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頭到腳都係藝術】《梅艷芳》一個角色92套戲服 5大經典電影服裝造型設計逐個數|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前瞻
正所謂「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一套經典電影除了要有專業的導演、編劇和演員,還得藉戲服設計建構人物角色。今日小編精選5個曾經入選或榮獲金像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獎的經典角色。
- 《梅艷芳》
梅艷芳的百變形象深入民心,葉嘉茵、吳里璐的服裝團隊透過92套戲服細膩呈現她的傳奇人生 — 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的黃金戰衣、1997、1998年《烈焰紅唇》專輯封面的黑色鉚釘低胸馬甲造型、《胭脂扣》旗袍等,當然不少得是2003年,她在告別演唱會獻唱《夕陽之歌》時身穿的純白婚紗。
導演為了突顯阿梅在80年代的造型,服裝都抓住精髓,而非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把造型照抄復刻出來。連同劉培基、梅愛芳、張國榮等角色,團隊一共製作了上千套戲服!
- 《滿城盡帶黃金甲》
戲中飾演皇帝的周潤發在片中共有七套不同服飾,當中以龍袍和黃金盔甲最有看點。龍袍由超過八十名工人,花個多月時間趕製而成。整件戲服用金線釘滿18k金片,重80斤,價值125萬;而黃金盔甲,光是頭盔就重90斤,比金片龍袍還要重。
由於兩套衣服都價值不菲,當時劇組還專門訂製了一個與人一樣高的保險櫃來保管衣服。周潤發就需要每天提前兩、三個小時到片場,並由七、八個工作人員去為他穿衣,真的是如同皇帝般的待遇。
擔當服裝造型設計的是屢獲殊榮的奚仲文,他也憑藉這套戲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提名。
- 《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
由張叔平及余家安操刀的《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並沒有採用一如過往傳統武俠電影中規中矩的服裝造型,而是融入了日本民族服裝特點。東方不敗的男性服裝以白色冷色調為主,用以突出身為男性飄逸、孤傲的性格特徵;而女性服飾則以暖色調正紅色為主,突出變為女性時,其妖嬈、嫵媚、自信的性格特徵。
4. 《白髮魔女傳》
提到林青霞,大眾一致讚同她穿著紅衣古裝是數一數二的好看。而另一經典造型《白髮魔女傳》中的練霓裳,就由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獎」的日本造型大師和田惠美操刀。
與東方不敗同為一身大紅長袍,但配上一頭白髮形成強烈對比。從少女黑髮變成帶著憤恨的白髮、原來的純潔的白衣裳變成復仇的紅衣,凌厲異常,服裝變化突顯出白髮魔女角色性格的轉變,更是把林青霞的紅衣古裝造型推上另一個境界,再創經典。
和田惠美在去年11月13日逝世,享年84歲,她曾經憑黑澤明執導、1985年的電影《亂》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而她的遺作,許鞍華執導的《第一爐香》,就獲提名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服務造型設計。
5. 《英雄》
《英雄》的造型設計同為和田惠美擔任,每位主角的故事,都以一種顏色的服裝去代表:紅色代表激情與衝動;藍色代表冷靜與沉着;綠色代表理想與平和;黑色就代表神秘,同時配合秦始皇喜好黑色的歷史典故;最後是白色,代表真實世界,不帶偏見。
代表章子怡的是紅色,其頭飾、服裝、腰帶均為純紅色,只有領口和衣帶上有一組線條簡潔的花紋。而李連杰則全身上下黑冠帶、黑髮額、黑盔袍、黑劍盾都是烏黑一片。不同的顏色也暗示了四位主角的不同命運,令觀眾更易分辨、記住每個角色。
除了以上5個精選的電影造型外,大家又記得甚麼深刻、特別的服裝造型設計呢?
