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香港同世界嘅距離好似愈嚟愈遠,人流、物流、資金流,以至情感上嘅交流都一樣,孤島上嘅我哋都由焦慮變成麻木;疫症令人開始反思人類同大自然嘅共生關係,其實我哋有無辦法可以聆聽更多宇宙嘅聲音呢?透過火箭穿梭機、天文望遠鏡,同埋全球科學家嘅幫忙,當然可以,同時原來藝術家喺當中都有角色、都可參與:嚟自墨西哥嘅音樂家Nahum首先利用人造衛星收集數據,結合人工智能系統,繼而透過演算法產生專屬「語言」,喺富有詩意嘅獨特語系中,觀眾可以細心聽聽大自然對人類所講嘅說話,沿路聽著海風,除咗可以將沉重化做輕鬆,當中仲有無其他意思?投入熾熱之中,腦部一邊清空,燃燒著嘅森林其實又有乜嘢想講? 呢個結合科學同藝術於一體嘅項目名為《Stories From Home》,旨在引起全球觀眾對生態議題嘅關注,當地球最近數十年經歷住史無前例嘅變遷,點樣嘅書寫同敘述先可以跟得上其急速節奏同步伐呢?《Stories From Home》近日正式嚟到香港,並且分為多個部分,包括一連三場嘅網上工作坊,Nahum連同創意程式員及作家詩人帶領參加者深入探索外在世界,學習以詩意嘅敘事方式去將觀察所得寫成故事;另一場重頭戲則係名為〈Act 1〉嘅視聽演出,結合錄像、人工智能、視覺幻象同埋現場音樂,Nahum回顧同分享佢一路以嚟同星際有關嘅創作,而香港樂隊石山街都會參與其中,成員對此都表示榮幸,其中楊彤透露:「是次音樂會從太空同世界各地收集咗不同數據及聲音,並透過AI演算法將死物擬人化,化成充滿感情嘅詩句,而我們再喺呢個基礎上去理解,從而創作不同聲效及音樂去回應,十分有趣……整體感覺十分空靈,有別於我們以往嘅創作。」一連三場嘅〈Act 1〉本月底到下月初就會喺香港藝術中心上演,不論你係藝術愛好者抑或科學狂熱,相信都能從中搵到自己嘅切入點,聆聽宇宙,觀照自身。 《Stories From Home》係「文化按摩師藝術節2022」嘅其中一個節目,藝術節嘅宗旨係藉住藝術貫通我城嘅人同事,以藝術去回應生活,體會生活中嘅文化,藝術節以「按摩」為題,寓意文化藝術「可以舒筋活絡、打通經脈」,其實除咗肢體之外,思想都同樣需要按摩;整個計劃主要為青少年、成年人同埋退而未休嘅朋友而設,活動種類廣泛,包括但不限於導賞團、講座、工作坊、實習、學徒計劃及藝術創作,一方面擴闊參加者嘅藝文視野,另一方面鼓勵佢哋分享喺藝壇嘅所知所感,以至落手落腳化身成為新一代嘅「文化按摩師」,進而影響更多生命。  

這個禮拜,本應介紹即將上映的一部冷門佳作《命懸 2000 呎》(Fall)。顧名思義,若有看過近年許多同樣以極限運動為題材的作品,對故事的基本佈局都不會陌生,兩個青春健美的女主角,一個因為攀石途中目擊丈夫墮崖身亡,從此意志消沉,變得自責自閉。另一個則恨做網紅,典型靠粉絲吃飯的 Like Whore,最喜歡挑戰高難度任務,再拍片上載博流量。兩人久別重逢,一個為自我振作,一個為自己的 Like 數,於是結伴跑到山旮旯「裸裝」爬一座 2000 呎燈塔,即是兩座艾菲爾鐵塔,殊不知上山容易落山難,退路已毀,斷水斷糧,而且高空又無訊號,求救無門,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等死之餘還發現數隻嗜血禿鷹早已盤旋在側。 嚴格來說,就是一部高凶玩命版的「鯊魚片」(Shark Movies)。