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言面對】 在中環還原墨西哥亡靈節「開 party」 熱愛拉美文化4女生:「死亡不一定悲傷」
說起墨西哥亡靈節,你有甚麼印像?可能都只在 Pixar 卡通《玩轉極樂園 Coco》中略知一二。亡靈節其實類似清明節、重陽節,是當地人十分重視的節日,需要花上整個月時間準備祭壇,集齊萬壽菊、美食、亡者的物件等等,於每年 11 月 1 、2 日慶祝,歡迎亡者回歸「開 party」。
明明類似清明重陽,為何又「慶祝」又「開 party」? Chicaca Culture 最近在 #中環 舉辦的「Fantasy of the Dead 死人頭狂想屋」展覽或許能告訴你答案。4 位策展人冰冰、波波、Polly、Cman 熱愛拉丁美洲文化,到訪墨西哥時,碰巧撞正亡靈節,親身見識過當地人熱情地招呼大家到祭壇,介紹已去世的兒子,又會化上「Catrina 骷髏頭」妝,讓自己看起來和亡者更「相似」,歡迎他們一年一度回家「大吃大喝」。
面對死亡,不一定要悲傷,也可以表現得樂觀和豁達。CHICACA 舉辦展覽,徵集 9 個生者與亡者的故事,還原亡靈節祭壇、展出相片,顛覆一般死亡想像,告訴大家「死亡都可以好開心」不妨「擁抱傷痛、接受傷痛」。
CHICACA 亡靈節「Fantasy of the Dead 死人頭狂想屋」
日期:2021年10月21日至11月3日
地點:Cabinet of Stories(中環士丹頓街15號1樓)
詳情:www.facebook.com/chicacaculture
相關文章
【貓奴取經之地】100年純種貓資料庫 起底貓咪話咁易? 「喵招兔來」冠軍貓展揭秘CFA
一連三個週末由GIA在新蒲崗Artisan Hub舉辦的「喵招兔來」CFA冠軍貓展已經完滿結束,期間每一個週末進行了4個CFA比賽圈,包括幼貓組、成貓組、絕育貓組及公開組,有超過20種貓咪到場參賽,包括布偶貓(Ragdoll)、波斯貓(Persian)、俄羅斯藍貓(Russian Blue)、英國短毛貓(British Shorthair)、美國短毛貓(American Shorthair)、異國短毛貓(Exotic)、緬因貓(Maine Coon)、阿比西尼亞貓(Abyssinian)及挪威森林貓(Norwegian Forest)等,吸引不少愛貓之人到場向參展者及CFA評判取經。 除了愛貓之人,是次貓展因為有和MC張天賦拍攝演唱會海報的俄羅斯藍貓虎虎拍照攤位,所以吸引了不少樂迷到場與MC虎虎留影。 比賽期間,CFA評判之一Suki Lee分享評貓準則:「每個品種的貓也有獨有的品種標準,而這個標準則是由『品種評審委員』定下。」CFA至今已有逾100年歷史,並成立了一個資料齊全的資料庫,紀錄了不同品種貓咪的族譜,Suki形容資料庫十分強大:「可以憑貓的註冊編號找到牠的父母、爺爺、曾太太太爺,可以知道牠生過多少隻貓或贏過甚麼比賽。」有了這些資料,也可以讓繁殖者在繁殖前了解清楚貓咪的血統,避免出現基因病,確保每隻貓咪的健康。 此外,Suki亦分享了如何成為CFA評判:「我當時考牌做評判需要7年繁殖經驗,同時CFA會要求你的貓要贏得大型比賽,儲到足夠分才可以得到考試資格。」不要看在場的評判們摸一摸、逗一逗貓咪便評分,其實他們均經過嚴格的訓練過程,每一位也對各個貓品種有深入認識。 現場設有的寵物友善咖啡廳Gwee Coffee & More及Starting Over Espresso也相當受歡迎,不少貓主人在等待「Show貓」期間或與其他貓友交流時,也邊品嚐咖啡、美食,實在是個聊「貓經」的好地方。
【內有純種貓飼養小tips】Happy參加香港貓選美大賽?!純種貓一定高竇啲?睇盡80隻純種貓 緬因貓、藍貓、德文捲毛… 超可愛!
