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香港十八區有不同的特色與面貌,隨着屯馬線開通,我們能更方便探索不同社區--土瓜灣。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舊式工廠,因為便宜的租金吸引創作者聚集,像是《正義迴廊》導演何爵天為董事成員之一的電影文化中心、曾經在土瓜灣留下汗毛的My Little Airport,更留下《土瓜灣情歌》一曲等,可見土瓜灣孕育了不少文創、音樂、電影和藝術的好作品和創作者。由今個月11月23日至12月10日,香港設計中心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與土瓜灣藝術工作者建立的「樂在製造」協辦青年旅社床位市集、設計工作坊至城市舊物展覽,一起最貼地的感受香港的創作土壤。做一日土瓜灣背包客 香港有不少背包客棧坐落於民生社區,其中一間是位於土瓜灣的「麻雀客棧」。客棧老闆娘在土瓜灣土生土長,十分熟悉區內生態,她發現,香港應有盡有,唯獨欠缺一個讓旅人聚集的休息點:「希望背包客可以在這裏遇上旅伴相約共遊,也希望他們能體驗到香港的人和事。」在城區活動裏,麻雀客棧亦會協辦「樂在(用手手)做_市集」,檔主會在床位擺攤和展示商品,參觀市集的人也可以體驗一天背包客,既能欣賞不同的文創小物,也能和檔主、遊人聊天交流,感受人與人之間久違的溫度交流。朝花「夕拾」土瓜灣 人總喜歡懷緬舊時,而土瓜灣舊物店「夕拾」則收藏了海量舊物,讓我們賭物思人,以物憶舊史。收集舊物,總需要一點緣份,店主在準備展覽的其中一個晚上,在土瓜灣街頭遇上一個正推着一車舊物的婆婆,在幫忙之際發現車上有毛筆練字紙,才得知十三街有一老店結業,便決定把婆婆手推車上的物件全數收購,成功留下一些記載着土瓜灣歷史的舊物。此外,老土瓜灣亦有很多獨立電影院,在「夕拾」亦可看到不同的舊戲飛、戲橋等,在支持今天的香港電影之時,也是重新認識舊有文化的好時機。有趣的是,原來土瓜灣現址工聯會辦公室的前身是明月戲院,電影院專門放映色情電影,你又知道這些地區小故事嗎? 懂得欣賞便是寶,我們又懂得欣賞土瓜灣,以至自己居住地區的獨特之處嗎?來「Re:trace 2.0 展覽」發掘吧!樂在做.工作坊 土瓜灣的地區文創團隊「樂在製造」很關注當區發展,亦深明要為設計和藝術帶出背後的經濟價值,才能讓文創產業得以自給自足,長久發展下去。在這次城區活動中,「樂在製造」除了協辦不同活動外,他們同時亦在工作室舉辦多場工作坊活動,如木機械摺臂和生活小誌,讓參與者在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和創作者的引導下,可以嘗試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創作,同時和社會進行有機的互動。 樂在做_萬物復刻 日期:2022年11月23日 時間:7pm至9.30pm 地點:樂在製造 樂在(用手手)做_市集(麻雀客棧協辦) 日期:2022年11月26至27日 時間:12pm至7pm 地點:麻雀客棧(土瓜灣北帝街10-16號一樓) 器物共生工作坊 日期:2022年12月3日及12月10日 時間:2pm至4pm;4.30pm至6.30pm 地點:樂在製造(土瓜灣下鄉道95-97號安樂工廠大廈C座9樓) 生活小誌工作坊 日期:2022年12月4日 時間:2pm至4pm;4.30pm至6.30pm 地點:樂在製造(土瓜灣下鄉道95-97號安樂工廠大廈C座9樓) Re:trace 2.0 展覽 日期:202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逢星期二休息) 時間:11pm至7pm 地點:夕拾(土瓜灣九龍城道88-90號安樂工廠大廈A座9樓) 所有活動詳情:http://bitly.ws/wVTp