不是開玩笑,與《命懸 2000 呎》同期上映,確實就有一部悶過「阿媽係女人」的《鯊餌》(Shark Bait)。但相對一些已經玩到爛的驚慄題材,譬如鯊魚、空難、超級病毒、變態殺人犯等等,將極限運動和嚇人陷阱混搭在一起的《命懸 2000 呎》,勝在頗有創意,而且製作成本極低,除了開場十多分鐘為了介紹兩個女主角而有些過場,餘下時間幾乎就在那座 2000 呎長梯和燈塔進行,演員的實際活動範圍並不超過一張乒乓球檯。儘管那些密集式的嚇人陷阱鋪陳,只屬一般恐怖片的常見伎倆,而極限運動這個題材也不新穎了,說到深層次價值和心理描寫,更難以超越以攀岩達人 Alex Honnold 為主角的紀錄片《赤手登峰》(Free Solo)。但電影純屬虛構得來又成功令人看到手心冒汗,除了演員稱職,於絕境中設法逃生的各種手段都很有趣,兩個衝動少女情急智生,有些明顯太蠢,有些則別出心裁,是有點小聰明,兩者拿捏得宜,不會突然智商下線,又突然功夫巨星上身施展高難度動作,出於日常,用於非常,不劇透太多,只能說,人逢絕境身邊有個網紅朋友確實是好的,隨時救你一命。特別是對方有航拍機和豐胸墊的話,會穿避震性能良好的氣墊鞋就更理想。 不過,我一邊看一邊覺得電影被狠狠的打了臉。入場看這部高凶驚慄片的前一晚,就是 Apple 的年度發佈會,並公開了最新的 iPhone 14 設計。外觀機能皆與上代分別不大,唯獨有一個對香港人沒意義的新功能,就是衛星 SOS 發訊系統(事實上只適用於美加地區,香港根本用不到)。散場後,忍不住跟電影公司的朋友說,此作剛好踩界,明年才拍好的話,她們可以隨時 send 短訊上太空,這個故事就不再成立了。 走筆至此,網上陸續傳來噩耗。其實這晚入場看戲前已經收到一些風聲,情況並不樂觀,連不肖子都趕回愛丁堡。想起電影片名,Falling Down 有幾種用法,形容戲中那些玩命的人,解作墮下、失敗,形容建築物,則解作倒塌。形容特定的建築物倫敦大橋,就是駕崩。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青春不變名字叫做皇后。It’s the end of an Era,一個時代的殞落。

我要先承認,是我孤陋寡聞、粗心大意,為人又過份心急。話說,發展商通知我可以收樓,我便立即通知租住單位的業主,完約。直到收樓一天,才發現,包雪櫃包焗爐甚至洗碗碟機也包埋,偏偏不包地板。早早列明的,不是爛尾,怪只能怪自己沒有在意,一廂情願把香港一套放在其他地方身上。 距離租約完結,不足一個月,原先計劃是買傢俬砌傢俬搬家當,綽綽有餘。突然要花時間鋪地板,要找師傅,要師傅有空檔,要度呎要買貨買料,要鋪,死得。當然可以續租多一個月兩個月,但業主說在我離開翌日,已經把單位租了給新租客,牽一髮動全身,我決定在死線前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最快,D.I.Y.囉,上YouTube自學鋪地板大法。不是說我揸筆搵食便高貴一點,不屑做裝修做三行。我在香港也沒有聘請工人,一切家務也是自己搞掂,要我洗廁所也若無其事。無法D.I.Y.,是力有不逮。曾幾何時,我是母校史上唯一一位美術科不合格的學生,別說砌地板,就是砌模型,砌圖,也無能為力,砌不好是小問題,砌到傷人傷己也不是奇怪事。別人上YouTube可以學到百科全書,我是看九千遍也無法理解。 打消自力更生的念頭,只可找人幫手。一想到外藉人士的工作作風,目標便立即放在香港移民身上。