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神往的是人間喧囂】夜市的雞蛋仔和咖哩魚蛋從來不是人間美味 卻值得為之肚瀉一回

曾讀過一本討論香港夜市的書,當中提到去夜市,是為了重奪生活的感覺:「街道本來就是冷漠的,因為小販的出現,令舊城窄巷都能熱鬧起來。」言辭看着誇張,細味之下,卻又頗為切中重點。

各地夜市,不少都是民間地緣、商業、宗教碰撞之下的自然產物。以夜市十分出名的台灣為例,從貿易頻繁的大稻埕碼頭商圈輻射出去的寧夏夜市;以百年廟宇奠濟宮為中心擴展的基隆廟口,都是基於實際需要,自然誕生。

再說香港,也曾經有夜市,不過宗教意味少了一截,主要是因為回應周邊需求而出現。例如銅鑼灣最繁忙的羅素街,在七、八十年代滿是排檔小販、工餘飲酒吃飯的苦力和工人、和收陀地兼打躉的古惑仔,怕且未曾想像過,羅素街竟成了地價甚為高昂的街頭。

Facebook專頁「昔日香港」,正好有一張昔日銅鑼灣羅素街的照片。看著這張照片,你彷彿嗅到油煙、汗漬、污水乃至腐爛菜餚混雜的氣味。

這種街頭浪漫背後,是髒、亂、龍蛇混雜。狼藉與夜市,幾近是無法切割的共生。露天,嘈雜的煙火氣,隨爐火揮灑蒸發的汗珠,沒有劃位的水電,在左穿右插的帳篷,與將白背心拉上胸口,露出肚腩的大叔,以及腳邊飛速橫行的蟑螂與老鼠相遇。

這些畫面逐漸變得罕見,或多或少與生活水平提升有關。始終,在香港長期濕熱的天氣之下,與人群摩肩接踵,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夜間營業的耗電量,或許也是另一個環保議題。

然而想了又想,總感覺這樣的「好壞參半」,才是夜市特色。雞蛋仔和咖哩魚蛋從來不是人間美味,人群聚集於夜市,亦非追求什麼奢華享受。那種最熱鬧貼地的人間喧囂,卻值得為之間或肚瀉一回。

在萬物皆線上的年代,人情味更加難能可貴。陳司長最近提出要將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輿論是被「搞活」了,要如何搞活「人味」,可能還需要多花心思?

文:曹雨
圖:網絡圖片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 in #ACOOMin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