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修補師超連結】許廷鏗出道12年,一直牙醫、娛樂圈兩邊走,總有原因。 衝擊300秒帶咗Alfred去美孚根記搵蘇師傅學補鞋,呢兩個同樣以「修補」為己任嘅專業人士,竟然產生唔少共鳴!喺呢間有50年歷史嘅小店,Alfred又會探索到一個點樣嘅自己? #後記有Alfred自我剖白 #要睇到尾

無論係外型定出身都贏在起跑線嘅許廷鏗 ,冇咗一身光環之後,會係點嘅呢? 衝擊300秒 帶Alfred同busker GuoGuo、子博,喺旺角街頭經歷咗一次入行12年前所未有嘅素人體驗。睇到喬裝成「外國表哥」嘅許廷鏗唱《蒙着嘴說愛你》,觀眾反應係……

曾獲選為「最佳公共空間」、被大眾譽為「香港天空之鏡」的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InstagramPier,由即日起封閉。海事處以疫情為由,只限出示有效安全卡及工作證人士,或經碼頭商戶證明為卸貨工作的相關人士方可進入。當區區議員表示,處方事前、事後都無諮詢及主動通知區議會,「一覺醒來,我們已失去了社區的後花園」。 一個讓人自由觀賞日落、放狗、釣魚、慢跑的好地方重開無期,有居民感到可惜,不過,也有碼頭常客指「其實預咗」。他們在 Instagram西環碼頭關注組 指出,自疫情開始後,有「史上最多」的人到訪碼頭,有人野餐、BBQ 後留下一地垃圾、不理阻止擅自爬上貨櫃影相打卡、高速踩電動滑板車左穿右插,影響碼頭的日常工作。另外,也有每日都去放狗的人透露,農曆新年期間有人醉酒鬧事,用士巴拿打傷船主的狗,最後不治。一直到上星期,還有人強行為船主另一隻狗「絕育」,但事後沒有埋線,令狗狗血流成河,「嚴重影響整個西環碼頭一向安逸既(嘅)生態」,令海事處及碼頭工作者「不能夠再隻眼開隻眼閉」。 西環碼頭一向並非公眾地方,一直以來,全靠大家檢點、自律,才得以和平使用。如今平衡被破壞,碼頭大閘一鎖,可能再不會開放,Instagram Pier、天空之鏡等美景,就只能從手機相簿裏回憶了。 Photo/ adventure_vinz、Flickr、sam0823  