在英國居住了一段時間,或多或少也受過顧客服務(CS)的氣。不是特定機構的CS,是普遍性所有機構的CS,也有嚴重問題。或者,你會認為,香港的CS咪又係令客人很勞氣?以我經驗,香港CS再混亂,你發發惡,總有辦法解決到問題。在英國?發惡沒有用,發惡代表個CS會發大的惡去反擊,甚至拂袖而去。你想解決的問題,無法解決,像常態。香港CS值五十分的話,英國CS,大約有五分。 最近,太太找到新工,正正在一間網購運動用品店做CS,負責接聽電話、回覆電郵與網上對談。從她的經驗,或者可以解釋得到,英國CS劣質之謎。首先,由應徵說起:求職一段短時間,已收到回覆,在電話傾談幾句,便已經面試完畢,要求下一個工作日立即返工。跟應徵一般白領工作,面試要面試幾次,還要筆試,還要填很多很多問卷,是完全兩回事。 第一個星期,上堂學習,受薪的,同一時間,有大約十個八個新員工入職。甚麼膚色,也有。一星期後,考試,不合格的,立即被辭退。不過,歡迎再次應徵。第二個星期,試工,同一時間,又有另一批新人去上堂了。似乎長期等人用。 十個新人,不足一個星期,已經有四、五個走人。難怪長期請人。走人,可以有很多理由,根據我太太的想像,太過受氣,肯定是其中一個主因。「個個客打電話來,也滿肚怒火,幾乎唔想同普通員工交談,只想盡快聯絡到管理層。無奈,我們又沒有權責可以叫上司接手,只可以硬食。聽一個電話,隨時要預備被狂罵一小時以上,的確不是人人也忍受得到。」在香港,太太也不是做慣CS工作,她又好像很適應。「被罵,當然不好受,不過,我真心替客人們難過呀!有些個案,上手處理的同事,根本亂來,之後不斷換人負責,他們發現不對路,不是盡力解決問題的,是敷衍了事,再交給下一手便算完成任務。明明很簡單的解決方法,可以一拖拖足一年半載,換了是我做客人,我也嬲到想放火呀!阿仙奴球迷買了阿仙奴球衣,收到一件車路士球衣喎,你話嬲唔嬲先?」樂觀一點,好彩不是收到件熱刺球衣了。 沒有投訴機制,不怕被投訴之後飯碗不保嗎?「有投訴機制呀,很多同事甚至主動傳個電郵地址給客人,鼓勵客人投訴自己。好像越收得多投訴,越代表員工為公司利益著想,他們怕甚麼?」人工又不會太高,公司也好明顯不會出高薪請高手,根本似一條死路。會有見到曙光的一天嗎?「有,最近,來了另一位香港來的新人,她跟我一樣,真會替客人不值,想盡辦法解決問題。有朝一日,整間公司的CS,也是香港人,工作效率肯定提升幾百倍。」我只好勸太太一句,為避免犯同事的眾憎,記得,偶爾要慢一慢,別把工作做得太出色呀!

疫情數年,你有好好把握機會探索香港每一道風景嗎?西貢,這個土地面積是九龍約2.9倍的後花園,承載香港很多歷史與文化--西貢明初時期是外國來貢的船泊點以及抗日戰爭時東江游擊隊的活躍地。由香港設計文化協會及Bottoms Up Communication Limited主辦的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周圍「貢」,將會在11月26日至12月18日期間舉辦多項由「設計」出發的活動,帶大家深入淺出走訪西貢,享受不一樣的出走之旅! 天后與關公 在市中心大街,天后古廟和協天宮(又稱關帝古廟),雖然並非同時建成,但大小一樣,相鄰緊接,從民俗宗教來看其實並不常見,但因為西貢臨近海邊又有多條村落,所以既需要天后娘娘保佑出海安全,也祈求得到關公守護各村利益,才會出現兩座主廟。從天后廟看西貢城市設計 然而,因為城市發展的變遷,天后廟被搬離海邊,對於傳統漁民而言則是一個大忌。直至2003年沙士後,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期望發展本土經濟,便以西貢作為試點,由建築署前高級建築師馮永基教授負責。馮教授居於西貢多年,對該地區的文化和歷史的認識較深,認為西貢需要城市設計(Urban Design):「我們有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即按人口計算所需要的設施數量,但沒有設計一個地方去聚集市民。」 結合廟宇在西貢的傳統作用,以及廣場聚集市民的概念,馮教授將廟前的停車場,改建成前園;另外興建了5個銅鐘從天后廟成一直線至海邊,串連成視覺走廊(Visual Corridor)外,也寓意用鐘聲引領天后到海邊。這5個銅鐘雖然是仿古鐘,但馮教授相信,只要做得認真,便永遠有效:「代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西貢人的紙船公園 西貢海濱公園(又稱紙船公園)的地標--水池中的紙船,也是出自馮教授之手。他解釋,七、八十年代成長的香港人童年時會放紙船,而西貢從古至今也是漁港,故結合兩者,將紙船船身變成歷史書,記錄西貢的歷史:「當時在圖書館找報紙,了解到日軍佔領香港期間,西貢是東江縱隊抗日的最主要基地的一段歷史。」 