純種貓一定好難養?比起家貓係咪高竇啲?今集 happy 帶你去香港貓貓選美比賽,一次過睇晒緬因、藍貓、捲毛、長毛貓等等,任務係要搵出全場最高竇嘅貓! 仲有各位主人親自解鎖養純種貓要注意嘅小tips!有興趣嘅千祈唔好錯過呀~ 仲可以去現場交流下添! // 「喵招兔來」CFA冠軍貓展(Glamorous International Ambassador – Cat Meets Rabbit Championship 1) // 地點:新蒲崗 Artisan Hub 5/F 時間:11am 至 5pm 日期:2023年1月7至8日、14至15日、28至29日 入場費:免費 了解更多:@gia_cat_club \\ 盡做 · HAPPY星期二 · 約定你 // 生活需要盡一點,一齊以最盡方式發掘香港另一面,挑戰極限、直視恐懼,重拾青春熱血!
【藝術新浪潮】傳統藝術在當代的角色?19位新晉藝術家用作品說話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藝術專修課程畢業展
如果傳統的書法、水墨畫和雕塑藝術,融合科技元素和創新意念,會為觀眾帶來怎樣的體驗呢?以「共生」為主題,19位修畢香港視覺藝術中心(vA!)藝術專修課程的新晉藝術家,用嶄新視點創作一系列作品,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展出。他們在創作中實踐求同存異和糅合新舊,同時思考傳統藝術如何在當代發展。 畢業展中繪畫的部分,藝術家們保留了傳統水墨的筆觸及畫風,以留白和渲染的技巧突顯意境的虛實和空間感;但畫中的景物卻突破傳統,變成現代建築、可愛貓咪、潮裝女孩畫像等更貼近日常生活的取材,不但沒有違和感,還開拓了新的畫風。 書法作品也能看到新一代創作者的新思維。師生聯合創作把不同的字型配搭拼貼,將設計融入作品之中。有的作品更善用展示空間,看來既是書法,又是裝置藝術。此外,亦有藝術家融合書法創作了屬於香港山脈的詩歌,為生活增添一點詩意,亦讓傳統和現代彼此帶來新衝擊。 展覽的另一部分是雕塑,藝術家利用不同物料進行創作,除了木石和金屬外,更有利用3D打印技術而成的作品。雕塑作品還配合了展出現場的環境與光線,它既能獨立欣賞,也可被視為一組裝置藝術去閱讀,發掘藝術品與空間更多融合共生的可能性。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自2001年起舉辦藝術課程,當中包括藝術專修課程及藝術深造課程,為有志從事藝術發展的創作者提供進階訓練和實踐機會,而藝術專修課程在為期10個月的課程完結後更會舉辦畢業作品展,讓學員與大眾一起分享成果。 藝術專修課程2021-22畢業展 日期:即日起至2月13日 開放時間: 星期一、三至日:上午 10 時至晚上 9 時 農曆新年除夕:上午 10 時至下午 5 時 逢星期二、農曆年初一至三休館 地點:香港視覺藝術中心1/F至5/F
【新蒲崗Artisan Hub見】 貓奴取經聖地「喵招兔來」CFA冠軍貓展 一連三個周末 MC張天賦海報明星貓駐場
貓貓熱潮席捲地球!牠們以不同的可愛圖片、MEME圖及搞笑影片征服了人類,令大家都難以抵擋牠們的魔力,將貓貓收編回家(=^-ω-^=) 。雖然貓貓看似可愛,但又是否真的適合你飼養呢?如布偶貓乖巧黏人,不過每天需要替牠們梳理毛髮,才不會導致嚴重打結;而加拿大無毛貓有着獨特的魅力,但牠們對溫度及陽光的要求極高,主人亦要定期為牠們拭擦皮膚,令貓貓的皮膚油份不會過多等等 ……所以,養貓其實是一種學問,如果想尋找一隻屬於自己命中注定的貓貓,大家可以留意啦!由今個週末開始,GIA一連三個星期於新蒲崗Artisan Hub舉辦的「喵招兔來」CFA冠軍貓展,展覽中會有超過20個品種的貓咪到場,大家可以藉此良機與繁殖者或貓咪主人了解有興趣的貓咪品種,亦有不同寵物的相關攤位展覽,同場更設寵物友善咖啡廳Gwee Coffee & More及骨子裏TM,讓主子們能一邊品嚐美食,一邊交流「貓咪經」。 現場亦設和MC張天賦拍攝演唱會海報的俄羅斯藍貓虎虎拍照攤位,喜歡MC同貓貓的朋友,可以到現場打卡! 這次「喵招兔來」CFA冠軍貓展每星期也有4個CFA比賽圈,包括幼貓組、成貓組、絕育貓組及公開組。參賽的貓咪品種超過20種,如布偶貓(Ragdoll)、波斯貓(Persian)、俄羅斯藍貓(Russian Blue)、英國短毛貓(British Shorthair)、美國短毛貓(American Shorthair)、異國短毛貓(Exotic)、緬因貓(Maine Coon)、阿比西尼亞貓(Abyssinian)及挪威森林貓(Norwegian Forest)等。 