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social

Author: ACOO

  /  Articles posted by ACOO
About The Author

近廿年前上映的《反斗車王》是不少八、九十後的最愛。除了型爆的賽車畫面,角色之間真摯的友情,以及主角閃電王麥坤的成長歷程,也是這套經典動畫吸引人的地方。 以新人王的姿態出場的麥坤,心高氣傲,總是認為「I can handle everything」,漠視隊員的付出,認為取得勝利都是自己的功勞。陰差陽錯下,他在前往比賽的途中,被迫滯留在油車水鎮,要為小鎮舖馬路,卻在與小鎮居民相處中,意外地收穫了珍貴的友誼,亦改變了他目中無人的性格。 曾經的麥坤可能也像我們,總是想著要跑得比人快,眼裏只有終點,很想獲得某種成就,去證明自己。工作所霸佔的時間愈來愈多,重要性愈來愈高,於是朋友約食飯、阿爸阿媽叫你返屋企飲湯,總是變成下次得閒先做的事。麥坤在滯留油車水鎮時,老是說要離開小鎮去加州比賽,單純的哨牙嘜問麥坤,「比賽為甚麼對你來說那麼重要?」看似天真的一條問題,卻其實是靈魂拷問。我們一直追求的那些目標,究竟是自己真正渴望的,還是因為別人都說「應該要」才跟著去追?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究竟是為了甚麼而努力? 油車水鎮有著壯麗的景色,卻因為高速公路的落成而遊人漸少,變得冷清。全速朝著目標前進的人,固然贏了速度,卻錯過了身邊的美好風景。我們以為要去到終點才會幸福,但美好其實並不在遙遠的他方。當我們在生活中慢下來,才能看清我們現在已經擁有的。美好的一切,其實已經在身旁,已經在當下。 動畫最令人感動的一幕,是麥坤在終點線前放棄冠軍,將炒車受傷的對手推到終點線。輸了頭銜,卻贏得尊重,贏得友情。麥坤說:「有個阿伯教識我一樣嘢,獎盃只不過係一隻空嘅杯嚟。」一座座的獎盃,剎那的榮耀,最後只是一場虛空。自大的麥坤最後意識到,原來真正的勝利,並非頭銜與名利,而是有人為你打氣,有人與你並肩欣賞沿路風景。在高速奔馳到累了的時候,記得讓自己歇息一下,走到小路兜兜風,感受當下的美好。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ZH @zzzzzzzih_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John Lennon在《Imagine》裏表達對和平的想像,溫柔而有力量,半個世紀以來於多個國際場合上被引用。這位曾經風靡全球的The Beatles成員,不單在搖滾樂上影響深遠,他對愛與和平的堅持,仍然提醒著我們,要對美好抱有想像。 在我們印象中輕唱著《Imagine》,呼籲愛與和平的John Lennon,小時候也是個叛逆少年。他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被罰留堂是家常便飯,成績單上老師的評價是「課堂表現極之不理想」、「注定會失敗」,連他自己也說:「同學的家長都會說『離那傢伙遠一點』,我就是那種孩子。」他對傳統教育完全沒有興趣,中學畢業考試沒有一科合格。姨媽為他申請入讀利物浦藝術學院,他卻以擾亂課堂和嘲弄老師在全校臭名遠播,最後因為沒有通過考試而被踢出校。他自小父母離異,由姨媽撫養長大。母親在他十多歲時送了他一支結他,但那個雖然疼愛他,不過有點嚴厲的姨媽總是對他說:「玩吉他當然非常好,但你永遠不可能靠它賺錢。」這對天性反叛的Lennon來說當然沒有任何影響。他16歲就開始玩樂團,The Beatles成軍後,數年間即在全球爆紅,成為音樂史上的傳奇。 「我在社會中的角色,或者說任何藝術家或詩人的角色,是試圖表達我們共同的感受。」由風靡全球的搖滾樂隊成員,到後來變成積極反戰的活躍份子,其實都是他表達感受的方式。The Beatles解散後,Lennon推出個人專輯,歌曲更具政治性,經常借歌批判體制,並表明反戰的立場。1969年越戰爆發期間,他與前衛藝術家小野洋子將他們的蜜月變成一場和平抗議,發起「床上和平運動」(Bed-In for Peace),先後在荷蘭及加拿大的酒店臥床一周,邀請媒體進房採訪,期間即席錄製了《Give Peace a Chance》這首反戰歌曲,響應「Make love, not war」的理念,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呼籲停戰。向世人鼓吹和平的他,於40歲時被瘋狂歌迷刺殺身亡,結束傳奇一生。 「對社會、政治、媒體、政府都很憤世嫉俗,但我對生命、愛、善良、死亡從來不懷疑,所以我並不希望被貼上憤世嫉俗的標籤。」他的憤世嫉俗,來自於對和平的渴望。在利益至上的時代,鼓吹和平,可能真的成了一種違反主流的反叛行為。今天的世界,離《Imagine》中理想的烏托邦還有很大段距離,Lennon的夢想仍然遙不可及。但在他的音樂裏,我們能夠感受到想像的力量,勇敢地繼續做夢。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ZH @zzzzzzzih_

