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學!】釗峰發台瘟拜師靜觀大師Wayson Poon?! 速學3招呼吸大法放鬆神經 用頭文字D裝水法實測心境狀態
【靜觀速成班】 C AllStar嘅歌都有得唱:「可呼吸多數萬次 難道這樣容易」。人人都會呼吸,唔通真係人人都識呼吸咩?今次釗峰 @callstarcf 就特登走入西九文化區,跟當代舞蹈藝術家Wayson盤彥燊 @onthewayson 學!呼!吸!簡單幾十秒嘅橫膈膜伸展就可以紓壓寧神,睇片跟住一齊做啦!
釗峰髮型:@zanki_bhc_salon
釗峰穿搭:@topbasics.c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盤彥燊《鳴》
日期及時間: 2023年2月17至18日(星期五至六)
晚上8時
演出長約5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2月18日場次設演後藝人訪談
地點: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大盒
門票: $260 現正公開發售
相關文章
【被標籤耽誤的當代舞】 西九自由舞 打破門檻 撕掉標籤 本地藝術家黃嘉瀛:「在紛擾的世界,需要一個non-verbal的空間去思考。」
「反而因為我不懂,大多時候也是抱住來看看是甚麼的心態。」看畢西九文化區「自由舞」2023的首場表演《女俠傳奇》,本地藝術家及策展人黃嘉瀛笑言,雖然自己是當代舞初哥,但因為三年疫情已令她錯過很多,所以總會「貪心地」搜羅每一場表演和展覽,她說:「以前覺得香港人常說『馬照跑、舞照跳』很犬儒,但現在則覺得今日不知明天事,所以有得看便看。」 今晚看的是當代舞,有着豐富藝術閱歷的黃嘉瀛即使是「初哥」,相信仍會較一般觀眾懂得閱讀表演所傳遞的信息吧。她聞言思考了一下:「身體舞動是與生俱來,嬰兒出生就會揮動手腳,不知道為何長大後就覺得這些movement變得高深。」自由舞的表演題材也貼近日常 — 《女俠傳奇》結合超級英雄和性別議題;《囍 — 紅色的承諾》探討婚禮、婚姻和承諾;《沒有最壞》探討演說的魔力,以肢體代替唇舌;《異想客廳》受疫情隔離現象啟發,開創超現實的舞蹈想像;《群眾》窺探歡愉、幽暗、寂寞、人性。 如果想尋找一個空間刺激思維,爆發藝術小宇宙,不妨由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自由舞」2023開始,相信是認識當代舞的起步點。 文:Hoiyan|攝:Freya Ting、Eric Hong@Moon 9 Image 《女俠傳奇》觀後感 在網上搜尋「當代舞」,維基百科的相關解釋,看起來就是讓人卻步:收縮-放鬆 (contract-release)、地面作業 (floor work)、倒下與復原 (fall and recovery)等。踏進西九自由空間的大盒後,觀眾席與舞台只有約半米距離,舞蹈員的呼吸、表情和動作全部都清楚收進眼底。《女俠傳奇》的雙人組合,來自德國的編舞家Lisa Rykena及Carolin Jüngst化身超級英雄,透過聲音、燈光和肢體動作,自然的就能讓觀眾「腦補」看不見的超能力,還有那些存在於你我心中的敵人或困難。 黃嘉瀛表示,這個作品的故事性很強,劇情的起承轉合、高低起伏也很明顯:「現場表演更有力量,而且把感覺放大了很多倍。」讓黃嘉瀛最深刻的一幕,是兩位編舞及舞者互相扯出對方的心臟,聲音模仿心跳聲,配合律動,觀眾就好像真的看到一顆鮮活的心臟,被舞者握在手中:「與兩位德國藝術家聊天時,她們說彼此之間的合作就像exchange of heart,想不到會如此具像的放入舞蹈中。」