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角落】一年一度的中秋風景——大澳及大橋街市
不知不覺,又來到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過去3年在疫情下,港人未能外遊,中秋佳節前夕,掛滿七彩燈籠的 #大橋街市、以及水鄉 #大澳,頓時成為了港人的朝聖的熱點。
大橋街市的香燭紙紮店每年中秋都會販賣由人手紮作而成的燈籠。一個個金魚、白兔燈籠,圍繞起元朗大橋街市一隅的通道,築成色彩繽紛的隧道。
而在大澳,過往數年亦有由「大澳非茂里」舉辦的「大澳水鄉花燈節」,不過去年中秋被指活動引來過多遊人,居民生活因而受影響。今年花燈節不再,但仍有居於石仔埗的街坊自發掛起燈籠,與大家共樂。雖然今年規模不及往年,人流驟減,不過在燈籠海的前面,一張張歡笑臉依舊不改。
在這個中秋,你會在何地賞月?燈籠寓意團圓、喜慶,也象徵着滿滿的祝福。月亮溫柔地照耀大地、花燈引領遊子回家。儘管分隔異地,只要彼此向着同一處亮光,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我們亦如同在一起。
攝影:Hoiyan(@seamouse_hoiyan)、Heidi(@heidi.is.strong)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相關文章
【香港角落】在九龍三村的毛孩地膽
在一連三星期的風雨中,一起用眼睛探索了香港三條即將重建的古舊村落,今個星期就用可愛的村中毛孩來轉換心情,看看那可愛又無辜的眼神! |貓 在村落的貓咪,有些是放養的,有些則是關在家裏。茶果嶺村「德記棧士多」老闆娘馬太的貓咪則是需要成長才能出去蹓躂,小貓都需要被關在籠子裏,她解釋:「這裏有很多流浪狗,還太小會被咬死。」嗯,為了那軟綿綿脆弱生命的安全,你們還是乖乖留在籠裏吧! 被放養或流浪的村貓都十分神出鬼沒,好似有哪個目的地正在前往一樣。不過,並不是所有貓咪都很親人,有些始終與人保持距離,有些則是老神在在的半躺納涼,有些看到人便一縷煙夾着尾巴逃走。 |狗 村狗感覺已經很惡,因為他們的任務就是要保家衛村,只聞陌生人的腳步聲,已起勢的怒吠。在這之中,有一家人中門大開,裏頭的一隻法鬥發現外來者,彼此互相對望,然後牠緩緩的爬起來走到門前,好奇的側頭觀察着,好不可愛! 走着走着,有一個好心的伯伯提醒:「你們想拍全景的話,千萬不要走到山上,那邊的狗很惡呢!」沒有問題,外來者未經主人同意,當然不能擅闖別人的地盤,Respect🫡! 如果你們假日也想到九龍三村逛逛,記得對村內的居屋、動物和一草一木保持尊重、禮貌,不要因為自己的快樂而打擾到別人呢! 攝影師:Andrew (@andrew_bangcha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香港角落】跟新香港電影視覺 來一場自省之旅
這幾年的香港電影,不少是在回應這個時代。從電影,我們可以重新認識香港,又或者,重新認識「生命」這個命題。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我們或許都無法如願改變,有人會歸咎「命運」二字。一念之間,究竟你的選擇,是能夠將一切顛覆改變,還是,無論你如何作出選擇,最終都是殊途同歸? 這幾套電影,哪一套最叫你印象深刻?不如跟着我們,從本土電影的視覺,遊歷這片土地,來一場自省之旅。 攝影師:@iunyi_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
【香港角落】跟着5部港產片懷舊遊
8、90年代,港產片風靡全球,以殭屍、古惑仔、當時生活文化為題材,拍成警匪片、周星馳喜劇或港式浪漫愛情等,角色、價值觀、對白、歌曲至今仍繼續影響着亞洲各國的影視。 時間來到2023年,香港的風景雖未必如同昔日,但依舊動人。如果你忘了這些畫面,不如跟着我們,找一個周末時光重遊舊地。 攝:Mak (IG @iunyi_)
【城市出走】香港街道與建築 一次寫生與攝影之旅
