有看跑馬?不是馬迷也可以親臨馬場感受熾熱的氣氛,市民七月一號可以在沙田馬場欣賞藝術家馬興文創造的1.9米高「小龍馬」藝術品,他與學生創作的「小龍馬」藝術作品更會於香港不同地點展出,而首站便是沙田馬場,大家可以把握機會搶先一暏「小龍馬」的身姿。 除了欣賞藝術品外,市民更可以在跳出香港,參觀從化馬場!市民可以透過虛擬實境(VR),俯瞰平日培養馬匹的從化馬場。虛擬遊將配合多感官導航,有如身歷其境踏足從化馬場,參觀培育出香港純種賽馬的世界級訓練設施以及馬房,了解從化馬場如何訓練出精銳賽駒如「當家猴王」,「俏芳華」等。在觀賽之餘,大眾可以藉此深入了解更多馬匹的生活點滴,並可順道欣賞馬場一望無際的景色。VR體驗之旅在馬場第2座看台1樓公眾投注大堂進行。 回歸日中午12時20分更有綜合匯演,屆時會有3位馬會獎學金得主合唱經典曲目以及編排舞蹈一同演出,現場及家庭觀眾更可以一起參加問答遊戲,更有機會贏取馬場餐飲券。

說出來,好像自揭不夠專業。我選擇誠實。即使曾經算做填過幾首粵語流行曲的歌詞,自問對音樂一竅不通,興趣也不是特別大。至少,看演唱會,我從來不太熱衷,真正有興趣的,不超過十個歌手,其餘絕大部份看過的演唱會,也是為了陪伴女朋友,或者受到邀請不好意思推卻。 人就是犯賤。個個月有幾個演唱會可看的好日子,你不懂珍惜;一年看不到一個的時候,又懷念了。疫情期間,演唱會活動全面停頓,大家一齊閉關,沒有太大感受;來到英國,大家搶MIRROR演唱會飛搶到興高采烈,自己無法參與,才知道香港的演唱會還是有些重要性。同性相拒的MIRROR尚且如此,不敢想像異性相吸的COLLAR開騷時,會不會發了癲一樣飛返香港求人讓票。或者,你會說,2022年啦,呢位先生,在古墓睡了十六年嗎?今日的演唱會,好多時候設有網上直播服務,不用親身去紅館去九展,留在曼城的睡房,一樣欣賞得到。不用加入歌迷會,不用買保險,不用見到朋友搶到飛沒有送一張給自己便悶悶不樂呼天搶地。只要你有Wi-Fi。 我說,我沒有私人家庭影院,沒有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的名廠音響器材,得部電腦,用來煲劇也嫌影音質素差勁,別說用來欣賞需要感受現場氣氛的演唱會,就是拿來播《壯志凌雲:獨行俠》甚至《光年正傳》,也是浪費。網上看演唱會,我不如開個Apple Music,或者買隻CD播來聽?還有CD這回事的話。在英國接近一年,想買飛看Adele,買飛看Coldplay,是真的。沒有考慮過上網,然後對住螢幕鼓掌、跳舞與大合唱。 直到岑寧兒宣佈開騷。太太是岑寧兒歌迷,煮飯時聽,揸車時聽,沐浴時聽,我或多或少也耳濡目染。的確是一把扣人心弦的聲音。而且,覺得像岑寧兒這類以歌藝取勝的歌手,演唱會多數較為靜態,會比較適合網上欣賞。現場氣氛未必很熾熱,關了房門拉下窗簾,也可以做到接近效果?說不定比去現場觀看更自在,至少,保證身邊不會有一對小情侶不斷談心,說說前一晚吃的牛扒有幾好味,散場之後去百佳好還是去維多利亞更開心。也真夠神奇,網上睇騷竟然更加專心,合上眼,真有身處現場的錯覺。為何要合上眼?因為主辦單位太好心,在畫面上加插了歌詞的字幕,於是,加了一點卡拉OK feel,減了一點現場感。換了是另一個歌手,我肯定覺得多此一舉,放在岑寧兒身上,放在回歸廿五年之前的六月,一絕。我不是說岑寧兒的發音不準確,要看歌詞才明白她唱了甚麼;只是,有聽過她的作品,大概也會知道她有很多歌曲的內容也跟移民或離鄉別井扯上關係,對於身在異地的聽眾來說,無疑是一份寄託一份宣洩。太太感性,易哭,那一個下午,哭到不停,如果身處現場,應該會騷擾到附近觀眾。在自己的家,不怕。 八月,太太另一心頭好林家謙又會開個唱,希望一樣照顧到海外人士需要吧。在好多人心目中,香港還值得留戀的地方,已經所剩不多。