聯合國將國際非暴力日定在10月2日,那天是印度國父甘地的生日。歷史上第一個大型全國性的非暴力抗爭運動,普遍被認為是由甘地發起的。他曾在南非挺身對抗針對印度裔的種族歧視,回國後投入印度的獨立運動長達30多年,期間多次被捕入獄,最後見證印度成功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所主張的非暴力不合作抗爭,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民權運動,包括美國及南非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及曼德拉,都曾表示受到甘地的啟發。他以愛為信仰,堅信溫柔的力量:「用溫柔的方式,你可以撼動這個世界。」 甘地出生於印度一個中上階層的家庭,父親是當地的官員。他曾到英國留學修讀法律,畢業後回國執業,卻發展不順,後來受邀前往南非擔任律師。當時南非的種族歧視非常普遍,甘地有天乘火車,明明買了頭等車廂的車票,卻被要求轉到三等車廂,拒絕這種不公待遇的他,竟被強行拖下火車,在寒冷的火車站等了一晚。這件事激發了他踏上爭取平權之路,在南非的21年間,他組織印度社群遊行、罷工,推行非暴力抗爭的理念。期間因參與抗議活動而被捕,英國政府在輿論壓力下釋放他,此後甘地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非暴力抗爭領袖。 當時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同樣遭受各種不平等待遇。46歲之時,甘地獲邀從南非回國,協助印度的獨立運動。甘地的抗爭方法,是各種的不合作運動,包括抵制英國貨、罷工、不入公立學校、不到法庭、不入公職等,這種看似消極抵抗的方法,卻對殖民政府構成了挑戰,並引發各界壓力,迫使英國政府讓印度逐漸發展自治體制。最終在二戰結束後,英國因戰爭消耗嚴重,對殖民地的控制力大幅削弱,加上印度國內強烈的獨立運動壓力,促使英國放棄印度的殖民統治,印度於1947年成功獨立。 挺身而出,有時會為自己招來風險與苦難。但甘地卻將自願受苦受難視為非暴力抗爭哲學的一部分,主張即使面對攻擊亦不要還手,才能打破以暴制暴的循環,喚醒人的良知。他亦以身作則,多次為了抗議而絕食、入獄,成功激勵大批民眾加入抗爭,展示手無寸鐵並不代表軟弱無力,反而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雖然甘地最後被印度教狂熱分子暗殺身亡,但他一生堅守的非暴力理念並沒有消失,而是成為重要的精神遺產,繼續對後世留下深遠影響。  後人尊稱甘地為「聖雄」,但甘地其實也只是人。對於他主張的和平手段,有人會覺得他過於理想化、天真離地,放諸他方未必適用。正如所有歷史事件的發生,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配合,印度獨立絕非甘地一人的功勞。但他敢於反抗不公的性格,以及能夠在苦難中堅守信念的意志,已足以證明,溫柔也可以是種強大的力量。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PO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韓流席捲全球,但這次,我們不再只是輸入韓流,而是將港式創意輸出,打入韓國市場!說的是7A班戲劇組音樂劇《初雪》,有別於一貫海外巡演的做法,這次作品以「香港原創、韓國製作」的模式進行,由香港負責編導及音樂創作,亞洲音樂劇市場中頂尖的韓國負責「升級改造」,再由港韓演員共同出演。音樂劇以韓語進行,將分別於香港及韓國上演,讓兩地觀眾體驗一場港韓共創的奇幻旅程。