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字體

說起香港,你會想起甚麼?小漁港、獅子山、不認命的絕處逢生……當然還有你正在閱讀的繁體字。每一分鐘就有60秒逝去,這些林林種種帶有港味的東西,也正因為各種原因,一點一滴流失生命力。說保育,只是把它們當作金絲雀鎖在籠中,最後只能在博物館中苟延殘喘,等待英雄的拯救。 然而,世上根本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對思緒俠陳靖軒而言,繁體字就如空氣:「是一個必要的存在。」就這樣,他以「思緒俠」為名,以香港時代為背景創造了「重生體」及「漁灣體」,把集體回憶化為千言萬語,讓搖搖欲墜的繁體字重新注滿生命力,紀錄這座城市的故事,直至更遠的未來。 對了,為甚麼選擇為繁體字造字?「因為我是香港人。」 文字:Hoiyan (@seamouse_hoiyan) 攝影:Andrew (@andrew_bangchan) 設計:Owen (@wai.ho.98) |字體選擇了我 有些人與事之間的連結,就像愛情一樣無法解釋,如同陳靖軒和字體設計,他說:「其實我是我選擇字體,而是字體選擇了我。」雖然是設計師,但他認為自己對顏色的敏銳度較低,也不擅長繪圖,卻在一次砌字工作中踏出了造字的第一步,「好像頗適合自己,我的眼睛對粗幼度、黑白比較敏感。」的確,在陳靖軒介紹其設計的字體時,總會仔細的放大筆劃並解釋筆劃間距或粗幼,即使只是「0.3 point」的差距,他還是會耐心的微調出心中完美的結構。 2019年底,待業中的他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不如嘗試用文字作為主題做月曆吧!連續兩年在市集、年宵的不俗反應,讓陳靖軒認真思考如何擴大「字」的影響力,而他的答案是:「一件產品只能影響一個人,如果是一套字體,它被用來做其他設計,便能影響更多人,把字體推得更遠。」 |不被看好的重生體 包括陳靖軒,團隊只有2名設計師。另一位聽到這瘋狂的造字計劃時,馬上對他說:「不要做。」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他決定先推出「思緒重生體」試用版計劃(1000字),一個人投入三個月不分晝夜的造字生活。 更久之前,陳靖軒已有關於「思緒重生體」的初步構思,直至2020年中有初稿。「疫情時的大家都很低落,想有一套字能令人『堅強』、『吶喊』,有被支援的感覺。」這就是重生體的靈魂,字體的橫豎撇捺也暗藏深意,例如逆筆順曲線收筆,即「日」最後筆劃一筆應由左至右,而重生體的設計則是由右至左,那勾回來的一筆就如鋤頭的耕耘動作,陳靖軒解釋:「生活一切也能產生靈感成為視覺元素,像是當年在街頭常見的雪糕筒,便成為橫筆作結的設計。」也慶幸喜歡繁體字的人還有不少,讓重生體成為一套真真正正的字體,共5400字,以1年5個月完成製作時間。 |收藏昔日漁港風景 才說完成重生體如像解脫,陳靖軒便跳進早已為自己準備好的下個「字海地獄」,他說:「偶爾很累時,也會做一些新字體尋找靈感,所以完成重生體時,已有數款新字體的設計。」其中一款就是「漁灣體」,陳靖軒希望這款字體能適用於標體和內容,而且與重生體的風格有強烈對比。 相較於重生體,漁灣體字型較修長,蛻去一身剛強感覺,變得更優雅和知性,感覺筆劃之中藏着這個小漁港的文化與歷史,「雖然我沒有在天台看過飛機滑翔而過,但造字時總想着能否把昔日的美好,一一轉換成字體呢?」而且,漁灣體的設計內斂,陳靖軒說:「有些東西不用說得那麼明顯,希望它可以做得久一點。」即使字體走清新文青路線,但底蘊依舊有着60、70年代那種意猶未盡,正如繁體字、香港人,也是背負着歷史過去繼續前行。 |以字型延續繁體字壽命 對於字體設計的執着,陳靖軒直言或許是其他人對它沒有執着,他分享分司有一句子:「繁體字曾經被輕視,因為它未曾被美感發現。」或是它已落後於人們的審美,只等待一個機會重新綻放。從陳靖軒開始從事字體設計到現在,他所見的確風氣更盛行,藝術、音樂及娛樂產業也會特意設計字體來配合作品,即使只是一小步,也不能否認已經向前邁步,但陳靖軒仍然帶點悲觀:「字型本來就是費時失事,需時長價錢貴,以現在的製作速度和風氣,它早晚也會被淘汰。」 新字體的出現,陳靖軒認為能略為延長繁體字的壽命。但繁體字歷史源遠流長,真的會消失嗎?「看看是否足夠多人寫繁體字,始終用的人會流失,會離開。」創作者減少,同時也會影響字型數量和使用風氣,最終只會導致接觸越加困難,特色減弱,富有港味的繁體字慢慢消失,「若一天環境不容許,我會寧願不再造字,也不會為此而改變自己。」 |香港人造繁體字 若然明知結果會是失敗,你還會願意全力戰鬥一次嗎?即使最終繁體字會消失,你還會繼續造字嗎? 「但我相信字型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不用依賴別人。」在高樓遠方後能看到一小片海,陳靖軒不知定焦在哪個位置,思考後緩緩說:「始於是生活在這裏的香港人,便會對這個地方的設計、用字文化最熟悉,由這個人來造字就最好。」 場地贊助:SPACES Wai Yip St.

