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 懷疑一切才能追求真理
笛卡兒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你一定聽過,他被稱為現代哲學之父,開創了歐陸理性主義的思潮。除了是哲學家,他還是一名數學家和科學家,例如發明了數學的XY軸座標,創立了解析幾何,為後來的微積分奠定基礎;在科學上,他提出了機械論自然觀,並對光學及物理學等產生深遠影響。但他最為重要的貢獻,其實是他對追尋真理的精神,激發了後來無數哲學家、數學家、科學家對求真的追求。 還記得中學數學的證明題,要應用各種公式和定理,一步步證明結論是否成立。笛卡兒自小對數學著迷,但同時認為所有學問的基礎都是哲學,所以他提倡以數學的方法進行哲學思考,像證明題一樣,以理性和邏輯達到真理。他認為應先建立一個絕對確定的基礎,才能從這個真理之上發展其他知識,重建人類的知識體系。 要找到這個絕對確定的基礎,笛卡兒採用了非常嚴謹的方式:懷疑一切。他認為感官經驗信不過,眼見未為真,譬如光的折射有時會形成錯覺;我們的知覺來自夢還是現實,也很難區分;甚至連1+1=2 他也認為需要懷疑,因為他假設有一個全能的惡魔蒙騙我們,使得數學定理也是錯的。如此滴水不漏的將所有事都徹底懷疑過後,還有甚麼是無可置疑的真理呢?於是笛卡兒提出「我思故我在」,意思是,唯一能確定的,是那個正在懷疑的自己的存在。我們無法懷疑正在「懷疑」的自己,所以只要你在思考,那就證明了你必然存在。 笛卡兒17世紀在法國出生,後來移居到言論相對自由的荷蘭,出版了《沉思錄》、《方法論》等重要著作。當時笛卡兒身處的歐洲,宗教影響力極大,教會就是知識的權威。笛卡兒提出「普遍懷疑」的主張,運用理性來追尋真理,某程度上挑戰著傳統的觀念。因此在笛卡兒死後,他的著作一度被法國政府列為禁書。笛卡兒的墓誌銘是這樣寫的:「笛卡兒,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後來歐洲啟蒙時期的思想家,不少都受到笛卡兒推崇理性、質疑權威的思維影響。 「若你要成為追尋真理的人,就必須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盡可能地懷疑一切。」甚麼都懷疑一番,並不是否定一切,而是以此為方法去探索真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未必就是真理;若沒有懷疑一切的心態,可能就會盲目地服從了不合理的規則,相信了不正確的事。抱持打爛沙盤問到篤的懷疑,有著將一切既有信念推倒重建的勇氣,保持思考,親自找到說服得到自己的真理,才能清醒地活著。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Po @p12_o2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笛卡兒 #沉思錄 #方法論 #我思故我在 #哲學
【沉浸式劇場新體驗】《螞蟻上樹》:當茶樓變成舞台,觀眾變成座上客
衣香鬢影的舞池、耳邊響起的懷舊金曲、旋轉搖曳的舞步⋯⋯這幅屬於八、九十年代的浪漫光景,名為「茶舞」。當我們以為這種風靡一時的文化已成絕響,在石硤尾的彩龍大酒樓,它卻依然每日上演,將那個年代的浪漫與熱鬧,原汁原味地帶到我們眼前。 而現在,這個充滿故事的場景,更即將變為一齣戲的舞台。 一島劇場的體驗劇場《螞蟻上樹》,將劇場體驗搬進真實的酒樓。你不再是觀眾,而是一位座上客。一邊嘆茶食包,一邊近距離窺看三位「落難蟻民」的故事:一位不時抽筋的茶客、一位推銷員、一位看似永遠睡不醒的企堂⋯⋯他們在一餐茶的時間裡,為了「有啖安樂茶飯」,上演著一幕幕既荒誕又現實的攻防戰。 當劇情與現實交錯,你將會發現,每個在城市中掙扎求存的我們,或許都是那努力向上爬的「螞蟻」。 體驗劇場《螞蟻上樹》|一島劇場 編劇:潘惠森 策劃/導演/劇場美學:張凱婷 策劃/監製:林學賢 📅 日期及時間: [搵食社畜組] 主演:陳熙鏞、張焱#、郭爾君 22/11 (六) 11:45 AM & 3:15 PM 23/11 (日) 3:15 PM [紙醉金迷組] 主演:陳熙鏞、張至煒、蘇欣婷 23/11 (日) 11:45 AM # 蒙香港話劇團允准參與製作 📍 地點: 彩龍大酒樓 (石硤尾) 票價: $480|$380 門票已包括彩龍點心嘆茶套餐、加一服務費、茶芥及「馬照跑舞照跳」茶舞體驗。 購票連結: https://www.art-mate.net/doc/88394 *粵語演出,演出長約90分鐘,含不雅用語。 *演出場地位於酒樓二樓,需上落樓梯。 @theisletheatre @becca_chill @isaacplayground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AI晶片霸主】帶領NVIDIA成為AI晶片霸主 黃仁勳成功靠苦難磨練 不認輸但不怕輸
