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Author: Heidi Wong

  /  Articles posted by Heidi Wong
About The Author

人生如戲,但如果這場戲註定「壞咗」,你該如何演下去? 在這個呼吸都帶著壓力的城市,我們越來越難尋覓一場簡單而純粹的大笑體驗。中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盧智燊(Edmond)11年前看過一場百老匯鬧劇《The Play That Goes Wrong》——一個關於業餘劇團誓要演好懸疑劇,卻迎來一場從頭錯到尾的演出的劇目。兩小時的劇中,平均10至15秒就已經有一件「出錯笑位」發生。11年後,他決定把這個劇本呈現給香港觀眾。就連演員劉雨寧(Nicole)收到劇本,第一句也大呼「點演呀」! 劇中的那台戲不斷出錯,但各演員們盡力挽救,堅持把劇目演完演好;映照現實中各位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有時候我們總羨慕旁人過得順遂,埋怨自己頭頭碰著黑,時不予我。Edmond這樣詮釋「The Show Must Go On」的精神:「有啲嘢你以為唔得咩?原來你堅持咬緊牙關做啲嘢,你點都會有啲回報。所以人生就係咁,就算幾差,你都要行落去。希望大家睇完呢套劇,笑到橫隔膜都攰,出返去,繼續你嘅生命,咁就足夠啦。」 文字:Heidi 攝影:hct 設計:ZH |喜鬧劇起家的中英劇團 聽到「鬧劇」,香港人未必很熟悉,但若然談及周星馳電影中的無厘頭搞笑橋段,例如「蠱惑的槍」,你大概略知一二。盧智燊解釋,鬧劇大多設定了一些很荒謬的處境、事情,而劇中角色面對荒謬的方法,往往也很荒謬,「甚至離開我哋現實生活」。話雖如此,觀眾看到卻不會覺得突兀或抽離,「因為其實當中就係base on生活入面提升荒謬,comment緊『人生就係咁可笑』」。 盧智燊1998年加入中英劇團,至今27年,見證中英以「喜鬧劇」起家,「師兄師姐帶住我哋一齊做喜劇,好想延續呢個傳統」。及至11年前,他在英國觀賞百老匯現存最長壽喜鬧劇《The Play That Goes Wrong》,那時已覺得此劇本很適合中英,「佢裡面嘅笑位,密集程度、令人驚喜嘅程度、嗰種energy都好適合中英。」今年,眼見不少地區都陸續購入劇本版權,也有感劇團此時應該能夠處理相關技術,他遂決定洽談版權,這就是《你個戲壞咗呀!》的起點。 |完美地產生「錯誤」 在劇場的世界,要呈現一場完美的演出已不容易,要上演一場「完美的災難」更不容易。每個看似偶然的意外,從道具掉落到台詞錯亂,其實都經過了千錘百鍊。 《你個戲壞咗呀!》講述一個不專業劇團,臨時接演一部1920年代風格的謀殺懸疑劇《夏福山莊園謀殺案》,但演出時,無論演員或後台道具佈景全都出錯。盧智燊解說,這個「錯」分為兩種,分別是角色演出引發的錯誤,或道具錯位的連鎖反應。他又透露,全劇約兩個多小時,幾乎每10至15秒就有一個「錯誤」出現,數數手指,即全劇幾乎有數百個笑位! 由於不少「錯誤」涉及佈景機關,盧智燊笑說,中英劇團這次「攞咗鉅額去排練」,特地打造幾乎一比一的排練佈景,提早個多月讓台前幕後一同開始密集式排練。例如,牆上的掛飾畫作跌落地、甚至演員跌低等,早一秒晚一秒都會影響笑位,甚至構成演員生命危險。演員故需反覆練習,「我喺中英20幾年,今次幾乎係第一次」。為何要這樣認真?盧智燊一語道破:「鬧劇最難嘅地方,係你如何將一個設計好嘅錯誤,演到好似係第一次發生,有『點解會咁樣嘅?』嘅organic反應。」 而劉雨寧回想起第一次看到偌大的排練佈景,當時的她也不禁「Wow」了一聲。她舉例,角色需要扔一些物件時候,物件的重量、大小都會影響落地的位置,以及對手的反應:「mark曬距離之後,叫我攞一嚿可以代替嘅嘢,不斷不斷喺度練。作為演員我都覺得,呢刻,character都需要放一邊,因為好多嘢都需要技術性練好。」 |認真做一個「爛演員」 然而,當技術和恐懼被克服,演員們此時才迎來最深層的挑戰:如何拾起那個被「暫時放一邊」的角色靈魂,即是一個演得不好的業餘演員? 