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OOPick】 香港小交響樂團 × The WHOOP Group 拉赫曼尼諾夫經典名作遇上Saxophone
說起Saxophone,你會聯想到甚麼?纸醉金迷的City Pop?無數90後的Saxophone啟蒙Kenny G?還是近年大熱的動畫電影《藍色巨星》?
雖然大家對Saxophone的認知更多來自爵士樂,但音色多變的Saxophone其實亦在古典音樂的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就如來自波蘭、備受國際樂壇讚譽的Saxophone「男團」The WHOOP Group,自2016年成軍以來一直打破音樂界限,以創新手法演繹古典以至現代的改編作品,憑着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演奏風靡無數樂迷,甚至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得主Jan AP Kaczmarek讚譽「出色得驚人」!The WHOOP Group下周將首度訪港,並帶來兩場跨越古典與爵士的精彩演出,邀請大家一起投入到Saxophone自由奔放的節奏!
|拉赫曼尼諾夫 ‧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在桂冠音樂總監葉詠詩帶領下,The WHOOP Group將與香港小交響樂團攜手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首深受喜愛的作品原為鋼琴獨奏及樂團而寫,當中第18變奏更為經典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所引用。是次世界首演版本,就特別由香港小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本地多元音樂才女盧宜均(Anna)為Saxophone四重奏及樂團度身改編,賦予這首歷久彌新的經典嶄新生命。
日期:7月12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500、$340、$200
|HKS獨奏會系列:周日藍調 ‧ 薩克斯管無限瘋
一向打破常規的The WHOOP Group,將於這場獨奏會中帶領展觀眾開一場跨越三個世紀的音樂之旅,精心策劃的曲目如萬花筒般絢麗多彩:從莫扎特《費加洛的婚禮》序曲揭開華麗序幕,到韋華第《四季》中「冬」與「夏」(選段)的激情對比;從Holst莊嚴格調的聖保祿組曲,到Guillermo Lago《城市剪影》中薩拉熱窩與阿迪斯阿貝巴的異國風情。四子還會演奏多首富格調的爵士作品,並以蓋希文《藍色狂想曲》的璀璨樂章為音樂會作結,完美展現Saxophone跨越音樂界限的獨有魅力。
日期:7月13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450、$320、$180
門票現已於城市售票網及撲飛發售。
|演前活動:The WHOOP Group Fan Meeting Hong Kong (7月9日)
音樂會前夕,The WHOOP Group特別為香港樂迷準備了見面會*!大家除了可近距離與他們交流、合照外,更可率先欣賞到The WHOOP Group現場演奏,並有機會贏取粉絲專屬限量紀念品!
*見面會僅限已購買音樂會門票的人士參與,想見到他們就不要錯過,立即購票!
日期:7月9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7時
地點: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黃竹坑業勤街39號Landmark South 20樓2003-08室)
門票:預先登記,免費入場(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登記網址:https://tinyurl.com/theWHOOPgroup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相關文章
【ACOOPick】無國界醫生日2025「救無休止」展覽