相關文章
【拍好香港電影】從《飲食男女》記者到《流水落花》導演 賈勝楓:「任何故事簡化到最後便是家庭。」
沒有濃妝艷抹,也沒有華麗衣裝,鄭秀文在《流水落花》中蛻去一切外表包裝,以真摯的演技和情感飾演寄養母親——天美姨姨。「Sammi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與天美姨姨很相似,那種給人很『硬淨』的感覺,但內裏卻是很溫柔。」執導《流水落花》的新晉導演賈勝楓回想選角其實早於劇本完成之前已有決定,「要有一個好具像的人去想像角色,才可以寫得自然和真實。」就是這個純綷,令鄭秀文主動提出以零片酬接拍電影,賈勝楓直言感到既幸運又感動:「她主動和我說不要想她的部分,把最多的資源投放在Production,把電影做好。」的確,在有限的資源下好好拍電影,對賈勝楓來說極具挑戰。 電影的難度是短片乘以四? 賈勝楓在成為導演之前,他是《飲食男女》記者,可能是因為喜歡文字創作的關係,所以對書本、電影和音樂也很感興趣,他直言即使那時候很喜歡電影,也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導演:「覺得自己離電影很遠,不是同一個行業。」直至媒體轉型,大趨勢的說故事方法由文字變為影像,意外讓賈勝楓重新思考電影的可能性,他認真的道:「說不定可以!我拍的短片也不短,差不多有20多分鐘,那麼電影的難度可能也是乘4。」就這樣,每一步的前進也伴隨着心驚膽跳,但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完成了兩部鮮浪潮的短片作品,《流水落花》就是他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專業組得獎作品,「作為一個新導演,我想做一個最原點的故事。」電影以香港寄養家庭為背景,娓娓道來一個有點像平常家庭、又與一般家庭帶點分別的故事。賈勝楓認為,所有故事簡化到最後也是關於一個家庭:在電影中,你不會看到印象中的鄭秀文,也不會看到預想中讓你感動得掬上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故事,因為這是一個淡淡然、過客和人生的故事。 關於導演的口味 — 留白 《流水落花》的劇本由導演與羅金翡共同編劇,寫了約1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前期工作大約半年時間,拍攝用了20多天,後期剪接、調色及混音則花了約10個月。「這部電影不煽情,卻又滲出感人之處。」鄭秀文是這樣形容《流水落花》,若你未看過電影,可能會認為那是一句胡亂吹噓,但看過電影便會發現賈勝楓在很多可以再出力的位置選擇點到即止,觀眾可能會鼻酸或盈眶,卻不會掉下那滴淚,賈勝楓解釋留白也是種樂趣:「真的需要告訴我有關所有你的事,我才能明白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嗎?」相對於自白的赤裸,他認為在相處之中尋找蛛絲馬跡,才有想像空間,在電影之中也是一樣:「觀眾和一部戲相處的時候,應有自己的想像,我覺得這是電影應有的選擇和取捨。」 同樣地,在音樂的處理上,他甚至在充滿感情的地方留白聲音,懸着的情緒像是天美姨姨心中的壓抑,賈勝楓說那是導演的口味:「不是用音樂去拉扯情緒,應該用鏡頭、演出甚至剪接,只有畫面和演出都不夠力時,才需要用音樂去幫你製造感動的假象。」他認為,音樂有必須出現的時刻,卻不是永遠留在畫面之下。 在高樓背後的香港 和導演相約拍攝訪問照片的那天,地點訂在《流水落花》的其中一個取景點錦上路,選擇這個地方有着部分事實因素,因為現實中很多寄養父母也主要居住在新界西北,村屋的居住環境提供更大的空間給小朋友成長。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導演賈勝楓很想讓觀眾看到香港不是只有高樓大廈、市區舊區的唐樓或是中環的商業大廈,他說:「其實香港有很多漂亮的郊外,我想把它拍得像某種日本電影,有小橋流水、村屋、山的景色。」