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殘奧

每天走在路上都會遇見千百個陌生人,迎面而來擦肩而去,匆忙之間總是來不及認識彼此。由藝文機構「創不同」(MaD Asia)協作主辦的《Face to Face面對面》展覽音樂會在K11 Art Mall舉辦。10組創作者是公開招募,由周耀輝領軍項目,有唱作歌手黃妍、王嘉儀、Kendy Suen、Jabin Law、音樂人Goro、填詞人何秀萍、王樂儀及曾入圍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的影像創作者MO@YAMANYAMO帶領,以10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作主題,如香港足球代表隊球員簡嘉亨、前殘奧馬術運動員Bryan、跨性別性工作者琦琦、外傭Alicia、無性戀者康和舞台劇演員宋本浩等。創作者與他們進行深入訪談後,再以文字、音樂和MV影像創作來分享故事,希望實驗嘗試用流行音樂反映社會多元的無限可能,同時為城市增添溫暖。 此外,所有原創音樂作品已在各大串流平台上架,包括Spotify、Apple Music、KKBOX及YouTube等。 1. 跨性別性工作者 – 琦琦 《兩顆》|曲/唱:黃曦桃 TAOTAO   詞:陳銘洋   編:卓家誠 Daniel Toh   音樂錄像:麥寛郁   2. 鵝頸橋打小人 – 趙姑 《小》|曲/唱:MAIA…

性工作者   打小人   抑鬱症   ...

每年萬聖節裝扮包羅萬有,但講最獨特的,相信非Josh Sundquist莫屬。他是美國殘疾滑雪運動員 , 9 歲時因癌症折肢後一直以獨腳生活。約 2010 年起,每年萬聖節還會利用自己只有一隻腳的特點,cosplay 各種角色和物件,以往曾化身為 Pixar 枱燈、紅鸛、足球機玩偶…… 今年則是顯微鏡,果然正如他所說,要化殘疾為創意,用幽默感面對一切。 你可以被這個世界淘汰,但不可以被世界擊敗。Sundquist 的獨腳人生過得比很多人更積極,他曾於 2006 年代表美國參與冬季殘奧滑雪比賽,之後也有出書、演講,希望藉自己的經歷鼓勵别人。「When life hands you lemon, make awesome halloween costume」人生苦時,記得扮鬼扮馬,娛樂别人,也娛樂自己。 Photo/ Josh Sundquist 

勵志   殘奧   萬聖節   

香港硬地滾球代表梁育榮今日(1日)在殘奧 BC4 級(可自行拋球級別)個人賽中,以 5:4 擊敗國家隊的鄭遠森,奪得銅牌,為香港再增一面獎牌,也是他的第 5 面殘奧獎牌。   36 歲的梁育榮天生患有多發性關節彎曲,導致關節屈曲、僵直及肌肉萎縮,對肢體活動有很大影響。雖然自小與常人不同,但無阻他喜歡比拼的心,自小學起開始接觸硬地滾球,到中四便跟隨教練訓練,並一直鑽研下去。硬地滾球是一項講究大腦思考的運動,參賽者必須高度專注和穩定。憑著這項運動,梁育榮找到自己的目標,也令自己變得更開朗。   個人世界排名第 5、亞洲第 2 的梁育榮,於 2003 年加入港隊,2004 年首戰殘奧,在雅典勇奪個人賽及雙人賽兩面金牌。之後 08 年北京殘奧也奪得個人賽銀牌,惟首戰即奪金的經歷,使得他常常困在「衛冕」的壓力下,直至 2012 年倫敦殘奧獎牌落空後,他決定調整心態,以平常心出戰,於是 16 年里約殘奧又獲個人賽金牌。   作為第 5 次參與殘奧的元老級選手,梁育榮坦言,「到這年紀,入到個人賽四強已好開心,未想過還能在個人賽拿到獎牌」,今日奪銅後,他便收獲了「3 色獎牌」,創下 3…

殘奧   港隊   體育   

在奧運和殘奧,兩個不同的運動會;跳遠和跑步,兩項不同的田徑項目,卻有一對命中注定的情侶。來自美國的 U20 跳遠女將 Tara Davis 4 年前在愛達華州的田徑場上,遇到 2016 年里約殘奧男子 200 米跑銀牌及 400 米跑銅牌得主 Hunter Woodhall。首次相見便是一眼萬年,當時大家為 Woodhall 慶祝生日,Davis 就鬼使神差的走過去抱了素未謀面的 Woodhall 一下,「當我第一眼看到他時,我就在心𥚃說『我的天!我要知道他是誰』。」大概就是一見鍾情的感覺。 Woodhall 當時對於她的舉動也感到很驚訝。天生腓骨發育異常的他,11 個月大就被切除兩邊小腿,從小就要戴義肢行動,雖然一直保持樂觀,堅持「既然我不能走路,那我就用跑的」,但有時總會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所以當 Davis 突然抱了自己一下時,除了「她很漂亮」,大腦便是一片空白,之後才覺得「這女孩很大膽,她知道自己想怎樣。」兩人交換社交媒體後,一直保持聯絡,漸漸便展開戀情。 縱然兩人不同的身體條件,使他們不能在比賽中同場,但 Davis 和 Woodhall 總是對方的頭號支持者。當…

