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搜尋結果: #氣候變化

香港疫情嚴峻,持續多日新增確診破萬。特首自疫情開首一直維持「動態清零」手段。驟聽下回復零感染似乎遙不可及,實際上「動態清零」不需要零確診,只是在發現個案後需快速管控以切斷傳播鏈。香港兩年前承諾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即是碳排放「清零」。 所有經濟活動都會帶來各程度的碳排放,那麼清零是否代表經濟大停頓?近似「動態清零」概念,碳中和不需要達到完全零排放。這就是所謂的「淨零(net zero)」,即盡可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任何剩餘的排放則透過海洋、森林等自然碳匯(carbon sink)或人為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y – NET)吸收。 坊間不時聽見國家、城市和公司承諾2050年達到net zero,挽救氣候危機。好比疫情的動態清零,大家也許會疑惑這些目標建基於什麼科學數據。政府和機構經常引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8年出版的《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提出 2030 年將排放量減半、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就足以實現《巴黎協定》控制升溫 1.5°C目標。然而,這種流傳的說法被氣候學家形容為「危險的誤解」。 原因是,大家忽略了該報告後段 C.3 節指出:「所有限制全球變暖在1.5°C以內的情境,預計需要在2100年前去除1,000至10,000億噸二氧化碳」。1,000億噸大概是世界上所有人加起來重量的200倍。 假設我們取1,000億噸這個下限,2020至2100年間需要平均每年吸收12.5億噸碳。2020年的全球碳捕獲和儲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 CCS)只能每年吸收0.4億噸碳,估算到2050年技術可成熟至每年吸收56億噸碳。雖然市場上有其他科技,例如附以碳捕獲和儲存的生物能源(Bioenergy with CCS – BECCS),但整體科學界還是不確定人為技術能否吸收如此巨量的排放。加上研發成本高昂,政府和公司未必願意投資。換句話說,如果按現行的路徑「清零」逆轉氣候災難,成敗與否將非常依賴未來科技。 大家先不要灰心。一位關注氣候變化的軟件工程師Patrik Erdes透過電腦模型計算出達到 1.5°C目標的另外兩個選項:…

氣候變化   碳排放   香港   

俄羅斯軍隊2月24日清晨入侵烏克蘭,戰事持續超過兩星期,烏克蘭當局宣布超過2000名平民死亡。為加強制裁俄羅斯,美英兩國自3月8日禁止從俄國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歐盟遲遲未介入,坊間推測是源於歐洲較為依賴俄羅斯進口能源。有別於英美從俄羅斯進口少於10%化石燃料,歐盟需進口45%天然氣及煤炭、25%原油,難以實施全面禁運,最終決議年底將俄國化石燃料進口量減少三分之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月28日發表最新報告,警告全球過半人口將活在高度脆弱地帶,面對頻繁的氣候災難威脅。西方國家的連串能源制裁將如何影響正在推展的清潔能源革命?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其石油年產量3億噸以上,僅次於沙特阿拉伯。能源出口作為俄羅斯目前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禁運能源是金融制裁以外最有效的打擊俄國的手段。然而,減少對俄的能源依賴是否代表順利轉型至可再生能源,則取決於個別國家的政策。   俄羅斯原油佔美國2021年石油進口量約8%,自三月禁運以來,美國汽油價格飆升至2000年來的最高水平,比上月平均高出兩成。部分車主支持美國制裁俄羅斯捍衛民主,甚至改駕電動車應對油價上漲。當然,也有車主不理解戰爭為何影響油價,加劇通脹壓力,此舉威脅著拜登政府的支持度。   美國民主黨形容全球對石油的依賴「陷入了衝突和貪腐的危險循環」,提出乘此契機消除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開闢更安全、更和平的清潔能源發展道路。同樣,歐洲最大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國德國正計劃大幅增加生產可再生能源,甚至考慮延長其核電機組的壽命。俄烏戰爭讓穩定能源價格和提升系統彈性變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有望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促進低碳轉型。   另一邊廂,禁運政策反映能源穩定供應至關重要。經歷新冠疫情打擊,歐美國家的首要任務是復甦經濟和控制通貨膨脹。2021年中國東三省因電煤供應緊張而「嚴重缺電」,專家亦預計本年冬季歐洲會面臨供電緊張。能源是長期投資,不像金融市場或小型產品,達成協議後需要三至五年後新產能才可投產。共和黨議員指美國有能力生產石油滿足自身需求,倡議摒除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實踐石油自足以穩定價格。撇開氣候影響,地底的石油和煤炭儲量確實足以供全球未來幾十年使用。部分國家或會貪圖短期利益而開採化石燃料,放緩綠色低碳發展。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揭示了政治、貿易、能源、氣候間的緊密聯繫。這場戰爭誘發各國領袖思考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重整國際綠色能源發展的藍圖。誠如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的2021新能源展望報告所言,能源深度脫碳(deep decarbonisation)的最大挑戰是能源供應與需求短期錯配。在漸趨複雜的政治形勢,提升儲存能力、確保電源冗餘將是支持全球綠色能源革命的關鍵。   ——————- 鍾芯豫,香港氣候倡議者,畢業於牛津大學環境變化與管理哲學碩士。18歲創立V’air 低碳本地遊,撰文和辦生態遊推廣環境教育,獲日本時報、Eco-Business封為引領亞洲的青年氣候領袖。著有《山野漫遊──女生行山指南》與《低碳。好行》兩書。 Instagram: @chungsumyue Facebook: www.facebook.com/nataliechungsumyue LinkedIn: www.linkedin.com/in/chungsum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