即使是沒有當代舞底子的觀眾,也不難捉到舞蹈動作的意思,找到共嗚。 當代舞嘅嘢,你識條鐵咩? 「舞蹈本來就是人類慶祝喜悅的一個方法,回歸原始,它是超越語言的。」對於黃嘉瀛而言,即使當代舞有其前衛的地方,但不至於高深得讓一般人無法理解,有人在街頭跳舞、有人在夜店跳舞,為甚麼只要是在劇場跳舞便感覺難以接觸呢?當然,黃嘉瀛也同意當代舞存在觀賞門檻,不過藝術等級在某程度上,也是保護了它的自由,所以進入這件事之中,不用急於馬上理解所有內容:「有時答案需要沉澱,有些內容和人生經驗也有關係。有趣的地方是,它不知何時會come back to your life。」 舞蹈是眾多表演藝術中,相對使用較少語言的形式,黃嘉瀛說:「這個世界有很多紛紛擾擾,很多文字、訊息,有時真的需要一個non-verbal的空間讓自己去思考,同時感受自己身體、心靈的需要。」不論是甚麼形式的作品,藝術家希望找到願意了解其想法的觀眾,黃嘉瀛認為,先享受,比了解更重要,不要被別人的想法「嚇窒」自己:「所有人也是由零開始,即使是最厲害的人也曾經甚麼都不會。」如果心中有好奇心,就買一張門票成為栽種它的土壤,不管會否長出嫩芽,至少給予一個嘗試的機會。 「自由舞」2023 首屆「自由舞」舞蹈節,橫跨四星期,聚焦女性舞蹈藝術家,作品不斷摸索和突破疆界,透過身體叩問生活和社會議題,展現追求多元的可能。緊接開幕節目《女俠傳奇》,就有《囍 — 紅色的承諾》、《沒有最壞》、《異想客廳》及《群眾》。 國際知名舞蹈藝術家梅卓燕的新作《囍 — 紅色的承諾》,以嫁娶習俗為框,探問誠信與承諾。黃嘉瀛直言因為香港同性婚姻仍未合法,所以自己對嫁喜一事既貼身又陌生,同時她曾以「姐妹身分」參與朋友婚禮,直言只要稍為有性別意識的人,也會感到傳統婚禮儀式的冒犯,她舉例:「大妗會說做別人的女兒要聽話,好像要切割原生家庭,也要服從男家,女生身分好像被壓到很卑微。」像是牢不可破的傳統制度,到底有甚麼意義?時代改變,傳統是否也要跟上腳步呢?黃嘉瀛說:「一些對立關係的緊張,其實對於創作者來說,都是很好的養分。」 舞蹈節壓軸的作品是《群眾》,法籍奧地利裔編舞家Gisèle Vienne,以夜場為背景,叩問醉生夢死背後的歡愉與幽暗。黃嘉瀛表示這打破了大眾對當代舞的誤解:「舞者也會去夜店跳舞,他們不會覺得舞蹈有高低之分。」此外,就像電影《喜愛夜蒲》一樣,《群眾》把舞池眾生相以肢體表現出來:「每個人也有自己的hidden agenda。」近年常討論的言語暴力也是題材之一,比利時作品《沒有最壞》講述演說的魔力與暴力;《異想客廳》亞洲首演,為以色列知名編舞家 Inbal Pinto在疫情隔離期間在家中開始的創作,掀開日常生活的奇幻面貌。 自由是…… 首屆「自由舞」聚焦女性舞蹈藝術家,透過她們的獨特視角和好奇心,用身體語言,探索不同的社會議題。黃嘉瀛說,不應該被標籤框住自己的可能性,正如「性別」、「當代舞」、「藝術」等。除此之外,今年還特別設有口述影像舞蹈專場,豐富了不同能力需要的觀眾觀賞當代舞的體驗。 只要你還敢於思考和想像,一張門票,便可以打破牢籠,在框框外尋找新世界。 💃🏻自由舞2023 📆 日期:即日至5月7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 🌟更多精彩節目詳情:westkowloon.hk/freespacedance2023
【幸福的真諦】女編舞梅卓燕新作《囍 — 紅色的承諾》男大妗陳建文同台演出 「不要被婚姻制度扣住自己,要回想兩個人幸福的初衷。」