其中一個讓此劇本搞笑的點,是每個角色們都各自對表演有著荒謬的理解和執著。例如有角色極度渴望掌聲,會在演出中途突然「打破第四面牆」向觀眾鞠躬;又例如劉雨寧飾演的角色叫Sandra,是自戀狂,常覺得自己是「女王級的演員」,認為就算只是業餘劇社,都應該好好展現給觀眾,所以會不理劇情地「展現自己身體」,構成惹人發笑的劇情。這個角色是一個「overacting」的演員,收到劇本時,她心想,應該怎樣演? 作為是次導演的盧智燊,他有感排練這部劇最大的陷阱,就是演員「為了搞笑而搞笑」,「因為我知道呢個係笑位,所以我做啲嘢令你笑」,這樣角色便會失真。他認為演員需要做的,是「認真做白痴嘢」,並全然相信角色的荒謬邏輯。「例如Nicole飾演嘅角色,其實佢並非刻意搞笑,而係發自內心地覺得『認真就係要Show off』,真心相信『呢啲就係演技,你哋就係唔識演技』。」正是這份真誠,才構成了喜劇的基石。 |舞台折射演員人生 舞台上那個「壞咗」的世界,奇妙地與演員的真實人生軌跡產生了共鳴。 在香港做演員,尤其是舞台劇演員,路途很難「一帆風順」。盧智燊憶述剛畢業時的一次「爛演出」:「我做過一個音樂劇,喺我心目中差到不得了。導演無乜諗法,歌又普普通通。但好奇怪,我哋成班演員圍埋一齊,我哋話,『死就死啦,做得幾多得幾多啦』。然後我哋畀足百分之二百嘅能量出去。演完之後,觀眾嘅反應竟然好好。我哋返到後台諗,『點解呢?』但原來,當觀眾見到一班演員,好努力地去做一件事嘅時候,嗰個能量係可以感動佢哋。」 劉雨寧也曾有類似的想法:「我覺得(質疑自己)係一定會,甚至我覺得每一日都會發生。可能突然之間,見到一個演員做得很好,或者突然睇咗一個好好嘅電影,就會覺得『哇,我喺度做緊乜?』,或者『我距離佢有幾遠?』,或者『我究竟識唔識演戲?』」 走過演員生涯的種種高低起伏,後來,盧智燊發現自己著眼點應該放在——在當下社會,劇場可以帶給大家甚麼? |香港人,一同笑著走下去 「我覺得香港人要笑吓,係重要過一切。」盧智燊道。 「我覺得大家都好攰啦。無論係經歷咗疫情,或者依家經濟無以前咁好,維生、謀生,其實好多煩惱。我成日都會想問吓人,你上一次笑到咔咔聲,係幾時?好多人都要諗㗎。咁上一次,兩個鐘你都咔咔聲係幾時?我覺得,喺劇場,你可能會搵到呢個空間。」 盧智燊希望,這次的演出可以讓觀眾放下生活中的一切,甚麼也不用想,和大家一起經歷這一次「Everything Goes Wrong」。「其實劇中每個角色嘅目標都係要做一場好戲。就算出咁多錯,佢哋都無cut show,繼續做落去。雖然我哋生命會有好多不完美,有時候我都覺得,我哋咪笑住行落去囉!」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定義一個地方,從來不是樓宇或建築,而是身在其中的人。 即將到來的「 #人人舍區節 」,正是舍區一整年創意計劃的盛大集結。它不只是一場週末市集,更像一場社區營造的年度報告:關於舍區與創意夥伴如何於這一年間,一起以藝術、手作、音樂與對話,為一片公共空間注入靈魂。 一連串精彩的公眾活動將於10月18-19日 (六、日) 登場,從創意互動體驗、多元音樂表演到年度演出及展覽,誠邀各位前來,享受屬於人人的舍區時刻!   【🏙️重新想像我們的公共空間】 你有多久沒有觀察自己身處的社區?這一系列活動,帶你用全新視角,發掘公共空間的可能性。 💭舍區公共空間設計師*:齊來變身一日社區設計師!親手觀察、構思,為這片公共空間設計你的理想提案。 時間: 19/10 (日) 12:00-13:00 | 13:15-14:15 | 15:15-16:15 | 16:30-17:30 (共4節) 💭舍區睇樓團—建得到的空間*:參加一場不一樣的「睇樓團」,從建築認識鰂魚涌的生活面貌,感受城市發展的足跡。 時間: 19/10 (日) 14:30-16:30 💭紙膠帶拼貼社區工作坊 *:從日常觀察出發,用五彩繽紛的紙膠帶,拼貼出專屬於你的鰂魚涌風景記錄。 時間: 18/10 (六) 12:00-14:00 | 14:00-16:00 | 16:00-18:00 (共3節) 19/10  (日) 12:00-17:00 設有體驗活動,歡迎即場參與。 