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文化是什麼?」是一條非常有趣,同時又相當難答的問題,不同時空下的不同人,過去、現在,以至將來都有不同答案,絕對沒有絕對。上周日的悠閒下午去了位於油麻地的東南樓藝術酒店,看看「七份一書店」新開業的情況,卻發現該個時段正值短暫休館,並正舉行一場名為「城市如何文化」的講堂,講者更是在本港文化藝術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位置的資深藝術行政人員茹國烈(Louis),於是當天就在一間充滿文化氣息的書店,聽著一位深具文化功力的學人,以「城市與文化」為題提出一系列甚有意義的提問與解答,讓人再三思考到底「文化是什麼?」   不少行內人都稱呼Louis為「茹老闆」,原因之一是他曾經在本港大大小小的文藝機構工作,實實在在做過不少人的老闆,徒子徒孫遍佈行內行外,包括曾任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而文化區的首兩個表演藝術設施戲曲中心及自由空間,正是由他帶領相關團隊,由設計規劃到開幕營運一步一步發展出來,其他要職還包括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及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等等;擁有超過三十年藝術行政管理經驗,完成文化區的重要任務之後,他決定讓自己放一個悠長假期,並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Executive MSc in Cities的課程,回港後一直醉心於推動城市與文化的硏究。   根據Louis所講,他本身修讀的課程,其實並不是以「文化發展」為研究核心,只是他在求學階段之中,嘗試結合他在過去實戰工作上的種種知識及經驗,另闢新路;對他來說,讀萬卷書固然重要,行萬里路同樣關鍵,因此除了校園學習,他亦把握機會走訪了14個歐洲城市,唯一門檻是過去都從未踏足過,看看當地的發展模樣,思考別人的發展歷程,最終他提出了一個名為「BEAM」的框架,包含四個主要元素:Belief and Value(信念和價值觀)、Everyday Lifestyle(日常生活風格)、Arts and Creation(藝術和創造),以及Memories(記憶),相互之間並不是完全割裂的範疇,一方面彼此互相影響,另一方面「B」、「E」及「A」更會結合成為「M」,根據Louis的闡述,「BEAM」本身不是一門科學,相反它更像是一副眼鏡,「關於我們如何去看待文化」。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講堂之中,除了簡介框架,Louis亦示範了「BEAM」的應用,包括如何以此作為起點去規劃未來的文化藝術場所,刺激了在場人士不少的反思,據知「城市與文化」這個系列活動已經先後舉行了超過30場,更會視乎不同對象去調整及改動內容,其後續發展實在讓人期待。    

007新戲終於上,占士邦電影迷等到頸到長。邦特務潛入敵陣酒會時,總愛呻一口martini就人所共知,那句家傳戶曉的金句:「vodka martini, shaken not stirred」(伏特加馬天尼,手搖不攪拌),成為不少男士到酒吧時扮型首選。但你知道martini如何構成?shake抑或不shake?dry版外又有否wet版?   martini這杯經典雞尾酒,起源於英國,傳統上以氈酒作基調,再混和些許苦艾酒(vermouth)及冰塊。一般比例上是四份氈酒,配一份苦艾酒。占士邦則鍾情以伏特加取代氈酒。   攪拌的話,冰塊慢慢跟酒調和,酒保最少攪拌1分鐘才可完美結合三者並遞至你手。相反,手搖可快速融化冰塊,10至15秒已完成調製,非常適合每次都要速戰速決的占士邦。有電影迷更估計,手搖瞬間釋出的冰水,有助降低酒精濃度,對「開工」中的特務來說,百利而無一害。不過愛好雞尾酒的人都認為,手搖碎冰難免令酒變得渾濁,對追求醇厚順滑口感的酒徒來說,攪拌才是首選。   解釋完手搖攪拌之別,進入下一步。Dry martini所指的dry,是指苦艾酒份量。帶甜的苦艾酒有濃烈香草味,苦艾酒份量越少就越dry,反之亦然。一般wet martini,氈酒跟苦艾酒大約是3比1,dry版則是6比1。   外號稱得上「雞尾酒之王」,martini除了乾濕兩式,還有多個變奏版。perfect martini就指用上同等比例的甜味與乾性苦艾酒;dirty版則是嫌杯中一串橄欖未夠喉,要另外添加搗碎的橄欖汁;smoky martini即以煙燻味或泥煤味的威士忌代替苦艾酒。   martini的倒三角型酒杯,亦是經典中的經典,堪稱雞尾酒最具代表性的符號。此酒杯屬於「短飲型」,即杯中不會出現冰塊,容量最多僅90毫升,長長的杯頸可避免手部溫度影響酒身。逢點這類雞尾酒,記僅快速品嚐,切勿慢慢摸酒杯底,以免貽笑大方。看畢此文後,希望你找到一杯屬於自己的martini,若有一位邦女郎在旁,那就更perfect。

