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方俊傑】:過聖誕不用收錢不用售賣乜乜抽獎券

我讀中學的時候,已經二十多年前。很多記憶,還深刻,其中一樣,叫買書。

 

每年暑假,收到書單,要去旺角去觀塘的書店照單執藥。有舊書的話,我會買舊書,書店員工多數會話:「呢本書,改咗版喎,係咪要買新書?」所謂改版,主要是換換插圖換換封面換換頁數,內容接近一樣,但老師覺得你用舊書會對他構成不方便,而且,買舊書難免會在朋輩之間產生階級分野,於是,很多學生,只好死死氣買回新書。售價一年貴過一年的新書。

 

到我個女開始入學了,讀N班啫,一樣有書單,一樣要買好多好多好多書。分別在,書本由學校自行出版,加上大量指定的校服,由內到外,夏天冬天,不計學費,單單收取雜費,已經是很可觀的收入。好像理所當然,是家長必定要逆來順受的潛規則。

 

來到英國,反而有點不習慣。我犯賤。英國政府之前發出指引,強烈建議學校要減少校服上的校徽數量,目的是令到家長能夠在一般超級市場為子女買到平價校服。我的女兒現正就讀Nursery,書包、大褸,基本上是用乜都得;其餘項目例如鞋襪例如衫裙,也只不過有顏色上的限制,全身上下,只有一件外套是指定在某一間校服店發售,有校徽。跟香港幼稚園事事追求劃一性,有很大分別。

 

來到聖誕,消費的大日子,一早有心理準備要額外付費,應付特別活動。不用。例如,十二月有一日,是Jumper Day,歡迎學生穿上自家毛衣上學,符合傳統。在香港的話,可以想像學校會推出聖誕jumper系列,大大個校徽放在紅綠色毛衣上,盛惠$399一件。在這裡,不單沒有,學校還提醒家長無貨的話,不用刻意買新,學校有大量舊毛衣歡迎借用,還讓家長借用到下年一月,讓小朋友著住過節。都話我犯賤,我竟然有份感動。

 

之後,還有一日聖誕大餐,午餐菜單大加碼,也是不用額外收費。學校只要求一件事:有能力的話,捐獻。不是捐錢,或者叫學生售賣抽獎劵(在香港,你肯定幫過自己的小朋友或者朋友的小朋友,買過甚麼童軍獎券,但沒有人成功抽過任何獎項)。這裡只有捐物資。早在十一月,學校已經有收集新玩具的活動,把收集回來的玩具當聖誕禮物送給有需要的學生。之後,收集鞋盒,收集其他例如茶包例如手套之類的指定項目,以鞋盒盛載,便是一份可以送給社區貧苦的得禮聖誕禮物。學術成績,我不敢說在英國就讀一定更加優秀。不過,我敢說,如果想教育子女樂於助人不要浪費,在英國,是有說服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