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字體

梁總理Serrini叫大家要「見字飲水」和「見字讀書」,不知大家「見字」時又會想做甚麼呢?本地廣告設計師Dave近年就喜歡「見字拍照」。  從文字的演變過程,我們能窺探到一個族群歷史。漢字的結構相對其他文字嚴謹,而其造型優美,更令不少人沉醉於漢字一撇一捺之中,但除此之外,只要你細心觀察,其實我們在這個城市的每日都會接觸到數之不盡的字體。而Dave對街頭上不同中文字的字體尤其敏感。 過去一年,Dave在香港街頭收集不同的字體,發現原來有很多趣事,「有時未必係字形結構有趣,因為每個人用文字嘅方式唔同,有人寫字較隨便、有啲就好認真,咁我就覺得好得意。」於是他漫遊社區,將有特色的文字一一拍照記錄下來。原來這個習慣,是源自健身教練的建議,「佢叫我每日行萬七步,我自己都鐘意行街,所以順便去以前少行的地方。」 Dave在收集字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字體不知不覺地消失,「前兩日去旺角,先知道原來「西班牙賓館」個招牌已經唔見咗啦。」當越來越多招牌被拆掉、字體漸漸變成清一色電腦字,令他反思到自己要更加珍惜眼前。「我們都在珍寶海鮮舫遷拆時拍照留念,但為什麼我們總在最後一天才珍惜?今日香港,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記錄下來的舊地方和事物。」  有見及此,Dave便在Instagram創辦專頁 @Citywording,把街站紀錄到各式各樣的字體公諸同好。Dave形容收集即將消失的字體就如收藏瀕危昆蟲標本,激發他創作出《見字圖鑑》,以五十八隻昆蟲比喻文字的,現於「見字___ 」展覽中展出。Dave希望以這種方式為城市留下一點回憶,同時引發觀眾欣賞香港細微的一面。  城市中,每種文字設計理念都是獨一無二,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讓你重新思考和認識文字。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裏,新事物當然會受到追捧,但同時舊物也在消失,我們都要學會去欣賞這城市的舊貌,漫遊每一角落,從另一角度細看這地方。   關於「見字___ 」展覽 : 由HKDI傳意設計研究中心與Typeclub首次合作攜手打造字體藝術及設計推廣項,與一眾字體設計師、藝術家及其他界別的創作人,以字體藝術作品展示了他們對本土字型的詮釋和表達。  日期:2022年5月21日至 7月20日(免費參觀,需預約) 時間:上午9 時30分 – 下午3 時30分(逢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館)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傳意設計研究中 A810室  

字體   文化藝術   文字   

全民造星 4 完結後,香港女團 COLLAR 終於成軍,除了 8 位成員之外,你有留意到她們的 logo 嗎?本地設計師威洪最近在 IG Whtihvdone 分享設計理念,女團名 COLLAR 意指衫領、鎖骨,雖然是女性迷人的地方,但 logo 並沒有偏向女性化,反而採用極簡、中性線條,結合衫領和「 C 」字,無論橫看、豎看,也能代表 COLLAR。威洪指出,設計同時考慮到未來發展,「往後可因應情況,透過不同顏色或者圖案變化來呈現風格」,最重要是「易於辨識 和記憶」。 C – O – L – L – A –…

COLLAR   字體   設計   

時間一點一滴過,字就一橫一撇寫。走過每日的路,你有留意過那些字體造成的風景嗎?IG hkfont 就專門記錄「香港靚字」,日常可見的招牌、路牌、餐牌上,或許不知不覺造就了舖頭的特色;買少見少的霓虹燈、花牌、鐵閘,傳統美學背後又印證着香港歷史與文化;無名師傅的手寫字,平凡得來其實又何嘗不是本土特色? 放眼街頭,文字其實遍布四周,我們彷如生活在「字海」之中。但這些習以為常的風景,再過幾年仍然會存在嗎?還是會像海安咖啡室,再經過時已經光榮結業?不如學習 hkfont ,把你喜歡的「香港靚字」拍下來吧。 Photo/ IG @ hkfont   

字體   本土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