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塗鴉
【K11 MUSEA變身城市畫廊】打開隨意門回到1970年紐約地鐵站見證街頭藝術發展 「City As Studio」展半世紀大師塗鴉、攝影作品
誰說藝術一定要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對比起放在博物館和畫廊中的優雅作品,街頭藝術有着與別不同的感覺,從塗鴉的字句和圖案,便能源源不絕的感受到創作者的叛逆、青春和生命力。正因為街頭藝術冒起,社交媒體也因而出現不少專頁紀錄塗鴉、攝影等作品,如果有留意或正是本地創作者,那麼K11 MUSEA的街頭藝術運動史「City As Studio」展覽絕對能捉住你的眼球,一起跟隨知名現代及當代藝術策展人Jeffrey Deitch的視角,欣賞超過30多位藝術家的塗鴉或攝影作品,如Lady Pink、Fab 5 Freddy、Mister Cartoon、KAWS及AIKO等,透過100多件跨越年代、風格和地域來感受街頭藝術的出現和演變。 人不輕狂枉少年,用藝術的魔力重新感受年輕的衝擊吧! 你知道第一個「塗鴉」是甚麼時候出現嗎?其實,街頭藝術這種藝術形式在1970年美國紐約地鐵站和停車場出現,經過多年的文化傳播和影響,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現象,創作者會在大街小巷以噴漆繪出作品或字句,內容和題材均不設限,即使如此,往往能以小見大的看見新世代對社會的不滿、訴求,或是最新流行的想法和語言,所以塗鴉絕對是街頭藝術中的靈魂元素之一。 在展覽中,展出的館藏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藝術家Fab 5 Freddy、FUTURA和Jean-Michel Basquiat作品,從中觀眾仿如穿越回到那年的地鐵站,感受當代年輕藝術家的追求與聲音。 有趣的是,在展覽中除了能欣賞不同年代、國家的街頭藝術外,還可以看到跨越年代的藝術家對話,亦可以看到早期的藝術家如何為年輕藝術家帶來靈感衝擊,像是KAWS的個人收藏《El Diablo》(FUTURA;1985年),或許大家能以發掘的心態看展,嘗試從現代中尋找當代的端倪。 除此之外,街頭攝影也是街頭藝術的重要一環,是次展覽展出了Gusmano Cesaretti、Henry Chalfant及Martha Cooper等攝影師的作品,70年代至80年代的街頭藝術,連同附近的氛圍、人物全都靜止在他們的鏡頭內,讓觀眾更易進入作品的空間,更易於理解創作者的背景和目的。 「City As Studio」展覽 日期:3月20日至5月14日 時間:12pm至8pm 地點:K11 MUSEA 6樓Kunsthalle 票價:普通門票$100;特惠門票$50…
【不忘初衷】商業藝術的必需妥協 插畫家JasonTommy:「要知道做商業的原因。」
五年前,一家廣告公司的殞落,造就了香港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IG@jason_tommy)的誕生,雖然今天的他長了些肥肉、又束了鬍子,但目標卻如同當年清秀的小伙子一樣不曾改變:「用畫征服世界,每個地方也留下自己的汗毛。」以Doodle為創作風格,加入複雜的主題元素,配以他喜歡的黑白色來作畫說故事,也會為了商業作品而讓步加上繽紛色彩,難道改變不了世界就只能妥協?JasonTommy靜默了一秒,再說:「要知道做這麼多商業案子是為了甚麼。」果然,最重要的還是初衷啊!你還記得嗎? 走進商業世界的妥協 每一個插畫家打定主意全職創作,即代表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過上刻苦的日子,無了期的等待伯樂出現,之後仍有千百個考驗和現實打擊靜候着。JasonTommy分享,他的第一個商案是在市集擺攤時遇上媒體公司邀請合作,坦言當時生疏的自己十分緊張:「有壓力,而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同於自由創作,他指商業合作有時間限制,亦沒有大把時間讓藝術家慢慢修改或微調。此外,JasonTommy認為,在商業合作中建立個人風格亦十分重要,否則和客戶討論時只能盡量配合對方要求。 