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你腦海中,幸福的社區是⋯⋯】「心浪潮2.0 觀塘有樂」載譽歸來 落戶觀塘 提供文創實習機會!
「觀塘」對於你而言,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可能你滿腦子都只有塞滿人潮的鴻圖道?甚至只想起上班下班塞滿車的「觀塘老母」?你又有否留意,在觀塘的一幢幢工廠大廈中,潛藏着是一個個澄明的腦袋、一顆顆熱血的心、一塊塊「文創」瑰寶?
由社企SVhk主辦的「心浪潮2.0 觀塘有樂 」載譽歸來!今年落戶觀塘,主題為「The FeliCITY 幸福實現室」。計劃透過給予機會青年到觀塘不同的文創單位實習,發掘及創作關於這個社區的故事,盼能建構他們對社區幸福感的想像及論述,並啟發青年創作者對社會創效 (creating social impact) 的興趣。計劃將會挑選16至18位有志青年,參與合共6個月的工作體驗 x 社區探索 x 創意社區策展,在觀塘實踐所學,醞釀社區營造的文化!
假如你對這個地方抱有想像,希望透過文創,為社區創造幸福浪潮,記得別錯過了報名日期——因為在我們身處的社區,潛藏着千千萬萬種可能性。
記住想像,一切就都有可能發生。
文創實習機構(睇圖有更多資訊!):
Kadey Jadey @kadeyjadey
Trilateral Lab @trilaterallab
WURE AREA @wurearea
夕拾x閒社 @mellowoutzzzz
昇陽娛樂 @risingsun_official
奇蹟世代(MGen)
浪潮音樂 Wave Music Studio @wavemusicstudiohk
慢活房子 @slowlivingten29
🙆🏻招募對象:18至35歲、有志投身文創行業、願意為社區創造幸福浪潮的青年
✍🏻報名方式:於10月23日23:59前填妥線上報名表格,選擇三間感興趣的文創機構。報名者會於10月25日或之前收到面試邀請
🗒報名表格:https://forms.gle/oeWDv8ag157xkiHJ7
🧑🏻💻面試詳情:10月27日及/或10月30日 19:00-21:00,於觀塘與文創機構創辦人/代表進行實體面試。有機會需要出席兩晚面試。
相關文章
OASIS|余拜仁:亂世的「生存手冊」
出身「低下」,必定難成「大事」?一己命運已經顛沛流離,面對危在旦夕的天下,個人尚可如何?身為古代女性,除了相夫教子,還能為國爭光?明末清初名妓柳如是,身處歷史夾縫卻仍忠於自我:情路顛簸,她繼續愛情至上;國難當前,她堅持精忠報國,向世界說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非男子漢的專利,小女子也可無愧讀書識字。 明末是個政治腐敗的時期,皇帝更替頻繁,宦官干政,黨爭激烈,同時江南受惠於經濟發展扎實根基,卻仍非常繁華富庶,其商業水平超越前朝任何時期,青樓妓院則是時代下的副產品,經濟愈好,數量愈多。「秦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正是其中一位才藝佳絕名妓,這位大時代下的小女子引起了香港劇作家潘惠森的注視,更啟發後者作出極具野心之舉:將四百年前的柳如是生平事跡搬上舞台,製作成三小時長劇《親愛的.柳如是》(《柳如是》)。 《柳如是》就如一面棱鏡,既可反射光線、又可分裂光源:正面,觀眾看到柳如是對個人追求的執著,包括男女戀慕與家庭幸福,在情路上跌跌宕宕又尋尋覓覓;側面,觀眾見到柳如是與身邊名士指點江山、青樓論政,以至親身介入一場一場政爭戰爭,為崇高理想獻身。國破家亡之際,有人殉國、有人屈節,生死懸於一線,忠奸繫於一念,要是身歷其境,你會如何選擇?自身、家庭、國族等主線支線縱橫交織,《柳如是》就是如此目不暇給。 