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最盡方式睇夜景】路線公開!盡做小隊直闖自殺崖 影最靚香港夜景相!策劃員曉欣挑戰游繩落山崩潰大嗌:「我要做廢柴」
點都要試一次!自殺崖頂邊游繩邊睇夜景!簡直係睇香港夜景嘅最佳觀賞角度! \\ 盡做 · HAPPY星期二 · 約定你 // 生活需要盡一點,一齊以最盡方式發掘香港另一面,挑戰極限、直視恐懼,重拾青春熱血❤️🔥! 🔆精彩重溫🔆 ❗#ACOO最盡方式睇夜景(上)❗https://youtu.be/dCFC7sfB47g ❗#ACOO最盡方式撐港產片 ❗https://bit.ly/3Ridpl4 ❗#ACOO最盡方式紋身 ❗https://bit.ly/3pUiVi0 ❗#ACOO最盡方式做貓奴 ❗https://bit.ly/3RXDtlG ❗#ACOO最盡方式食海鮮 ❗ http://bit.ly/3U3rOCt
【超驚險】爬上飛鵝山自殺崖 沿繩下降!畏高策劃人嚇到喊!
為咗睇香港夜景,可以去到幾盡?今集盡做小隊到九龍最高嘅飛鵝山,攀過要手腳並用嘅山路,去到自殺崖頂游繩20米,邊沿繩下降邊睇風景!有畏高嘅小隊成員嚇到喊! \\ 盡做 · HAPPY星期二 · 約定你 // 生活需要盡一點,一齊以最盡方式發掘香港另一面,挑戰極限、直視恐懼,重拾青春熱血❤️🔥! 🔆精彩重溫🔆 ❗ 最盡方式睇七欖❗http://bit.ly/3guKKwr ❗ 最盡方式撐港產片 ❗https://bit.ly/3Ridpl4 ❗ 最盡方式紋身 ❗https://bit.ly/3pUiVi0 ❗ 最盡方式做貓奴 ❗https://bit.ly/3RXDtlG ❗ 最盡方式食海鮮 ❗ http://bit.ly/3U3rOCt❗
【登山人生】 繪畫刺繡記下香港山野 藝術家李家儀:「冀創作為大家帶來安心和喜悅」
香港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城市與山野的距離很近。每每受盡生活的摧殘,只要去到山上和郊野,總會有種治癒的感覺,靜靜過一天,就能慢慢平復心情。正如本地藝術家李家儀 Koey 所指,上山和創作可以讓人找回自己的內在,「登山就如人生,每跨過一個低窪,每越過一次山峰,就是學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Koey 一直喜愛大自然,又會以繪畫和刺繡等手工藝把探索大自然時的心情記錄下來。無形的快樂,以立體的方式呈現,一筆一線下的山峰,「如果我的創作可以為自己以外的人都帶來安心和喜悅,那就對我而言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了。」 邀請你「上山去」,用眼睛體驗「在大自然裏,一切皆平等,萬物順應四季經歷每個循環。」 《 Surmounting 上山去 》 日期:2021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週一休)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地點:上環新街市街23號地下
【又有新景點】 西貢海下「文青風」遊客中心 網民:「好似去咗日本呀!」
疫情之下,香港的郊區早已踏遍?上月在西頁啟用的「海下遊客中心」,或許可以成為你的一個打卡好去處。這個號稱全港首個以海岸公園為主題的遊客中心,由漁護署管理,設計偏向「文青系」,有些網民看過圖片,更認為「好似去咗日本」! 中心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內,在海下灣海岸公園旁邊,有一種與大自然融合的感覺。為了令遊客更能感受自然環境,設計多用玻璃,不但增加通透感和明亮度,更加令自然風貌融入其中。而整個設計概念來自傳統村莊,使用木條屏風除了可以營造自然的建築風格,還可用作通風和降低室內溫度,別具心思。另外,中心亦用上可再生能源,周圍可見太陽能發電板,建築物則設計成可以收集雨水,經處理後循環再用。 中心外的草地,可讓市民野餐,而中心附近設有行山徑,與海下灣海岸公園亦只距約10分鐘步程,可滿足遊客不同需要。西貢海下遊客中心逢星期二及及農曆年初一、二休息,想到訪就要留意啦! Photo/ Development Bureau
【量力而為】 山徑絲帶是救命定催命? 行山友:見一條拆一條
郊遊行山可以感受清幽環境,也可以危機處處。行山途中,不時會見到樹上綁住不同顏色的絲帶,目的是方便記認走過的路,或者提醒其他山友該路線會有危險。不過,行山人士也經常爭論 —— 究竟這些絲帶應否存在? 有反對山徑絲帶的山友指,根據「#山野不留痕」的原則,任何原本不屬於郊野的外來物品,包括絲帶,都不應留低,揚言要「見一條拆一條」。其次,掛上絲帶的地方,都是所謂的「隱世」的非正式山徑,掛絲帶變相鼓勵遊人尋幽訪勝,人流增多對植被和山野環境都會造成破壞。 從安全角度考慮,掛絲帶既可代表「安全前進」,也可代表「危險勿進」,盲目跟隨絲帶,會構成危險,加上不少絲帶都是業餘的行山人士所掛,其指示或訊息有機會誤導途人,「老點」別人走進危險境地,後果可以不堪設想。有行山專家就認為,比起依賴絲帶作記號,行山人士更應該有足夠的訓練和準備,例如採用 GPS 定位和掌握使用地圖的基本知識等。 爭論不斷,有支持絲帶文化的人就指出,「行山受助於絲帶太多次」,除了可以在「睇完地圖都唔知點行」時引路「救人一命」,還可以帶人探索秘景,雖說非正路也有危險之處,但有人覺得「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多得前人帶絲帶探秘,才令山友見識、發掘更多。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前提是山友們要知所進退,謹記保持自身安全,出發前規劃好路線、帶齊裝備確保萬無一失。 Photo/ @GetReadyHongKong
【救救牛叔】 長假後衛生巾、排泄物、廚餘遍塔門 義工:得一個70歲清潔叔叔怎處理?!
五日復活節長假,離島郊遊變「膠遊」,露營熱門地點 #塔門 又慘變垃圾崗,義工形容垃圾多得「無稽」,紙巾、膠樽、玻璃樽不在話下,還有用過的衛生巾、尿片和裝滿排泄物的膠袋,以及「因價錢便宜而被視為即棄餐具般存在」的平價營具,例如鋁煲、平底鍋、大帆布、營幕等等。義工表示,「普遍遊人漠視勸告,繼續掉垃圾」,而整個塔門就只有一個年過 70 歲的清潔人員牛叔,「試問一個年過 70 的老人家又如何全數清理島上沒完沒了的廢物?」有遇過牛叔的網民表示,牛叔每日用擔挑由疊石將垃圾搬落碼頭,他要走多幾轉才清得完長假留下的大量垃圾,心裡感到十分難過。 #東龍島 的情況也讓人慘不忍睹,有淨灘團體指,雖然明知紅日遊客眾多,但去到現場也不禁大喊「瀨嘢」,石灘堆積著「厚厚一層」膠樽、魚網、發泡膠箱、拖鞋等垃圾,「沿住岩壁一路到海灘都係垃圾」,淨灘當日執走 1622 個膠樽,共 108 KG 垃圾,不過石灘仍然留有大量垃圾,義工呼籲遊客,享受山野同時謹記「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保持「山海無痕」。 Photo/ @joycowshk、海岸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