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卡夫卡的作品題材鮮明怪異,初讀者或許會覺得故事荒謬無稽,但再讀則發現荒誕的情節與現實生活有幾分相似。本地漫畫家利志達欣賞這位「存在主義之父」,決定以漫畫呈現卡夫卡的10個短篇故事。 利志達早在十多年前已構思繪畫卡夫卡作品,今年終於坐言起行,推出袖珍新書收錄經典文學作品故事,包括:〈War〉—— 戰爭!戰爭!戰爭!;〈Vulture〉—— 果然敵不過牠;〈Passers〉—— 陌生人說陌生人;〈Love〉—— 我的周遭是長茅和利刀;〈Rain〉—— 不停的出現、不停的出現;〈Trees〉—— 真表象vs假表象;〈Road〉—— 路真的要自己去找;〈Wolves〉—— 狼,我們都是;〈Shy〉——啊……;〈Power〉—— 誰擁有,誰就能。漫畫以一頁一畫格的形式,逐頁講故事,今天在書展和藝術中心有售。下個月也會舉辦《卡夫卡》漫畫原稿展覽,萬勿錯過! 《卡夫卡》漫畫原稿展覽 日期:04.08. – 30.08.2021 時間:09:00 - 23:00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地下至三樓賽馬會展廊 免費入場

作為香港最具標誌的交通工具,電車~新裝~真的~很興奮?原來這是居港意大利設計師  Andrea Ponti 適逢香港電車 115 周年,特別設計的無人駕駛概念電車「Island」。當傳統產物遇上全新現代設計,「Island」電車的外觀以黑白色為主,採用了弧形、大玻璃、半透明天窗,靈感來自香港的高樓大廈,讓自然光可以照射到車內。 而在車廂內,為節省空間,設計破天荒建議無人駕駛電車,並建議改為「上車先付款」令乘搭過程更順暢。座位就一改現在的排法,在車廂中央以圓弧狀呈現,呼應「Island」主題之餘,也可配合疫情需要,人人面向外面坐,避免面對面的直接接觸,增加社交距離。 雖然「Island」電車暫時只是概念設計,會不會出現在香港街頭還是未知之數,不過新穎的款式大改現在電車的模樣,如果真的付諸實行,相信也會引來一股打卡熱潮! Photo/ ponti design studio    

今年度書展來到最後一天,竟然出現「雙胞胎」,傳出抄襲疑雲。有網民在 Facebook 提出質疑指,《香港老美 — 老香港的美學印記》內容可能抄襲較早已出版的《香港遺美 — 香港老店記錄》和其 Facecook 專頁,除了書名相似,書中的攝影素材和主題,例如魚木花樹、嫣紅雨樹、港九糖菓餅乾麵飽西餅同業商會、忌廉筒等等也涉嫌「撞橋」。《香港遺美》作者暫時未有回應,而《香港老美》作者黃慶雄就有發表聲明,並提供部分相片原相的 time stamp、訪問日期作證據,澄清書本創作「絕無抄襲,均有引用參考來源」、「指控全無根據」。

