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流行文化

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已於4月22日正式揭幕,今屆以傳承為主題,於23日舉行的「戶外《聲.影馬拉松》」更獲一眾殿堂級音樂人及樂壇新血撐場。擔任表演嘉賓的Miss Chan Chan陳潔靈(Elisa)和Mr Lun Lun倫永亮(Anthony),背景、經歷、風格毫不相似,他們對於音樂的傳承會有甚麼心得分享? 你的音樂路… Elisa:10多歲開始夾band,正式成為職業「band女」加入「The New Topnotes」時是16歲,之後成為個人歌手。現時除了幕前工作,亦會教唱歌,出任音樂監製、演唱會監製、比賽評審。「音樂係一種成長,緊扣生命;音樂嘅藝術其實係人生嘅藝術,反映人生唔同階段,記載唔同嘅性格、經歷、思維。」 Anthony:4、5歲屋企有黑膠唱機,家人喜歡音樂,聽了很多歐、西流行歌曲,好想創作音樂;6、7歲寫了一首大概3分鐘的《魚蛋交響樂 Fistball Symphony》;中學發現自己鍾意唱歌,覺得好能夠抒發情緒;大學想做老師教音樂,後來真的有做;1986年演唱潘光沛作詞的《歌詞》出道。 傳承是… Elisa:傳承是一種精神,將前人精華、經驗集合在自己身上,再一路變化提升,過程是雙向互動,「喺傳承之下,大家都會互相影響,年輕人會畀到一啲嘢我哋,令我哋可以繼續發揚自己,或者係將自己進化。」 Anthony:將知識pass on to其他人,例如作曲方面,想音樂「流行」起來要如何處理,其實有formula,又如唱歌,如何運用身體不同部位發聲;歌劇表演者會反覆鍛鍊令聲音更有穿透力,這些知識不是一朝一夕獲得,是要不斷累積。 你的傳承來自… Elisa:The Beatles、Duke Ellington、Stevie Wonder、Sting,到近期的Celine Dion、Diana Ross、Mariah Carey、Ariana Grande,或者現在的Bruno Mars。「細個走去聽好多外國音樂,我覺得我嘅音樂,就係吸納世畀各地音樂人畀到我嘅音樂享受同經驗,自己再去學習、消化。」 Anthony:作曲方面,彈琴時會感受到經典作品的結構,在演奏中領略好作品的構成,從音樂中可以探索並獲得到你想要的音樂知識;至於唱歌,我會跟住好歌手「臨帖」學唱,例如Karen Carpenter、Barry Manilow、Elton…