愛情需要承諾,但承諾等於婚姻?婚姻儀式究竟是甚麼?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人生任務?「不要被婚姻制度扣住自己,要跳出框框,回想兩個人幸福的初衷。」國際知名舞蹈藝術家梅卓燕如是說。已婚的夫婦、想婚的情侶、滿是憧憬的你或我,對婚禮又有甚麼想法?梅卓燕將在西九自由空間大盒以《囍 — 紅色的承諾》 為題,邀請了本地男大妗陳建文共舞,並找來曾獲香港金像奬和台灣金馬獎的作詞人岑偉宗,為上頭儀式創作獨一無二的唸白,讓觀眾能在視覺、聽覺及舞台效果刺激下,重新思考幸福真諦和婚禮意義。 文:Hoiyan|攝:Mak 靈感的最初 梅卓燕和大妗哥陳建文相識於若干年前,偶爾在社交媒體動態上得知彼此近況。疫情期間,本職是舞台劇演員的陳建文因機緣巧合下轉職大妗,他笑言:「以前有做過大妗角色,又有幫同學做大妗經驗,感到十分有趣。」疫情將建文的日常煞停,卻造就一個難得的契機讓他報讀課程,學做大妗。愛好分享的他也會把工作日常上載至社交媒體,吸引了「網友」梅卓燕,由此讓藝術家思考婚禮、婚姻、承諾‥‥‥ 二人時隔多年聚頭,以當代舞把傳統婚嫁習俗重新包裝,以三條不同主線,深入淺出帶領觀眾領悟背後意義,嘗試與觀眾一起思考、一起尋找窮盡一生所追尋的幸福究竟意指何物。 帝女花 「我覺得《帝女花》把婚禮變成一個很厲害的行為藝術。」梅卓燕分享,長平公主與周世顯在成婚當晚飲下毒酒,這場婚禮見證了彼此對愛情、亡國的忠誠,身體力行分擔伴侶的重擔,甚至願意奉上生命,她續言:「他們的故事令我對婚禮多了很多不同的想法。」 圍村哭嫁 時光飛逝,由明末清初來到盲婚啞嫁的圍村。為避免近親嫁娶,女孩都會被嫁到另一條村,愈遠愈好,女子也多數不知要嫁甚麼人,婚嫁大喜,對圍村新娘來說是個噩耗,只好化悲怨為「哭嫁歌」。梅卓燕說:「女仔可能要等父母過世,才有機會回家。」陳建文接着說:「嫁到這麼遠,不知道會否被老公打、老爺奶奶又可能對你很差。」梅卓燕直言這樣的婚嫁模式只有單純的功能性:「只為了傳宗接代,洞房就像是強暴一樣。」 廣東婚禮 最後一條主線是傳統廣東婚嫁習俗。「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
【感受香港音樂】香港音樂需要乜? 資深樂評人袁智聰:「健全發展,需要持續性」
除罩之後,大型音樂活動陸續舉行,除了Clockenflap,還有西九文化區(西九)x HKT舉行的HKT西九音樂節。首屆流行音樂節POPFEST,無獨有偶,都是走音樂聯乘、跨媒介,呈現多元香港流行音樂文化的路線。在網上聽歌極容易,音樂創作和發布門檻都降低的今天,才華橫溢的音樂人湧現,但,如何才能讓這幾年的百花齊放,不至於曇花一現?我們向資深樂評人袁智聰提出了這個問題 —— 香港音樂需要乜? 商業與持續性的永恆戰爭 「香港音樂,需要更多新嘅聲音,更加需要新嘅地方。」袁智聰以一句說話總結。他表示,近年新進音樂人越來越多,社交平台為他們提供了大量曝光機會,整個樂壇要再進一步,就需要實體表演場地,「場地香港不嬲都唔夠,尤其嚟緊會有好多外國音樂人嚟表演,九展又重建。」 文化層面方面,當加入商業考慮之後,香港往往少有具持續性的音樂節目及音樂雜誌,這與香港整個文化底蘊未夠深厚有關,「一個樂壇嘅健全發展,需要持續性。」 回想西九過去有關流行文化的搞作:2012年出現的「自由野」,每年一度在西九草地上以開放空間形式,讓不同藝術家表演互動,再演化成之後的「自由約」,定期舉行,再有留白Livehouse一星期幾晚的小型現場音樂演出,「其實已經同緊啲樂手crossover。」袁智聰認為,這正是西九與其他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的單位不同的地方。 這種形式的活動,並不賺錢,更需要有場地支援,一般商業機構難以推展,「西九唔係純粹當一盤生意去搞,有佢哋自己機構嘅理念,當然亦都就係阿龔(龔志成,著名音樂人,現為西九當代表演藝術主管)咁多年做緊嘅嘢。」 