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在.土瓜灣】漫遊.尋找土瓜灣文創地 創意市集、尋寶天堂、設計工作坊
香港十八區有不同的特色與面貌,隨着屯馬線開通,我們能更方便探索不同社區--土瓜灣。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舊式工廠,因為便宜的租金吸引創作者聚集,像是《正義迴廊》導演何爵天為董事成員之一的電影文化中心、曾經在土瓜灣留下汗毛的My Little Airport,更留下《土瓜灣情歌》一曲等,可見土瓜灣孕育了不少文創、音樂、電影和藝術的好作品和創作者。由今個月11月23日至12月10日,香港設計中心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與土瓜灣藝術工作者建立的「樂在製造」協辦青年旅社床位市集、設計工作坊至城市舊物展覽,一起最貼地的感受香港的創作土壤。做一日土瓜灣背包客
香港有不少背包客棧坐落於民生社區,其中一間是位於土瓜灣的「麻雀客棧」。客棧老闆娘在土瓜灣土生土長,十分熟悉區內生態,她發現,香港應有盡有,唯獨欠缺一個讓旅人聚集的休息點:「希望背包客可以在這裏遇上旅伴相約共遊,也希望他們能體驗到香港的人和事。」在城區活動裏,麻雀客棧亦會協辦「樂在(用手手)做_市集」,檔主會在床位擺攤和展示商品,參觀市集的人也可以體驗一天背包客,既能欣賞不同的文創小物,也能和檔主、遊人聊天交流,感受人與人之間久違的溫度交流。朝花「夕拾」土瓜灣
人總喜歡懷緬舊時,而土瓜灣舊物店「夕拾」則收藏了海量舊物,讓我們賭物思人,以物憶舊史。收集舊物,總需要一點緣份,店主在準備展覽的其中一個晚上,在土瓜灣街頭遇上一個正推着一車舊物的婆婆,在幫忙之際發現車上有毛筆練字紙,才得知十三街有一老店結業,便決定把婆婆手推車上的物件全數收購,成功留下一些記載着土瓜灣歷史的舊物。此外,老土瓜灣亦有很多獨立電影院,在「夕拾」亦可看到不同的舊戲飛、戲橋等,在支持今天的香港電影之時,也是重新認識舊有文化的好時機。有趣的是,原來土瓜灣現址工聯會辦公室的前身是明月戲院,電影院專門放映色情電影,你又知道這些地區小故事嗎?
懂得欣賞便是寶,我們又懂得欣賞土瓜灣,以至自己居住地區的獨特之處嗎?來「Re:trace 2.0 展覽」發掘吧!樂在做.工作坊
土瓜灣的地區文創團隊「樂在製造」很關注當區發展,亦深明要為設計和藝術帶出背後的經濟價值,才能讓文創產業得以自給自足,長久發展下去。在這次城區活動中,「樂在製造」除了協辦不同活動外,他們同時亦在工作室舉辦多場工作坊活動,如木機械摺臂和生活小誌,讓參與者在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和創作者的引導下,可以嘗試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創作,同時和社會進行有機的互動。
樂在做_萬物復刻
日期:2022年11月23日
時間:7pm至9.30pm
地點:樂在製造
樂在(用手手)做_市集(麻雀客棧協辦)
日期:2022年11月26至27日
時間:12pm至7pm
地點:麻雀客棧(土瓜灣北帝街10-16號一樓)
器物共生工作坊
日期:2022年12月3日及12月10日
時間:2pm至4pm;4.30pm至6.30pm
地點:樂在製造(土瓜灣下鄉道95-97號安樂工廠大廈C座9樓)
生活小誌工作坊
日期:2022年12月4日
時間:2pm至4pm;4.30pm至6.30pm
地點:樂在製造(土瓜灣下鄉道95-97號安樂工廠大廈C座9樓)
Re:trace 2.0 展覽
日期:202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逢星期二休息)
時間:11pm至7pm
地點:夕拾(土瓜灣九龍城道88-90號安樂工廠大廈A座9樓)
所有活動詳情:http://bitly.ws/wVTp
相關文章
【重新想像域多利監獄】沉浸式域多利監獄體驗展《數碼熒房》 5大AR擴增實境遊歷大館