全球投資者都在關注NVIDIA,其創辦人黃仁勳被媒體譽為「AI 教父」,帶領NVIDIA成為現今 AI 晶片市場的龍頭,OpenAI 等多個人工智慧模型訓練都依賴它的GPU。NVIDIA目前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但過去曾瀕臨破產邊緣。黃仁勳憑著他的遠見與信念,令NVIDIA死裏逃生,走到今天的巔峰。 在台灣出生的黃仁勳,九歲便被父母送到美國讀寄宿學校,大學畢業後在頂尖的工程公司任職工程師。在90年代,他敏銳地察覺到圖像處理晶片的巨大潛力,於是放棄高薪厚職,與兩位合夥人創立 NVIDIA。「如果你無法忍受失敗,那你就永遠不會實驗;不嘗試實驗,你就永遠不會創新。」Trial and error,就是他的成功方式。當時 NVIDIA推出的頭兩款產品都慘遭失敗,公司瀕臨破產邊緣,需要大幅裁員,營運資金只夠支撐九個月。他把資金孤注一擲,研發RIVA128顯示卡。一般晶片研發需要兩年時間,進行多次的實體測試以修正錯誤,才送去量產。但黃仁勳兵行險著,用了三個月的營運資金,向一間小型公司買了模擬測試機,只做了一次實體測試就送去量產。結果黃仁勳贏了,RIVA128顯示卡一戰成名,令NVIDIA起死回生。敢試,因為他不怕輸,「我並不怕輸,輸對我而言不代表任何意義。如果你不嘗試,那你就沒辦法學習。所以失敗對我而言,從來就不算甚麼。 」 黃仁勳說,他想成為創造市場的人,而不是搶佔市場份額的人。市場瞬息萬變,競爭激烈,NVIDIA的突圍之道,不是爭第一,而是創造全新的領域。黃仁勳說,他只瞄準所謂「零億美元市場」,即是尚未開發、未有客戶、未有競爭者的領域。早在2006年,黃仁勳就大膽投資CUDA加速運算技術,當時還未有使用GPU進行AI計算的市場,投資者都不看好他這項投資,但他看到了這個技術的巨大潛力,堅持押注,才令NVIDIA今天佔據 AI 晶片領域的龍頭地位。 黃仁勳說成功靠韌性,希望年輕人能經歷多點苦難,「成功不是來自於智慧,而是來自於性格,而性格是經歷苦難塑造出來的。」他不輕易認輸,即使生存機會渺茫,他也會想盡辦法捱過難關;但他也不怕輸,因為只有不保證成功的實驗,才能創新。他在一場畢業典禮,就向年輕人寄語:「我希望你相信一些東西,一些非傳統的東西,一些未經探索的東西,然後全情投入去實現它。你可能會找到你的GPU,你可能會找到你的NVIDIA。」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PO @p12_o2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黃仁勳 #NVIDIA
【香港角落|走進戰爭的痕跡】黃泥涌峽的二戰軍事遺址與香港保衛戰記憶
對許多行山客來說,可能都已走過港島不同山脈多次,也許亦注意到路邊有些陳舊的混凝土建築,半掩在草叢裡,牆上佈滿裂痕和坑洞。如果有人告訴你,那些你以為是「廢墟」的地方,八十多年前曾經是一座座戰鬥堡壘;那些「石屎牆」上面的每一個坑洞,都是一顆子彈或一片炮彈碎片;那些你隨手拍照的「打卡位」,曾經有一群年輕人,為了保護香港而拼命,甚至在裡面用六秒鐘的反應時間,努力拯救隊友的命——你還會只是路過嗎? 在研究香港戰役多年的學者蔡耀倫(Rusty)帶領之下,讓我們一同踏上二次大戰的戰場所在地——黃泥涌峽的戰爭歷史遺跡。 |山徑上的戰爭遺跡 1941年12月8日,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並進攻香港。為期18天的香港保衛戰中,來自英國、加拿大、印度的部隊,連同本地徵召的香港義勇防衛軍團,在黃泥涌峽與日軍展開激戰。而黃泥涌峽徑內有多個二戰時的軍事遺跡,大部分更是「二級歷史建築」。 從陽明山莊附近的黃泥涌峽徑入口出發,停車場附近有一幢矮小平房,被灌木所遮蔽。這裏原來是彈藥庫,牆上有著大小不一的槍彈痕跡。Rusty解釋,細小一點的,是手榴彈碎片所造成的;較大的飛散痕跡,便是被砲彈轟炸的證據。在生鏽的鐵門下,還可以隱約看到建築物內仍有破舊的玻璃瓶。Rusty推斷,這些玻璃瓶是昔日士兵使用的麻醉劑。 再往上走,便會到達高射炮遺址。這裏曾配備兩門3.7吋口徑高射炮,而附近的斷壁殘垣則原為彈藥櫃。不遠處亦有士兵的住房,可見是砲兵的重地。Rusty又說,有趣的是,因為1930年代香港已經有青洲英坭廠,所以不少軍事設施,甚至水缸、鐵絲網真都會使用了鋼筋水泥,從而亦透露出1930年代香港工業發展。 |一號機槍堡的故事 沿黃泥涌峽繼續走,便會抵達一號及二號機槍堡。兩個機槍堡外牆上密密麻麻鑲嵌著的大小石頭,以混淆敵軍,讓這座軍事建築在當年能夠融入周圍的山林環境。機槍堡設有一座圓柱形的瞭望鏡槽(Observation Shaft),讓堡內的士兵隨時觀察了解敵軍情況,但壞處是敵軍可以隨時在此攻擊堡內的士兵。 Rusty分享,在1941年12月19日,日軍與守軍在渣甸山及小馬山激戰。當時有香港義勇防衛軍第三連的洪棨釗與菲爾德在一號機槍堡負責觀察,一聽見外面有日軍經過,便馬上通知大家躲避至磚牆後,並立刻叫其他機槍堡的士兵支援。「但日軍手榴彈6秒就會爆,所以佢哋就係用一個咁嘅默契,拯救入面所有士兵。」現在透過洞口看進去機槍堡內,仍可看到不少手榴彈爆炸過的痕跡。 |當和平成為理所當然 八十多年過去了,黃泥涌峽的樹長高了,戰壕被枯枝落葉堆滿了。那些機槍堡、小屋、被砲轟過的痕跡,也安靜地在山頭存在著——像是這座城市的某種記憶,不張揚,也不消失。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八十週年,活現香港 @walk.in.hong.kong 特別推出「香港二戰導賞三部曲」,分別聚焦尖沙嘴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子、黃泥涌峽抗日史蹟,以及東江縱隊港九大隊與沙頭角禁區的故事,帶領大家從不同角度,更仔細了解二戰及香港的過去。 這些歷史遺跡一直都在,等待著想要認識香港更多的你,前來閱讀它的故事。 採訪:Heidi @heidi.is.strong 設計:PO @p12_o28 ——————— 香港角落:直覺記錄香港,鏡頭攝下角落。 In ACOO, you can find #ACOOHKCorner.
