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今日係大年初四,唔少人都已經要開番工,Weekend前夕都要返一返,公司入面可能都充斥住唔少「初四咁嘅樣」(當然呢個時勢仲有工開,又或者都唔應該會有太多怨言),另一方面更多人可能都提前拎咗假,放自己一個悠長農曆年假,直至下周一初七人日先邊慶生邊復工,不過無論假多假少,大家普遍都有一個共同命運:無咩好做;根據非正式統計,過去三日入面,出街嘅往往離唔開行山或者購物,留家嘅基本上就係打牌同埋煲劇。講起煲劇,如果讀者有啲啲印象,前一期嘅呢個專欄就係以鄧麗欣(Stephy)為題,講起唔覺意睇咗ViuTV嘅《男排女將》,深深被佢精湛嘅演技吸引咗,然後年假期間終於睇晒前後二十集,發覺Stephy原來都係眾多好睇元素之一而已,呢齣劇係絕對值得再書一筆。 《男排女將》顧名思義就係去講一班人打排球嘅故事,不過就算觀眾事前完全唔識打排球,又或者根本連睇都未睇過排球,都唔太影響佢哋嘅接收同閱讀,一來故事係講一個好有經驗嘅女將帶住班新仔打波,中間好多劇情都會交代到男排們其實係仲有好多嘢要學,而喺劇情發展之中,部份場口直情會畫晒教學圖,幫觀眾一步一步了解排球嘅基本運作,安排非常貼心;更重要嘅係,排球其實都係一種象徵、一種代入,劇中主人翁面對嘅種種人生議題,其實都係世界大同、宇宙共通,真係「是他也是你和我」嘅生活處境。 例如女將Stephy面對嘅事業抉擇:全心全情全職教波好,定係邊做保險邊教波好?一個選擇就穩陣啲,對生活有保障啲,有咩意外都不致Total loss,心底入面嘅聲音卻又會質疑自己,如果真係鍾意一樣嘢,點解唔畀個機會自己全力一拼呢?男排主角都係一樣,由細到大都想成為一個出色嘅主攻大鎚,明知自己先天不足、身材矮小,就正方偏方乜嘢都試,只求圓夢,但係去到一個殘酷現實位,就係無論你點努力,好似都再無咩進步,反而轉打另一個主守自由人位置,憑住本身移動速度快,又有打不死精神,發揮明顯嚟得更好,兩者涉及到唔同嘅層次:現實同理想之間,你會點揀?喺尋找理想嘅過程入面,現實話俾你知有啲嘢就係唔啱你,你仲可以點?又假如「好想做嘅」同「做得叻嘅」不幸地唔係同一樣嘢,你又要點做至好? 可以咁講,《男排女將》當然係關於排球嘅劇集,同時佢探討嘅亦遠遠超出打唔打排球同點樣打排球嘅呢啲範疇。所謂好嘅創作可以有好多唔同類型同層次,有一種係帶觀眾去到超越現實經驗嘅境地,無限延展嘅想像力完全令人驚嘆,包括大量科幻經典,另一種則係取材自日常生活、呼應住生存狀態,共鳴感非常強烈,《男排女將》當屬後者之列,佢選用咗輕鬆嘅手法去講你我完全可以有唔同嘅存活態度,喺大家都面臨住好多唔同選擇嘅今日,除咗可以睇下Stephy同鏡仔,都係一趟唔錯嘅自我檢視旅程。