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ZH @zzzzzzzih_   |旅程的起點 —— 一個準備好遠行的香港故事 《初雪》2021年在香港作小劇場演讀,2022年以音樂劇形式演出(當時名為《今年初雪,把失戀完結!》),如今將迎來韓語版。最初作品確定以兩地共創的模式進行時,香港團隊都既興奮又緊張。擔任編劇及導演的7A班戲劇組藝術總監一休已預想了很多困難,除了翻譯和字幕問題,設計師、後台等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都需要大量即時溝通,難度頗高,但他亦有信心迎接挑戰。曾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的胡希文,是演員班底中唯一的香港演員。當初知道有機會在韓國演出,本來就喜歡到韓國看音樂劇的她,立刻就答應了,「而家諗返起覺得自己有啲大膽,因為預計到一定會有好多難關,但因為機會實在太珍貴,當時都係一口答應咗。」 《初雪》是套浪漫愛情喜劇,講述失戀的香港女生出走韓國治療情傷,旅程中結識了不少朋友,也遇上了一位OPPA,留下一段溫暖的回憶。編劇一休曾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作品無數,云云劇本中,為何是《初雪》脫穎而出呢?一休解釋,講愛情而充滿希望的這個主題,很適合韓國市場,「這是一個關於香港人和韓國人交朋友的故事。一來香港元素對韓國人來說仍有一定的異國吸引力,二來用這個故事來進行港韓合作製作,本身就更貼題了。」加上由小劇場演讀至今四年來,劇本和音樂都在不斷修訂,才進化成目前的版本,令他覺得有信心走到韓國。   |旅程中的風景 —— 當香港創意遇上首爾節奏 當香港創意遇上首爾節奏,會譜出一段怎樣的曲?首先在翻譯劇本時,要小心Lost in translation。一休分享,例如有句台詞「你將自己包到成隻糉咁」,因為韓國沒有這說法,如果只是直譯,就會失去那種寸人的意味,因此他要向本身也是一位編劇的韓國翻譯解釋用意,再由他去改編。在導演的時候,一休雖然可以直接用韓語跟演員溝通,但有時也要翻譯輔助。當有些情感無法用語言表達時,他就會親自示範給演員看,讓演員體會。 加入韓式風味,音樂創作上也要轉換調味。負責歌曲創作的音樂人徐偉賢因應劇本調度,創作了部分新歌曲,而今次有韓國音樂總監的加入,亦為歌曲增添韓國音樂色彩。由韓國團隊填詞的版本,令他很有驚喜。韓語沒有廣東話九聲的限制,演譯的變化更多,而且韓語每個詞語的音節更多,所以同一句旋律,可能會比廣東話版多了幾個音,令歌曲有種音樂劇常見的半講半唱的感覺,更加生動。 《初雪》早前在香港的演出,胡希文都有份出演,但這次對她來說,是個全新的體驗。雖然她本身懂說韓語,但這次飾演韓國人,要唱韓文歌說韓文對白,她也特地在網上找了老師練習發音。要以非母語演出,並不容易。她記得第一次圍讀時,韓國演員的語速在她聽來都快得像Rap,但後來她慢慢也跟得上他們七、八成的速度,笑言:「我都替自己拍手,真係盡咗力。」她在劇中的角色是個韓國女強人,這次透過與韓國演員的交流,亦令她更了解當地的職場文化,能在劇本理解及演技上掌握得更好。 |旅程的抵達 —— 為香港觀眾獻上全新的《初雪》 有別於一貫的巡演形式,這次《初雪》的模式,是更具野心的「IP授權 + 共同製作」。近年積極與韓國戲劇界交流的一休認為,過往的巡演模式,成本極高而觀眾有限,這次的模式是香港戲劇走出海外的新嘗試。日後若要複製這個模式,他認為首先要有達到一定水平的作品,其次是要捕捉到對方的需要,另外也要顧及當地文化,例如在極重視人際關係的韓國,推廣時就很需要人脈支持。 這次嶄新的經驗,令香港團隊都感到好玩滿足。創作音樂的徐偉賢很感恩作品能夠不斷成長,「因為喺香港好多時候花咗好多時間寫音樂劇,但最終可能只係做咗幾場,之後未必有機會發展。但呢個作品可以由幾年前嘅讀劇版本,去到文化中心表演,而家可以去韓國,對我嚟講係第三階段嘅成長。」演員胡希文則希望,香港劇場界可以藉此機會參考韓國娛樂工業文化發展,壯大香港的劇場規模,同時亦希望韓國觀眾可以透過這部作品,品嚐到香港音樂劇的特色,「我希望香港嘅音樂劇未來都有機會可以去世界唔同地方,畀唔同國家嘅觀眾睇。」 韓劇你追得多,這次或者可以試試這套港式韓語音樂劇,品嚐一下這味港韓Fushion。 《初雪》香港場 2025.10.24-25 (五至六) 2025.10.25-26 (六至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門票現於art-mate網上平台公開發售 In ACOO, you can see #ACOOPerson.