基於這個設定,取景便非錦上路莫屬了。 賈勝楓為電影的細節添上了很多小設定,那些都是可能不細心觀看也不會發現的,但他只希望電影的每個角落也能留下獨有的溫度。《流水落花》中的小白花,是賈勝楓與團隊千挑萬選才決定選用「雀梅」,不能是花瓣甚大片的雞蛋花,也不能是色彩斑斕的蘭花,他解釋:「一定要細朵,結構不能複雜,最好還是白色,才像是小朋友。」在流水中的落花,隨隨漂流。 電影中出現因為不同原因而來到寄養家庭的小朋友或青少年,全部也是根據賈勝楓實際的資料搜集,有趣的是每個小朋友也有不一樣的性格,而且他們的動靜、從嘴裏爆出的話也真實得不像對白,賈勝楓笑言孩子角色主要參考女兒和親戚小朋友:「串串貢、嘴招招,都是他們跟我說話的方法。」有文靜內斂、開朗、話頭醒尾,可以從道具、小動作和說話之中看到導演刻劃角色的用心,讓每一個像過客一般來到天美姨姨和彬叔叔的家、觀眾心中的孩子,都濺起了深深的漣漪。 港產片.重新出發 由去年開始,多部港產片的票房大收,讓香港觀眾、電影台前幕後也感到極為鼓舞,賈勝楓說疫情時有段時間戲院關門,讓戲迷都餓戲餓很久,同時亦是社會風氣:「多了人想看本地製作、如何用本地題材說故事,新電影人也很有Passion。」便成就一部又一部充滿希望的票房。 過往,香港電影工業之中不乏「拍膊頭」,賈勝楓直言香港雖然拍了多年電影,但很多規矩也沒有規範化,充滿臨時的感覺。他表示,《流水落花》所有工作人員的薪金也跟從工會的指定金額,若有超時工作也一定有「OT錢」,坦言絕對是應該和正常:「又不是沒有這個錢,所以我不覺得我們特別有恩情、很善良,有規範的行業就應如此。」由短片到首部電影,賈勝楓直言過往的作品風格很寫實,故事題材也非常貼近自己和普通人的生活,期許下一部作品能拍攝遠離生活的題材。 港產片的奇蹟之路由去年開始走起,若想看見它的延續,一起入場看電影,認識香港電影!賈勝楓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流水落花》在3月2日正式於各大戲院上映。 文:Hoiyan|攝:Mak
OASIS|紅眼:《正義迴廊》:我們迷失在這場審判遊戲
說一個冷笑話,作為 2022 年其中一部最出色的香港電影,故事主題「居然」是在法庭上看控辯雙方律師和陪審團爭論何謂正義、公義和公正。若果你仍有留意每天上映的法庭新聞,誰人認罪,被還押或判刑多少年,而又有誰的控罪被撤回,更覺得電影橋段愈是陰暗沉鬱,現實世道愈是魔幻歡誕。 可能真是最壞的年代,就會是最好的年代,當眼前的現實生活不斷沉降,有時教人無言以對,說不出聲,另一邊廂那些被抑壓的聲音卻轉移到電影世界大放異彩。由翁子光監製、何爵天初次執導的《正義迴廊》,初看確實有點像翁子光的前作《踏血尋梅》,但兩者分別也很明顯,《踏血尋梅》是血腥慘絕,但相對上較傳統的懸疑緝凶戲碼,而《正義迴廊》則圍繞眾聲喧嘩的「法庭戲」讓案件重演,對照人來人往各執一詞,卻難為正邪與公義劃下界線。誰是真正凶手,誰是最邪惡的魔鬼,懸念最終還是交給觀眾判斷。 過去多年,對所謂「法庭戲」從來都有點抗拒,或許先入為主認定了庭上那些針鋒相對、機關算盡的咬文嚼字,都不過是體制下的語言藝術。不過,《正義迴廊》卻以小小法庭上的恢宏佈局,揭開了疑犯、證人、受害者家屬、法官、控辯代表律師及陪審團的眾生相,展現了錯綜複雜、善惡真偽模稜兩可的唇舌之爭,每一步棋都令人膽戰心驚。證人未必可靠,供詞可以造假,或出於恐嚇屈打成招,司法術語或者只是一門偽術,威權不一定公道,也不足以釐清真相,最終,制度總是凌駕於真相,也其實唯有熟悉遊戲玩法的一方,才是勝利者 —— 魔鬼再罪無可恕,卻可以輕易打敗那些只懂空談民主原則的正義聯盟。 是很諷刺,甚至是很惡毒的結論,卻正正戳穿了當下的政治現實。 劇本處處精密,諸位演員各自稱職的演出,當然應記一功,但亦可能關乎到我們對「法庭戲」所依賴的整套司法體制,於今日難以表述的政治現實裡,早已變得面目全非。