最近,莫斯科的蘇聯動畫園在全俄展覽中心開幕,是個關於蘇聯動畫片的展覽。因為,今年正正是蘇聯電影製片廠(現在的俄羅斯電影製片廠「聯盟動畫電影」)的85週年。   提到蘇聯動畫,大耳查布(Чебурашка)一定是經典的代表作,大耳查布擁有一雙大耳朵,外表像猴子又像熊,名字意思是常常站不穩然後跌倒。查布本來住在森林,後來一次意外在裝滿橘子的木箱中睡著了,之後被運到俄羅斯某個小鎮。卡通繪本中還有鱷魚先生蓋拿,蓋拿最擅長演奏俄式手風琴和唱歌,日間會到動物園上班,角色就是動物園裡的鱷魚。這個膾炙人口的卡通主角,由蘇聯兒童文學家艾杜瓦德·烏斯賓斯基在60年代創作。   跟大耳查布有關的印象,還有他片中的一首歌。以前第一次聽時,覺得旋律很不快樂,卻偏偏原來是首「生日歌」,鱷魚先生其實是在感嘆沒有人跟自己慶祝生日。不過後來,卡通片在東歐流行起來,卻又成了人們生日唱的歌。每當我遇到上年紀的俄羅斯人,閒談中提到大耳查布,大家都會不自覺哼起這首帶點悲傷的生日歌。   大耳查布可愛的形象,成為不少蘇聯人心中的國民卡通,不過有人認為,查布身處的社會反映當時蘇聯社會的一些現象。過去很多珍貴的照片都能看到,商店空空如也的貨架,也能吸引大量的人去排隊,這個動畫也有諷刺人們不知道商店賣什麼就去排隊,顯示出當時社會物資不足的情況。   後來,日本購買了查布的版權,2009年將重製拍成動畫,若然去日本精品店,也會看見查布的精品。不過,喜歡懷舊的我,還是覺得蘇聯版本最有味道。   蘇聯時期,美蘇什麼都要鬥一番,從太空競賽到軍事實力,連動畫都要比拚。史大林曾經說過,蘇聯也要有迪士尼水準的動畫。其實蘇聯的動畫,也頗為出色,50年代的作品《漁夫與金魚的故事》(《Сказкаорыбакеирыбке》)﹑《青蛙公主》(《Царевна-Лягушка》)及《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等全都是能上大場面的作品,甚至有人形容這些作品透過著迪士尼的味道。到60年代,蘇聯動畫終於擺脫了迪士尼的味道,創造出很多有蘇聯特色的動畫,例如大耳查布,還有蘇聯版小熊維尼的小黑熊(Винни-Пух),形象十分可愛,同樣是以英國作家米爾恩的小說作為藍本,但創作者說自己創作時從未看過迪士尼版的小熊維尼。   70年代,查布的「爸爸」作家烏斯賓斯基又創作出一套蘇聯卡通片《Трое из Простоквашино》,故事的主角藍貓現在更「代言」牛奶品牌простоквашино。故事主角「費奧多爾叔叔」(Дядя Фёдор)是個很想獨立的紅頭髮男孩,他只有六歲,因為思想成熟,所以被人叫「叔叔」。費奧多爾叔叔想養貓咪Матроскин,但父母反對,於是他就帶著貓私奔了,出走到了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小鎮村莊простоквашино,還跟村裡的狗成為好朋友。2014年有個民調,人們票選了這部費奧多爾叔叔與貓的卡通為「最喜愛動畫」第三名,可見年代雖久遠,但是經典總是歷久常新。蘇聯動畫沒有美國動畫般走到全世界,但他們也有過黃金時期,現在看來,這些作品也相當出色。  

佬編想講的快餐店,並不是那些薯條漢堡的快餐店。想講的,是那種主力賣碟頭飯,或者早餐下午茶食物的陀地港式快餐店。   這些陀地快餐店數量並不多,但都有一種很consistent的味道。店裡門面不大,超過三份二的空間都是廚房,而其他空間通常都是拿來擺貨和落單,想堂食的話,就只有一兩張桌子虛應一下。唔知點解,這些快餐店都喜歡用大張的紙餐單貼滿店內,走進去的時候總有種琳羅滿目的感覺。   佬編對這種快餐店是有特別感情的。一來是因為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裡面梁朝偉經常去幫襯的,就是一間這樣的快餐店。   但另一個喜歡快餐店的原因,是因為以前中學附近的一間快餐店。在灣仔那條短小的街上,那間快餐店是做得最久的一間餐廳,養起了附近一代又一代的窮學生。以前很喜歡去買外賣,因為可以看到裡面的師傅工作。這也是快餐店令人喜愛的原因,他們很透明,由伙計落單執碼,到大廚起鑊炒嘢都一覽無遺,是去連鎖快餐店絕不會有的額外享受。而最後成品,當然也是鑊氣滿滿。   那間快餐店裡面的店員的打扮也很有性格,收銀那位戴住一副圓圓的溥儀眼鏡,永遠著住一件廚師jacket,講嘢永遠急速有趣。炒鑊師傅樣貌長得有點像魔人布歐,但大鐵鑊一拋起來卻會像個超級撒亞人。最令人難忘記的,卻是送外賣的那位師傅,緊身白T是他的返工制服,經常都會留著一顆啡黃的爆炸頭,在電車路上踩著一架就單車送外賣。經開軒尼詩道灣仔段,總有機會看到他。   這些人物情景,在最近去了一次那間快餐店時竟然還沒有變過,令到佬編感到莫大的安慰。經過這些年,有些東西有些人,還是有辦法保住自己原有的樣子。在這個變動的時代,特別讓人珍而重之。  

一講起補鞋,不少人以為「都係黐膠水啫。」少年,你太年輕了! 樓梯鋪根記補鞋紥根美孚50年,老闆蘇師傅當初只是暫替父親,卻慢慢補出興趣,更打出名堂!到外國跑越野山賽,更有同行認得:「佢哋有啲鞋材和贊助商開個 counter 幫人整越野山鞋,去到架補鞋車,直頭認得我!」 甚麼令他補鞋補到揚名國際?補鞋匠又是否只補鞋不買鞋?

時代發展,傳統老店一間一間結業,為了不被淘汰,有百年歷史專造木船用具「律囉」的泗祥號都要轉型。生意總算勉強維持,但面對無人接手,這份傳到第四代的家業正步入黃昏。 可惜?何老闆不以為然:「唔可惜,預計會有呢日。」更直言不想子女接手這門再無前景的生意。他更想見到的是讓店鋪光榮結業,親手為這百年家業劃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