此外,大家有留意到水池是沒有圍欄的嗎?如果願意花一整天坐着放空,靜靜細看西貢的人與事,或許還可以遇上牛群到公園飲水呢! 假日周圍貢 這次「周圍貢」行程,主辦單位安排了「西貢社區歷史文化探索行」、「深灣養殖魚排導賞及延伸創作」、「關帝天后文化產品設計分享及植物守護神工作坊」、「香薰創作工作坊」及「醜食美饌工作坊」,參加者可以透過不同活動,一起想像、思考、展望及創造西貢的未來。 西貢社區歷史文化探索行(共四次導賞團) 第一次導賞團(由前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馮永基教授及西貢地區組織「貢想」領團)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時間:10.30am至12pm 地點:西貢關帝及天后廟集合 第二、三、四次導賞團(由西貢地區組織「貢想」領團) 日期:2022年12月4日、12月11日、12月18日 時間:2.30pm至4pm 地點:西貢關帝及天后廟集合 西貢深灣養殖魚排導賞及延伸創作(西貢深灣養殖魚排、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協辦) 日期:2022年11月26日 時間:10.30am至12.30pm;2.30至4.30pm 地點:西貢黃石碼頭集合 關帝天后文化產品設計分享及植物守護神工作坊 日期:2022年11月26日 時間:11am至12.30pm 地點:西貢公立學校(普通道30號) 香薰創作工作坊(BeCandle協辦)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時間:2pm至3pm 地點:西貢萬年街102號地下 醜食美饌工作坊 日期:2022年11月27日 時間:3pm至5pm 地點:西貢「原井會」(大涌口55號) **備注:所有活動費用全免,但參加人士需提前報名,並繳交$200保證金,活動當天將以現金退還保證金。 詳情:http://bitly.ws/wMuz 銅鐘設計圖及西貢牛牛照片由馮教授提供。

中三對於莘莘學子是關鍵一年,舊制的會考、新制的選科,大家正被課業和隨堂測驗壓得喘不過氣時,就在科學堂中那張長長的木檯,有同學從長袖冷衫中伸出一條耳機線遞給鄰座:「畀你聽下,好正。」耳筒裏LMF強烈的節奏和句句直拳的歌詞完全沖擊了15歲的Triple G,讓他開始用押韻的歌詞、有旋律的RAP去和自己、這座城市和整個世界溝通。 從那時候開始,Triple G不斷在文字和音符之間尋找自己和其音樂的存在意義。一路走來累積了對樂壇的失望、市場喜好的不解,直至一年前撒野作風(Wildstyle Records)十週年演唱會,樂迷的反饋讓他重新找到自己的使命:「不需要理會其他環境因素,一個歌手就係要耷低頭做好自己的創作。」從2016年撒野作風《淺藍色的號角》,走到今天在試當真旗下音樂廠牌Demo Records推出全新單曲《岸》,有人說他賣「夢想、青春、回憶」,而他確信自己唱的是對音樂的倔強。 甚麼是Triple G? Triple G在中學時因LMF走上創作路,卻發現啟蒙老師的風格並不適合他,在尋覓更好表達的語言時遇上了台灣歌手蛋堡,發現很適合當時多愁善感愛強說愁的自己發揮:「較Jazzy的節奏,文字也詩意一點。」就這樣,便奠定了Triple G的音樂風格。 有樂迷曾這樣介紹他:「台灣聽蛋堡,香港聽Triple G。」即使那是自己欣賞的歌手,但難道不怕自己的作品充滿了別人的影子嗎?Triple G分享,歌詞創作必須要赤裸面對自己,再用音樂表達自己,所以必須認識自己:「多些思考和反省,日常生活的感悟夠深刻,出來的東西自然屬於自己。」編曲上,他會與樂手一起寫歌做歌,由0到1的砌出每一隻歌:「第二隻EP《小王子》慢慢發展和找到自己風格,而到最新的《岸》,無論是Band Sound或歌詞也完全屬於我的聲音。」 香港樂壇的惡性循環 在2016年,Triple G在撒野作風推出第一張專輯《淺藍色的夢》後,他選擇了閉關五年才推出第二張碟《小王子》,只因為他無法接受市場反應:「當時整張《淺藍色的夢》所收錄的歌曲太憂鬱,需要一隻較輕鬆的歌填補位置,《棉花糖》是我用最短時間寫好塞進播放列表的。」