💭尋找快樂解方:由 MaD 創不同協作主理的攤位,將帶來實用的工具,助你找出職場煩惱原因,及以創意解方應對孤獨感,一起共創快樂及健康生活! 時間: 18/10 (六) 12:00-18:00;19/10 (日) 12:00-17:00 【🧑🏻‍🎨給身心的藝術滋養】 如果你想尋找深度的藝術體驗和手作的溫度,以下是ACOO為你挑選的必到之選。 🎨藍曬氰版植物及相片體驗工作坊*:學習古老又好上手的顯影技術,以鰂魚涌的歷史照片和植物,親手製作一張充滿故事的藍曬明信片。 時間: 18/10 (六) 12:00-18:00

一切源於2017、18年的一場異鄉的相遇。 那年Christy剛到英國求學,人生路不熟,屢屢碰壁,偶爾一次踏進二手衣物店,一件標籤寫著「Made in Hong Kong」的襯衫赫然在目。那刻她心頭一震,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油然而生:「我從來無試過,攞起一件死物,會有呢個感情。所以我好想將呢份感動帶返香港。」 這件襯衫,在數十年前或許跨越9000多公里從香港被帶到英國,最後竟然又橫跨大半個地球,跟Christy回到它出生之地。學成回港後,Christy開了古著店「南泱記」,繼續在世界各地尋覓、記錄「香港製造」衣物,又著手研究香港製衣業歷史。從一塊布料到一間小店,一步一步拼湊那段香港的舊畫面。 文字:Heidi @heidi.is.strong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設計:Owen @wai.ho.98  |與「香港製造」初相遇 拐進位於火炭的工業大廈,乘電梯抵達「南泱記」,溫暖的黃色燈光映照著衣架,整齊排列起一件件古著。細看衣服領口的牌子,發現為人熟悉的GAP、FILA、Patagonia等牌子,原來都曾在香港設廠,讓人嘖嘖稱奇。 1997年生的Christy,大學念的是時裝設計。在就學時期,已常與衣服為伴,又喜歡到美之等不同的二手衣服店尋覓靈感。到英國求學後,思鄉的感覺加上課業的壓力讓她喘不過氣。有次外出散心,在一間二手店發現了一件燈芯絨襯衫,標籤竟然寫著「Made in Hong Kong」。那一剎那,她竟然有點鼻酸:「自己讀書以嚟,一直覺得『香港製造』嘅嘢係好耐好耐之前嘅事情,甚至可能已經唔存在。嗰一下,覺得好神奇。」 雖然那件衫殘殘舊舊的,但Christy還是決定把它買走,及後又陸陸續續再到不同店舖尋找「香港製造」衣物。學成回港後,她想:「會唔會真係有機會,我可以將呢啲衣服全部帶返香港?我好記得自己搵到第一件『香港製造』嘅感情,所以我好想將呢份感動帶返香港。」2022年,「南泱記」正式開業。「南」字代表香港;「泱」取自Christy中文名字「映」的其中一部分,加上「水」,便合成了「南泱」。 |「香港製造」背後 8年裏,Christy收集了約800件香港製作衣服,帶它們回港,再為他們尋覓珍惜它們的主人。時裝設計背景的她,特別對刺繡類,或剪裁特別的衣裳情有獨鍾。「我好鍾意佢哋點收口,睇啲拉鍊、鈕扣。雖然佢哋都係成衣,但剪裁咁特別,我會諗,究竟佢哋點樣控制成本?」在這段買賣的過程中,Christy也對「香港製造」四個字有了理解:「香港製造嘅特色,我諗咗好耐,最後答案應該係『快靚正』。」 「我自己覺得香港製造嘅衫係好靚,不過老一輩會覺得香港製作好『yarp(劣質)』,唔似法國、歐洲品牌刺繡咁精緻。但香港製造嘅衫可以喺最短時間之內,用最平嘅價錢做到最好嘅效果。而且香港女工好有創意,佢會用盡所有方法解決問題。」Christy隨手拿起了一間白色針織衫,驟眼一看,襯衫上以不同顏色的小珠,勾織成盛開鮮花的圖案,但仔細一看,才發現小珠根本全部都是半透明,顏色不同的,原來是珠子下面的棉線。「咁樣做可以增加立體感,同時又唔會好高成本,體現到香港人嘅『走精面』。」 Christy在「入貨」時,偏向選擇看上去較年輕,一般後生仔都能穿的款式,不過她後來發現,南泱記的顧客群比Christy想像中的更要闊,「甚至試過有婆婆同家人過嚟睇,原來婆婆以前有份做呢啲衫。佢無諗過香港仲可以搵到、見到咁多以前佢做過、見過嘅款式,勾起佢好多回憶。