幸好,前同事的丈夫有個朋友,做裝修,有空,立即聯絡。如果,我是現時的小學生,說不定已經跪低斟茶當師傅是父母般孝敬。香港人即是香港人,來到,度一度呎,計一計數,立即開了個價,轉頭便去買料,傳來相片給我挑選,第二日,已經開工。那種效率,那種節奏,跟咖喱豬扒飯的味道一樣,令人愛不釋手。尤其身在異鄉的話。 原定計劃,是十日內交貨。已經好快。其他師傅多數說需時三至四個星期。結果,動工五日半,便完成。沒有為了趕時間而交行貨,而且有售後服務,講明如有需要執漏,即call即到。身在曼城一帶有需要找人裝修的話,不妨聯絡我推介。 在師傅努力砌地的時候,我也很忙,忙添傢俬。之前說過,美術勞作很差,或者因為我是倚賴文字思考的類型,看著說明書上的圖片,正常人是按部就班,便能夠把一條條木條砌成一張床,我是有本事砌完張床後才發現還有幾粒鏍絲在手,而張床搖搖欲墜。在香港,買傢俬包安裝,不包,安裝費用也可能只要過是貨價一成?在這邊,買張八十鎊的書架,找專人安裝,可能超過三十鎊。我不捨得,決定挑戰高難度,又好像比想像中容易,雖然還是揼爛了一個衣櫃,但至少心理上減少了恐懼。 人類的潛能,總是在絕境的情況下,才能夠被迫出來的。只不過,絕境,多數是基於貧窮。

【🏃🏿最盡撐港產片❗1日5套🔥】 姜濤演出有驚喜?!你最近睇咗邊套港產片? 超過12個鐘嘅港產片馬拉松🤩由 Happy 帶路,由屯門巴倫紐,去到堅尼地城高先電影院,走均5間戲院😱,9am - 12am💀,挑戰1日睇足5套港產片😤!冇諗過睇戲都會體力透支😵‍💫!想知我哋睇咗邊5套、排場次有咩攻略📝,即刻睇啦👀✨~ \\ 盡做 · HAPPY星期二 · 約定你 // 生活需要盡一點,一齊以最盡方式發掘香港另一面,挑戰極限、直視恐懼,重拾青春熱血❤️‍🔥! 🔆精彩重溫🔆 ❗最盡方式紋身❗https://bit.ly/3pUiVi0

【笑 於我是甚麼?】笑可以是很批判的事情,笑點高低和智力無法掛勾,大眾笑位和集體經歷相連,一班以搞笑為任務的人和笑話的關係,可能是觀眾意想不到的? 係呀!就係講緊小薯茄同雪櫃冷笑話呀!阿冰、麗英、童童、阿J、肥蚊、程人富、朱Mic,齊晒人!做呢個介乎認真同唔認真之間嘅訪問,到底阿冰笑場咗幾多次

【文青追捧!】搭地鐵你會㩒電話📱定瞓覺💤?近期IG爆紅嘅 @Moving_Drawing 版主Charlotte 就鐘意速畫,記低車廂有趣一面!主持人嘉欣有幸跟Charlotte學藝,直擊佢神速2個站畫1幅畫,再送畀陌生乘客! 不過做街訪無數嘅嘉欣,竟然會被送畫俾陌生人難到?😳一大朝早搭鐵QuickSketch送畫,慘食檸檬都繼續🍋,到底係因為愛定責任啊? 主持+美術:Kayan Yip 編導:Gloria Ho 監製:Leslie Wong 攝影:Andrew Fong 剪接:Obiwanchu 封面設計:Iunyi Mak #盡畫融化冷冰冰的車廂 Follow @moving_drawin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ng_draw