很久以前,香港的監獄是男女同囚,而且沒有把重犯與一般犯人分囚,直至1841年英國政府參考了美國費城東州教養所的監獄設計,興建了亞洲首座以「放射式」設計的監獄–域多利監獄,即以中心點分別左右延伸南北兩座監倉,並開始按性別、國籍及犯罪嚴重程度來進行囚禁。後來,日本亦有派建築師來港勘察,可見這座監獄對亞洲後代監獄興建的深遠影響。今天,雖然這座放射式監獄已成歷史,只留下部分建築,為了讓大家以建築、設計和歷史角度去欣賞它對香港發展的影響,大館邀請了新媒體藝術家曲淵澈和吳子昆共同創作全長30分鐘的沉浸式影像體驗《數碼熒房》,觀眾可以不一樣的方式感受並打破對監獄的既定印象。 觀眾首先走進F倉展室,觀看全長30分鐘的沉浸式錄像作品 — 監獄被分拆成放射線條,帶領觀眾的視覺穿梭監獄每個角落,然後再進入囚房、廚房、操場等,再配合不同生活的聲音配樂,加強大家對監獄生活的想像。。而觀眾也可以一邊觀看,一邊與不同場景互動,趣味倍增。在嚴肅的監獄,藝術家為大家製造了小驚喜,螢幕上不時出現小貓咪,考考觀眾眼力。 《數碼熒房》第二部分就包括五個擴增實境(AR),分別在監獄操場、囚室、監獄邊界和派藥房。以前的囚犯需要排隊向獄卒領取精神科藥物,參觀者可以透過AR,感受囚犯們當時的生活。 大館希望藉著數碼科技,重新想像及演繹香港的歷史建築,把它們的演化過程呈現觀眾眼前,揭示這些建築背後的理念,從而令觀眾更深入認識大館的文化古蹟背後的價值。 大館「數碼熒房」展覽 日期:2月17日至3月16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7時,每30分鐘一場,最後一場為6時30分 地點:大館F倉展室
【城市出走】香港街道與建築 一次寫生與攝影之旅
香港雖然是一座小小的城市,不同角落也有獨特的風味,太子、深水埗可以看到香港的土根生活、港島一帶則看到英國殖民的影子,你有花時間好好細看嗎?今個週末,建築署舉辦了「城市寫生」工作坊,大家可以用不一樣的遊歷方式出走香港,利用手下的畫筆繪下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香港。此外,這個工作坊還有專人指導,不論是大人小朋友也適合參加。 另外,喜歡攝影的朋友也不要錯過「疊影香港」城市留影活動,參加者可以領取一套9款印有不同年代的香港地標明信片,然後親身再到相片的地方一遊,再舉起明信片與實景合照,上載至社交媒體再標籤#公共建築25載、#PublicArchitecture25A,便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香港的不同面貌。 「城市寫生」工作坊(一) 日期:2月18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45分 集合地點:港鐵中環站K出口 繪畫景點:展城館 「城市寫生」工作坊(二) 日期:2月19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45分 集合地點:港鐵中環站K出口 繪畫景點:香港大會堂 明信片領取點:香港大會堂、展城館、元創方、綠在灣仔
【聖誕市集】過個文藝聖誕節!17本地品牌All in富德樓一九九九秘密商店
如果你還在煩惱要準備甚麼作聖誕節交換禮物,又對本地文創藝術情有獨鍾,那麼富德樓的一九九九☻秘密商店聯乘一九九九☻藝術空間舉辦的「PoPuP X’Mas Market Event」可能是眾Deadline Fighter的救命恩人了!整個活動集合了本地17個品牌和創作單位參展,包括有陶瓷、插畫、手作衣飾、紙品和公仔等創作產品,為摯友揀選一份獨一無二的聖誕禮物! 陶瓷作品方面,有Benny To、Chao Harn Kae、Chan Kung Chun、Lai Chan Kee、Toki Nashiki、Yoyo Yu & Hoilaam Tang及Ying Ceramic參展;公仔有Creature Collectors Club、dotdotdot及Hira Hira;插畫有dotdotdot、roomm1533、Pris Pong及The Pickled Paper;手工衣服品牌if.or__seeyou;飾物擺設則有lo_______mo、nisan studio及Yuk Kee。 富德樓是一幢位於灣仔軒尼詩道的商住大廈,至今已有54年樓齡。在2003年進行翻新後,大業主得知本地藝術家難以尋找創作及活動空間,便以相宜價錢出租單位予藝術工作者使用。 一九九九☻ 秘密商店PoPuP X’Mas Market Event 日期:即日起至12月25日 時間:星期五至日2pm至8pm 地點:灣仔軒尼斯道365-367號富德樓10樓365室
【旗艦市集】300港日韓插畫家創意激撞九展 插畫、電繪、動漫、同人全搜羅