對張國榮、梅艷芳,你有甚麼印象嗎? 不管是老中青三代香港人,聽在耳裏說在口裏都是美談,豈有這麼神奇的事!今年是第一屆「香港流行文化節」,開幕節目是昨晚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的「趙增熹x李幸倪x《金枝玉葉 2》」,為《金枝玉葉》系列製作電影配樂的著名音樂監製趙增熹及新生代歌手李幸倪(Gin Lee),一起重新演繹張國榮和梅艷芳的傳奇作品,包括《當年情》、《胭脂扣》、《今生今世》及《女人心》。之後,再放映《金枝玉葉2》,讓香港人在二人離世20周年的時刻,聚首一堂重溫80年代流行文化,並看看世代交替的傳承,繼續欣賞過去、撐起當代! 文:Hoiyan|攝:Mak 樂壇溫暖血淚史 「哥哥和梅姐的生命走過很多崎嶇的路,他們堅毅不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曾與張國榮及梅艷芳合作的趙增熹憶述在華星唱片的過往,指二人照顧後輩如親弟妹:「我結婚全屋電器也是梅姐送,Leslie偶爾會把新衣或只穿過一次的衣服送給我。」不少歌手、演員也分享過他們的故事,趙增熹說:「兩個也是捱出來,所以對於身邊正在捱的人很照顧。」 過去現在 一傳一接 香港電視節目導賞員游大東分析80年代樂壇背景:「60、70年代是鋪墊,加上哥哥和梅姐的個人魅力,他們才可以紅遍亞洲。」他直接下了注解,正是過去造就了現在,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每個人也是托前人的福,也有義務為後人努力,這就是所謂的傳承。 從前的流行文化,並不代表過時,因為它的內涵和精神也是雋永的。「他們站得很前,會試很多新類型的音樂。」趙增熹說,張國榮曾挑戰不同種類的快歌,而梅艷芳更有「百變天后」美譽,從不為形象設限:「而且每個形象也能handle到。」或許,我們總是會害怕踏出舒適圈,但借鑒兩位傳奇,似乎不斷挑戰,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來到今天,不少大前輩也喜歡提攜後輩,一起夾歌玩音樂,游大東說:「Sam Hui(許冠傑)剛剛在紅館開演唱會,找了林家謙、Serrini做嘉賓,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傳承。」廣東歌誕生超過50年,香港樂壇正以自己的步伐和節奏,穩步前進。 留下的影響 電台DJ及綜藝節目主持人阿正是昨晚活動司儀,身為90後的她,只能趕上張國榮及梅艷芳輝煌時代的尾班車,阿正說:「他們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大膽、破格。」正如趙增熹所說,兩位的前衛和敢於嘗試,絕對是新生代演員及歌手最該參考的心態。阿正以張國榮和梅艷芳的造型為例,既能型格、斯文,也可冶艷,她說:「這是很大的提醒,不要在固有框架下固步自封。」 對於阿正而言,近年香港電影行業百花齊放,即使在疫情之下仍冒出很多新演員、新導演和不同類型的片種,她開玩笑道:「有電影找我去演,其實都係一個很大膽的挑戰。」的確,現在的市場有更大空間和更多機會,YouTuber、influencers或是不同界別的演藝人士,只要時刻準備好自己,總會等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劇本,正如阿正期許:「大家也有機會把電影發揚光大!」 關於傳承,樂迷這樣說…… 如果認為入場的都是較年長觀眾,那麼你便猜錯了!昨晚觀眾不乏相當年輕的90尾、00後,即使是稍有年紀的觀眾,他們也沒有新不如舊的心態,反而很是支持樂壇新人,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選秀節目參賽者Carson表示,自己對音樂比較有興趣,對於樂壇前輩的音樂作品較為熟悉:「希望今次能了解他們在電影上的成就。」而與他結伴一起前來的電競主播賽評、實況主月巴女子HeiHei則對兩位巨星的實力感到敬佩:「當時科技沒現在先進,調音也是,所以唱現場對歌手的要求很高。」 「Gin Lee的唱功非常好,絕對有資格唱出兩位巨星的經典歌曲。」70後的小寶是李幸倪國際歌迷會成員,對於兩代音樂人的傳承,他認為兩代均對樂壇作出很多貢獻:「其實Gin Lee不是香港人,但她也代表香港做很多演出,所以很欣賞她。」Tiffany與小寶年齡相差數十年,出生於00後的她透過父母認識到張國榮及梅艷芳,在她眼中Gin Lee與兩位巨星一樣會照顧後輩:「他們對音樂一樣認真,Gin Lee好提攜GiGi(炎明熹),這是很好的傳承,能令香港樂壇變得更好。」

張國榮   李幸倪   梅艷芳   ...

Danny Summer、夏韶聲,提起這位香港樂壇前輩,聯想起「空櫈」、「結他」、甚至「外星人」都不足為奇。但如果說,更合適的關鍵字可能是「樂隊」、「日本」、「電腦」,你又能否想到其中的關聯?一切,應該從他的名字說起。   UFO和香港搖滾之父 在成為「UFO之父」前,Danny早有「香港搖滾之父」的稱號。而Danny Summer這個名字,是80年代日本著名吉他手竹田和夫為他改。夏韶聲受竹田邀請加入樂隊「Creation」到日本演出,為了讓歌迷更易記得,他便成了Danny Summer。   這位首名獲邀到日本表演的香港音樂人,在訪問正式開始前提到,近年沒有脫離音樂,但更多時間是沉浸在不同的興趣當中 —— 包括剪片和畫漫畫。是的,年輕一輩對他的印象,相信離不開「外星人」,皆因他擁有自己的YouTube Channel,經常分享對宇宙生物的看法。Danny認真地說:「啲片真係我自己剪!」言談間更拋出幾個頗技術向的專有名詞,顯示自己對電腦的知識是「真材實料」,絕非吹水。   以電腦喻傳承 輕鬆過後,回到較為認真的題目。這次見面,是因為即將舉行的首屆「香港流行文化節」,主題是傳承,但甚麼是「傳承」?他以電腦作喻:「你買一部新機,基本嘢喺度,你要輸入programme去做你應該做嘅嘢,想做嘅嘢。」太玄?他補充:「即係我入咗啲programme入去,我學咗啲新嘅嘢,喺呢度創造自己嘅嘢。」   乍聽好像有點難明,加上實際例子,就會發現好到point。Danny表示,張國榮和梅艷芳在80年代極有代表性,堪稱經典,而在他們之前,亦有其他人為廣東歌奠下根基,例如帶起廣東歌熱潮的許冠傑。再向前追溯,有顧耶魯改編The Beatles的《Can’t Buy Me Love》及《I Saw Her Standing There》成《行快啲啦》和《一心想玉人》,「呢個仁兄可以話係開廣東歌先河。」   香港流行文化曾影響東南亞 承傳就是一個文化,有人開始,「傳落來就有人跟住咁樣做,就做靚啲,去到張國榮梅艷芳嘅時候就再做靚啲,嗰陣時整個氣氛都係咁樣。」Danny憶述,那些年的香港流行文化,不只在香港流行,更影響東南亞不同地方,可謂舉足輕重。   他亦分享了70、80年代歌星走埠情況:「嗰陣佢哋唔係收鈔票,係收金條,地位崇高。」以音樂賺取收入,之後實現自己的夢想,「唔只出唱片,仲會搞舞台劇啦,你會感受到香港音樂文化幾咁發達幾咁好!」   打開耳朵衝出去…