神聖莊嚴的表象下,這個權威冠冕的場景,這些台詞,這些角色與崗位,都充滿了抹之不去的荒誕感,難免份外有著一股詭譎的戲劇張力,看得不寒而慄。 電影以 2013 年轟動一時的「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為故事原型,然而,我一邊看,卻一邊覺得它跟 2019 年另外一宗全港關注的凶殺案身影重疊。其實,我們都記得,那宗凶殺案仍然未審,甚至永遠都不會開庭。而電影裡的唇槍舌劍、對公義的叩問,是我們永遠不能抵達的遙遠。 據資料顯示,《正義迴廊》自正式上映以來,口碑甚佳,編導演皆有精湛表現,惟票房並非特別突出。這不難理解,現實早就讓人深感疲憊,一切既已粉碎,逝者亦已逐漸遠去,何必再三戳穿,把那些徒勞無功的事情扯回來?人皆渺小,並非眾生都有薛西弗斯的毅力,仍然記得又如何?念念不忘未必一定有迴響,與其去繼續探問冤獄可恥還是公義與良心較值錢,大家都可能情願付錢入場多看兩次《飯戲攻心》跟林明禎隔著銀幕親一個。
【喜劇泰斗】冷面笑匠許冠文獲終身成就獎 曾為金像獎首屆影帝|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前瞻
提起許冠文,相信大家一定會有看過他的作品。他作為冷面笑匠為人熟知,但你又知不知道這位笑匠曾經的志願是成為一位總統? 許冠文出演或製作的喜劇《天才與白痴》、《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通通都是膾灸人口之作,可謂是無人不識,他的影響力甚至遠播至外國,在日本的人氣盛極一時。一代喜劇電影匠人,許冠文於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頒終身成就獎,肯定他在電影界的成就和貢獻,但這位喜劇匠人兒時的夢想竟然是做政治英雄,他在九零年的一個訪問曾經提過,兒時的白日夢是做英雄,不過不是電影中的英雄,而是總統。電影對他而言極具影響力,他希望可以借電影說出想說的話,因此會一直投身電影。在觀眾眼中他是誇張搞笑的喜劇匠人,但他卻認為自己不好笑,是一個嚴肅的人。 現年79歲的許冠文是家中長子,他的三個弟弟,包括許冠武、許冠英和許冠傑,許氏四兄弟亦曾於電影圈內擔任幕前或幕後,許冠傑同時在樂壇有極大貢獻,開創了粵語流行曲潮流,有「歌神」之稱。許氏四兄弟也經常合作,許冠文、許冠英與許冠傑在70至90年代便一同主演一系列深受歡迎的喜劇電影,許氏兄弟的喜劇電影《鬼馬雙星》、《天才與白痴》、《半斤八両》、《賣身契》、《摩登保鑣》連續五次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並三度刷新香港開埠票房最高紀錄,許氏兄弟成為當時的票房保證。其中《半斤八兩》更是整個70年代香港最高收入的電影,超越同時代的《星球大戰》、《大白鯊》、《超人》等荷里活大片在香港的票房收入。 許冠文的喜劇經常描寫打工階層,自己則擅長演刻薄的老闆,正如在《半斤八兩》中飾演私家偵探社的社長,這樣的角色其實是取材自他父親的職場辛酸,工作時常常要看上司和老闆的面色,令他印象很深,並萌生了在電影中擔任這個老闆角色的念頭。電影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小市民為生計勞碌的無奈,將普羅大眾的生活以誇張搞笑的手法展現出來,引起大眾共鳴。 他與金像獎的淵源則要數他在1982年憑《摩登保鑣》成為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戲中扮演主角之一「周世昌」,是一個經驗資深但無能刻薄的保安主管,他同時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及編劇。《摩登保鑣》的故事構思是許冠文在籌備開拍電影時,見到街上多了很多裝甲車,銀行保鑣和槍保護財物,他有感世界變得脆弱,處處都需要保鑣來保護,於是便拍攝了《摩登保鑣》這部電影講述這個不安全的世界。 