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羅素的紅

莫斯科大劇院(Bolshoi Theatre)是俄羅斯首屈一指的劇院,很多俄羅斯人說,一輩子一定要在那兒看一場演出。近日,莫斯科大劇院演出時發生意外,在歌劇《薩德科》表演期間,一位37歲的演員被佈景當場壓死。死者是庫列什,從事舞台工作已經20年。   根據現場影片所見,當時舞台上正在更換佈景,可以清晰看見佈景從高處慢慢下降,前面的一群演員仍然在演出,突然有一兩個演員揮動雙手,似乎是向舞台外的工作人員求救。事出突然,不少的現場觀眾以為那是表演的一部分,劇院表示意外發生後隨即疏散觀眾 。很多都以為是設定好的其中一幕,直至有人大聲呼救,其他工作人員連忙處理。不少人事後才從新聞及社交平台得知意外的發生。報導指死者的死因仍在調查中,不過有人說當時庫列什在佈景下降時「走錯位」,因此被佈景壓住。   劇院過去也曾發生致命意外,2013年7月,一位資深的小提琴手從舞台上掉下來身亡;2011年則發生過芭蕾舞者向藝術總監潑腐蝕性液體的可怕新聞。   莫斯科大劇院其實早於1776年始建,後來因為火災再次重建,現在所見的建築於1856年落成。劇院地理位置鄰近紅場,處於莫斯科的中心地帶,也是不少遊客必到之處。在俄羅斯人心目中,也將「到莫斯科大劇院看表演」列入人生必做清單裡面,俄羅斯100盧布紙幣上也印有劇院建築,可見其地位之重。   提起莫斯科劇院的意外,或者不少人仍然記得2002年莫斯科歌劇院的人質挾持事件。人質挾持事件並非發生「莫斯科大劇院」,而是莫斯科東南區一個文化宮內的劇院。2002年10月23日,40多個車臣分子闖入劇院,將在場七百多人挾持做人質。電影《天能》開場的歌劇院任務,有指就是取材於莫斯科歌劇院人質事件。當時他們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共和國,但俄羅斯政府態度強硬,決定透過劇院的通風系統,將所有人麻醉然後攻入劇院。俄羅斯特種部隊最後擊斃了多名恐怖分子,另外救出超過120個人質,但當中有些人因為引入過多「芬太尼」死亡。   特種部隊所用的「芬太尼」,其實是一種很強的止痛劇,功效相比嗎啡更加高出50至100倍。人質事件後,不少人批評俄羅斯政府的態度強硬,而且讓人質置身於危險中,由於採用「芬太尼」麻醉劇院內的人,令多人質最終身亡,使社會有好些聲音批評俄方只顧面子,不顧人命安全。  