除此以外,CFA的註冊評審在展覽中有分享環節,愛貓之人可以透過CFA的國際標準來認識不同品種的貓咪,亦可學會以正確方式飼養,以及替貓咪打理毛髮和儀容,讓貓咪可以在健康環境中快樂生活。 「喵招兔來」CFA冠軍貓展 日期:1月7日至8日、14至15日、28至29日 時間:早上10:30 至 下午5時 地點:九龍新蒲崗六合街9號Artisan Hub 5樓全層 場地贊助: 新世界發展 其他贊助及伙伴: K-clean |消毒清潔用品 Cats Trust|貓砂 Royal Canin|寵物主食糧 ProVet 位你寵|寵物保健產品 Ruff and Fetch|寵物用品店 The Moon.K|寵物外出袋 Momoji|寵物服飾 The Tappy Paws|手工寵物健康零食 Twentyfarm|寵物訂製精品 Starting Over Expresso|寵物友善咖啡店 Gwee Coffee & More|寵物友善咖啡店
【旗艦市集】300港日韓插畫家創意激撞九展 插畫、電繪、動漫、同人全搜羅
如果喜歡本地創作,假日愛逛市集,便不能錯過一年一度的本地文創界盛事--香港插畫及文創展(HKICS)。今年大會以《界.無限》為主題,作品涵蓋插畫、繪本、電繪、動漫、書法、ACG同人、模型、紙品文具等不同領域的創意設計,邀請了300位香港及亞洲不同風格的插畫家參展,同時推出集合畫師們最佳作品的第一本香港出版插畫年鑑。此外,東京插畫師協會(TIS)更會舉辦首個在港的企劃展,讓眾人能一睹動漫大國的當代插畫師作品,絕對是文青們必去行程之一。 港日韓插畫交流 今次展覽邀請了300位本地及亞洲插畫家參展,較為人所熟悉的本地畫師有剛奪得日本LIMITS數碼藝術比賽冠軍及亞軍的Mankee及Rosine、hohohola的Winncie、獨立手機遊戲開發團隊Cornerpuz的創辦人之一K.Chung、Ar Yu、Jack Lee、SIUKINS及Venusphilosophy等,亦有不少新進插畫家,可見文創展集合了香港文創界的多位勁人,而香港插畫師協會其中16位成員以「飛越叢林」作主題展出作品。 除此之外,東京插畫師協會亦在是次展覽中舉辦了首個在港企劃展,而飽受好評的「韓國文化館」亦載譽歸來,不論是插畫家,抑或是普羅大眾也可以享受藝術之間的欣賞交流,認識更多業界背後的運作和專業。 在展覽中,除了能欣賞和認識更多不同風格的插畫家外,更可以課金支持他們的創作和周邊商品。今次大會將推出第一本香港出版插畫年鑑,圖輯收錄了100位活躍於香港及亞洲插畫家的作品,大家可以行動力撐讓他們能繼續在創作之路走下去。 香港動畫,動起來! 近年香港動畫不斷進步,除了出現更多音樂作品配以本地動畫師創作的MV外,連香港電影《明日戰記》也宣布將會製作動畫版前傳,可見本地的動畫創作已經風起了。在這次展覽中,「ANIMONTAGE 1.5」將會放映30條本地製作的動畫,引領大家走進港式動畫世界中,感受本地創意。 屬於我們的數碼藝術 隨着數碼藝術的普及,不少插畫師也嘗試以電繪創作,展覽入場人士也可以參與《Borderless電繪比賽》的投票,支持喜歡的插畫家、作品的同時,亦有機會贏到獎品。同時,展覽中亦有「AR掌上藝術館」,透過AR虛擬實境技術讓入場人士走進本地藝術創作之中,打破藝術呈現的界限,以不一樣的體驗感受創作。 最後,玩盡整個插畫及文創展後記得換領大會小禮品留念! 香港插畫及文創展 vol.4《界.無限》 日期:2022年11月26日至27日 時間:12pm至8pm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Rotunda 3(6/F) 詳情:http://bitly.ws/wZW5 圖片授權:IG@oh.mankee、IG@rosinewooo_、IG@SINKINS、IG@venusphilosophy、IG@K.Chung1007、IG@hohoholahk、IG@a_r_y_u.c、IG@jackleeartworkhk
【治癒心靈】草間彌生3組全新作品M+率先展出 「波點」、「積累」至「網紋」追溯77年藝術軌跡
「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早就自殺了。」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曾這麼說。即便如此,93歲高齡的她,仍創作不斷,最新的3件作品就包括《南瓜》、《神經的死亡》和鏡房,《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教人不得不佩服。