隨著疫情緩和,文藝及娛樂事業都解凍回暖,其中重入戲院就是不少戲迷朝思夜盼的集體行動,畢竟Netflix、HBO及Disney+的製作再多再精良,大銀幕的魔力始終是難以取代的(儘管多個大銀幕日前才剛剛倒下,皆因陪伴大家渡過超過35年時光的老牌院線UA不敵疫情全線結業)。撇除UA的突然死亡,香港電影市場這一陣子也是十分熱鬧,要睇大製作、大明星,有《拆彈專家2》,要撐獨立小品,有《狂舞派3》,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巨星級作品——《好好拍電影》(Keep Rolling):由文念中執導的許鞍華紀錄片。熟悉香港影壇的人,對文許二人絕對不會陌生,前者是資深美術指導,先後四度獲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及服裝造型設計獎,後者是殿堂級導演,不但六度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寫下歷史,更加是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屬於首位華人女性導演得主,成就非凡。   文念中和許鞍華各有成就,同時關係緊密,二人結緣於2002年的《男人四十》,其後相繼合作如《桃姐》及《黃金時代》等經典,工作上是合作無間的伙伴,私底下是感情要好的知己,《好好拍電影》的創作緣起正正是彼此之間的惺惺相惜。對於文念中來說,華人地區出產了一部又一部電影人紀錄片,香港重要影人故事卻無人去講,令人感慨,其中許鞍華身為女性導演,在男性主導的香港電影圈中位置獨特,加上她一直堅持在商業製作外探索非主流電影,人文精神又特別重,值得關注,於是他向許鞍華提出要為對方拍攝紀錄片,原因有二:自己熟知對方脾性,而且雙方長期緊密合作,許鞍華則是一口答應。對比此前她先後拒絕其他類似邀約,今次的爽快肯首大概都反映了她對文念中的高度信任、充份欣賞,畢竟許鞍華在導演崗位上素以要求高而聞名,要讓另一位導演同行走進自己的世界,並以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去述說自己的人生,絕對不是容易的事。   《好好拍電影》的長處短處都是明顯的,甚至就是一體兩面,長久以來的無間合作,令文念中成為其中一個最能深入剖析、闡述許鞍華及其電影的導演;同時,多年累積的深厚情誼,讓文念中及其團隊能在極近距離之下觀摩、捕捉許鞍華的神態舉止,這一切都相當關鍵,皆因當中牽涉到紀錄片的「真實性」。在很多早期電影理論研究中,專家都以「非虛構式的電影」(non-fiction film)來定義紀錄片,其中學者佛萊赫提(Robert. Flaherty)的理論尤其重要,他認為紀錄片是「對『真實』的藝術性處理」,可見「真實」就是紀錄片需要處理的核心對象。如果十分熟悉成為優勢,那麼相當親密又會否造成限制?文念中自言早於學生時代已很欣賞許鞍華,甚至在電影選修課偶遇對方時就曾主動遞上紙條,希望覓得工作機會,這份植根心底已久的感情會否影響了他「對『真實』的藝術性處理」呢?甚至潛藏著過度美化的傾向?例如許鞍華過去一直忠於社會各種獨立聲音,近作包括《黃金時代》和《明月幾時有》,加上新作《第一爐香》,則似乎轉向了另一維度,當中變遷在本片中並無太多篇幅,到底是不值一提,還是避而不談呢?   儘管如此,《好好拍電影》仍然是目不暇給的,不但讓人看到許鞍華這位殿堂級華人導演的電影路及人生路,而且從其個人歷程更折射出整個香港電影事業的發展和蛻變,一花一世界,以小能見大,值得支持。

一年一度的歐洲歌唱大賽今年將於荷蘭鹿特丹舉行,這個由歐洲廣播聯盟主辦的比賽,由1956年已經開始,成為歐洲人每年一度的盛事。俄羅斯今年由女歌手Manizha以作品《俄羅斯女人》出戰,她生於塔吉克斯坦,亦是首位代表俄國出賽的塔吉克裔的歌手。她的參賽作品主要以俄羅斯女性意識轉變的過程作為主題。Manizha本身關注同性戀及種族歧視等等的社會議題。   歐洲歌唱大賽,較勁的除了是歌藝,有時少不免會涉及政治。近年最矚目的要數2016年,烏克蘭歌手賈馬拉演唱歌曲《1944》奪得冠軍。這首歌早於放上舞台前就引起爭議,因為歌詞提到史大林在克里米亞半島實行的種族清洗   —— 當陌生人來臨。他們進到你屋裡,他們殺光你全家,還說:『我們無罪,無罪。』   1944年,史大林在克里米亞強制遷徙及清洗韃靼人,至後來二戰尾聲,紅軍指控克里米亞韃靼人與納粹勾結。在不少人心中,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命運是悲慘的。   烏俄兩國在歐洲歌唱大賽的政治交鋒又豈止這次。2017年,大賽的主辦城市是基輔,烏克蘭當局指,俄國代表尤利婭·薩莫耶洛娃(Yuliya Samoylova)2015年非法俄羅斯入境克里米亞舉行演唱會,因此被禁入境烏克蘭三年。由於參賽者被禁入國非常罕見,連歐洲廣播聯盟主席都去信烏克蘭總理,直指大賽變成了政治工具。不過烏克蘭政府堅持做法,最後俄羅斯亦拒絕歐洲廣播聯盟提出以視像方式參賽等方案,直接退賽,最後也沒有轉播賽事。事情還未完結,俄羅斯後來宣布,薩莫耶洛娃會於5月9日勝利日到克里米亞的城市演出。   不少人說,歐洲歌唱大賽本來就不應該牽涉政治,可是作為一個國與國之間的比賽,不染政治真的那麼容易嗎?即使不捲入政治旋渦中,近年似乎也無可避免的牽扯到社會議題,芬蘭曾經有兩個女生接吻的表演片段;代表奧地利出賽的變裝皇后登上頭條。在現代化及全球化的氣候,政治早已不再是刀劍相向,更多的是利用媒體及軟實力去操控棋盤。

