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羅素的紅

未到聖誕啊!明明是12月26日,明明是聖誕啊!我說的是俄羅斯聖誕節還未到,這個話題其實我已經寫過很多次,不過剛好又碰上聖誕,一定要應應節啦。 對於聖誕節的認知,大多數西方國家都會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但俄羅斯人的聖誕節和我們認知的並不一樣。俄羅斯人深受東正教文化影響,東正教會使用的是儒略曆,儒略曆比公曆遲兩星期,東正教聖誕節也因此比西方聖誕晚來。東正教的聖誕是儒略曆12月25日,但換成公曆已是1月7日。按照這個邏輯,東正教的新年就落在1月14日。 不只這樣,我們認知中的聖誕總會有穿著紅色套裝的聖誕老人,俄羅斯也有自己版本的「聖誕老人」。準確些來說,叫「嚴寒老爺爺」,相傳嚴寒老爺爺還有位助手,叫「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 ,其實她是民間傳說的一位童話角色,她在寒冬裡會和老爺爺一起將祝福送給每家每戶。她穿著藍色和白色的大衣﹑帽子及手套,束著長長﹑金色的頭髮。每年聖誕節及新年,俄羅斯街頭會看見很多大人小朋友扮演雪姑娘。 民間傳說中的雪姑娘是用雪堆造而成,關於她的傳說有許多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雪姑娘因為愛上一個牧羊人。但是,雪姑娘不知道什麼叫愛,不知道世間上何謂情,於是母親賜她愛人的能力。最後,墮入愛河的雪姑娘因為有了愛,心變得暖和起來,於是連身體都溶化了。有趣的是,俄羅斯不同地區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聖誕老公公,例如韃靼斯坦的「聖誕老人」和雅庫特的也不一樣。 東正教徒的聖誕節是1月7日,那麼12月25日,他們會做什麼?傳統上1月6日~7日晚,東正教徒會守夜並祈禱,也可以觀看直播,之後便會準備節日晚餐,菜單中包括甜粥﹑魚及餡餅等傳統食物。不過,近年已經越來越少人會在東正教聖誕節去教堂。也有些人會在西曆12月25日與朋友開派對及聚會,有俄羅斯人認為這個較像「湊熱鬧」,對他們來說的宗教意義不大。但隨著俄羅斯人接收西方文化越多,大家在12月25日到朋友家聚會及狂歡,已經很常見。其實,1917年俄國革命後,政府曾經禁止政府人員慶祝聖誕,不過如果東正教徒想唱聖誕歌,可以在家裡唱,亦可在教會內傳福音。 在我的認知中,大部分俄羅斯人都重視新年遠多於聖誕,他們會為新年添置新衣﹑新裝飾﹑家人的禮物等等,不過最重要的主角是樹。俄羅斯人會為新年添置樹,這棵樹其實與我們所知的聖誕樹差不多,不過主要用作慶祝新年之用,不少俄羅斯人還會特地到鄉郊地方買一棵真的新年樹回家擺放。同樣地,俄國革命後,布爾什維克在30年代開始,為蘇聯兒童組織新年派對Yolki(俄語中樅樹的意思),派對中會有俄版聖聖誕老人及雪姑娘表演,也會派發很多禮物給小朋友。這類型的活動在當時的蘇聯十分流行,有指因此「聖誕樹」就成為了蘇聯人的「新年樹」。那麼新年有什麼習俗及有趣的歷史?新年再說吧!

