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過去多年,已經看過幾遍《天邊一朵雲》,蔡明亮的電影我並非全部都看過,但反覆看得最多就是《天邊一朵雲》。戲中幾場介乎藝術與色情之間的經典場面,難免令人印象深刻,譬如在 AV 女優下體前面放一個西瓜,像個巨大而血淋淋的性器官;李康生在柏油路上挖出鑰匙,結果破洞失禁漏水;楊貴媚和一眾女舞蹈員在男廁圍著李康生這個「陽具人」載歌載舞。性暗示鮮明、意識大膽的蔡明亮電影奇觀,往往牽扯到大量城市、身體及創傷經驗的隱喻。最近《天邊一朵雲》被「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選入片單,再度在香港上映,並且成為國際單元的台灣代表。原因相信是電影裡確實有幾場歌舞片段。蔡明亮的電影總是對白少、動作慢,但從《洞》到《天邊一朵雲》的歌舞部份,總是突兀地營造一種喧嘩熱鬧的夢幻感。當然,官方說法總是把蔡明亮的這幾部作品標籤成「歌舞片」,但肯定不是我們一般所定義的歌舞片。 確實可以把這種將意識流的影像歌舞設計,解讀成戲中角色的澎湃幻想,於言說以外內心另一面的投射。現實與夢幻,壓抑間離與放浪形骸的一體兩面。在台灣讀研究所時,儘管論文題目是關於西方精神分析理論,但我有一個相當熟悉台灣電影的指導教授。因此,艱澀的理論部分雖沒掌握得很好,對看電影的修為倒是獲益良多。領導台灣當代電影發展的三位重要導演:侯孝賢、楊德昌和蔡明亮,他總是喜歡把三者的作品分別視為「想像——符號——真實」三層結構的引例,而蔡明亮就代表真實。按此排位,不難想像蔡明亮電影的位置比起侯孝賢和楊德昌還要獨特一些。(前幾年,終於結集成書,書名就叫《你想了解的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但又沒敢問拉岡的》,還附錄了蔡明亮的專訪。) 對於未接觸過相關理論的讀者/觀眾,這可能是原創成分偏高的電影解讀,尤其剛才所說的「真實」並非坊間一般影評文章經常會說的寫實、逼真,或者反映現實。(更不是形容蔡明亮電影各種毫不遮掩的「打真軍」裸露場面。)反過來說,關於電影寫不寫實、是否很真實的評價,多數都虛偽客套,因為當我們隨意盛讚一部電影拍得寫實、場面逼真,已等同說了反話,指出它很擅於造假,並不真實。蔡明亮自己在訪談中的說法,亦精闢印證了這一點。如果我們真是要以寫實、反映現實、或「大膽」呈現真實作為審美標準,那藝術成就最高、最真實的「電影」則莫過於 A 片(成人動作片)—— 全都擺明造假,除了演員的肉體接觸卻是真實的。在 A 片以外的電影世界裡,最真實的高潮是永遠看不見、消隱了的。這才是不能被符號/電影語言接收,被掩蓋起來的真正的「真實」。蔡明亮笑言自己是一直憧憬拍 A 片,但偏偏最終拍成了《天邊一朵雲》,一部關於拍 A 片的電影。 把這套說法放回《天邊一朵雲》裡,各種充滿性暗示的歌舞、模仿 A 片演員的拍攝過程,其實都是影像符號,或是對於影像符號的操弄。反而電影最後一幕,李康生和陳湘琪的口交場面和露毛演出,便非常非常接近真正真實的 A 片,幾乎不造假了,但它沒有。據聞這幾十秒的鏡頭在台灣曾經惹來不少渲染色情和禁止放映的爭議,然而始終只是迫真的呈現 —— 像柏油路上那個滲水的破洞,觀眾只聽到陳湘琪吞嚥的聲音,看到李康生屁股流出的汗水。 