最近有一條小鯊魚遇上危險,引起網民發起聯署拯救!不過出奇的是,這條「鯊魚」並不生於大海,而是英國 IKEA。事源一位英國網民發現,IKEA 將鯊魚公仔 BLÅHAJ 下架,其後得到官方回應,公仔因「供應問題」而暫時下架,短期內會再發售,但再到明年(2022 年)4 月起便會正式停產。 得知 BLÅHAJ 「命不久矣」,引起網民極大反應,不但於 Twitter 發起「 #saveblahaj 」行動,分享自己與 BLÅHAJ 的可愛時刻,還在請願網站 change.org 聯署,要求「拯救 BLÅHAJ 免受絕種」,暫時獲得 3,449 人參與。 可愛的 BLÅHAJ 自推出以來,便是 IKEA 的熱門產品,暫時只有英國宣布停產,香港和台灣就仍然「安全」如常發售。   Photo/ Twitter @IKEAsame、#saveblahaj

NFT爆紅,交易價屢創新高,不論是具極收藏價值的藝術品,還是一幅MEME圖,都可成為價值連成的NFT。到底它有甚麼引人入勝之處?想知的話,不妨參與ART TECH 體驗展-Digital Art Fair Asia — 亞洲首個專注於新媒體藝術、NFT 加密藝術和沈浸式藝術的大型實體藝術展覽。   展覽設有五大主題藝術區,展出多位海外及本地藝術家、攝影師、插畫家的作品。其中有兩個主題區IMMERSIVE及PRESTIGE都會展示NFT藝術收藏!今次展覽大玩「虛擬」方式,當然不少得運用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3D立體光雕及區塊鏈等技術展出當代藝術作品,十分特別。   今次Digital Art Fair Asia還加入了不少港人熟悉的作品,例如有已故「九龍皇帝」曾灶財的珍貴墨寶、人氣攝影師Tommy Fung @surreal.hk 以超現實攝影加上無限創意的作品,除了收錄在 @acoo.hk 的香港角落系列外,亦在今次體驗展亮相。Tommy愛以超現實手法為相片改圖,望為香港帶來正能量。   不想錯過多位大師之作,記得mark定日子去參觀了!   「Digital Art Fair Asia」藝術科技體驗展 日子:10月3日至10月17日 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59至65號泛海大廈 (請先預約)

情到濃時,星星月亮都想給戀人摘下來?孤單一人,想學 Bruno Mars 和月亮聊天,舉頭卻望不見明月?這一顆來自英國的月亮燈或者幫到你。Gingko 設計的 Smart Moon Lamp 以 3D 打印技術,加上磁力設計,造出一個「迷你月球」,讓它在木製底座上凌空飄浮和旋轉,照亮你的房間。月球表面還原了自然的凹凸洞和陰影效果,以聚乳酸 PLA(Poly Lactic Acid)製成,原材料是薯仔、粟米等澱粉及纖維,可自然生物降解,不會對環境帶來負擔。 Gingko Design 由一對夫妻 Paul 和 Nataile Sun 創辦。他們希望透過科技、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把「實用」和「優雅」結合,為每個家設計出「真正特別」的燈、裝飾及時鐘。   Photo/ gingkodesign  

自從卡式帶熱潮回歸後,用卡式帶機聽歌已不再是老一代的專利。由年輕人創辦的本地音樂平台 9588HK 與卡式帶廠牌 Findme Records 合作推出 Mixtape 《WePlay!》,收錄 8 位獨立音樂歌手及樂隊的創作。   幾位獨立創作人包括Charming Way  , WHIZZ 、Sinnie Ng等……他們將會在西九留白 Livehouse 舉行音樂會,十月連續四個星期六晚上都有,免費入場。   9588 與 Findme Records 年初曾自資推出獨立音樂混音卡式帶《#HypnotiK安眠藥》,今次再度推出本地卡式帶。想支持本地獨立音樂,跟好友約定星期六去音樂會放鬆一下吧!   【WePlay! Music Party】 日期:10月2、9、16、23日(星期六) 時間:9:30 - 11pm 地點:留白 Livehouse