如果大家有留意俄羅斯人的名字,都會覺得很複雜,女孩子的名字總有「娃」,男孩子則「夫」或「斯基」?今日就來拆解俄羅斯人的名字,他們的名字由「名字」﹑「父稱」及「姓氏」組成,以俄羅斯總統普京作為例子,他的全名是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其實普京(Putin)是他的姓氏,他的名字是弗拉基米爾(Vladimir),餘下的弗拉基米羅維奇Vladimirovich是父稱,意思是弗拉基米爾之子,憑父稱可以知道,普京的父親,名字也是弗拉基米爾(Vladimir)。   常見的俄羅斯名人,我們譯名多數都以他們的姓氏為主,例如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文學泰斗托爾斯泰等等,這些都是他們的姓氏,因此看見「斯基」﹑「夫」,基本上可確定那是姓氏,當然有些例外,例如普京就沒有「斯基」和「夫」。女性的姓氏,則通常以「娃」作尾,例如網球員舒拉寶娃(Sharapova),她的爸爸是男性,所以是舒拉寶夫(Sharapov);也有用「娜」作結尾的,普京姓氏是Putin,他的女兒寫的姓氏則是Putina,結尾也是多了a。至於何時是娃,何時是娜,就牽涉到俄文的發音規則,在此不詳細解釋。男性的父稱結尾多數為「維奇」,女性則多數是「芙娜」。今次只簡單地讓大家有個概念,因此從大原則上解釋。   日常生活裡,與朋友溝通,基本上用愛稱也可。由於俄羅斯人名基本上都是某幾個,很容易出現撞名的情況,因此要用對方的名字加上姓氏以作辨認。電影《黑寡婦》主角叫娜塔莎(Natasha),其實屬於小名,本名是Natalia。與俄羅斯人相處過的,都會知道他們的名字,很多事會帶著小名,即是愛稱,是比較熟悉的人才能叫的。例如Dmitry的愛稱是Dima,Maria愛稱是Masha等等。也有些不分男女的小名,例如Sasha代表Alexander及Alexandra。   不過某些情況下,則是名字加父稱一起使用,例如是表示尊敬。記得初到俄羅斯留學,我經常記不住老師的父稱,有時想找Maria老師,教職員都會說,這裡有很多Maria,你找的Maria父稱是什麼?因此父稱真的非常重要,除了分辨相同名字的人,也是禮貌的表現。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與普京會面時直呼其名,有指是希望表現親近,但普京的反應就顯得驚訝,這也顯示出俄羅斯人對名字用法的規則。   以前上課時,俄文老師說過,俄羅斯人姓氏的起源很有趣,80年代在莫斯科有姓氏「莫斯科夫斯基」﹑「莫斯科夫金」等,這些都顯示出他們與莫斯科的關聯。人們也會用自己的特徵變為姓氏,例如「托爾斯泰」其實有肥胖的意思﹑「別利亞科夫」指擁有淡黃色頭髮的男人。姓氏有時也會透露出遠古祖先的職業,我有一位老師的姓氏與森林有關,她說她的祖先是從事伐林行業的,雖然家裡早已沒有人伐木了,但從姓氏還是可以追尋祖先的過去。此外,因為俄羅斯人信教,據說以前也會將動物當作神去敬拜,也會用動物作為姓氏,俄羅斯前總理梅德韋傑夫(Медведев)則是熊的意思,亦有人以兔﹑鴨等作為姓氏。   姓氏也隨著政治氣候而改變,比如說俄羅斯帝國的末代沙皇叫尼古拉,根據書籍記載,自二月革命之後,將孩子命名為尼古拉的人大減。取而代之的是革命領袖列寧的名字,叫弗拉基米爾(沒錯,普京也是這個名字)的小孩幾年間,增加了差不多十倍,可見政治與改名字也是息息相關。

