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生命的建築】 巴黎凱旋門穿上銀藍色新衣 已故保家利亞地景藝術家60年心願終達成
用織物包裹世界著名地標也是一種藝術嗎?無錯!已故保加利亞地景藝術家Christo,生前就想到以銀藍色布料包裹法國巴黎凱旋門,整個構思歷時60年,在他去年5月離世前(享年84歲),他只是用了18個月去仔細繪畫出執行這個項目的每項細節,相比起他其他作品往往要用上20多年,是大幅減少。Christo與她太太的心願,最終由他的家人聯同法國政府及龐比度博物館完成,為凱旋門穿上新衣,向Christo致敬。
Christo與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太太 Jeanne-Claude同樣是藝術家,多年來為世界各地不少地標「穿衣服」而聞名,包括德國國會大樓 (Reichstag)和巴黎新橋 (Pont-Neuf)。他們早於1961年已想到要「包起」凱旋門,用的是2.5萬平方尺、銀藍色可回收聚丙烯織物以及長達7千公尺的紅繩。二人希望讓凱旋門成為一座有生命的建築,令人會想靠近觸摸。因此,這項裝置藝術開放之時,觀眾可以觸摸到織物。更可以前往凱旋門頂部平臺,超近距離欣賞這些全人工車縫布匹。
整項計畫需要1400萬歐元經費,Jeanne-Claude基金不接受公眾捐款,而是透過出售Christo的圖畫、比例模型和其他作品籌款,完成二人遺作。「包裹凱旋門」預計9月18日至10月3日對外開放。雖然我們未能出外地旅行,但他日再到凱旋門之時,或者會有另一番感受。
相關文章
【有聽沒有懂】插畫家水水畫展《你永遠無法知道我在想甚麼》 溝通難題不只源自別人 更大原因是自己的「以為」?
「唔係咁呀!你都唔明我!」溝通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好好的表達清楚想法已經是一門高深學問。然而,理解別人也不是想像中簡單,「將心比心」四個大字只能盡力而為,試問沒有真實經歷過,又如何感受別人的感受呢?本地插畫家水水以《你永遠無法知道我在想甚麼》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6件作品,包括5張畫作及1個石塑黏土裝置,每一件作品也有一個無法溝通的故事。 若果你也徘徊在溝通困難之中,感到社交疲勞,想找一個地方靜下來歇息一下,那不妨去Whatever. Coffee看一看這個畫展,從中尋找一點理解和安慰。 《你永遠無法知道我在想甚麼》是水水第一幅創作的畫,躺在小水池中的是她自己,坐在池邊的是她朋友,而池中的水則是家中出現的變故。整個人沉浸在事件中的水水非常難受,朋友嘗試努力安慰,卻無從入手,身處的位置不同讓關心的話與水水表達的內容完全無法重疊。 「其實可以嘗試躺下去,或讓身體更多部分浸進池中,拉近彼此的世界。」水水說,或許對於身在其中的她,其他人的盡力諒解比虛無縹緲的安慰更重要吧。 《I can't hear you》說的是人們總在努力表達自己,把聲音放大、長篇大論的說個不停,卻沒有想到對方把話聽進心裏,水水舉例:「有些人喜歡寫萬言訊息,但收到的人可能覺得很沉重,不想看。」就如畫中一樣,一方拿着大聲公想要把自己的話清楚告訴另一方,卻沒有留意到大聲公的嘈吵音質,也沒有留意到自己的位置站得太前,直接把大聲公堵在另一方的肚子,片言隻字也無法聽到。 偶爾我們總想一個人躲起來,好好的享受獨處的時光,在《Isolation》這幅畫中,每一間小屋也是一個人的小天地,視乎自己的狀態可能是沒有窗、關上門、偷看着外面的世界等。不過,身在資訊如此發達的年代,實在難以完全斷掉與別人的聯繫,最低限度也會傳傳訊息,這就是地上的路,正在看畫的你又是哪一種狀態呢?有趣的是,若你是親身前往看畫,會發現畫作被封在框框之中,那是因為你也是躲在自己的小屋偷看外面的世界。 《Inside》是整個系列的作品中,水水投放了最多感情創作,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張畫。畫中的她把自己收在一副骸骨之中,她解釋:「那是男人的的肋骨。」水水爸爸的辭世並沒有留下遺書給她,讓她完全無法釋懷,也想不通父親此舉的原因,但生死相隔已成事實,她說:「即使我鑽入骨,也無法聽到他的話。」這是無法再溝通的痛。 