生存問題,古今皆有:柳如是身處明清交迭之時,命途自是動魄驚心;置身廿一身紀當代社會,人們的抉擇又會否較為從容?如果以「生存」為題創造一本手冊,你期望有什麼內容?菲律賓裔編舞兼舞者Albert Garcia在澳門出生成長,近年旅居台灣鑽研當代表演藝術,並到包括香港等全球各地交流、創作及發表;邊界中進進出出、穿梭於不同國族,多重身分讓他對「生存」有了更豐厚的體會,並以此為起點製作《生存手冊:在狗、狼與水熊蟲之間》(《生存手冊》)。 台灣國防部2022年正式發布「全民國防手冊」範本,列明台灣一旦遭遇空襲,以至出現民眾受傷、停水停電,以及物資短缺等極端情形的應對方法,刺激了Albert對「生存」的好奇和鑽研,包括訪問各地移民、創作人及社會運動份子,了解其生存之道;《生存手冊》由Albert自身經歷出發,講述澳門回歸前後的政策轉變如何剝奪留澳菲裔人士的居留和醫療等權利,及後轉入手持菲律賓護照的他,這些年來在本地和海外創作旅途上遭遇的種種障礙及相應求生智慧。 Albert在《生存手冊》中帶來三段特色各異的舞蹈,感受其身體之美和力量情緒,同時有了前述鋪陳,觀者一邊欣賞到擁有多元身分的個體在舞台呈現「傳統舞」、當代舞及中國舞,一邊思索著「傳統」、「當代」、「中國」,以至更多有關身分的分類和標籤,人在不同國界與國族之間的流動遊走到底如何發生?誰比誰的空間更大更廣,當中原因又是為何?《生存手冊》是以小見大的作品,從Albert個人的心路歷程,觀眾有空間連結到自己的狀況處境,層層遞進,情理並重。 《生存手冊》於國慶前後在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中環藝穗會上演,完場後有觀眾慶幸自己沒有錯過:「此時此地看見這個作品,真是別具意義!」的確,香港一向都是福地,過去不曾有過太多極端情況,「生存問題」當然存在,更多人更多時候掛慮的(幸運地?)卻主要與「生活困難」有著更大關係;然而,放眼世界,「生存」議題愈來愈複雜,就算今天保了壽命,都無法肯定明日繼續有力氣、仍舊有憧憬,凡此種種都值得我們多一些思考、多一點關注。
【終結是另一個開始】港足亞運無緣獎牌 拭乾眼淚世盃外圍賽繼續出發
四年一度的亞運上周落幕,港足破紀錄打入四強,惜最後無緣獎牌。拼盡全力的戰將場上難掩失落,門將謝家榮受訪時落淚向球迷致歉的片段更令人心酸。比賽如人生,有勝有負。有時即使拼盡全力,結果亦未必盡如人意。 「對唔住,差一步就攞到個牌返嚟,但最後都係攞唔到⋯⋯」門將謝家榮在銅牌戰不敵烏茲別克後受訪,被問到有何想對香港球迷說時,忍不住落淚。眼見剛剛才拼了命在場上奮戰的人跟你道歉,其實最難過的人應該是他自己啊。只想跟所有戰將說:你們已經做得很好,謝謝你們把香港帶到四強。 與獎牌擦身而過,難受之處在於那種只差一步的飲恨。在過關斬將,甚至爆冷擊敗勁旅伊朗後,當刻港隊已打破歷屈紀錄,離獎牌亦只有一步之遙,肩上負載的期望更重,大家都好像在盼望港足能否更上一層樓,再創奇蹟。然而在終點面前才止步,相信對他們來說,更加飲恨。 不過,獎牌不等如一切。只要對得住自己,就已足夠。正如即使沒有獎牌加許,也無人可否認港足於亞運打了漂亮一仗。事實上,港隊在亞運已是表現超班。即使謝於訪問中說,能夠踢入四強,其實摻雜運氣和奇蹟成份,但觀眾都可看到,儘管面對強隊,球隊仍然保持鬥志,熱血奮戰。在有限資源內,能走得這麼遠,已是很了不起。 輸了比賽,難免失落。眼淚過後,拭乾臉龐重新出發。謝家榮說,不喜歡「雖敗猶榮」這詞。那麼試試這樣說:雖然落敗,但未來還有很多場戰鬥。一場比賽落幕之際,正是另一場賽事的開始。世界盃外圍賽揭幕,香港日前於亞洲區外圍賽首圈首回合賽事中以4:0大勝不丹,為另一個夢展開序幕──亞運獎牌夢碎,但仍有世盃夢可發。繼續前進吧!可以走多遠仍是未知之數,但讓我們一起為港隊打氣。 文:林三 @lam.three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 in #ACOOMinute.