初出道的他便鑽進了死胡同,認為市場結果對其他用盡心力寫的歌很不公平,他認為自己捉摸不到這世界:「我可以再做3、4隻《棉花糖》,那麼一定能爬到比現在更高的位置,但我不想欺騙聽眾。」欺騙,是甚麼意思? 「其實(香港樂壇)係一個惡性循環。」Triple G認為創作者、MC或Rapper是一個領導角色,應不斷思考自己的作品能否為這片土地帶來好的訊息、是否能對得住聽眾,他一頓:「每一個創作者應該要有自己的使命感和抱負。」不能推出作品後推說那是樂迷的喜好,把責任從自己身上推得一乾二淨:「音樂不是說有多努力,這件事應該有門檻、有天份。」惡性循環在於已上神檯或當紅的人實力不足,餵養聽眾的音樂自然參差,也直接影響了樂迷的審美。同時,RAP只是Hip Hop的其中一種表達方法,並不直接等於Hip Hop,也讓Triple G不禁反問:「所以市場上流行的是否真Hip Hop?」 即使最近行外人看香港樂壇似有起色,但也會認同在這個地方做音樂絕對是一條辛苦路,而且會窮,尤其是小眾和獨立音樂,但Triple G告訴大家撒野作風證明了一切都是藉口:「我們不埋堆、與主流脫軌,只做自己認為好聽的音樂,也可以活到今時今日。」如果說「金錢」便是俗氣,那不如把它形容為「完成夢想的工具」,不少樂迷課金購買歌手的唱片和周邊商品,讓他們的夢想能多活一天,創作更多高質作品,Triple G坦言只要「夠硬頸」和有能力都可以做到,並喊話:「香港係可以做到,不要再妄自菲薄呀香港人!」 屬於香港的音樂 在整個產業以至市場都出現問題時,Triple G認為自己正在逆齡生長,尤其經歷了撒野作風的十週年演唱會後,更讓他肯定自己的目標:「我希望做能代表香港人的音樂,讓外國人聽到就知道屬於香港的音樂。」日本有屬於自己的搖滾風格,台灣有自己的民謠,香港呢?「香港音樂特色便是Multicultural(多元化)。」寫歌時,Triple G會把自己認為好的元素都參考放進歌中,而非把表面的造型、設計和音樂都「抄考」。 撒野作風十週年演唱會的成功,令Triple G認為自己完成階段性任務:「那天我邀請了家人到場,讓他們知道兒子到底在做甚麼。」到達了一個里程碑後,他再思考自己還可以為撒野作風做甚麼,所以他離開了並簽下Demo Records:「我想賺錢和帶更多主流的資源回去Wildstyle,還有我認同的音樂人。」自覺在舊公司中,無論是形象或曲風也比較貼近市場,既然有條件便由他勇闖出這一步:「既然覺得環境不合理,便要走到有話語權的位置,我要得到那個位。」所以,現在他對於市場考量的理解是製作樂迷需要的音樂,而非他們喜歡的歌,Triple G解說:「他們需要再Fine一點的作品,所以在錄音、樂器、歌詞和段落上,我覺得還要再完善自己。」 《岸》上與海中的人 加盟新公司Demo Records後,Triple G先後推出了《Giggle》和最新單曲《岸》,由從前抒發自己、到現在則是已過來人的身份來分享感受,樂迷能從歌詞中感受到他變得更有自信,還有他自覺背起的責任。 《岸》開始寫於今年年頭,創作期間遇上烏俄戰爭,讓他有感好像不論遠近的世界都只發生壞事,時間和地點改變,不改的是人類的醜陋,不過地域上的距離讓他有更多空間去思考:「因為很絕望,所以更要有希望。」歌詞中的他放棄跟隨所有守則,就如現實的他在大學一年級時便從社工課程退學,他隨口Freestyle唱道:「如果讀落去我做社工,個環境個社會都係咁…」那麼不如轉一個方式出發,拿起筆和麥克風陪伴大家,或許一首歌帶給人的感動和牽起的漣漪更大:「有些安慰還是在耳筒聽會更好。」 後記 對前路疑惑時,社會規範和教科書不是唯一的路,也不一定是正確的路 ,或許只是目前尚未有能力證明或指出那是錯誤。Triple G希望自己的音樂能為這座城市帶來希望,當大家需要他時,他便會在耳筒中出現,正所謂「條路自己揀,仆街唔好喊」,如果需要勇氣,不如打開播放器給自己4分43秒的空間聽一首Triple G的《岸》,再為自己作一個決定。 文:Hoiyan 攝:Mak