人名   俄羅斯   羅素的紅   

冬天飲雪水並非只在歌詞中看到,俄羅斯出名寒冷,但俄羅斯人也是冬天的冠軍。因此,冬天永遠會做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包括零下十幾度,冒著嚴寒浸冰浴慶祝東正教主顯節,還有冬天吃雪糕。沒錯,俄羅斯人即使在零下 30 度也能吃雪糕。   俄羅斯人冬天夏天喜歡吃雪糕,天晴下雪都愛雪糕。我曾經看過一則報導,指二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冬天時在前往與史大林見面時,發現街角有一群俄羅斯人,於是他問副官,他們在做什麼,結果的回應是「他們在吃雪糕」。不得不說,俄羅斯人對於雪糕的喜愛是超乎我們想像。而且,至今仍然有人認為,蘇聯的雪糕是世界美味。因為傳統的蘇聯雪糕是非常有名的,至今俄羅斯有些老牌食品工廠,也依然用舊配方生產類似的雪糕,甚至連包裝都極具「蘇味」。有指,以往外國人都驚嘆蘇聯雪糕的美味,說到訪蘇聯的三個原因是,芭蕾舞團、國家馬戲團和雪糕,可見蘇式雪糕的受歡迎程度。所以蘇聯雪糕從來都是商店「鎮店之寶」,蘇俄雪糕的成功之道,絕對關乎蘇聯美食科學,在 30 年代時,政府製定關於雪糕的生產標準,也規定了某些品牌的成分和生產方法,包括不能加入任何化學物質,只能用新鮮的原材料,因此大家都認為他們的雪糕的奶味特別新鮮。生產商用 50 克或 100 克的包裝放在街頭小攤、售貨亭及咖啡館出售,深受大人小朋友的歡迎。70至80年代,甚至有品牌的冰淇淋管,上面覆蓋著牛奶巧克力,售價是 28 戈比,當時28戈比可以乘坐九次電車,可見它的售價甚為昂貴。   俄羅斯農業銀行行業專家中心 今年5 月日表示,到 2021 年底,俄羅斯的雪糕消費量預計將增長 1%,達到每人 3.1 公斤,創下十年的記錄。俄羅斯2020年雪糕產量為45.1萬噸,加上俄羅斯開始向國外銷售雪糕,過去十年的出口量增長了八倍,從 2010 年的 3,000 噸增加到2020 年的 26,000 噸,主要銷往其他前蘇聯加盟國家。  …

俄羅斯   羅素的紅   雪糕   

2021年,西伯利亞東部有村民發現兩隻孤兒小貓,當時牠們每隻的重量都不足200克,後來得到布里亞特共和國烏蘭烏德民族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的照顧,之後送到莫斯科。小貓們一到莫斯科就被命名為Alisa 和 Brungilda。貓咪真可愛,貓咪可愛是常識吧?俄羅斯有隻毛茸茸的貓,喜歡獨處﹑體型很小但看起來很巨大,還是出色的「獵人」——牠就是帕拉斯貓(又名兔猻)。 帕拉斯貓(Pallas)通常也被稱為manul 貓,因為彼得·帕拉斯 (Peter Pallas)命名,帕拉斯早 於1776 年第一次描述這種貓科動物,更將其歸類為Felis manul。帕拉斯貓看上去有點像家貓,但其實是來自中亞的小型野貓,而且生活習性十分隱蔽。牠們擁有毛茸茸的臉和大耳朵,長得非常可愛,由於毛髮蓬鬆,令牠們看起來體型相當大,但實際上,牠們體型與家貓差不多,平均只有 26 英寸長,重10 磅。網絡上很多Memes圖也是配上帕拉斯貓趣怪的表情。原來,帕拉斯貓比起其他貓科動物的臉更短,耳朵又比大多數貓科動物中看到的更低且距離更遠,因此看上去有點像酣長類動物,因此更像「有表情」。 帕拉斯貓主要生活在無人居住的後貝加爾草原,以及和該地區接壤的蒙古部分地區,部分中亞地區都有牠們的踪影,甚至伊朗也出現過。牠們身上蓬鬆的毛髮是最重要的特徵,幾乎是所有貓科動物中最長和最密的,可以幫助牠們承受於15,000英尺海拔高度上的寒冷天氣,也能於乾旱的地方生存。根據資料,帕拉斯貓喜歡獨居,每隻貓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地」,基本上只在春天交配季節時才會與其他貓一起。牠們是出色的捕獵者,專門在草原中伏擊細小的獵物。科學家於2017年發起過一項研究計劃,希望揭開這種野貓的神秘面紗,他們在蒙古戈壁古爾萬賽汗國家公園的山脈,放置了一套遙感野生動物相機,竟然捕捉到成年帕拉斯貓日間四處嗅探的鏡頭,還有可愛的幼崽的鏡頭。研究人員指,這是很珍貴的影像,有助科學家更了解這個歷史已久的野貓的生活習慣。 帕拉斯貓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專家認為牠們最早於約500萬年前已經出現,但記載牠們的史料並不多。自然環境近年屢受破壞,有些甚至受到森林砍伐等直接損害生態系統的活動破壞,帕拉斯貓可以棲身的地方也逐步減少,這絕對不利保育牠們。 目前,動物專家指帕拉斯貓在俄羅斯境內有3000隻左右,估計蒙古境內數量較多。  