分離,對過去一、兩年的香港人來說,似乎已是等閒事。分離的傷感,或許曾經令你絕望,或許曾經令你號啕大哭,但當想到無論身在何地,心之所向,總有人與你抱持同一信念,會否可以感受到那絲微弱但強韌的力量?ToNick新歌《量子糾纏》,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與距離無關的羈絆// 「量子糾纏」,英文是Quantum Entanglement,徹頭徹尾的一個物理學概念,簡而言之宇宙是一個整體,無論分隔多少光年,一方的量子也可以對另一「糾纏」的量子產生幾乎瞬間的影響,令兩者幾近同步。 恆仔解釋,歌曲概念源自一次大學表演,為歌迷簽名時,對方要求寫幾句祝福說話,「我哋發現原來唔係寫畀佢,係寫畀一位暫時冇機會見面嘅朋友。」他續指,因為不同原因,有些人移民,有些人每日面對四面牆,但大家仍能聽到電台,所以當時他就答應那位歌迷,要寫一首歌,表達無論相距多遠,仍能一起同步。最後Carl叔叔(王雙駿)和小克把概念變為現實,「呢首歌喺好唔開心、諗緊點同大家connect嘅時候寫,希望可以畀力量鼓勵大家!」 小龜亦表示,「理解緊好理性嘅嘢,(歌詞)轉換成感性,小克用呢樣嘢嚟比喻,實在太正!」他憶述,收到歌詞時,他們(除了恆仔)都對甚麼是量子糾纏毫無頭緒,之後看了YouTube一些講科學的channel,開始了解背後意義,「study咗少少,睇呢首歌詞會感動啲,呢個係好勁嘅chemistry。」他興奮地說:「我覺得呢份詞最勁嘅地方就係,你越理解個現象,越發覺用佢嚟講我哋想要講嘅感情,會更加感動!」 //無需多言的聯繫// 那麼與ToNick分離的親友多嗎?「差唔多成個團隊走咗咁滯。」小龜即時盤點,「幫我哋做開sound engineering、做開ear mon嘅同事過咗去英國,以前嘅經理人何兆基去咗加拿大,跟咗好多年嘅化妝師又係去咗加拿大,有啲好熟嘅傳媒朋友都走咗去英國。」 所以ToNick又是如何與異地親友保持聯繫?晨曦直言,男性對於朋友,未必要常常見面,「就算喺香港,都唔係日日都要打電話。」Ryan認同:「睇到IG都大約估到佢心情狀態係點。」小龜補充:「我哋本身幾個嘅文化,大時大節都唔係好慶祝,邊個生日就『生日快樂』,唔需要講太多,大家知道大家係同步就得。」他們都相信,有事發生,「一call,應該都會八方支持!」 嗯,果然十分「量子糾纏」! //繞一圈後回歸原點// ToNick將於明年一月至二月在英國3個城市舉行演唱會,概念亦與歌曲主題有關。小龜表示,希望讓已移民的香港人「睇番睇過嘅演唱會,聽番聽過嘅歌」,同時亦見見當地親友。他笑言,正因不少團隊成員移民,「個邊都齊腳咁滯。」 演唱會名稱是「5949 Miles Connected」,恆仔說,含意是香港與英國的距離。他表示除了英國,亦正考慮在其他地方開show,「我哋幾多miles都會去,搵表演場地之餘,都希望喺嗰度搵到studio,每個地方都寫歌,創作完帶番嚟,再搞一個演唱會,到時就係 0 mile。」 至於演唱會內容,晨曦表示,「我哋係香港樂隊,玩廣東歌,想將廣東歌文化宣揚開去,不過都會入鄉隨俗,想搵當地音樂人擦出火花。」小劍立即把握機會宣傳:「所以如果咁啱移咗民去唔同地方,又咁啱識啲人可以籌備到,又咁啱睇到呢個訪問,歡迎聯絡!」 Photo: Mak@ACOO 量子糾纏MV