水水在創作的《對峙》有兩個版本,分別是影片及光柵版畫,原因是她想更動感的表現人們在爭吵時的自我意識膨脹,水水解釋:「靈感來源是我和我媽,她有自己的價值觀、主張,不會聽我的話。」所以,在不同角度看畫作時,便可以看到雙方來勢洶洶的向對方衝襲,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強硬的套在對方身上。大多時候,雙方各持己見時,其實也不見得非得要得到一個共識,互相尊重也很重要。 最後一件作品《以為》是黏土雕塑,兩隻「水水」一隻藍色,另一隻黃色,看起來大致上是相同的。水水說:「藍色那隻是我的本體,拿起來是比較重的,而且它的背後有一印記,黃色是沒有的。」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一個模樣,卻總會看漏了一些自己的特質或缺點。 可能我們常以為的溝通問題常來自於別人,但其實很多人也忘記要好好與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才能真正的放鬆和治癒心靈。 插畫家水水從小已很喜歡創作,雖然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情緒問題已無法提起畫筆,不過正因為如此,也為她留下一粒種子,在日後創作「動力神社」及投射自己的角色「水水」,她指:「水水的身型會隨着自己的心情狀態有變化,傷心時它會扁瘦一點,開心的話則會胖胖的。」最初,有創作這個品牌和角色是有一個故事的:水水在外太空時,因為衣服失去動力,所以只能飄浮於宇宙,它突然看到一座神社,連接後便得到動力,最後更成功降落在一個星球,她相信:「動力可以無中生有,現在沒有動力不要緊,休息過後的某一刻可能便會找到讓你充滿動力的事物,重新出發。」 文:Hoiyan|攝:Vincent Wong 《你永遠無法知道我在想甚麼》 日期:即日至3月31日 時間:上午11時至傍晚6時(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Whatever. Coffee(深水埗大南街172號B地舖)
【童心萬花筒】韓國當代藝術家Artnom畫展《Childhood Heart》 用色彩與對比拯救你內心的小孩
隨着年紀的增長,你有沒有發現自己逐漸失去想像的魔法?小時候,我們喜歡淋雨踩水氹、通宵玩樂接早課也沒有在怕,但從甚麼時候開始會怕感冒、害怕沒有精神上班,可能萌生這個想法的那一刻,就是我們開始失去童心的時候。韓國當代藝術家Artnom喜歡以原色、強烈對比、活潑的風格創作,並在二次創作中探討流行藝術及文化,從其畫風中完全無法想像畫家本人已年過半百,只因畫中角色的表情動作、色彩場景都充滿童趣、搞怪和不怕搞砸事情的童心。 藝術神奇的是它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心,若想重新感受青春的莽撞找回自己的童心,不如一起走進Artnom的藝術萬花筒,從他的畫展《Childhood Heart》感受世界! 「我的創作主要是真誠表達自己喜歡的東西。」對比起說一個特定的信息,Artnom更喜歡透過畫中角色來表達不同面向的自己。同時,因為藝術家的童年深受宮崎駿的動畫影響,讓他很重視生命、重生和保有一顆純真的心的想法,而這些都能在畫家喜歡的色彩、圖案如彩虹、心心及快樂的表情中反映。然而,Artnom對社會規範的疑問與質疑則體現於其選用的強烈對比色彩之中。 Artnom《Childhood Heart》 日期:即日至3月1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8時 地點:尖沙咀海港城海運大廈L3 OT308A
虛擬實驗劇場《山海二零四玖》 虛實結合 新生代演員誤闖2049