Danny Summer   UFO   夏韶聲   ...

如果感覺與一座城市產生了距離,其實只需安靜的佇立於鬧市街頭,便可以從魚貫的人群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呼吸、脈搏。然而,最快速了解一個人的方法便是從其穿着打扮。在香港,大家的街頭語言又是甚麼呢?香港IG街拍攝影師 @streetsnap.portrait自去年起流浪在街頭,以時裝、潮流為紀錄方向:「希望在街拍中保持一份勇氣,給往後喜歡考古的人留下最真實的2021、2022年。」 The Secret Life of Streetsnap.portrait 做過7年記者,Streetsnap.portrait喜歡觀察街上的行人,即使近年大家的喜怒哀樂都隱藏於口罩下,但他仍能從人們的打扮感受散發出來的瀟灑、自信和個性:「就像日劇《校閱女王》的理念,打扮也是一個人積極生活的方式。」 Streetsnap.portrait喜歡看電影,常常被電影中的情節所啟發,只是一部《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發夢王大歷險)也重刷了多次。或許是受到主角的影響,Streetsnap.portrait嘗試跨越陌生人之間的安全距離,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買外賣的途中或晚飯後散步的每一個忙裏偷閒時刻,只要看到穿着有個人風格的行人,便會主動邀請他們成為快門下的主角:「不論母語、膚色和種族,我希望能盡量捕捉不同生活在香港的人,這些都可以反映香港的文化多元性。」 破冰的難度 香港人的性格比較內斂和害羞,面對鏡頭時總會顯得不自在,所以每次Streetsnap.portrait看到目標人物後,總要先鼓起勇氣才能上前提出邀請。只要細心留意,便會發現Streetsnap.portrait大部份OOTD帖文也有標記相中主角,其實在沒有肖像權的香港,即使隨便對行人按下快門,別人也是無可奈何,但這做法是他對於攝影師身份的堅持:「我常常思考街拍的道德責任,除了紀錄,也可以是一種互動和分享的方式。」 「保持勇氣是街拍中最大的困難,是自己該如何堅持。」Streetsnap.portrait坦言說出自己拍攝時最大的心理關口。筆者心想,這心情猶如小時候第一次坐小巴要大聲喊落車般緊張吧!但無論如何,為了下車,總要鼓起勇氣;為了避免在拍攝時引起誤會,Streetsnap.portrait也是要一頭熱向目標人物搭訕,道明來意。 偶然與巧合的約定 歌手以旋律唱出心意,作家以文字寫出想法,街拍攝影師則以光影說話。Streetsnap.portrait一直以來也堅持在拍照後與被拍者分享照片,更會為對方送上一張即影即有相片:「我喜歡真實、能拿在手中的照片。」他說,每次看到對方小心奕奕的收好照片,生怕弄皺邊角時,自己也會感到很窩心。 對於Streetsnap.portrait來說,每一次拍攝的機會也是緣份。有一次,他如常地拍下了照片,在照片沖曬出來後便發現相中主角已消失在人海之中,想不到能在另一天重初,最後也成功把照片交到他手上。這些美好和友善的經歷都成為他的養份,即使會被拒絕、自我懷疑,但Streetsnap.portrait深信如他的朋友所說:「When you focus on the good, the goods gets better。」凡是都有好壞,如果專注在美好的一面,保持樂觀與積極的心,好運自然會來到,事情總會變得順利。 留給城市與人們一份心意…

攝影   時裝   流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