【香港角落】成為香港足球代表隊第12人——We Are Hong Kong
昨晚,承着杭州亞運四強的勢頭,昨晚有10259位球迷到香港大球場,支持香港足球代表隊於「#2026世界盃暨2027亞洲盃聯合外圍賽第一圈」的首場賽事。港隊最終亦不負眾望,以4:0大勝不丹,讓球迷不斷高唱「We are the Hong Kong Boys」及呼叫「We are Hong Kong」等口號,球員在賽事結束後立即走近球迷打氣區,一同比着打氣手勢回應球迷,見證着這裏所有人也是港隊一員,缺一不可。 入場支持港足,球迷有各自的原因。你又因為甚麼原因入場?香港足球對你而言,又有甚麼意義? |你和港足的關係 「今次係世界盃嘅qualifying match,好重要,一定要帶個仔入嚟睇!」球迷Julian說,他的兒子Jaden今次已是第3次入場看港隊比賽,Julian續言:「我哋係香港人,梗係要嚟撐港隊!」 「香港人入場支持香港隊係應有之義,希望有生之年見到香港隊打世界盃決賽週。」入場支持港隊對於球迷香先生是責任,也是義務,更有着心靈上的安慰。 「今次係第一次帶仔仔入場睇波,想一齊支持香港隊!」球迷Jerry也是帶着年幼的兒子入場,實行從小開始荼毒兒子。 「做得香港人梗係要撐返香港隊,呢個係我哋嘅使命!」球迷Matthew與朋友一起舉着寫上「香港」的旗幟。 「想將看台文化宣揚出去,畀更多人睇到我哋係支持港隊嘅聲音。」球迷組織「波台黐線佬」萌芽於2015年11月17日的港足大戰,在2017年正式成立組織。每場港隊比賽,他們總是不厭其煩的把大聲公、鼓帶進球場,為的只是讓氣氛更好,也更容易凝聚球迷一起打氣。走過8個年頭,他們的目標依然不變:「港隊代表住我哋地區,一定係義不容辭去支持,我哋用好多心血去希望更多人認識香港隊,入場支持香港隊。」 其中一位「波台黐線佬」成員Chester表示,港足、港隊代表着他對香港的歸屬感,「可能係港中大戰、56年第一次入咗亞洲盃決賽週,仲有最近新鮮滾熱辣亞運會入咗4強,全部都令到我哋引以為傲。」 |新手球迷區 對於新手球迷,「波台黐線佬」成員Chester說:「撐香港隊第一件事就係着件紅色衫,買唔到或者冇港隊波衫,都可以搵件紅色plain tee。」除此之外,也不用羞於對足球的認識,他直言:「打氣區好多女仔可能咩係『越位』都唔知,其實enjoy就okay。」最簡單的入門看法,打氣、球進了得分、打氣,最重要是能直接為港隊打氣。 「一隊波成功與否嘅指標,其實係取決於入場人數。」Chester解釋入場與留守電視機看直播的分別,如印尼、越南及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其水平與香港不相伯仲,唯入場率非常高,他說:「呢樣嘢可以畀到球員好大信心,令佢哋更投入,表現都會更加好。」 只要有心,甚麼時候加入港隊也不會太遲,來成為球隊的第12人吧!下一場比賽,Hong Kong Boys & Girls,球場見! 文、攝:Hoiyan (@seamouse_hoiyan) 設計:Owen (@wai.ho.9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斜槓少女】 19歲去信周恩來求認可異國婚姻 中國時尚文化先鋒 宋懷桂點石成金的一生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限制,政治、經濟或生活條件,選擇以怎樣的態度生存,將決定你會活出一個怎樣的人生。宋懷桂,她生於日本侵華戰亂間的1937年,一直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直至她10歲才回到北平定居,或許從這驚險、充滿跌蕩不安的起點,以寫下她往後在愛情、思想、事業的不凡:與外國留學生相戀並結婚,成為中國第一樁國際婚姻、到保加利亞攻讀油畫、移居巴黎、及後又藉着中國改革開放的契機,將西方藝術和流行文化帶回中國