聽到呢啲故事,我都好開心。」 |舊事物的歷史課 透過這間小店,她希望亦能勾起客人們的好奇,從而更了解今時今日的香港製造。 經營「南泱記」的這段時間,Christy形容自己最大的改變是,開始不能自拔地看書、上網查找、尋覓有關香港製造業的歷史。「不論製衣定係製造業,各行各業嘅過去我都好好奇。最後我發現,以前香港做嘅嘢真係好多好多,短短二三十年孕育咗好多事情。我覺得係好神奇嘅一件事,點解會咁少人知,或者咁少人提呢?」 |不完美的完美 Christy逐漸對香港製造多了認識,發現香港以前不少製衣廠的客人都是美國品牌,例如「Christopher and Banks」、「Susan Bristol」等。不少美國家庭都會把二手衣物拿上拍賣網放售,這也成了Christy入貨的途徑。 她解釋,香港製造的舊衣物不難找,不過每次都需要花不少時間挑選。「畢竟大多都已經被保存了4、50年,呢啲衫,尤其刺繡、穿珠類,好容易甩線。而羊毛衫,對於某啲蟲嚟講又『好好味』。香港5、60年代又多做呢類型嘅衫,所以係最難保存。」 起初,Christy每次收衫後,都很擔心衣服有破損,特別是羊毛衫很容易穿窿,她也會小心翼翼地修補。「以前啱啱開業嘅時候,我會好擔心,死啦穿咗個窿,或者布料好大撻污跡,客人會唔會好介意?但有一次有個客人揀中一件未修補好嘅背心,畀錢嘅時候我話,唔好意思,膊頭位其實穿咗個窿。但佢話,唔緊要呀,舊衫係咁㗎啦!」這就如當頭棒喝一樣,Christy發現,對呀,這是舊衣服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其實好多人唔會介意件衫爛咗,反而會視為穿著嘅痕跡。」也許這也是古著的意義。 ———————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魏榆言石」典故,源自春秋時期的晉國。大臣師曠巧妙地把百姓的想法寄託在「會說話的石頭」,向君王傳達他們的聲音。 時間來到2000多年後的今日,藝術家張瀚謙與沈君怡憑藉昔日典故,並受日本越後妻有信濃川河邊形狀各異的水石觸動,在新潟縣「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香港部屋」內,以《石之耳語》為題創作。二人借用摩斯密碼的原理,將越後妻有的民謠與香港的傳統南音,轉化為一套獨特的視覺與聽覺語言。於是,信濃川畔的石塊化身為樂譜,承載著故事的水滴奏響了記憶,古老的器皿與和紙上的光影,共同在寧靜的津南町,譜寫出一場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對話。 在萬物歸於寂靜的日本越後妻有,石頭,正在浪漫地悄然說話。 採訪:Heidi 攝影:hct 設計:Owen 張瀚謙的創作風格融會其對東西方哲學的詮釋,糅合成新媒體藝術裝置和前衛電子視聽聞名;沈君怡則鑽研水墨畫,作品多探討傳統山水畫在當代的意義。兩人初次認識於一個由張瀚謙策劃的展覽,當時他邀請沈君怡展出畫作,並在空間佈置中運用了石頭元素,從而結緣。直到前年,張瀚謙再次邀請沈君怡一齊參與藝術推廣辦事處舉辦的「香港部屋」藝術作品提案徵集,促成這次合作。 沈君怡對越後妻有這片土地並不陌生,早在2018年,她便以義工身份踏入越後妻有,親身體驗藝術祭如何與社區共生。而對於張瀚謙來說,這雖是他首次踏足津南町,但他對大地藝術節的「駐村」模式早已深感興趣,並在過往的創作中,不斷探索著自然與人的關係。   |在津南町田野間發生的感動 二人從2024年開始,到訪過津南町四次。張瀚謙仍記得,他們第一次到當地進行考察,附近的村民帶他們去看螢火蟲。「好Amazing,屋主取出一支電筒,盞燈眨下眨下,慢慢我們見到一點好像綠色的燈,閃閃地飄過來。起初得一兩隻,但三、四分鐘之後已經有二、三十隻,最後有百幾隻圍繞著我們。」 這次在夜裡與上百隻螢火蟲相遇的感動,以及常見於當地神社中作為守護象徵的「御神石」,構成在香港部屋門口的作品《螢愿》的靈感起源。作品將注連繩(神聖的繩)繫於石上,發光水引繩結(象徵祝福)綁著浮木以閃爍的燈光模仿螢火蟲的頻率,紙垂(紙飄帶)繪畫上雙生松樹。