「我是一個西伯利亞人,冬天的冠軍。」歌仔都有得唱,但到底冬天的冠軍是不是真的在西伯利亞,西伯利亞人又是否真的很耐寒? 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部有一村莊,位於薩哈共和國的奧伊米亞康,被稱為「極寒之地」,奧伊米亞康在 在土著雅庫特人的語言中意為「永不凍結」的意思,是否相當有趣。這裡的生存條件非常極端,世界氣候研究人員都紛紛到訪過極寒之地,想一探其神秘面紗。薩哈共和國資源豐富,但氣候極端,冬天平均氣溫是攝氏-40度左右,每年一月基本的平均氣溫都是攝氏-46.4度。對於攝氏-46.4度,我們似乎都難以想像。奧伊米亞康得到「極寒之地」的盛名,必定要提及1926年曾經出現攝氏-71.2度,更寫入世界紀錄,這幾乎是有人居住的地方測到的最低溫度。自此,奧伊米亞康便與「極冷」掛上等號。因為,幾乎只南極洲沃斯托克站的攝氏-89.2氣溫可以超過它。   事實上,自1926年至今,都有不少人質疑這個「最低溫度」的真確性,提出質疑的人指這是一個理論數字,由蘇聯科學院院士定為「可能」的最低溫度。因此,不少西方科學家都認為這是蘇聯浮誇手表現,只為在世界上出名。雖說奧伊米亞康以「冷」聞名,但六至八月的天氣也並非只有零下,有時甚至會出現攝氏30度以上。   不過這並不影響奧伊米亞康的寒冷程度,當地規定,氣溫降至攝氏零下52度,學校就會停課。否則,只差一點點的零下51度,還是要冒著寒風前往學校。網上不少照片都顯示,在零下60多度的天氣下,居民出門基本上要把全身包裹好,如果沒戴手套手一定會凍,露出的眉毛及眼睫毛都會結冰。很多居民依然依靠皮草來保暖,因為過於寒冷,他們說不得不依靠最原始的方法去保護自己。村莊主要的居民是雅庫特人,是俄羅斯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西伯利亞的主要民族。居住在如此冰冷的地方,雅庫特人也流傳著一些生活習慣,例如在冬天雅庫特地區河川﹑湖泊結冰之時,他們會冒著攝氏零下40度的寒冬,採收冰塊,他們將冰塊割成長方形再拉上岸。這些冰塊就是他們的飲用水來源,冰塊拿回家後,他們會將冰塊放在屋外面,需要時就拿一塊。吃方面,他們的主要飲食是魚、馬肉和奶製品,會在夏天採集野生漿果來彌補水果的缺乏。   居民於這裡成長,也早已習慣在這種天氣下生活。根據外媒報導,村內曾有牛奶加工廠,但早於十多年前關閉。因為,這種天氣對奶牛來說太嚴苛,人們要用皮袋將奶牛的乳房包起來,帶去散步的奶牛仿似穿上「胸罩」一樣,以免凍傷。當地商店售賣的牛奶都是一塊塊冰狀的,居民一般會將冷凍後的奶放置在地窖中。順帶一提,雅庫特有種馬,名字就是雅庫特馬,是一種小型馬,身高不過150CM,特色是身上的皮毛又長又厚又,在如此寒冷的地方也能安然無恙。   極端天氣也讓村民在埋葬死亡的人時產生不便,因為天氣太凍,難以接觸到泥土,因此他們要點火燒幾個小時,作用是讓泥土解凍再開始挖掘,這個步驟要不停重覆。有些居民說,挖一個墓穴每每要花上幾天日時間。不過,寒冷的天氣也成為奧伊米亞康的機遇,不少人認為這種極寒天氣是新鮮體驗,因此俄羅斯國內也有不少旅行團,是到奧伊米亞康旅行,而且旅人還會購買刻有攝氏-71.2度的標記。未來奧伊米亞康還有多寒冷,我們難以預計,俄羅斯科學家指出在過去的50年,在西伯利亞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攝氏4度,將令很多凍土融化。