香港雖然是一座小小的城市,不同角落也有獨特的風味,太子、深水埗可以看到香港的土根生活、港島一帶則看到英國殖民的影子,你有花時間好好細看嗎?今個週末,建築署舉辦了「城市寫生」工作坊,大家可以用不一樣的遊歷方式出走香港,利用手下的畫筆繪下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香港。此外,這個工作坊還有專人指導,不論是大人小朋友也適合參加。 另外,喜歡攝影的朋友也不要錯過「疊影香港」城市留影活動,參加者可以領取一套9款印有不同年代的香港地標明信片,然後親身再到相片的地方一遊,再舉起明信片與實景合照,上載至社交媒體再標籤#公共建築25載、#PublicArchitecture25A,便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香港的不同面貌。 「城市寫生」工作坊(一) 日期:2月18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45分 集合地點:港鐵中環站K出口 繪畫景點:展城館 「城市寫生」工作坊(二) 日期:2月19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45分 集合地點:港鐵中環站K出口 繪畫景點:香港大會堂 明信片領取點:香港大會堂、展城館、元創方、綠在灣仔
【齊齊做義工】運動員落力氹長者 宣揚正能量
【特約分享】為了進一步推廣「香港義工獎」,義務工作發展局日前舉辦了「中秋送關懷 義工服務日 暨 全城捕捉行義電車」,前單車運動員黃金寶、保齡球運動員胡兆康、劍擊運動員張小倫、武術運動員莫苑螢、空手道運動員劉知名及藝人黎諾懿均參與其中。立即睇片,重溫活動精彩畫面,感受「關愛香港 人人行義」的氣氛! 了解更多:https://hkv-award.hk/ 加入成為義工:https://www.avs.org.hk/ 重溫活動精彩畫面,立即按此到ACOO Facebook睇片啦!
【經典的120號電車】香港最懷舊電車+中秋節月餅 答案是……
據說,有緣遇上120號電車,就會迎來好運,它盛載着滿滿的歷史價值,卻因為是全港the one and only第五代設計電車,兼且沒有固定行駛路線,遇上它的機會,只有165份之一。不過,從來相信無論是緣份抑或運氣,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筆者,為了這個相集(為了交功課),決定直闖屈地街電車廠(決定到訪電車廠),唯一任務 — 盡影120! 作為香港人,如果說看到120感到很新鮮,未免太矯情。不過不以乘客身份上車,又的確另有一番滋味。車頭鎢絲燈罩外的風雨痕跡、上層「1+2」形式的工整座椅、錢箱上清晰又帶點刮痕污漬的「120字樣」、車底仍然運作正常的救生網,平時根本無暇細看(趕住上車落車),仔細觀賞,舊趣油然而生。 資料說,一般電車已改用膠椅,只有120仍舊使用藤面木椅,並保留柚木窗框。這些都是hard fact,筆者更在意坐在藤椅上的舒適感,配上暖黃色(而非光管白)燈光,若果有初秋晚風加持,可謂是全港最有氣氛的公共交通工具。 另一項有趣小知識,120的controller(俗稱干都拿)沿用英式機械控制台,對車長的操作要求比新式的電子系統更高。它的其中一個特色是,當車長轉動控制杆、電車起動之後,如不把手柄轉回off的位置,車輛會不斷前行。為此,現役的120加裝了一個行車腳踏,要踩住才能開車,以防車長執勤時頭暈身㷫,釀成意外。 120車身顏色是耐看的「電車綠」,因為初代電車使用了二戰後油漆廠剩餘的軍綠色;過往登上電車,會由售票員人手撕出車票及打孔;120尾門樓梯底有一個售票員的專屬座位,這些資料,網上甚多,在此不贅。要補充的是,真正的第五代120號電車早已退役,現時在街上行駛的120,準確而言是仿古復刻版。 話分兩頭,這個相集的主角,其實從來都不是120,而是45號電車。香港電車近年著力參與各種文化項目,推動新舊傳承,最近與百味堂合作推出月餅,並為45號電車換上新裝,設計意念正是來自120 — 這輛應節電車以懷舊車票作車頭海報,而月餅的包裝則用上柚木和藤,打卡一流。 途經港島,除了看看會不會遇到120,也可以尋找一下45號的芳蹤。如果想購買百味堂X香港電車「人生百味 陪你細味」中秋禮盒,就要到百味堂的網上商店或門市了解詳情了! 電車IG 百味堂網上商店「Sexy Kitchen」 #shotoniphone13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