踏入千禧年,許冠文多以客串形式出演電影,但他在2016年主演了一部台灣電影《一路順風》,飾演一個落魄的士司機「許英傑」,撇去了往日的喜劇巨匠影子,以更貼近真實的許冠文出演這個角色,他坦言開始拍攝時,導演曾不滿意他身上的喜劇風格,後來他嘗試改變演法,才打造出完美符合「許英傑」的角色,他亦憑此獲得金馬獎、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並獲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許冠文對電影的熱情令他為製作出一部部精彩的作品,他的成就不單止是他個人在製作電影上的榮耀,更創造了香港的獨特的本土文化,他的電影為大眾在苦悶的生活裏提供了滿滿的歡笑,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
【輸人唔輸陣】金像獎紅地氈最美戰衣大檢閱 阿 Sa、Stephy、嘉欣邊個實至名歸?|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前瞻
金像獎紅地氈環節,一眾影星的衣著都成為傳媒焦點。今日就等小編為大家重溫過去4屆最佳衣著獎得主們的精緻打扮啦! 1 .第38屆得主 —— 蔡卓妍、黃秋生 蔡卓妍 Atelier Versace 2019春夏系列的裸粉色珠片刺繡透視裙。 「謝謝今晚幫我造型的團隊,我第一次拿最佳衣着獎 , 辛苦大家了。」 網評:現場無修圖能看到正面腰線沒有特別明顯,還暴露她腿短的缺點。/ 符合她靈動、活潑的性格 黃秋生 寬鬆的全黑褲裝和T恤配淡灰色圖案圍巾及圓帽。 「好彩有「舊衫」適合場合。」 網評:有瀟灑宗師的風格。 2. 第37屆得主 —— 鄧麗欣、姜皓文 鄧麗欣 Valentino 淡粉紅花卉刺繡深deep V長裙,上面的珠片由人工縫製,價值30萬左右。 「我覺得好開心,我自己非常之鍾意這條裙,我是一見鍾情的,得到大家的鍾意我是非常之開心的。」 評審何國鉦:晚裝難carry,亦很適合當屆「青春常駐」的主題。 網評:Fashion呢家野,真係識條鐵、 我只能說句各花入各眼。 姜皓文 織紋外套和oversize白褲 「準備這套服飾時很趕時間,並笑言很喜歡Bow呔的設計,今朝出門時仲打緊。」 評審何國鉦:大多男星以黑白色西裝示人,而他的灰藍西裝便成為漆黑中的螢火蟲。 網評:夠玩味又不失正式感,還有點街頭的味道。 3. 第36屆得主 —— 金燕玲、余文樂 金燕玲 銀色連身裙,配上逾2,800萬元鑽飾 「由朋友設計,試身時已經好鍾意、覺得好有style。」 評審任達華和琦琦:金燕玲好有style,她的衣著令她很神采飛揚 網評:像是穿了一身鋼筋彈簧,把幾何圖形排滿全身上下 余文樂 白色西裝褸配黑色褲,再加煲呔 「沒想過能得獎,衣服是訂造的。」 評審任達華和琦琦::樂仔由頭髮到眼神,整個人的style都好完美,好有個人性格,好sharp,好有details 網評:恰恰好的鬍子,整個造型潮到爆 4. 第35屆得主 ——林嘉欣、張學友 林嘉欣 Dior白色層疊紗質訂製服,搭配伯爵Piaget戒指、Elegance系列18K白金鑽石耳環與Limelight系列18K白金鑽石手鐲錶 「這輩子沒領過這個獎,多數大家都說我穿得不好,拿這個獎之後更有成就感。」 評審周汶錡:Total Look好清麗,鍾意佢自然同純真一面。 網評:永遠選錯衣服、又是一套孕婦裝、整個大A線條,遮住她的身材曲線 張學友 黑色暗花西裝 「根據我的經驗,獲得最佳衣著獎的人就不會獲得其他獎,讓我有個心理準備也好。」 評審周汶錡:對Boot好有型,有自己Image,Total Look都好有型,係非一般穿Black tie效果小編認為!其實只要有自信,著甚麼都好看! 除了以上得獎者外,其他影星的衣著也是十分值得一看!當中更有傳說指拿了最佳衣著就不會獲得其他入圍獎項,但第38屆黃秋生同時榮獲最佳男主角。相信傳言也有被打破的時候!大家今年又期待誰的造型可以為大家帶來驚喜呢?記得準時收看明天的金像獎直播了!