如果喜歡本地創作,假日愛逛市集,便不能錯過一年一度的本地文創界盛事--香港插畫及文創展(HKICS)。今年大會以《界.無限》為主題,作品涵蓋插畫、繪本、電繪、動漫、書法、ACG同人、模型、紙品文具等不同領域的創意設計,邀請了300位香港及亞洲不同風格的插畫家參展,同時推出集合畫師們最佳作品的第一本香港出版插畫年鑑。此外,東京插畫師協會(TIS)更會舉辦首個在港的企劃展,讓眾人能一睹動漫大國的當代插畫師作品,絕對是文青們必去行程之一。 港日韓插畫交流 今次展覽邀請了300位本地及亞洲插畫家參展,較為人所熟悉的本地畫師有剛奪得日本LIMITS數碼藝術比賽冠軍及亞軍的Mankee及Rosine、hohohola的Winncie、獨立手機遊戲開發團隊Cornerpuz的創辦人之一K.Chung、Ar Yu、Jack Lee、SIUKINS及Venusphilosophy等,亦有不少新進插畫家,可見文創展集合了香港文創界的多位勁人,而香港插畫師協會其中16位成員以「飛越叢林」作主題展出作品。 除此之外,東京插畫師協會亦在是次展覽中舉辦了首個在港企劃展,而飽受好評的「韓國文化館」亦載譽歸來,不論是插畫家,抑或是普羅大眾也可以享受藝術之間的欣賞交流,認識更多業界背後的運作和專業。 在展覽中,除了能欣賞和認識更多不同風格的插畫家外,更可以課金支持他們的創作和周邊商品。今次大會將推出第一本香港出版插畫年鑑,圖輯收錄了100位活躍於香港及亞洲插畫家的作品,大家可以行動力撐讓他們能繼續在創作之路走下去。 香港動畫,動起來! 近年香港動畫不斷進步,除了出現更多音樂作品配以本地動畫師創作的MV外,連香港電影《明日戰記》也宣布將會製作動畫版前傳,可見本地的動畫創作已經風起了。在這次展覽中,「ANIMONTAGE 1.5」將會放映30條本地製作的動畫,引領大家走進港式動畫世界中,感受本地創意。 屬於我們的數碼藝術 隨着數碼藝術的普及,不少插畫師也嘗試以電繪創作,展覽入場人士也可以參與《Borderless電繪比賽》的投票,支持喜歡的插畫家、作品的同時,亦有機會贏到獎品。同時,展覽中亦有「AR掌上藝術館」,透過AR虛擬實境技術讓入場人士走進本地藝術創作之中,打破藝術呈現的界限,以不一樣的體驗感受創作。 最後,玩盡整個插畫及文創展後記得換領大會小禮品留念! 香港插畫及文創展 vol.4《界.無限》 日期:2022年11月26日至27日 時間:12pm至8pm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Rotunda 3(6/F) 詳情:http://bitly.ws/wZW5 圖片授權:IG@oh.mankee、IG@rosinewooo_、IG@SINKINS、IG@venusphilosophy、IG@K.Chung1007、IG@hohoholahk、IG@a_r_y_u.c、IG@jackleeartworkhk
【周圍貢】西貢有段故 導賞團從地區設計發掘歷史人與事
疫情數年,你有好好把握機會探索香港每一道風景嗎?西貢,這個土地面積是九龍約2.9倍的後花園,承載香港很多歷史與文化--西貢明初時期是外國來貢的船泊點以及抗日戰爭時東江游擊隊的活躍地。由香港設計文化協會及Bottoms Up Communication Limited主辦的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周圍「貢」,將會在11月26日至12月18日期間舉辦多項由「設計」出發的活動,帶大家深入淺出走訪西貢,享受不一樣的出走之旅! 天后與關公 在市中心大街,天后古廟和協天宮(又稱關帝古廟),雖然並非同時建成,但大小一樣,相鄰緊接,從民俗宗教來看其實並不常見,但因為西貢臨近海邊又有多條村落,所以既需要天后娘娘保佑出海安全,也祈求得到關公守護各村利益,才會出現兩座主廟。從天后廟看西貢城市設計 然而,因為城市發展的變遷,天后廟被搬離海邊,對於傳統漁民而言則是一個大忌。直至2003年沙士後,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期望發展本土經濟,便以西貢作為試點,由建築署前高級建築師馮永基教授負責。馮教授居於西貢多年,對該地區的文化和歷史的認識較深,認為西貢需要城市設計(Urban Design):「我們有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即按人口計算所需要的設施數量,但沒有設計一個地方去聚集市民。」 