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底片世界】波蘭攝影師Bogdan Konopka菲林相展 《Darkness & Light》帶大家周遊列國看世界
或許是文青的熱潮興起,近年越來越多人開始接觸菲林攝影,學會享受慢活和感受生活。波蘭攝影師Bogdan Konopka一生熱愛菲林攝影,尤其喜愛在黑白照片中帶着神秘的平靜感,在《Darkness & Light》攝影展中可以欣賞到他不同系列、共26張黑白作品,當中部分照片更是他親自在黑白中以「接觸印相」(Contact Prints)製成的銀鹽照片。除此之外,攝影師還會在底片上進行刮劃、塗畫等創作,若對菲林攝影或沖曬照片有興趣,不妨到攝影展欣賞大師之作,同時捕捉靈感!
Bogdan Konopka的攝影作品大部分以8×10吋或4×5吋的菲林大片幅相機拍攝,再以接觸印相沖曬成銀鹽照片,即菲林與相紙進行接觸印製,相紙上的影像完全是菲林底片的1:1,小小的影像讓觀眾不得不近距離欣賞,讓大家更易專注於相片中,尋找當中的細節。
對於戲劇性的畫面,Bogdan Konopka喜歡捕捉生活日常的瞬間、建築物的空間結構,加上其生平喜歡周遊列國,所以其拍攝題材及場景也非常豐富,觀眾也能透過其鏡頭看到不同城市的風景面貌。
《Darkness & Light》攝影展
日期:即日起至3月4日
時間:逢星期三至六2pm至7pm
地點:⿈⽵坑道56-60號怡華⼯業⼤廈8樓 The Loft
相關文章
【與AI的距離】拒絕後製 探索建築空間幾何 在城市尋找靈魂的意大利籍攝影師:藝術是了解真相的途徑
生活在香港這個五光十色的都市,你我的眼睛都看慣千變萬化的事物。彈指之間,透過AI、midjourney,甚麼畫面都能「造」出來。但,倘若我們回歸基本,影像在快門按下的一瞬間即被凝住,不作改動,你又會否不適應?居港19年,意大利出生的藝術攝影師Roberto Davolio堅持只用實體濾鏡,拍攝後不用Photoshop,攝下一幀幀疑幻似真的相片,「Boundary between what is real and not real is so close, we cannot tell the difference anymore(真假的界線很近很模糊,我們根本不能再分辨真偽)」。真真假假,你又懂得分辨真實與虛幻嗎? 文:Heidi Wong @heidi.is.strong | 圖: @roberto_davolio、Heidi Wong Roberto已經從事建築行業超過20年,他的創作靈感亦與他的建築學背景有關,希望利用攝影探索「心靈」與「空間」的共生關係,並挑戰大家對周遭建築物的觀察視野互動。在Roberto眼中,攝影是一種藝術,而藝術於他而言,是了解真相的途徑,「the closer you are,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the better chance to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 reality. (你與那環境越接近,不論是物理上還是情感上,你就有更大機會體驗及理解現實)」。 真實濾鏡 造就色彩變幻 正因為Roberto的作品於肉眼能見的真實景色差距甚大,曾有人質疑他並非沒有經過Photoshop「執相」。Roberto強調自己一按下快門按鈕後,所有相片都不會再後製,又形容攝影時候放置濾鏡是一個「intellectual
【用鏡頭重組時空】攝影藝術家Pelle Cass首個亞洲個人相展 花逾40小時後製 用23,800張相縮時紀錄彩虹邨
彩虹邨是香港的打卡熱點,連遊客來港一遊也會慕名前往,可謂已經被「影到爛」,還能玩出新花臣?擅長靜態縮時攝影的藝術家Pelle Cass也被彩虹邨的豐富色彩深深吸引,在未能來港的情況下與香港策展團隊WAY by Way of Difference合作,以遙距的方式拍下23,800張彩虹邨的瞬間,整個畫面佈滿密密麻麻的籃球,長方形框框中把時空定格,留下了彩虹邨的日常和活力,一起走進他鏡頭下的神奇時空秩序。 Pelle Cass攝影作品的取景位置均很生活化,運動場、街頭、馬路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只要我們嘗試跳出框框,或許我們也可以拍攝出與別不同的趣味照片。看攝影大師的照片時,除了欣賞他的拍攝技巧,更應該好好學習他們的思考方式,心動不如馬上行動,一起去Pelle Cass的首個亞洲個人相展《PELLE CASS: PHOTOGRAPHS》看看他的其他作品吧! 是次相展中,一共展出了15張Pelle Cass的作品,共有三個系列作品,包括《Crowded Fields》、《Fashion》及《Selected People》,其中Williamsburg from High、Place Vendome、Boston College Spring Football和Cyclorama, Saturday Improvisation更是首次在展覽中展出的作品。 Pelle Cass展出的照片全都以「縮時攝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拍攝,其影像創作的方法只存在於保留和省略,再花上至少40小時後製、經歷數萬張照片的取捨,才成就出一張作品。 《PELLE CASS: PHOTOGRAPHS》相展 日期:即日至3月26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10時 地點:尖沙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平凡•不平凡】 西班牙情侶攝影師上演「帽子戲法」 變出蛋黃、牛油果、鏡頭、黑膠唱片!