在香港這個城市穿梭時,把一幢幢的摩天大廈看在眼裏,它們是讓你喘不過氣的石屎森林,抑或是能引以為傲的東方之珠呢?建築好壞,並不是以造價來判斷。「建築設計應以人為本,由用家第一身出發去感受是否適合。」港、英註冊建築師和建築專欄作家許允恆解釋。說:他嚴選五幢香港之最摩天大廈,教我們如何欣賞屬於這座城市建築的美。 1. 滙豐總行大廈 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的滙豐總行大廈,1986年落成,由霍朗明(Norman Foster)建築師設計,造價52億,是當時全球「含金量」最高的單幢大廈。這幢47層大廈高180公尺、室內樓面面積達10萬平方尺。 大廈建築採用「衣架型結構」的新嘗試,內部採用無柱式樓板結構,所有支撐結構也建於大廈外部,例如外牆標誌性的三角形結構,就發揮了承載結構負荷的作用,這個設計大大增加室內建築空間。此外,大樓樓頂有一個40公尺高的中庭,頂端放著一組巨大的鏡子,通過一個明亮的凹坑將陽光反射下來,穿過中庭直達公共廣場。這種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採光,有助於節約能源。 2. 中銀大廈 中銀大廈位於金鐘花園道1號,1989年啟用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樓高70層,加頂上兩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中銀大廈由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操刀,大廈建築特點,是由四個不同高度結晶體般的三角柱身組成,呈多面稜形,此設計讓大廈減少使用30%的鋼根和20萬的燒焊費用,最終在沒有超出11億元預算下完成。 3. 花園道三號 花園道三號(前稱花旗銀行大廈),1992年建成,由建築師嚴迅奇設計。大廈與中銀大廈一同坐落於花園道,由於建成年份較晚,位置亦於中銀大廈之後,故大部分海景被遮擋,所以嚴迅奇把大廈設計為縱橫東西兩翼,東翼設計成弧型,西翼則為梯型,主要望向香港公園,同時保留部分海景。 4. 北京道1號 北京道1號由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外型猶如一艘航行中的帆船,獲得2003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建築大獎。另外,大廈設計加入環保元素,頂部安裝太陽能發電板,為全港第一幢安裝太陽能發電板的商廈。雖然外型吸晴,但大廈在圖積上又長又窄的內部設計並無優勢,幸好建築師成功把其缺點轉化成優點,把部分樓層租用為餐廳用途,絕大部分座位都能欣賞到維港的絕美景色。 5. 環球貿易廣場 位於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號的環球貿易廣場由KPF建築事務所任設計建築師,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任項目建築師,大廈樓高118層,是全港唯一超過100層的建築物,全球高度排名13。為了天然採光達至環境保護,天際100觀景台為全球首座採用雙層玻璃幕牆建造;而大廈到達最頂層的升降機並不需轉搭,是直接由地面直接爬升約475米至118層,為全港最長移動行程的升降機。 香港很多建築物也出於名師之手,只不過建築美學和巧思並不容易參透,此時我們需要的是一盞明燈--建築師許允恆曾參與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圓方、APM、I-Square等)、北京、倫敦、南非、聖彼得堡等地的建設項目,先後出版8本有關建築的著作,而他將會在11月17日起一連5個星期四以「港築‧賞析」為主題開課,分別會以香港作背景講解「摩天大廈」、「商業建築」、「大型公共交通建築」、「歷史活化建築」及「體育建築和學校建築」。最後一課12月18日為導賞課,結集多5堂的知識與建築師許允恆一起走出課室,實地考察香港的建築。 【開方講堂】港築‧賞析 課堂 日期:11月17日、11月24日、12月1日、12月8日、12月15日 時間:7.30pm至9.39pm 地點:英皇道75-83號聯合出版大廈25樓 備註:如有需要可以安排Zoom上課 詳情:http://bitly.ws/wChQ 【開方講堂】港築‧賞析 導賞課 日期:12月18日 時間:2pm至4pm 集合地點:中環皇后像廣場女王銅像 參觀地點:香港中環、金鐘的建築考察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可能你會話,行出彌敦道馬路,乜車都有得你見,點解有班人會咁鍾意晨咁早天未光就起身,去到山旮旯地方影車? 