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神人生哲學】巴菲特成神之路 靠不盲目跟風堅信自己 「做優秀的投資者並不需要高智商,只須擁有不輕易從眾的能力」
人人都想做股神巴菲特,靠投資就變成億萬富翁。現年94歲的他,在5月的巴郡股東大會上宣佈將於年底卸任行政總裁一職。縱橫股壇逾半世紀,他憑獨到的眼光屢創投資佳績,被奉為股神,所說的話被奉為投資聖經,每年的股東大會猶如一場投資界的開示。巴菲特出色的,除了他的判斷力外,還有他堅守信念的能力。他曾說,做優秀的投資者並不需要高智商,「你只須擁有不輕易從眾的能力。」他多年來能在驚濤駭浪的股海中穩如泰山,是憑著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心志。他的投資哲學,其實也是處世哲學。
巴菲特小時候就發現自己對賺錢的興趣,年紀小小就做過報童、賣口香糖、轉售撿來的高爾夫球、將二手彈珠機租給理髮店。大學畢業後,他做過投資推銷員及證券分析師,後來成立投資合伙企業,以低價買入優質公司並長期持有,逐漸累積財富。受任職股票經紀的父親影響,他11歲就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以每股38美元買入,一度跌至27美元,待回升到40美元時他就趕緊賣出,賺了5美元,怎料後來股價一直升至200美元。這場教訓令他意識到,投資時最重要是保持冷靜。他的名言之一「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亦是強調情緒控制的重要性,不要盲目追捧熱潮,在恐慌之中抓緊機會。
道理我們都懂,但現實是知易行難。人群是那麼像羊群,在人生路上,當人人追捧著某一種價值時,如你沒有跟在潮流內,內心必然有所動搖,質疑自己的路向是否正確。不跟潮流的股神也有被質疑的時候,不時被嘲笑錯失股市的巨幅升浪。九十年代末,當多數人爭相投資科技股,他堅持不買,因為自己不投資不熟悉的行業,當時他被嘲笑跟不上時代,但後來科網股爆破,旁人又讚歎「薑還是老的辣」。他有個棒球理論,就是不必對每一球揮棒,應等到好打的球才出手。他的作風被視為保守謹慎,其實也是他認清人的精力有限,集中在自己的擅長的範疇,才能將資源發揮到最佳。「真正的風險在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潮流來去如風,盲目跟風,只會耗損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唯有看清方向,才能穩步前行。
「不確定性是長期價值投資者的朋友。」對巴菲特而言,投資是長跑,而非短跑,只要相信股票的內在價值,就不必擔心短期的市場波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人生,也應如長跑,只要方向正確,專注自己的目標,終將抵達終點。股神的處世之道,說到底就是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然後選擇相信自己,不要輕易被旁人動搖。說來簡單,卻實不易。巴菲特之所以為神,也就是因為他這種超乎常人的心志。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相關文章
【時裝傳奇】擺脫束腹帶起簡約風潮 Coco Chanel顛覆傳統掀時裝革命 「美麗從你決定成為自己的那一刻開始」
Chanel創辦人Coco Chanel的故事,不只是一個創業歷程,更是對世界的一場革命。她設計的服裝,將女性從難以行動的束腰蓬裙中解放出來,以簡約優雅的風格,奠定當代女裝的基礎,令她被《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影響最大的100人之一。她憑著「我不打造時尚,我就是時尚」的態度,在時裝界掀起革命,傳奇人生為人津津樂道。 這個已有百年歷史的法國時裝品牌在時尚界仍佔重要席位,Coco設計的小黑裙、N°5 香水、2.55手袋等,均是至今仍大受歡迎的經典之作,其中標誌性的N°5香水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仍然是世界最暢銷的香水之一。她說過:「想要無可取代,就必須與眾不同。」敢於不隨波逐流,才能在時代洪流中站穩腳步。 Coco原名Gabrielle Chanel,Coco是她的小名。