戰火、天災、疫病,這些災難持續在世界各地上演。2024年,全球經歷了120 場武裝衝突,無數家庭被摧毀,導致大規模流離失所和各種醫療人道危機;與此同時,全球各地的自然災害愈趨頻繁,地震、洪水、颶風等不僅造成即時傷亡,更令大量民眾流離失所,基建與樓房損毀或倒塌;各種疫症和傳染病仍肆虐多地,霍亂、麻疹,以及伊波拉等出血熱疫情反復出現。多年來,無國界醫生秉持著救援宗旨,即使面對戰、災、病等眾多挑戰下,仍致力為活在危困地區的人們提供各種醫療人道援助。 為讓更多人認識這些不為人知的救援故事,今年無國界醫生日以「救無休止」為主題,透過互動展覽、前線救援人員分享及音樂演出,帶領大家了解更多前線的救援工作,見證他們如何在嚴峻環境下堅持拯救生命。 |前線救援分享 展覽首兩天特別邀請無國界醫生的前線救援人員,分享他們在戰區、災區及疫區的第一手救援經歷,讓觀眾了解他們如何在嚴峻環境下展開救援工作。 |本地音樂人演出 九位本地音樂人和音樂團體以歌聲傳揚人道救援精神,包括Little By Little Kids、胡學軒 Alfred、Asana @Cozy Syndrome、陳可瑩 Chan Charlie、鍾浩麟 Henry、㛓僑 Kamie、何潔瀅 Kyra、小神經 Little Nerve及羅樂 LoLok,喚起大眾關注全球醫療人道危機。 |限定紀念品 參加者可以即場製作獨一無二的客製紀念品。只需預先網上登記,便可換領展覽限定迷你CD鎖匙扣*,參觀者可即場拍照設計專屬CD封面,配備NFC功能緊貼救援故事,以音樂元素回應展覽主題——「救援無休 音樂無界」。 *只於7月5日至6日期間換領,且每位只可以於現場換領一份紀念品,以電話號碼作準,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救援分享及音樂演出日期:7月5日至6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 地點:大圍圍方二樓中庭 |多元互動體驗 展覽特別設計了多個互動區域:旋轉式展板讓參觀者以生動方式了解無國界醫生的救援工作;問答投票區收集大家對人道救援的想法;巨型鏡面打卡位則透過特別設計,在拍照之餘引導參觀者反思救援工作的意義。 展覽日期:7月5日至11日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大圍圍方二樓中庭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ACOOPick】從紙上藍圖到瑰麗珠寶:法國珠寶設計的二百年傳奇
一幅珠寶設計圖,不僅是工匠的指南,更是一件藝術品的靈魂。 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首度攜手,呈獻「筆脈珍傳:法國珠寶巧藝二百年 (1770 – 1970) 」展覽,帶來逾百幅18至20世紀的原創珠寶設計圖稿,以及13件精緻珠寶作品,均首次在香港展出,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在全球亮相。 |展覽指南1:繪圖的技術步驟 想像一張白紙如何蛻變成璀璨的珠寶?設計師運用素描本、白紙或彩色紙,以及描圖紙等基本工具,透過不同媒介描繪作品。珠寶圖稿在創作中化身魔法師的魔杖,從最初的鉛筆素描捕捉靈感,到精準的比例繪製勾勒形態,再以水粉為作品賦予生命與色彩。每一筆,都是藝術與工藝的完美交融。這些珍貴的創作手稿均是珠寶誕生的關鍵,更是工匠的重要指南,它們承載了重要的技術知識和藝術價值,卻較少被展出,因而未被大眾廣泛認識。 |展覽指南2:製圖員 想像一位珠寶設計師,他的筆觸不只繪製珠寶,更能將夢境化為現實。雷內.拉利克(René Lalique)正是這樣的奇才,他筆下的蜻蜓彷彿隨時振翅高飛,孔雀尾羽栩栩如生,每一幅設計圖都是藝術與工藝的完美交融。 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拉利克以這些充滿詩意的作品震驚全場,為他贏得「畫家珠寶匠」的美譽。拉利克獨特的創作方式,將珠寶設計圖從純粹的技術指南,提升至獨立藝術品的層次。從最初的素描到最終的水粉畫,每一筆都在訴說着一個關於美的故事。 |展覽指南3:平面藝術 在珠寶工藝的發展中,設計圖的角色正經歷着迷人的蛻變。它們被細心編號、收錄於產品目錄中,甚至暗藏價格密碼,成為珠寶商的重要銷售工具。更奇妙的是,這些圖紙在工坊和設計室中,化身為源源不絕的靈感寶庫,縱使經過數個世紀,依然啟發着後來的珠寶匠人。十九世紀世界博覽會的出現,更為這些平面藝術提供了嶄新舞台,在這裏,它們不僅展現國際級的專業技藝,更牽起了藝術與產業的緊密連結。當珠寶設計師逐漸突破傳統製作的界限,拋開技術框架,他們的創意圖稿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想像力的獨立藝術品。 |展覽指南4:檔案與承傳 翻開一頁頁泛黃的檔案,彷彿打開了時光寶盒。過去四十年間,珠寶業經歷了關鍵的轉變,從家族企業蛻變為璀璨的國際品牌。