今次Kayan親身體驗SMD發燒友Ronne影車的一天,有「早起敏感症」嘅Kayan經過爬高又趴地一個清早,對呢件事又有無新嘅睇法? 自從Kayan @yipyn 成為了電單車車主後,一直都好想為自己同愛驅留倩影。今次 #盡行式 班子帶佢圓夢! Follow 主持Kayan: https://www.instagram.com/yipyn/ #盡影速度與激情 ——————– 盡行式 — 誰說太陽底下無新事?香港到處都有新奇事!生活要「盡」情,ACOO主持人同你去「盡」睇。坐言起行,忠於自己做自己。 免費訂閱ACOO,獲取最新資訊:http://bit.ly/subscribe_ACOO  

嚟到日本大阪,不得不提黑門市場,同埋香港人最愛嘅日本便利店啦! 今次HAPPY會挑戰用$100港幣食盡呢兩個地方,原來日本便利店有海鮮食🤭?黑門市場$20 就食到令人驚艷嘅刺身😍? \\ 盡做 · HAPPY星期二 · 約定你 // 生活需要盡一點,一齊以最盡方式發掘香港另一面,挑戰極限、直視恐懼,重拾青春熱血! 日本特備節目 一連四個星期六! EP1 食盡大阪:https://youtu.be/SJsFbayELsM EP2 玩盡大阪:https://youtu.be/OYDtFvpYrp8 EP3 USJ攻略: https://youtu.be/rJ3je-4qyCM

早已成為票房保證的 Marvel 超級英雄電影,如今再拍多少部續集都不會是什麼新聞,甚至出現一些反效果。近年電影、電視劇兩邊不斷推出「第四階段」新作,惟一直勝在數量,質素與特色欠奉,難以重返過去巔峰之餘,同系作品已經多得讓人感到疲倦。然而,跟《奇異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和《雷神奇俠 4:愛與雷霆》這些標準的 Marvel 式「續集」截然不同,隨著《黑豹》男主角 Chadwick Boseman 兩年前罹癌逝世,當時已有影迷質問,是否真有再拍續集的必要?而且又可以交出一部怎樣的作品?劇組最終不考慮易角,也放棄了讓 Chadwick Boseman 象徵性健在,卻選擇了一個較「後設」的處理手法,就以演員/故事主角不敵病魔,抱憾而終,作為另起新章的開場白。再厲害的超級英雄,再先進而精良的未來科技,到頭來仍然無法扭轉凡人的生老病死,在這樣獨特的悲劇氛圍之下,續作《黑豹 2:瓦干達萬歲》注定會是一部無比沉重、艱難而且任重道遠的作品。 電影需要同時處理三個任務:這是一部替所有影迷哀悼前作主演者的紀念電影。這是一部面對真正主角的永久缺席,由眾多配角與新角色繼承遺志的續篇故事。同時,這是一部必須摒除鬆散兒戲荒腔走板,再次回到戰爭、種族與仇恨這些嚴肅議題的 Marvel 超級英雄電影。 個人認為,於《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過後,所謂 Marvel 英雄宇宙已逐漸淪為非常劣質的科幻電影生產器,從那些華麗而枯燥的視覺效果,為賦新詞(續集)強說愁的無聊危機、角色衝突,都足以展現整個系列的墮落。但 Chadwick Boseman 的猝然離開,至少為《黑豹》續集帶來一場無法逆轉,而且戲裡戲外都難以一笑置之的衝擊。電影有著許多先天缺陷,譬如配角演員略為缺乏獨挑大樑的魅力,為連結眾多舊角色而另起新章,將劇情主軸轉移至瓦干達與瑪雅文明水底王國的處理也很生硬,但總算擺脫了奇異博士和雷神奇俠那些盲目追求繽紛奪目的超銀河、跨時空歷險旅程,也不再沉迷於複印電影彩蛋與多元宇宙噱頭,沒採用任何電腦特技讓已故演員死而復生,卻認真描繪了瓦干達國王鐵查拉駕崩之後身邊人事的變異,尤其是失去他們的守護神、精神支柱,超級英雄的形象和理念一再被動搖,斷弦再續的後傳故事,便以一眾角色的軟弱與堅強、善良與瘋狂、恐懼與團結,重新回答一部斥資數億的全球賣座科幻片,應該承載多少具有價值的內容。 無疑《黑豹 2:瓦干達萬歲》是一部難度偏高,但最終並非十分出色的續集,特別是前作《黑豹》於回應種族議題、反戰等方面引起了極大迴響,續集始終無法與之媲美,不過,明顯看到導演、劇本以至一眾演員,都費盡心思設法回應觀眾的失落與期待,回應演員/故事主角的離世,以及回應留下來那些角色的未來路向。 Wakanda Forever(瓦干達萬歲)不但從故事裡的民族口號變成電影標題,更延伸為一股已然破落的意志、身份覺悟。然而,它不再是前作那種全然激昂的吶喊,而是帶著更多的無助、迷惘和陰暗 —— 幾年前,大概每個 Marvel 影迷都總會模仿一下《黑豹》裡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的經典動作,如今確實很少人會一臉興奮這樣做了,它很酷,但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個帶著哀傷的致敬手勢。它讓我想起一些歷歷在目的悲絕呼喊,類似的聲音,直到打出片尾字幕之後仍一直在我腦海迴盪。