ACOOPERSON   字體   字體設計   ...

梁總理Serrini叫大家要「見字飲水」和「見字讀書」,不知大家「見字」時又會想做甚麼呢?本地廣告設計師Dave近年就喜歡「見字拍照」。  從文字的演變過程,我們能窺探到一個族群歷史。漢字的結構相對其他文字嚴謹,而其造型優美,更令不少人沉醉於漢字一撇一捺之中,但除此之外,只要你細心觀察,其實我們在這個城市的每日都會接觸到數之不盡的字體。而Dave對街頭上不同中文字的字體尤其敏感。 過去一年,Dave在香港街頭收集不同的字體,發現原來有很多趣事,「有時未必係字形結構有趣,因為每個人用文字嘅方式唔同,有人寫字較隨便、有啲就好認真,咁我就覺得好得意。」於是他漫遊社區,將有特色的文字一一拍照記錄下來。原來這個習慣,是源自健身教練的建議,「佢叫我每日行萬七步,我自己都鐘意行街,所以順便去以前少行的地方。」 Dave在收集字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字體不知不覺地消失,「前兩日去旺角,先知道原來「西班牙賓館」個招牌已經唔見咗啦。」當越來越多招牌被拆掉、字體漸漸變成清一色電腦字,令他反思到自己要更加珍惜眼前。「我們都在珍寶海鮮舫遷拆時拍照留念,但為什麼我們總在最後一天才珍惜?今日香港,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記錄下來的舊地方和事物。」  有見及此,Dave便在Instagram創辦專頁 @Citywording,把街站紀錄到各式各樣的字體公諸同好。Dave形容收集即將消失的字體就如收藏瀕危昆蟲標本,激發他創作出《見字圖鑑》,以五十八隻昆蟲比喻文字的,現於「見字___ 」展覽中展出。Dave希望以這種方式為城市留下一點回憶,同時引發觀眾欣賞香港細微的一面。  城市中,每種文字設計理念都是獨一無二,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讓你重新思考和認識文字。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裏,新事物當然會受到追捧,但同時舊物也在消失,我們都要學會去欣賞這城市的舊貌,漫遊每一角落,從另一角度細看這地方。   關於「見字___ 」展覽 : 由HKDI傳意設計研究中心與Typeclub首次合作攜手打造字體藝術及設計推廣項,與一眾字體設計師、藝術家及其他界別的創作人,以字體藝術作品展示了他們對本土字型的詮釋和表達。  日期:2022年5月21日至 7月20日(免費參觀,需預約) 時間:上午9 時30分 – 下午3 時30分(逢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傳意設計研究中 A810室  

字體   文化藝術   文字   

全民造星 4 完結後,香港女團 COLLAR 終於成軍,除了 8 位成員之外,你有留意到她們的 logo 嗎?本地設計師威洪最近在 IG Whtihvdone 分享設計理念,女團名 COLLAR 意指衫領、鎖骨,雖然是女性迷人的地方,但 logo 並沒有偏向女性化,反而採用極簡、中性線條,結合衫領和「 C 」字,無論橫看、豎看,也能代表 COLLAR。威洪指出,設計同時考慮到未來發展,「往後可因應情況,透過不同顏色或者圖案變化來呈現風格」,最重要是「易於辨識 和記憶」。 C – O – L – L – A –…

COLLAR   字體   設計   

時間一點一滴過,字就一橫一撇寫。走過每日的路,你有留意過那些字體造成的風景嗎?IG hkfont 就專門記錄「香港靚字」,日常可見的招牌、路牌、餐牌上,或許不知不覺造就了舖頭的特色;買少見少的霓虹燈、花牌、鐵閘,傳統美學背後又印證着香港歷史與文化;無名師傅的手寫字,平凡得來其實又何嘗不是本土特色? 放眼街頭,文字其實遍布四周,我們彷如生活在「字海」之中。但這些習以為常的風景,再過幾年仍然會存在嗎?還是會像海安咖啡室,再經過時已經光榮結業?不如學習 hkfont ,把你喜歡的「香港靚字」拍下來吧。 Photo/ IG @ hkfont   

字體   本土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