延續由聯乘擦出的火花 提到crossover,近年香港音樂界內,聯乘演出的確變多了,有別於過去傳統主流媒體舉行、邀請不同歌手合作的「聯乘音樂會」,近年的聯乘演出串連了不同位置,「歌手加樂手,咁先collaborate到,多啲新合作,多啲音樂上嘅火花,以前嗰啲,我會形容係同場共演。」袁智聰說。 如果想更臻完美,聯乘演出之後更可以推出音樂作品和相關產品,「crossover唔係只做一場show,我更加expect佢哋(音樂人)可以走埋一齊去做歌。以前好多show連live album都冇出過,有啲浪費。」他補充。 不過對比外國,香港這類聯乘演出顯得較為被動,一般需要由中間人推動和促成,這與整體的市場情況和業界習慣有關,「外國音樂人係自己嚟料,可能因為外國做音樂方式比較自主。」 策展大型香港音樂博覽會 袁智聰表示,當西九以策展人身份策劃不同活動的時候,亦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效果。例如今次兩周合共十天的節目,POPFEST將創作歌手、新晉偶像、樂隊組合和其他音樂人、音樂總監串連,「curate一啲兩邊都會有chemistry發生嘅活動,令聽開pop嘅人去聽吓其他嘢。」 承接上面的「西九唔係純粹當生意去搞」,POPFEST並非所有活動都要收費,例如即將在「M+夜不同」舉行的「的士高之夜」,和在藝術公園大草坪、海濱草坪東面及留白Livehouse舉行的逾35場演出,均費用全免。「今次嘅POPFEST對我嚟講,就係一個大型香港音樂博覽會。」 視覺享受的士高文化 「的士高」之夜貫徹西九M+「視覺文化博物館」特色,以空間佈置、燈光和投射影像等視覺元素,將光庭變成舞池,並邀請現場DJ把經典廣東歌曲重新混音,將風靡一時的disco呈現眼前。 袁智聰分享,disco文化與香港共渡了一個黃金時期,「視覺上最signature一定係啲燈,我嗰陣都拉抆邊可以去蒲。」有別於之後的「蒲」,80年代disco是靚人潮人集中地,又會有Noon-D(午間開放時間),「未夠秤都可以入去」,更是外語歌曝光plug歌的絕佳場所,「你會喺舞池上面見到陳百強跳緊舞,佢唔會喺VIP房唔出嚟,呢啲先係當時傳奇嘅畫面!」 一個機會・新的體驗 說到最後,袁智聰笑着說:「具體啲講,去大型音樂活動就好似食咗一場自助餐,只要你保持開放態度,去認識、吸收、嘗試,咁你就會多得着。」至於得着多寡,「我就唔敢講,你可能得到一個好驚艷嘅餐飲體驗,都不排除好多人係去打吓卡,但至少係一個機會,令你去愛上一種新嘅嘢。」 他說,同類活動例如Clockenflap都有同樣效果。POPFEST的不同之處,他再笑笑:「呢場自助餐有啲位,唔使錢已經可以食到,可能海陸空都齊晒畀你!」 --- 香港最大型室內外流行音樂節 HKT西九音樂節 詳情留意 wk.org.hk/popfest
【呼吸哲學】當代舞蹈藝術家盤彥燊冥想中靈感爆發創作《鳴》 口琴放大呼吸、身體內觀 帶領觀眾共同經歷和感受
來到後疫情時期,不經不覺已戴上口罩呼吸了三年,車水馬龍的彌敦道充滿廢氣與懸浮粒子的污染、春日回南天潮濕時的霉味、下雨過後清晨的草青味,或是嚴冬中呼吸時鼻腔總會被寒冷的空氣弄得刺痛,大家還記得這些嗎?呼吸,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疫情期間,我們不僅呼吸變得困難,當代舞蹈藝術家盤彥燊(Wayson Poon)更有感生活的不確定性及人與人距離的拉遠,使人變得無力及不安。他把這些感受轉化並投放到作品《鳴》,嘗試與觀眾共同體驗重獲自在的感覺,讓當代舞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能夠連繫觀眾生活的橋樑,重新喚醒大家活在當下、學懂感恩。