《山海二零四玖》講述蚩尤一族戰敗黃帝後的世界,有人選擇忘記一切重新出發,有人希望捲土重來,他們欲尋覓絕地崑崙山另創新天地,過程中卻誤闖到-2049年的香港,經歷著意想不到的事情,從中找尋答案。 這套劇的一大賣點是打破傳統表演方式,結合虛擬實景體驗,透過虛擬世界與現實空間如平衡時空般的相互呼應,探討現實與虛擬的關係。演員方面,由一眾新生代面孔擔綱,夥拍《仔仔一堂》的陳昊霆參與演出。 劇目創作團隊亦有不同界別知名人士參與其中,導演陳家蔚是非牟利藝術團體「一與異作邦」創辦人,過往曾製作《轉念之間》、《溯回從之》、《尋找大象 》- 社區聲音地圖集等項目;美術指導洪忠傑為知名藝術家,研習中國書法、篆刻等東方媒介;編劇則由曾獲多個文學獎項的《藝文青》總編輯紅眼擔任。 紅眼表示,傳統劇場體驗,演出者和觀眾總是保持某個距離,今次是一個VR電影與實驗劇場互相結合的新嘗試,希望觀眾會感受到自己參與其中,「無論劇本或是整個創作團隊,我們都秉持某些信念,希望作品能夠觀照社會現實的一些面向,因此也更希望觀眾/參與者明白,當你參與其中,就已經是這個故事、歷史的一部份。」 劇場將於2023年1月31日至2月5日假葵青劇院演藝廳公演,共開十場。 劇目:《山海二零四玖》“Our Mountains & Seas 2049” 場次: 31.1-3.2.2023 (Tue-Fri) 8pm 3.2.2023 (Fri) 4pm 4.2.2023 (Sat) 7:30pm 4-5.2.2023 (Sat-Sun) 11:30am, 3:30pm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Black Box Theatre, Kwai Tsing Theatre 票價: HK$280/ 二人同行 HK$500 HK$140(高齡人士/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綜援受惠人士) 主辦:一與異作邦Star & Dust Collective 場地贊助: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購票:http://bit.ly/3D1jZIa
OASIS|余拜仁:舞蹈木人巷:dance-to-be的哲學
近日全球嘅目光當然都係聚焦喺世界盃,由足球場上嘅競技、主辦國對軟件硬件嘅投資,以至係文化風俗上嘅宜忌等等,都引起咗世界嘅關注;喺香港,今屆嘅熱潮好似嚟得有啲慢,不過隨住愈嚟愈多賽事開打,商場、酒吧同食肆都開始見到愈嚟愈多睇波人潮,同時喺運動世界以外,其他宇宙都無停擺,仍然多姿多彩地運作中,其中文化藝術方面,新視野藝術節一口氣搬演咗AI+人類合演歌劇等等大小製作,部份更有海外藝術家參與其中,實屬封關以嚟少有嘅文化盛事,另外本地藝團都好活躍,當中Unlock Dancing Plaza(Unlock)就為創作研究計劃Unlock Body Lab: dance-to-be (dance-to-be)舉行公開提案徵集,喺云云活動入面寧寧舍舍留意到佢,完完全全係因為個項目名,「Body Lab」應該就係指向緊同身體有關嘅實驗,咁點解「dance」係「to be」呢? 嚟緊嘅dance-to-be已經係第四屆,根據新任藝術總監李偉能(Joseph)嘅闡釋,平台嘅成立目的係想掙脫行業內「以製作為目標」嘅普遍枷鎖,容許創作人同團隊有大啲同多啲嘅空間去諗去傾去做心目中真正想試嘅創作模式,以至反思一下「創作」嘅更多其他可能;過程中,Unlock除咗會提供排練場地嘅支援、創作人嘅薪酬,以及製作所需嘅若干經費,特色之一就係設有創作顧問,佢哋本身有豐富嘅創作經驗,過程中會同團隊一齊行一齊探索,用同儕嘅角度去經歷同分享,而唔係以在上位者嘅角色去帶領或者指導團隊,平台亦唔會硬性規定參與創作人必須完成舞台製作,故此最終產出既可以係「dance」,亦可以係「dance-to-be」,為未來嘅創作打下更紥實嘅基礎。 好似過去咗嘅第三屆dance-to-be,本身係DJ同街舞舞者嘅孫楠將Unlock嘅Studio變成一個大型Party,有嘢飲、有舞跳、有騷睇,仲有DJ現場打碟,新舊朋友可以聯誼聚頭,當演者同觀者同處一個空間一齊Chill,甚至一齊跳,兩者傳統上嘅界線一下子就模糊咗,團隊想探索嘅正正就係「參與者喺表演場域中嘅主體經驗,以各種感官元素去帶領觀眾遊走於觀看同參與舞蹈嘅邊界。」 不論係Unlock本身,以至係dance-to-be呢個平台,「開放」同「多元」一直都係關鍵字,Unlock一方面盡力為創作人度身訂造適合佢哋嘅模式,另一方面都會累積過去同參與團體合作嘅經驗,適時地推動dance-to-be嘅進化,Joseph舉例指今年係首次進行公開提案徵集,更加清晰咁確立平台嘅美學定位,同時又同舞團另一核心項目公開研習周(Open Research Week)連繫起嚟,「有時就咁就叫藝術家去開展創作,可能都有唔少局限同挑戰,喺研習周入面,我哋會免費提供一連兩星期嘅密集研習機會,等佢哋認識多啲唔同嘅藝術家、美學、創作方法同方向,好似返學咁嘅養份累積,期望喺藝術探索方面會有多啲支撐。」創作人同佢嘅作品要上得台見得人,之前係要經過好多階段,dance-to-be正正就係一個沉澱同打磨平台,實在期待見到愈嚟愈多有趣嘅人同事會喺當中發生。