在這個過程中,Chaumet、卡地亞、寶詩龍、JAR、Fred和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等世家紛紛開始着手整理歷史檔案,細心收藏每一份拍賣目錄、每一幅設計手稿、每一張相片、每一則廣告,以至書信往來。這些塵封已久的珍貴文獻,不僅記錄了品牌的發展足跡,更為當代的珠寶工藝研究提供了寶貴的靈感泉源。至今,這股整理歷史的風潮持續影響着跨國的世家,共同推動珠寶工藝的傳承,尤其是繪畫領域的保護工作。 展覽特設由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策劃的現場對談,由專家深入探討珠寶設計的各個層面: 除此之外,展覽亦設有多項互動活動,包括創意填色活動、線上互動遊戲等。為推廣藝術共融,更與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BVI)合作,提供無障礙導覽服務。 筆脈珍傳:法國珠寶巧藝二百年 (1770 – 1970) 日期:即日至10月5日 時間:逢星期二至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星期日|下午1時至6時;星期一、公眾及大學假期休館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 門票:免費入場 同場加映:L'ÉCOLE亞太區分校展出梵克雅寶標誌性的Zip項鍊及其設計歷程,深入探討其設計過程、檔案紀錄及珠寶技術,見證這件經典作品背後的創新精神。 了解更多︰https://bit.ly/4024wCY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舌尖上的非遺】探索香港飲食文化中的傳統技藝與本地智慧:雲吞製作、蠔養殖、本地醬園豉油釀製
香港的飲食文化向來以多元與精緻見稱,但你可曾想過,那碗雲吞麵、那隻肥美的蠔、那瓶香醇的豉油背後,其實蘊藏著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製作技藝?這些看似平常的食物製作方法,承載著數代香港人的智慧、堅持與生活哲學。 當我們選擇本地食材,不僅能體驗「不時不食」所帶來的最佳風味,還能減少食物運輸過程中的碳足跡,實踐可持續飲食。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隱藏在日常飯桌上的文化瑰寶,重新認識香港的飲食根源與非遺價值。 |雲吞製作技藝 在港式麵店、茶餐廳的廚房裏,師傅們熟練地在一捏一捻間完成一粒粒金魚尾狀的雲吞,這門手藝原來已有百年歷史。 雲吞源自北方餛飩,1920年代經廣東人改良,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黃色薄皮取代了粗糙的白麵皮,餡料也從單純的豬肉演變為豬肉、河蝦和大地魚粉的組合。當年廣州人南遷香港,這門手藝也隨之而來。從街邊小販到大牌檔,再到今日的餐廳食肆,雲吞麵見證了香港飲食文化的變遷。 |流浮山蠔養殖 在流浮山后海灣,蠔民們世代傳承著一門需要極大耐心的養殖技術,從蠔苗到餐桌,整個過程需時長達三至五年。 傳統海底養殖法始於每年五六月,蠔民在淺水區投放舊蠔殼或水泥沙柱,待蠔苗自然附著後,再轉移至浮游生物更豐富的深水區慢慢培育。期間,蠔民需定期檢視、調整蠔隻的生長狀況。 1980年代開始,為應對沿岸水質污染問題,本地蠔民嘗試使用浮排養殖法,在水面架設竹排,以繩子將蠔隻串成層層疊疊的結構懸吊水中。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產量,也讓這門在后海灣延續兩百多年的古老技藝得以適應現代環境變化。 |本地醬園豉油釀製 香港本地醬園的豉油釀製技藝,是一門需要耐心和經驗的手藝。師傅們以黃豆、麵粉及鹽為原材料,通過煮熟、發酵及曬製處理,釀出獨特風味的豉油。 豉油的製作過程極為講究,師傅先將洗淨的千斤黃豆煮軟,再與麵粉拌勻,放入竹窩在「黃房」中發酵。發酵期間,師傅需定期翻轉黃豆,讓發酵均勻進行。完全發酵後的黃豆渣會與鹽水一同放入瓦缸,在「曬地」上接受陽光曝曬,經過至少三個月的「曬出油」過程,才能釀成香醇的生抽。 |非遺六月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今年「非遺六月」繼續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包括學術交流和體驗工作坊,讓大家能從多角度認識本地非遺。 在6月14日文化遺產日,香港文化博物館將舉行「非遺高峰會」,邀請粵港澳三地專家探討「非遺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的議題。同日晚上,沙田帝逸酒店推出「舌尖上的非遺」主題盛宴,由學者與名廚聯手打造融合非遺元素的特色菜式,透過飲食推廣非遺文化。 非遺不僅是過去的記憶,更是滋養現在、啟迪未來的文化力量。讓我們一起探索香港非遺文化的多元面貌,共同守護這些珍貴的文化傳統!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6月ACOOPick】 香港夏日藝文活動精選:視覺藝術、劇場演出、跨媒體裝置與人道救援展覽巡禮