黃妍,有點麻甩、有點調皮、有點可愛。聽過《九道痕跡》,知道她喜歡用歌表達自己,也知道她和詞人王樂儀是親密戰友,合作無間。正因為知道,對於新歌《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想分享的內容,以及她們的成長和改變,也就更好奇。 //世界好多痛// 不安、焦慮、壓力、哀傷,世界的「痛」可大可小。據說,Cath為「世界有啲乜痛」準備了很多不同答案,不希望每個訪問都一式一樣。 她為ACOO準備了一個歌女面對走音夢魘的故事。 話說好些年前,出道不久的Cath在一個周年晚宴,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差的演出。當時台下坐着重量級歌手,她「耳仔(ear mon)」聲音太細,聽不到mmo(伴唱音樂)而錯chord走音,「嗰陣又經驗不足,唔識掹走耳仔聽地mon。」視唱歌如生命的Cath極度自責,「點解自己咁都做唔好」,更落下心理陰影,持續半年「一聽mmo就唱唔到,懷疑自己走音。」最後經知名音樂監製Edward Chan(陳浩然)開導,她才走出陰霾。 //有痛就承認// 音樂路上,她的「痛點」往往如一,「會令我痛嘅嘢係能力唔夠,每一次當有呢個『痛』嘅時候,就要令自己再好啲,而當要求提高咗,就會更容易出現『痛』嘅情況,呢個係一個好變態嘅過程。」 這份「痛」在新歌也能體現。打開YouTube,《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已突破30萬觀看,樂迷欣賞新曲風,亦大讚黃妍唱功更進一步。不過Cath爽快承認,一、兩年前「把聲根本唔夠做」,還好《牆身有裂》推出之後開始學唱歌,學識開聲,否則難以駕馭新歌,「唔夠好,就搵方法改進。」 //Little People也能輕盈地面對痛// 承認 - 應對,恰巧串連起《輕盈》、《Little People》和《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宣傳文案寫到,舊作承認了人類的卑微,新歌提供實踐方式,成就柔軟的力量。 也就是說,心情不爽可以做運動,可以掃美食,而Cath的應對方式,就是選擇以文字和歌唱,將情緒愛惡一一抒發。她出道前寫過OT歌,歌詞有:「其實我不明白為何要加班」,當然隨着成長,這種「痛」亦變得雞毛蒜皮,「依家嘅歌,想探討一啲再深入啲嘅嘢。」 世界很殘酷,但還是要好好生活,她的想法是:「呢個世界係會keep住畀痛你,如果好舒服就唔係人生,就唔好玩。」面對世界很累,用黃妍的音樂入藥,或許就是一帖解痛良方。 //與戰友的共同成長//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是黃妍和王樂儀合作的第十四首歌,由工作伙伴到無所不談,二人互相影響、互相改變。Cath指樂儀起初的性格「話着就着」,對不滿直言不諱,她則不善表達,會忍氣吞聲,現在棱角和柔軟正互相調和。她們互相欣賞、互相質疑,難得默契,「有咩會直接講,佢真係會ban我啲歌,會話我啲文案寫得唔好,唔知我寫乜。」 不過新歌不僅沒有被ban,更極速過關,「佢今次興奮到爆炸,話呢首一定揀一定得一定要。」反而歌名「典得最耐」,候選名單包括「歌女」、「復仇女高音」等,最後泰戈爾詩句脫穎而出,又因原文太長,Cath讓樂儀微調出見街版本,「唔係咁熟,會唔敢出聲叫佢改。」 筆者最後唔通氣地問:「會唔會唔同樂儀合作?」Cath果斷回答:「佢走唔甩㗎喎!」 ————— 後記1:新歌歌名源自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詩句,原文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Cath認為最能準確表達歌詞意思但太長。 後記2:Cath第一次唱歌情景已不可考,卻難忘小時候聽過《情深深雨濛濛》主題曲之後,即場就能用家中的小型電子琴演繹。 後記3:又詩人又瓊瑤,這位熱愛文字、鍾情寫作的女歌手,雖然有點麻甩,但果然還是與「文青」二字難分難解。 Hair : Alex So@The Attic Makeup: Jessica Chan Wardrobe: Sacai from Farfetch, Charlotte Ng Studio