西班牙一對情侶攝影師上演另類「帽子戲法」,以帽子作為道具,化身成太陽蛋蛋黃、牛油果、相機鏡頭,甚至是黑膠唱片! 情侶檔攝影師Anna Devis和Daniel Rueda不只熱愛攝影,更對建築相當熟悉。他們自2016年起,經常到不同地方打卡,把自己「融入」建築品之中。方法看似簡單,但卻十分考心思:先穿上與背景顏色相近的衣服,再加上無限創意及有限的「道具」,令本來平平無奇的牆壁化身成為童話一般夢幻的佈景! 二人對建築物的細節具敏銳觀察力,能放大其獨特細節,變成趣怪攝影,以不一樣的視角為觀眾帶來驚喜。難怪二人的IG合共有約100萬人追蹤!今個周末何不為另一半拍攝獨特的照片,留個紀念呢?
【認識鄰里】 18幅相片記錄大角咀新舊交融 3個本地攝影師帶你遊奧運
是大角咀,還是奧運站?這個新舊交融的小社區,近日因為奧運賽事而備受關注。你對大角咀/奧運又認識多少呢? 大角咀有不少舊樓、重建項目、車房…… 只有一街之隔,則有不少新商場、新商廈,具新舊交融的氛圍。早於一年前已進駐當區的WEAVE STUDIOS – OLYMPIC,近日聯同三名本地攝影師舉辦名為《Puzzle Out: What Makes Your Neighbourhood______?》的攝影展,帶你以全新角度,重新欣賞香港獨特的建築、城市景觀和寫實的民生肖像,感受奧運及大角咀社區的風貌和氛圍。 Vivien Liu、Jeremy Cheung及Ronson Chan各具不同攝影風格,一個展覽、三個靈魂,展出他們合共18幅原創作品。想欣賞香港的獨特建築及社區人情味,不要錯過這個相展了! 《Puzzle Out: What Makes Your Neighbourhood______?》攝影展 日期:即日至9月14日 地址:大角咀晏架街48號
【無力但總有希望】 當港鐵站變成迷宮再無路可逃…… 攝影師:「要學會欣然接受變幻無常世界下的未知」
香港港鐵站內人潮擠擁,你可曾想過 —— 如果車廂內的人、月台上的人都不見了,曾經在地下鐵幻想可碰著那個「他」也消失了,金鐘地鐵站車廂內的人不用再行入點
【香港製造】 I’M Fine 暖和菲林獨立發售 香港地拍出日系感覺
菲林近年再次成為熱潮,本地品牌推出的I'M Fine 一次性相機多次熱賣。不少人都大讚I'M Fine菲林的暖和色調,可惜並不獨立發售,用家想用這筒菲林便一定要買一次性相機。不過品牌最近決定獨立推出這筒菲林! NINM Lab見用戶都喜歡偏暖和的影像,決定推出 ISO 400 彩色負片菲林。以後不論你用哪一種菲林機,也可以入手這筒暖和色調的菲林,營造日系影像。未能回日本家鄉的日子,不妨用菲林相機發掘香港,也許沖曬照片時會有大驚喜。 不止菲林顏色高質素,連菲林的包裝也很美觀。菲林以白色為主調,再加上不同紅藍色調襯托,印上「業務用」字樣。簡潔設計十足日本出品的菲林品牌!ISO 400 135彩色負片—24 格,售價 $68 。你喜歡這筒菲林的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