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出走】香港街道與建築 一次寫生與攝影之旅
香港雖然是一座小小的城市,不同角落也有獨特的風味,太子、深水埗可以看到香港的土根生活、港島一帶則看到英國殖民的影子,你有花時間好好細看嗎?今個週末,建築署舉辦了「城市寫生」工作坊,大家可以用不一樣的遊歷方式出走香港,利用手下的畫筆繪下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香港。此外,這個工作坊還有專人指導,不論是大人小朋友也適合參加。
另外,喜歡攝影的朋友也不要錯過「疊影香港」城市留影活動,參加者可以領取一套9款印有不同年代的香港地標明信片,然後親身再到相片的地方一遊,再舉起明信片與實景合照,上載至社交媒體再標籤#公共建築25載、#PublicArchitecture25A,便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香港的不同面貌。
「城市寫生」工作坊(一)
日期:2月18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45分
集合地點:港鐵中環站K出口
繪畫景點:展城館
「城市寫生」工作坊(二)
日期:2月19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45分
集合地點:港鐵中環站K出口
繪畫景點:香港大會堂
明信片領取點:香港大會堂、展城館、元創方、綠在灣仔
相關文章
【香港角落】初嘗成為杜拜王子滋味
杜拜王子Hamdan的家尤如萬尺之上,他曾在IG分享自己靠在家中露台欄杆、嘆着咖啡欣賞雲海的照片,叫人驚嘆:「原來這就是王子的生活!」在香港,想看到雲海也非易事,不論是攀上某座高山,抑或砸重金訂高級酒店,最後還是要看老天爺是否願意配合才行。 不過,攝影師Wilson Lee的這一輯「霧中香港」要滿足各位伸手黨了,讓大家一機在手,便能變身成為杜拜王子(*´∀`)~♥ 攝:Wilson Lee @leemaishun
【香港角落】一年一度的中秋風景——大澳及大橋街市
不知不覺,又來到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過去3年在疫情下,港人未能外遊,中秋佳節前夕,掛滿七彩燈籠的 #大橋街市、以及水鄉 #大澳,頓時成為了港人的朝聖的熱點。 大橋街市的香燭紙紮店每年中秋都會販賣由人手紮作而成的燈籠。一個個金魚、白兔燈籠,圍繞起元朗大橋街市一隅的通道,築成色彩繽紛的隧道。 而在大澳,過往數年亦有由「大澳非茂里」舉辦的「大澳水鄉花燈節」,不過去年中秋被指活動引來過多遊人,居民生活因而受影響。今年花燈節不再,但仍有居於石仔埗的街坊自發掛起燈籠,與大家共樂。雖然今年規模不及往年,人流驟減,不過在燈籠海的前面,一張張歡笑臉依舊不改。 在這個中秋,你會在何地賞月?燈籠寓意團圓、喜慶,也象徵着滿滿的祝福。月亮溫柔地照耀大地、花燈引領遊子回家。儘管分隔異地,只要彼此向着同一處亮光,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我們亦如同在一起。 攝影:Hoiyan(@seamouse_hoiyan)、Heidi(@heidi.is.strong)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香港角落】在九龍三村的毛孩地膽