將不同形狀的石頭疊起,不少人會視為是一種向神明祈福的方法,而在日本,就是考驗創意、技法、耐性和專注力的藝術禪修。日本一個積木品牌就以此為創作,並在香港舉行展覽。   說的是來自奈良吉野村的積木品牌Tumi-isi。外形像小石頭的Tumi-isi是由百年吉野杉或櫻桃木等製成,每個「小石頭」都由日本工藝師親自設計、打磨、上顏料等,細心處理每項工序。Tumi-isi的設計是參考了日本「石花」,每塊積木都具有不同形態及色彩,可以按照小朋友的創造力而產生變化,猶如在日本河畔創作、嬉戲。而日常更可以用來訓練孩子的手力及眼力。   Tumi-isi登陸香港,聯同本地家品店Objective Lifestyle Shop在上環舉行首個香港獨家展覽,參觀人士也可以即場選購心水平衡木,它們都設計不一,總共有13隻顏色,而大小、形狀各異…

久休多年,吉卜力工作室終於推出新作品《安雅與魔女》。年事已高的宮﨑駿繼續退居幕後監製,由長子宮崎吾朗執導。經歷過《地海傳說》與《紅花坂上的海》的風格模仿之後,宮崎吾朗已說明了自己不可能是下一個宮﨑駿,但《安雅與魔女》似乎暗示父子兩人總算找到一個和解的形式。電影既是宮崎吾朗寫給父親的情書,也像是一封公開信:宮﨑駿的經典作品是永恆經典,但現在,他 —— 宮崎吾朗,才是領導吉卜力工作室走向下一個世代的繼承者。   從發表時間與製作層面來說,《安雅與魔女》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一個分水嶺。不管是宮崎吾朗的電影風格,還是打破吉卜力工作室數十年慣例的全 CG 動畫製作新嘗試,都標誌著宮﨑駿時代已經告一段落。傳奇無法世襲,縱然遺憾,但一間動畫製作公司必須交棒予年輕一代執主,開展新的創作版圖。   《安雅與魔女》源自宮﨑駿名作《哈爾移動城堡》原著作家 Diana Wynne Jones 生前最後一部小說,故事本身仍帶著相當鮮明的宮﨑駿作品色彩,不過,魔幻童話的佈局之中,顯然流露了宮崎吾朗眼中對父親作品的某些深刻情懷。它不再是《地海傳說》那種戰戰兢兢為博一顧的模仿,不是《紅花坂上的海》還以顏色的拼命追趕,而是化成一種更複雜的親密關係。整個故事佈局與宮﨑駿作品一脈相承,描述小女孩安雅離開孤兒院,與魔法師繼父、魔女繼母的同居生活,最初她對失而復得的家庭有所憧憬,被繼父繼母擁有的神秘魔法吸引,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像他們那麼強大的人物。就如宮崎吾朗對父親的背影既有無窮景仰,但亦隱約有著幾分羨慕和不甘,同時又感嘆,那是一個始終遙遠、冷漠,難以親近的巨人身影。故事裡面,安雅一直想跟繼母學習魔法,做她的助手,但熱誠從來不獲重視,她只是終日留在家裡煮飯洗碗,打理雜務。繼父寡言易怒,性格冷漠,是個除了吃飯時間會露面便幾乎沒任何溝通的工作狂。他們雖然神通廣大,但難以相處,而女主角就是在缺乏家庭溫暖,感受不到半點愛的環境之中成長。   安雅的視點,以及她所看見的那個世界,譬如從牆壁細孔裡窺見繼父閉門埋首創作的姿態,那個充滿秘密,像無人能夠穿越的房間,相信都是宮崎吾朗自身的寫照。宮崎吾朗就擁有一個出了名嚴肅苛刻,醉心電影工作而忽略照顧自己的父親宮﨑駿,還有一個曾經同為動畫師,默默支持丈夫,把工作遠遠放在家庭前面的母親太田朱美。安雅眼中惡毒冷漠、把自己視作閒雜人的繼父繼母,跟宮崎吾朗的身世經歷出奇相似。有看過去年 Netflix 紀錄片《宮﨑駿:十載同行》的話,更能理解《安雅與魔女》這個濃縮的魔幻童話裡,許多細節都折射了兩父子過去多年的恩怨離合。