沈君怡解釋意念取自《再見螢火蟲》中,母子本約定在雙生松樹下再聚,可惜事與願違。沈君怡希望藉此寄託對和平與重聚的祝願,為整個空間帶來一份溫柔的祝福。 |石頭講出「禁語」 步入香港部屋,是三件互相呼應、解構「石之耳語」核心的作品。二人以越後妻有的民謠《鳥追歌》、《烏鴉舞》及香港南音《客途秋恨》的旋律,透過摩斯密碼進行「翻譯」。沈解釋,這三首歌的共同點,都是代表著一些「禁忌」:兩首日本民謠皆是在明治維新時期被禁唱的歌,而《客途秋恨》則談及妓女和當時難以言表的愛意。 這套密碼化為三種形態:掛在牆上的《石誦》,以水墨畫形式畫出如摩斯密碼般,長短不一的石頭,並鋪成三首歌的視覺樂譜。每幅掛軸底部均擺放著一大一小,分別來自新潟信濃川與香港西貢海域的石頭。而懸掛的燈光裝置《影石窟》,則在和紙上鏤刻出密碼,投射出旋轉的光影。最後,聲音裝置《言石窟》,則將密碼轉化為水滴的節奏,滴在從當地居民家中收集而來,九個大小不一的器皿上,讓承載著村民回憶的容器,共同奏出土地的低語。 |以藝術創造兩地城鄉交流 這次在越後妻有的駐村經歷,遠不止於藝術創作,更是一場深刻的人文交流。沈君怡說:「都會感覺到當地的居民是很friendly的,他們很樂意一起合作做一件事,或者很樂意去幫忙,我覺得這個connection是由始至終都沒有變的。」 為了製作《言石窟》,張瀚謙與沈君怡從津南地區居民處收集器皿,並傾聽村民們的故事。二人憶述,起初居民們也不太了解他們在做什麼。尤其是他們在信濃川河邊撿拾石頭時候,村民會擔心和緊張環境被傷害,當得悉石頭於展覽完結後最終會回歸大自然才得以放心。其後,居民更借出自己家中的醬油缸、釀酒甕罈,協助藝術家豐富展覽創作。 最令沈君怡印象深刻的,是村民製作的一個甜品,「是一個蘿蔔的啫喱,上面有一層yogurt泡沫,象徵雪下的蘿蔔。我感覺到他們真的對自己這片土地好熟悉,好喜歡,很欣賞自己的作品(農作物),才會做這樣的一個甜品。」   |不需言明 傾聽最純粹的聲音 張瀚謙發現,這個項目最有趣之處,在於它純粹:「我想藝術作品有一個好處,就是不需要很了解文本是什麼,透過體驗已經可以感受。」 「日本人其實會收藏自己多一點」,他觀察到。「他們有自己的故事,不過我想他們未必會很直接地,講完所有的東西給你聽。」在這樣含蓄的文化背景下,香港部屋反而成為了彼此溝通的橋樑:「這個 project 的好處是,可以透過藝術呈現和傳達訊息,用沒有那麼直接的方式去將一些故事分享出來。」 他們這次交流,正是藝術推廣辦事處策劃「香港部屋」計劃的目標。藝術推廣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交流與拓展)梁儀花分享道,「香港部屋」的「特定場域藝術」創作模式,要求藝術家深入當地,從雪季考察、春季創作到夏季開展,這種跨越季節的持續性體驗,讓作品能真正與當地風土、氣候及社群結構產生深刻聯繫,並思考其熟悉的城市中的人文風貌,有助兩地藝術及文化互動交流。 梁儀花補充,此計劃的長遠目標,是為香港藝術家拓展國際視野,同時也讓世界看見香港的創意。歷屆參展的藝術家如林東鵬、又一山人等,都曾透過這個平台,將香港的藝術實踐帶入全球語境。她期望,「香港部屋」能逐漸累積經驗,成為國際藝壇上一個獨特的香港品牌,促進更多深度的跨文化交流。 《石之耳語》的真正意義,便是在這無聲勝有聲的互動中,讓石頭的低語真正被聽見。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25 — 香港部屋《石之耳語》 藝術家:張瀚謙及沈君怡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11月9日 地點:香港部屋 地址:日本新潟縣中魚沼郡津南町大字上鄉宮野原 29 — 4(香港ハウス)   更多「香港部屋」資訊,請追蹤: 《石之耳語》展覽網頁:https://www.apo.hk/tc/web/apo/there_hkh2025_the_whispers_of_stone.html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po.hk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apo.there Instagram: @hongkonghouse @apo.there ——————————————————————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如果愛情是一趟駛向未知的列車,人類歷史是一則黑猩猩寫的暗黑童話,而道德是一場你我被逼參與的思辨? 