到俄羅斯留學前,已經聽聞該國很多「煙民」,真正在那邊生活後,發現這的確屬實。我有位朋友,煙不離手,有次跟他外出吃飯,他想抽煙才發現自己沒帶打火機。他並沒有焦急,反而在商場門外向一位青年「借火」,我本以為借完就算,誰知他們聊聊會去哪家餐廳,聊了當日的天氣,一來一回花了近十五分鐘。後來,我問他,你們都喜歡借完火聊個天嗎?他說俄羅斯人很喜歡聊天,而且會很認真聽對方說話,所以不經不覺就這樣了。   煙草是什麼時候出現在俄羅斯?這也存在幾個說法,有指第一位嘗到煙味的是恐怖伊凡,1553年有英國的船因風暴被迫停泊俄羅斯,船上的貨品包括煙草,俄羅斯人一試難忘。不過之後俄國也禁了煙,因為認為煙和魔鬼有所關連,違者可以被流放遠東,但歷史記載此類法律似乎未有強烈地執行。因此也有人說俄國第一個禁煙計劃早於17世紀開始,當時執政的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 (Alexei Mikhailovich)就提出是禁煙,不過當時的原因是避免吸煙引致火災。   但煙草在俄羅斯地位得到重視,是彼得大帝十分喜愛用煙斗吸煙,甚至投入大量資金去讓煙草流入俄國。不過,普通市民基本上不用煙斗,因為煙斗是貴族的象徵,因此他們會用「聞」及「吃」。之後有記載指葉卡捷琳娜女皇也喜歡聞煙草,當時連女士都開始吸煙,風氣蔓延整個社會。其實俄羅斯也有自己生產的煙草,十月革命前聖彼得堡生產的煙草是佔全國煙草製品八成。   俄羅斯的煙民的確多,而且蘇聯時期開始,人們已經習慣吸煙,蘇聯的電影中,主角說幾句台詞就少不免吸起煙來。甚至蘇聯的領導人都有吸煙的習慣,因此令這個國家男女老少都好煙。蘇聯時期物資缺乏,有些歷史照片展示了人民為了買煙,會花幾小時去排隊。   近年俄羅斯吸煙人口比例有下降的趨勢。去年俄國衛生部公布數字,指俄羅斯吸煙者人口比例在27%左右。另外,相比2013年,15至19歲的吸煙人數下降了約一成。,俄羅斯政府一直大力打擊吸煙,原因之一是俄國人好煙和酒,加上醫療系統不算是十分完善,國民平均壽命並不高。普京政府希望借打擊吸煙,來改善公共衛生情況,以及提高國民壽命,因此一直有新聞指政府研究禁止2014年後出生的人士買煙。有研究員認為,俄羅斯電影經常出現吸煙情況,還有無處不在的煙草廣告,也是讓國民愛煙的原因之一。2021年1月1日開始,醫療機構、銷售場所、站點和倉庫均禁止吸煙。事實上,2013年開始已經實施了公共場所禁煙令,包括教育場所、文化、體育機構等等都禁止吸煙。根據研究數據,在禁煙令生效後,俄羅斯的被動吸煙減少了約七成。  

