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余拜仁】:茹國烈 — 戴上全新眼鏡看文化

「文化是什麼?」是一條非常有趣,同時又相當難答的問題,不同時空下的不同人,過去、現在,以至將來都有不同答案,絕對沒有絕對。上周日的悠閒下午去了位於油麻地的東南樓藝術酒店,看看「七份一書店」新開業的情況,卻發現該個時段正值短暫休館,並正舉行一場名為「城市如何文化」的講堂,講者更是在本港文化藝術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位置的資深藝術行政人員茹國烈(Louis),於是當天就在一間充滿文化氣息的書店,聽著一位深具文化功力的學人,以「城市與文化」為題提出一系列甚有意義的提問與解答,讓人再三思考到底「文化是什麼?」

 

不少行內人都稱呼Louis為「茹老闆」,原因之一是他曾經在本港大大小小的文藝機構工作,實實在在做過不少人的老闆,徒子徒孫遍佈行內行外,包括曾任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而文化區的首兩個表演藝術設施戲曲中心及自由空間,正是由他帶領相關團隊,由設計規劃到開幕營運一步一步發展出來,其他要職還包括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及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等等;擁有超過三十年藝術行政管理經驗,完成文化區的重要任務之後,他決定讓自己放一個悠長假期,並到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進修Executive MSc in Cities的課程,回港後一直醉心於推動城市與文化的硏究。

 

根據Louis所講,他本身修讀的課程,其實並不是以「文化發展」為研究核心,只是他在求學階段之中,嘗試結合他在過去實戰工作上的種種知識及經驗,另闢新路;對他來說,讀萬卷書固然重要,行萬里路同樣關鍵,因此除了校園學習,他亦把握機會走訪了14個歐洲城市,唯一門檻是過去都從未踏足過,看看當地的發展模樣,思考別人的發展歷程,最終他提出了一個名為「BEAM」的框架,包含四個主要元素:Belief and Value(信念和價值觀)、Everyday Lifestyle(日常生活風格)、Arts and Creation(藝術和創造),以及Memories(記憶),相互之間並不是完全割裂的範疇,一方面彼此互相影響,另一方面「B」、「E」及「A」更會結合成為「M」,根據Louis的闡述,「BEAM」本身不是一門科學,相反它更像是一副眼鏡,「關於我們如何去看待文化」。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講堂之中,除了簡介框架,Louis亦示範了「BEAM」的應用,包括如何以此作為起點去規劃未來的文化藝術場所,刺激了在場人士不少的反思,據知「城市與文化」這個系列活動已經先後舉行了超過30場,更會視乎不同對象去調整及改動內容,其後續發展實在讓人期待。

 

 

關於作者 / 余拜仁

由文化藝術到金融財務,涉足不同江湖| 志奮領學人(由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部頒授及認證)| 倫敦國王學院數碼文化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 嫻熟的文化藝術文字人/專業的金融財務策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