東奧   殘奧   運動員   

港隊在今屆殘奧由兩位千禧「女飛魚」,陳睿琳、張可盈打響頭炮,雙雙晉身決賽。今屆最年輕代表、17歲的陳睿琳以1分06秒65成績,奪得女子S14級100米蝶泳第4名,不敵破世界紀錄奪冠的俄羅斯殘奧委,及兩名澳洲選手,但時間接近個人最佳成績。而18歲的張可盈就以1分11秒29完成賽事,奪得第8名。 陳睿琳自10歲起游泳,被發掘出其游泳天份,獲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招納入隊,經過持續的努力與堅持,近年成績優異。2018年於丹麥哥本哈根系列賽取得1金1銀嶄露頭角,同年在雅加達亞殘運以1分08秒56打破亞洲紀錄奪金;張可盈主項蝶泳及個人混合四式,就在同一屆獲得女子200米個人混合四式第5名,2019年參與INAS環球運動會,躋身女子100米蝶泳決賽,最終名列第6名。 兩人今早(25日)參加女子S14級100米蝶泳初賽,屬智力殘障、身體無障礙的級別比賽。陳睿琳憑1分7秒02,打破殘奧紀錄取得小組首名,其後紀錄再被世界紀錄保持者、代表俄羅斯殘奧委的Valeriia Shabalina以1分05秒37打破,以總成績第3名晉級決賽;張可盈就游出個人最佳時間1分10秒68,總成績第8名晉級。 而鄧韋樂就出戰男子游泳S14級100米蝶泳,游出1分2秒53,無緣決賽。他的主項男子S14級200米自由泳將於星期五(27日)進行,期望會有好表現。   Photo/ 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殘奧   港隊   游泳   

東京殘奧會已正式開始,在充滿歌舞表演的開幕禮中,除了進場的運動員,你有留意到一眾表演者和工作人員嗎?大會貫徹「我們都有翅膀 We have wings」的主題,75 名表演者中有超過 15% 舞蹈員是殘疾人士,而負責現場音樂、帶動全晚熱烈氣氛的 DJ 德永啓太(Keita Tokunaga)是一名先天性腦麻痺(腦癱)患者,需要依賴輪椅生活,但這無阻他追尋音樂、時裝、潮流等各種理想。 34 歲的德永啓太常常強調「我要用輪椅,我喜歡時裝」,自稱「輪椅 DJ」、「輪椅時尚造型師」,在東京不同場合表演和參與時裝相關工作。他在潮流雜誌 BRUTUS、WWDJAPAN 執筆、建立自家刺繡品牌,提供自家設計、來圖定製等服務,也參與過東京時裝週,直言「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做模特兒、拍廣告」。 2018 年獲選為 VOGUE WORLD 100 STREET STYLE 2018 之一,並接受雜誌專訪,印證了他在時裝界的地位。 只要相信,夢定能飛。德永啓太以 slasher 身分證明, 雖然先天腦癱使活動能力不比常人,但殘疾人士都可以勇敢追夢,還希望自身經歷可以打破大眾對殘疾人士的刻板印象。 Photo/ Tokyo2020…

夢想   時裝   殘奧   

日本東京主辦奧運及殘奧會,當然不少得極具當地象徵意義的櫻花元素,除了吉祥物,奧運火炬都結合了櫻花主題,「傳遞」聖火的其中一個城市 — 愛知縣常滑市的殘奧聖火台就邀請到東奧火炬的設計名師吉岡德仁(Tokujin Yoshioka)主理,貫徹了櫻花設計,造出了由 159 片陶製花瓣組成的淡粉紅聖火台,而點燃聖火台的火種,就採自燒製櫻花花瓣「常滑燒」陶器的的窯中,在點燃殘奧聖火的 800 多個日本地區之中,顯得非常亮眼。 設計美觀精緻不在話下,背後藏著的小心思更加令人感動,吉岡德仁特意找來 123 位小學生與殘疾人士一同親手製作聖火台上的花瓣, 每一朵大小、形狀都是獨一無二,象徵世界上不同人種和聲音,寓意包容、共融,希望「持不同想法的人都會互相尊重。」 殘奧聖火早前因疫情關係,在日本各地以燃點代替傳遞,主題為「分享你的光芒」,有「希望」、「傳承」等意義。集合 800 多個地區火種的聖火,已送達東京會場,為今晚開幕做好準備。   Photo/ 吉岡徳仁 Tokujin Yoshioka 、常滑市長 Twitter   