再構造劇場的藝術總監、首位華人榮獲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的甄拔濤,聯同兩位新晉劇場創作者徐梓晴與毛曉珊,一同遠赴德國參與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的「柏林戲劇節」,並汲取靈感。三人最後均選定一本書為起點: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以及《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哈佛名醫教你如何看人、怎樣自保!》,築起三部原創讀劇作品。 是次製作更邀得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朱啟軒執導,劇目以輪換形式上演,每場均呈現兩種不同風景,帶你潛入人性最深邃之地。 1.《九個分手場景》 編導:甄拔濤 「下一站,冷靜期 。請先讓不合適的對象下車。」 這是一趟駛向愛情終站的列車,途經邂逅、熱戀與隔閡。編導甄拔濤以細膩筆觸,勾勒由二十歲到七十歲的九種感情生態,在都市的聲景中,書寫一部關於分手與記憶的廿一世紀《戀人絮語》。   2.《當黑猩猩開始講故事》 編劇:徐梓晴|導演:朱啟軒 「一個牢籠,四隻猩猩,日復一日地進行講故事訓練。」 憑藉想像力,人類編織出共同的故事,發展成今日的社會。當猩猩掌握這種能力,變得比人類更像人類,『從此以後』的結局,將由誰來書寫? 此劇藉四隻猩猩的進化實驗,反思「金錢」、「宗教」等概念的虛構本質。當牠們變得比人類更像人類,一場物種間的殘殺即將上演。   3.《布iography》 策劃:毛曉珊|導演:劉嘉盈 編作演出:陳家恩、劉嘉盈、梁健聰、毛曉珊、黃灝鈿、葉澍欣 (你將被逼加入) 一場贏咗99.9%當地人認證的腦洞盛宴─ 改編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經典《卡拉爾寡婦的槍》,深入西班牙內戰亂局。漁婦堅守和平主義,欲護子免於戰火,卻因一事親執武器。 菩提葉、麵粉、風沙─勾勒戰爭殞地儀式, 叩問自由意志何去何從? 一場關於個人與集體,以及拷問人性的激烈辯論。即使只在日常小事中,誰還能置身事外?   演出資訊 📅 日期及場次: 10月10日 (五) 20:00:《九個分手場景》及《當黑猩猩開始講故事》|嘉賓:李康廷(四哥)@好青年荼毒室 @corrupttheyouth 10月11日 (六) 20:00:《布iography》及《九個分手場景》|嘉賓:Middle @ mid810  10月12日 (日) 15:00:《當黑猩猩開始講故事》及《布iography》|嘉賓:Kingston盧宜敬   📍地點:東九文化中心T2劇場 💰票價:正價 $170 (設學生及書店優惠) * 每場演出後均設嘉賓對談,深入揭開文本背後的「再構造」哲學。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踏入初秋,是時候為生活注入滿滿的藝術養分!從盛唐古蹟、音樂會到節慶活動,我們為你整理了城中藝文活動。立即向下滑動,尋找你的心頭好。 #展覽 【身臨夢境:1950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 在沉浸式體驗風靡全球的今天,你可曾想過它的根源?M+博物館最新特別展覽「身臨夢境」,將帶你回到源頭,探索由女性藝術先驅開創的「環境藝術」。 