俄羅斯   劇場   羅素的紅   

10月1日,俄羅斯聖彼得堡聖以撒教堂聚集超過一千人,他們在見證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來的首場皇室婚禮。賓客席上也有來自前保加利亞王室的成員。新郎是40歲的喬治.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大公,他出生於西班牙馬德里。根據報導,新郎的曾祖父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堂弟,他的母親自稱是女大公,表示自己是俄羅斯帝國王位的繼承人。   選定於聖彼得堡舉行婚禮,因為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建立於1613年,王朝中有很多為人熟悉的沙皇,包括提升俄國國力的彼得大帝。1917年被布爾什維克推翻王朝,被稱為「末代沙皇」的尼古拉二世下場慘不忍睹,他與皇后及五個子女於1918年被處判。不過他的堂弟弗拉基米爾·基里洛維奇大公則在1917年逃到芬蘭,之後更在西歐定居。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政權被推翻後,居於俄羅斯葉卡捷琳堡一個工程師的地下室中,歷史資料記載,後來布爾什維克的秘密警察殺害了尼古拉二世夫婦﹑他的五個子女,還有醫生﹑管家及僕人等等,死亡人數超過十人。他們遇害的日子,東正教會會有紀念活動,在他遇害100周年時,曾經有遊行,從他遇害的地點出發,步行五小時到他屍體被發現的地方。   關於這段歷史,有部分俄羅斯人認為秘密警察手段兇殘。歷史學家的研究指,由於布爾什維克將很多文件都銷毀,但仍然有充分研究顯示,當時作出殺害沙皇的決定,是得到列寧首肯。但有好些人都不能理解,沙皇遇害時已經一年多,社會上對於恢復帝制,或擁護沙皇的人並不多,到底為什麼布爾什維克決意將其剷除?   歷史上的尼古拉二世,被描述為一個資質平庸,性格溫和的人,有報導指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曾經擔心尼古拉「坐不穩王位」。也不知道他算不算生不逢時,主政時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俄羅斯超過三百年,制度上令俄羅斯仍然停留在中古世紀,以帝制作主軸的國家。但此時的歐洲已經捲起工業革命的浪潮,加上後來參與各國戰爭,軍隊死傷慘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俄國,更加是戰爭失利,軍費的支出令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革命的種子也自然埋下。要說他倒台的原因,有太多,不論是他本來的性格,還是君主制度的改變,都影響著他的命運。   1917年先是一場二月革命,令尼古拉二世退位,為羅曼諾夫皇朝三百多年統治畫上句號。之後的十月革命,是俄國重要的歷史事件。列寧領導著布爾什維克推倒臨時政府,將皇室成員拘捕,後來便是大家熟悉尼古拉二世的悲慘下場。曾經有傳聞說他其中一個孩子逃過一劫,但最後以證實全家無人生還。尼古拉二世死後,經過很長時間才得到真正的安息。他們的葬禮於1998年7月17日於聖彼得堡舉行,1918年遭到滅門後,經過80年才能於彼得保羅大教堂入土為安。  

Netflix劇集《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早前爆紅,改編自Walter Tevis 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述一個天才少女,如何從寂寂無名,一步步成為知名棋手。劇集大獲好評,之前得到兩項金球獎項,最近也奪得艾美獎獲得最佳迷你劇的獎項。   電視劇劇情屬虛構,不過當中有些人物是真實存在。你們或許記得,《后翼棄兵》最後一集中,一位旁述員描述主角咯哈蒙的特別之處時,說過一句「真的,是她的性別。甚至這在俄羅斯也不是獨一無二的。還有加普林達什維利,但她是一名從未與男性對賽的女性世界冠軍。」(really, is her sex. And even that’s not unique in Russia. There’s Nona Gaprindashvili, but she’s the female world champion and has never faced…

一年一度的歐洲歌唱大賽今年將於荷蘭鹿特丹舉行,這個由歐洲廣播聯盟主辦的比賽,由1956年已經開始,成為歐洲人每年一度的盛事。俄羅斯今年由女歌手Manizha以作品《俄羅斯女人》出戰,她生於塔吉克斯坦,亦是首位代表俄國出賽的塔吉克裔的歌手。她的參賽作品主要以俄羅斯女性意識轉變的過程作為主題。Manizha本身關注同性戀及種族歧視等等的社會議題。   歐洲歌唱大賽,較勁的除了是歌藝,有時少不免會涉及政治。近年最矚目的要數2016年,烏克蘭歌手賈馬拉演唱歌曲《1944》奪得冠軍。這首歌早於放上舞台前就引起爭議,因為歌詞提到史大林在克里米亞半島實行的種族清洗   —— 當陌生人來臨。他們進到你屋裡,他們殺光你全家,還說:『我們無罪,無罪。』   1944年,史大林在克里米亞強制遷徙及清洗韃靼人,至後來二戰尾聲,紅軍指控克里米亞韃靼人與納粹勾結。在不少人心中,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命運是悲慘的。   烏俄兩國在歐洲歌唱大賽的政治交鋒又豈止這次。2017年,大賽的主辦城市是基輔,烏克蘭當局指,俄國代表尤利婭·薩莫耶洛娃(Yuliya Samoylova)2015年非法俄羅斯入境克里米亞舉行演唱會,因此被禁入境烏克蘭三年。由於參賽者被禁入國非常罕見,連歐洲廣播聯盟主席都去信烏克蘭總理,直指大賽變成了政治工具。不過烏克蘭政府堅持做法,最後俄羅斯亦拒絕歐洲廣播聯盟提出以視像方式參賽等方案,直接退賽,最後也沒有轉播賽事。事情還未完結,俄羅斯後來宣布,薩莫耶洛娃會於5月9日勝利日到克里米亞的城市演出。   不少人說,歐洲歌唱大賽本來就不應該牽涉政治,可是作為一個國與國之間的比賽,不染政治真的那麼容易嗎?即使不捲入政治旋渦中,近年似乎也無可避免的牽扯到社會議題,芬蘭曾經有兩個女生接吻的表演片段;代表奧地利出賽的變裝皇后登上頭條。在現代化及全球化的氣候,政治早已不再是刀劍相向,更多的是利用媒體及軟實力去操控棋盤。