東奧   殘奧   設計   

人離如潮,難免充斥著太多負能量,無論是出於商業考慮,還是本著創作人的應有抱負,這一年香港出現了許多勵志片,有些叫你振作爭氣,別放棄,有些則眼高手低,流於情緒勒索,而《媽媽的神奇小子》讓人驚喜的是,它在偏近主旋律及公式化的奧運奪金框架下,卻不純粹是一部奮鬥逆流勵志片。被譽為神奇小子的殘奧第一金蘇樺偉,其事跡反而正正帶出了香港人在國際賽事奪冠不易,但其實生活在香港才更艱難的百般無奈。   爭分奪秒之間的勝負,不是這個故事的重點,甚至亦不是蘇樺偉的轉捩點,正如戲中教練跟吳君如飾演的「蘇媽」自嘲:「跑道上沒人會蕩失路,但人生就會。」儘管作為媽媽的一直勉勵天生痙攣的兒子,你行得比人慢,但你跑得比人快,然而,活在香港,路就是太難行。殘障人士面對的勢利現實、生活、經濟、自我認同,社會世事的不公道無處不在,要你人窮志短,低頭屈就,那是賽道上看不見的崎嶇滿途。   「神奇小子」其實是反諷,電影除了奮鬥勵志,描述殘障跑手捱過苦練,終成大器,其實亦頗為敢言,借蘇樺偉悲壯的奧運之路,批判政府對殘障運動員欠缺扶助。連殘奧金牌得主都要放棄做運動員,轉行做快遞員,與其多一面金牌,不如去賺雞碎般的快錢。因為政府津貼還低過做苦力跑腿。   一剎那光輝不是永恆。退役之後,掌聲很快就被遺忘,正常運動員都難以維生,何況殘障。為了留在運動場、跑多一屆,為了維持往後的生計,結果就要不斷拍廣告,消費自己,做廣告板上的神奇小子,換來無可消除的自我憎惡。   想起過去多年做過的幾百個人訪,最難做,我從來覺得是運動員。運動員受訪,多數因為有贊助,有宣傳活動。你完全可以看到他們眼中對一而再三的傳媒提問,對規矩勵志正面的刻板對話深感厭惡,只想盡快結束,而你亦希望馬上收工,既不忍心更無謂再浪費大家時間。電影中,男主角就是為了拍廣告和做訪問,面對金主的任何要求都要 say yes,那刻的屈辱比輸了比賽更痛。奧運金牌都無選擇的自由,運動場上快得一秒是一秒,但是面對現實,卻是跑得一日就一日。而更諷刺的是,那些訪問片段、那些廣告,在蘇樺偉退役多年被世人淡忘之後的今日,網絡上仍然找得到。   蘇樺偉與「蘇媽」這段母子情,當中恩怨交纏,其實亦指向兩代香港人的價值觀衝突,曾經捱過艱苦的上一代,只求舒適安穩,搵到錢過完一世,但年輕一代眼中,人生最需要的不是未來規劃和中產生活,而是全心全意,為理想與自由而衝刺。電影當然有它既 Kitsch 而 Cynic 的主旋律一面,兩代人的鴻溝,最終就以親情最大、聽媽媽的話一筆略過,媽媽即使百般不對,都始終是為你好,所以始終都要「望阿媽、Set、Go」,但總不其然想到吳君如在《歲月神偷》那句對白:鞋字半邊難,但都有半邊佳。一步難,一步佳,如他們母子二人,彼此都是對方一生的負累,但也是對方的驕傲,榮辱與共。這句話,放回電影中蘇樺偉的那段母子情,繼而折射到今日世代撕裂的香港,隱約有一股開心見誠的力量。   吳君如的演出,事實上不及飾演蘇樺偉三個不同時期的演員(尤其是負責成年時期的梁仲恆)來得精彩,鏡頭前與真實錄影片段的蘇樺偉合二為一,彷彿讓兩個時空 —— 兩個時代脈絡迥然不同的香港故事互相呼應。電影之中,奧運場上,再次望到香港旗飄揚,「HKG」三個英文字母名列榜首。香港第一,香港一定得。在故事與紀實錄像的剪接下,一句曾經鋪天蓋地的官方揚威口號,隱約成為了觀眾放在心裡、各自解讀的時代註腳。香港人已經很久沒聽過這樣的豪言壯語,閃過世界第一的自信身影。   喊咗佢,不如跑咗佢。電影將蘇樺偉代表香港衝出國際的事跡搬上銀幕,但命中注定,《媽媽的神奇小子》也是代表香港出戰 —— 旁邊的跑道上,是題材相同、映期相近的中國版勵志喜劇《超越》。不過,代表香港的電影,又豈只一部《媽媽的神奇小子》。電影中,那年香港回歸前夕,蘇樺偉跟隊友出戰亞特蘭大,有人怯場,教練卻衝口而出大叫,一日仲跑得,冇嘢好驚。   讓香港電影邁向國際的神奇小子,豈只一個。廿多年後,香港換了時代,但仍然有人高呼,不要被自己想像出來的恐懼所箝制。戰勝恐懼,知難而行,做一個「我信我就要做」的人,無論在亞特蘭大,還是康城。

殘奧   港產片   紅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