【不忘初衷】商業藝術的必需妥協 插畫家JasonTommy:「要知道做商業的原因。」
五年前,一家廣告公司的殞落,造就了香港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IG@jason_tommy)的誕生,雖然今天的他長了些肥肉、又束了鬍子,但目標卻如同當年清秀的小伙子一樣不曾改變:「用畫征服世界,每個地方也留下自己的汗毛。」以Doodle為創作風格,加入複雜的主題元素,配以他喜歡的黑白色來作畫說故事,也會為了商業作品而讓步加上繽紛色彩,難道改變不了世界就只能妥協?JasonTommy靜默了一秒,再說:「要知道做這麼多商業案子是為了甚麼。」果然,最重要的還是初衷啊!你還記得嗎? 走進商業世界的妥協 每一個插畫家打定主意全職創作,即代表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過上刻苦的日子,無了期的等待伯樂出現,之後仍有千百個考驗和現實打擊靜候着。JasonTommy分享,他的第一個商案是在市集擺攤時遇上媒體公司邀請合作,坦言當時生疏的自己十分緊張:「有壓力,而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同於自由創作,他指商業合作有時間限制,亦沒有大把時間讓藝術家慢慢修改或微調。此外,JasonTommy認為,在商業合作中建立個人風格亦十分重要,否則和客戶討論時只能盡量配合對方要求。 香港文創界中,JasonTommy接到的商案和合作案數量算得上很不錯,他笑言可能是自己好相處,同時從前在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亦有幫助,不過對於創作來說則是有好有壞:「可能會失去某部份的執着。」色彩正是最好的例子,JasonTommy認為黑白是最基本的色彩,同時已能表達到最仔細的內容,初時他對客戶的上色要求並不理解,亦不斷勸說對方:「最後也是失敗,而且客戶也不無道理,因為從作品的點擊率去看,的確是有顏色的作品更好。」最後,他自己也受到影響,偶爾也會為非商業作品局部上色:「全部上色就好像無法呼吸,始終畫畫也需要抖氣的空間。」 一個人的成功 VS 交流的快樂 有人說,藝術家都是孤獨的。不過,JasonTommy卻是一個例外,他開玩笑道:「我好怕要自己孭飛(承擔責任)。」第一次接到畫酒吧閘的邀請,也是他至今最滿意的作品,當時他向客戶提議多找幾位藝術家一起「Jam」:「一個人做好孤獨,畫得多漂亮也好,和別人分享也是純粹自己的作品。」有些人追求個人的成功,而Jason Tommy則更享受創作時彼此交流的樂趣,正如在訪問當天他為一間本港知名人才顧問公司KOS會議室塗鴉,作品以充滿樂趣的求職過程作為主題,而JasonTommy亦有帶同朋友Billy(IG@artlab852)為畫作噴色。 不過,這樣的合作不會擔心自己的風格會被影響嗎?JasonTommy說:「我的畫是Doddle(密鋪塗鴉),某程度亦可當作是禪繞畫。」創作時會分開一格格的處理,所以即使有不同藝術家參與,整體來說仍然是屬於「JasonTommy」的作品。 +;![].迷失在.* 這場﹍×°商業藝術遊戲°°°×.﹏\ 「在香港,藝術大多轉化作一場商業遊戲。」JasonTommy在2013年於IG的帖文寫道,九年後已完全踏進商業藝術圈子裏的他,想法依然沒有改變,他說:「香港是一個很尊重藝術的地方嗎?人才有很多,但有沒有被尊重?」不管是奧運劍擊金牌運動員張家朗,抑或是國際數碼藝術比賽冠軍的插畫家Mankee,也是因為「結果論」才獲得曝光和應有的掌聲,JasonTommy坦言是香港人對體育、文創的認受程度不夠深:「始終香港是一個商業行頭的地方,藝術真的不能做一輩子。」 對比初入行時,JasonTommy認為目前香港的文創市場雖然百花齊放,但實際卻是處於萎縮狀態:「在市集賣水晶並不是文創、其他創作又是否原創?」文創應是藝術家以創作和原創去交流和互相認識,然而他覺得很多人用市集改變了文創應有的定義。