【被忽視的「主角」們】憑專業精神登上金像獎舞台的無名英雄 剪接、配音、茶水 沒有鎂金燈下的光芒|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前瞻
如果「茶水」的代名詞是楊容蓮(套用吳鎮宇的說法),那麼「金鉸剪」的代名詞就非周國忠莫屬。他,就是今屆金像獎榮獲專業精神獎的得主。 81歲的周國忠,爸爸在戰前任電影收音師,後轉職影片沖印。周國忠畢業後就到爸爸公司工作,閒時走到剪接師身後觀摩學藝,種下他投身剪接行業的種子。他隨後遇上麥嘉 — 他人生的伯樂。周國忠自擔任麥嘉第一部電影《一枝光棍走天涯》(1976年)的剪接後,二人合作無間。 1980年新藝成創立後,周國忠幾乎包辦了最初幾年的剪接工作,包括《鬼馬智多星》(1981年)、《追女仔》(1981)、《最佳拍檔》(1982年)、《開心鬼》(1984年)等多套經典電影。《鬼馬智多星》(1981年)、《夜驚魂》(1982年)和《龍虎風雲》(1987年),更為他帶來台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剪接的殊榮。 1989年,他與周潤發、林嶺東合組銀獎製作有限公司,開始涉足監製、策劃、出品人等職務,並與友人創立聲藝錄音室及晶藝字幕公司,從事各種幕後工作。現已退休的他,擔任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委員會司庫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司庫,仍密密為香港電影圈作出貢獻。 一套電影的製作,當中的大小人物、台前幕後都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編很敬佩的另外兩位專業精神獎得主。 茶水擔當楊容蓮 無觀眾認識,卻獲得全場掌聲連連?成龍都專誠為她調咪的幕後茶水人員?這位「主角」正是第37屆得獎者楊容蓮 「蓮姐」。 1968年,16歲的她與丈夫偷渡到香港,在機緣巧合下獲得服裝助理一職。然而對於學歷不高的她,整理服裝來得吃力。得知劇組需要茶水人員時,她自薦擔任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只因不忍別人來當這份勞力 不識字的她,要靠硬生生的記住每個人名字的形狀,但從未混淆過,要是再次遇上同一演員更是可以為其度身訂造茶水服務。 就連出名挑剔的周星馳都對她敬佩,特意在《算死草》戲中安排了證人一角,讓蓮姐過過戲癮。最有趣的一個角色,是吳鎮宇在自導自演的喜劇片《轉型團伙》中,特別邀請蓮姐在電影中飾演「劇組茶水」,讓她真正的「做自己」。 很多人認為卑微的工作,楊容蓮卻用30多年把它做到了極致。劉德華和梅豔芳拍戲時,劇組拍攝7天7夜,她就守足7天7夜,最後累得回家昏睡了2天。能夠受到一眾幕前、幕後人員的尊敬,也只有她做到了! 「音間皇帝」丁羽 他可以是英雄紋次郎,也可以是千面大盜!多啦A夢的林保全的師傅!第28屆的得獎者,是被謝賢稱為「音間皇帝」,身兼配音員及演員兩職的丁羽。 七、八十年代,人人都找他配音,當時一年配上128部電影,這個數目大概都可以記在世界紀錄大全。當中更試過一日配足22小時,從早上9點到凌晨3點,中間只休息1小時。最嚴重試過胃痛到跳上配音桌,然後暈倒。如此盡力配音的他,更因長期戴耳機而有聽力後遺症。 不說不知,丁羽曾經有擔任副導演的機會。當時影圈幕後缺人,他被導演要求一邊做幕前,一邊學做幕後工作。1961至62年,加入了邵氏公司,跟隨楊帆導演浸淫了兩、三年,當時方逸華小姐打算升他為副導演。但他不好高騖遠,一心求安穩,不想擔憂票房。故此拒絕升做副導演,而是在1967年加入無綫電視,擔任領班成立配音組,就這樣一做便是15年。 在1982年離開無綫電視後,創立了丁氏配音,87歲的他,現已培育許多配音人才。退而不休的精神,十分值得加許!