作為影像奇觀,蔡明亮的作品確實鮮艷奪目,但同時有種不可言說、莫名其妙(因為對話真的很少)的無理性。相信不是太多人接受蔡明亮這種刺探真實的電影意圖,有些影評人甚至批評他的離地藝術身段,作狀堆砌。但如果我們是從破洞的另一端去窺看,或許這些特質剛好便很符合「真實」的定義。 有時,我覺得蔡明亮的電影本身同樣有這種從破洞裡滲出來的「真實」特質。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原訂放映藏族導演久美成列的《一個和四個》,並由父親萬瑪才旦擔任監製。最終電影因為某些原因取消放映,破洞就由蔡明亮的《月亮樹/良夜不能留》作為替代影片補上。《良夜不能留》是蔡明亮2019年在銅鑼灣拍攝的紀錄片,跟《天邊一朵雲》一樣,片名都來自經典台灣老歌,但導演把另外一些「真實」的碎片放進裡面。

夏日熱辣辣有咩可以盡做🥳?去沙灘除咗玩水有咩好做?製作組帶咗 Happy 用 盡方式紋身🔥! 大埔龍尾灘曬到40度🥵!Happy挑戰喺背脊曬一個㊙️字,結果係點?即刻睇片啦🫶🏼! \\ 盡做 · HAPPY星期二 · 約定你 // 生活需要盡一點,一齊以最盡方式發掘香港另一面,挑戰極限、直視恐懼,重拾青春熱血❤️‍🔥!

胖胖裸女角色「脂脂肪(Gigi Fong)」由方迦南 @canaanfkn 在兩年半前創作,以簡單插畫配上療癒系文字,宣揚女性身體自主。由隨手一畫,到成為第五屆「香港女人節」的演講嘉賓,Canaan表示沒有甚麼宏大planning,學懂的反而是如何誠實面對自己,尋找並相信自己的價值,「唔使驚改變,有嘢就go!」所以兩歲多的脂脂肪,有甚麼成長?又有甚麼新搞作? 「一開頭主要係講身體層面嘅嘢。」脂脂肪其實是Canaan一時興起之作,表達對「瘦就是美」的不屑,和對「做自己」的渴望。隨着成長,脂脂肪更多地演化成對價值觀的追尋,「會去諗背後嘅原因,尤其接觸咗身心靈之後。」 「30歲嫁唔出會變籮底橙」、「影結婚相一定要減肥」、「要瘦先有人要」,Canaan認為這些常見的想法,都是源於對「不被愛」的不安和恐懼。她表示,上一代是這些「恐懼」的一大來源,例如她的婆婆總會說:「『你好靚呀!不過就冇男朋友,有埋就好啦!』」,又會強調女性應當生兒育女,這些壓力極易孳長不同的固有觀念和定型。 Canaan不害怕公開自己雙性戀者的身份,亦會積極鼓勵女性誠實面對自己,無論體型抑或性取向。她希望透過創作,令更多人有勇氣打破框框,「好似種子咁,慢慢生。」她的最新搞作是「脂脂房」,以為是一個畫室?其實更像是一個活動空間!她會在工作室內帶領「蛻變遊戲」。 這套桌遊由蘇格蘭傳入,遊戲過程透過不同卡牌,讓參加者面對自己,反思人生。「好多人(參加者)行出門口,都真係發現咗一啲新嘅嘢,例如可能係人生嘅一啲障礙,我希望大家都相信自己有力量,可以擁抱改變。」 除了開設工作室,Canaan亦解鎖了新成就 — 獲邀擔任「香港女人節」嘉賓。今年的女人節已在8月21日圓滿結束。訪問進行之時,女人節仍在密鑼緊鼓籌備中,Canaan直呼緊張,「上台講嘢係我嘅罩門!」 座談會順利完成,主題是「我的不合格身體:探索身體不安」。筆者在IG看活動回顧,觀眾全情投入,或許,這也是「脂脂肪」種下的一粒種子? Gigi Fong 脂脂肪 脂脂房 Gigi Fong’s Room 女人節回顧 想睇關於「脂脂肪」更詳盡嘅訪問,留意《藝文青》 9月號! #shotoniphone13pro