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呼吸,聆聽屬於自己的心聲了? 身體乃靈魂之家 五感之中,人類最先發育出來的是聽覺,早在母親的肚內時透過羊胎水的導聲已能聽到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而聲音又有甚麼特別之處呢?Wayson指根據道家的文獻,在練習太極導引時知道不同的呼吸聲音能對應五臟六腑,不同的呼吸頻率和節奏亦代表各種心理狀態,而這正正是大部分人容易忽略觀察自己的方法,他說:「現代人多了着重身心靈和冥想,其中聆聽呼吸是回歸自己的方法之一。」 《鳴》的四位舞者,他們嘴唇貼上八孔口琴,透過不同舞蹈動作的力度帶來呼吸變化來吹奏口琴,加上隨體溫變色的服裝,把肉眼看不到的身體變化具象地呈現,Wayson希望透過它們把內在作出一個比較明顯的外在延伸:「把呼吸變成能看見、聽見的感受。」進入昏暗的排練室,觀眾的目光集中於聚光燈之下,除了因舞蹈動作而產生的身體與地板的摩擦聲和微量的音樂聲外,剩下的就是一片寧靜,此時觀眾五感的敏感度(Sensitivity)會一同增強、放大,跟隨作品推進,進入Wayson製造的空間,感受不同的呼吸狀態,了解其呼吸哲學。 與Wayson過往的作品相較,以呼吸為主題的《鳴》以口琴和溫感衣把呼吸等內觀變化具象體現,讓觀眾更容易明白和進入他創造的劇場空間內,他說:「以前常常有觀眾和藝術評論員表示很難感受我的狀態和作品,希望這次能拉近彼此之距離。」 《鳴》之發想 Wayson的作品靈感常常來自其人生經歷的啟發,像《夜奔》是他於2010年至2014年遊走香港與北京時,尋找心安之處才是家的心理狀態;而其最新作品《鳴》則是其生命觀察和自身實踐的作品。去年9月,Wayson參與了香港靜觀中心的10天坐禪活動,除了要交出所有電子器材,期間就像電影《再單身遊記》(Eat Pray Love)中女主角參與的冥想課一樣,不得與任何人有眼神交流和聊天,Wayson回想起也笑言自己不乖:「我其實是在冥想期間想出《鳴》的框架。」他笑言,靈感稍縱即逝,趕緊在冥想時間結束時奔回房間尋找紙筆,續言:「很難得在房間找到口罩盒,我便撕下一角伏在地上寫下腦海中的影像。」 蜻蜓 | 瑜珈 | 呼吸 雖然《鳴》的創作看似與無法盡情享受呼吸的疫情密不可分,但其實即使在疫情未曾出現之際,人生成長之路也有很多壓力和未知而造成呼吸困難,或忍不住下意識的重重呼出一口氣,彷彿把所有不如意如化成二氧化碳,呼出體外:「人到某一個年紀,便要開始回應自己的責任。」Wayson表示,自己沒有來自家庭的經濟負擔,但每個人的社會關係和責任是剪不斷理還亂。2018年,他意識到自己需要回應責任而不能再經常繞着地球到處跑時,便感到壓抑和無法自處,決定走到山上尋找另一種移動性,以解困在身體裏靈魂的騷動不安。 走在山上的Wayson,吹着微風、感受灑在身上的陽光,偶然的某個頃刻,他發現到靜止在空中的蜻蜓:「好得意,牠的飛行頻率是『啪啪啪啪啪』的拍翼再乘風停留,很像引導瑜珈的Breath of Fire(火呼吸)呼吸練習。」所謂的火呼吸,即是進行急促的吸氣和吐氣,而且每個呼吸也需要平均,完成每次練習便以深呼吸作結,與蜻蜓的飛行模式異曲同工,簡單進行後便可以讓頭腦變得清醒。然而,這個呼吸練習對稱得上是半個呼吸大師的Wayson也不容易,他笑言:「每次做完練習躺下時,也有一種解脫的感覺。」但原來這麼累人的練習,卻是大自然某些生物的本能,像是小朋友的校外學習一樣,Wayson透過是次觀察便決定把創作扣連生活上的事物和共同經歷,令舞者和觀眾對作品更易產生共鳴 —— 這就是《鳴》的創作理念:「用舞蹈一起經歷和探討呼吸,即使離開劇場後也能繼續感受。」 