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千呼萬喚之下,香港終於勉強地開番(少少)關,大家都立即蠢蠢欲動準備好安心地出行,適值韓國首爾最近搞緊一個大型表演藝術市場Performing Arts Market in Seoul(PAMS),不但係亞洲局內,以至係全球各地嘅表演藝術製作人、創作團隊,以至係文化單位嘅行政同藝術總監都聚首一堂,睇下嚟緊有咩可以一齊合作,搵下下一個驚為天人嘅人才或者意念,為咗唔好錯過呢個盛會,都梗係要飛過去湊下熱鬧,同時香港目前正係籌備緊喺2024年舉辦香港首個演藝博覽會,此行都順便可以去取下經考察下。 PAMS喺亞洲區內係歷史好悠久嘅演藝界大事,短短幾日行程入面就要車輪戰式睇嘢、傾嘢,官方活動包括圓桌會議、小組討論、資源配對,以及演藝節目等等,除此之外,參加者仲有大量嘅Networking機會,活動與活動之間,大家喺走廊同茶水間都會交頭接耳密密酙,好多有趣嘅交流都係咁樣碰撞出嚟,仲記得當年去德國Düsseldorf 嘅tanzmesse、英國Edinburgh嘅Fringe,同埋意大利Venice嘅Biennale等等,好多行家同業最珍惜嘅,其實都係呢啲非官式嘅自由時間。 喺防疫至上嘅精神下,香港對外嘅文化交流其實都少咗好多,今年嘅PAMS係以舞蹈為重點,有賴本地一眾有心有力有視野同業嘅努力,香港先不至於完全缺席喺亞洲,以至世界地圖之上,其中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一如傳統給合日本同南韓兩地嘅伙伴,合力引介東亞地區新晉舞蹈藝術家,來自香港嘅陳偉洛同毛維都有個人作品上演,另一方面,不加鎖舞踊館(Unlock)嘅新任行政總監李漢廷同藝術總監李偉能亦都獲邀出席當中嘅討論同分享環節,加深舞團同其他區內區外同業嘅聯繫,聽聞交流成果都頗為豐碩,不少行家都好關心同好奇佢哋未來嘅發展。 話說香港最快喺2024年就會有自己板本嘅香港演藝博覽會,計劃邀請大約1,000名本地、內地,以及海外藝術家同策展人出席,根據官方嘅口徑,目的就係向世界展示香港嘅文化實力,當然同特區政府依家所有工作一樣,亦都一定要做到「說好香港故事」呢個核心任務,工作團隊目前正就包括運作形式同規模大細等等細節進行研究,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今次亦有派員嚟到首爾考察取經,除咗現身支持香港嘅代表同團隊,仲拜訪咗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同韓國國際文化交流振興院等,至於博覽會最終會搞成一個點樣嘅模樣,就真係要留待時間去見證。  

幾名自詡人生應該活得像《百分百感覺》的年輕導演,今年自組獨立電影工作室「豐美股肥」,聽聞最近開始在 YouTube 每月一片發表自家製作。如是者,趕稿期間放了個空,午夜待在新蒲崗便利店,喝著酒,便看了它們的第四、第五號作品《夢遊》和《起筷》。演員是有份參演《少年》的孫君陶和余子穎。 任俠執導的《夢遊》以一段許多香港人都熟悉的 trash talk 作為迷離一夜的開場白,「香港十個女孩有七個叫家欣」,所以呢,想人喜歡你,你是否就要叫家欣?又或者,家欣只是一個美麗的代名詞,那是否不叫家欣,你才可以做到自己?再看李仲賢執導的《起筷》,發現兩部作品所關心的事情都有點相似。後者圍繞兩兄妹開飯前一段更 trash talk 的小爭執,兄長訓斥,唔識揸筷子,等於無資格食飯。妹妹不服,為何要跟隨大家(兄長)那套揸筷子的標準?又是否一定要符合揸筷子的標準才可以食飯? 