宮崎吾朗亦曾埋怨父親不顧家庭,想跟他學師,以擔任他的副手為人生目標,卻始終得不到認同。或者,每個被父母冷落的子女,內心都曾經有過「我一定不是他們親生孩子」的激進想法,這亦成為《安雅與魔女》跟宮﨑駿過去一系列魔幻童話最大的差別。   電影篇幅雖說不長,但對宮崎吾朗來說,可能呼應著一段漫長的人生經歷。畢竟,有個名叫宮﨑駿的父親,是旁人無從想像的壓力,無論做得再好都不過是宮﨑駿的兒子,最終目標只能夠扮演一個稱職的宮﨑駿接班人。巨人膝下的創作生涯艱苦而挫敗,既想擺脫父蔭,但身為兒子,絕對不能否定父親的成就,同時又要擔任守護者,延續父親建立多年的心血。這種矛盾的心情,隱約投放在女主角安雅身上。故事表面看來反叛搗蛋,描述安雅處心積慮想要對付刻薄冷落自己的成年人,但小女孩不是真的想逃出去,而是渴望表現自己,博得父母關注,得到他們的愛與認同。   她一方面投其所好,賣力誇讚繼父的小說寫得精彩,把其作品放在枕邊,成為他的最忠實讀者,還十分崇拜他和繼母年輕時的搖滾樂團(東映?)。但暗地裡,她又陽奉陰違,偷偷譏笑繼父作品沉悶無聊,不但脾氣壞,還很介意坊間評價和獎項排名。她用內心獨白交代了自己奸計得逞,巧言令色讓繼父繼母墮入自己賣乖討好的圈套之中,卻偏偏口是心非,其實最想帶孤兒院的好友回家開派對、吃聖誕大餐,炫耀自己有一個寵愛自己的美好家庭。暴躁嚴厲的繼父,總是惡言相向、諸多要求的繼母,原來只是口硬心軟,不懂得表達感情。他們都有暖心的時候,始終疼錫自己,只要掌握到相處之道,就會發現他們的愛,從他們身上學會魔法,連繼父麾下的惡魔們(吉卜力員工?)最終都開始聽從女主角吩咐。當然,一切都可能只是小女孩一廂情願。片末動畫突然回到過去的吉卜力畫風,卻暗示了繼父會送小女孩到學校,就算觀眾不明白,作為父親的宮﨑駿應該知道,是宮崎吾朗回憶孤單童年一再滑空的最大願望。   真誠和忤逆,渴望和憎怒,對父親的崇拜與自我價值的尋找,或者是個從《地海傳說》延續至今的多年心結,宮崎吾朗沒有打算對觀眾拆解,電影面向大眾,但作為一封家書,收信人是那個把吉卜力工作室交給自己的監製宮﨑駿。兩人曾經因為電影而關係破裂,最後又因為電影而重新建立關係。以電影作為書信,或是他們最融合的溝通方式。   平心而論,宮崎吾朗無法繼承宮﨑駿的電影美學,如果喜歡宮﨑駿或過去吉卜力的經典作品,未必會接受宮崎吾朗。但繼承人不一定需要擅於模仿創始人,開創新的路向,對宮崎吾朗未嘗不是好事,不過,悲傷的是那路向可能仍然跟父親有關。宮﨑駿創造了許多經典,但交給兒子的禮物只有一份,不是創作天賦,亦不是一整個吉卜力工作室,而是一道巨大的童年創傷,巨大到能夠成為一股創作驅力延續下去。但那份深刻而痛苦的經歷,可能就是成為魔女(創作人)的關鍵。   再三查證,沒有字誤,《安雅與魔女》官方新聞稿上確是寫成「宮﨑駿」和「宮崎吾朗」。電影公司表示,是鈴木敏夫的主意。鈴木敏夫不僅是跟宮﨑駿共同創辦吉卜力的拍擋,亦是最初選擇支持宮崎吾朗的伯樂。沒有解釋,或者亦不需要,這封寫給父親的情書,觀眾可以各自解讀。   --------------------   紅眼 —— 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   #ACOO #OASIS #未來力 #專欄   

面對身邊人的走和留,自己在夢想與現實中掙扎,香港人每日面對的事,也是一個個小故事。本土小店「上水貨店」推出《流酒》故事攝影集,由陳雅明執筆,MCM 莫竣名擔任男主角,用相片、文字為載體,抒發着一個人的 emo、生活一成不變帶來的煩躁、與陌生人擦身而過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