呼吸、當代舞蹈,或許對一般人而言也是難以理解,Wayson坦言:「其實有時候舞蹈本質是beyond logic。」學懂和明白是更深層的領會,而欣賞《鳴》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自己的內在狀態,他說:「作品大多時候也是陪伴大家一同經歷和思考。」這一刻,Wayson邀請大家走進劇場一起思考: 我的呼吸是甚麼呢? 文:Hoiyan|攝:Mak 《鳴》 日期:2月17日至18日* 時間:晚上8時 地點: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大盒 *18日場次設演後藝人談
【年少迷妄之歌】西九Livehouse冬日音樂圍爐取暖 The Glass Band X Ragpickers唱出人生味道
「燃點香煙飲啖酒,所有不快都溜走。」潮文中有一句這樣的對白,不知道故事中的主角是否真的被Kelly罵醒。然而,人生中不知道被父母、老師、上司罵了多少次,但年少輕狂的我們仍然不曾被罵醒,繼續用自己的方法探索人生,而有些人則喜歡把心中迂迴的想法化作旋律與歌詞,哼哼唱唱的與大家一起圍爐取暖。今個星期六,把尼古丁換成音樂,來到西九自由空間集酒吧、餐廳及音樂表演場地於一身的留白Livehouse,聽聽The Glass Band和Ragpickers拾荒客一起逃離鬧市走進音樂世界,喝一口「五味雜陳」,在酒酣耳熱之際沉澱人生滋味,探索未來。 上半場由The Glass Band率先開唱,陣容為主唱顏培珊Shandy Gan、結他手Michael Chan、低音結他手Jackiz Tsang及鼓手Nate Wong。Shandy曾為多部港產片製作電影歌曲,包括黃浩然《點對點》中的原創歌《點對點》及《香港漫遊》,亦有重新演繹經典作品《早班火車》和《冷雨》;此外,票房收逾千萬的《緣路山旮旯》亦是由Shandy任音樂總監,創作電影同名主題曲及翻唱《早晨》。 下半場交給Ragpickers拾荒客接棒,陣容有雙主唱Michael和Himsonz、鍵盤手 Watergold、結他手 Shroom、低音結他手 Jerry 及鼓手 Po。在他們的音樂之中,樂迷可以發掘到Cantopop的另一面,享受融入了R&B、HipHop的廣東歌。 《在酒醒之時的五味雜陳──聲無止境》 日期:12月17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9時至10時50分 地點:留白Livehouse(西九文化區 藝術公園自由空間 )
【控訴夠你的錯】ONE PROMISE有成員會同爸爸互摵乳頭打鬧!? 4個30歲大男人用新歌《I’m Sorry》向父母道歉
ONE PROMISE新歌「I'm Sorry」談的也許是老掉牙的親子關係,但這句道歉出自4名年過30歲的大男人口中,似乎格外有份量。 他們說,這首歌的意念來自已為人父的成員Sora。 Sora坦言,要向父母吐出一句I'm sorry,份外困難。 //我覺得講對唔住唔係咁有用,當你唔係由衷,因為講對唔住係太容易,不如用行動表示你嘅悔意。// 那麼ONE PROMISE的哪位成員跟父母的溝通橋樑最穩固呢?其餘3名成員的目光一致投向天衡。 長大後跟父母溝通是一門藝術,天衡透露了跟父親最赤裸的溝通模式: ///有時候我走過去搣我爸爸的lin lin,然後搣多幾下,佢又會搣返你。// 說罷,4名大男孩又互相打鬧起來。 或許I'm sorry這句說話很難正正經經地說出口,不如換個方式表達歉意,父母仔女間也就沒甚麼隔夜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