兩則短片都很實驗,也確實很短,但明顯亦帶著兩名編劇及導演以作品發聲,對整個電影工業、對制度的提問。值得探問的事情還可以一直延伸下去,譬如說,台灣金馬獎舉行在即,香港影業協會便先聲奪人教大家如何揸筷子,發信呼籲杯葛,再三提醒政治與藝術的正確關係,強調要全力維護香港電影的獨立藝術性。但到底什麼叫香港電影?如果先要通過電檢條例,符合片長、裸體尺度和政治意識形態規格,能夠於院線放映才算數,那香港電影本身就已經受到宰制,沒有獨立藝術性可言。如果不符合電檢尺度,被拒於門外,或是完全摒棄制度,索性不把作品「過審」的作品,又是否香港電影?《夢遊》和《起筷》似乎也問著相同的事情,是否一定要改名叫家欣才可以做電影?不符合電檢標準是否無資格吃飯?但做了家欣又做不做到真正的自己?不合格的人是否不可以選擇其他吃飯方法?初聽「豐美股肥」這名字覺得甚是有趣,其實就是 Phone made good film 的諸音,唔識揸筷子,其實用電話都拍到好戲,但就是拍一些不能稱之為香港電影的作品。 再問得再複雜一點,到底什麼是電影?最近 Jordan Peele 就在電影《虛無》絕妙地借用了電影的準確定義。世上第一部被認為是電影的作品,是英國攝影師 Eadweard Muybridge 於 1878 年首創的《運動的馬》。這幾格記錄了馬匹前行動作的菲林,開創了最早期的動態攝影技術,也是一切被名為電影之物的始祖。有人敢說《運動的馬》未「過審」又不夠片長,所以不是電影嗎,那就等於跟整個人類電影史為敵了。 生產電影的人,都抱著某種使命去生產影像奇觀,但奇觀不一定全部像《明日戰記》那麼浩大恢宏,剛剛過身的法國新浪潮導演尚盧高達,便用一輩子跟全世界辯證,儘管是微小、即興、跳躍的影像,都可以經典不朽。被設下的框架與機制,都是外在因素,對電影、對創作人而言,它應該毫無意義,也無足輕重。

香港嘅文化界同演藝界近期有好多佳作出現,有啲喺戲院、有啲喺劇場,其中有一部本土原創音樂劇,歷經前後八年嘅醞釀同打磨,終於正正式式上到舞台同觀眾見面,不但有口皆碑,而且一票難求,加場之後仍然難以滿足異常熱烈嘅需求;一方面唔少睇過嘅觀眾都想二刷,甚至三刷四刷,另一方面口耳相傳之下,好多本身走漏眼、忙緊其他嘢,以至唔記得要買飛嘅觀眾都大嘆走寶,群起搶奪最後入場機會,最後只有十八場嘅幸運兒有得親身欣賞呢一套不論係編導演、曲詞唱、台燈聲等等台前幕後都交出100分成績嘅世界級香港劇場作品:《大狀王》。 音樂劇係全球流行嘅藝術及商業形式,兩大重鎮嘅美國紐約Broadway同英國倫敦West End,大小劇院林立,全都各具特色、全球觀眾著迷,日夜川流不息;仲記得喺倫敦留學期間,受惠於學生飛嘅恩澤,同埋偉大嘅「臨場散飛」票務系統,基本上每一套當時得令嘅音樂劇都有睇過,例如《歌聲魅影》、《孤星淚》、《Matilda》、《Wicked》等香港觀眾較為耳熟能詳作品,其國際巡演版本先後都嚟過香港,其他亦包括《Kinky Boots》、《Come From Away》同《Company》等等。剛巧其中一位當年都會穿梭West End劇院群嘅倫敦學友亦都係今次《大狀王》嘅座上客,大家完場後傾起都不約而同地讚嘆呢一個本土作品水準極高,絕對拍得上上述任何一套叱咤一時嘅世界級大作。 