身在其中,每個人也應有責任去嘗試改變它,JasonTommy為了商業而選擇妥協了部份的自己,只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支持自己同行。」他希望未來能和朋友一起成立一個機構,保障插畫家的權益和福利:「可以令整個制度和玩法變得更好。」 隨遇而安的征服世界 JasonTommy的全職插畫家生涯已經第五年,即使是喜愛的事,不斷重覆發生也難免不「滑牙」。為了保住團火,他會參加比賽來進行探索,證明自己的同時也避免自視過高:「可能在舒適圈內感覺很成功,但外面世界很大,老師傅、厲害的人有很多,也希望找回讓自己繼續畫下去的感覺。」 他確信自己不會一輩子畫畫,他想過學紋身、甚至是棟篤笑,不斷尋找更多創作的可能性去重新演繹自己的作品和想法。「Go with the Flow」是JasonTommy的人生哲學,有着目標卻不會強行達到,已在香港、台灣及韓國留下墨水的他,來年目標是進攻歐洲,以創作來征服世界。 後記: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的二三事 JasonTommy小時候叫Tommy,後來因為動畫《湯姆歷險記》的主角Tommy是一個書呆子,就改名為Jason。不久以後,他發現名字太「公廁」,便決定把兩個名字併起來用,他滿意道:「有少少法國的詩意,又有少少藝術家的脾氣。」因為名字不錯聽,便一直用至現在。 中文名字「小塗蛙」則是人在江湖必先入鄉隨俗,他解釋以前在台灣工作,需要一個中文藝名代表自己:「畫畫在台灣叫『塗一些東西』,而我的頭像是青蛙,結合兩者便是小塗蛙,好似比較Kawaii。」 文:Hoiyan 攝:Hoiyan|酒吧閘照片為受訪者提供
【一碗一畫 一場修行】又一山人 自然ₒ 共話ₒ 反思大自然的施和受
一隻小飯碗,不僅能與大自然對話,還可以跟萬里之外的人神交;在日光之下,再熟悉不過的事物,總能夠發現陌生的細節。香港藝術家又一山人(黃炳培)帶我們走進他《自然ₒ 共話ₒ 》的創作國度裏。 // 碗裏頭的可往肚裏吃,可以栽出生命 // 坐落在日本新潟縣津南町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香港部屋」裏,一個一個盛載着綠色生命的「碗」景,是又一山人題為《一碗生命》的創作。這些日常家用的飯碗,全都是津南町的居民跟香港朋友互相送贈的,裏面裝的不是米飯,而是由兩地人民所栽種的植物,反思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施與受。在這疫下困難的時刻裏,發揮着療癒人心的力量。 // 我看見 所以我相信 我相信 因此我看見 // 《神畫》是另一組創作的主題。「我關注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一切,甚至是非常熟悉的面孔、地點和事物,因為每一次、每一剎那都是不同的。」又一山人邀請當地的工作坊參加者以大自然為素材,利用一塊塊看似平平無奇的白板,在日光的映照下,把大地之美裝裱起來,同時也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敬重、欣賞和感恩。 // 津南 X 香港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香港部屋」三年計劃,是藝術推廣辦事處在津南町政府的支持下,於2018年與大地藝術祭實行委員會及NPO法人越後妻有里山協働機構合作,在當地的村落 —— 逆卷集落建立了香港部屋,作為駐留、交流和展示等平台,藉藝術推動香港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今年參展的又一山人,是由香港及日本評選委員會於2020年公開徵集的作品提案中選出的。 又一山人《自然ₒ 共話ₒ 》 展覽日期:即日至2022年11月13日(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部屋 地址:日本新潟縣中魚沼郡津南町大字上鄉宮野原 29 – 4(香港ハウス) 網址:https://bit.ly/3U6Fv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