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紅眼】:《廿二世紀殺人網絡:復活次元》:賺人熱淚的舊情懷,跳不出舊作的過期科幻

迪士尼與華納兩大片商的瑜亮之爭已經不是什麼新聞,聖誕檔期更是爭崩頭。迪士尼旗下 Marvel Sony 聯手推出《蜘蛛俠:不戰無歸》(Spider-Man: No Way Home)贏盡影迷喝采,華納其寶嚴陣以待亦不失禮,時隔廿年找回原班人馬再拍《廿二世紀殺人網絡:復活次元》(The Matrix: Resurrections)。當初開拍消息一出,還以為只是網絡 fake news 或是愚人節笑話。相對而言,老中青三代 Spider-Man 攜手出擊確是驚喜,實情則不算太令人意外。反而廿年後重新上路的 Matrix 續集,將男主角 Keanu Reeves 從《殺神 John Wick》的地上最強頹廢殺手再次召喚回 Matrix 這個「母體」,那才是意料之外。

Matrix Spider-Man,儘管兩片都是聲勢浩大的情懷之作,但兩者的懷舊形式非常不同。《不戰無歸》看似是個複雜(也很魔幻)的 multi-verse 設定,實際上只是很簡單的幾場夢幻共演戲碼。但《復活次元》捨易行難,卻是一種、甚至有著幾種複雜的故事拼貼。如果是前作粉絲的話,應該也看得心情很複雜。看與不看,當然是紅色藥丸和藍色藥丸的選擇。但根據故事解讀,其實不是選擇,當你面前看到藥丸的時候,代表你本身已經有了答案。

Matrix 影迷是沒可能錯過這一場久違廿年的 resurrections,但完場後不少劣評認為華納又再獻醜,其實不拍好過拍,畫蛇添足倒是摧毀了影迷心目中的廿年經典。然而,《復活次元》於劇本鋪陳的認真和刁鑽,比起輕輕鬆鬆以 Spider-Man 組成三人軍團的《不戰無歸》費力得多,它不是真的空洞無物狗尾續貂。部分觀眾對《復活次元》的失望,反而見證了這廿年間科技與想像的改變。

從劇本結構來說,《復活次元》用了大量後設、穿越和拼貼(還有華納的商業式自嘲)等包裝手法,試圖將隔空了廿年的時間差距,解讀成虛擬和現實世界的情景轉換,但 déjà vu(既視感)的嫁接最多只是彌補了情節和演員容貌上的改變,始終改變不了的是,觀眾對於虛擬世界的理解 —— 2003 年的《最後戰役》(Revolutions)橫跨到《復活次元》之間,已經有了完全不同層次的提升。還記得 2003 年嗎?是一個連智能手機都未有,3G 網絡剛剛出現,無從想像 facebookYouTube 如何改變世界,而虛擬網絡空間只是一個人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但那個想像空間可以很大,觀眾的接受程度亦比較高。

但在今日,許多誕生於千禧年間的科幻概念已經實現,而我們甚至已經接受了 VR 實境、虛擬貨幣、人工智能、NFTmeta-verse(元宇宙)這些虛擬世界的概念,它們一點也不虛幻,我們亦在科幻電影中亦轉為追求更具體、更貼身的內容。

《復活次元》的出現儘管令影迷興奮,然而,它與前三部曲並非處於同一科幻語境,作為一部開創時代的前衛科幻名著續作,同時又要為觀眾堆砌廿年前舊作的情懷,兩者是充滿了新舊時代的矛盾。《復活次元》懷舊的地方確實令人動容,但富有情懷的 déjà vu 式碎片拼貼,是無法實現一部屬於 2021 年的真正科幻作品,或者《復活次元》以眼花繚亂的剪接和虛實情景交換,掩飾了它的科幻意念略為含糊,而且原地打轉,無法開展新視野,其實它比起近年荷里活一些出人意表的科幻片更為遜色,單是同年上映的《爆機自由仁》(Free Guy),由於沒前作包袱,同樣圍繞自由意志與命運/程式的掌控,後者在創意上已比經典名作的 resurrections 更勝一籌。

或者《復活次元》只是一部相當成功的懷舊電影,但舊酒新瓶都不一定抱殘守缺。《銀翼殺手》(2020)相距三十年後再拍續集《銀翼殺手 2049》(Blade Runner 2049)就是一個成功例子。關鍵可能是後浪推前浪,從上一代名導 Ridney Scott 換成當今影壇的明星導演 Denis Villeneuve,確實為續作帶來一些新思維。

數十年情懷固然是很值錢,但既然都知道紅色藥丸和藍色藥丸並不是真正選擇,為何劇本就是跳不出舊作的框架,要吃下去,而沒有第三種顏色,或第三個選擇。聽過最難聽、最不堪入耳的一句評價是,情願 Keanu Reeves 繼續拍《殺神 John Wick》續集。但《復活次元》確實就是表面看來很複雜,結果單薄到迫 Keanu Reeves 再做一次救世主,成為一部跟《殺神 John Wick》系列相差無幾的 Keanu Reeves 電影。

但創造出 Matrix 的兩位導演 Lana WachowskiLilly Wachowski 應該比許多人都更明白,世上從來不是只有紅色藥丸和藍色藥丸兩種選擇。她們放得低廿年前的舊有名字和性別,有不一樣的選擇,卻遺憾的是沒有真正放低和超越《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的上一代光環,曾經令影迷大開眼界的新意念,卻成為了今日難以超越的限制。

關於作者 / 紅眼

紅眼 —— 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