結合廟宇在西貢的傳統作用,以及廣場聚集市民的概念,馮教授將廟前的停車場,改建成前園;另外興建了5個銅鐘從天后廟成一直線至海邊,串連成視覺走廊(Visual Corridor)外,也寓意用鐘聲引領天后到海邊。這5個銅鐘雖然是仿古鐘,但馮教授相信,只要做得認真,便永遠有效:「代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西貢人的紙船公園 西貢海濱公園(又稱紙船公園)的地標--水池中的紙船,也是出自馮教授之手。他解釋,七、八十年代成長的香港人童年時會放紙船,而西貢從古至今也是漁港,故結合兩者,將紙船船身變成歷史書,記錄西貢的歷史:「當時在圖書館找報紙,了解到日軍佔領香港期間,西貢是東江縱隊抗日的最主要基地的一段歷史。」 此外,大家有留意到水池是沒有圍欄的嗎?如果願意花一整天坐着放空,靜靜細看西貢的人與事,或許還可以遇上牛群到公園飲水呢! 假日周圍貢 這次「周圍貢」行程,主辦單位安排了「西貢社區歷史文化探索行」、「深灣養殖魚排導賞及延伸創作」、「關帝天后文化產品設計分享及植物守護神工作坊」、「香薰創作工作坊」及「醜食美饌工作坊」,參加者可以透過不同活動,一起想像、思考、展望及創造西貢的未來。 西貢社區歷史文化探索行(共四次導賞團) 第一次導賞團(由前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永基教授及西貢地區組織「貢想」領團)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時間:10.30am至12pm 地點:西貢關帝及天后廟集合 第二、三、四次導賞團(由西貢地區組織「貢想」領團) 日期:2022年12月4日、12月11日、12月18日 時間:2.30pm至4pm 地點:西貢關帝及天后廟集合 西貢深灣養殖魚排導賞及延伸創作(西貢深灣養殖魚排、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協辦) 日期:2022年11月26日 時間:10.30am至12.30pm;2.30至4.30pm 地點:西貢黃石碼頭集合 關帝天后文化產品設計分享及植物守護神工作坊 日期:2022年11月26日 時間:11am至12.30pm 地點:西貢公立學校(普通道30號) 香薰創作工作坊(BeCandle協辦)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時間:2pm至3pm 地點:西貢萬年街102號地下 醜食美饌工作坊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時間:3pm至5pm 地點:西貢「原井會」(大涌口55號) **備注:所有活動費用全免,但參加人士需提前報名,並繳交$200保證金,活動當天將以現金退還保證金。 詳情:http://bitly.ws/wMuz 銅鐘設計圖及西貢牛牛照片由馮教授提供。
【不忘初衷】商業藝術的必需妥協 插畫家JasonTommy:「要知道做商業的原因。」
五年前,一家廣告公司的殞落,造就了香港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IG@jason_tommy)的誕生,雖然今天的他長了些肥肉、又束了鬍子,但目標卻如同當年清秀的小伙子一樣不曾改變:「用畫征服世界,每個地方也留下自己的汗毛。」以Doodle為創作風格,加入複雜的主題元素,配以他喜歡的黑白色來作畫說故事,也會為了商業作品而讓步加上繽紛色彩,難道改變不了世界就只能妥協?JasonTommy靜默了一秒,再說:「要知道做這麼多商業案子是為了甚麼。」果然,最重要的還是初衷啊!你還記得嗎? 走進商業世界的妥協 每一個插畫家打定主意全職創作,即代表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過上刻苦的日子,無了期的等待伯樂出現,之後仍有千百個考驗和現實打擊靜候着。JasonTommy分享,他的第一個商案是在市集擺攤時遇上媒體公司邀請合作,坦言當時生疏的自己十分緊張:「有壓力,而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同於自由創作,他指商業合作有時間限制,亦沒有大把時間讓藝術家慢慢修改或微調。