【賺錢買錶戴】 他是錶迷,擁有的名錶多不勝數,Tom Cruise在Top Gun戴的Porsche Design Chronograph,他都有一隻,還要是25周年限量版。這隻又舊又貶值的錶,24年來未被打入冷宮,原來跟人生起始的一段小故事有關。 -------------------- 無名・事 — 沒有矯情,沒有造作,來自不同領域的「神秘嘉賓」,訴說不為人知的「物語」,背後的故事,原來最真摯⋯⋯ 免費訂閱ACOO,獲取最新資訊:http://bit.ly/subscribe_ACOO​​​​​

傳說中第六波疫情好快又有機會出現,就喺坐五望六嘅小小空間,呢個城市總算係恢復番少少嘅元氣同生氣,幾乎每一個流行樂演唱會都係全票售罄,求票聲音此起彼落,就算係過去被認為門檻稍高嘅劇場節目,成績一樣亮麗,好似香港話劇團搬演法國創作人Pascal Rambert嘅《姊妹》都因為觀眾反應熱烈而臨時加場,加完又再旋即爆滿,唔少尾場觀眾都慶幸:「好彩入到場」;《姊妹》係話劇團全新劇季第一個同觀眾見面嘅作品,而呢個喺備受疫情來回折騰嘅新劇季就以「同『戲』連枝」(Together in Theatre)為題,一眾同話劇團,以至本地話劇界關係極深,同時影響極大嘅代表人物將會陸續登場,都叫唔少劇界粉絲甚為期待。 香港話劇團屬於本地旗幟藝團,喺迎來成立45周年嘅大日子,劇團決定邀請番某種老朋友返嚟一齊玩,台前幕後主演主創,個個崗位都有,其中金馬獎影帝謝君豪重回熟悉嘅舞台,主演以兩代人因家族生意而爭權奪利為題嘅《天下第一樓》,除咗有謝君豪呢位話劇團前首席演員之外,劇本本身屬於話劇團前駐團編劇何冀平嘅成名之作,先後應邀到過歐美日韓台等地巡迴演出,以至被改編成電視劇,水準絕對有保證;除咗話劇團有周年誌慶,位於中環嘅香港大會堂同樣慶祝緊落成啟用60周年,話劇團將會重演金牌編劇杜國威嘅《愛情觀自在》,作品上一次演出係喺1998年,以幽默筆觸寫出咗愛情同無常嘅真諦,事隔24年,我城方方面面都變遷巨大,物非人非,又且看呢套經典作品有否變形走樣,做到歷年不變。 講起人物變遷,話劇團嚟緊都有重大變化,擔任藝術總監一職長達14年嘅陳敢權(Anthony)將會卸任交棒,佢由80年代開始就同劇團結緣,從事過唔同崗位,直言「劇團已是我的家」;疫情過去幾年反反覆覆,Anthony直指對創作人嘅心靈都造成嚴重打擊,「可謂劇團營運最艱難嘅時期」,期望疫情早日受控,讓同業重回舞台,並祝願劇團繼續秉承傳統,製作卓越作品,發揮到「以戲劇提升思考、撫慰心靈」嘅重要作用。 尋晚落筆之際驚聞噩耗,中英劇團前藝術總監古天農與世長辭,享年69歲;由於消息嚟得突然,業界都相當震驚,古天農係本地資深劇場工作者,曾任中英劇團藝術總監一職長達26年,帶領團隊創作出大量經典劇作,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嘅劇場精英,滋養咗本地文化藝術場域,貢獻良多,希望在此致以最深切嘅悼念。