展覽將展出多位來自亞洲、歐美等地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有別於一般觀展,你將親身走進這些經悉心研究、以原作尺寸重建的藝術環境之中,透過穿梭、觸摸、感受光影與聲音,體驗藝術最原始的沉浸感。 日期:2025年9月20日 至 2026年1月18日 時間: 星期二至四、六及日:10:00–18:00 星期五:10:00–22:00 (星期一休館) 地點:西九文化區 M+ 博物館 二樓西展廳 註:此為特別展覽,詳情請留意官方購票資訊。 【召喚無形—中部非洲藝術展】 藝術如何成為通往無形世界的橋樑?香港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呈獻「召喚:無形世界的視覺之旅」,引領觀眾深入中非豐富的文化遺產與精神腹地。 展覽將帶領公眾透過多感官媒界,探索被遺忘的中部非洲藝術世界,遊走於近200件來自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的中部非洲藝術品之間。這批藝術品的歷史跨度相對較短,不但反映了藝術界對這些瑰寶長久以來的忽視,更展示出殖民主義對非洲文化的影響。每一件展品都是一場與古老靈魂的對話,邀請你沉浸其中。 日期:即日 至 2025年9月28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 10:00-19:00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九龍塘達之路) 註:可先到城大網站預約,或現場登記 【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 在中國歷史的璀璨蒼穹中,何以唐代(618-907年)能輝耀千古?是詩詞歌賦、海納百川,還是萬里通途? 這場展覽將帶你回到那個極為璀璨的唐朝,感受其開放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時代特色。展覽分為八個單元,從營建宏偉都城、重現長安多彩生活,到聚焦文人風雅與登峰造極的工藝,多角度呈現大唐盛世。展品匯聚內地十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共28間文博機構,與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藏品,共展出298件/套文物,當中更包括29件/套香港出土的重要唐朝文物,力證香港曾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近期展覽更設珍藏版四色印章蓋章點,只需在兩個展廳集齊四個蓋章點,便可獲得有趣明信片一張! 日期:即日 至 12月31日 地點:香港文物探知館專題展覽廳及一樓 時間: 星期一至三、五:10:00-18: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00-19:00 聖誕前夕:10:00-17:00   #藝術  【SurrealHK《超現實香港:城市新映》】 如果香港的日常風景變得超現實,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為慶祝酒店十周年,香港康得思酒店「藝術之旅」系列特別呈獻,聯乘本地數碼藝術家 Tommy Fung 的創意平台 @SurrealHK,帶來《超現實香港:城市新映》作品分享。 是次活動將展出15幅 SurrealHK 的標誌性作品,將香港繁華的街道、天際線與文化地標,重新演繹為充滿奇思妙想且發人深省的視覺敘事。藝術家透過作品邀請觀眾反思都市生活表象下的深層內涵,從日常熟悉的風景中發掘不平凡的視角。 日期: 即日 至 10月31日 地點: 香港康得思酒店與朗豪坊連接天橋   #音樂  【放空音樂聚 ─ 奏響未來】 暑假結束,需要一個週末好好放空?大館「放空音樂聚」以耳目一新的本地音樂與輕鬆自在的氛圍,陪伴你在悠長假期後的第一個週末,發掘本地新聲音。 由資深音樂製作人龍植池策劃,「奏響未來」將一連三日聚集多位本地新生代音樂人,呈獻 lo-fi、dream pop、post-rock 等多元聲音。活動無須購票,不設圍欄,讓你在開放的空間中享受純粹的音樂,與 R&B 歌手 OJ Reambillo、lo-fi 組合 ROSEMANCES、post-rock 樂隊 Wing It Dawn,以及唱作人 Joya 和 CHANCHARLIE 等音樂人零距離交流。 日期及演出陣容: 9月5日