【不只是音樂節】卅間音樂節CT Music Fest Vol.3:一場由本地音樂人親手築起的夢
這是一場由香港本土音樂人親手編織的夢。從最初只能容納300人的天星小輪,到去年在中環心臟地帶的巨型俱樂部,再到今年,他們將夢想的版圖擴展至長洲西園一片廣達50萬尺的私人營地。卅間音樂節(CT Music Fest)的第三年,不僅是一場三日兩夜的露營音樂藝術節,更是一次關於野心、社群與熱情的宣言。 這場盛事的背後,是創辦人Joe Lung。經營著已上軌道的Live House,是什麼讓他覺得「不夠」,決心要將音樂帶到更廣闊的戶外? |一顆「永遠飢餓」的創作心 「作為創作者的原始動力,就是always hunger,永遠都在追求更好。」Joe Lung這樣解釋卅間音樂節的起點。Live House的牆壁雖然能凝聚能量,卻也限制了想像。他渴望一個更大的平台,不僅能容納數以千計的觀眾,更能引入海外的音樂與藝術家,讓香港的創作能量與世界碰撞,激發出更高的水準。 這份「飢餓感」也體現在對多元性的追求上。戶外音樂節打破了單一場景的限制,讓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得以並存,同時融合了藝術展覽、手作市集等文化體驗。「我們想創造一個獨特的經驗,」Joe說,「一個讓音樂、藝術與社群真正共融的空間。」 |一場源自壯麗山脈的夢 許多人將卅間音樂節的願景,比作打造「香港版的Fuji Rock」。這個夢,源於Joe Lung一次親身的震撼體驗。他回憶起第一次踏足Fuji Rock的感受,那不只是音樂,更是人群的熱情與自然的壯麗。「在壯麗的山脈和綠樹環繞中聽音樂,那種感覺讓音樂變得更加生動,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 現場數萬觀眾的熱情共鳴,跨越風格界限的音樂陣容,以及人與人之間自然而然建立的聯繫,讓他心中燃起一個堅定的念頭:香港也必須要有屬於本地音樂人的音樂節。這份感動,成為卅間音樂節最核心的靈魂——將音樂從封閉的場館中解放出來,讓它回歸自然。 |當音樂回歸自然 「大自然」這個元素,究竟能帶來什麼是Live House無法給予的?Joe認為,答案是身心靈的徹底放鬆與一種無可比擬的自由感。 「在大自然中,你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氣,聽到自然的聲音,視覺與聽覺結合創造出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他形容道。壯麗的自然景觀本身就是最強大的背景,日出日落、漫天星宿,都成為音樂節獨一無二的佈景。更重要的是,開放的空間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鼓勵交流與互動,讓短暫相遇的陌生人,也能建立起深刻的社區聯繫。 |不只是一場表演,而是一個「藝術家族」的誕生 這份對「連結」的執著,也反映在今年的表演名單上:「一部份是合作過或現場看過,覺得十分精彩的單位;另一部份則是透過朋友推薦或網路發掘,我主動聯絡的海外單位。」今年的演出陣容強勁,除了邀請到本地薑野佬參演,亦有樂手來自法國、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地,體現了音樂節的國際視野與多元性。他強調,這些音樂人的水準絕不亞於國際知名藝人,只是缺少一個被大眾認識的機會,而卅間音樂節正是要成為那個舞台。 說到底,他盼望參與者在11月的長洲西園感受到什麼?Joe描繪了一幅動人的畫面:「除了精彩的音樂、藝術展覽、獨立電影和工作坊,最不一般的元素,將會是一種猶如家人般深厚的藝術社群連結。」他看到的,不只是一場週末狂歡,而是一個跨界別的藝術家們能深入交流、互相幫助的場景。「在這裡,或許就能成就未來更宏大的藝術創作與計劃。」 【卅間音樂節 CT Music Fest Vol.3】 日期 Date: 2025年11月21至23日 (FRI - SUN) 時間 Time: 三日兩夜 (3D2N) 地點 Venue: 長洲西園 Saiyuen, Cheung Chau 門票及詳情 Tickets & Info:https://bit.ly/3LcxMCt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11月ACOOPick】秋意藝文盛放:設計、文學、音樂、劇場一次看盡
秋意漸濃的十一月,多個重量級藝術節接連登場。從踏進PMQ感受設計的溫度、到嘉道理農場與植物互動、再到西九聆聽爵士樂的跳躍,讓我們以藝文為這個秋末增添一抹暖意。 #大自然 【意.象——香港原生植物的多元描繪】 一片葉子可以是精密的科學圖譜,也可以是寫意的水墨丹青?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駐園藝術家計劃」帶來了一場獨特的藝術對話。兩位藝術家李敏貞和楊偉江分別以植物科學繪圖與傳統中國畫的手法,細緻描繪七種香港原生植物的形態。從極危的二色石豆蘭到鮮艷的紫紋兜蘭,從巍峨的木蓮到纖細的穿心藤,每一筆勾勒都是對大自然的禮讚。期間限定活動包括植物科學繪圖水彩工作坊及花鳥工筆畫工作坊,讓你親身體驗以藝術描繪自然之美。 