梁總理Serrini叫大家要「見字飲水」和「見字讀書」,不知大家「見字」時又會想做甚麼呢?本地廣告設計師Dave近年就喜歡「見字拍照」。  從文字的演變過程,我們能窺探到一個族群歷史。漢字的結構相對其他文字嚴謹,而其造型優美,更令不少人沉醉於漢字一撇一捺之中,但除此之外,只要你細心觀察,其實我們在這個城市的每日都會接觸到數之不盡的字體。而Dave對街頭上不同中文字的字體尤其敏感。 過去一年,Dave在香港街頭收集不同的字體,發現原來有很多趣事,「有時未必係字形結構有趣,因為每個人用文字嘅方式唔同,有人寫字較隨便、有啲就好認真,咁我就覺得好得意。」於是他漫遊社區,將有特色的文字一一拍照記錄下來。原來這個習慣,是源自健身教練的建議,「佢叫我每日行萬七步,我自己都鐘意行街,所以順便去以前少行的地方。」 Dave在收集字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字體不知不覺地消失,「前兩日去旺角,先知道原來「西班牙賓館」個招牌已經唔見咗啦。」當越來越多招牌被拆掉、字體漸漸變成清一色電腦字,令他反思到自己要更加珍惜眼前。「我們都在珍寶海鮮舫遷拆時拍照留念,但為什麼我們總在最後一天才珍惜?今日香港,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記錄下來的舊地方和事物。」  有見及此,Dave便在Instagram創辦專頁 @Citywording,把街站紀錄到各式各樣的字體公諸同好。Dave形容收集即將消失的字體就如收藏瀕危昆蟲標本,激發他創作出《見字圖鑑》,以五十八隻昆蟲比喻文字的,現於「見字___ 」展覽中展出。Dave希望以這種方式為城市留下一點回憶,同時引發觀眾欣賞香港細微的一面。  城市中,每種文字設計理念都是獨一無二,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讓你重新思考和認識文字。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裏,新事物當然會受到追捧,但同時舊物也在消失,我們都要學會去欣賞這城市的舊貌,漫遊每一角落,從另一角度細看這地方。   關於「見字___ 」展覽 : 由HKDI傳意設計研究中心與Typeclub首次合作攜手打造字體藝術及設計推廣項,與一眾字體設計師、藝術家及其他界別的創作人,以字體藝術作品展示了他們對本土字型的詮釋和表達。  日期:2022年5月21日至 7月20日(免費參觀,需預約) 時間:上午9 時30分 – 下午3 時30分(逢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傳意設計研究中 A810室  

由於肥饕是半個南區人,自出娘胎以來,在珍寶海鮮舫留下不少腳毛,對珍寶之離去倍覺傷感。其實,珍寶有哪些點心特別出色讓人一吃入魂?當然沒有!大家對珍寶的愛,從來不是愛其軟件(食物美味、服務質素),而是鍾情船上的硬件(中國宮廷式設計風格)以及它的歷史往事。 珍寶一事廣泛流傳後,肥饕聽過不少飲食界朋友慨嘆,這艘船「無得做」。因為香港市場難以容納這類佔地逾十萬呎的巨型酒樓,就連坊間一些老牌酒樓都逐漸縮水,甚至將舖位一拆二,改為經營韓燒、日式火鍋等其他餐廳。 沒錯,要延續珍寶這艘龐然巨物的餐飲生涯,即使是商業奇才也難成事。但為何只有餐廳一條出路?為何不能跳出框框?肥饕並非什麼海上或餐飲專才,但在網上搜尋一下,也能輕易發現世界各地,都有將船隻改建成博物館的成功例子。 有過百年歷史、英國最後一艘傳統木製三桅船「發現號」,現時便停放在蘇格蘭登地,成為當地著名旅遊景點;挪威奧斯陸亦有維京船博物館,霸氣地將整艘維京船龍骨活現眼前,供遊人了解維京人當年的勇猛冒險精神;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海事博物館更收藏多艘十九世紀的商船、蒸汽遊艇、護衛艦,講解世界航海歷史。 假如說珍寶海鮮舫體積巨大難以改建,那你一定不知道什麼才是「巨大」。