在別人面前脫鞋時,如何掩飾自己對襪穿窿而不失霸氣?就是穿一對本身就是穿窿的襪,然後理直氣壯表示「款來的!」日本創作工作室 ekoD Works 不時推出騎呢產品,繼偽爆肌、爆乳 T-shirt 後,最新推出了「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襪子」—— 一對拇趾位置穿窿的襪子。 為何穿窿襪竟可以和環保扯上關係?原來工作室的創辦人兼設計師福澤孝之本身是環保人士,一直希望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帶入生活。他們曾在 Twitter 推出投票問「丟棄襪子的原因」,結果有超過一半人(55.4%),都是因為襪子穿窿而丟棄,變相增加垃圾量,造成對環境的負擔。因此,他就決定設計這雙「本身穿窿襪」,將最尷尬、最難接受的地方,變成最獨特的設計,讓人不再需要丟棄穿窿襪。 參考這對「SDGs 襪子」的設計,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修補家𥚃的穿窿襪,成為獨一無二的設計! Photo/ ekoD Works   

英式大宅不一定要去英國小鎮才找到,香港地也有,可惜是荒廢了那一種。在元朗橫洲東頭圍,有一座建於1927年的英式大宅娛苑,至今有近一百年歷史,回歸前已經是法定古蹟。娛苑本來是一個半別墅半農園的地方,由新界鄉紳領袖、商人蔡寶田持有,作為避暑之用,曾經風光一時,但蔡氏一家遷出後,大宅輾轉易手,其後丟空之今。   雖然大宅看似破爛不堪,但其實它在2007年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但在2010年降至二級歷史建築。而多套電視劇也曾在娛苑取景,包括《京華春夢》、《胭脂扣》、《等待黎明》等,是香港市區為數不多的戰前英式歷史建築。50年代更曾開放給公眾作消遣好去處。不過現在大宅已經荒廢。而昔日在「胭脂扣」一戲中出現的大廳,現在也變得滿滿塗鴉。大屋只剩下古舊的英式圍籬、玻璃及廢置的古舊餐具。   如此具歷史價值的大宅,不是應該加以翻新,活化成為人人都可以入內參觀的大屋嗎?   Photo/WSS 攝影小組

山頂盧吉道 27 號百年大宅,經歷過2016年的「酒店風雲」後,政府多個部門原來已經在一月,批准業主的擴建申請,可以於 27 號地皮內、原有大宅旁,再興建一座住宅建築物。當年成功反對改建精品酒店的保育組織美港聯盟 @abhkorg 表示,擴建新建築物有機會影響排污、斜坡安全、加重盧吉道交通負荷,更會對旁邊的歷史建築構成風險,而工程也可能涉及砍伐樹木,影響景觀及生態,因此「強烈反對此項申請」。有網民就慨嘆,改建做精品酒店,市民都叫有機會親身一探大宅古典的建築風貌,如今保育不成,還「謝絕探訪」,實在可惜。   大宅興建於 1916 年,是盧吉道第一座建築物,2013 年被列入二級歷史建築,再於 2016 年發展商計劃改建酒店遭反對後升格至一級歷史建築。盧吉道上還有不少歷史建築,比如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山頂纜車辦公室、三級歷史建築的爐峰峽電力分站、 34 號 Westcrag 及 28 號大宅等。但如今或即將擴建的 27 號可謂當中最古老,先後經歷過 5 次易手,由第一手屋主 —— 設計出彩虹邨的著名建築行巴馬丹拿(P&T)合夥人,後來變為太古洋行職員宿舍,都一直默默保留著其獨特的新古典主義及殖民地建築風格。   Photo/ hkcor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