針唔拮到肉唔知痛,我向來認同。我住曼城,不住倫敦,沒有遇到罷工,確實沒有似那位所謂「老師」切身感受無地鐵搭搞到返工遲到被扣人工又畀多了車費的悲哀。不過,搞罷工,就是希望搞到「老師」之類的普通市民生活不方便,作為談判籌碼。如果,搞罷工最後沒有影響其他人,搞來為乜? 關於英國罷工,遠在二十年前,親身享受過一次。那時還在雜誌工作,奉命處理一份介紹去英國睇英超的旅遊專題,先去倫敦阿仙奴高貝利球場,再上利物浦晏菲路,最後到達曼聯奧脫福。行程緊湊。周末睇完阿仙奴主場對熱刺,周日朝早動身搭火車上利物浦睇利物浦主場對新特蘭。對英國民情不熟悉,以為十拿九穩,去到地鐵站,才發現罷工導致整條路線的服務取消,別說準時去到利物浦,就是去到倫敦的火車站,也有難度。萬念俱灰之際,攝影師熱血衝上腦,建議不如立即搭的士,好貴,最多不吃飯不飲汽水補數。結果,埋單搭了幾千港紙的士,總算在開波前到達目的地,甚至拍到謝拉特落巴士入球場的一幕。 麻煩嗎?好麻煩。生氣嗎?有點生氣。只是,一想到勞方可能也是別無他法才出此下策,他朝君體也相同,想怪責也不能,只好怪責自己錯誤把香港思維套用到全世界身上,太過自我中心。二十年後,對罷工罷課罷市,有另一番體會,包容度自然更大。 有時,也會反思,究竟是否香港人才事事如此心急?以我買樓的經驗為例,到底哪一天交收鎖匙,發展商一直沒有白紙黑字指明日期,就算尾數已付清,律師也只敢說應該在星期五完事,盡力在星期五完事,樂觀假設在星期五完事,直到我忍無可忍,發個電郵催促,才收到通知兩小時後負責人有空閒可以順路完事。換了在香港發生,我應該粗口橫飛;在這裡,只好安慰自己,歐洲style嘛,慢一點,即興一點,適應一下吧,別再以香港人思維看待世界。 然後,看到同樣時間入伙的本地白人鄰居,竟然在裝修在鋪地氈。好奇問一問:他們也輕鬆答一答:「係呀,我哋後日已經搬過來啦。快快快快快。」突然,開竅了:歐洲人也不一定個個人任何時間也慢條斯理,當你想節省一點租金的時候,當你已經等到不耐煩又完全失去預算的時候,他們跟香港人其實沒有分別,一樣星期日也會加班開工,一樣日落後也會超時加班。慢活,美好的說法,可能代表他們的生活有品味;醜陋一點的形容,可能跟我一樣,只不過是沒有辦法改變現實只可逆來順受的自然反應。

有日聽開收音機,有一個關於「香港機遇」嘅節目宣傳,一名科研機構巨頭話「矽谷其實係演化出嚟,唔係打造出嚟⋯⋯你仲要跟住人哋個模式嚟做,只會愈行愈慢」;當時一聽已經覺呢位學者言簡意賅,同時諗諗文化藝術發展,何嘗唔係一樣?下下大大聲由上而下話要「打造」呢樣果樣,結果有幾多嘢係成功過?反而靜靜地由得民間自然地去生長、演變同轉化,隨時仲多驚喜(唔代表官方,以至商界從此咩都唔做,做人嘅嘢,過猶不及唔好,斷章取義都唔好)。睇番疫下呢幾年嘅藝文界,面對嘅困難當然好多,同時可喜嘅發展都有唔少,當中包括一啲獨立藝文空間嘅成立同營運,閱讀界有七份一書店、留下書店同獵人書店等等,表演藝術界則有小田工作室同牛吉地等等,漸漸成為咗一道又一道嘅全新風景,其中牛吉地最近順利搬遷,新階段嘅發展都令人相當好奇。 