除咗「說好香港故事」之外,「重返國際舞台」最近都榮登特區政府「大外宣」策略嘅關鍵旋律首位,同時有啲有識之士就一嘢道破「沒有離開,哪有重返?」想講嘅係就算喺近乎嚴於全球嘅鎖國式防疫政策之下,香港喺部分領域仍然活於國際舞台,從未間斷,就以文化藝術界為例,西九文化區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花咗超過3年時間籌備嘅「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就係呢位藝術大師喺出生地日本以外亞洲地區規模最大嘅回顧展,展出超過200件涵蓋繪畫、素描、雕塑、裝置,以及檔案資料嘅展品,除咗草間唔同人生階段嘅作品,佢本尊仲特別為今次香港展覽帶嚟三組全新創作,令到城內城外唔少人都雀躍期待。 現年93歲嘅草間係當代藝術史上影響甚為深遠嘅亞洲創作人,就算唔係文化藝術愛好者,佢有兩項簽名式嘅創作元素,大家都好可能喺唔同地方見過—南瓜同波點;喺全球普及嘅搶眼視覺背後,草間嘅人生同創作歷程都極為豐富:早喺1960年代,當時佢以亞洲女性創作人身分走到去被譽為前衛藝術殿堂嘅紐約,落得惡名然後重返日本,但都同樣不獲重視,同時仲要一直同自身嘅精神疾患搏鬥,一步一腳印咁發展出別樹一幟嘅藝術語言,最終成為藝壇巨人。 草間係一位非常多產嘅創作人,基於佢嘅地位同知名度,世界各地好多藝術機構都先後做過佢嘅展覽,例如喺2019年,上海都「搶先」一步做咗,因此單以展品嚟講,觀眾可能已經見過其中唔少,但係值得一提嘅係,觀眾去睇展覽,「有咩睇」係一回事,策展人點樣呈現啲作品,「點樣睇」又係另一回事。 M+今次嘅「草間彌生:一九四五至今」回顧展,相比起其他純粹以線性敘事為主嘅展覽,策展團隊喺草間人生長河之上再抽取咗幾個圍繞住佢一生人嘅重大命題定為展區,包括「死亡」同「生命的力量」等等,提供多咗一種時間順序以外嘅切入方法;同時,唔同主題之間嘅關係亦唔係單一地一路「進化」,引用M+總策展人鄭道鍊嘅話語,草間喺創作路途經歷住種種嘅轉變,階段前後會有唔同程度嘅沉澱、再檢視,然後更新,係喺來來回回中繼續前行。 展覽聽日正式開幕,不論係純粹想著晒成身波點入場打卡、抑或係好好奇呢位藝壇巨人嘅傳奇一生,以至係銳意了解更多策展人點樣用作品去「說好藝術家故事」,觀眾都請早啲買飛入場,預番足夠時間品嘗細味。

五年前,一家廣告公司的殞落,造就了香港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IG@jason_tommy)的誕生,雖然今天的他長了些肥肉、又束了鬍子,但目標卻如同當年清秀的小伙子一樣不曾改變:「用畫征服世界,每個地方也留下自己的汗毛。」以Doodle為創作風格,加入複雜的主題元素,配以他喜歡的黑白色來作畫說故事,也會為了商業作品而讓步加上繽紛色彩,難道改變不了世界就只能妥協?JasonTommy靜默了一秒,再說:「要知道做這麼多商業案子是為了甚麼。」果然,最重要的還是初衷啊!你還記得嗎? 走進商業世界的妥協 每一個插畫家打定主意全職創作,即代表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過上刻苦的日子,無了期的等待伯樂出現,之後仍有千百個考驗和現實打擊靜候着。JasonTommy分享,他的第一個商案是在市集擺攤時遇上媒體公司邀請合作,坦言當時生疏的自己十分緊張:「有壓力,而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同於自由創作,他指商業合作有時間限制,亦沒有大把時間讓藝術家慢慢修改或微調。此外,JasonTommy認為,在商業合作中建立個人風格亦十分重要,否則和客戶討論時只能盡量配合對方要求。 