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肥饕】:尋找完美吉列豬扒的故事

以往在東京旅行,總找機會吃一頓吉列豬扒,表參道的「まい泉」及秋葉原的「丸五」都是本人首選。不過受疫情摧殘下,赴日似乎遙遙無期。有時想念那塊炸得鬆脆無比、入口甘香豐腴的吉列豬扒,唯有在香港四處尋覓,嘗試填補我的身心靈缺失。

香港出色日菜何其多,只要袋口夠深,要複製日本在地美味並非不可能。但奈何吉列豬扒在日本歸類於「B級美食」(即不用高級食材、親民受歡迎的料理),在商家眼中,利潤不及壽司豐厚,投資意欲自然大減。故要在香港找到一塊令人滿意的吉列豬扒,難過搶MIRROR演唱會門券。有些下等吉列豬扒,一是骨瘦如柴欠缺肉汁;一是多筋難以吞嚥;一是炸得皮肉分家,一夾即解體。

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秘探尋訪,飛滋生完再食、食完再生的無數次內循環後,終於讓我在中環找到一間與日本水準相近的吉列豬扒專門店。可能你會嗤之以鼻說,「車!銅鑼灣世貿、IFC不是已有とん吉嗎?」嘿,少年你太年輕了,若とん吉已能滿足你胃口,那你嚐過這間後,才知道什麼是高處未算高。

作為吉列豬扒專門店,有齊西冷、肉眼、豬柳是基本指定動作。聽聞店家採用鹿兒島三元豚,油脂分布均勻、肉甜味香是必然的,其實用日本豬乃最低要求,否則不能宣稱專門店吧。反而其秘訣是「熟成」兩字,豬扒在0至5度存放近一個月,肉中的酵素產生化學作用,分解豬肉的蛋白質並釋出胺基酸(鮮味來源),一來令肉質軟化,二來鮮味倍增,並非坊間普通豬扒可高攀。

炸得金黃誘人,一上桌已忘記拍照,忍不住先放一件入口,一咬頓時發出清脆「咔嚓」聲,薄而酥脆的外皮緊緊包裹嫩滑肉身,肉汁油脂隨筷子輕力一夾而溢出,豬扒中心部分仍隱約見到微微粉紅,就知火候到家,沒有炸得乾柴。打聽後得知,原來餐廳先以低溫慢煮把豬扒炸熟,再以高油溫炸脆外皮。不消十五分鐘,肥饕三扒兩撥已清碟,下次想試試它的滑蛋豬扒丼或咖哩豬扒丼。

說了這麼多,還沒有說餐廳名字,但心水清的你,稍動腦筋便知道,毋須肥饕畫公仔畫出腸。尋找完美炸豬扒故事,靠有心食客延續,非誠勿擾。

關於作者 / 肥饕

【肥饕】:小四嚐過人生首片吞拿魚赤身後,自此對日菜膜拜。長大後改不了饞嘴習慣,鍾情鑽研環球美饌,晚上最愛流連居酒屋,呷一口冰凍生啤,以螢光魷魚佐酒,忘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