對於「俄羅斯」出品的電影,或許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蘇聯電影,《命運的捉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等經典作品。趁新年假期,在家重溫了幾部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y Zvyagintsev)的作品,薩金塞夫是我最喜歡的俄羅斯導演,他的作品於我而言,都是佳作。   薩金塞夫1964年出生於新西伯利亞,畢業於俄羅斯戲劇藝術學院及莫斯科國立戲劇大學,說是「新生代」導演,未必算是,但也可以說是近年俄羅斯電影界觸目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回歸》(Возвращение)﹑《利維坦》(Левиафан)﹑《無愛可訴》(Нелюбовь)(港譯《雙親不相愛》)。其中2014年上映的《利維坦》被視為他經典之作,電影背景設定在俄羅斯西北部一個小港口城市。男主角科里亞與兒子及第二任妻子本來過著平淡幸福的生活,後來市長以公用設施建設為名,強行徵收他們的房屋及土地,從此改變這家人的一生。故事主角找來律師朋友,希望與政府對抗,但當中講到政府如何視人命如無物,以及與教會的利益等等,手法十分大膽。不少影評認為,電影中的主人公正正是反映了後蘇聯時期,政府對人民的態度,不是服務人民,反而政權腐敗處處可見。整部電影基本上是悲劇,當中給人很沉重的悲痛感。俄羅斯文化部長曾經指自己不喜歡這部電影,另外也有人批評導演刻意醜化東正教會。   《利維坦》得到康城摘下最佳劇本獎﹑亞洲太平洋電影獎最佳影片及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五大外語片等等多個獎項。更於2015年的金球獎中獲得「最佳外語片」殊榮,對上一部俄羅斯電影奪得此獎已是60年代的電影《戰爭與和平》了。電影得到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可見其厲害。   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1651年也發表以此為名的書作,當中講到國家的形成及人性的探討,在書中利維坦象徵著擁有強權的國家。薩金塞夫的作品,大部分顏色深沉且帶有詩意,故事當中帶有深遠的意思。以《利維坦》為例,名字出自《聖經.約伯記》,當中海中的巨獸「利維坦」(Leviathan)如纏繞之蛇,性格冷酷無情,暴戾好殺。電影以此為名,似乎是隱喻腐敗的政府就如此怪物,也如強大的怪獸,平民根本難以匹敵。   《無愛可訴》(Нелюбовь)曾於2017年在香港上映,當年我受邀觀看首映,故事講述一對離婚夫婦,他們的關係存在怨恨及敵對。隨著一次吵架,他們的孩子離家出走後失蹤了,為了尋找孩子而短暫的相處起來。當中道出他們的矛盾,包括當初生下孩子是錯誤的決定,因為丈夫只有惰性等等,故事的最後,兩人又回到各自的原點,性格始終沒有改變,只餘下唏噓。由於電影色彩昏暗,節奏偏慢,當日有很多人提早離場,我從頭看到尾,電影播放後我坐在座位上久久不能言語,那種錐心的感覺甚至纏繞了好幾天。

每逢農曆新年,少不免放假也要晨早起床,到不同親戚家拜年或飲早茶。唯獨年初三可以理直氣壯地睡到三點,原因?   傳統上,大年初三稱為赤口,有招惹是非的意思,所以不能外出拜年,免生口角。赤口又叫「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會為人們帶來不幸,所以大家就應留在家避凶。另一個說法也十分有趣:初三晚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我們要提早睡覺,令老鼠可以順順利利嫁娶。睡前要「老鼠分錢」,即在家中灑鹽、米、糕餅等食物給老鼠作為「米粧」,共享收成。   不過現時這些習俗已不再像以往盛行,不少人都百無禁忌,即使不去拜年,也會外出拜神,車公廟更人煙稠密,非常多善信到場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闔家安康。   你又打算如何渡過赤口呢?小編就決定把握可以完全耍廢的一天,在家睡一整天了!  

農曆初三亦稱為「赤口」,相傳這天特別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所以不少市民都會避免在這一天外出拜年。不拜年,這一天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 初三是拜神「吉日」,當天車公廟和黃大仙祠都會變得十分熱鬧,善信拜神求籤,希望可以為新的一年祈求好運。 新年活動當然少不了賽馬!每年年初三都是賀歲賽馬日,不少人希望趁新一年,碰碰運氣,贏個好意頭。今年總獎金2,000萬,包括 3T的$1,800彩金,以及第七及第十一場四重彩和四連環合併彩池多寶,分別有100萬彩金。但受疫情影響,初三的賽馬將會閉門作賽,不會開放給公眾、傳媒、會員及馬主。 如果大家初一初二拜年用盡精力,初三也是一個很好的日子給自己好好休息吧!

新年去親朋戚友家中拜年,都會好奇全盒放了甚麼食物 — 開心果?三角朱古力?甚至是macaron?但原來不太受新一代歡迎的糖蓮子糖蓮藕,才是傳統的全盒食物。等等,又原來全盒其實不是「全」盒,格數也不是現在較常見的六、七格,讓小編告訴你全盒冷知識啦! 其實全盒並非正寫,正寫是攢盒,「攢」有著拼湊及聚合的意思。由於「攢」和「全」都為同音,有「十全十美」的意思,所以漸漸演變為「全盒」。 傳統全盒的格數通常為單數,即是三,五和九格。在古代時候,格數越多,代表主人地位越高,所以宮廷用的全盒都有九格。 全盒主要放八種甜食和油器,稱為「八甜」,包括糖蓮藕,糖椰絲,糖椰角,糖蓮子,糖冬瓜,糖柑桔,糖甘筍和糖馬蹄,寓意美好和甜甜蜜蜜,連生貴子,三代同堂和馬到功成等等的意思。除了「八甜」之外,油器外表是金黃色,是金錢的顏色,例如炸油角,就是希望來年錢包滿滿的好兆頭,笑口棗即是笑口常開,而煎堆仔就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意思。最後,抓在全盒中間的瓜子動作,就像搲銀子一樣,希望來年人人都會賺更多的錢。 另外根據傳統,全盒會放置一封利是和一對桔,通常利是都會放金幣,寓意年年有餘。而一對桔必定要連枝帶葉,有開枝散葉,成雙成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