起床、乘車、工作、吃飯、睡覺⋯⋯日子就在周而復始的生活之中流逝。你是否也曾想過,這樣營營役役的生活究竟有何意義?卡繆說,每天過著重複生活的我們,都是被懲罰推石頭的西西弗斯,在無意義的世界中徒勞。於卡繆而言,荒謬是必然的,但我們仍可以反抗這種荒謬,「與荒謬的奮鬥本身,就足以充實人心。」 卡繆是法國哲學家及文學家,曾獲諾貝爾文學獎,著作有《異鄉人》、《鼠疫》、《西西弗斯的神話》、《反抗者》等。他的作品圍繞著生命的荒謬性,這個主題也許來自他的親身體會。他在北非阿爾及利亞的貧民區長大,父親在一戰中陣亡,由母親撫養長大,生活艱難。青年時期的他熱愛足球,卻患上肺結核,不但中止了他的體育生涯,更需要一度休學,未能報考教師資格考試。後來他移居法國,從事報社記者、劇作家等工作。二戰期間,德軍入侵法國,他見證了人類互相毀滅的荒繆,秘密地加入地下報社,以文字對抗納粹。二戰後,面對共產主義陣營高舉暴力革命的浪潮,他表明反對立場,甚至因此與好友沙特分道揚鑣。命運的不如人意,令他深深感受到人生的荒謬。 卡繆認為,生活的荒謬,來自於人的願望與真實世界之間的矛盾。人總希望人生是有意義的,但世界本來就沒有任何客觀的意義,於是便虛生了荒謬感。我們出於天性,一直很想尋求生命的意義,可能會將其寄託在事業、家庭、成就等,為此拼搏一生。但卡繆認為,這些都只是人們為了減輕內心焦慮的麻醉藥,以逃避生命的荒謬。「如果你執著於探尋人生的意義,你將無法真正生活」,如果一直徒勞地追尋不存在的意義,那就無法真實地感受當下。 但世界荒謬,並不等如人就要消極悲觀,反而是獲得自由的開始。卡繆是個反抗者:「我反抗,故我存在。」他認為要反抗荒謬,就必須要先承認荒謬,保持清醒,拒絕一切虛假的意義,拒絕追逐如泡影的目標。既然沒有必需要追求某些意義,才能社會束縛中獲得解放,自由的活著。活著不一定要有宏大的理由,只需感受生命本身,也許已經足夠。 卡繆說:「必須想像西西弗斯是快樂的。」當你清醒地知道自己身處荒謬之中,卻仍可選擇繼續奮鬥,繼續推石頭,這一刻,你便勝過命運。各位西西弗斯,又會選擇如何面對推石頭的命運?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ZH @zzzzzzzih_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相信你也在中學時背過《再別康橋》,仍然記得「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對於民國詩人徐志摩,最多人談論的,除了他的詩,便是他的風流情史:拋妻棄子、苦追才女林徽因、愛上朋友妻子,最終墜機身亡,年僅34歲。他的風流事蹟當年已受到非議,即使在今天,仍然會被貼上「渣男」的標籤。即使被認為涼薄無情,於他而言,那也不過是為了追求心中的自由。 胡適形容徐志摩是個單純的理想主義者,「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裏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徐志摩視戀愛為生命的中心,是個徹頭徹尾的戀愛腦。18歲時,他在父親的安排下,與上海的名門之後張幼儀結婚,但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他極度反感這種父母安排的傳統婚姻,在張幼儀誕下長子後,便獨自前往海外留學,並在英國期間邂逅了才女林徽因,對她一見傾心。張幼儀到歐洲找徐志摩,不久後懷有第二胎,徐志摩卻要求張幼儀墮胎,並提出離婚,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西式離婚的人。 張幼儀起初未有答應離婚,徐志摩竟將不諳英語的她獨自留在英國。這些行為受到眾人非議,老師梁啟超寫信勸他回頭是岸,徐志摩卻回道:「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林徽因當時與梁啟超次子梁思成正交往,但作為徐志摩仍然極力追求林徽因。最終林徽因還是嫁給了梁思成,而徐志摩後來則愛上好友的妻子陸小曼,不顧所有人反對,在對方離婚後與她再婚,婚後卻因陸小曼的揮霍無度變得拮据。