她母親早逝,12歲父親就將她和妹妹送到孤兒院,由修女撫養長大。她在孤兒院學習縫紉,18歲後白天做裁縫,晚上賣唱,期間認識了許多政商名流,接觸到上流社會的潮流,亦開拓了眼界。當時情人Boy Capel賞識她的才華,資助她在1910年開了第一家帽子店。她簡約優雅的設計,在主流浮誇繁複的帽子中別樹一幟,受到不少貴婦的喜愛。帽子店的成功,為她提供了資金和名氣,於是她開始將業務擴展到服裝設計。 她一生有過不少戀人,他們的衣櫃成了她的創作靈感。Coco設計了不少革命性的服裝,經常將男裝元素融入女裝之中。20世紀初,女性大多數時候都不能穿褲裝,連騎馬也要穿裙。Coco愛上騎馬後,以西裝褲為基礎,設計了適合女性的騎馬褲,在當時來說是頗為大膽創新的設計。她不少簡約設計的服裝,因為與傳統的繁複華麗風格大相徑庭,初期並未被廣泛接受,甚至遭到嘲笑,被認為缺乏女性柔美。後來一戰爆發,更多女性進入職場,簡約輕便的設計令女性更方便活動,令她的設計大受歡迎。「最勇敢的行為是獨立思考,並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打破傳統需要勇氣,但如果只是盲從主流,就不會有所創新。 「美麗從你決定成為自己的那一刻開始。」Coco Chanel顛覆傳統的時裝革命,不只令女性不再受服裝束縛,亦鼓勵了我們不必受所謂主流束縛,敢於跟從自己的想法,以時尚的態度活得美麗。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麥兜30歲】從童年幽默到成人哀愁 30年後我們還是那個懵吓懵吓的小朋友嗎?
人們常說,麥兜其實是給大人看的動畫,小時候看會笑,長大後愈看愈感受到那種對於人生那淡淡的哀愁。「從前有個小朋友,有一日,他變了個佬。」麥太說的故事,長大後發現原來是真的,時光就在彈指間逝去。1995年出生的麥兜,今天30歲了,不知道還是否那樣單純善良愛發夢?做到社會棟樑嗎?跟麥兜差不多大的我們,又過得好嗎? 麥兜最初是連載漫畫,2000年初開始拍成一系列電影,大受歡迎,是8、90後一整代人的童年回憶。小時候愛哼電影中那些充滿童趣的歌,亦對那些無厘頭的對白相當著迷,餐廳落單、看醫生等惹笑情節,堪稱經典。主角麥兜由麥太獨力養大,天生單純,資質平平,不算叻仔,不算靚仔,也不幸運,最愛發白日夢,幻想多多:想去馬爾代夫旅遊,結果只去了山頂;想學李麗珊拿奧運金牌,結果拜師學了連比賽都沒有的項目搶包山。單純樂觀的麥兜,沒有甚麼夢發得成,在無數的嘗試與跌碰之間,度過了他的童年。 長大後的大個佬麥兜發現,原來成長就是經歷希望、失望、希望、失望⋯⋯幻想與希望,就如同期待已久的火雞,它的滋味,在未吃與第一口之間,已經是最高峰,之後不過都係食開就食埋落去咁解。我們又何嘗不曾是那個懵吓懵吓的小朋友,經歷過無數次希望幻滅後,發現人生不是童話,「原來有啲嘢,冇,就真係冇;唔得,就真係唔得。」好笑的情節,放在現實原來很殘酷:「原來蠢,並唔好笑,蠢會失敗,會失望,失望,唔係咁好笑⋯⋯我忽然喺度諗,大個咗要面對呢個硬崩崩,未必到你發夢,又未必咁好笑嘅世界嘅時候,我會係點呢?」 人生不能避免的,除了失望,還有遺憾。人都是懵吓懵吓就長大了,在《麥兜菠蘿油王子》中,流落民間的王子,也曾有過理想,有過希望,以為搭上了船就能回家。希望幻滅後,懵懵吓就人到中年,後悔:「上天賜畀我一個花園,我搞到佢一片荒蕪」。人生就是即使唔願變成咁,不過就會總係咁。難怪校長從小就教小朋友:「算吧啦,唔好搞咁多嘢啦,唔算都要算喇。」 不過面對硬崩崩、未必咁好笑的世界,也不等如毫無收獲。正如麥兜去不成馬爾代夫,但麥太創造的山頂「馬爾代夫」之旅,對麥兜來說更難忘。人生不必太多目的與追求,珍惜眼前的幸福就夠;你也不必做社會棟樑,正如麥太對麥兜說:「你叻仔就最好啦,但如果真係唔叻,我哋兩仔乸,食多嚿雞!」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米蘭昆德拉以小說挖掘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存在雖無意義,卻仍需學會去愛