這大概就是今年最難解釋的音樂組合:一個說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寫什麼的柏克萊音樂學院高材生,一個自稱在找尋內心安靜時刻卻把舞台搞得超High的嘻哈才女。8月26日,兩位極少公開演出的台灣音樂人,要在香港西九文化區玩一場沒有劇本的音樂遊戲。 |陳嫺靜:打破框架的非典型嘻哈少女 「在相處時有時像個旁聽生在考場上乾瞪眼,有時又和大家完全融為一體。」從政大校園到金鐘獎舞台,陳嫺靜用她的方式證明:音樂不需要被框住。 2018年在政大黑人音樂社初試啼聲,推出首作《有人責備我們不夠深入》後,她的音樂就在StreetVoice等平台引起廣大迴響。從政大黑人音樂社出發,她的音樂一直圍繞著「與人相處」這個永恆命題:與朋友、與家人、與音樂之間的關係,都成為她創作的養分。和鄭宜農、何欣穗的跨界合作,以及以《得意的一天A no is a no》獲得金鐘獎「戲劇原創歌曲獎」,都印證了她獨特的音樂實力。 今年推出的最新專輯《如果每天都可以 happy happy 誰想要sad:*))》,更完美呈現她突破自我的音樂實力。想認識她?她建議從《New Notes》開始。但小心,你可能會迷失在她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的音樂世界。   |雲端司機:用隨性創造經典的音樂鬼才 「我每次寫歌都很少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從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的雲端司機,創作時卻像個叛逆的孩子。但正是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態度,讓他的音樂充滿了無法預想的驚喜。 2016年以「雲端司機」之名出道(名字起源於將作品上傳雲端硬碟時靈機一動),他的音樂橫跨indie pop、city pop到R&B,從《低成本專輯》到《SUNNY AFTERNOON》,更曾榮獲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和金音獎「最佳專輯獎」。他的每張作品都展現出獨特的復古情懷與現代感,又帶有超脫現實的迷幻感。他曾更為李友廷、熊仔、ZENBØ、Leo王等知名歌手擔任製作人,展現其多變且自如的創作與製作實力。 |當兩個靈魂相撞:一場創意的談判戰 「你會被他感染、在談判中逐漸迷失自我,但又覺得:哪有什麼關係!that's the fun part。」陳嫺靜這樣形容與雲端司機的合作(他們形容為談判)。在他的工作室裡,兩人像在玩一場沒有規則的遊戲,最後卻意外創造了完美的化學反應。而雲端司機則這樣形容:「我覺得我超不會談判的⋯⋯我覺得比較像是兩個人在搶方向盤。」 這次的香港演出,他們不只要融合各自的音樂,還找來重量級樂手:洪晨的bass、以哲的鋼琴、雷擎的鼓。「我們不是分開的拼盤表演,而是融合在一起,」陳嫺靜說。至於雲端司機?他說要全程用廣東話交流,這大概會是給香港樂迷最特別的驚喜。 【陳嫺靜 Hsien Ching X 雲端司機 CLOUDRIVER:香港夏日高峰會 Summer Summit】 日期 Date:26 AUG 2025 (TUE) 時間 Time:20:00 地點 Venue:The Box, Freespace, WestK Photo Credit : 梁悠 Liang Yu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