在一連三星期的風雨中,一起用眼睛探索了香港三條即將重建的古舊村落,今個星期就用可愛的村中毛孩來轉換心情,看看那可愛又無辜的眼神! |貓 在村落的貓咪,有些是放養的,有些則是關在家裏。茶果嶺村「德記棧士多」老闆娘馬太的貓咪則是需要成長才能出去蹓躂,小貓都需要被關在籠子裏,她解釋:「這裏有很多流浪狗,還太小會被咬死。」嗯,為了那軟綿綿脆弱生命的安全,你們還是乖乖留在籠裏吧! 被放養或流浪的村貓都十分神出鬼沒,好似有哪個目的地正在前往一樣。不過,並不是所有貓咪都很親人,有些始終與人保持距離,有些則是老神在在的半躺納涼,有些看到人便一縷煙夾着尾巴逃走。 |狗 村狗感覺已經很惡,因為他們的任務就是要保家衛村,只聞陌生人的腳步聲,已起勢的怒吠。在這之中,有一家人中門大開,裏頭的一隻法鬥發現外來者,彼此互相對望,然後牠緩緩的爬起來走到門前,好奇的側頭觀察着,好不可愛! 走着走着,有一個好心的伯伯提醒:「你們想拍全景的話,千萬不要走到山上,那邊的狗很惡呢!」沒有問題,外來者未經主人同意,當然不能擅闖別人的地盤,Respect🫡! 如果你們假日也想到九龍三村逛逛,記得對村內的居屋、動物和一草一木保持尊重、禮貌,不要因為自己的快樂而打擾到別人呢! 攝影師:Andrew (@andrew_bangchan)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香港角落】跟新香港電影視覺 來一場自省之旅
這幾年的香港電影,不少是在回應這個時代。從電影,我們可以重新認識香港,又或者,重新認識「生命」這個命題。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我們或許都無法如願改變,有人會歸咎「命運」二字。一念之間,究竟你的選擇,是能夠將一切顛覆改變,還是,無論你如何作出選擇,最終都是殊途同歸? 這幾套電影,哪一套最叫你印象深刻?不如跟着我們,從本土電影的視覺,遊歷這片土地,來一場自省之旅。 攝影師:@iunyi_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
【香港角落】跟着5部港產片懷舊遊
8、90年代,港產片風靡全球,以殭屍、古惑仔、當時生活文化為題材,拍成警匪片、周星馳喜劇或港式浪漫愛情等,角色、價值觀、對白、歌曲至今仍繼續影響着亞洲各國的影視。 時間來到2023年,香港的風景雖未必如同昔日,但依舊動人。如果你忘了這些畫面,不如跟着我們,找一個周末時光重遊舊地。 攝:Mak (IG @iunyi_)
【新派保育之必要】新世界UNESCO研討會 透露皇都戲院新元素
達70年歷史的皇都戲院,承載着香港數代人的歡樂回憶,亦印證了本地娛樂和電影產業的盛世時代,但90年代後逐漸息微至結業,近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及取得業權的新世界發展宣佈保育後,才再受關注。 新世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昨天合辦「保育與創新研討會 2023─創意前瞻 歷史建築的蛻變與重生」,UNESCO曼谷辦事處文化部門主任景峰指,不少古蹟屬私人物業,故一直推動私營機構保育,又提出隨著社會變遷,保育不能只保留建築物,應考慮加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元素,令古蹟的保育,可持續對整個城市有裨益。 在研討會中,不同中外專家都分享其項目如何達致可持續發展,在古蹟保育及社會、商業效益達致平衡,如英國建築師Geoff Rich分享倫敦逾百年歷史的亞歷山大宮東庭的保育,如何把內裡的劇院演化成當紅歌手的演唱會熱點;清華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張杰講述景德鎮彭家弄項目,如何把千年古鎮,打造成文化旅遊勝地。 皇都戲院亦為研討會主題之一,香港列入歷史建築的戲院只有三間,包括油麻地戲院、長洲戲院及皇都戲院,獲譽為大會堂前身的皇都更是規模最大。新世界負責皇都項目的團隊分享過去三年工作,坦言因多番改建,足足用三年時間勘察,找到不少塵封遺跡,包括現今罕有的手動載客電梯及舊座椅組件等。 同時團隊一直搜集皇都過去70年的歷史資料,包括當年開業早期曾舉辦的國際級文藝表演、位處「小上海」北角的營業歷程、曾到訪皇都的人士口述歷史等,旨在融古匯今,令復修保育後的皇都戲院,可以全新面貌回歸。而團隊將復修皇都的劇院部分,並將如當年皇都開業時,為香港注入表演新元素,屆時會引入破天荒的文藝表演,讓皇都戲院可重生為香港的國際文化地標,同時讓皇都亦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