踏入仲夏,就正是探險的季節!穿梭於美術館、劇場、街區之間,你會發現藝術家們用不同的創作語言,細緻編織着這座城市的種種可能——有關歷史與當代的對話、關於城市與人的連結、關於生活與藝術的交融。 在這個忙碌的都市裏,一趟跨越界限的藝術之旅正等待着你的探索。 #視覺藝術展覽 |天方奇毯——伊斯蘭與世界文明的交織 香港首次舉辦聚焦伊斯蘭文明的大型展覽,展出90件來自卡塔爾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展品包括舉世聞名的凱沃爾基安海得拉巴地毯——這幅長達16米的地毯是現存博物館收藏中最長的伊斯蘭地毯之一。展覽更展出多件來自薩法維伊朗、莫臥兒印度和鄂圖曼土耳其三大伊斯蘭王朝的藝術珍品,包括地毯、瓷器、金屬工藝品、彩繪手稿及玉器等,呈現伊斯蘭藝術與中華文明的深厚交流。 展期:6月18日至10月6日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9 |細說從頭——鴨巴甸街的印藝傳奇 適逢香港版畫工作室25週年銀禧誌慶,這個展覽以香港首間中文鑄字行——英華書院為起點,展現近兩個世紀的印藝發展。展覽特別展出三套來自不同年代的珍貴中文字模:1881年購自中環歌賦街的香港中華印務總局,來自牛津大學出版社檔案館的字模、1950年代古巴夏灣拿《光華報》字模,以及1980年代永成鑄字行的字模,見證香港印刷業如何連接中西文化,推動華文出版發展。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下午1時至晚上7時 地點:中環元創方A座地下SG03-07 #表演藝術 |《月明星稀2.0》 這齣榮獲2024年IATC(HK)劇評人獎三項大獎的劇場作品,以離散為主題,編織多個發生在香港、倫敦、柏林等地的故事。編劇陳炳釗在這次2.0版本中深化劇本,與導演盧宜敬帶領觀眾探索離散者的內心世界,思考何謂家園,何謂歸屬,在記憶與現實之間尋找人生方向。 日期:7月12日至20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西九夜延場 西九文化區推出的全新卡巴萊節目系列,為觀眾帶來別具特色的夜間表演體驗。6月節目聚焦「故事與情感的共鳴」,包括張雅麗帶來獨腳戲《跣》的音樂會版本,以及四位新晉音樂劇演員以不同角度演繹年輕世代的成長故事,展現香港表演藝術的多元風采。 日期:7月14至15日 時間:晚上8時30分 地點:戲曲中心茶館劇場 #跨媒體藝術體驗 |《夜未眠》燈光體驗 這個首演於巴黎龐比度中心的燈光體驗裝置,經跨領域藝術家伍韶勁重新演繹後來港展出。展覽設有兩個主要裝置:觀眾可躺坐在劇場台上的豆袋沙發,被500顆鎢絲燈泡環繞,沉浸於燈光與安眠曲交織的微光體驗;在中庭,則可欣賞與窗外列車實時同步的光影投映。此外,場內有多個印有休息盼想字句、以及播放收集自不同人呢喃而唱安眠曲的枕頭裝置。 展覽有午睡時光讓上班族小憩,晚場亦設有限定的安神茶角。指定日子有舉辦靜觀、瑜伽等公眾工作坊,為都市人提供難得的休息空間。 日期:即日至7月31日 地點:東九文化中心 #人道救援展覽 |無國界醫生日《救無休止》展覽 以「救無休止」為主題,展現無國界醫生50多年來在全球各地面對戰爭、天災、疫病時的不懈努力。7月5日及6日,更有前線救援人員親身分享環節,讓公眾了解他們如何在烽火和病災中堅持救援工作。 場內設有互動體驗區及個人化紀念品製作活動,周末更有多名本地音樂人演出,以藝術方式傳揚人道救援精神,喚起大眾對全球人道危機的關注。 救援分享及音樂日期:7月5日至6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30分 展覽日期:7月5日至11日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大圍圍方二樓中庭 #社區與文化活動 |「城鳥遊蹤」大角咀麻雀普查工作坊 在經歷急速發展的大角咀,樹麻雀成為見證社區變遷的重要生態指標。工作坊透過觀察這些城市鄰居的生活習性,帶領參加者思考城市發展與環境共融的可能性。 日期:6月14日、7月12日、8月16日、9月6日 時間:下午2時至3時30分 地點:大角咀海庭道18號奧海城2期地下露天廣場《城市生活所》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ACOOPick|LIFE IS ART光影藝術祭】創作者的熱情與掙扎:八部藝術大師傳記紀錄片