日期:即日至12月31日 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藝舍 附註:工作坊建議提前預約。 #設計節 【deTour 2025設計節:探索「想望之器」】 香港年度設計盛事deTour設計節將於11月28日至12月7日在PMQ元創方舉行。本屆以「想望之器」為主題,探討設計如何承載並回應人類對「比當下更好」的永恆渴望。 展覽匯聚來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設計團隊,呈獻17件作品。同場另設有超過40場工作坊、12場設計對話、表演及讀書會,及逾80場導賞團,更特設「deTour Kids」親子活動。 展覽資訊: 日期:2025年11月28日至12月7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PMQ元創方(中環鴨巴甸街35號) 免費入場 #展覽 【張愛玲的淺水灣:愛情、動盪與脆弱的美】 如果建築也有靈魂,那淺水灣酒店便是張愛玲筆下最動人的場景。在這裡,《傾城之戀》裡的愛情故事在戰火蔓延時綻放,優雅與動盪在一個時代中交織。 適逢張愛玲逝世30週年,淺水灣影灣園特別呈獻這場深具意義的文學展覽。展覽首次展出多件珍貴文物,包括1926年的酒店菜單、歷史照片,以及首度公開的張愛玲手稿和信件複製品。觀眾可透過這些歷史印記,走進張愛玲筆下的光影世界。從她求學時期常訪的華麗場景,到成為《傾城之戀》的經典背景,每一處細節都訴說著一段關於愛情、文學與命運的故事。 日期:即日至2026年3月1日 時間:下午12時至晚上7時 地點:香港淺水灣道109號影灣園購物中心203B 【時代留聲:樂壇聲影經典重現攝影展】 還記得張國榮眼神中的憂鬱光芒,梅艷芳舞台上的璀璨風采,還有四大天王青澀到巔峰的進化史嗎?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聯同百年音響品牌B&O及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HKIPP)為你重現一段跨越80至2000年代的光影迴廊。五位攝影大師——辜滄石、黃永熹、張文華、黃喜勝及劉信行,以珍貴菲林影像重塑香港樂壇的黃金歲月。展覽不僅展出罕見的唱片封面原稿和珍貴孤本,更設有「聲畫同步」專區,讓你戴上B&O耳機,同步感受視覺與聽覺的時光交織。難得的是,展覽還結合了新生代設計師的創意,以當代視角重新演繹這些經典時刻。 日期:即日至11月12日 時間:每日上午9時至晚上7時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Experience Centre C002室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 香港迄今規模最大的古埃及珍藏展覽即將登場!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聯合主辦,250件珍貴文物將首次來港展出。展品橫跨近4,000年歷史,包括法老巨型雕像、圖坦卡門時期文物、薩卡拉最新考古發現等,當中不少更是首次在埃及境外展出。展廳內外設置多個多媒體裝置,讓觀眾近距離感受考古發現的震撼時刻。 展覽資訊: 日期:2025年11月20日至2026年8月31日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9 #藝術節 【臨界藝術節2025】 當黎明與深夜交界,當思維與創意碰撞,一場跨越界限的藝術盛宴正等待你的參與。 由流白之間主辦的臨界藝術節,集結27個本地及海外創作單位,聯同大埔兩個藝術家工作室,為你帶來橫跨戲劇、舞蹈、多媒體及音樂的34場演出和7場工作坊。從《無懼の逃太郎》的劇場實驗,到《少女游離》的舞蹈探索;從印尼面具宮廷舞工作坊的東方神秘,到意大利即興喜劇的西方歡快,每個節目都是一次突破視野的嶄新體驗。這場為期四天的藝術饗宴,將帶領觀眾走出舒適圈,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 日期:2025年11月27日至30日 網上購票:www.art-mate.net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25:就算天空再深】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今年以「Walk Through Walls 就算天空再深」為題,探索藝術與科技如何促進集體療癒。策展人鄺霏飛精選多件國際作品,包括柳世美運用情感AI聆聽移民故事的《SENTIMENTVOICE》、多明尼克‧陳分析個人情感的《Pickles》、林妙玲展現香港情感地景的《Erased Murmurs》、周一枕以Game Boy探討照護議題的《奶奶》,以及馬迪‧博爾德帶來森林療癒力量的《Digital Forest》。 展覽同場加映「實驗P場」,與香港青年協會合作,透過跨媒體敘事創造獨特體驗。 展覽資訊: 日期:2025年11月7至16日(開幕:11月6日晚上6時)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展覽廳 免費入場,歡迎預約導覽。 #音樂節 【自由爵士音樂節2025】 當秋風輕拂維港,爵士樂韻再度迴盪西九! 第七屆自由爵士音樂節將於11月6至9日在西九文化區盛大展開。今年音樂節橫跨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多個戶外舞台,雲集超過30組本地及國際音樂人,為樂迷帶來一場跨越地域與風格的音樂盛宴。 除了精彩演出,大會更於周末在大草坪設置餐飲市集,讓你在悠揚樂韻中享受美食。持音樂節門票更可享西九各商戶的餐飲及購物優惠。 日期:2025年11月6至9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大草坪、海濱草坪及自由空間 門票:現已於Cityline公開發售 附註:多場免費音樂節目於留白Livehouse、大草坪及海濱西草坪舉行,歡迎公眾參與。 #劇場 【浪人劇場《象是笨蛋》】 浪人劇場將改編香港作家西西的《象是笨蛋》,打造一場當代戲偶文學劇場。國際戲偶大師楊輝擔任主演,結合東西方劇場元素,與真人演員共同演繹這個關於存在的故事。 故事講述在保護動物機構工作的阿象,生活簡樸,家中收留了許多動物。某天,一個短髮女孩的出現,讓他的人生產生變化。在偶與人的交錯對話間,觀眾將進入一個荒謬而溫柔的夢境世界。 演出詳情: 日期:2025年11月28-30日 時間:28-29日晚上8時;29-30日下午3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The Next Movement》電子踢躂舞蹈劇場】 本地踢躂舞團STEP OUT Studios將於11月推出香港首個電子踢躂舞蹈劇場《The Next Movement》。透過創新的「電子踢躂舞鞋」,將舞者的動作轉化為多元音效,並觸發燈光與影像效果,為傳統踢躂舞注入嶄新活力。 製作由STEP OUT Studios創辦人Zoe Chan及CAL領軍,聯同金曲獎製作人hirsk、劇場導演王俊豪及樂器設計師吳澤霖等跨界專才合作。演出將以音樂專輯形式呈現,透過跨越不同音樂風格,探索舞者內心世界。 演出詳情: 日期:2025年11月21-23日 時間:21-22日晚上8時;23日下午3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Remember Me】墨西哥亡靈節狂歡面對死亡 好好記住 就能在記憶中存活
Pixar電影《玩轉極樂園》(《Coco》)以墨西哥傳統節日亡靈節為背景,令更多人認識這個特別的節日。今天是亡靈節,這個狂歡悼念亡者的日子,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死亡觀:原來告別,也可以不必傷春悲秋。 墨西哥人相信在亡靈節這天,亡靈會回到人間,與家人朋友相聚。人們會裝飾墓地,在故去的親友墳前燃點蠟燭,舖上萬壽菊,擺放他們生前喜愛的食物,將墓園變成唱歌、飲酒的派對。街頭亦有亡靈節遊行,大家會穿上傳統服飾,把臉塗成骷髏的模樣,周圍佈置著色彩斑斕的剪紙裝飾,街上都是唱歌跳舞的人,充滿嘉年華氣氛,以狂歡的姿態悼念逝去的人。 死亡代表著終結與失去,人類無法控制,所以對於死亡,我們大多是抱持恐懼逃避的態度。但墨西哥人的死亡觀卻截然不同。墨西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Octavio Paz曾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死觀:「墨西哥人把死亡掛在嘴邊,他們調侃死亡、親吻死亡、慶祝死亡、與死亡同寢。」能夠以戲謔的態度面對死亡,因為他們相信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 在電影《玩轉極樂園》中,亡靈會存在於另一個世界,只有人間還有人記得他們,他們就不會消失;但一旦被遺忘,便會迎來所謂的「終極死亡」。記憶和愛,就是連結生者與亡者的橋樑。人與人之間有過的羈絆,確切地影響了我們的生命,形塑了如今的我們。在我們身上,就有他們存活的痕跡。 人生就是不斷的告別,不論是人還是事物的消逝,我們總是很難淡然接受,所以才有愛別離之苦。我們可能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學習告別,或許可以參考墨西哥人面對生死的姿態:悼念不一定要傷春悲秋,也可以熱鬧歡騰;面對離別,不一定只有淚水,也可以帶著笑容。只要好好記住,逝去的人事物,都會在我們的記憶中存活。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PO @p12_o2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周慕雲原型】劉以鬯寫文自娛尋回自己 日寫萬字賣文謀生仍堅持創新 「我一生人都在寫小說,原則只有四個字:與眾不同。」
