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趙增熹

「香港流行文化節」於4月22日正式開幕,知名音樂人趙增熹參與了開幕節目「趙增熹 X 李幸倪 X 《金枝玉葉2》」和翌日舉行的戶外《聲.影馬拉松》,兩個活動均夥拍年輕音樂人,重新演繹張國榮、梅艷芳的經典歌曲。現已位列前輩級的阿熹,原來第一份工便與張、梅合作。在他的第一身視覺,傳奇的真實一面,是如何的呢? 「大情大性」 阿熹的第一份工是華星唱片製作助理,老闆是黎小田。入職時,梅艷芳正值《壞女孩》時期,而張國榮則剛推出《Monica》,份屬天王天后。那時候,黎小田是梅、張的監製,阿熹亦有機會在協助錄音的時候,親身接觸這兩位巨星。「好miss同佢哋合作嘅感覺。」阿熹說。 「兩位都係大情大性嘅人,我諗係成功藝人嘅一種特質。」他憶述,在studio的Anita和Leslie「好『人』」,容易見到他們情緒激盪的一刻,「佢哋唔會隱藏自己嘅情緒。」現在已是知名音樂監製的阿熹,當然明白這種特質的可貴,將感情投放在歌曲之中,與觀眾分享,才能建立connection,「聽歌會好易畀佢哋吸咗入去,佢哋嗰代通常會有。」 「你冇可能唔唱歌」 他亦分享了一段關於張國榮的往事。一般而言,為電影製作配樂不會與演員有任何交集,但在製作《金枝玉葉》的配樂時,卻遇上了「好特別嘅機遇。」哥哥在《金枝玉葉》的角色顧家明,碰巧是一名音樂監製,其中一個著名場面,是飾演阿Wing的袁詠儀在鋼琴旁彈出幾句《追》的旋律時,哥哥坐在她的身邊,再唱出完整的《追》。 阿熹指,這幕戲是先錄音後拍攝,「我睇住佢喺studio發生,好神奇,佢會諗到現場係點,喺studio錄咗音先,之後拍攝嘅時候『咪(嘴)』番出嚟,錄嘅時候乜都未拍,你會見到係幾咁有想像力。」他亦透露,那個時候的哥哥雖然已經封咪,專注電影,但唱歌的能力未曾擱下,僅錄了三次便完成,「佢係好ready唱歌,只有好鍾意音樂嘅人先會係咁,我嗰陣仲笑住同佢講,你冇可能唔唱歌喎!」 《金枝玉葉》在1994年上映,1995年,張國榮推出收錄了《追》的唱片《寵愛》,並宣布復出樂壇。 「提升表演能力吧」 那些年的巨星,感情澎湃,對表演always ready。新一代音樂人,阿熹的形容是:「比較內斂。」另一方面,在科技發展下,進錄音室錄音不再困難,而過程縱有瑕疵,事後亦有很多技術可以彌補,或許正因如此,部分年輕音樂人表演能力有待提高,「有時我聽唱片會覺得『好正喎』,聽live就做唔番,因為佢哋process倒轉咗。」 他解釋,現在新人出道很快就入錄音室,過去的歌手通常久經鍛鍊,例如梅姐自小登台十幾年才正式灌錄唱片,「嗰陣冇咁多技術,好唔好都係一條track,唔得就成首再錄,基本上一晚唱兩次都好差,就可以番屋企。」這些磨練令那些年的成名歌手,現場表演和錄音效果都不遑多讓,「年輕音樂人有科技幫助,更加應該努力爭取現場表演同喺錄音室可以一樣。」 「得到了機會‧學懂了要求」 傳承是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主題,阿熹坦言,與其回答張、梅對他有甚麼影響,「不如話佢哋畀咗好多嘢我。」機會是其中一項,「由一開始製作助理,到音樂監製,再去幫梅姐演唱會唱和音、彈keyboard,最後做演唱會總監,佢畀我試咗好多嘢。」另一項就是對音樂製作的知識和要求,「我學識咗一個製作人要點樣去要求歌手,希望得到啲咩,佢哋畀咗條bar我。」 一直有推行音樂教育計劃的阿熹,將於5月策劃「獨立流行音樂會《初聲》」,讓具有音樂夢想的年輕藝術家展現才華。他希望可以將自己的經驗與年輕人分享,讓他們在音樂路上不用繞太遠的路,「我嘅傳承就係咁。」他表示,現在演講的時候,通常會拋出一個問題:「有冇人冇咗音樂唔得?」如果有觀眾舉手,他就會用以下說話勉勵對方:「你要對自己理想負責,搵方法達成佢!」 無論是讓經典再次發光發熱,抑或帶領香港音樂衝向國際,阿熹認為未來是可期的,「我希望佢哋超越我。」