2018年,印度便將該國航空母艦「維拉特號」改建成海上博物館,根據新華社報道,當年改造費用只需85.2億盧比(折合約8.5億港幣)。美國亦鍾情將退役航空母艦改建成軍事博物館,無畏號、中途島號等著名戰艦,遊人們可一登甲板感受該國軍事威力。 那珍寶海鮮舫可改成哪類博物館?答案顯而易見,當然是美食博物館,而且專攻中菜一門。香港號稱「美食天堂」,奈何這麼多年來都未見有一個博物館與食物有關。試想想,要介紹「滿漢全席」、中國八大菜系演變,珍寶那些金木龍鳳雕、斗拱飛簷,豈不是最佳佈置? 龐大船身全部用作博物館之用,未免太浪費。珍寶可把部分位置開闢成精品餐廳,匯聚廚藝高手,發展成對外推廣中菜的示範基地;亦有一部份可改建成展覽場地,專門舉辦與飲食相關的文化活動。除了星爺《食神》當年那場廚藝比賽可以重現眼前,一年一度香港米芝蓮記者會也可在此舉行,一眾美食家新書發佈會,也可在珍寶舉辦。要令「迎難而上」不淪落成空話,改變心態是最重要一步。

藝術與科技提升人們的生活品味,三者之間的交流在乎於人們可以探索與互動。當人們對元宇宙充滿疑問的時候,我們何不來一場跨地域、跨媒體、跨文化的三跨交流探索之旅呢? K11所策劃的公共藝術項目「未來交響樂」,正正以元宇宙為主題。當中包括由國際和本地藝術家創作的三件藝術品,Don Diablo 的《HΞXAVΞRSΞ》(2022)、Tom Friedman的《Looking Up》 (2022) 和江逸天(Olivier Cong)的《a prelude for the future》(2022),透過創新科技與不同藝術媒介,探索充滿希望的未來。並於K11 MUSEA海濱、星光大道及梳士巴利花園一帶展出。 「未來交響樂」的重點展品《HΞXAVΞRSΞ》大門是由著名荷蘭藝術家 Don Diablo 結合實體(physical)和 數位(digital)的「實體數位」(phygital)作品。 另一道《HΞXAVΞRSΞ》之門雕塑,將同時在上海 K11 首次公開展出。 雕塑內播放的是他透過互聯網,跨地域去不時轉換,對元宇宙的構想所製作成的短片,讓觀眾透過大門窺探他對元宇宙的憧憬。 站立在鬧市中的巨人雕塑《Looking Up》(2022),是美國概念藝術家Tom Friedman結合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AR) 創作的作品,觀眾們可使用智能電話掃描在梳士巴利花園的二維碼,去與作品在不同層面進行互動。 在海濱閒逛時總會伴隨着音樂在旁,而在活動其間每天晚上七時,在星光大道海濱長廊都會播放由香港藝術家江逸天(Olivier Cong)的作品《a prelude for the future》(2022)。這是他重新演繹了美國作曲家及樂理家約翰.基治(John Cage)的作品《In a Landscape》。觀眾可以二維碼欣賞他的演出影片,更可捕捉他現身的時刻,從而去探索現實及數位領域下的差異。 除了 K11 的「未來交響樂」外,另外更有香港賽馬會舉辦的「藝術有理」,當中就有黃宏達的《愛回家》和白本的《光織》。而這些活動都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大型戶外藝術項目「藝術@ 維港」下的藝術計劃之中。「綻放香港」和「心連心」同為計劃中的一部分,添馬公園、尖沙咀和紅磡海濱將設置多組結合藝術、 科學和科技的戶外藝術裝置作品及大屏幕數碼投影。喜歡藝術的大家可要一一到訪,不容錯過! 【未來交響樂】 日期:即日至12月18日 地點:尖沙咀海濱 【藝術@維港】 【藝術有理】、【綻放香港】、【心連心】 日期:即日至12月18日 地點:添馬公園及紅磡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