文壇大師劉以鬯超過半世紀前的作品,至今仍受年輕文青喜愛。就算沒完整讀過他的書,可能也見過「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生銹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煙圈裏捉迷藏」這些句子。王家衛也很喜歡他,《花樣年華》和《2046》,也是受到劉以鬯名作《酒徒》和《對倒》的影響。劉以鬯是文壇先行者,堅持文學創作就是要刻意求新,「我一生人都在寫小說,原則只有四個字:與眾不同。」 被王家衛借鑑為周慕雲角色原型的小說《酒徒》裏,主角是個鍾情文學的小說家,卻為了生計,而寫迎合讀者口味的武俠小說和情色小說。現實中的劉以鬯,也與書中小說家的經歷有所重疊。劉以鬯在上海出生,熱衷文學創作,曾在多地任職報章雜誌編輯,1948年來港後,因為戰亂未能重返上海,唯有靠一枝筆賺稿費,一日寫超過十份報紙的連載小說,日寫一萬字,寫符合讀者口味的通俗小說,將賣文作為謀生工具。 當時的劉以鬯也陷入現實和理想的角力之中。他說,用心寫的文章不容易賣出,容易賣出的文章多數是媚俗的,當娛樂別人的東西寫得太多時,就會失去自己。他想「在忘掉自己的時候尋回自己」,於是成為他寫《酒徒》的其中一個動機。他努力找出縫隙讓理想生存,「我日間寫娛樂別人的作品,晚上有閒我寫自己喜歡的作品。」《酒徒》、《對倒》等自娛作品,日後就成為了他的代表作。 「從事小說創作的人,要是沒有創新精神與嘗試的勇氣,一定寫不出好作品。」劉以鬯堅持寫作需要創新,即使是為謀生而寫的通俗小說,他也不馬虎,很多作品都有個出人意表的結局。他的不少作品都具有實驗精神,例如《寺內》以詩的形式寫小說,《酒徒》更是被譽為是華人世界第一部意識流小說,都是突破傳統的新嘗試。除了個人創作外,他在文壇上亦積極推動華文文學的創新,任職編輯時勇於挑選風格新穎的作品刊登,八十年代更創辦《香港文學》,提攜當時的新生代作家,也斯、西西等也曾受過他的幫助。 劉以鬯對文壇的貢獻,正正源於他對「與眾不同」的堅持。「創新是一種意念,至於成功與否,則是創作以外的事,重要是堅持創新的意念。」在90多歲高齡時,他仍表示腦中依然有故事想說,創作熱情仍然未減。創新不一定保證成功,但要有敢於實驗的勇氣,才能迎來新的可能。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PO @p12_o2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ACOOPICK|古埃及文明大展】250件埃及國寶登陸香港故宮,穿越4000年法老時代!
各位歷史迷請注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年度重磅大展「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即將揭幕!這次是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展期最長的古埃及文物展,多達250件珍貴文物由埃及直送,當中不少更是首次離開埃及展出,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讓你身在香港,也可親眼見證尼羅河畔的輝煌歷史。 展覽將帶你穿越數千年,從法老的國度、圖坦卡門的神秘世界,到薩卡拉的最新考古發現,讓你猶如置身考古現場。 在芸芸展品中,ACOO精選以下幾件,絕對不容錯過: 【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跪像】 誰說權力只屬於男性?這位女法老以男性形象統治埃及逾20年,是古埃及史上最傳奇的女性統治者之一。這座雕像展現了她無上的威嚴與獨特的歷史地位。 【少年法老圖坦卡門巨像】 最廣為人知的法老王,沒有之一!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少年法老,其陵墓在三千年後完好出土,震驚世界。這次展出的巨像氣勢磅礴,讓你近距離感受這位年輕統治者的風采。 【奈赫斯 - 胡特 - 比提的人形棺】 這具來自薩卡拉墓地的彩繪人形棺,是近年重大考古成果之一。此木棺以面上的綠色彩繪而聞名,其綠色象徵死而復活的冥神奧賽里斯。此木棺以面上的綠色彩繪而聞名,其綠色象徵死而復活的冥神奧賽里斯。 【刻有三種文字的石碑】 古代的「國際交流」證據!這塊石碑同時刻有三種不同的文字,見證了古埃及文明在希臘羅馬時期如何與其他文化交流融合。 【卡諾皮克罐】 古埃及人相信內臟也需要被好好保存以獲永生,這些罐子就是用來存放逝者內臟的容器。覺得有點嚴肅?看完實物後,記得去看看博物館推出的古埃及主題盲盒,這些罐子化身成超可愛的毛絨掛飾,讓你把「力量」與「健康」帶回家! 💡購票全攻略💡 門票將於明日,10月22日(星期三)上午10時開售,想去的朋友記得校好鬧鐘! |純粹睇埃及展 🎟️ 成人門票:HK$190 包括此古埃及展(展廳9)及所有專題展覽(展廳1-7) |一口氣參觀所有展覽 🌏 全館通行門票(成人):HK$230 這張是「All-in-one」通行證!除了可以看今次的古埃及展(展廳9),還可以一次過參觀另一個同樣精彩的特別展覽「莫臥兒王朝瑰寶」(展廳8),以及所有常設的專題展覽(展廳1-7)。最適合想用一天時間深度遊覽整個故宮的超級博物館迷! |最抵玩家庭/朋友同行 大小同樂家庭套票(二人同行):HK$240 (原價$285) 大小同樂家庭套票(三人同行):HK$380 (原價$475) 最適合親子或朋友結伴,優惠高達八折! |盲盒發燒友必搶! 「盲盒 + 全館通行彈性成人門票」套票:HK$368 想一次過睇勻故宮所有展覽,又想擁有超可愛的古埃及主題盲盒?