香港文創界中,JasonTommy接到的商案和合作案數量算得上很不錯,他笑言可能是自己好相處,同時從前在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亦有幫助,不過對於創作來說則是有好有壞:「可能會失去某部份的執着。」色彩正是最好的例子,JasonTommy認為黑白是最基本的色彩,同時已能表達到最仔細的內容,初時他對客戶的上色要求並不理解,亦不斷勸說對方:「最後也是失敗,而且客戶也不無道理,因為從作品的點擊率去看,的確是有顏色的作品更好。」最後,他自己也受到影響,偶爾也會為非商業作品局部上色:「全部上色就好像無法呼吸,始終畫畫也需要抖氣的空間。」 一個人的成功 VS 交流的快樂 有人說,藝術家都是孤獨的。不過,JasonTommy卻是一個例外,他開玩笑道:「我好怕要自己孭飛(承擔責任)。」第一次接到畫酒吧閘的邀請,也是他至今最滿意的作品,當時他向客戶提議多找幾位藝術家一起「Jam」:「一個人做好孤獨,畫得多漂亮也好,和別人分享也是純粹自己的作品。」有些人追求個人的成功,而Jason Tommy則更享受創作時彼此交流的樂趣,正如在訪問當天他為一間本港知名人才顧問公司KOS會議室塗鴉,作品以充滿樂趣的求職過程作為主題,而JasonTommy亦有帶同朋友Billy(IG@artlab852)為畫作噴色。 不過,這樣的合作不會擔心自己的風格會被影響嗎?JasonTommy說:「我的畫是Doddle(密鋪塗鴉),某程度亦可當作是禪繞畫。」創作時會分開一格格的處理,所以即使有不同藝術家參與,整體來說仍然是屬於「JasonTommy」的作品。 +;![].迷失在.* 這場﹍×°商業藝術遊戲°°°×.﹏\ 「在香港,藝術大多轉化作一場商業遊戲。」JasonTommy在2013年於IG的帖文寫道,九年後已完全踏進商業藝術圈子裏的他,想法依然沒有改變,他說:「香港是一個很尊重藝術的地方嗎?人才有很多,但有沒有被尊重?」不管是奧運劍擊金牌運動員張家朗,抑或是國際數碼藝術比賽冠軍的插畫家Mankee,也是因為「結果論」才獲得曝光和應有的掌聲,JasonTommy坦言是香港人對體育、文創的認受程度不夠深:「始終香港是一個商業行頭的地方,藝術真的不能做一輩子。」 對比初入行時,JasonTommy認為目前香港的文創市場雖然百花齊放,但實際卻是處於萎縮狀態:「在市集賣水晶並不是文創、其他創作又是否原創?」文創應是藝術家以創作和原創去交流和互相認識,然而他覺得很多人用市集改變了文創應有的定義。身在其中,每個人也應有責任去嘗試改變它,JasonTommy為了商業而選擇妥協了部份的自己,只是為了獲得更多資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支持自己同行。」他希望未來能和朋友一起成立一個機構,保障插畫家的權益和福利:「可以令整個制度和玩法變得更好。」 隨遇而安的征服世界 JasonTommy的全職插畫家生涯已經第五年,即使是喜愛的事,不斷重覆發生也難免不「滑牙」。為了保住團火,他會參加比賽來進行探索,證明自己的同時也避免自視過高:「可能在舒適圈內感覺很成功,但外面世界很大,老師傅、厲害的人有很多,也希望找回讓自己繼續畫下去的感覺。」 他確信自己不會一輩子畫畫,他想過學紋身、甚至是棟篤笑,不斷尋找更多創作的可能性去重新演繹自己的作品和想法。「Go with the Flow」是JasonTommy的人生哲學,有着目標卻不會強行達到,已在香港、台灣及韓國留下墨水的他,來年目標是進攻歐洲,以創作來征服世界。 後記:插畫家JasonTommy小塗蛙的二三事 JasonTommy小時候叫Tommy,後來因為動畫《湯姆歷險記》的主角Tommy是一個書呆子,就改名為Jason。不久以後,他發現名字太「公廁」,便決定把兩個名字併起來用,他滿意道:「有少少法國的詩意,又有少少藝術家的脾氣。」因為名字不錯聽,便一直用至現在。 中文名字「小塗蛙」則是人在江湖必先入鄉隨俗,他解釋以前在台灣工作,需要一個中文藝名代表自己:「畫畫在台灣叫『塗一些東西』,而我的頭像是青蛙,結合兩者便是小塗蛙,好似比較Kawaii。」 文:Hoiyan 攝:Hoiyan|酒吧閘照片為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