睽違一年半,《MOViE MOViE Life is Art 光影藝術祭》載譽歸來!今年電影節特別與香港國際攝影節共同主辦,並攜手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於6月6日至29日為觀眾呈現八位當代藝術大師的創作歷程。從英國街拍大師Martin Parr到日本音樂巨匠坂本龍一,從時尚革命家Thom Browne到怪獸之父本多豬四郎,每部作品都展現了藝術家如何在逆境中堅持理想,以創作撫慰人心。 讓我們一同享受這場電影節,感受藝術家們的熱情與堅持。 #影像先鋒 #香港首映 |開幕電影:《怪雞Parr叔街拍日常》 想看看英國最真實的一面嗎?跟著「街拍怪傑」Martin Parr的腳步,透過他標誌性的微距鏡頭,探索充滿英式幽默的獨特視角。這位當代攝影大師以鮮豔奪目的色彩和看似隨意的構圖,巧妙諷刺社會現象和消費文化。從備受爭議到登上Magnum攝影通訊社主席之位,Parr用他獨樹一幟的攝影語言改寫了紀實攝影的規則。 日期:6月6日*及14日 *設映後分享,嘉賓為李展翹(香港國際攝影節董事、藝術家及紀實攝影師),以及楊德銘(自由攝影師、大學講師及策展人) |閉幕電影:《Mr Doodle塗鴉異想世界》 誰說塗鴉只是隨手亂畫?Sam Cox搖身一變成為風靡全球的Mr Doodle,用他細膩的黑白線條創造出獨一無二的DoodleLand。這部紀錄片不只展現他將整棟房子變成「塗鴉屋」的瘋狂創作歷程,更深入探討藝術家在名利與心理健康之間的掙扎,以及如何在Mr Doodle這個角色與真實的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日期:6月27日*及29日 *設映後分享,嘉賓為策展人陳浩揚 #音樂傳奇 |《坂本龍一:東京旋律(4K修復版)》 跟隨法國導演Elizabeth Lennard的鏡頭,見證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突破性的創作歷程。從YMO電音先鋒到奧斯卡得獎配樂大師,坂本龍一將東京街頭的喧囂、生活的細碎聲響,與古典電子樂融合,呈現他如何從《音樂圖鑑》到《戰場上的快樂聖誕》,譜寫出超越時代的永恆旋律。 日期:6月7日及15日* *設映後分享,嘉賓為黃志淙博士(資深電台DJ、樂評人及策展人) |《坂本龍一 | Playing the Orchestra 2014》 這場2014年與東京愛樂交響樂團的經典演出,不只是一場音樂會,更是坂本龍一留給世界的珍貴禮物。在他親自指揮和演奏下,YMO經典曲目、《末代皇帝溥儀》等電影配樂重獲新生。透過頂級音響技術,讓觀眾彷彿置身演奏廳,感受大師對音樂的至深追求。 日期:6月15日及22日 #跨媒體藝術對話 |《A.I.時代與梁祝的繼承者們(階段展演)舞台映畫》 相隔十年,《梁祝的繼承者們》重返舞台!這次不只是重聚,更是跨世代的藝術對話。七位原班人馬演員聯同三位新演員,以嶄新視角重新演繹十首經典歌曲。2024年6月的多機位拍攝,將這場充滿情懷的音樂劇完整保存,讓觀眾在大銀幕前重溫那份青春回憶。 日期:6月21日* *設映後分享,嘉賓為林奕華(「非常林奕華」藝術總監) |《哥斯拉之父—本多豬四郎的電影人生》 從戰爭經歷汲取靈感,本多豬四郎創造出「哥斯拉」這個經典怪獸角色,不僅批判核戰禍害,更反映戰後日本的集體心理與社會重建的掙扎。他的作品超越怪獸電影的娛樂框架,融入了對人性、恐懼與希望的深刻探索。此外,他與黑澤明的情誼更是日本影史一段佳話——從早年在東寶擔任黑澤明的助手,到晚年放棄執導轉而協助黑澤明完成經典作品,在日本電影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日期:6月7日及14日 #藝術革新 |《Thom Browne:破格織夢人》 美國設計師Thom Browne以叛逆無畏的創意重新定義了經典西裝。2001年,他從私人訂制小店起家,以破格縮短比例的灰色西裝開啟夢想之路。當時雖無人問津,但其創新設計漸獲時尚女王Anna Wintour讚譽,更成為名人在Met Gala的至愛之選。這部橫跨兩年的紀錄片,細膩捕捉Thom Browne從疫情後首場時裝騷到2023年巴黎高訂盛宴的歷程,透過如夢似幻的劇場式時裝騷,展現這位設計師如何以針線織夢,從寂寂無名到引領潮流。 日期:6月8日及22日* *設映後分享,嘉賓為李泓羲博士(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時裝及形象設計學系講師) |《米高安哲羅:愛與死》 走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藝術家米高安哲羅的傳奇人生,從佛羅倫斯、羅馬到梵蒂岡,這部紀錄片不只展現米高安哲羅的曠世傑作,更透過創新的視覺技術和專家評論,揭示這位藝術巨匠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藝術的永恆追求。 日期:6月8日及21日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