文壇巨擘米蘭昆德拉辭世近兩年,他的著作一直是必讀經典,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等,是不少流行作品的靈感,例如my little airport不少歌曲曾引用昆德拉的小說。昆德拉認為,小說是對於陷入塵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他所描寫的人生虛無、對存在的思考,對於身處陷阱中的我們來說,顯得迷人。 昆德拉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經歷過布拉格之春以及隨後的蘇聯入侵,因作品諷刺共產政權的極權統治,被全面封殺,無法出版作品,連教學工作亦失去,唯有用假名在週刊寫星座專欄糊口,後來流亡到法國,在法國繼續創作,早期作品多以極權統治下的捷克為背景,常以諷刺的口吻描寫社會的各種荒誕與虛偽。 昆德拉喜歡在小說中滲入他的哲學思考,挖掘人性的複雜與矛盾。他的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引用尼采的哲學概念「永劫回歸」,討論如果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來,那我們的選擇是否毫無意義,但這種輕不著地又令人不能承受,如此一來又是否重?輕重看似是對比,卻其實難以定義人生中甚麼是輕,甚麼是重。陶國璋曾解讀,輕盈看似自由,但也同時代表著虛無,變成不能承受的苦;反之背負人生責任,雖然沉重得令人疲憊壓抑,但卻令人的生命有了重量,變得真實。 無論是輕還是重,昆德拉認為真正讓人無法承受的,是無法以真實的自我去生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發現自我、成為自我。」然而,以真實的自我生活其實不易,因為人總不可避免的媚俗。昆德拉認為媚俗是拒絕面對現實的複雜性,失去了其他可能。他所指的媚俗,是起源於「無條件地認同生命存在」,來自宗教或道德等,為填補生命的虛無而創造出的意義框架,提供看起來有意義的感動。他認為沒有一個人能強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無論我們如何鄙視它,媚俗都是人類境況的組成部分。」雖然媚俗不可避免,但我們仍可認清媚俗,保持思考。 「生命就像一場盛大的宴會,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必須出席這場無意義、空洞虛無、無所謂的宴會。」昆德拉認為存在的本質其實無意義,但這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昆德拉沒有給出答案,但他曾說,我們應認清無意義,並學習去愛它。在《無謂的盛宴》中,他亦借角色之口說:「呼吸我們周圍的無意義,它是智慧的鑰匙,它是好心情的鑰匙。」生命沒有被安排的意義,才有空間尋找屬於自己的追求,自由自在的活著。 人生是複雜而矛盾的,在這場宴會中,人人都在輕與重之間搖擺,既痛苦,也自由。既然參加了宴會,就用自己的方式,盡情享受。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是枝裕和】沒有英雄的電影世界:「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日本知名導演是枝裕和近日受 Apple 邀請,使用 iPhone 拍攝劇情短片,令網民感嘆即使只用簡單器材,大師級導演仍能拍出好作品。是枝裕和以細膩風格見稱,擅於描寫人與人之間的微妙情感,不少作品以家庭為題材,亦多聚焦社會底層的生活面貌。他不刻意煽情,而是淡然地描繪著角色的日常,也透過這些日常揭露他們內心的矛盾,令電影往往帶著強烈的後勁。喜歡是枝裕和,也許因為他能真誠細緻地表達那些我們無法形容的情感。 是枝裕和電影的寫實風格,也許與他的背景有關。他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曾拍了10年紀錄片,後來開始創作劇情片,30年來獲獎無數,其中包括2018年憑《小偷家族》獲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拍攝紀錄片期間,他紀錄過不少社會邊緣社群的議題,因此早期拍攝的劇情片,不少均取材於真實事件,例如《誰知赤子心》就是以日本棄養子女的新聞改編。他不少作品都以家庭為主題,反映著他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思考。在雙親相繼離世後,他以《橫山家之味》抒發對母親的懊悔;做了父親後,他思考著人是如何成為父親,於是交出了《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有些劇中的對白與情節,都是他的親身經歷,讓故事顯得更真實。 