【獲提名最多次的人】金像獎海報暗藏彩蛋 一個設計透視殿堂級美指張叔平心思|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前瞻
【獲提名最多次的人】 香港金像奬踏入第40屆,大會主題是「金像四十 不惑如初」,海報用上紅色作底色,襯托黑色的金像女神。女神手中捧着一顆迸發光芒的明珠,而海報上的文字則以電影菲林般的反白效果呈現。 再仔細看看海報上金像女神的瀏海,覺得眼熟嗎?沒錯,她的髮線勾勒了獅子山的輪廓。原來這張金像奬40歲生日海報,是出自本港著名美術指導張叔平之手。 張叔平在一個訪問中提到,這數十年來他一直跟着香港電影和金像奬一起成長,當收到邀要為今屆金像獎設計海報,感到榮幸又開心。他花了大約兩星期時間,便有設計定稿,想表達的是他對香港電影業的祝願: //香港電影現在處於低潮,但同時又有很多新導演湧現,我將金像奬女神手上的明珠放在心的中央位置,希望香港電影可以像昔日那樣迸發更多光芒。// 過去兩年疫情反覆,電影停拍、戲院關門,整個電影業陷入窘境。張叔平想到,這個時候業界最需要的,是正能量: //明珠的表面上藏了哈哈笑的笑容,這是一個很playful的設計。我寄望大家盡量拍多些電影,將香港電影帶到外面,再次發光發熱。// 提到張叔平,他是金像獎史上獲最多次提名的紀錄保持者,過去39屆金像奬中一共獲提名55次,獲獎18次,包括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及最佳剪接。而今屆他亦憑《手捲煙》獲提名角逐最佳剪接。 張叔平可謂是電影界的「通才」。70年代初投身電影界時,他曾出任電影《十三不搭》的副導演。後來他前往加拿大修讀電影,直到80年代,他在愛情驚悚片《愛殺》中首度擔任美術指導。1988年,他更在王家衛的《旺角卡門》中擔任剪接指導。 對王家衛粉絲而言,張叔平這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他們兩人是黃金組合,王家衛負責劇本創作,張叔平則負責美術和服裝。可以說,王家衛獨有的電影風格,其實也藏着不少張叔平的靈魂。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定要數《花樣年華》。戲中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一共換了21套旗袍,只要你細心留意,原來每襲旗袍的顏色,都會隨着蘇麗珍的心情而轉變。例如蘇麗珍因丈夫長期在外而獨守空幃,是以暗淡、沉色的旗袍示人,塑造落寞之情;當丈夫歸來,蘇麗珍就穿上鮮豔華麗的旗袍款式去機場接機,突顯她的興奮和期待。 到近年張叔平為不少內地古裝劇擔任美術指導,對細節依然講究。例如《如懿傳》中皇后冊封大典一幕,周迅身穿的朝服歷史還原度極高。有網民做過比對,發現由朝冠到朝靴均與北京故宮博物館的畫作一致,難怪張叔平在影視界有如此殿堂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