【陳蕾寫《青年危機》】充滿迷惘、焦慮和自我懷疑的二、三十歲 放下比較心態走出困局
坐在擠滿下班人潮的車廂中,無靈魂的刷著社交媒體。手指滑過的帖文是某個舊同事宣布開店做老闆,下一則帖文是某個已成婚的老同學在曬家庭幸福。關掉手機屏幕,腦裡想著,怎麼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紀,別人好像都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自己卻一事無成,被困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想逃出又不知何去何從。 陳蕾的《青年危機》描寫的,就是Z世代青年的這種集體焦慮與危機感。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放心,你並不孤單。根據LinkedIn 2017年的調查,75%青年人曾經歷青年危機。青年危機(quarter-life crisis)普遍出現於25歲至30多歲的時期,形容青年人對其職業、人際關係、財務狀況等,感到迷惘、焦慮和自我懷疑的狀態。過去只聽過中年危機,怎麼本應充滿活力的黃金階段,竟也對人生感到焦慮? |結束青蔥之旅 卻找不到方向可追 人們說青春就是本錢。而危機的感覺,大概來自強烈的迷惘,加上本錢即將消彌殆盡的焦急。廿歲出頭時,剛步入社會,身邊一切都覺新鮮。工作了數年,嘗鮮過後,眼見身旁的人都選定路向,事業上略有成就,或開始成家立業,不禁反問,那自己的路向又是如何? 有人感到事業停滯不前,遇瓶頸又不知如何前進;有人想轉行,卻擔心重頭開始會否太晚;有人在擔憂,是否差不多時候要選定人生伴侶了。對現況不滿,渴望轉變卻又膽怯,最終只能卡在現有的生活裡,不上不下。 |同齡人這麼出眾你卻在虛耗 這種對現狀的不滿,也許來自覺得自己不達標。在這個年紀,你甚麼職銜、是否有車有樓、有否穩定伴侶,都有著無形的標準在衡量你。而隨著社交媒體的發達,人人都在展現自己美好生活的一面,加劇了這種比較心態。總覺得比起同齡人,自己好像一事無成,且落後於別人。 |如能耐心把這困局當做契機 危機可變轉機 不過,正所謂有危才有機。會感到迷惘,證明是有意識地檢視著自己在過甚麼生活,不希望渾噩過畢一生,這正正是思考人生路向的好機會。格林威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Oliver Robinson在其青年危機的研究中,提出青年危機的四個階段。能夠成功過渡,就是一次成長的契機。 第一階段:在事業或人際關係上感到「被困」,而這種感覺其實是幻覺——你以為被困,其實你隨時可以選擇離開。 第二階段:你意識到改變是可能的,開始探索各種新的可能性。 第三階段:嘗試逐步建立新的生活形態。 第四階段:成功轉危為機,建立新的興趣、追求或價值。 青年危機的課題,是學習放下與他人比較,找出屬於自己的步伐,明白人生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模樣。接納迷惘也許是必經過程,碰壁也是,在嘗試的過程中更了解自己。闖過迷霧,便可練就出更強大的你。 「最美麗節奏,是你控制自由。」
【香港角落】街頭的草根戰車
論街頭風景,手推車仔應該也算是本地特色之一,老人們總會推着一大車紙皮、回收物,前往某個神秘的目的地。你們有否仔細留意過這些征戰街頭的車仔嗎?攝影師Eddie Chow捕捉了不同款式的車仔,有不經意的繩結藝術、添上香港特色的紅白藍袋,又有讓人產生錯視的海報。手推車搖身一變,從草根的代表躍成逗趣的畫面。的確,藝術可以高深莫測,也可以如此貼地。 香港曾被人形容為「文化沙漠」,但只要細心觀察社區,或許處處都是驚喜,只欠你的發現。 攝影:Eddie Chow @sharing.fotografie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