「我並不喜歡主角克服弱點、保護家庭及拯救世界這類的情節,反而很想描寫英雄不存在、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髒污的世界突然展現的美麗瞬間。」他的電影之所以觸動人心,正因他寫的就是每個平凡人的故事。我們也許就是《比海還深》中那個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也許曾像《橫山家之味》中主角般感悟「人生總是有那麽一點來不及」。這些平凡人的情感,讓我們深感共鳴。 他作品中的角色,都是或多或少有著缺陷的平凡人。「缺陷並非只是弱點,還包含著可能性,能夠這樣想的話,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正會因為不完美而變得豐富起來。」在他的故事中,角色即使處於艱難處境,像《小偷家族》中面對不同問題的每個人,也能靠著與身邊人互相依偎的溫暖支撐下去,如他喜歡的詩句:「生命本質上便懷有重要的匱乏,並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滿。」 「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我想捕捉的正是這些瞬間。」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平凡人,在髒污殘破世界中,互相依偎取暖,靠著單薄但強大的溫暖,堅持下去。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日本怪獸電影鼻祖】哥斯拉之父本多豬四郎藉怪獸談人性 世界醜惡但善良帶來希望
你一定聽過哥斯拉,卻未必知道背後的故事。本多豬四郎被視為哥斯拉之父,執導了初代的哥斯拉電影,帶領哥斯拉走到國際視野。他的名字未必為人熟悉,但影響力卻不容忽視,不少大導演如昆頓塔倫天奴、馬田史高西斯、添布頓等都曾讚歎本多豬四郎的電影。後期的哥斯拉作品變得兒童向,但本多初期執導的哥斯拉,屬於嚴肅科幻電影,背後隱含了對核武的批判,亦反映了日本戰後情緒。 本多豬四郎電影系畢業後加入了東寶前身PCL,二戰時期三度被徵召當兵,斷斷續續共服役八年,有過幾次死裏逃生的經驗,亦曾當戰俘。一次參戰後,他得知全家在空襲中罹難,悲痛萬分;亦曾親眼目睹廣島原爆的慘況,受到巨大衝擊,戰爭的創傷在他心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烙印。回到日本後,他曾替大導演黑澤明擔任副導演。後來本多升格為導演後,機緣巧合下執導《哥斯拉》,由圓谷英二負責特效部分,他則負責戲劇部分。《哥斯拉》作為怪獸電影,原本並不受導演歡迎,很多人曾拒絕執導,但本多卻未有猶豫。他本來就對科學與自然主題懷有濃厚興趣,而且哥斯拉由核彈實驗中誕生的設定,呼應了他一直以來對核武的強烈情緒。電影在日本上映後造成轟動,本多往後多年繼續執導多套怪獸特攝電影,不少作品外銷到美國,成功打入國際,成為日本怪獸電影鼻祖。 本多有句名言:「怪物是悲劇性的存在。他們天生太高大、太強壯、太沉重了。他們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而變得邪惡,這正是他們的悲劇。」在他執導的電影中,哥斯拉是日本國民對核武恐懼的具象化,象徵著破壞與毁滅,但令怪獸變得毁滅性的,其實是人類。本多在電影中,表達了他對戰爭的控訴與人類自私的批判。他在戰爭中見識過世界有多醜惡,卻始終相信善良會帶來希望。好友黑澤明曾寫道:「本多先生真是一個認真、善良的人。想像一下,如果像哥斯拉那樣的怪獸出現了,你會怎麼做?一般人甚麼都顧不了,丟下責任就逃跑了吧。但在這部電影中,人們正確而真誠地引領人們走向安全。這正是本多的典型風格,我很喜歡。」在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中,是人類的自私造成哥斯拉的誕生,但最後也是由人類的團結和犧牲,提供了救贖的希望。 「無論好與壞,哥斯拉決定了我的人生軌跡。」《哥斯拉》令本多成名,卻也限制了他。因著哥斯拉的成功,他被要求拍攝更多同類型的科幻電影,亦要跟隨公司決定的《哥斯拉》系列路線轉變。他曾說很遺憾沒能拍出一部人生中最傑出的電影,「不過我能夠創作出讓人們記得住的作品,那是我真正的榮幸……沒有甚麼比那些作品所帶來的快樂更讓我滿足的了。」 本多豬四郎透過電影,喚起觀眾對戰爭的反思,傳遞和平的訊息,希望令世界變得更美好。