譚健樂(Luke)是社企「街坊帶路」創辦人之一,以「締造街坊為本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為願景,聽起來深奧,其實就是連結街坊,以不同方式了解、分享、以至改變社區。導賞團是其中一個重點項目,而街坊就是導賞團的關鍵,「嗰區嘅人走去做,先夠原汁原味。」 路線設計第一步,是與他們一起探索社區,之後再經歷主題構思、行程時間計算、意義和訊息擬定等步驟,最後進入操作、實習、資料補充階段,「快則個半至兩個月,慢則成季,好似一班人上咗個course咁。」 「街坊帶路」的足跡遍佈十八區,題材各色各樣,例如「石門體真啲」、「失落的七姊妹」、「遇見彩虹」、「鞍山歲月」、「舊工業在紅磡」,希望慢慢能達至社區營造,「我哋成日都話,導賞團係開始同起點,令人欣賞社區,下一步就係作出唔同嘅行動。」 他們曾經設計「長沙灣今昔屋邨之旅」,訪問有感,筆者亦嘗試欣賞長沙灣內的一些細節,焦點是甚有年代感的「蘇屋邨」,感興趣的並非耳熟能詳的「蘇屋三寶」。原來重建之後,蘇屋邨中有190棵樹獲保留,樹款各式各樣,形成一片綠色風光。 不知會否有蘇屋邨街坊,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 不贅,睇相! 想睇關於「街坊帶路」更詳盡嘅訪問,留意《藝文青》 9月號! 街坊帶路IG #shotoniphone13pro

香港人依家嘅生活困難有好多,想出去行下玩下又要計得掂「3+4」呢條數,出唔到去留番喺度要搵啲娛樂都唔係咁易,好似想買張正價飛入紅館睇騷都係難過登天,呢大半年嚟幾乎每一個流行音樂會都係一票難求,如果你無特別人脈幫到手,又唔識用軟件攻陷票務系統,基本上每一個門票開售日子都係受難日一樣,輕則「321、321、321」等足大半日,重則就連網站都入唔到,唔好以為就咁玩完,其實都只係無間地獄旅程嘅正式開始;廣大樂迷開始終日流連各大討論區同TG Group,瘋狂出Post求飛:「真歌迷自用」之聲此起彼落,同時又要Mon住有無善心人「原價加手續費轉讓」,過程中仲要避開諸如自己先落訂對方後潛水同假飛等等陷阱,一般嚟講好多人都係時間浪費咗、精神消磨咗,最終仍然係一無所得。 所以,能夠成功獲得一票在手,本身已經贏咗,如果撞到一個精彩豐富嘅演出製作,就更加係六合彩頭獎級嘅收穫;最近,唔少人都享有到呢種福氣:合共7場嘅《Summer Blues林家謙演唱會》上周日順利完成,為紅館騷帶嚟唔同突破,坊間反應普遍相當正面,唔少人睇完一場又想睇多一場,只係睇到一場嘅就難免覺得失落同唔夠喉。主人翁林家謙2019年正式以獨立唱作人身分出道,慢慢走入大眾嘅視線,短短三年時間就成功登頂走進香港流行樂壇神殿紅館,唱足七場四面台,到底有咩過人之處呢? 唱作人嘅強項係可以一手包辦唱歌作樂,寫歌畀自己唱、畀人哋唱,以至自己再拎番別人的歌嚟唱,所以當開騷嘅時候,作品嘅選擇同維度可以好多好闊,變化亦大,今次《Summer Blues》都盡見呢個好處,既有林家謙自己嘅首本名曲、亦有佢為香港樂壇其他歌手創作嘅作品,所以就算如佢本人所講,出道三年累積嘅個人單曲唔係好多都好,整個製作喺歌曲嘅豐富同多元程度上,實在不成問題,佢同時將自己為其他同行創作嘅作品巧妙地擺放喺演唱會嘅不同部分,並且誠邀當中嘅知音同路人一齊分享呢個重要時空,於是乎佢嘅嘉賓環節並唔係純粹搵個Friend唱兩句間下場,畀主人翁抖抖氣換件衫咁簡單。 林家謙同團隊嘅心思遠遠唔只放喺嘉賓環節之上,而係見於成個《Summer Blues》嘅唔同方面,包括點樣用唔同嘅作品去闡述演唱會嘅主題「Summer Blues」,同時為咗貫徹主題「美麗回憶,記得就好」,佢唱完歌單上嘅最後一首歌之後,就算係終極尾場,亦都無再好似好多其他歌手咁遵從紅館傳統,換套便服出嚟唱多幾首先走,忠於自己想法,圓滿執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