這個套票就是你的最佳選擇!包含一張全館通行門票(可參觀展廳1-9)及一個隨機款式的毛絨掛飾盲盒,絕對是收藏家必入手的組合! |鐵粉級會員專享 想快人一步?於11月2日或之前成為「香港故宮之友」,即有機會參加11月19日的會員專屬預覽,並獲贈非賣品特別版掛飾!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 日期: 2025年11月20日 至 2026年8月31日 地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9 門票開售: 2025年10月22日 上午10時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反斗車王】閃電王麥坤教我的道理 真正的勝利不是到達終點 是此刻你和我在一起
近廿年前上映的《反斗車王》是不少八、九十後的最愛。除了型爆的賽車畫面,角色之間真摯的友情,以及主角閃電王麥坤的成長歷程,也是這套經典動畫吸引人的地方。 以新人王的姿態出場的麥坤,心高氣傲,總是認為「I can handle everything」,漠視隊員的付出,認為取得勝利都是自己的功勞。陰差陽錯下,他在前往比賽的途中,被迫滯留在油車水鎮,要為小鎮舖馬路,卻在與小鎮居民相處中,意外地收穫了珍貴的友誼,亦改變了他目中無人的性格。 曾經的麥坤可能也像我們,總是想著要跑得比人快,眼裏只有終點,很想獲得某種成就,去證明自己。工作所霸佔的時間愈來愈多,重要性愈來愈高,於是朋友約食飯、阿爸阿媽叫你返屋企飲湯,總是變成下次得閒先做的事。麥坤在滯留油車水鎮時,老是說要離開小鎮去加州比賽,單純的哨牙嘜問麥坤,「比賽為甚麼對你來說那麼重要?」看似天真的一條問題,卻其實是靈魂拷問。我們一直追求的那些目標,究竟是自己真正渴望的,還是因為別人都說「應該要」才跟著去追?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究竟是為了甚麼而努力? 油車水鎮有著壯麗的景色,卻因為高速公路的落成而遊人漸少,變得冷清。全速朝著目標前進的人,固然贏了速度,卻錯過了身邊的美好風景。我們以為要去到終點才會幸福,但美好其實並不在遙遠的他方。當我們在生活中慢下來,才能看清我們現在已經擁有的。美好的一切,其實已經在身旁,已經在當下。 動畫最令人感動的一幕,是麥坤在終點線前放棄冠軍,將炒車受傷的對手推到終點線。輸了頭銜,卻贏得尊重,贏得友情。麥坤說:「有個阿伯教識我一樣嘢,獎盃只不過係一隻空嘅杯嚟。」一座座的獎盃,剎那的榮耀,最後只是一場虛空。自大的麥坤最後意識到,原來真正的勝利,並非頭銜與名利,而是有人為你打氣,有人與你並肩欣賞沿路風景。在高速奔馳到累了的時候,記得讓自己歇息一下,走到小路兜兜風,感受當下的美好。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ZH @zzzzzzzih_
【10月ACOOPick】藝文假期怎麼過?精選展覽、舞台劇、音樂節一次看!
【10月ACOOPick】 十月秋意漸濃,月尾還有一日公眾假期等著你。如果還沒想到如何好好利用假期,又不想只是行街、食飯、睇戲,不妨參考ACOO為你整理的展覽清單,為自己安排一趟藝文之旅,好好吸收精神養份。 【絲綢中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賀祈思收藏】 絲綢不僅是衣服用布料,更是經濟、禮制與藝術的載體。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全新專題展覽,精選自全球最重要的中國紡織品收藏之一——賀祈思的收藏中的逾百件瑰寶。從戰國的龍鳳紋樣,到大唐的聯珠對獅,再到明清的宮廷華服,每一縷絲線都交織著一個時代的技藝巔峰與審美。你將親眼見證絲綢如何在歷史長河中,融合中外元素,勾勒出從皇權威儀到宗教哲思的宏大圖景。 日期: 即日 至 2026年4月6日 地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6 【視點的時光:李本瀅・姚冬穎雙人展】 當城市以不可逆轉的速度向前奔跑,那些被遺忘在角落的傳統店舖,它們的記憶與靈魂將棲息何處? 展覽呈現兩位當代藝術家對消逝敘事的探索。李本瀅以廢棄紙板為材,映照出老店在城市洪流中的脆弱與韌性。姚冬穎則以當代水墨,將描繪那些藏於平凡日常中的社區故事。盼大家重新思考,在無情的變遷中,究竟什麼才值得我們溫柔留存。 日期: 2025年10月8日 至 11月1日 時間: 逢星期二至六,上午11時至下午6時30分 地點: HART HAUS (香港堅尼地城士美菲路12P 祥興工業大廈3樓) 註: 參觀敬請電郵預約 (atelier@thehart.com.hk)。另設藝術家分享會,詳情請留意官方 Instagram @time.in.perspective。 【域多利監獄 F 倉:何處是吾家】 你可能走過大館無數次,但你是否知道,在高牆之內,曾經羈留的除了犯人,還有一群漂泊無定、尋找家園的越南船民與無證入境者? 展覽「何處是吾家」將帶你回到80年代,重溫F倉作為入境事務處域多利中心的歲月。透過珍貴的歷史照片,你可以窺見當年船民冒險越境、在倉內掙扎與抗議的真實畫面。