牛吉地係由幾位志同道合嘅表演藝術同業成立同營運,用番佢哋喺Social Media嘅用語,使命之一係「We share a space」,期望成為到同業之間嘅共享工作室;紮根新蒲崗剛剛好有兩年多嘅時間,喺踏入三歲嘅日子,牛吉地搬咗去區內另一個位置,地主之一嘅本地編舞及舞者陳偉洛(阿洛)睇番過去兩年嘅發展,坦承中間都有一段迷迷糊糊,唔係好知點樣行落去嘅日子,「第一年剛剛開始,係有多啲活動發生,我哋幾個(創辦人)都好想『搞啲嘢』,包括創作上、交流上,之後疫情係打亂咗大家嘅步伐,唔只我哋,成個行業都係,就連租用情況都會好受影響;然後去到第二年,我哋幾個本身都各有各忙,就連會都少開咗,真係純粹做多咗租場嘅嘢。」的而且確,單係阿洛本人,過去一年就有四個創作,如果觀眾夠活躍同勤力嘅話,基本上平均每隔幾個月就會睇到佢嘅演出,加上往往佢都係連編帶跳,耗費嘅心力、時間同精神絕對係想像得到。 剛巧喺牛吉地喬遷之際,阿洛自己都同時交出咗全新力作—《愛若有如果》,「力作」係有好多個層面,首先係觀眾反應相當不俗,已經唔易;然後,今次係佢創作生涯入面首次擔任編舞而自己係無一齊落場去跳嘅,即係作品嘅最終呈現係完完全全交晒俾其他表演者;同時,喺佢同四位各具表演特色同個人性格嘅表演者合作期間,過程同結果都係同樣快樂、滿足同稱心,如果扣連番作品嘅命題,就係「好有愛」,「我自己都同好多編舞合作過,同時亦會聽過同見過表演者佢哋其他嘅合作,所以知道呢樣嘢係一啲都唔易」。呢個作品嘅維度好闊,既講唔同範疇、唔同領域嘅愛,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等等,又以舞蹈創作呢個形式去對現時舞蹈創作環境提出自身嘅批判,阿洛形容今次創作歷程係幸運嘅,「首先大家都好信任大家,呢樣嘢係錢都買唔到,然後大家對一啲課題嘅睇法就算唔會完全一樣,但都係非常接近嘅,於是乎就好能夠理解、好容易明白大家做緊咩,一齊行緊去邊。」 目前阿洛又已經埋首喺下一個創作入面,係同《愛若有如果》截然不同嘅另一個製作,除咗個人作品之外,同時都好期待牛吉地喺佢同其他同業嘅主理下,又會為獨立藝文空間生態構成一幅點樣嘅全新畫面。

據說,有緣遇上120號電車,就會迎來好運,它盛載着滿滿的歷史價值,卻因為是全港the one and only第五代設計電車,兼且沒有固定行駛路線,遇上它的機會,只有165份之一。不過,從來相信無論是緣份抑或運氣,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筆者,為了這個相集(為了交功課),決定直闖屈地街電車廠(決定到訪電車廠),唯一任務 — 盡影120! 作為香港人,如果說看到120感到很新鮮,未免太矯情。不過不以乘客身份上車,又的確另有一番滋味。車頭鎢絲燈罩外的風雨痕跡、上層「1+2」形式的工整座椅、錢箱上清晰又帶點刮痕污漬的「120字樣」、車底仍然運作正常的救生網,平時根本無暇細看(趕住上車落車),仔細觀賞,舊趣油然而生。 資料說,一般電車已改用膠椅,只有120仍舊使用藤面木椅,並保留柚木窗框。這些都是hard fact,筆者更在意坐在藤椅上的舒適感,配上暖黃色(而非光管白)燈光,若果有初秋晚風加持,可謂是全港最有氣氛的公共交通工具。 另一項有趣小知識,120的controller(俗稱干都拿)沿用英式機械控制台,對車長的操作要求比新式的電子系統更高。它的其中一個特色是,當車長轉動控制杆、電車起動之後,如不把手柄轉回off的位置,車輛會不斷前行。