【ACOOPick】與香港小交響樂團 邂逅法國殿堂級音樂家
今個五月,香港小交響樂團將再度與法國五月藝術節合作,帶來三場精彩音樂盛宴! 樂團今次邀請了多位享譽國際的法國音樂家來港演出,包括備受推崇的流浪者三重奏(Trio Wanderer)、指揮大師羅菲(Pascal Rophé),以及新生代小提琴家蘇姆(Alexandra Soumm),一連三場法式音樂盛宴將帶您遊歷德布西的優雅意境、感受貝多芬的澎湃激情,並走進拉威爾充滿童趣的夢幻世界,一起沉醉於法式古典魅力中! |流浪者三重奏香港首演 被譽為傳奇組合「美藝三重奏」的繼承者,曾於1997, 2000. 2009年三度榮獲法國古典音樂大獎「最佳室樂組合」的流浪者三重奏(Trio Wanderer)自1988年創立以來其演奏足跡遍佈維也納金色大廳、柏林愛樂廳、倫敦域摩堂等世界級音樂殿堂,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室樂組合之一。是次香港首演,他們將率先為樂迷呈獻一場法國印象派與德奧浪漫主義的精彩對話,於5月14日的音樂會中以德布西和拉威爾的兩首鋼琴三重奏展現細膩優雅的音色,並以孟德爾遜充滿熱情的第一鋼琴三重奏掀起高潮。 流浪者三重奏多年來錄製逾20張專輯,並屢獲國際權威獎項肯定,包括《音樂世界》CHOC年度大獎、法國金音叉獎等。這場難得一遇的香港首演將帶領觀眾走進室樂的精緻世界,不容錯過。 日期: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450、$320、$180 贊助:Dr Andrew S. Yuen |流浪者三重奏 × 香港小交響樂團: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繼首演音樂會,流浪者三重奏亦將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聯同即將接掌布拉格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指揮尼托皮爾(Tomáš Netopil),演奏貝多芬為小提琴、大提琴及鋼琴而寫的三重協奏曲。這部獨特作品糅合協奏曲與室內樂的特色,讓三位獨奏家與樂團展開精妙對答,譜出堂皇優美的音樂對話。同場樂團亦會演奏捷克作曲家馬天奈的序曲,以及德伏扎克充滿波希米亞民族風情的第六交響曲,精彩可期! 日期:2025年5月17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520、$380、$220 贊助:Dr Andrew S. Yuen |小提琴家Alexandra Soumm炫技演繹布魯赫經典 才華洋溢的法國小提琴家蘇姆(Alexandra Soumm)曾於2009-2011期間為BBC電台第三台新生代藝術家,並與倫敦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NHK交響樂團等知名樂團合作。首度與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她將攜手克羅地亞電台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羅菲(Pascal Rophé),炫技演繹布魯赫夢幻抒情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這首經典之作不乏充滿激情的獨奏段落,自首演以來一直為樂迷所喜愛。 當晚樂團亦將首演意大利當代作曲家Berio的《安息》,並以拉威爾的《鵝媽媽》芭蕾組曲壓軸,一起穿梭於睡公主、美女與野獸等耳熟能詳的童話場景,譜寫一個充滿法式優雅的童話之夜。 日期:2025年5月31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520、$380、$220 獨家贊助:中電 CLP 門票現已於城市售票網及「撲飛」發售。 ——————— In ACOO,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ACOOPick.