俄羅斯   煙民   羅素的紅   

你是否一個迷信的人?香港人有不少的禁忌及迷信風俗,有人非常篤信,有人則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不特別理會。從小母親都叫我在盂蘭節期間將額前瀏海梳起,這樣才不招陰氣。要數迷信文化,生活在香港的我們實在非常熟悉。不過,原來俄羅斯人有各種迷信及習俗,雖然有些現代已不太理會,但有些仍然盛行。   最直接的例子,便是送花的禮儀,我也說過俄羅斯人事無大小都喜歡送花,生日必須收花,婦女節的街頭更是滿滿的花海。我們生活的社會,喜愛成雙成對,這才算是好兆頭。不過,俄羅斯人卻認為雙數的花,是送給逝者的,因此送花給俄羅斯人,切記不能送雙數。   說起生日要送花,我們習慣會預祝別人生日快樂。 遇上好朋友生日,碰巧正日沒有時間與他慶祝,很多人都會選擇提早慶祝,但這在俄羅斯是不太可行的,除非你的朋友並不是那麼傳統的俄羅斯人,否則很容易會「犯禁」。原來俄羅斯人不流行提早慶祝及預祝生日,因為他們認為提早祝賀生日是不吉利的,甚至預祝生日,就等於壽星可能活不到生日那天的意思。2018年俄羅斯舉辦世界盃時,我跟隨電視台到當地採訪,剛巧一直接待我們的俄羅斯導遊說明天會告假一天,因為那是她的生日,其他人非常高興地張嘴,說到「祝您…」時,導遊很緊張的說,「不要祝我生日快樂,因為在俄羅斯,這是個禁忌呢。」她開心地說,大家的心意收到了,不過祝福說話就可以免去。   不過,有一個迷信小習慣,現代的俄羅斯人已非人人都會做,但是是我覺得有趣的小習慣之一。我曾經在蘇聯電影中,看見戲中主角準備遠行時,會在玄關突然停下,坐在行李箱上沉思一分鐘。後來問過朋友的媽媽,才知道這是蘇聯時期已有的習俗,甚至有些國家受到俄羅斯或蘇聯文化的影響,亦有這個習慣。   有一個說法是,這個民間傳統起源於古斯拉夫時代,甚至是更早。為什麼要這樣做?有人說是因為俄羅斯人深信家裡是有靈魂或精靈的存在,如果出門前坐在行李箱上,可以讓精靈誤以為主人並沒有要出門,因此精靈便不會趁主人不在家時搗亂。另外,精靈以為主人沒有出門,也就不會跟在旅途上令旅程出現惡運。隨著時代變遷,這樣做的人可能已經比以往少,但還是有的不少人仍保留這樣的習慣。   要說俄羅斯人迷信的東西還有很多,例如他們相信倒翻鹽會引來惡運,在鞋子裡放一個硬幣就可以帶來好運等等。如果有機會去俄羅斯旅行,記得小心不要「犯禁」!      