《大狀王》嘅好係全方位體現嘅:單單係第一幕<申冤>,喺大約20分鐘入面,不論係人物建立,抑或係情節鋪陳都相當紮實,主人翁方唐鏡以其驚世辯才橫行公堂,多行不義卻無人能阻,同時亦已佈下懸念,原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然而音樂劇不同於傳統話劇,單係人物立體、情節豐富都唔足夠,創作團隊明顯亦都深明此道,於是乎喺呢一場公堂戲之上,就用上唔同嘅舞台調度手法,呈現包括百姓受人擺佈、狀師愚弄眾生等場面,非常奪目;當然,不得不提嘅仲有曲詞部分,短短一幕開場戲,音樂一再變奏,曲風之間嘅過渡自然流暢,歌詞不但有效推進劇情,而且用字生鬼有趣,既讓人聽到關鍵嘅資訊,又不失清裝劇嘅時代氛圍,每一個環節都見深厚功力,難怪首幕既終,現場即時掌聲雷動,人人皆極期待往後發展,雀躍之情籠罩整個劇院。 《大狀王》由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委約,並由自由空間聯同香港旗艦劇團香港話劇團聯合主辦及製作,台前幕後均係香港本地文化界嘅頂尖人才:作曲、編曲兼音樂總監高世章、作詞岑偉宗、編劇張飛帆、導演方俊杰、編排導演及編舞林俊浩、主演劉守正及鄭君熾等等喺;喺長達八年嘅創作歷程,克服咗唔同方面嘅困難同挑戰,最終交出一份令人引以為傲嘅功課,實在可喜,然而一個咁優秀嘅作品只演十八場,同時又好可惜,據知有關方面都聽到坊間包括加場,以至長做嘅聲音,期望盡快會有消息,以饗廣大同好。

淨係 Happy 自己治癒點夠,觀眾都要睇返夠本! ⚠️如果你都想搵舖頭貓打卡,記得都要尊重店主意願呀! 💛 \\ 盡做 · HAPPY星期二 · 約定你 // 生活需要盡一點,一齊以最盡方式發掘香港另一面,挑戰極限、直視恐懼,重拾青春熱血❤️‍🔥! 最盡方式做貓奴 https://bit.ly/3RXDtlG 最盡方式撐港產片 https://bit.ly/3Ridpl4 最盡方式紋身 https://bit.ly/3pUiVi0

在英國,再沒有天份,也似乎避不開D.I.Y.。就以安裝窗簾為例,在香港的話,三房兩廳,去旺角格格價,最普通見得人的窗簾,連安裝,萬幾港幣左右吧,算是可以接受。如果收費提高兩倍,甚至三倍?很多人,包括我,也情願自己買料用最簡單方法處理,遮到光就算數。 收樓後,第一時間添置必要的傢俬與用品。沒有窗簾不會死,我又不是殭屍,便一直未有理會。是見到同樣新居入伙的鄰居,火速搞好全屋窗簾,多口開一句,竟然接收到驚人訊息。 鄰居給我遞上一張宣傳單張:「唔使諗,做窗簾,搵佢!我已經搵齊全曼城所有窗簾店,無可能有一間平過佢,你唔使嘥時間再做資料搜集。」語氣態度,好似他就是間窗簾店的老闆。既然有本地人推介,當然投下信心一票。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懶。 約好度呎時間,師傅是兩位白人,操極難聽得明白的西北口音,曼聯粉絲。連客廳連三間睡房連一個廚房一個廁所,轉間便有齊呎吋。師傅甲突然像多啦A夢上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從背囊拿出幾份樣本圖册。揀窗簾我有經驗,人懶的話最好避開百葉簾,清洗太麻煩。不用揀種類,只揀顏色款式,節省了很多時間。 很快入正題。揀好窗簾布後,師傅甲拿部計數機出來,篤兩篤,計出了一個數字。我看一看,四百幾鎊,心諗:「畀一半上期?埋單九百幾鎊,夠平,真係無介紹錯喎。」我當然快快拍板,還即時拿出現金找數。「唔使咁多喎,畀住一半上期得啦!」甚麼?四百幾磅是總數?即係港幣五千不用?會不會只是人工費未包料?會不會代表粗製濫造比你D.I.Y.還不如?一直戰戰兢兢,直到收貨一刻:正常喎,沒有明顯的將貨就價。而且,效率與工作態度,也一流。單單師傅安裝完畢會用私伙清潔用品清理現場妥當後才走人,便不得不加分。 找尾數時,忍不住問多一句:「點解可以收得咁平?」這幾位曼聯球迷,似乎沒有因為見到我一屋利物浦球衣而不滿,還詳細解釋:「我們公司開了半年,兄弟班。就是一架貨車周圍走,成本有限,不用似其他窗簾店,收一個天價的人工費用,咪可以做到最平囉。」整件事,是有點超現實。一般來說,這裡的人也崇尚收費高一點,換來空閒多一點;這一間窗簾店,卻是典型的薄利多銷型,很富香港色彩。故事教訓我,做人,不要以偏概全,不要理所當然,世界上,原來在常態之中總有例外個案。我很少形容自己幸運,看著製成品的一刻,是真心覺得自己幸運。如果鄰居沒有介紹,說不定我已經自行安裝窗簾桿與窗簾布,然後,一拉開,連布帶桿飛出來……