此外,JasonTommy認為,在商業合作中建立個人風格亦十分重要,否則和客戶討論時只能盡量配合對方要求。 香港文創界中,JasonTommy接到的商案和合作案數量算得上很不錯,他笑言可能是自己好相處,同時從前在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亦有幫助,不過對於創作來說則是有好有壞:「可能會失去某部份的執着。」色彩正是最好的例子,JasonTommy認為黑白是最基本的色彩,同時已能表達到最仔細的內容,初時他對客戶的上色要求並不理解,亦不斷勸說對方:「最後也是失敗,而且客戶也不無道理,因為從作品的點擊率去看,的確是有顏色的作品更好。」最後,他自己也受到影響,偶爾也會為非商業作品局部上色:「全部上色就好像無法呼吸,始終畫畫也需要抖氣的空間。」 一個人的成功 VS 交流的快樂 有人說,藝術家都是孤獨的。不過,JasonTommy卻是一個例外,他開玩笑道:「我好怕要自己孭飛(承擔責任)。」第一次接到畫酒吧閘的邀請,也是他至今最滿意的作品,當時他向客戶提議多找幾位藝術家一起「Jam」:「一個人做好孤獨,畫得多漂亮也好,和別人分享也是純粹自己的作品。」有些人追求個人的成功,而Jason Tommy則更享受創作時彼此交流的樂趣,正如在訪問當天他為一間本港知名人才顧問公司KOS會議室塗鴉,作品以充滿樂趣的求職過程作為主題,而JasonTommy亦有帶同朋友Billy(IG@artlab852)為畫作噴色。 不過,這樣的合作不會擔心自己的風格會被影響嗎?JasonTommy說:「我的畫是Doddle(密鋪塗鴉),某程度亦可當作是禪繞畫。」創作時會分開一格格的處理,所以即使有不同藝術家參與,整體來說仍然是屬於「JasonTommy」的作品。 +;![].迷失在.* 這場﹍×°商業藝術遊戲°°°×.﹏\ 「在香港,藝術大多轉化作一場商業遊戲。」JasonTommy在2013年於IG的帖文寫道,九年後已完全踏進商業藝術圈子裏的他,想法依然沒有改變,他說:「香港是一個很尊重藝術的地方嗎?人才有很多,但有沒有被尊重?」不管是奧運劍擊金牌運動員張家朗,抑或是國際數碼藝術比賽冠軍的插畫家Mankee,也是因為「結果論」才獲得曝光和應有的掌聲,JasonTommy坦言是香港人對體育、文創的認受程度不夠深:「始終香港是一個商業行頭的地方,藝術真的不能做一輩子。」 對比初入行時,JasonTommy認為目前香港的文創市場雖然百花齊放,但實際卻是處於萎縮狀態:「在市集賣水晶並不是文創、其他創作又是否原創?」文創應是藝術家以創作和原創去交流和互相認識,然而他覺得很多人用市集改變了文創應有的定義。身在其中,每個人也應有責任去嘗試改變它,JasonTommy為了商業而選擇妥協了部份的自己,只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支持自己同行。」他希望未來能和朋友一起成立一個機構,保障插畫家的權益和福利:「可以令整個制度和玩法變得更好。」 隨遇而安的征服世界 JasonTommy的全職插畫家生涯已經第五年,即使是喜愛的事,不斷重覆發生也難免不「滑牙」。為了保住團火,他會參加比賽來進行探索,證明自己的同時也避免自視過高:「可能在舒適圈內感覺很成功,但外面世界很大,老師傅、厲害的人有很多,也希望找回讓自己繼續畫下去的感覺。」 他確信自己不會一輩子畫畫,他想過學紋身、甚至是棟篤笑,不斷尋找更多創作的可能性去重新演繹自己的作品和想法。「Go with the Flow」是JasonTommy的人生哲學,有着目標卻不會強行達到,已在香港、台灣及韓國留下墨水的他,來年目標是進攻歐洲,以創作來征服世界。 後記: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的二三事 JasonTommy小時候叫Tommy,後來因為動畫《湯姆歷險記》的主角Tommy是一個書呆子,就改名為Jason。不久以後,他發現名字太「公廁」,便決定把兩個名字併起來用,他滿意道:「有少少法國的詩意,又有少少藝術家的脾氣。」因為名字不錯聽,便一直用至現在。 中文名字「小塗蛙」則是人在江湖必先入鄉隨俗,他解釋以前在台灣工作,需要一個中文藝名代表自己:「畫畫在台灣叫『塗一些東西』,而我的頭像是青蛙,結合兩者便是小塗蛙,好似比較Kawaii。」 文:Hoiyan 攝:Hoiyan|酒吧閘照片為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