連同其餘超過200件作品,包括繪畫、素描、雕塑、裝置及檔案資料等各種媒材,登陸M+《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是草間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最大型回顧展,紀錄了她由初出道1945年二戰尾聲的創作,直至疫情期間臥病在床創作的《我每天為愛祈禱》系列。此外,為了讓觀眾能更好的理解草間彌生的創作進程和想法轉變,展覽按主題劃分了六大展區「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和「生命的力量」,一起走進消滅自我的波點世界吧! 《南瓜》(2022) 在草間彌生小時候,二戰的戰火尚未平息,家園附近有種植南瓜,南瓜便成為當時她非常重要的生命泉源。同時,她創作的南瓜有不同形態,像大堂展出的《南瓜》(2022)裝置,有高瘦站立的,也有庸懶半攤在地上,代表着每個人的不同靈魂,不造作、平庸,同時卻有着無限的生命力。另外,同受戰爭影響而創作的畫作為1945年創作的《玉米的枯葉》和1950年創作的《殘骸的積累(人格解體帷幕的囚徒)》。 《神經的死亡》(2022) 這個裝置藝術,是M+委約草間彌生特別創作的,與1976年創作的《神經的死亡》非常不一樣,草間擺脫了陰沉的黑色圓點,改為使用更繽紛的色彩,並增添「無限的網」特色,像徵死亡是重生的必經階段,表達了草間彌生現在對於生命的熱愛,亦可見藝術創作改變了她對生命看法的轉變。除了裝置作品,草間還特別以同一題目創作了詩,觀眾不妨同時欣賞作品,幫助進入情境之內。 《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 這個沉浸式體驗空間,由草間彌生不同大小的招牌波點組成,加上布滿環境四周的鏡面,讓空間無限延伸,感覺就如消融了自我進入到宇宙之中。展覽把草間彌生77年的創作劃分成--「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和「生命的力量」。雖然有六大主題,但每個主題之間卻是環環相扣,觀眾可以「波點」、「網紋」和「植物」為切入點,來了解草間彌生的宇宙。 在眾在作品中,波點和網紋有着重要的相互關係,像1960年創作的《太平洋》,記載了草間彌生於1957年離日赴美在飛機看出窗外的情景、《夕照大海(面對逼近的死亡)》等作品,觀眾可透過網紋的擴散和緊密鬆散來參透波點和網的實則虛之、生與死之間的關係。 《輪迴》(2011年)創作於日本大地震之年,作品以螢光粉紅作底色,加上螢光綠和藍色點勾圈圈,雖然藝術家沒有明說,但根據畫中元素,綠、藍色應是代表着海浪和核幅射洩漏的污染物。 《自我消融》(1966年至1974年)是草間彌生在美國創作的裝置藝術,亦是她少數從美國帶回日本的創作之一,作品色彩斑爛,所有人物與物品均布滿標誌性的圓點。然而,對於草間來說,波點所代表的正是自我消融的概念,亦是她非常重要的藝術哲學。在物品或人們完全被波點覆蓋後,便是正式的消融於宇宙之中,她認為把自我毀滅就可以到達平等狀態,令人與人、自然和宇宙成為連繫。 而《流星》(1992年)由多個排列成像網一樣的銀色盒子組成,整齊排列的盒子中有錯亂糾纏的樹枝,此作品代表了藝術家開始從生物形態中探究無限的概念。 與「無限」有着重要相互關係的「積累」,代表着當時日本社會和經濟狀況,人們對物慾的追求,從《旅行人生》、《積累No.14a》等布滿增充物的作物中,是草間彌生想透過作品說明當時人們喜愛大量生產物品,有趣的是當年剛流行的意粉也用於作創作媒介,以批判的態度思考消費文化和資本主義。 草間彌生的藝術核心和哲學一直沒有改變,只是透過社會的發展和一直深化自己的思想,再透過不同媒介和語言表達其想法。「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早就自殺了。」草間彌生曾這麼說,而藝術的而且確改變了她對生命的看法,亦令她對生命的追求變得熱情,從2009年至2021年《我永遠的靈魂》系列及2022年《我每天為愛祈禱》系列可見,她把愛、和平和共同體的訊息注入畫中,希望藝術除了能治療她自己,亦能治癒全人類。 最後,展覽其中一個有趣的看點是草間彌生的《自畫像》,觀眾可以從她不同時期的《自畫像》了解其藝術哲思的發展,還有其對於消融、無限想法的延伸,想了解藝術家的思想發展,不妨嘗試在自畫像中找出彩蛋!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日期: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 地點:M+博物館西展廳、地下大堂、B1及B2層 門票:標準門票240元;特惠門票150元 詳情:http://bitly.ws/wshK 攝影:Andr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