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香港劇場

人生如戲,但如果這場戲註定「壞咗」,你該如何演下去? 在這個呼吸都帶著壓力的城市,我們越來越難尋覓一場簡單而純粹的大笑體驗。中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盧智燊(Edmond)11年前看過一場百老匯鬧劇《The Play That Goes Wrong》——一個關於業餘劇團誓要演好懸疑劇,卻迎來一場從頭錯到尾的演出的劇目。兩小時的劇中,平均10至15秒就已經有一件「出錯笑位」發生。11年後,他決定把這個劇本呈現給香港觀眾。就連演員劉雨寧(Nicole)收到劇本,第一句也大呼「點演呀」! 劇中的那台戲不斷出錯,但各演員們盡力挽救,堅持把劇目演完演好;映照現實中各位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有時候我們總羨慕旁人過得順遂,埋怨自己頭頭碰著黑,時不予我。Edmond這樣詮釋「The Show Must Go On」的精神:「有啲嘢你以為唔得咩?原來你堅持咬緊牙關做啲嘢,你點都會有啲回報。所以人生就係咁,就算幾差,你都要行落去。希望大家睇完呢套劇,笑到橫隔膜都攰,出返去,繼續你嘅生命,咁就足夠啦。」 文字:Heidi 攝影:hct 設計:ZH |喜鬧劇起家的中英劇團 聽到「鬧劇」,香港人未必很熟悉,但若然談及周星馳電影中的無厘頭搞笑橋段,例如「蠱惑的槍」,你大概略知一二。盧智燊解釋,鬧劇大多設定了一些很荒謬的處境、事情,而劇中角色面對荒謬的方法,往往也很荒謬,「甚至離開我哋現實生活」。話雖如此,觀眾看到卻不會覺得突兀或抽離,「因為其實當中就係base on生活入面提升荒謬,comment緊『人生就係咁可笑』」。 盧智燊1998年加入中英劇團,至今27年,見證中英以「喜鬧劇」起家,「師兄師姐帶住我哋一齊做喜劇,好想延續呢個傳統」。及至11年前,他在英國觀賞百老匯現存最長壽喜鬧劇《The Play That Goes Wrong》,那時已覺得此劇本很適合中英,「佢裡面嘅笑位,密集程度、令人驚喜嘅程度、嗰種energy都好適合中英。」今年,眼見不少地區都陸續購入劇本版權,也有感劇團此時應該能夠處理相關技術,他遂決定洽談版權,這就是《你個戲壞咗呀!》的起點。 |完美地產生「錯誤」 在劇場的世界,要呈現一場完美的演出已不容易,要上演一場「完美的災難」更不容易。每個看似偶然的意外,從道具掉落到台詞錯亂,其實都經過了千錘百鍊。 《你個戲壞咗呀!》講述一個不專業劇團,臨時接演一部1920年代風格的謀殺懸疑劇《夏福山莊園謀殺案》,但演出時,無論演員或後台道具佈景全都出錯。盧智燊解說,這個「錯」分為兩種,分別是角色演出引發的錯誤,或道具錯位的連鎖反應。他又透露,全劇約兩個多小時,幾乎每10至15秒就有一個「錯誤」出現,數數手指,即全劇幾乎有數百個笑位! 由於不少「錯誤」涉及佈景機關,盧智燊笑說,中英劇團這次「攞咗鉅額去排練」,特地打造幾乎一比一的排練佈景,提早個多月讓台前幕後一同開始密集式排練。例如,牆上的掛飾畫作跌落地、甚至演員跌低等,早一秒晚一秒都會影響笑位,甚至構成演員生命危險。演員故需反覆練習,「我喺中英20幾年,今次幾乎係第一次」。為何要這樣認真?盧智燊一語道破:「鬧劇最難嘅地方,係你如何將一個設計好嘅錯誤,演到好似係第一次發生,有『點解會咁樣嘅?』嘅organic反應。」 而劉雨寧回想起第一次看到偌大的排練佈景,當時的她也不禁「Wow」了一聲。她舉例,角色需要扔一些物件時候,物件的重量、大小都會影響落地的位置,以及對手的反應:「mark曬距離之後,叫我攞一嚿可以代替嘅嘢,不斷不斷喺度練。作為演員我都覺得,呢刻,character都需要放一邊,因為好多嘢都需要技術性練好。」 |認真做一個「爛演員」 然而,當技術和恐懼被克服,演員們此時才迎來最深層的挑戰:如何拾起那個被「暫時放一邊」的角色靈魂,即是一個演得不好的業餘演員? 其中一個讓此劇本搞笑的點,是每個角色們都各自對表演有著荒謬的理解和執著。例如有角色極度渴望掌聲,會在演出中途突然「打破第四面牆」向觀眾鞠躬;又例如劉雨寧飾演的角色叫Sandra,是自戀狂,常覺得自己是「女王級的演員」,認為就算只是業餘劇社,都應該好好展現給觀眾,所以會不理劇情地「展現自己身體」,構成惹人發笑的劇情。這個角色是一個「overacting」的演員,收到劇本時,她心想,應該怎樣演?…

如果愛情是一趟駛向未知的列車,人類歷史是一則黑猩猩寫的暗黑童話,而道德是一場你我被逼參與的思辨? 再構造劇場的藝術總監、首位華人榮獲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的甄拔濤,聯同兩位新晉劇場創作者徐梓晴與毛曉珊,一同遠赴德國參與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的「柏林戲劇節」,並汲取靈感。三人最後均選定一本書為起點: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以及《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哈佛名醫教你如何看人、怎樣自保!》,築起三部原創讀劇作品。 是次製作更邀得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朱啟軒執導,劇目以輪換形式上演,每場均呈現兩種不同風景,帶你潛入人性最深邃之地。 1.《九個分手場景》 編導:甄拔濤 「下一站,冷靜期 。請先讓不合適的對象下車。」 這是一趟駛向愛情終站的列車,途經邂逅、熱戀與隔閡。編導甄拔濤以細膩筆觸,勾勒由二十歲到七十歲的九種感情生態,在都市的聲景中,書寫一部關於分手與記憶的廿一世紀《戀人絮語》。   2.《當黑猩猩開始講故事》 編劇:徐梓晴|導演:朱啟軒 「一個牢籠,四隻猩猩,日復一日地進行講故事訓練。」 憑藉想像力,人類編織出共同的故事,發展成今日的社會。當猩猩掌握這種能力,變得比人類更像人類,『從此以後』的結局,將由誰來書寫? 此劇藉四隻猩猩的進化實驗,反思「金錢」、「宗教」等概念的虛構本質。當牠們變得比人類更像人類,一場物種間的殘殺即將上演。   3.《布iography》 策劃:毛曉珊|導演:劉嘉盈 編作演出:陳家恩、劉嘉盈、梁健聰、毛曉珊、黃灝鈿、葉澍欣 (你將被逼加入) 一場贏咗99.9%當地人認證的腦洞盛宴─ 改編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經典《卡拉爾寡婦的槍》,深入西班牙內戰亂局。漁婦堅守和平主義,欲護子免於戰火,卻因一事親執武器。 菩提葉、麵粉、風沙─勾勒戰爭殞地儀式, 叩問自由意志何去何從? 一場關於個人與集體,以及拷問人性的激烈辯論。即使只在日常小事中,誰還能置身事外?   演出資訊 📅 日期及場次: 10月10日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