他最後的結局,是在前往林徽因演講會的途中飛機失事身亡,結束傳奇一生。 林徽因曾說,徐志摩最動人的特點,是那「不可信的純凈的天真」,對理想的愚誠,體會情感的切實。愛情上,徐志摩甘冒社會的大不諱去爭取戀愛自由;個人志向上,他隨心所欲,依自己的想法行事。他出身富裕家庭,父親原希望他能繼承家業從事金融,安排他赴美留學,期間他卻受到英國思想家羅素的吸引,放棄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博士學位,跑到英國追隨羅素,只可惜羅素早已離職。在文學創作上,他是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著重格律與意境之美,也曾被批評脫離現實,但亦無礙他以個人風格繼續創作。 「我不曾投降這世界。我不受它的拘束。」他一生信奉愛、自由與美,為此不顧一切,即使被視作自私薄情,亦執意於自己的追求。但亦正是這份理想主義者的偏執,讓他的作品散發出浪漫唯美的魅力。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   #徐志摩 #再別康橋 #張幼儀 #林徽因 #陸小曼

如果有看過是枝裕和的電影,必然會記得他的御用嫲嫲樹木希林。戲中她以慈愛但有點毒舌的形象,將嫲嫲和母親的角色演得維肖維妙。是枝裕和曾說,如果要總結樹木希林的魅力,那就是「有趣」。有點叛逆的她,個性瀟灑豁達,一生只追求過得有趣,「我想要的不是快樂,而是覺得有趣。人生在世,若不覺得有趣,就很難走下去。」 樹木希林就是個有趣的女子。她本來的藝名是「悠木千帆」,憑幽默的形象及精湛演技已積累一定名氣,卻在出道逾十年後,於一次綜藝節目的拍賣環節中,因為沒有甚麼可以拿出來拍賣,乾脆將自己的藝名賣掉,然後翻字典從50音中挑了一組,改名為「樹木希林(KiKi KiRin)」,完全體現了她隨心所欲的瀟灑性格。 她一生有過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雖然穩定,卻平淡得她受不了;再婚對象是搖滾歌手內田裕也,只短短交往五個月便閃婚,婚禮上更前衛地穿上牛仔套裝當婚紗,愛得轟轟烈烈。不過,她婚後遭到丈夫家暴,僅僅一起生活約一年半,就分居各自生活。儘管如此,樹木希林仍深愛對方,堅拒離婚,雙方分居後仍保持聯絡,見面時還能聊個不停。說她戀愛腦嗎?但她也只是愛得坦蕩蕩,「如果有來世,我會時刻警惕自己,不能再與這個人相見。因為要是再相遇,我仍然會愛上他,再次度過狼狽的一生。」 面對生老病死,她一樣坦然面對。對於老去的容顏,她幽默地說:「這皺紋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不顯示出來太可惜。」晚年她病痛纏身,2003年她因視網膜剝離左眼失明,翌年再患上癌症,但她以淡然的態度面對,毫不忌諱死亡,曾在廣告中以「至少要以喜歡的方式死去」為主題,拍下模仿名畫《Ophelia》的照片。病痛無阻她對戲劇的熱愛,她所參演的是枝裕和電影,包括《橫山家之味》、《小偷家族》等,都是在她離世前十年拍的。她說,生病令她醒悟了很多事情,更豁達地說:「若沒有醒悟,豈不是太浪費了?既然碰到了這種事,卻只是怨天尤人『怎麼會這樣』,那可就虧大了。」 有次被問到給年輕人的建議,樹木希林回答:「請不要問我這麼難的問題。如果我是年輕人,老人家說的話我通常是不會聽的。」對於一生率性灑脫的她,這個答案非常切合她的性格。在她的眼裏,人生最重要是自己覺得有趣,對於一切的事物,她都沒有甚麼非如此不可的鐵律,更曾自嘲:「就拿我的長相來說好了,就是出了甚麼錯才會長成這樣。不過,我就是活用這種不完美,一路走過來的。」今年是樹木希林逝世7周年,她的一生也許並不完美,但肆意地活過,已無須遺憾。 文字:林三 @lam.three 設計:Owen @wai.ho.98 -------------------- In ACOO,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ACOOMin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