俄羅斯   羅素的紅   習俗   

上月底,一群「古拉格孩子」(Children of the Gulag)向俄羅斯最高法院提出針對國家杜馬的集體訴訟。「古拉格」,是一個承載著蘇聯駭人歷史的名字,它的起源是1919年蘇聯有法令啟動了強迫勞改制度,30年代則由秘密警察總局建立了古拉格。   「古拉格孩子」是古拉格囚犯的子女,有些甚至在勞改營中出生,不過很多都是一出生就被帶到孤兒院。莫斯科古拉格博物館館長羅曼諾夫說,這些古拉格孩子現在大多已經超過70歲,早已經不是「孩子」了,目前俄羅斯只剩下大約 1,500 人還活著。歷史上,1991 年通過了《政治壓迫受害者康復法》,法例承認這些兒童是受害者,他們有權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並最終授予他們返回出生地的權利。 2019年,俄國憲法法院裁決,命令政府實現為「古拉格孩子」提供經濟方式的幫助,讓這群人搬回父母被史大林驅逐前居住的城市。有些例子是,蘇聯解體後,政府承諾會在他們的家鄉安排住房,但等待超過三十年,始終未能成真。   其中有名婦女因為父親被捕後,她也被驅逐出莫斯科,流亡在摩爾多瓦蘇維埃共和國,後來賣掉家庭公寓後回到了俄羅斯。她用這筆錢,在距離首都莫斯科 5 小時車程的地區,買了一間小屋,和兩個女兒住在那裡,每月領得退休金 220 美元,小屋沒有熱水,冬天只能燒木頭取暖。就在2019年憲法法院裁定她們有資格在莫斯科獲得住房,但因為官僚制度及其他問題,申請仍然未有回音。   史大林時代的古拉格勞改營,很多人活著進去,卻沒有命活著走出來。1973年,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的作品——《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面世,人們對「古拉格」才有了概念,才知道那是一個如何的無間地獄。書名中的「群島」並非指真實的島,而是指各個勞改營及其制度,作者索忍尼辛參與過戰爭,立過功得過獎,後來因為與朋友的通信之中,批評了史大林,結果被判勞改。看這部作品,需要強大的心臟,否則每讀都覺得心臟負荷不了,快將窒息。勞改營中曾經存在過的人,苟延殘喘的活著,依稀記得他寫過一位鋼琴家寫了一曲,但琴譜被撕掉了,因為音樂過分沉重。不少人評論這書到底多少真實,多少虛構。   事實上,資料顯示,有人能從古拉格獲釋,不過大部份前囚犯都無權居住在都市地區,必須在至少 100 公里外定居,而且找工作也很艱難。不少人希望回到自己出生的城市,但因為沒工作沒錢,負擔不起回家費用的人,就只能在勞改營附近定居。有些人即使幸運地離開勞改營,也一輩子蒙受著陰影,有婦女到成年後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出生地方,不過因為過去的悲痛經歷,她至結婚後都沒有告訴丈夫,自己曾經在古拉格營。那麼再幸運的一群,有足夠資金回到出生地,但卻發現早已人面全非,自己住的地方被沒收,甚至已經重新分配給別人。   史大林死後,由赫魯曉夫繼任,他宣布特赦古拉格囚犯。對於古拉格的真實一面,其實未算完全揭開,不過根據一些歷史說法,30至40年代,古拉格裡面有超過五十萬人死亡。古拉格遺下的傷痛永遠無法抹去,如今,古拉格亡者遺下的子女,又能否在生命終結前,得到一個回家的答覆?  