香港文創界中,JasonTommy接到的商案和合作案數量算得上很不錯,他笑言可能是自己好相處,同時從前在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亦有幫助,不過對於創作來說則是有好有壞:「可能會失去某部份的執着。」色彩正是最好的例子,JasonTommy認為黑白是最基本的色彩,同時已能表達到最仔細的內容,初時他對客戶的上色要求並不理解,亦不斷勸說對方:「最後也是失敗,而且客戶也不無道理,因為從作品的點擊率去看,的確是有顏色的作品更好。」最後,他自己也受到影響,偶爾也會為非商業作品局部上色:「全部上色就好像無法呼吸,始終畫畫也需要抖氣的空間。」 一個人的成功 VS 交流的快樂 有人說,藝術家都是孤獨的。不過,JasonTommy卻是一個例外,他開玩笑道:「我好怕要自己孭飛(承擔責任)。」第一次接到畫酒吧閘的邀請,也是他至今最滿意的作品,當時他向客戶提議多找幾位藝術家一起「Jam」:「一個人做好孤獨,畫得多漂亮也好,和別人分享也是純粹自己的作品。」有些人追求個人的成功,而Jason Tommy則更享受創作時彼此交流的樂趣,正如在訪問當天他為一間本港知名人才顧問公司KOS會議室塗鴉,作品以充滿樂趣的求職過程作為主題,而JasonTommy亦有帶同朋友Billy(IG@artlab852)為畫作噴色。 不過,這樣的合作不會擔心自己的風格會被影響嗎?JasonTommy說:「我的畫是Doddle(密鋪塗鴉),某程度亦可當作是禪繞畫。」創作時會分開一格格的處理,所以即使有不同藝術家參與,整體來說仍然是屬於「JasonTommy」的作品。 +;![].迷失在.* 這場﹍×°商業藝術遊戲°°°×.﹏\ 「在香港,藝術大多轉化作一場商業遊戲。」JasonTommy在2013年於IG的帖文寫道,九年後已完全踏進商業藝術圈子裏的他,想法依然沒有改變,他說:「香港是一個很尊重藝術的地方嗎?人才有很多,但有沒有被尊重?」不管是奧運劍擊金牌運動員張家朗,抑或是國際數碼藝術比賽冠軍的插畫家Mankee,也是因為「結果論」才獲得曝光和應有的掌聲,JasonTommy坦言是香港人對體育、文創的認受程度不夠深:「始終香港是一個商業行頭的地方,藝術真的不能做一輩子。」 對比初入行時,JasonTommy認為目前香港的文創市場雖然百花齊放,但實際卻是處於萎縮狀態:「在市集賣水晶並不是文創、其他創作又是否原創?」文創應是藝術家以創作和原創去交流和互相認識,然而他覺得很多人用市集改變了文創應有的定義。身在其中,每個人也應有責任去嘗試改變它,JasonTommy為了商業而選擇妥協了部份的自己,只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支持自己同行。」他希望未來能和朋友一起成立一個機構,保障插畫家的權益和福利:「可以令整個制度和玩法變得更好。」 隨遇而安的征服世界 JasonTommy的全職插畫家生涯已經第五年,即使是喜愛的事,不斷重覆發生也難免不「滑牙」。為了保住團火,他會參加比賽來進行探索,證明自己的同時也避免自視過高:「可能在舒適圈內感覺很成功,但外面世界很大,老師傅、厲害的人有很多,也希望找回讓自己繼續畫下去的感覺。」 他確信自己不會一輩子畫畫,他想過學紋身、甚至是棟篤笑,不斷尋找更多創作的可能性去重新演繹自己的作品和想法。「Go with the Flow」是JasonTommy的人生哲學,有着目標卻不會強行達到,已在香港、台灣及韓國留下墨水的他,來年目標是進攻歐洲,以創作來征服世界。 後記: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的二三事 JasonTommy小時候叫Tommy,後來因為動畫《湯姆歷險記》的主角Tommy是一個書呆子,就改名為Jason。不久以後,他發現名字太「公廁」,便決定把兩個名字併起來用,他滿意道:「有少少法國的詩意,又有少少藝術家的脾氣。」因為名字不錯聽,便一直用至現在。 中文名字「小塗蛙」則是人在江湖必先入鄉隨俗,他解釋以前在台灣工作,需要一個中文藝名代表自己:「畫畫在台灣叫『塗一些東西』,而我的頭像是青蛙,結合兩者便是小塗蛙,好似比較Kawaii。」 文:Hoiyan 攝:Hoiyan|酒吧閘照片為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