張國榮   梅艷芳   趙增熹   

對張國榮、梅艷芳,你有甚麼印象嗎? 不管是老中青三代香港人,聽在耳裏說在口裏都是美談,豈有這麼神奇的事!今年是第一屆「香港流行文化節」,開幕節目是昨晚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的「趙增熹x李幸倪x《金枝玉葉 2》」,為《金枝玉葉》系列製作電影配樂的著名音樂監製趙增熹及新生代歌手李幸倪(Gin Lee),一起重新演繹張國榮和梅艷芳的傳奇作品,包括《當年情》、《胭脂扣》、《今生今世》及《女人心》。之後,再放映《金枝玉葉2》,讓香港人在二人離世20周年的時刻,聚首一堂重溫80年代流行文化,並看看世代交替的傳承,繼續欣賞過去、撐起當代! 文:Hoiyan|攝:Mak 樂壇溫暖血淚史 「哥哥和梅姐的生命走過很多崎嶇的路,他們堅毅不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曾與張國榮及梅艷芳合作的趙增熹憶述在華星唱片的過往,指二人照顧後輩如親弟妹:「我結婚全屋電器也是梅姐送,Leslie偶爾會把新衣或只穿過一次的衣服送給我。」不少歌手、演員也分享過他們的故事,趙增熹說:「兩個也是捱出來,所以對於身邊正在捱的人很照顧。」 過去現在 一傳一接 香港電視節目導賞員游大東分析80年代樂壇背景:「60、70年代是鋪墊,加上哥哥和梅姐的個人魅力,他們才可以紅遍亞洲。」他直接下了注解,正是過去造就了現在,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每個人也是托前人的福,也有義務為後人努力,這就是所謂的傳承。 從前的流行文化,並不代表過時,因為它的內涵和精神也是雋永的。「他們站得很前,會試很多新類型的音樂。」趙增熹說,張國榮曾挑戰不同種類的快歌,而梅艷芳更有「百變天后」美譽,從不為形象設限:「而且每個形象也能handle到。」或許,我們總是會害怕踏出舒適圈,但借鑒兩位傳奇,似乎不斷挑戰,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來到今天,不少大前輩也喜歡提攜後輩,一起夾歌玩音樂,游大東說:「Sam Hui(許冠傑)剛剛在紅館開演唱會,找了林家謙、Serrini做嘉賓,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傳承。」廣東歌誕生超過50年,香港樂壇正以自己的步伐和節奏,穩步前進。 留下的影響 電台DJ及綜藝節目主持人阿正是昨晚活動司儀,身為90後的她,只能趕上張國榮及梅艷芳輝煌時代的尾班車,阿正說:「他們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大膽、破格。」正如趙增熹所說,兩位的前衛和敢於嘗試,絕對是新生代演員及歌手最該參考的心態。阿正以張國榮和梅艷芳的造型為例,既能型格、斯文,也可冶艷,她說:「這是很大的提醒,不要在固有框架下固步自封。」 對於阿正而言,近年香港電影行業百花齊放,即使在疫情之下仍冒出很多新演員、新導演和不同類型的片種,她開玩笑道:「有電影找我去演,其實都係一個很大膽的挑戰。」的確,現在的市場有更大空間和更多機會,YouTuber、influencers或是不同界別的演藝人士,只要時刻準備好自己,總會等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劇本,正如阿正期許:「大家也有機會把電影發揚光大!」 關於傳承,樂迷這樣說…… 如果認為入場的都是較年長觀眾,那麼你便猜錯了!昨晚觀眾不乏相當年輕的90尾、00後,即使是稍有年紀的觀眾,他們也沒有新不如舊的心態,反而很是支持樂壇新人,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選秀節目參賽者Carson表示,自己對音樂比較有興趣,對於樂壇前輩的音樂作品較為熟悉:「希望今次能了解他們在電影上的成就。」而與他結伴一起前來的電競主播賽評、實況主月巴女子HeiHei則對兩位巨星的實力感到敬佩:「當時科技沒現在先進,調音也是,所以唱現場對歌手的要求很高。」 「Gin Lee的唱功非常好,絕對有資格唱出兩位巨星的經典歌曲。」70後的小寶是李幸倪國際歌迷會成員,對於兩代音樂人的傳承,他認為兩代均對樂壇作出很多貢獻:「其實Gin Lee不是香港人,但她也代表香港做很多演出,所以很欣賞她。」Tiffany與小寶年齡相差數十年,出生於00後的她透過父母認識到張國榮及梅艷芳,在她眼中Gin Lee與兩位巨星一樣會照顧後輩:「他們對音樂一樣認真,Gin Lee好提攜GiGi(炎明熹),這是很好的傳承,能令香港樂壇變得更好。」

張國榮   李幸倪   梅艷芳   ...

#趙增熹 為梅艷芳、張國榮等經典巨星製作過音樂,入行35年目睹本地樂壇變化,「而家香港廣東歌大趨勢好似唔想將真實感受同觀眾分享,大部分聽落有種抽離嘅感覺。」「一世都想做音樂」的他,不甘心樂壇就此消失,決定自己歌手,自己培育! 「韓國可以攞Grammy,點解香港人唔得?」成立「大台主」計劃後,趙增熹默默尋找想把音樂當終身事業的人,只要有心就可以成為他的學生。要追尋音樂夢「Later is better than never」,你會是其中之一嗎? ‣‣ 盡做 · 盡早音樂 Sooner Music ‣‣ 等待綻放的音樂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