OASIS   歌唱   歐洲歌唱大賽   ...

歐國盃進行得如火如荼,相信不少人也有「觀戰」。近日,一個俄羅斯女子舒米莉納(Maria Shumilina)則成為網絡紅人。因為早前一場在聖彼得堡賽事中,她穿著性感地闖人球場。由於她的衣服上印有加密貨幣交易公司的名字,因此不少人認為她是借賽事宣傳。在這次「行動」中舒米莉納獲得100萬粉絲,不過因為她干擾球賽的行為,令球迷大感不滿,大會已經取消她的進場ID,之後的球賽也沒法觀看。但舒米莉納似乎不覺得抱歉,還在社交平台上載了自己被捕的照片。 其實舒米莉納幾乎是參考了2019年歐洲冠軍聯賽中跑進場脫衣一砲而紅的沃蘭絲基,連衣著也有點相似。當年除了沃蘭絲基,還曾經發生過男子亂入球賽的情況,後來報導說這名男子的目的是宣傳色情網站。之後發生沃蘭絲基穿著性感大鬧球場,有人拆發她的男友正是這個網站的老闆,令人將兩件事聯想一起。而沃蘭絲基過去亦曾出現在其他其他,成為網紅的她,令自己賺到粉絲,身價大升,也為男友的網站打出名堂。 這令我想起2018年俄羅斯主辦世界盃時,也發生過一場政治風波。法國對戰克羅地亞的賽事中,突然有幾名穿著俄國警察制服人闖入球場。這群是樂隊「暴動小貓」(Pussy Riot),他們是俄羅斯著名的反政府團體,該次訴求是要求俄國釋放政治犯。「暴動小貓」最為人熟悉的一次抗議是2012年,她們在莫斯科教堂裡抗議,更有成員因此被判監禁。 事實上,不少人也「借助」運動賽事的關注度,去表達自己的聲音,但如果影響到別人,那樣的表達會被人接受嗎?也是發生在今年的歐國盃,上月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有人駕駛滑翔翼闖入歐國盃現場,希望車廠Volkswagen停止銷售柴油和汽油車。當晚是德法大戰要來之時,那個抗議者就突然掉進球場,行動還造成2人受傷。組織後來道歉,指本來只是想將帶有抗議信息的球扔進球場內,豈料最後釀成意外。這個抗議行為受到眾人非議,不少認為令賽事受阻,更可怕的是事件中有人受傷。 運動賽事深受觀眾喜愛,不少廣告商也熱烈贊助球隊﹑球員。早前C朗在記者會上移開可口可樂,並舉起清水,一個看似很小的舉動卻令可口可樂股價連跌兩日,足見威力。嚇得歐洲足協向參賽球隊表明,禁止球員再移走記者會上贊助商的用品。 矚目的球賽往往能吸引很多觀眾,永遠是最佳的宣傳平台,自然會有人希望利用賽事受到關注,甚至以誇張的方式去得到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