講起俄羅斯的女孩子,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她們很美麗,多數也有美好身段,所以說俄羅斯很多美女也絕不過份。在這前提下,如果被人讚你長得像「俄羅斯人」,絕對是讚美。   一位烏拉圭女明星娜塔莉亞.奧雷羅(Natalia Oreiro),以前出席俄羅斯Talk Show時開玩笑地表示自己想得到俄羅斯護照,主持人當時還說奧雷羅是「長得最像俄羅斯人的外國人」,不知道大家是否也認同?但她這番「玩笑」竟然成真,奧雷羅早前接受訪問時指,自己於2020年6月申請了俄羅斯公民身份,最近則得到總統頒令。塔斯社報導,俄國政府公告顯示,總統普京簽署了行政命令,授予奧雷羅和她的兒子俄羅斯公民身份。   奧雷羅是一位來自烏拉圭的歌手及演員,平時活躍於慈善活動。過去也有外國演員得到俄國公民身份的例子,例如美國演員史蒂芬·席格 (Steven Seagal)2016年也得到普京簽署總統令,獲得俄羅斯公民身份。席格本身是普京的朋友,曾經形容普京是「世上偉大的領導人之一」。甚至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時,他認為俄方行為「非常合理」,之後更在當地舉行了一場音樂,被視為十分親俄的人,有報導指2013年他獲普京提議任命為俄羅斯駐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名譽領事。普京透過發言人說,席格對俄羅斯的熱情全世界都知道,加上他是著名演員,所以樂意讓他成為公民。   事實上,席格和俄羅斯甚有淵源,他祖母來自俄羅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祖父母從聖彼得堡移民到俄羅斯。除了席格,還有好些公眾人物都獲得過俄羅斯公民身份,例如法國演員杰拉爾·德帕迪約(Gérard Depardieu),他是一位著名的法國演員,因為不滿法國的稅率高,2012年尾放棄法國籍,第二年得到俄羅斯國籍。   其實還有很多知名的演員,他們都來自俄羅斯,或者有俄羅斯血統。例如被稱為擁有盛世美貌的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出生於美國,但他說自己是「半個俄羅斯人」,因為他的外祖母是俄羅斯人。海倫美雲(Helen Mirren),是受人喜愛的英國演員,但報導指她的父親是俄羅斯人,因此她有一半俄羅斯人血統,也是俄羅斯貴族﹑倫敦外交官的孫女,當時因為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所以這位外交官選擇留在英國,海倫美雲則在2009年曾經到訪祖父居住過的地方。有趣的是,海倫美雲曾於HBO的迷你劇「凱瑟琳大帝」中飾演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好像也呼應了她的俄羅斯血統。

俄國   明星   羅素的紅   

莫斯科地鐵最近推出FacePay人臉識別支付功能,乘坐地鐵不用帶手機和支付卡也能暢通無阻,你的通行證就是Your face。莫斯科地鐵有電子Troika卡(類似香港的八達通),也有多次乘坐的車票,不過每次坐地鐵,都仍然看見不少人到售票處買車票,加上俄羅斯人工作節奏較慢,因此「大排長龍」是常見的現象。   根據俄羅斯當局說,這是「世界第一個」用面部識別技術的地鐵支付系統,目前已經在首都莫斯科二百多個地鐵站中安裝了支援FacePay的閘門。要啟用此功能,乘客需要下載莫斯科地鐵手機應用程式,在裡面個人資料及上載相片,還有將銀行卡連結就可。之後到地鐵有特定標誌的閘門時,只要望向攝影機,就能進入。不過目前疫情仍然肆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配戴口罩,這樣也能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支付車資嗎?不用擔心,莫斯科交通部表示,戴口罩都能識別,可見系統的強大。   每次說到人臉識別等科技,大眾少不免會擔心私隱問題。莫斯科交通部門的官員說,乘客的所有資料及數據都會經過加密處理,而閘口上的鏡頭不是識別臉部圖像或個人數據,而是識別「生物密鑰」,因此系統絕對安全。   報導一出,已經有俄羅斯人權分子表示,這只是政府用作監控市民的幌子,認為俄羅斯一直用大量臉部識別系統去監控國民,所以這套技術也會用作監控反對派等異見人士。這些擔心並非多餘,因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確處處有攝影機,有報導指莫斯科有超過18萬個可以識別人臉的攝影機,也是因為「天眼」遍佈城市,早前警方成功拘捕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根據俄媒報導,俄羅斯當局透過人臉識別科技,曾拘捕十多名參與示威的人士。人臉識別雖然是高科技產品,但是否百分百準備?因為去年俄羅斯則曾發生一宗「點錯相」的案件,一名男子在莫斯科地鐵被警察拘捕,後來發現是人臉識別系統在試驗期間出錯,錯認此男子為警方通緝的另一人。因此,民眾對於新科技的不信任及不安,也是情有可因。莫斯科地鐵表示,FacePay是支付方法之一,民眾可以因應自己的需求及喜好去選擇使用哪種支付方法,絕對是自願性質,不用過份擔心。

地鐵   羅素的紅   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