為此,現役的120加裝了一個行車腳踏,要踩住才能開車,以防車長執勤時頭暈身㷫,釀成意外。 120車身顏色是耐看的「電車綠」,因為初代電車使用了二戰後油漆廠剩餘的軍綠色;過往登上電車,會由售票員人手撕出車票及打孔;120尾門樓梯底有一個售票員的專屬座位,這些資料,網上甚多,在此不贅。要補充的是,真正的第五代120號電車早已退役,現時在街上行駛的120,準確而言是仿古復刻版。 話分兩頭,這個相集的主角,其實從來都不是120,而是45號電車。香港電車近年著力參與各種文化項目,推動新舊傳承,最近與百味堂合作推出月餅,並為45號電車換上新裝,設計意念正是來自120 — 這輛應節電車以懷舊車票作車頭海報,而月餅的包裝則用上柚木和藤,打卡一流。 途經港島,除了看看會不會遇到120,也可以尋找一下45號的芳蹤。如果想購買百味堂X香港電車「人生百味 陪你細味」中秋禮盒,就要到百味堂的網上商店或門市了解詳情了! 電車IG 百味堂網上商店「Sexy Kitchen」 #shotoniphone13pro

【祝君安好】 只要你在新年看過有關黃大仙頭炷香的新聞,你就肯定見過她的身影。外人所看,她古靈精怪,甚至可能會覺得她搶鏡頭搶風頭。已到耄耋之年的她今年決心暫別自己最鍾愛之地,在此時決定把自己與黃大仙的故事娓娓道來。

【做咗功課未?☔️】 久別新聞界5年,電視台記者羅若安重出江湖!她聯同成立10年的民間氣象組織 @MET WARN 天氣預警 ,直擊熱帶氣旋「木蘭」襲港🌀。 結果天有不測之風雲,一個三號波竟然迫到羅若安於直播後大爆四字真言🌊🤬!?

即將在本月27日於九展Star Hall開show的Jason和Sophy,過往交集不多,以為訪問現場會偏向沉悶,誰知對答默契十足,陳伯認真解釋自己「長氣」原因,而外表cool到爆的Sophy更即席搞gag,至於好唔好笑,就等你畀分! //例牌題目:「你覺得佢點呀?」// Sophy本身以為Jason好有前輩架子,接觸過後發現親和力高、是個暖男爸爸、有耐性、喜歡與人聊天,「本身以為佢會『係』、『唔係』,好cold咁。」 Jason接過話題:「我係好鍾意解釋㗎!」他立即發揮長氣本色,解釋點解鍾意解釋:「每個人嘅interpretation都唔同,你用得越多唔同嘅方法去interpret你諗緊嘅嘢,人哋就會理解得越多、越仔細你對一樣嘢specify嘅諗法。」 //Jason的長氣// Jason繼續解釋自己的解釋:「畀幾個字你,每一個人都會有各自嘅interpretation,就係透過一啲elaborations去分辨仔細嘅分別」。他表示:「我唔認同當你好明白一樣嘢嘅時候,你就可以用一個好簡陋嘅方法,去講佢出嚟。」 對於Sophy的認識,他亦用他的方法去「解釋」:「佢prefer奶茶over檸茶、prefer雞全翼over雞髀、鍾意日本多過泰國、鍾意冬天多過夏天、鍾意海多過山。」至於性格,他的評價是:「合理,合理係一個好高嘅評價嚟㗎!」 //Sophy的幽默// 雖然音樂會未開show,但是他們已經在某件事上擦出火花 - 搞爛gag。以為Sophy好cool?原來擁有一顆幽默的心。她對Jason的評價是:「佢都有啲幽默位,喺爛gag界別嚟講係好笑嘅,我鍾意嘅。」她補充:「我今日有覺得(幽默感)被get到,我好榮幸我嘅幽默終於畀人見到。」 話口未完,Sophy立即搞gag,問到最想唱Jason哪首歌,她說:「最近我有個MV有架開蓬車,想去學車,咁就唔使拖車,所以我想唱 - 《車匙》,我想『手中緊握車匙』。」 Jason接力:「我仲有首歌叫《Jeep》㗎其實!」 之後二人的對話是