第33屆「香港同志影展」今日(9月17日)正式揭幕,今屆的焦點導演是雲翔。筆者早前與他和李蕙敏(Amanda)在逸東酒店見面,第一個問題,當然要先問問成為焦點導演的感覺。他笑了笑,回答得直白而自信:「有啲出奇,但諗諗吓,同志電影我頭尾拍咗8部,又覺得冇可能唔係我。」 今屆影展中,雲翔有4部作品上映,其中《永久居留》和《安非他命》是舊作,而《十三門徒》和《屍房菜》則是在香港首度公映。前者述說一名自稱學者與12位精壯青年探索生死,後者是關於鬼上身的故事。兩者皆與另一舊作「三十儿立」有關聯。曾經參演「三十儿立」,再次在《十三門徒》登場的Amanda直言,「拍雲翔導演嘅戲好刺激,好少見到咁多人唔着衫,但係又要處之泰然!」 //赤裸說故事// 雲翔的電影,一直以前衛見稱,毫不避諱的裸露甚至性愛鏡頭,無疑都是特色。但當目光從「吊吊揈」的男性胴體移開,看到的會是甚麼?參與了試映會的筆者,看到了對死亡的想像和對愛情的反思。另外,《屍房菜》其中一幕性愛場面,也委實令人印象深刻(按:為免劇透,不贅,反正香港觀眾定有共鳴)。 雲翔直言:「生死議題貫穿我嘅電影,呢樣冇得講,當然有講愛,仲有講抑鬱症。」他解釋,小時候已經喜歡思考生死,「但係我覺得,人類對死亡嘅解說,冇一種係足夠滿足到我。」正因如此,他對死亡的不同想法,便滲透了他的作品。 驟耳一聽,似乎沒那麼特別?Amanda給予了一個客觀評價:「呢啲議題,中外電影都會講,只係唔同人會有唔同想法、價值觀、角度,經歷影響睇法。」但當這些議題添加了同志元素,「咁樣件事又複雜咗,但又豐富咗。」 雲翔補充,《三十儿立》之後的作品,都是探討「dying young」,「因為我覺得呢樣嘢畀人嘅惋惜感,或者逼人去思考人生嘅意義,強度係好大。」而在故事中加入同志元素,他認為不會令年青人抗拒,反而會覺得「幾型喎」。 //向觀眾告別// 關於雲翔,除了影展,近來亦有另一消息令人關注 — 在完成第十部作品《裸族之香港部落》後,他將停止導演工作,並離開香港。「我咁放得低話以後唔拍電影,其中一個好主要嘅原因就係《十三門徒》,再加埋《屍房菜》,就講晒我對死亡嘅所有意念,同埋一啲奇想。」他笑着說:「我同阿Ray(楊曜愷,影展行政總監)講,真係好,有咁多場,係我同香港觀眾告別好好嘅時機!」 雲翔生於貴州,在廣州成長,70年代尾來到香港,一度移民澳洲,之後回流當導演。他憶述,初到香港感到眼界大開,「見到差異咁大,會令我更加敢去搏,覺得應該要開放自己。」這感受,在他已經決定離開香港的今天,顯得有點諷刺。「我依家覺得,人生屬於地球,唔應該停留喺一個地方。」他說。 涉足電影界的16年,他看到很多的停滯不前,以同志議題為例,「新加坡最近話同志性行為去罪化,香港31年前已經做咗」,又如同志影展,「33屆啦已經,以前好犀利,係領先亞洲,近年其他地方係咁向前行,我哋又冇乜變化。」他坦言,「進唔進步要講緣份,希望至少唔好退番去,仍然有空間畀年青人發揮。」 他表示,創作意念也在變化。剛開始的電影,都取材自真實故事,來源大多是朋友講述,或者公開案件,但由第六部電影起(2016年的《同流合烏》),故事開始變得虛無,「因為對現實態度唔同咗,以前會覺得人生可取、都幾多嘢可以拍成電影,跟住越來越失望,咁就開始追求烏托邦,想像一件事出嚟。」 //在香港以外// 回顧導演生涯,雲翔相信自己的作品的確開闊了一些框框,產生了一些影響。例如《三十儿立》在泰國30多間戲院上映,除了引起一時哄動,「主要係泰國導演,佢哋發現『原來我哋國家可以上呢啲電影』。」又例如台灣,「令佢哋知道用同志題材係work,一樣咁美好,甚至多咗一啲色彩。」 對此,他直言「我幾滿意」。不過他立即笑着說:「我比較影響唔到香港。」 所以,香港在他心中,是否仍在「更多元」的路上?雲翔再次笑了笑,說要以最有希望的說法來回應。他表示,「好多人離開香港,有啲人會好傷感,我就睇到一個好大嘅機會。」他直言,「一個地方,啲人唔走出去,係唔會點樣變化。」他相信,離開的終會回來,「咁多人走向世界,到時會帶一啲完全唔同嘅嘢番嚟,到嗰陣,可能就會見到一個脫胎換骨嘅香港。」 李蕙敏髮型: Eddi So @ Headquarters 場地提供: Kino @ Eaton HK 《第33屆香港同志影展 2022》 日期:9月17日 - 10月1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MOViE MOViE Cityplaza|PREMIERE ELEMENTS|PALACE ifc · 高先電影院 (雲翔導演由9月18日起,將會出席每場放映後的Q&A環節與觀眾見面) 文章同刊11月號《藝文青》 #shotoniphone13pro

【特約分享】為了進一步推廣「香港義工獎」,義務工作發展局日前舉辦了「中秋送關懷 義工服務日 暨 全城捕捉行義電車」,前單車運動員黃金寶、保齡球運動員胡兆康、劍擊運動員張小倫、武術運動員莫苑螢、空手道運動員劉知名及藝人黎諾懿均參與其中。立即睇片,重溫活動精彩畫面,感受「關愛香港 人人行義」的氣氛! 了解更多:https://hkv-award.hk/ 加入成為義工:https://www.avs.org.hk/ 重溫活動精彩畫面,立即按此到ACOO Facebook睇片啦!

【最盡FF愛情小說家】13歲嘅你做緊乜?係咪仲好似一舊蕃薯咁返學放學,lunch time就喺籃球場偷睇學長打波?定係日日遲到唔交功課? 原來13歲嘅妹妹,已經會構思愛情故事、剪片、諗分鏡,最多人嘅片有50幾萬人睇,觀眾群更遍佈台灣、馬來西亞!今集我哋主持Kayan @yipyn (自稱紅遍90後群體YouTuber) 就同呢位少女較勁一下,最後會鹿死誰手? 支持13歲妹妹創作: 君に会いたいの原💗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Eg

【唱作世界中尋找】 一支咪對一個創作歌手來說不講究到講究,是發現到它的價值,還是發現自己聲音的價值? 一把尺告訴你絕對的答案,一首歌給你沒法量化的快樂,二者無論是創作的動力還是障礙,都是塑造出獨一無二音樂人的元素。 -------------------- 無名・事 — 沒有矯情,沒有造作,來自不同領域的「神秘嘉賓」,訴說不為人知的「物語」,背後的故事,原來最真摯⋯⋯ 免費訂閱ACOO,獲取最新資訊:http://bit.ly/subscribe_ACOO​​​​​ #ACOO #未來力 #MakeTmrBetter #InspireToAct #無名事 #神秘嘉賓 #anonymous #物語 #thingswithattitude #石山街 #HAPPYSONG #YT #MARS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