如果對他的故事有興趣,千萬不能錯過由MOViE MOViE 與香港國際攝影節(HKIPF)攜手主辦的「LIFE IS ART光影藝術祭2025」。電影節於6月6日至29日舉行,精選8部藝術家傳記電影,涵蓋攝影、音樂、時裝、舞台劇、電影及視覺藝術等不同領域,從街拍大師Martin Parr到音樂巨匠坂本龍一,每部作品都展現了藝術家如何在逆境中堅持理想。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解每一位藝術家傳奇的故事,立即購票:https://bit.ly/4kcYmrL 《哥斯拉之父—本多豬四郎的電影人生》 日期:6月7日 時間:下午5時30分 地點:MOViE MOViE Cityplaza 日期:6月14日 時間:下午5時55分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只要相信】摩根費曼演員之路全靠敢想敢做 「你只要想著它,你就能做到」
提起摩根費曼,你可能會想起《衰鬼上帝》中那個穿白西裝的調皮上帝、《月黑高飛》中的那個重情義的囚友Red,或是《不敗雄心》 中幾可亂真的南非總統曼德拉,腦中亦響起他那辨識度高的磁性聲線。摩根費曼是不少影迷心中的神級演員,今天88歲的他,出演過無數荷里活電影,也曾替不少作品擔任旁白。即使是演配角,他的演出仍然相當搶眼,令人印象深刻。他曾奪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亦曾獲金球獎終身成就獎,成就備受肯定。 人們常說摩根費曼數十年來外貌沒改變,除了可能因為他的凍齡基因,也因為他為人熟悉的時候,就已是中年。如今作為殿堂級人馬的他,也經歷過寂寂無名的時候。他小時候已發現自己有演戲細胞,不過,二戰時期長大的他,受英雄電影影響,中學畢業後放棄大學提供的戲劇獎學金,加入美國空軍,擔任雷達技工四年,卻因為一直苦無機會成為飛行員,令他不得不放棄夢想,選擇退役,回歸戲劇。他到劇院上戲劇課程及學跳舞,成功登上百老匯舞台。在百老匯闖出名堂後,他轉戰電視圈,出演肥皂劇,直到34歲時才首次參演電影,50多歲時才憑《惡街實況》的配角角色走紅,陸續接到不同類型的角色。他數次入圍奧斯卡男主角及男配角,直到67歲才憑《擊情》贏得第一座奧斯卡獎座,可說是大器晚成。 「你只要想著它,你就能做到。」當夢想還在遠方,人少不免會自我質疑,但堅持下去的秘訣很簡單,就是相信。摩根費曼曾說,很多人會說自己不可能改變現狀,結果他們的生活就不會有任何改變,但其實人人都可以做到想做的事,關鍵是要有勇氣,「你只要相信,然後你就會看到一切。如果你有夢,你要想像它真實地發生。」 改變的第一步是你的信念,「當你作出選擇那一刻,天意便開始指引你。你的命運就掌握在這個選擇之中。」因為想飛,他就加入空軍;因為想做演員,他就去學習戲劇。想做就做,而且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他初入行時,雖然也有做散工幫補生計,但他刻意避免像其他人一樣,做侍應或的士司機等較穩定的工作,「我故意不給自己留後路。你帶著安全網是無法爬山的,因為有了安全網,你就會放手。」 對於種族平等這個理想,他也有著同樣的態度。在當年種族歧視嚴重的荷里活,他會拿著劇本質問製作人,為何整個劇本中所有科學家都是白人,黑人只是做廚師等角色。想當然地,他沒有拿到角色,而且因為這種堅持,令他在八十年代初幾乎找不到演出機會。但也因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令他能拒絕種族定型,拿下不同類型的角色。 摩根費曼2018年捲入#MeToo風波,報導指有8名女性指控他性騷擾,當時摩根費曼發聲明,表示從不會故意冒犯人,但向因他行為感到不受尊重的人道歉,美國演員工會一度討論是否應收回其獎項。他的行為受到爭議,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在銀幕上的精彩表演,成就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他在演員路上的故事,亦告訴了我們,只要好想好想,好信好信,才有改變的可能。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Kayan @yipyn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