這陣子若有興趣入戲院,話題之作離不開古天樂斥資數億的科幻鉅製《明日戰記》,以及岑珈其主演、雲集一眾新生代演員的愛情喜劇《緣路山旮旯》。不論是籌備經年的大堆頭,還是得來不易的輕鬆小品,本土電影當然值得額外支持,但如果行有餘力,關懷外面的世界,則更推薦目前正在悄悄進行的歐亞紀錄週(EU Asia Documentary Fest.)。 首度舉辦的歐亞紀錄週,其實前身是專門探討 LGBT 性小眾議題的歐亞彩虹週,但因為今年國際特赦組織撤出香港,由它們發起的人權紀錄片電影節(Human Rights Documentary Film Fest.)就此停辦,合作單位百老匯電影中心繼而決定改辦歐亞紀錄週,其宗旨亦從性別平權進一步延伸到反戰、人權等普世議題。而且,過去一年的香港,許多重要的傳媒機構都相繼結束營運,接收及報導國際訊息的門戶已所剩無幾,電影同時作為一道橋樑,重新拉近香港人與外界的距離。 綜觀今年的歐亞紀錄週,片單包括來自緬甸、中國、阿富汗、烏克蘭等地的紀錄片。其中,來自烏克蘭導演 Mantas Kvedaravicius 的《烏都殘垣》(Mariupolis 2)更是烏俄戰爭爆發以來,首批流出國外的第一手真實影像。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是俄羅斯年初揮兵入侵的其中一個重點目標,於俄軍圍城及不斷轟炸之下,城內死傷慘重,建築物盡成頹垣敗瓦,甚至有戰地醫療團隊形容,他們在馬里烏波爾見證了真正的世界末日。然而,導演則紀錄了漫長的戰爭時期裡,一眾倖存居民於殘垣瓦礫之中的生活狀況。危牆下提心吊膽的煮食日常,甚至找個地方便溺都戰戰兢兢,還有那些無法妥善處理的遍地屍骸,殘留餘溫的彈殼碎屑,投放了數十年人生的家園結果一夜煙滅,導演並非戰地記者,鏡頭不見槍林彈雨的慘烈實況,卻靜默地拍攝了許多遍日出的清晨時光,以及伴隨而來的零星槍火,彷彿正在倒數城裡還剩下多少日子。據外國媒體報導,經過八十多日的戰火蹂躪,烏克蘭守軍最終在五月初全面撒離馬里烏波爾,城內亦已滿目瘡痍,淪為一片廢墟。導演本人就在拍攝過程中遭俄軍俘虜殺害,由未婚妻及剪接師將拍攝片段整理成兩小時的紀錄片,將這一段最後的見證偷偷運出烏克蘭。 約三月初,於圍城轟炸期間,電影紀錄了一眾無家可歸的居民,於教堂改建的臨時避難所裡一起祈禱。他們一邊禱告,感謝上帝賜予食物與安身之所,但諷刺的是,教堂之外卻是從未間斷的炮彈聲。祈禱過後,有人忍不住呼喊,是神的眷顧嗎?是的,如果質疑上帝,不如走出教堂,看一看外面的亂葬崗 —— 還能活著,還有明天,就已經是神蹟。是最後的信仰,也是僅餘的安慰。在馬里烏波爾這個末日城市裡,只剩下哀傷的信徒,以及比鋼鐵堅硬的生還者。 戰事至今仍然持續。或者有人已經淡忘,但仍然有人默默在紀錄、在抗爭,因為一切尚未完結。 歐亞紀錄週 2022: https://bit.ly/3vlzC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