展覽的焦點,是由美國藝術家與昔日越南難民、前監獄職員,甚至曾參與救援的前水警,共同創作的巨型壁畫《堅韌》。這幅作品融合了他們真實的聲音與畫作,呈現出一段關於希望、和平與歸屬的多元敘事。這不只是一次回望歷史,更是一次透過藝術進行療癒與反思的旅程。 日期: 2025年10月1日起 地點: 大館 F倉地下 免費入場 【伊藤潤二 恐怖體驗展2】 這個萬聖節,你準備好迎接直視內心深處的恐懼了嗎? 手握一條微弱的「救命繩」,你將摸黑走進「償命村」與「喚惡鎮」。當你逐步穿越《隧道奇譚》、《人頭氣球》等十個經典篇章,富江的魅惑與雙一的詛咒將活現眼前,那種從紙頁蔓延至現實的寒意,將徹底挑戰你的膽量極限。 日期: 即日 至 2025年11月9日 地點: 旺角創興廣場地庫 INCUBASE Arena 詳情及購票資訊請留意官方公佈。 【無限復活!不只是打機展】 「打機」,對你來說是什麼?是放學後衝入機舖的熱血對戰,還是與三五知己擠在同一個鍵盤前的青春回憶? 三百多盒經典遊戲卡帶組成的震撼打卡牆,帶你重溫那個美好年代。最令人興奮的是,你可以在現場即時試玩《小朋友齊打交2》全球首發的「AIRSIDE專屬」九龍城寨場景!你更可以透過互動裝置,化身8-bit像素或《街霸》風格角色,親身體驗遊戲世界的進化。 日期: 即日 至 11月9日 地點: AIRSIDE GATE33藝文館 (SHOP 312) 免費入場 #舞台劇 【真心有L病】 愛情,究竟是靈丹妙藥,還是一種無可救藥的病? 日出前劇場繼讀劇演出大獲好評後,正式將美國劇作家 John Cariani 的作品《Love/Sick》搬上舞台。故事發生在同一個星期五的晚上,九對戀人,上演著九個看似荒誕卻無比真實的愛情故事。有人因一時衝動而結合,有人因無法坦誠而崩壞;有人以為愛能永恆,有人卻發現分開才是命中注定。如果你也曾在愛裡迷惘、受傷,或感受過那份「越愛越病,越病越愛」的無奈,這齣劇或許能給你一點共鳴,甚至一劑解藥。 日期: 2025年10月23日 至 11月1日 地點: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黑盒劇場 票價: $260 - $400 註: 門票於 art-mate 發售中。10月25、27、29及30日場次設有演後座談會。 #音樂節 【Season
【搖滾傳奇】反叛的和平主義者 永遠的夢想家John Lennon 「我對社會很憤世嫉俗,但對生命和愛從來不懷疑」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John Lennon在《Imagine》裏表達對和平的想像,溫柔而有力量,半個世紀以來於多個國際場合上被引用。這位曾經風靡全球的The Beatles成員,不單在搖滾樂上影響深遠,他對愛與和平的堅持,仍然提醒著我們,要對美好抱有想像。 在我們印象中輕唱著《Imagine》,呼籲愛與和平的John Lennon,小時候也是個叛逆少年。他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被罰留堂是家常便飯,成績單上老師的評價是「課堂表現極之不理想」、「注定會失敗」,連他自己也說:「同學的家長都會說『離那傢伙遠一點』,我就是那種孩子。」他對傳統教育完全沒有興趣,中學畢業考試沒有一科合格。姨媽為他申請入讀利物浦藝術學院,他卻以擾亂課堂和嘲弄老師在全校臭名遠播,最後因為沒有通過考試而被踢出校。他自小父母離異,由姨媽撫養長大。母親在他十多歲時送了他一支結他,但那個雖然疼愛他,不過有點嚴厲的姨媽總是對他說:「玩吉他當然非常好,但你永遠不可能靠它賺錢。」這對天性反叛的Lennon來說當然沒有任何影響。他16歲就開始玩樂團,The Beatles成軍後,數年間即在全球爆紅,成為音樂史上的傳奇。 「我在社會中的角色,或者說任何藝術家或詩人的角色,是試圖表達我們共同的感受。」由風靡全球的搖滾樂隊成員,到後來變成積極反戰的活躍份子,其實都是他表達感受的方式。The Beatles解散後,Lennon推出個人專輯,歌曲更具政治性,經常借歌批判體制,並表明反戰的立場。1969年越戰爆發期間,他與前衛藝術家小野洋子將他們的蜜月變成一場和平抗議,發起「床上和平運動」(Bed-In for Peace),先後在荷蘭及加拿大的酒店臥床一周,邀請媒體進房採訪,期間即席錄製了《Give Peace a Chance》這首反戰歌曲,響應「Make love, not war」的理念,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呼籲停戰。向世人鼓吹和平的他,於40歲時被瘋狂歌迷刺殺身亡,結束傳奇一生。 「對社會、政治、媒體、政府都很憤世嫉俗,但我對生命、愛、善良、死亡從來不懷疑,所以我並不希望被貼上憤世嫉俗的標籤。」他的憤世嫉俗,來自於對和平的渴望。在利益至上的時代,鼓吹和平,可能真的成了一種違反主流的反叛行為。今天的世界,離《Imagine》中理想的烏托邦還有很大段距離,Lennon的夢想仍然遙不可及。但在他的音樂裏,我們能夠感受到想像的力量,勇敢地繼續做夢。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ZH @zzzzzzzih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